麟游县规划范文

2022-05-22

第一篇:麟游县规划范文

龙游县"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对龙游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根据衢州市《数字衢州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和《衢州市信息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龙游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龙游县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特制定龙游县"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本规划是龙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分析龙游县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对信息化技术发展方向以及社会需求预测的基础上,按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起草制定,是对全县信息化建设进行宏观指导的纲领性文件。

本规划立足当前,着眼于发展,紧紧围绕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业、人才培养、政策法规与标准等六大信息化要素,阐明龙游县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和提升信息产业的发展思路、建设原则、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探索符合龙游实际的发展道路与模式,推动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加快推进全县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

第一部分 现状

一、现实基础

(一)基础设施

"十五"期间,我县电信通信网有了较快发展。截止2005年底,全县长途、本地网传输全部实现数字化,本地网交换机容量达14.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1.2万户,小灵通用户1.9万余户,宽带用户1.5万户,总带宽达5000M;全县电话覆盖面达100%(包括自然村),宽带覆盖率达95%以上,小灵通信号覆盖城区、重点乡镇以及主要交通干线。

移动通信迅速发展,GSM、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建设速度较快,已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和大部分行政村。目前移动公司GSM系统基站数达到166个,移动用户数达到15万户;联通公司GSM、CDMA系统基站数达到117个,联通用户数达到4.5万户。 广电网络发展迅速。"村村通"工程完成投入2833万,入村率达99%;"网改"工程投入3200万;广电宽带投入1200万,用户3000余户。已建成智能宽带小区20个,约4000户家庭可享受到宽带上网服务;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到8万户,

(二)信息技术应用

我县积极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和提升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1、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推进

政务内外网建设已初具规模,建立完成全县数据机房。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推行政务信息公开。抓好龙游县政府网站的建设质量,接受群众监督,实现政府与公众的信息互动。2004年,龙游县政府信息网获得了全国"优秀政府门户网站"称号,"县长信箱" 栏目成为倾听民意、问计于民、服务于民、公示于民的重要渠道;加大硬件投入,推进网上办公进程,政府OA系统建设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功。党务信息化建设重要抓手龙游县公文交换阅办系统、组工信息网站、视频会议系统已投入使用;全县县乡(镇)两级党政机关和县属企事业单位的非涉密文件、会议通知、数据报表等材料均实现了无纸化网上传输,提高了行政效率,保证了公文的时效性;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也已经全面推开。

2、农业信息化稳步发展

我县稳步推进"农技110"和"农民信箱"工程建设,建立了一批农业综合数据库,开通了"农技110信息网",初步构建了龙游农业信息网络化服务平台,实现了为农民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市场动态信息、自然灾害信息、动植物病虫害信息、气象信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林业信息化、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正在加快。水情监控系统、火情监控系统已建成。在农业防灾、抗灾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3、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加快完善

"金"字号工程加速推进。金税工程实施并完成了

一、二期建设;金盾工程已投入600万,建成三四级公安计算机网络、"三台合一"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口管理系统等;金保工程已建成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管理系统、医疗保险管理系统和劳动力资源管理系统等三大信息系统,累计发放城镇居民医保IC卡25800张,社会保障业务管理和服务水平达到较高水平。

4、社会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

教育、文化、卫生、交通、旅游、房改、规划、环保、社区和公用事业等领域信息化发展迅速,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普遍提高。截至"十五"期末,我县已建成了宽带教育城域网,基本实现了"校校通";教育城域网全县中心小学以上覆盖率达100%,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空前发展。住房公积金电算化管理措施不断加大,投入不断加大。规划信息网络建设初具规模,实现了数字测绘。初步建成全县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钱塘江水质自动检测站与省、市联网,实现数据实时上传到省、市监控中心,大气自动检测站即将完工。社区管理软件已开发成功,并在社区管理中发挥作用。

5、企业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

我县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使企业在管理、产品设计开发等方面有了明显进步。一批企业已建立了内部网和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ERP(企业资源计划)在企业中逐步得到应用。亿元以上企业都已经应用了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部分重点企业已开发成功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系统,其中有浙江001集团的"敏捷生产管理系统",五强水泥添加剂厂的"企业生产线自动监控系统"等。

6、电子商务开始起步

借助现代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市场相结合,我县积极推进行业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着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推进工业和农业领域的电子商务。十五期间,我县以被省中小企业局列为全省11个信息化服务重点县为契机,为全县30多家企业建立了网站,并在中国电信商盟网上建立链接,构建了展示产品、发布供求信息的平台。农民信箱的推广使用,为农产品网上推销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信息化环境建设

1、组织保障

我县于2001年成立了县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小组成员由全县21个党政部门主要领导组成,下设县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全县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指导、管理和协调工作。先后成立了县委信息中心、县政府行政首脑信息中心、农技110技术服务中心和工业110技术服务中心等机构。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工作关系基本理顺,为推动全县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市场机制建设

我县在推进全县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明确了利用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推进公共性、公益性等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建设。积极将政府资源作为资本形式,引导企业参与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项目投资的多元化。在政府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各运营商的技术和服务力量,提高项目建设和管理的效率。

二、存在问题

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我县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同时在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信息化观念滞后,"数字鸿沟"依然存在。从现有信息化项目推进和应用情况来看,全社会对信息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各行业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互通互联和数据共享存在着"数字鸿沟"。

二是信息资源开发不足,信息应用深度不够。信息资源开发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和投入尚显不足,质量和效率不高;信息网络主要应用还是停留在简单层次的信息传递上,信息的有效利用领域不广、深度不够。

三是资源整合进展缓慢,共享机制尚未建立。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管理、规划和协调尚显不足,建设和运营效率不高。各部门信息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垄断,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还未形成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四是信息化人才缺乏,应用研发力量不足。信息化专业人才的总量和结构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高层次人才缺失。造成信息产业研究开发力量薄弱,领先技术、优势产品较少。

