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举报登记表

2024-04-16

仙游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举报登记表(通用9篇)

篇1:仙游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举报登记表

附件

1仙游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举报登记表

—1—

附件

2仙游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举 报 奖 励 金 审 批 表

—2—

附件

3仙游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举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奖励金领取通知书

仙质监奖领通字[20]第号

根据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福建省举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活动有

功人员奖励办法》规定,您于经我局调查核实查处,罚没金额元,符合举报奖励条件(有功等级级,奖励金额元)。现特通知您于年月日前持本通知书到逾期不领取的,视为放弃。

特此通知

仙游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年月日

—3—

附件4

仙游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举报奖励金领取登记表

—4—

篇2:仙游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举报登记表

《仙游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水质管理和土制锅炉

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

县局机关各股室、各质监站:

现将《仙游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水质管理和土制锅炉专项整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有关单位按照方案要求,认真抓好落实,确保本辖区锅炉安全运行。

附件:仙游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水质管理和土制锅炉专项整治方案

二○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附件:

仙游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水质管理和土制锅

炉专项整治方案

为进一步打击土制锅炉,加强全县锅炉水质管理,确保锅炉安全运行,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条例》、《锅炉水处理监督管理规则》等规定,制定锅炉水质管理和土制锅炉专项整治方案如下:

一、组织领导机构

为了切实开展2011年锅炉水质管理和土制锅炉专项整治活动,按照县局部署,决定成立整治活动领导小组,有关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蔡振锋

副组长:吴敏

成员:杨光洪陈建明傅小军林维华下设办公室,挂靠特安窗口。

二、工作重点: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使用单位列为锅炉水质和土制锅炉专项整治重点监控单位:

1、所有使用地下水的锅炉。

2、经检验单位确认锅炉用水不符合GB/T1576-2008《工业锅炉水质》的锅炉。

3、锅炉内部检验水垢≥1毫米的锅炉。

4、锅炉水质比较差的区域:仙游县的枫亭镇、仙游县郊尾镇与枫亭镇交接区域(具体锅炉使用单位请上福建省特种设备动态监察平台查询)。

5、相关材料不齐全,没有检验,安装没有开工告知,没有登记注册的,操作人员没有操作证的。

三、工作分工

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开展全县锅炉水质和土制锅炉专项监察整治活动。

特安窗口并负责收集、汇总整治信息。及时组织成员分析数据,对存在的隐患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县局、质监站负责本辖区上述锅炉使用单位的检查,和行政执法过程中的指令书下发、立案查处、现场查封等具体事项。

整理完毕后请省特检院莆田分院对上述锅炉水质不合格的单位进行抽检,对有条件整改的土制锅炉聘请有资质单位进行改造,并从技术上指导其整改到位。

四、时间安排1、2011年7月 宣传发动,召开会议。

2、2011年7月—2011年11月开展专项整治、治理。3、2011年11月底进行总结。

五、整治要求

1、严格落实使用单位主体责任。

2、加强现场监察检查

重点检查使用单位的设备及安全附件、人员、水质管理、档案建立、检验等情况,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单位应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篇3:龙游县机插早籼稻高产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为保证连晚生产, 选择常规中熟早籼稻品种, 如台早733、中嘉早17等。

2 机插秧苗培育

机插早籼稻秧苗标准:秧盘大小为长58 cm, 宽28 cm, 床土厚度2.0~2.5 cm, 边角垂直。适合机械化插秧的秧苗要求个体健壮, 秧苗质量均衡, 根系发达, 单株白根多, 根系盘结牢固, 厚薄一致, 提起不散, 形如毯状[1]。机插秧苗:叶龄3.0~3.5、苗高15 cm左右、每盘10 cm以上3 200~3 500株, 用量375~450盘/hm2。

2.1 秧田准备

机插育秧对秧田要求较高, 播前进行整地, 使秧板高度差不超过3 cm, 田面达到“实、平、光、直”。提早翻耕、灭茬, 至少在播前10 d精做秧板, 苗床宽1.4~1.5 m, 长度视需要和地块大小确定, 秧板之间留宽、深分别为20~30、15 cm以上的排水沟, 兼作管理通道。外围沟深20 cm, 围埂平实, 埂面一般高出秧床15~20 cm, 开好平水缺。秧板可带水起畦、找平, 排水晾板。秧田可育秧苗3.6万盘/hm2, 根据育秧计划数留足秧田[2]。

2.2 播种育秧

(1) 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期一般在3月20日左右, 播种量每盘115~120 g。以种子发芽率80%为标准, 每提高或降低1%, 相应增减1.0~1.5 g。

(2) 种子处理。水稻常发生稻瘟病、恶苗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等病害, 必须采用药剂浸种。浸种方法:5 kg种子选用咪鲜胺2 m L加10%吡虫啉10 g对水4~5 kg浸种, 根据气温确定浸种时间, 一般早籼稻种子浸种24~36 h。当米粒能够看见腹白, 谷壳透明, 米粒容易折断但不发出响声为佳[3]。

播前进行催芽, 要求做到“快、齐、匀、壮”。“快”即2 d内催好芽;“齐”指发芽势超过85%;“匀”指芽长整齐一致;“壮”指幼芽粗壮, 根、芽长比例适当, 颜色鲜白, 气味清香, 无酒味。种子催芽阶段温度控制在38℃以下, 90%的种子“破胸露白”, 摊晾炼芽, 在置室内摊晾4~6 h, 不粘手即可播种。

(3) 播种。播前对机械进行调整, 保证播种均匀、播量合理[4,5]。床土厚薄一致、底土厚度达到1.5~2.0 cm, 盖土厚度0.3~0.5 cm, 以看不见芽谷为好。床土要粉碎、过筛, 无石子。推广使用塑盘基质育秧:基质为有机肥, 育出的秧苗粗壮、白根多, 移栽到大田起苗快, 缓苗期短 (本土和客土缓苗期7 d, 基质育秧仅2~3 d) , 增产效果明显。基质使用前一定要调酸, p H值控制在5.0~5.5微酸环境, 不利于水稻立枯病的发生, 采用磷肥或黄泥调酸。磷肥调酸比例基质∶磷肥为10∶1;黄泥调酸比例基质∶黄泥为3∶1;也可在秧盘摆放结束后采用壮秧剂调酸。

(4) 施肥、消毒及湿润秧板。播种后将秧盘摆放到秧板上, 做到紧密排放。每盘施用钙镁磷肥10 g、腐殖酸有机肥10 g, 或施钙镁磷肥10 g、旱育壮秧剂6 g, 注意要防止壮秧剂直接接触芽谷。一般在播种后将45%敌克松500倍液, 或99%恶霉灵原粉1 500倍液均匀喷在秧盘上, 可以有效预防苗期立枯病、青枯病的发生。洒足床土水量控制在底土水分达到饱和状态, 最后灌平沟水湿润秧板后排放水。