五是信息服务业发展滞后,本地化服务比较缺乏。信息服务市场仍以传统服务为主,新兴信息服务仍处萌芽阶段,信息增值服务量少面窄;软件业尚属空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很少,信息化建设本地化服务缺乏。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省、市信息化建设方针;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以信息技术延伸和拓展政府服务为手段,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监管和服务水平;以信息资源开发和整合利用为重点,推进公共应用服务平台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规范市场和政策优扶为导向,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培育和发展信息服务业和软件产业,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我县经济建设中的战略推动作用,实现我县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原则

按照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全县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要求,统筹规划信息化发展,有效整合信息资源,避免和减少重复建设,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要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大信息资源开发的力度,促进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与推动作用,加强在信息化统筹规划、组织协调、软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发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鼓励企业投资信息化建设,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服务的拓展。

(三)需求导向、突出重点原则

加强重大信息化项目的调研和可行性论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需求来确定建设内容,按照社会需求的迫切程度、难易程度和投入资金大小来安排建设项目,有重点、分步骤推进信息化建设。并通过对基础工程、重点工程的建设和应用推广,带动我县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四)安全配套、普遍服务原则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安全保密法规,增强信息化安全意识,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网络和信息的安全;坚持安全为应用服务的理念,加强安全制度建设和管理,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努力满足社会经济和社会成员对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把公众的利益作为信息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用信息技术,促进经济发展,方便百姓生活,使大多数社会成员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第三部分 发展目标和总体架构

一、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进一步加快龙游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升信息服务水平,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协调发展。到201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基础平台,实现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产业增加值比2005年翻一番,使信息化建设成为加快我县实现两大目标、三大战略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主要目标

到2010年,我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建成适度超前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全县固定电话数达到1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30万户,宽带用户数达5万户,行政村以及20户以上自然村宽带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和数字电视用户分别达85%和7万户以上,广播电视系统由模拟向数字整体平移,数字高清电视城镇基本覆盖。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资源的应用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成效明显,企业信息化水平跃上新的台阶;建立内部网的企业达150家,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达240家;软件业开始形成;电子政务进入全面建设和应用阶段,政府信息资源得以充分整合和应用开发,全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普遍提高,初步建成社会诚信体系等信息化综合应用服务平台;经济领域信息化进程加快,社会领域信息化蓬勃发展,信息基础设施趋于完善,信息产业得到较大发展。

二、总体架构

(一)基础平台

基础平台由网络平台、资源平台和安全平台组成。

1、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分为政务网和公众网,是我县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政务网按省市技术规范要求建设,纵向接入省、市千兆主干网,横向与部门、镇乡(街道)实现光纤接入。建成比较领先的网络中心机房,实现公文传输、网络会议、协同办公、信息报送、电子邮件、资料查阅等功能。加强内外网安全监控与管理技术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网络的加密建设。

2、资源平台

资源平台由基础信息资源库和公共信息交换平台组成。基础信息资源库包括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人口信息、法人单位信息、宏观经济信息、政府资源信息、行业公共信息等基础信息数据库,以及其他共享需求较大的专业数据库。公共信息交换平台提供信息交换与共享服务,包括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实现基础信息资源在县级层面上的交换、集成与共享,形成联接基础平台、应用体系的枢纽。

3、安全平台

安全平台是为建立安全的信息化应用提供信息机密性、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防止被篡改和损坏)、访问不可抵赖性、信息的可审查性和可控性等综合的安全服务。安全平台包括安全保障措施和安全技术管理等内容,安全措施包括物理安全措施、网络安全措施、系统安全措施和应用系统安全措施等,安全技术管理是指包括设备管理、网络管理、系统管理、应用管理和用户管理等在内的综合管理系统。

(二)应用体系

应用体系由政府类应用、企业类应用、行业类应用、公众类应用构成。以社区人口数据库为基础构建政府对市民的综合服务体系,以工商企业数据库为基础构建政府对企业的综合服务与监管体系,建设城市空间地理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城市综合管理体系;以政务信息资源库为基础构建政府内部信息化应用体系,以行业信息资源库为基础,构建社会信息化应用体系,通过多门类、多层次的应用系统,逐步建设综合信息化应用体系。

(三)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包括为信息化规划建设及运行提供政策、经济、组织、管理和技术保障,以及信息化人才与居民信息化素质培养等。完善相关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制定落实有关政策,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增强工作力量。

第四部分 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主要任务

(一)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以满足我县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对通信设施的要求为出发点,跟踪国内先进水平,积极采用先进通信技术和领先的服务手段,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现代化、全方位、多功能、多层次、高水准的通信服务。加快双向数字电视传输系统和综合数据信息网系统建设,广播电视网完成有线电视网络前端设备数字化,并逐步实现全县网络传输数字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以光纤为主要传输介质,以IPv6技术为核心,建成高速度、智能化、综合性的覆盖全县,与外界相联的网络平台,增强通信功能和服务能力。

(二)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坚持以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推动我县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政府先行,积极带动整个社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根据全县电子政务基础网络构架,建设安全、可靠、实用、高效、全面互联的电子政务网,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提供基础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效率化,提升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丰富政府的网上办事内容,开设包括政务内容发布、信息整合、监督投诉、县长信箱、表格下载、办事查询、招商引资、服务导航等等服务功能。建设我县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集中管理全县可共享的重要信息资源,为全县重要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供服务和保障,为电子政务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加快建设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人口、法人单位和宏观经济等公共基础数据库、政府信息资源库、行业公共数据信息库等一批数据资源库;构建我县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信息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已有基础信息资源在县级层面上的交换、集成与共享。

(三)积极推动社会事业信息化应用

1、社会保障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民政救济等领域,实现各项社会保障业务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

2、公共安全

以构筑现代防控体系为目标,建设一个集报警、监控、指挥为一体的现代化公共安全系统。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建立具有动/静目标实时动态监测,交通自动控制、有线/无线报警,实时通讯指挥的统一公共安全指挥中心。公共安全指挥系统对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进行监控,为城市治安、交通管理、洪涝预防、消防急救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

3、数字社区

加快城市社区、农村村镇和家庭信息化步伐,促进生活现代化;加快智能小区建设,构建公益性、商业性等多类别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多样化的社区服务。继续开发和完善社区人口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功能。大力推进市民上网工程,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倡导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全新的龙游城市文化特色。

4、教育

进一步发展远程教育,推广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建成的全县教育城域网,向全县学校提供网上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内容的更新、教育方法的改革;使教育形式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教育方法更加生动活泼,提升我县教育水平和质量。全面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和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建设完善中小学校的校园网络,使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实现"班班通"目标。完善龙游教育城域网,加快教育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用好教育局公文交换子系统。

5、卫生

重点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加速推进信息技术在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卫生监督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建立适应卫生改革和发展要求,高效便捷,服务于政府、社会和居民的卫生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食品药品监管信息系统。

6、金融、财政、工商、税务

建设完善的金融信息资源体系以及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的现代化支付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继续实施"金财"工程,建成覆盖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资金使用部门的信息网络,建立起规范、科学、高效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继续实施"金税"工程,完成全国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机稽核网络系统和互联网申报纳税系统在我县的应用,建立多元化申报纳税服务体系。

加快我县诚信体系建设,逐步整合工商、税务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加快以法人数据库为基础的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县的企业、个人征信系统,建立健全信用数据的动态采集、处理、交换和共享机制。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建立科学、合理、权威、公正的信用服务机构。严格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逐步形成信用服务体系。

7、文化、新闻、宣传、档案

整合文化、新闻网络资源,建设相关数据库,强化信息内容安全管理。加快整合全县文化信息资源,加强广播电影电视、音像、发行、印刷、艺术品等领域的信息化改造,建设数字图书馆。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构建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电子化、继续建设档案信息管理查询系统。

8、旅游

建设我县旅游行业信息网络,加强与周边及省内旅游管理网络连接,实现旅游行业联网。建立数字旅游系统,通过各种多媒体终端,向游客提供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龙游旅游信息的查询和交互,实现住宿、旅游线路、票务的网上预订,促进我县旅游事业进一步发展。

9、环境保护

建设环境信息系统平台,包括专线网络的建设,污染源综合控制管理系统,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系统,整合环境保护、环境控制、环境评价等环保信息资源,及时准确掌握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建设以环境工程管理、环保执法为主的环保部门自动化办公系统。

10、农业

以"农技110"和农民信箱为龙头,整合各类涉农信息资源、技术资源、渠道资源、终端资源、人力资源,通过完善体系、充实力量、增加投入、提升档次、注重实效、拓展功能,不断扩大农业信息网络覆盖范围。加大农民信息化技术培训力度,整合全县的培训资源,向农村倾斜,使农民熟悉掌握农民信箱的使用。加快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应用步伐,强化信息化对农村和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利用信息技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全面加快我县农村信息化建设。

11、企业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工业经济特色化、集群化、生态化,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力争在重点企业与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企业信息系统,企业普遍实现内部管理的信息化,普遍利用互联网开展信息交流、企业生产控制和经营管理。

12、电子商务

以企业为主体,重点抓好骨干企业和重点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流通龙头企业、大型市场全面开展电子商务应用,逐步形成行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开展重点骨干企业、重点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的试点示范工作;建设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和应用服务体系,扶持建设一批服务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促进各电子商务网站尤其是中小型网站共同联合拓展市场。到2010年,基本建成企业诚信系统,实现企业信用数据的动态采集、处理和交换,以及全县所有工商企业信用信息的网上查询和公示;全县力争形成1-2个对行业发展有明显带动作用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和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上网和电子商务应用实效明显,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全面推行电子商务。

(四)大力促进信息资源的整合

建设以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人口信息、法人单位信息、宏观经济数据、政府信息资源、行业公共数据等基础数据库和其它专业数据库,并建立信息分工采集、数据集中共享的动态更新机制,为政府和社会公众的信息化应用提供基础支撑;建设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全县政务、社会、经济和行业信息的统一管理、查询和交换,逐步形成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和目录体系。 通过信息资源整合,消除存在的行业、部门信息孤岛现象,对现有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利用、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是当前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整个龙游信息化的基本保障之一。

(五)积极推动信息产业发展

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加强先进信息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大力发展电子产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进一步优化信息产业的整体结构,继续落实产业政策,实施政策倾斜,改善发展环境。紧紧抓住世界电子信息产品升级和产业转移机遇,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力度,精心组织、积极引进,力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有突破性进展。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产品制造项目,要在资源要素、服务上给予更多的倾斜。要注重扶持信息产品制造企业,促使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努力实现信息制造业有较大发展。

二、重点工程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十一五期间,要努力推进通信传输网向"全光网"发展,SDH(微波和卫星传输)网络向光网络演进,采用电信新技术,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质量。优化固定电话网络结构,大力推广各种增值业务,丰富服务内容,满足用户需求。大力发展移动通信业务,继续扩大无线网络的通信能力,扩大覆盖范围,加大网络优化的投入,引进新技术,做好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协调发展。积极发展以IP为基础的多媒体通信网,加大对宽带接入网络的建设力度,逐步提高宽带接入网络的接入速率,提高网络质量和网络覆盖面,开放具有较好质量保证的IP电信业务。加快宽带接入网的建设,完成接入网光纤化改造, 加快小区接入及入户进度,大力发展智能化小区。加快广播电视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改造,推进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的数字化进程。建设现代化邮政,做强营业网平台,投递网平台和邮件处理、运输网络平台。