(5) 拱棚立苗。育秧期间气温较低, 搭拱棚增温立苗, 秧苗幼芽出土后, 晴天中午棚内温度控制在35℃以下, 以防高温灼伤幼苗。

(6) 秧田管理。秧田开好平水缺, 避免降雨淹没秧盘造成闷种烂芽。秧苗拱棚立苗后应特别注意盘面水分以及气温的变化, 一般三叶期前, 保持平沟水, 做到以湿为主, 保持盘面湿润不发白, 若晴天中午秧苗出现卷叶要灌薄水护苗, 雨天放干沟水, 如遇强冷空气, 灌拦腰水护苗, 回暖后换水保苗, 防止低温伤根和气温变化太大引起烂秧死苗;气温正常后及时排水透气, 提高秧苗根系活力。移栽前3~5 d控水炼苗。秧苗现青后, 当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 可日揭夜盖拱棚, 保持盘面湿润, 缺水补水。

秧苗一叶一心期后, 注意防治立枯病。清晨观察秧苗, 如局部秧苗叶尖无水珠时应全田用药剂, 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喷淋药液2.5 kg/m2;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淋药液2~3 kg/m2。根据秧田情况选用阿维菌素、杀虫双、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加强田间病虫害防治工作。机插做到秧苗带药下田。

3 大田管理

3.1 大田耕整及栽插密度

3月打田, 使田间杂草快速腐烂, 移栽前5~7 d整地备插。为了达到7 500 kg/hm2的产量目标, 早籼稻栽插丛数达到27万丛/hm2以上, 具体规格是30 cm×12 cm, 平均每丛插5株苗。

3.2 适期施用肥料

重施基肥, 增施有机肥, 氮磷钾配合施用。氮肥70%~80%作基肥, 20%~30%作追肥, 有机肥和磷肥全部作基肥, 钾肥2/3作基肥, 1/3作追肥。基肥施用碳酸氢铵600 kg/hm2或尿素150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氯化钾75 kg/hm2。栽插后7 d内结合除草施尿素、氯化钾各75 kg/hm2作分蘖肥。根据大田苗情适施穗肥, 一般施尿素、氯化钾各45~75kg/hm2。齐穗后可追施一次粒肥, 用尿素、氯化钾各7.5 kg/hm2、磷酸二氢钾2 250 g/hm2对水750 kg/hm2喷施。

3.3 水浆管理

水浆管理是机插水稻栽培的重要内容。合理灌溉的目的是以水调节温、气、肥, 促进水稻早返青、分蘖, 中期适当控制无效分蘖, 促进茎蘖成穗率的提高, 全面提高机插水稻群体质量, 后期确保青秆黄熟。浅水栽插, 一般水深控制在1~2 cm, 栽后灌寸水活蔸护苗, 返青后宜薄水勤灌, 做到“后水不见前水”[6]。当达到计划苗数的80%左右时, 应排水晒田, 控制无效分蘖, 后期采取“干干湿湿, 以湿为主”的管理方法, 忌断水过早。

3.4 防治病虫草害

(1) 化学除草。机插秧田通风透光条件较好, 杂草生长旺盛, 可在栽前耙地后用60%丁草胺乳油1 500 m L/hm2拌湿润细土150~375 kg/hm2均匀撒施, 施后田内保持3~5 cm水层3~4 d封杀除草;栽后可用稻笑 (10%氰氟草酯乳油) 防除稻田千金子:根据杂草叶龄确定用药剂量, 600~3 000m L/hm2不等, 用水量450~600 kg/hm2采用细雾滴喷雾, 土表水层应小于1 cm, 施药后24 h灌水。注意不能采用毒土法或毒肥法施药, 与某些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混用有拮抗作用, 可与五氟磺草胺、二氯喹啉酸、丙草胺等药剂混用扩大杀草谱[7]。常用稻杰 (Penoxsulam五氟磺草胺) 防除稻田杂草:用药前排干水, 施药量根据稗草叶龄, 用600~1 200m L/hm2对水300~450 L/hm2喷雾, 用药后24 h灌水4 cm, 保水1周。

(2) 病虫害防治。机插和常规移栽大田的病虫害发生无太大的差异, 主要防治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在5月中旬用药, 用康宽150 m L/hm2, 或稻腾450 m L/hm2加吡蚜酮300g/hm2对水450 kg/hm2进行防治, 老病区或种植感病品种的田块另加稻瘟灵1 500 m L/hm2预防稻瘟病。在6月19日前后, 主治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飞虱。防治稻纵卷叶螟兼治水稻二化螟用20%氯虫苯甲酰胺 (康宽) 150 m L/hm2;防治稻飞虱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 (安邦) 750 g/hm2;防治纹枯病用30%爱苗乳油225 m L/hm2。根据病虫测报及田间病虫害情况选择配方防治, 达到“三虫一病”兼治的目的, 节本增效。

4 适时收割

7月中旬, 一般在水稻蜡熟后期至完熟初期, 及时机械收割, 确保丰产丰收。

摘要:介绍机插早籼稻高产栽培技术, 包括品种选择、机插秧苗培育、大田管理、收割等方面内容, 以为机插早籼稻栽培提供指导。

关键词:机插早籼稻,高产,栽培技术,浙江龙游

参考文献

[1]叶宗国.早稻病虫害防治技术[EB/OL]. (2012-05-24) [2014-04-10].http://www.docin.com/p-408288188.html.

[2]姜明波, 翟顺国, 潘晓波, 等.豫南稻区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7 (9) :31-32.

[3]杜淑彩, 杜夫侠.机插水稻育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23) :30-31.

[4]周昌宇, 季朝兵.早稻简易工厂化育秧及机插高产配套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13 (10) :189-191.

[5]钟吉宏, 尹德柱.舒城县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5) :52-53.

[6]姜明波, 翟顺, 潘晓波, 等.豫南稻区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 2007 (9) :26, 25.

篇4:仙游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举报登记表

摘要:农产品经验品和信用品的质量特性使市场调节失灵,政府监管成为必要。在小规模分散经营占主体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下,政府利用自身资源获取执法信息成本太高,群众举报是政府低成本获取执法信息的重要途径。虽然《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中都规定了举报制度,但该项制度并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制度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如对举报人缺乏激励,举报处理程序太笼统,对举报人法律保护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完善举报奖励制度、规范举报案件处理程序和完善举报人保护制度。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制度

中图分类号:F3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4)01—0151—05

农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目前,南于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的不当,致使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从2006年起,同家先后制定并颁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农业部也配套出台了《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部门规章。然而,现实中,瘦肉精、毒豇豆、毒韭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继续频频曝光。是什么影响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效?比较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不难发现我同农产品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于农产品安全监管的失灵,而公众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又相对缺失。因此,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之公众参与具有重大意义,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制度是公众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图从分析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制度的必要性入手,就我国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提出几点看法。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制度的必要性

(一)农产品质量特性导致市场调节失灵

农产品具有搜寻品、经验品和信用品的特性,搜寻品特性主要是指消费者在消费之前就可以了解、掌握和判断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光泽、大小、成熟度、新鲜程度等。经验品特性主要是指消费者在消费之后才能判断的特征,如鲜嫩程度、汁的多寡、口感、味道等。信用品特性则是消费者即使在消费之后也难以了解、掌握和判断的安全和营养保健等方面的特征,如涉及安全的激素、抗生素、胆固醇、沙门氏菌和农药残留量以及涉及营养与健康的营养成分含量和配合比例等。农产品的质量特性使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较消费者掌握更多的农产品质量信息,交易双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一般不会主动提供信息,因为这种信息的提供对他来说不仅无利可图,反而可能使其丧失因信息优势而获取的超额利润。而农产品消费者由于受信息收集成本和能力的限制单凭自身无法改变信息劣势的地位。阿克罗夫指出,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自由选择会导致市场上“逆向选择”的产生。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只能根据农产品的搜寻品特性和对农产品质量的理性预期给出价格,高质量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就会由于不能够获得足够的利润或不能够弥补其生产经营成本,会逐步退出市场交易。当消费者发现市场上所出售的农产品质量下降时,其愿意支付的价格也随着下降,进而导致质量水平稍微高的农产品也逐步退出市场,最终导致市场上只有普通的甚至劣质的农产品,高质量农产品市场难以形成,市场调节失灵。

(二)政府运用自身资源获取违法信息成本太高

市场失灵是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成为必要,尽管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但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仍然频发。究其原因,在我国现有监管模式下,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只能是概率性的。任何执法行为都要有信息前提,执法机制的有效性取决于执法主体对被监督主体的信息掌握程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部门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必须获取真实准确的信息为前提。我国是一个拥有近2.47亿农户的农业大国,农户分散经营模式占主体,农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再加上污染农产品的物质多、过程长、动机复杂,因此,要单靠政府对所有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物品和行为进行有效识别成本很高。然而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却是政府的财力物力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执法力量有限。在政府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只能是概率性的,如果违法行为被查处的概率很低,被处罚也不及时,即使法律对违法行为惩罚很大,那也是徒劳。这也是我国很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难以控制的症结所在。

(三)举报是政府低成本获取执法信息的有效途径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能够被一部分人群以相对低的信息成本观察到,而其他人群观察该行为的成本较高,那么让信息成本较低的人群行使监督的权力就可以大大地节约监督成本”。举报制度就是让信息成本较低的人群行使监督的制度。在农产品由土地到餐桌的过程中,总会有人知晓不安全的生产、加工行为,这些人和被举报者总是有多多少少的联系,其发现违法行为的信息费用远远低于执法者,甚至不需要任何费用就可以获得。政府应该激励这一部分知情者向政府通报信息。公众的举报拓宽了政府执法部门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加信息供给量,扩大了执法部门信息拥有量,减弱执法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而且避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工作中大量的无用功。虽然执法者获取信息需要向知情者支付激励成本,但执法机关用于让知情者说真话的激励成本往往要低于执法机关利用自身资源去获得信息所耗费的成本。

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制度

的相关法律规定

我国有两种举报制度,一种是为了保障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在检察系统建立的检察举报制度;另一种是行政主体为了获取信息促进行政目标更好实现而推行的行政举报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属于行政举报制度范畴,对于检察举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及相关部门先后发布了《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若干规定(试行)》、《关于保护公民举报权利的规定》、《监察机关举报工作办法》,《最高人民检察院奖励举报有功人员暂行办法》和《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等一系列规定,但以上规定属于系统内部规定,没有全面适用于各个领域的法律效力。对于行政举报,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统一的立法,相关规定分散在不同的行政法律法规中。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举报只是在《产品质量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中作了原则性规定。《产品质量法》第10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向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检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38条:“同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检举、揭发和控告。”《食品安全法》第10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举报食品生产经营中违反本法的行为。”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19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有权举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6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举报在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有权对饲料、饲料添加剂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制度存在的问题

虽然以上诸多法律法规都涉及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公众举报权,但是在现实中,举报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事件的行为并不多,主要原因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制度还存在不完善之处,不能激发公众举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对举报人缺乏激励

举报人进行举报需要花费时间、费用和精力,同时也冒着可能遭受打击报复的危险,因此对举报人进行奖励是必要且合理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举报是否有奖励,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了不同的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只规定了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法行为有检举揭发的权利,但是否有奖励,根本没有提及。《产品质量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在规定公众有举报权利的同时,也在其他条款中规定对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是否包括举报者,不得而知,即使包括,但由于对奖励资金的来源、奖励范围、奖励标准以及发放方法等内容没有规定,最终根本无法落实。虽然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在2011年给各地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建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但该指导意见仅适用食品。食品和农产品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农产品包括食用农产品和非食用农产品。非食用农产品同样面临着农药、化肥、化学原料、重金属等的污染。即使是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也不全是由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的,只有经过加丁的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才由其负责,未加工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由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管。因此,除了对加工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有奖励外,对举报其他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否有奖励则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利益是广大群众举报的驱动力,我们不能否认,社会上确实存在着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而不计报酬的举报者,但毕竟是少数,少数人掌握的信息也是少数。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经过激励与未激励的积极性之间约有60%的差距。我们以法律的名义强制他人去服务于正义的事业而不予补偿,这种观念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发展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主体首先作为“经济人”而存在,最大利益是其主要目的。如果在举报者说出真相之后,没有可直接获取的利益,则社会上绝大部分人不会做出这种选择。因此给举报者奖励是举报制度的必要内容。

奖励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但能否激发公众的积极性,重在落实。否则再完美的制度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如邯郸市在2011年8月推出食品药品有奖举报政策,该政策规定凡举报问题食品药品被查实,可获奖10万。律师殷清利想知道政府是否能按文件办事,接连举报问题食品10起,使用拍照、录像等各种取证手段,并请工商现场查处,但无一起得到工商部门的处理结果,更不用提奖励了。

(二)举报处理程序太笼统

要使群众的举报线索能够得到及时受理,举报材料能够得到认真的审查,举报案件能够得到及时处理,需要有规范的举报处理程序。作为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只是原则性地规定有关部门收到相关的检举、揭发和控告后,应当及时处理。但未规定在什么时间内处理才是“及时”处理。也没有规定在举报的处理过程中举报受理机关应该遵循哪些程序。虽然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规定:“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接到的举报及时、完整地进行记录并妥善保存,对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受理,并依法进行核实、处理、答复,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转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告知举报人。”该规定相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貌似详细了一些,其实还是很笼统:只规定了举报案件的简单流程,没有规定在各个阶段举报受理机关和举报人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另外对举报处理过程中保密事项、举报审查期限、举报人不服举报处理结果的救济程序等都没有规定。程序性规定的缺位和笼统,会给举报受理机关以很大的随意性,容易导致举报人信息的泄露,也不利于举报人和社会对举报受理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