(二)电子政务系统工程

1、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

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公文交换系统的应用,不断开发新用户群,拓展新应用,开发开放公文交换系统接口,实现与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无缝对接,提升我县电子党务应用层次和水平;建设加密内网视频会议系统、机关人员的协同办公系统和信息报送系统。完善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的建设与应用,加强党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全县信息资源库、部门信息交流平台等,为领导决策和部门工作提供便捷、丰富的信息服务。

进一步完善龙游县政府门户网站,丰富交互式应用功能,实现由网站信息发布平台向交互式的综合服务平台转型。行政服务中心网络建设要加强网上行政审批、网上办事、网上信息查询等交互式服务,向企业、社会团体、市民提供"一站式"的公开、透明、便利的电子政务网上服务。规范和引导县内其他部门网站的建设发展,有效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广泛开展,提高电子政务的服务效率。

2、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强化电子政务系统中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不断加强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和安全保障管理体系建设,形成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体制、信息安全技术流程、信息安全教育以及相对完善的安全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

(三)信息服务业建设工程

积极拓展信息服务的领域,鼓励兴办各类信息服务机构,增加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开展电子信息服务、工业信息服务、交通运输信息服务、科技信息服务、邮政信息服务、外经贸信息服务、远程教学、医疗服务、农业信息服务、计算机应用服务、人才培训服务、法律服务等,促进网络经济发展。制订鼓励发展信息服务业的政策措施,提高信息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

培育软件公司和系统集成公司,对软件企业实施政策扶持,吸引省内外知名软件及系统集成公司来龙游设立分公司,带动龙游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产业。从龙游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出发,重点发展企业MIS(管理信息系统)/MRP(制造资源计划)系统、电子商务软件平台、数据库管理、娱乐多媒体等应用软件,形成包括软件开发、销售、应用维护和管理的软件产业体系,力争"十一五"期间培育1-2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开发能力的软件企业,逐步改变我县软件产业空白的局面。

(四)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坚持政府引导、统筹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推动我县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培育行业门户网,促进相关产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夯实电子商务的应用基础;建设网上商城,促进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网络增值服务业务,推进公共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培育电子商务的品牌。立足我县优势产业和市场,探索适合我县行业和市场实际的电子商务运行模式。拓展全县各行业领域内的电子商务应用,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县电子商务的全面发展。

加强发展电子商务所必须的基础环境建设,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整合电信、工商、工商联等相关部门,构建全县区域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B2B、B2C、G2B(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C(政府对公民)服务。

建立全县物流共用信息平台,提供单个企业无法完成的基础资料收集、加工处理以及交易等服务,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围绕专业市场建设,促进贸易平台信息化。重点培育行业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以我县特色产业为依托,在造纸、笋竹加工、机械电子、服装、建材、化工、农家乐等领域加大商务网站的培育和扶持工作,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利用和发展,以此带动行业和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的开展。

(五)企业信息化工程

重点推进企业信息化改造,通过技术与管理创新,积极采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系统、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企业管理与电子商务系统,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在电子行业重点发展推广应用CAD/CAM、CIMS(现代集成制造技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在纺织服装行业,重点推广使用CAD/CAM,加强CAD系统的集成开发,建设笋竹、造纸、电子等行业的电子信息网络体系。

围绕重点骨干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生产、销售的流程。积极推行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在全县重点骨干企业建立比较完善、运转流畅的ERP系统,带动和促进企业的信息化步伐,积极推行以改善薄弱环节为主要目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六)教育信息化工程

继续推进"龙游县名师资源共享工程",利用多种技术构建普遍覆盖、功能完备的全县教育信息化网络支撑平台,实现全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类学校的联网,建成覆盖县、乡镇、村三级、支持多部门远程教育的现代网络,在农村建立、普及计算机教室,积极开展面向农村学校的远程教学,促进城市教学资源向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扩散。积极开展面向农民的远程教育、普及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发挥教科网作为全县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作用,为全县中小学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逐步推动全县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开展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建立全县统一的优秀课件、电子版教学资料数据库,对县内学校开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和完善全县教育办公系统和公文流转系统,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扶持发展面向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公民网络学习的第三方综合服务平台,初步构建全社会终身教育的网络和资源体系,支撑学习型社会建设。

(七)农村信息化工程

以"农技110"和"农民信箱"为龙头,整合各类涉农信息资源、技术资源、政策资源,为农村、农民服务,不断扩大农业信息网络覆盖范围,加快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应用步伐,强化信息化对农村和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所有行政村全部建立信息服务终端,实现"乡乡通宽带,村村有电脑,信息富农家"的目标,不断探索与电信、移动、联通等营运商的合作,不断开发推广应用适农的信息产品。依托农技110,对农业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分类,加工分析,建立农业资源、农业科技、和农产品产销信息数据库,并实现数据的高度共享和利用。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和信息技能培训,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电话手机、电视广播等工具为农民开展科技和信息服务。

(八)空间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工程

利用3S(GIS(地理信息系统)、GPS、RS(遥感))技术,实现对全县范围内各种路网、水网和地表建筑设施、植物等属性的定位,建立全县统

一、完备的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平台和覆盖全县范围的海量、动态的空间地理数据库,为政府决策、国土规划以及城市管理提供数字化的基础数据,使城市公用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成为全县各类应用信息系统的基础平台。龙游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重点是空间地理信息库。 加快全县统一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进行统一交流、管理、数据共享,为我县各类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平台和支持。要在有关部门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空间数据库的建立、管理、存储、维护、更新,为数据信息的变换、转换、分发、共享提供技术支持和组织保证。