(三)对举报者的法律保护不足

对举报人的保护比奖励更重要,倘若举报人的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奖励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委员会的郭光允曾因举报河北省原省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程维高违法违纪,被迫害开除党籍、劳动教养两年。辽宁省鞍山市国税局职工李文娟,因举报单位领导被辞退工作、刑事拘留、劳动教养两年。河南省舞钢市的吕净一,因举报平顶山市原政法委书记李长河遭打击报复,妻子被迫害致死。2010年6月,多家媒体引用相关统计资料,报道了一个惊人的数据,在那些向检察机关举报涉嫌犯罪的举报人中,约有70%的举报人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打击报复或变相打击报复。目前,虽没有因举报农产品质量安全而受打击报复举报人的重大案例发生,并不是因为报复不存在,而是因为举报人制度不健全而没有人愿意去、敢去举报。举报人屡屡遭受打击报复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法律对举报人的保护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首先,举报人保护责任主体不明确。保护举报人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谁来负责。在《刑事诉讼法》、《刑法》等法律与规定中,公、检、法机关都有保护举报人的责任,但没有规定具体是谁的责任,最终谁也不负责。其次,我国对举报人的保护重事后惩罚、轻事前防御。一个健全的举报人保护机制,不是等到打击报复已经发生后,对这些打击报复者严惩,而是保护举报人免遭打击报复。我国法律虽然规定了应当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严厉惩处对举报人的打击报复行为。但这种事后惩罚,对已经受到伤害的举报人来说,意义不大。我国法律对于举报人事前保护,如何启动保护程序、如何确定保护程度、以怎样的方式来保护、保护责任机关没履行职责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均没有规定。

四、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制度的建议

(一)完善举报奖励制度

1.明确授奖主体。在奖励关系中,没有任何一个构成要素比授奖主体更为重要。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农业行政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换句话说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行政部门的职责,搜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信息也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义务,举报人向其提供信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就理所应当成为奖励义务主体。

2.明确奖励范围和条件。奖励的范围和条件是决定举报人的行为能否受到奖励的法律标准,应当予以明确。

3.明确奖励等级和标准。奖励应该根据受奖行为的社会效益、贡献大小、举报人风险大小等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一级别设置不同的奖金数额,这样不仅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激励梯度,而且有利于举报人获得确定的回报预期。

4.规范奖励程序。奖励程序不完善则难以保证奖励公正性和有步骤地进行。完整的奖励程序,对于举报奖励一般包括奖励的申报、初审、评定、核准、颁发、争议的处理、差错的补救等几个阶段。

5.保证奖励资金来源。为保证奖励机制能够长期有效运转,应该设立专门的奖励基金。奖励基金的来源渠道应当多元化,可以源于执法业务经费,也可以由社会捐赠,也可以来源于对违法行为的罚款。

(二)规范举报案件处理程序

完善的举报处理程序应包括以下环节和内容:

1.举报的受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因此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专门的举报中心,向社会公布通信地址、邮政编码、举报电话号码、举报网址和电子邮箱等相关事项,受理群众各种形式的举报。

2.举报材料的审查。各级举报中心接受举报后,要对举报材料认真审查,对于属于自己处理的举报材料,要交由本机关的专门部门处理;对不属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但属于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工作应及时转交给相关的部门去处理。

3.举报的催办。对于凡需催办督办的,举报受理机关应督促有关机关及时完成对举报材料所揭露问题的处理。

4.举报的处理与答复。举报受理机关对查证属实的案件应该做出处理,无法答复的情况除外。对于未追究的,应当说明不追究的法律依据,以确保举报人的知情权。

5.举报处理期限。为了保证举报案件得到准确及时地处理,应根据举报案件的不同特点,明确规定举报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的期限。

(三)完善举报人保护制度

1.明确举报人的各项权利。应具体规定举报人的各项权利,如举报方式选择权、处理结果的知情权、信息保密权、损害赔偿权、拒绝作证权、获得奖励权、申请保护权及在遭受打击报复后的申请救济权等,这些权利应当通过立法加以明确,并建立相应的权利保障机制。

2.明确保护责任主体。对举报人进行保护的第一责任机关应该是举报受理机关,当然地方人民政府及公安等其他相关机关应承担相应的协助职责。对于保护责任机关未尽到保护责任致使举报人或其近亲属收到打击报复的,应当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3.完善举报人事前保护。建立严密的举报保密制度,对泄密人规定严格的法律责任。一旦举报者的信息或举报行为被泄密,保护责任机关应当主动采取措施保护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当举报人认为本人或者近亲属的人身或财产安全因举报行为而处于危险之中也可以向保护责任机关提出给予保护的申请,接到举报人的申请后,保护责任机关应当立即进行审查,决定对其是否实施保护、保护的对象、保护的方式和等级、保护的期限等,保护机关决定不提供保护的,应当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4.重新界定报复陷害罪,加大对报复陷害者的惩治力度。我国刑法规定的报复陷害罪主要针对检察举报制度而设立的,检察举报的对象是国家工作人员,因此刑法将报复陷害罪的主体限定为国家工作人员。这样规定的结果导致行政举报的被举报者打击报复举报人的不能适用该罪名。应通过完善刑事立法,重新界定报复陷害罪,将目前复陷害罪的犯罪主体由国家工作人员扩大到一般主体,保护对象由举报人本人扩大到举报人的近亲属,再有刑法对于报复陷害举报人的行为,量刑幅度比较轻,对于报复行为严重的,也只是处2~7年有期徒刑,应通过修法提高报复陷害罪的法定刑,加大对报复陷害者的惩治力度。

参考文献:

[1]鹿永华,辛德树,单洪国.柠檬市场与农产品质量安全[J].农业经济,2010(6):90-92.

[2]应飞虎.有效监督与法律遵循[J].河北法学,2003(2):22-27.[3]张维迎,邓峰.信息、激励与连带责任——对中国古代连坐、保甲制度的法和经济学注释[J].中国社会科学,2003(3):99-112,207.

[4]王莉.作为行政手段的举报奖励制度研究[J].浙江学刊,2010(6):88-93,96.

[5]王玉环,徐恩波.农产品质量安全内涵辨析及安全保障思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1-15.

[6]陈朝新.运用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51-53.

[7]申均.举报人,总是很受伤[J].都市·翻阅日历,2010(7):17-18.

[8]黄生林,朱再良,杨国志,等.“三个效果”统一的案件质量评查机制之构建[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9-100.