(九)"一卡通"工程

建设我县城市居民"一卡通"IC卡综合业务系统。充分整合我县公共信息资源,大力推行和实施以一卡多用为目的的"一卡通"工程。为城镇居民提供方便的服务,提高生活质量。

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一卡多用的基础上,以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和高效的运营体系为保障,构筑高效多应用的城市一卡通综合应用平台。"一卡通"工程建设要实现社会保障服务、劳动就业信息服务、社会救济信息服务、住房公积金信息服务、人口和计生信息服务、居民卫生保健信息服务、电子收费服务等一体化功能。

(十)劳动社会保障信息工程

进一步推进劳动保障"金保"工程建设,建立统一管理服务平台和综合性社会保障信息网络体系,建立统一数据、统一征缴、统一管理、统一应用系统。通过网站、电话咨询、多媒体查询、业务终端的一体化服务手段整合,建立并实现完善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劳动保障系统各项业务的信息共享和交换机制,提升劳动保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劳动保障业务的透明度。

通过统一规划和部署,创建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监测、运行、评估体系和预警系统,提升社会保障的统筹决策水平。

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组织管理体制

信息化建设规划要真正落实并取得成效,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予以保证。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各行业、各部门的综合性、基础性工作,必须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推进全县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强化县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对全县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项目协调、监督检查的职能,充分考虑现有的信息化建设基础,发挥好已有网络、设备和资源的作用,防止重复建设,避免浪费。确保和省、市的信息化规划相衔接,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加大政府对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的资金支持,集中相应财力,每年拨出一定专款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工程的建设,保证必要投入,建设和完善社会公共信息设施,积极提供公共服务。

逐步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实现信息化建设投资多元化。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投资体制,拓宽投资渠道,逐步建立并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和吸收各类企业及民间资金投资我县信息化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外资参与龙游信息化建设;积极培育和引进风险投资,实现信息化建设投资的良性发展。

三、建立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机制

信息资源开发是实现信息化的基本条件,对于不同的信息资源开发要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和管理机制。政府管理型信息资源应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部门(行业)自主开发,信息无偿共享使用(保密信息按保密制度要求共享)。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实行政府推进、多方投资、联合共建、商业运行开发方针。商务信息资源实行政府倡导、政府保护、自主投资、自主经营的开发方针,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各部门要加强部门协调,打破行业部门垄断,通过网络互联互通,带动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促进网络互联互通。

四、强化信息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继续教育、普及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建立多专业、多层次的高素质信息化人才队伍,进一步普及信息化基础教育,加强本地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继续推进国家公务员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和考核,夯实信息化建设的社会基础。

进一步加强人才开发载体建设,制订相关政策,吸引高层次科技人员来我县创业。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积极引进有真才实学的信息技术人才来龙游创业,形成支持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高地。

五、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伴随信息化程度的高速推进,必须正确处理好信息安全与应用的关系。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安全体系的建设,要加强信息安全的宣传教育,执行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落实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安全防护措施,特别是要加强党政机关、金融、财税等重要领域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防范。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备份机制,确保数据安全。加强全县上网信息的管理、审核和监督,规范信息服务机构行为,营造健康安全的信息网络环境。同时,要克服过分重视安全而阻滞信息化推广应用的问题,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共享两者的关系。

附:龙游县"十一五"期间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计划表

第二篇:麟游县点

麟游县开展领导干部点评创先争优工作总结

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按照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麟游县委把领导点评作为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来抓,采取会议集中点评、工作现场点评、个别谈话点评、面对面相互点评、背靠背意见箱点评、群众点评、邀请人大政协代表点评等模式,将领导点评落实到了各党支部和全体党员,有力地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一、明确点评内容,增强点评工作针对性 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要求,及时下发了《关于在全县普遍开展领导干部点评创先争优工作的通知》,明确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点评内容,使点评工作有内容、有方式、有效果。全县各基层党组织重点围绕以下八个方面进行点评:一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包括组织领导是否有力、主题和载体是否鲜明、氛围是否浓厚、群众参与率高不高等;二是围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动城乡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本职争优秀的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三是基层党组织公开承诺及承诺事项兑现落实情况;四是服务群众,促进和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情况;五是加强基层组

织建设,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六是实施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情况;七是存在的问题;八是今后努力方向。对基层党组织书记,还要点评其带头创先争优和组织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情况。党员重点围绕以下七个方面进行点评:一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言献策情况;二是积极投身创先争优活动,立足本职争优秀,特别是完成急难险重任务情况;三是认真开展“双承诺双公开双评议”活动,切实践行承诺情况;四是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民办实事、做好事情况;五是履行党章规定义务,在本单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情况;六是存在的问题;七是今后努力方向。

二、严格点评程序,增强点评工作有序性 一是自我评议。点评前,基层党组织、党员向点评领导和全体参会人员汇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进展情况,重点介绍公开承诺的具体内容和承诺兑现情况等,结合实际提出下一步工作设想和打算。二是党员群众代表评议。服务对象代表对党组织和党员兑现承诺情况进行公正评价,对下一步整改发表意见或建议。三是领导点评。点评领导结合实际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和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坚持限期整改原则,对个别党支部领导不重视、主题不突出、载体不鲜明、

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及时提出批评,并填报《麟游县领导干部点评党组织创先争优工作意见登记册》和《麟游县领导干部点评党员创先争优工作意见登记册》,及时建立整改台帐,责令限期整改,随时督促检查,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四是全面公示。各级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认真整理汇总领导点评意见,在一定范围内将点评情况以书面形式向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公示,主动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同时,加强督导检查、跟踪问效,确保领导点评工作点出干劲、评出成效;五是整改落实。对于领导提出的点评意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认真研究讨论,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整改效果。整改结束后,相关情况以书面形式及时回复县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点评领导。

三、创新点评方式,增强点评工作实效性 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参加点评,做到各级党组织书记都作点评,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名党员都被点评。县级党员领导对分管单位和联系乡镇、联系点创先争优情况进行点评,乡镇党委书记、部门党委书记对所属党支部及其党支部书记创先争优情况进行点评;党支部书记对本支部每名党员进行点评,确保点评工作不漏一个支部、不漏一个人。具体采取三种方式进行点评:一是深入实际现场点评。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各自联系点,

结合目标责任制考核、春节走访慰问等活动,通过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各层面代表座谈会等方式,全面了解和掌握基层创先争优活动进展情况以及党员干部群众对创先争优活动的企盼和建议,帮助基层单位查找和分析原因,指出在创先争优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基层在创先争优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点评,转变观念,激发动力,帮其理清思路,对点评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真正做到不走过场,有效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目前,22名县级党员领导深入基层党支部92个,召开座谈点评会101次,对92个党支部和1563名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了面对面点评,促进和带动了全县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二是召开会议集中点评。利用党员领导民主生活会之机,对领导班子、班子成员进行点评,全面估价成绩,认真寻找差距,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各乡镇、各部门党组织负责人对其下属各支部班子和支部书记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从班子团结、工作实效、发挥作用、群众满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客观公正的点评。各党支部利用“双评”和年终工作总结会等机会,对全体党员在党性原则、政治觉悟、为民服务、发挥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点评,提出

了下一步整改落实的意见和建议。三是按照行业分类点评。按照机关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卫生、教育、企业等类别,将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建设“五好”党支部、医德医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作用等情况分别列入不同类别的点评内容中,实事求是地开展了点评活动,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增强了点评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真正做到承诺落实有保障。目前,全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对311个党组织、4983名党员均进行了点评。

领导点评工作的有效有序进行,推动了全县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一是增强了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点评工作的顺利开展,促使了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创先争优活动当中,积极引导全体党员加强学习,扎实工作,党员干部之间团结协作有效加强,增强了全县各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强化了党员的党性修养。通过一系列的点评活动,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学习党的政策法规、学习业务知识当中,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并探讨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激发了全体党员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劲头,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当成了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有效提高。三是全面促进了当前各项

工作,全县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总之,我县领导点评创先争优工作推进有力、开展有序,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点评活动开展还不够平衡。县级党员领导联系点普遍好于其它联系点,乡镇、机关单位和社区总体上好于企事业单位。二是点评活动还不够规范。部分单位制定的点评方案不够详实、点评内容不够全面;少数党组织、党员在点评时结合自身特点不紧密。三是点评工作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少数党组织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就事论事,没有把点评工作和推动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真正结合起来,主观思考还不够,没有找准点评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使点评工作缺乏深度。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领导点评意见和公开承诺内容,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措施,跟踪督查,形成全社会创先进、争优秀的良好氛围,确保领导点评工作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中共麟游县委组织部 2011年2月15日

第三篇:麟游县职业中学招生工作总结

麟游县职业中学

招生就业处2009年招生工作总结

一、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1.领导重视,是201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学校领导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视就业工作为学院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保证做好我校200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坚持“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校领导为组长、副组长的学院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毕业生就业工作相关实施办法,检查、监督毕业生就业的执行情况,研究处理毕业生就业中的特殊情况事,只要是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合理的,都尽量予以采纳,并尽快付诸于实施。良好的领导组织机构,为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2、加强就业规范管理,保障学院、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利益。 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及相关管理办法,以严格规范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发放,规范违约行为,保障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利益。严格对到学院招聘的用人单位进行资质审查,保障学院和毕业生的利益。

3、不断提高和完善服务,满足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招生就业办公室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为用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在日常的就业工作中我们尽量满足毕业生的需要,热情接待前来咨询的学生,包括家长和往届生,耐心讲解,做到有问必答。

4、场地、设施是开展就业工作的基本条件。在学校经费、场地、人员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划拨就业专项经费、就业综合查询室建设专项资金及专用场地,大大改善了就业工作的软、硬件环境,保证了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近年来,我校组织举行大型供需洽谈会,专场招聘会,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在院领导的支持下,经多方协调、全面部署,2009-2010学年我们克服人员少、场地小的多种困难,在新校区体育馆、基础教学楼成功举办大型毕业生供需洽谈会10场,陆续组织召开专场招聘会152余场。

加强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完善就业信息网。积极利用互联网搜集就业信息,通过就业信息网信息发布平台、“梦龙”信息平台及时予以发布,截止2010年7月,就业信息网累计访问量达63万多人次,单日访问量最高达5365人次,已成为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渠道。毕业生就业综合信息查询室每天8小时免费向全校毕业生开放,充分以网络这种现代信息化手段促进毕业生就业。

5精心组织,保证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

为了保障毕业生安全、顺利、愉快地离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学院领导非常重视,温院长亲自组织学院各院(系)、职能部门及相关单位参加的毕业生离校协调工作会议,对毕业生派遣日程、办理离校手续的办理时间、毕业生托运行李等事宜均进行了详细周密的日程安排,招生就业办还给所有毕业生印发了《西安邮电学院毕业生离校须知》,对毕业生离校、档案、报到、改派等相关问题进行详尽的说明,保证了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安全、快捷,保证了毕业生在规定时间内领取报到证后,全部安全文明离校。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1、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就业工作效率

在日常的办公中,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积极建立更加完善的就业工作流程,提高就业工作效率,充分利用传真、电子邮件、网络信息等现代化的办公手段,实现了信息共享。在新老校区就业工作的联络方面,我们利用校园“梦龙”网络资源,积极发挥计算机网络优势,通报就业工作的信息,简化工作环节,提高就业工作效率。