篇5:仙游县防雷信息管理平台设计

本文介绍的防雷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将各流程的工作信息整合起来, 使从服务窗口收发件到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作进度查询、调配等各个环节实现分权限的信息共享并提供相应的辅助功能。

系统介绍

本平台数据管理采用Access数据库, 在Windows xp环境下使用VB6.0进行开发。本平台主要基于莆田市仙游县防雷服务窗口进驻行政服务中心, 收发件和接受检测预约主要在窗口进行, 为实现业务信息的及时收集和共享, 规范工作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而开发, 主要功能有:在窗口收发件环节能实现收 (取) 件全程记录, 并提供相应辅助功能;技术评价环节能够自动提取新的项目信息提供给管理员安排任务。同时根据技术评价报告的格式提示数据输入内容并自动提取已有的相关数据;规范窗口接受检测预约的数据录入要素, 管理员能够一次性提取未安排的检测任务信息并进行工作, 检测人员可登陆查询检测的任务、时间、参与人员等信息, 并将检测结果反馈录入数据库。能够帮助实现整个业务流程的信息收集和共享。

1、系统设计

本系统使用的数据库开发工具是Micro Soft Access, 根据实际的需求, 数据库的构成如下图所示:

主要数据表数据结构如下:

2、业务流程及运行界面

(1) 业务流程

(2) 收发件界面

针对防雷中心窗口业务, 提供协议、项目编号管理、录入详细信息、收 (取) 件全程记录, 并提供收费情况、发票管理和辅助计算功能。

(3) 技术评价界面

针对技术评价的内部工作分工、流程流转, 能够自动提取新的项目信息提供给管理员安排任务。个人点击相应工作流程就能够自动提取当前要完成的任务。同时根据技术评价报告的格式提示数据输入内容并自动提取已有的相关数据。

(4) 检测任务界面

为实现检测的规范化管理, 规定了窗口接受检测预约的数据录入要素, 管理员能够一次性提取未安排的检测任务信息并进行工作, 检测人员可登陆查询检测的任务、时间、参与人员等信息, 并将检测结果反馈录入数据库。

(5) 工具界面

提供收费计算、发票管理、防雷类别计算等辅助功能。

技术特点及部分代码

该平台使用VB语言进行开发, 应用Adodc控件进行数据绑定, 通过Datagrid进行显示。

设计中使用Adoco控件连接access数据库, 利用adodc控件实现对数据库的查询、增添、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通过Recordset绑定到具体的控件进行显示, 并把显示控件根据工作内容集合在Tab控件上, 方便操作人员使用。为完整获得信息并防止操作人员误操作, 在设计中通过控件焦点控制、内容关联判断等方法发现、判断问题, 通过Msg Box对操作人员进行提示, 确保数据完整可用。

主要功能的部分代码如下:

(1) 客户取件:

(2) 窗口收件:

(3) 管理员图审任务布置:

总结

在防雷业务工作中根据各流程任务特点, 采用信息技术精心设计, 整合各类信息到统一数据库, 避免信息分散造成的工作脱节等问题, 可以实现全过程可信息化管理, 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有助于提高防雷业务的规范化工作水平。

篇6:仙游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举报登记表

关键词:仙游县;土地流转;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4-12-1

仙游县是传统农业大县,辖18个乡(镇),325个村,人口1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2万人,占总人口的83.6%,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4亩。截至2013年底,全县耕地31.08万亩,流转5.69万亩。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初步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1 主要做法与成效

1.1 积极宣传发动,引导土地流转

仙游县十分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除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外,多次组织乡(镇)党政领导、农技干部、村干部及农业企业、专业大户等参加土地流转知识培训,参观土地流转先进典型和示范点,引导农户和种养大户进一步解放思想,摒弃小农意识,积极进行土地流转。

1.2 培育典型示范,带动土地流转

积极支持种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大户等发展规模农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带动土地流转。利农农业技术(莆田)有限公司,通过流转获得7500多亩土地,从事农产品研发、种植、加工和销售,投资4.15亿元,建有10个示范园区,栽培蔬果品种80多个,生产的甜椒、西红柿等18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6个品种获“无公害认证”,既为农户带来土地承包金收入,又解决剩余劳力在公司就业,同时还为周边农户提供种苗、技术等服务,带动发展高技术、高效益农产品种植。龙头企业的带动,以及土地流转的多重好处,打消了农户的顾虑,有力地促进了土地流转。

1.3 集聚优势产业,促进土地流转

按照“发展重点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的思路,着力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通过生产设施补贴和优势品牌建设支持,扶持粮食、蔬菜、果茶、畜牧和名贵树种、中药材、花卉等种养业大户,不断扩大产业规模,促进土地、技术等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推进了土地流转。

1.4 强化项目建设,拉动土地流转

积极争取资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小流域治理等项目,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省级农民创业园等试验示范基地,打造集中连片基地,进行集中高效经营,拉动了土地流转。

1.5 建立工作机构,服务土地流转

县和乡(镇)成立了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村级设立土地流转信息员,收集、发布土地流转供求信息,指导合同签订,做好土地流转的指导、协调、管理和服务等工作,为土地流转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帮助规范开展土地流转工作。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土地流转的政策和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对土地流转认识有偏差:一是担心土地流转到期后收不回或失去承包权,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二是受传统观念束缚,恋土观念强,宁愿撂荒也不愿流转给他人;三是城市近郊和可能开发到的地方农民,害怕会失去土地升值效益和被征收时应有的权益,不愿流转。

2.2 土地流转行为和合同不规范

大多数土地流转是农户间自发的行为,是口头约定,没有书面合同,有的即使签订了书面合同,也不规范,为产生纠纷埋下隐患。

2.3 自然条件等制约因素多

仙游县是丘陵地区,连片耕地500亩以上的不多,符合农业企业成片要求的更少。另外,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4亩,农户以分散经营为主,开展规模化经营涉及的农户过多,制约了土地流转。

2.4 缺少交易市场和评估机构

目前虽有管理服务机构,但没有正式的土地评估机构和交易市场,土地评估没有统一性和权威性,影响了土地流转。

3 对策

3.1 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一是进一步完善县和乡(镇)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配齐村级土地流转信息员;二是设立土地评估机构和交易市场;三是设立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调解仲裁工作,确保有序顺畅流转。

3.2 夯实土地流转工作基础

一是按照国土资发[2011]60号《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规定,发放所有权证,把地块的面积、空间位置和四至等落实到户,做到产权明晰、四至清楚、没有纠纷,为土地流转奠定基础;二是按照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要求,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落实到户,为土地流转提供依据和创造条件;三是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细则,有章可循,促进规范流转。

3.3 加大土地流转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协调银行、信用社和税务部门为土地流转开展融资信贷和税收减缓免,协调电力、水利部门对规模化生产经营和设施农业予以用电、用水优惠,协调农业、土地管理部门按照设施农业优惠政策建设生产和管理用房,支持土地流转;二是在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机械购置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和扶持;三是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流转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专业大户和农业企业给予奖励补助,鼓励规模化生产经营;四是通过项目扶持和科技、劳务培训等,为农民转岗就业创造条件,减少土地流转阻力。

3.4 创办土地流转新型经营主体

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支持发展“土地托管”合作社或信托公司和“土地银行”,提高土地规范化、市场化流转水平。

3.5 进一步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

充分发挥土地流转机构和交易平台的作用,帮助供需双方及时沟通和流转土地;提供统一规范流转合同,指导流转双方签订书面合同;统一管理土地流转档案,对合同及有关文件、文本、资料等及时进行归档并妥善保管。

篇7:仙游县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关键词:暴雨,诊断,分析,福建仙游

受南支槽东移、中低层切变线南压以及低层西南急流等共同影响, 2010年6月15日仙游县出现了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 溪尾水库当日降水量最大101.2 mm, 西苑降水量 (90.7 mm) 次之。尤其是此次暴雨时空分布极其密集, 覆盖整个仙游县, 无论山区、平原或沿海, 全部站点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暴雨或大暴雨, 非常罕见。持续不断的强降水天气给仙游县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造成严重损失[1]。全县直接经济总损失达0.349亿元。具体损失如下:18个乡镇受灾, 受灾人口2万人, 倒塌房屋15间, 损坏房屋15间, 紧急转移人口130人;全县19个工矿企业停产;损坏堤防0.2 km。公路中断1处, 作物受灾面积7 300 hm2, 其中粮食作物4 300hm2;冲毁塘坝14处, 损坏护岸11处, 损坏水闸8座, 损坏灌溉设施9处, 损坏机电泵站3座, 损坏水电站5座, 直接经济损失0.23亿元。其中, 工业交通运输业直接经济损失0.03亿元;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0.089亿元。

1 高空形势分析

2010年6月14日8:00有高空槽东移, 低层有切变线东移南压。6月14日20:00, 在500 hPa高空图上, 高空槽进一步东移, 南段槽线抵达闽赣交界处。北面为两槽一脊型。影响此次的南支槽, 发展较深, 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 未来槽线趋于发展;同时, 中底层处在切变南侧, 底层西南急流开始建立, 测站位于急流附近。而中低层切变线进一步东移南压, 850 hPa福建省中南部有较强的西南气流辐合。6月15日8:00, 500 hPa高空槽继续维持在东南沿海, 测站仍然位于中低层切变线南侧, 低层仍有较强的西南辐合气流。同时, 低层仍有SW急流, 强降水天气继续维持。

2 稳定度分析

2.1 高空风场分布

6月14日20:00, 测站附近850 hPa为西南风, 200 hPa为西北风, 上冷下暖, 层结不稳定, 有利于对流的发展。

2.2 各物理参数分析

根据福州和厦门测站6月14日20:00探空资料 (表1) 可以看出, 当时测站的各物理参数及其稳定度状况。

3 湿度场分析

3.1 暖平流

6月14日20:00, 测站风向从850 hPa到500 hPa是明显顺转的, 夹角为90°, 而且二者风速大, 说明当时测站上空有很强的暖平流, 层结不稳定。

3.2 水汽通量

6月14日20:00, 从850 hPa到700 hPa测站附近水汽通量大, 而500 hPa却为水汽通量低值中心。这种上干下湿的水汽通量配置, 使得仙游县附近湿不稳定状态将维持较长的时间[2,3] (图1) 。

注:a-850 hPa, b-700 hPa, c-500 hPa。

3.3 相对湿度与水汽

2010年6月14日20:00从850 hPa到500 hPa测站西面都有湿中心向东移动, 测站上空有深厚的湿气层。与中低层长时间维持较强的西南暖湿急流相吻合 (图2) 。另外, 从卫星水汽图像上可以看出, 6月14日20:00之前, 仙游测站附近水汽含量比较低, 6月14日20:00以后, 水汽含量高浓度区开始出现, 6月15日20:00以后, 水汽含量逐渐降低。

注:a-850 hPa, b-700 hPa, c-500 hPa。

4 仙游站气压的时空分布

从2010年6月12日14:00到14日14:00, 仙游站气压48 h仅下降2.3 hPa;14日14:00到15日14:00仙游站气压基本没有变化, 仅上升了0.2 hPa;从14日20:00到15日20:00仙游站气压变化幅度仅为0.5 hPa, 对此次暴雨的产生没有明显的特征意义 (表2) 。

(hPa)

5 小结

(1) 此次暴雨的流场高低空垂直分布比较典型。低层有较强的西南辐合气流并且有较强的西南急流水汽通道, 500hPa有前倾槽, 200 hPa有较强的辐散区, 高低空配置比较到位, 对强降水暴雨天气的产生非常有利。

(2) 高低气层湿度垂直分布也有利于对流不稳定天气, 低层湿度大, 高层湿度小, 上干下湿, 层结不稳定[4,5]。

(3) 此次暴雨范围之大极为罕见, 全县有记录的18个自动站雨量均超过了50 mm, 从沿海到内陆山区全部无缝覆盖, 是名副其实的全县性暴雨。

(4) 此次暴雨过程仙游站气压较高, 暴雨发生前后该站气压变化较小。与以往常见的暴雨前后该站气压的跳跃式变化形成明显的反差, 对以后该县暴雨预报有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1]叶永发.暴雨天情对农作物的危害及其防控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 2007, 19 (2) :79-80.

[2]周文志, 唐熠, 王艳兰, 等.广西大范围低空急流暴雨的分型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 2011, 20 (4) :159-164.

[3]杜惠良, 黄新晴, 冯晓伟, 等.弱冷空气与台风残留低压相互作用对一次大暴雨过程的影响[J].气象, 2011, 37 (7) :847-856.

[4]曹晓岗, 王慧, 邹兰军, 等.上海“010805”特大暴雨与“080825”大暴雨对比分析[J].高原气象, 2011, 30 (3) :739-748.

篇8:探访仙游,感悟“古典”之美

我国古典家具产业,从地区上看,主要集中在广东的大涌、观澜,福建的仙游,浙江的慈溪、义乌、东阳,江苏的常熟,河北的大城,北京等。从产品范围看,包括红木、白木、硬木家具及古旧家具、民族家具等。从市场情况看,比较成熟并形成规模的有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仙游虽说被冠以“古典家具之都”的美誉,但福建本土市场还未繁荣,市场空间相当巨大,正如莆田市经贸委主任王加林所说:“莆田包括古典家具在内的工艺美术产业,还只是刚刚开始的。”

初入仙游境内,沿街的房屋侧面、涂鸦式的广告,昭示着这里就是闻名遐迩的“古典家具之都”。

主干道两侧密集的展厅门面,可见古典家具业已成了仙游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仙游县约有700~800家规模以上生产厂商。”福建省古典工艺家具协会会长黄福华介绍说:“由于古典家具的制作过程个体化、家族性的特征较强,成就了不少私人小作坊,因此很难用具体的数字统计厂商数量。”古典家具多数是由手工制作完成,是不折不扣的家族产业(代代相传),但却也不乏拜师之人。即便如此,在生产过程中也很难通过流水线批量生产,所以它也属于高附加值的产业之一。黄福华同时还是福建省三福古典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家族工艺第五代传人,同时也是当地该行业中的龙头企业。