在网站建设方面,我们通过就业网对外宣传我院,利用网络向用人单位发布邀请函,欢迎全国各地的用人单位来我院招聘毕业生;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也及时的予以公布;我们与一些人才中心建立联系,实现互相链接,充实信息,扩大影响,提高网络服务质量。

2、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公开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接受群众、学生监督。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工作,邀请西安市人才交流中心、高新区人才负责人,就业咨询公司专家给我校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讲座,邀请公务员考试指导专家对毕业生从公务员考试备考、笔试、面试、心理调适等各个方面系统的予以指导,讲座场场爆满,效果良好;鉴于下半年给毕业生作就业指导,毕业生调整、准备时间不充足,特将三年级学生就业指导课安排在三年级的第二学期,请各院(系)负责学生工作书记和招生就业办工作人员给毕业生在就业形势分析、知识素质准备、材料准备、技能准备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全面指导;为毕业生提供面试技巧、材料准备等方面进行指导。

重视诚信教育,强调诚信在毕业生就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求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书时填写就业承诺书。

3、加强校企交流合作,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为了使毕业生充分就业,拓宽就业渠道,我们通过参加校企交流会,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方式,巩固建设就业市场。

一是通过传统的联络方式向用人单位发推荐函介绍我院毕业生情况,邀请有需求的用人单位到我院招聘;发动校友、教工,通过多种方式多途径收集就业信息。

二是组织院(系)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主动寻找新的就业市场,积极拓宽新的就业领域。我们派出人员先后走访了上海、杭州、东莞、中山等地的就业市场,参加陕西省人才交流中心组织的“珠三角”、苏州等企业代表团交流会、西安市政府组织的大型人才交流会,一方面宣传了我院,扩大了影响,同时收集到大量毕业生就业信息。

三是我们积极地与一些地区的人才交流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建立网络连接,通过地方人才市场发布毕业生信息,引进企业,召开供需洽谈会,扩大我院的社会知名度。

第四篇:麟游县社会保障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一、主要成效

去年以来,麟游县社会保障工作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县“加快四化进程,办好六件大事”的总体目标,突出“聚人才、促就业、扩社保、建平台”的工作宗旨,外输内转促就业,立足民生扩社保,紧扣稳定抓执法,创新服务建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人社事业全新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进展顺利,主要成绩呈显出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狠抓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工作成效显著。以开展“百日万人大培训”活动为抓手,先后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28期,完成劳务技能培训1941人,免费就业培训600人,免费创业培训230人,有效提升了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城镇新增就业1357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3人,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956人,创劳务收入2.2亿元;审核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960万元,扶持创业90人,带动就业604人。

二是社会保障实现了全覆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553人,为819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保险1507.5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45170人,征缴基金702万元,综合参保率和待遇享受率均达到10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226人,征缴基金1010万元,参保率达到99.7%;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9884人,征缴基金25.1万元,参保率达到99.7 %。失业保

1险参保3666人,征缴基金94万元;工伤保险参保3450人,征缴基金72万元,生育保险参保4523人,征缴基金63万元。全面实施了社会保障“一卡通”,共发放社会保障卡41800张。

三是劳动维权工作扎实开展。狠抓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预存,共累计预存农民工资保证金72.6万元。开展劳动执法专项检查6次,下发责令整改决定书26份,责令补签劳动合同257份,兑付拖欠工资135万元 ,补缴社会保险费9万元。共受理办结农民工投诉案件50起,为786名民工追讨工资307.5万元。

四是农民进城落户工作有新突破。把进城务工农民、个体户、城镇有住房农民以及农村户籍高校毕业生等人群纳入进城落户范围,并推行整村推进,完成农村居民进城落户6008人,占任务4000人的150.2%。

五是三级便民服务机制得到创新,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全面创新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管理机制,建成了以县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为主导、以镇便民服务中心为阵地、以村便民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便民服务一体化格局。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厅式”服务。在县镇村97个中心556个对外服务窗口全体工作人员中全面推行了“三四五八十工作规范”:即“三热情”、“四不让”、“五个一”、“八零服务”、“十不准”。建立了领导带班制、首问负责制、即时办结制、承诺代办制、禁办回复制、绩效考核制六项制度,有效推进了社保服务优质化、高效化、规范化。

二、存在问题

一是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水平偏低。与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相比差距较大。另外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心仍未推公。二是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断保现象严重。由于我县企业大多停产和倒闭,致使企业职工的续保补费工作十分困难。三是县镇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仍有尾欠。目前,县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尚欠资金350万元,7个镇社保中心和2个社区95个村社会保障工作站,按照市县“以奖代补”的规定,目前只拨付了63万元,尚欠247万元。

三、意见建议

1、建议市上积极协调,缩小城乡居民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差距,同时建议市上积极协调解决县居保中心推公问题。

2、建议市上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退一补一”政策上给予倾斜照顾。

3、恳请市上尽可能倾斜解决县镇村三级服务中心建设尾欠资金缺口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要完善制度,健全体系。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转移接续工作,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落实环卫工人等不同群体参保政策,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费每人600元制度,提升完善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统筹水平。加快

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健全大病统筹救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在养老、医疗两项制度上的平等共享。

二要强力扩面,均衡覆盖。实施以养老、医疗保险为重点的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探索推进“五险合一”统一征缴试点工作,强化依法征收,确保应收尽收,切实做到:抓“进口”保覆盖,抓“出口”保民生,抓监管保安全,确保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类七项”社会保险覆盖率和待遇享受率均达到100%。

三要加快三化建设,提升经办水平。加强社保经办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夯实县镇村三级社保平台基础,为78个村配备电脑和打印机,加快“社保一卡通”发行应用,确保城乡参保对象持卡率达到100%,实现“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的目标。

四要严格监管,保障基金安全。严格社保基金管理制度,牢固“高压线”意识,坚持基金定期公布和要情报告,坚持基金年度审计制度,加强对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审核、征缴、入库、发放等日常监管,确保基金安全运行。