行业规范化

古典家具制造业从2002年开始在仙游初具规模,2005~2006年开始迅速发展,2006年更是被评为“古典家具之都”。“2008年后要面临着洗牌。”黄福华坦然地表示。

缘何一个刚刚兴起的产业要面临洗牌?也许是行业发展旺盛,不少“门外汉”也渴望分得一杯羹,然而采取的却是一些对行业发展不利的竞争手段。目前仙游古典家具生产原材料以进口为主,主要原材料有:老挝红酸枝、越南黄花梨、海南黄花梨、小叶紫檀等原木。高档原材料市场价格能够保持稳定,但由于人为因素,低端材料价格跌幅较大,导致以生产低端产品为主的厂商受挫,但仙游从事低端来料加工的厂商占少数。

据黄福华介绍,规模以上企业基本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况且古典家具主要是以内销为主。

黄福华为新的一年做好了两手准备:“计划2009年开始,以高端产品打市场(高端材料和工艺),中、低端产品也会逐渐发展起来,以此满足各种消费阶层。”黄福华表示,目前仙游古典家具主要以高端产品为主,中、低端产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要弥补发展中的不足,同时行业需要规范化。

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从2005年开始,行业协会及相关政府领导就开始引导厂商到经济体量大的城市作展览,以开拓市场,扩大“古典家具之都”的品牌影响力。当然,只有品质好的品牌企业才具备参展资格,设立门槛的目的是为了行业品牌化发展,让展销会更具规模。

“高档原材料,匹配资历深的工人加工,这是最根本的品质保障。”黄福华表示,由于产品品质较好,因此很快便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同时,行业协会以“服务企业、加强自律、协调管理、发展经济”为宗旨。龙头企业带动行业产业良性发展。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做出好产品,黄福华说:“协会的职能是桥梁作用。”不仅如此,扶持企业的措施主要还表现在为产权不明晰的小企业成立担保公司,以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链接

篇9:仙游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举报登记表

1.1 地理位置、地形特点

仙游县地处福建沿海中部, 位于东经118°27′~118°56′, 北纬25°11′~25°43′之间。仙游县的总面积达1 814.67㎞2, 海洋国土面积仅有4km2, 海岸线长8km, 枫亭镇为本县唯一的沿海乡镇。仙游县境内属福建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 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的山地为戴云山的延伸部分, 由低山、丘陵和盆岩组成, 地形破碎, 水系发达, 相对高差大。中部、东部木兰溪流域中下游河谷盆地, 冲击平原与海积平原, 沟渠纵横交错。整个地势似“太师椅”,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西北高, 东南低。全县东西宽约38km, 南北长约57km。

1.2 水温气候条件

1.2.1 气温、日照

仙游县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太阳辐射充足, 热量资源丰富, 冬暖夏热, 无霜期长。春季温和, 雨量充沛;夏季东南季风明显, 热长暑短, 雨常见;秋季秋高气爽, 少雨多旱;冬季冷而不寒, 霜期短暂。这种气侯对渔业生产较为有利。因地形和海拔高度差异, 西北山区、中部平原、东南沿海各分区气候差异较大, 可分为两种气候类型:即沿海地区为南亚热带气候, 山区为中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0.8~21.5℃, 每年低于10℃的低温天气有20多天。

仙游县位于亚热带低纬度地区, 光照强度大。城关地区平均全年日照时数为1 995.7小时, 全县年平均有霜日为39天。以夏季最长, 多达158天以上, 春季次之, 为125天, 秋季最短。

1.2.2 雨量

仙游县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中部、西北方向递增。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 降雨量在不同地区和季节有着明显差异。年降雨量972~2 087mm。

1.3 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仙游县现有内陆 (淡水) 水域总面积4 600hm2, 含河涧溪流、水库、池塘。全县主要有木兰溪、九溪等, 总长227.3km, 流域总面积1 712.5km2。在辖区内陆溪河沟渠纵横交错, 内陆水域遍布全县各个角落, 其中水库总面积1 600hm2, 池塘水域面积400hm2。其中可供养殖的淡水水面1 300hm2, 占内陆水域总面积28.3%。还有可供养鱼的水稻田1 000hm2。仙游县海域面积少, 且多已征用或即将征用为工业用地, 仅剩内陆水域可供渔业生产开发使用。故文章内容仅限于淡水渔业。

1.3.1 水库

境内水库面积大, 水源污染轻、水质适中, 是淡水渔业养殖的好场地。境内共有大、中、小型水库107座, 其中库容量1 000万m3以上有古洋、东溪、蒋隔等7座大、中型水库, 小型水库100座。全县水库总库容量23 700万m3, 总水面1 600hm2, 可供养殖水面900hm2, 占水库总水面的56.3%;已养殖水面832hm2, 占全县可养水面92.4%。渔业营养料含量适中, 浮游生物量0.23~5.8万个/L。可采取粗放利用的方式养鱼。

1.3.2 河流 仙游县境内河流溪涧水面的面积大, 但水面不稳定, 水质污染, 利用效益低。

1.3.3 池塘

仙游县现有淡水池塘面积350hm2, 占池塘可养面积87.5%。主要分布在度尾52hm2、赖店51hm2、榜头50hm2、枫亭29hm2、大济23 hm2等地。

1.4 水质

1.4.1 理化性状

仙游县内陆水域不同水域类型p H值为:水库7.5~8.4;河沟7.8~8.4之间;山塘和溪流的p H值与水库接近。境内大部分水域的PH值都在正常范围内, 呈微碱性。各类营养盐平均含量分别是:磷酸盐含量在0.48~4.01mg/L;硅酸盐含量在94~340mg/L;硝酸盐含量在3.10~37.62mg/L;亚硝酸盐含量在0.3~208mg/L;铵盐含量在0.52~4.89mg/L。这些数据表明仙游县内陆水域中的氮、磷、硅等营养盐含量是丰富的, 水质肥沃, 均适合鱼类及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池塘水质最好, 河沟次之, 溪流和水库较差。

1.4.2 水温 内陆水域平均水温21. 4℃, 最高水温33.7℃ (木兰溪) , 最低水温8℃。

1.4.3 各水质因素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

受水温条件的限制, 全县只能养殖适合鱼类的品种, 无法养殖冷水性和热带鱼类。全县中型水库都属于饮用水, 只能适量投放滤食性鱼类, 无法大规模生产。其它水库均属于灌溉防洪两用水库, 水位常因降雨和灌溉而有季节变动, 不适合养鱼。全县的养殖水域水矿化度适中, 硬度、p H值都适合渔业养殖。