2014年4月18日

第五篇:麟游县2011年度夏季农建汇报

今年,县水利局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按照强基础、重民生、促发展、保增收的要求,把夏季农建作为夏收后农业工作的中心来抓,以坡改梯建设为重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综合治理、效益优先,大搞基本农田建设,截止目前分别实施了2010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2011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麟游县董家河梯田建设工程、2011年小型农田基本建设项目,全县共落实平地修田地块67处,1.1万亩,目前,全县夏季农建最高日上劳上千人,投入机械100多台,累计完成平田修地11928亩,完成土方量409.33万立方米,新修地边埂38.61万米,新修生产道路3.81万米,完成总投资1117.1万元,现分述如下:

一、2010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项目

2010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项目,宝市发改农发(2010)665号文件批复下达中央专项资金计划688万元,宝市财办建(2010)371号文件“关于下达2010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地方政府债券省级配套基建预算的通知”下达专项资金34万元,共计722万元。

该工程建设规模涉及7个乡镇14个村(九成宫镇澄铭窑村、马家堡村、铁炉沟村、蔡家河村、招贤镇阁头寺村、大岭村、南屋村、崔木镇菜子沟村、下王村、洪泉村、两亭镇冯家湾村、酒房乡焦家沟村、天堂镇崖窑村、河西乡河西村),计划新建基本

口粮田7000亩。

该项目由县水保站勘测、设计,分两次招标实施,2011年2月28日,县水利局会同县计经局等相关单位对两亭镇冯家湾村、酒房乡焦家沟村、天堂镇崖窑村、铁炉沟村、蔡家河村、招贤镇阁头寺村、大岭村测量设计工程进行了公开招投标,陕西恒宇土地整理工程有限公司等53家施工企业中标承建。项目于2011年3月1日开工建设,2011年8月10竣工,工期6个月。目前已经全面完成,新修梯田4875亩,完成土方量1693026立方米,新修地边埂165681米,新修生产路16087米。2011年6月28日,县水利局会同县计经局等相关单位对剩余的四个村(崔木镇菜子沟村、下王村、洪泉村、河西乡河西村)测量设计工程进行了公开招投标,宝鸡市万森土地整理有限公司等17家施工企业中标承建。目前已经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新修梯田面积2125亩,完成土方量81.97万立方米,新修地边埂67511米,新修生产路6761米。

二、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董家河项目区梯田工程项目 2011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董家河项目区梯田工程项目,宝市水办法(2011)499号文件,下达投资315万元,中央投资180万元,省市资金9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45万元,计划在常丰乡佛堂寺新修基本农田4200亩,栽植水保林7.27公顷。

2011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董家河项目区梯田工程项目,测量设计坡改梯面积4200亩,1166块,土方量127.27万立方米,

地埂长109276米,生产道路13210米,工程总投资315万元。计划7月6日开工,8月10日竣工。截止目前,已经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三、2011年度小型农田基本建设项目

2011城关村新修基本农田3000亩,项目实施后年增产粮食21万kg,增加收入42万元。

该项目涉及我县1个乡镇2个行政村,7个村民小组。工程估算总投资375万元,其中省级补助资金150万元,市县配套资金15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75万元。

2011年7月9日至7月10日,我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招仁沟村项目进行了勘测设计,设计新修基本农田728亩,2011年7月12日,县水保站对该项目进行了邀请招标,共有8家施工单位中标,计划工期7月14日至8月10日。目前全面完成设计任务,新修水平梯田728亩,完成土方量307944立方米,新修地埂43610米,新修生产道路2137米,完成国家总投资80.1万元。

三、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强化责任。一是县上成立了以主管县长许红霞为组长,水利局局长张智文为副组长,财政局、监察局、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及7个乡镇长为成员的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主管县长和水利局长多次深入项目村,亲临现场检查指导,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

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定期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督察组,深入乡镇和建设工程现场,对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确保项目建设任务全面顺利完成。

(二)抓早动快,提前规划。我们提早动手,提前规划,按照农时季节错茬安排,打破常规,开创了全年建设基本农田的先例。抽调专业技术人员下到项目村,提早落实面积,预留地块,倒好作物茬口,提前规划设计测量,编制项目实施方案,为项目提早开工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公开招标、优选工队。我们总结过去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招标的经验,创新招标机制和办法,建立施工企业质量信誉档案,对实施水保项目综合评比后三位的施工企业,取消下一轮项目招标资格。充分调动了施工企业参与平田修地项目的积极性。项目开工后,施工对投入大型机械数量多,施工管理精细,进度快、质量高,群众比较满意。

(四)综合考评,确保质量。在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项目建设中,我们按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四制”要求,严把规划、施工、验收三道关口,对质量达不到要求的,责令返工重修,不留隐患,对新修工程达不到标准的不予验收。水保站全力抓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实施工作,督促施工企业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严把工程质量关。项目实施过程中,随时检查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资料及安全措施,根据检查情况及竣工验收结果,量化打分,综合评定,通过评比考核,进一步增强了施工企业的质量

意识,确保了施工质量。

(五)资金使用实行报账制。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项目严格按照国债资金管理办法运作,实行项目资金使用报账制。项目实施单位县水利局主抓项目编制,项目实施质量及工程进度,县财政局监管资金及报账,县发展和改革局监管项目实施及项目计划执行。项目实施竣工后,由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水利局组成验收小组,逐村进行验收,形成项目验收纪要,项目验收合格后,县水保站进行工程决算,填写工程报账单,逐级审核签字后,再到财政局报账,将工程款转入施工企业账户。

总之,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县农田基建工作已经起步实施,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上一篇:义卖倡议书范文下一篇:语流行歌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