2 水生生物资源

水生生物资源主要包括鱼类资源、水生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三种。

2.1 鱼类

全县淡水鱼类共有81种, 隶属于21科, 以鲤科种类最多, 有43种。在81种鱼类中, 经济价值较大的有:草、鲢、鳙、鲤、鲫、鳗鲡、罗非鱼等。

2.2 水生浮游生物

仙游县内陆各水域的浮游生物量丰富:池塘15万~66万个/L, 河沟1万~1.15万个/L, 水库0.2340~5.8万个/L。

2.3 水生植物

主要为:茭白、水蕹、水浮莲、水葫芦、水花生、细萍、芜萍、细缘萍、菱角、荸荠、莲藕等。

3 水产养殖生产基本情况

仙游县水产养殖以池塘养殖为主, 池塘养殖主要以鱼类养殖为主。2014年全县内陆水域淡水养殖面积1 222 hm2, 产量10 381t。主要养殖鱼类20多种, 其中以四大家鱼、鳗鱼、罗非鱼、鲫鱼、鲟鱼、鲤鱼、香鱼、鲈鱼等为大宗品种。

3.1 各水域养殖类型的养殖现状

2014年, 水库养殖面积836hm2, 产量3 409t, 占内陆水域 (淡水) 养殖总产量的32.83%。池塘养殖面积353hm2, 产量6 940t, 占内陆水域养殖总产量的66.86%。

3.2 主要养殖品种的养殖现状

仙游县以四大家鱼及鳗鱼等淡水鱼为主要养殖对象, 集中在度尾、赖店、榜头、枫亭、盖尾、大济等乡镇, 以度尾、赖店为重点产区。

3.3 水产养殖现状

全县可开发利用水面面积1 300hm2, 已开发利用水面1 222hm2, 占可利用水面的94%。2014年淡水水产品总产量12 921t, 其中捕捞产量2 450t;养殖产量10381t, 淡水水产品总产值34 865万元。养殖产量主要以度尾、赖店、榜头三个乡镇为主。养殖品种主要为四大家鱼、鳗鲡等。名特优品种是鳗鲡养殖, 为全国鳗鲡主产区, 2014年鳗鲡养殖面积85hm2, 产量2 650t, 主要集中在度尾、赖店两个乡镇。休闲渔业也发展迅猛。全县水产养殖从业人员为15 834人。池塘养殖平均单产为1 208kg/亩, 水库水产品的平均单产272kg/亩。

近年来全县渔业发展迅猛, 水产事业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主要体现在:1) 加强推广技术力量, 不断增强科技人员数量。2014年全县水产科技人员已达6人;其中高师1名, 水产工程师2名, 学历多为大专以上。2) 加大了投资力量与政策的倾斜程度。除了引种放流的常规项目, 2014年来全县积极实施标准化池塘建设项目, 为渔业生产打下基础。实施“水技推广补助项目”, 提高推广人员积极性, 改善推广条件;落实“台创园”的用电优惠政策, 降低生产成本。3) 品种及养殖方式发生很大变化。由过去的单一四大家鱼养殖发展到鳗鱼、鲟鱼、鲈鱼、罗非鱼、彩虹雕、棘胸蛙等;养殖方式由单纯的水库粗放及坑塘饲养, 发展到标准化土池、精养池和工厂化养殖等方式。4) 水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各养殖场控制饲料、兽药的投入, 杜绝使用违禁添加剂, 水产品品质大大提高。全县历年水产品药残抽检及产地认证抽检100%合格。养殖品种结构趋于合理, 名特优养殖比重增大, 渔业向“两优一高”方向发展,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4 存在问题

4.1 销售渠道不健全

苗种的供应与成品鱼的销售大部分依靠个人中介, 没有建立自己的供应和销售体系。主要品种鳗鲡受国际市场影响巨大, 内销品种也容易受国内市场影响, 经济效益不稳定。

4.2 缺乏育苗场

原有县鱼种场被征, 目前全县没有一个育苗场。育苗场缺位, 严重制约了全县渔业的发展。

4.3 水域滩涂综合开发水平较低, 鱼池及养殖设施落后

目前养殖种类较单调, 养殖模式及管理技术落后, 水库养殖仍为粗放式养殖, 综合效益低;某些集约化养殖虽有所发展, 但集约化、自动化程度不高。现在各养殖池塘多为九十年代修造的鱼池, 大都已老化, 注排水设施不健全, 淤泥厚, 池子浅, 没有现代化的供氧设备, 鱼产量比较低。

4.4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一是全县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 造成水域污染明显加重。二是水产养殖企业自身环保措施薄弱及水域滩涂养殖开发管理不尽完善, 造成明显的自身污染。

4.5 养殖渔业病害防疫, 检疫体系有待健全

目前全县还没有专业的渔业病害防疫、检疫设备, 这制约了全县养殖生产发展。

5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潜力

5.1 养殖空间和发展潜力

全县境内水库众多, 溪流水源丰富。仙游县现有内陆 (淡水) 水域总面积4 600hm2, 含河涧溪流、水库、池塘, 全县主要有木兰溪、九溪、粗溪等, 总长227.3km, 流域总面积1 712.5km2, 水库的总面积为1 600hm2, 池塘水域面积400hm2。其中可供养殖的淡水水面1 300hm2, 占内陆水域总面积28.3%。另外, 还有可供养鱼的水稻田1 000hm2。

目前, 水库养殖主要是以上层鱼类为主的花、白鲢粗放养殖, 对于中下层水体的利用还不到位, 应根据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 科学调整放养密度和品种密度, 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充分发挥出来。

5.2 养殖产品市场需求潜力

全县距厦门、福州、泉州、莆田均不到200km, 交通便利, 水产品流通量较大, 销售渠道比较宽阔, 除当地具有良好的水产品消费习惯和市场前景外, 还远销广东、上海等大中型城市, 特别是年产900多t的鳗鲡, 有些出口日本。

5.3 水产养殖业的前景展望

近年来, 水产品的社会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日益加快。然而, 全国近岸海洋及淡水流域渔业资源因过度捕捞已明显衰竭, 对水产品的需求增长将主要依靠发展水产增养殖解决。全县水域滩涂在其空间资源受限制的情况下, 将致力于寻求发展高效集约化养殖和多元生态化养殖, 以健康养殖技术将成为其主要内涵确, 保水域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水域滩涂的使用将逐步依据水域环境特点、养殖容量要求及相关养殖技术规范 (标准) 进行, 养殖开发布局及种类结构逐步得到优化。为实现水产养殖业与国际接轨, 将以国际水产质量安全标准及水产养殖业利益为基本点, 严格规范水域滩涂的使用行为, 并对养殖环境、养殖企业的生产技术尤其药物使用及水产品加工技术等进行严格监管。水产养殖企业为提高国际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及开发经营水平, 其经营管理体制将发生较大变化, 将由个人经营方式占主导地位, 逐步向合作社、公司化迈进。

6 水产养殖业应采取的对策

6.1 优化品种结构, 突出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养殖, 巩固发展优势水产品养殖业

在巩固鳗鲡、香鱼等优势水产品基地建设的同时, 重点发展鲈鱼、南美白对虾、鲟鱼等名优特色水产品种的养殖规模, 推动优势水产品和特色水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 向专、精、特、新、强方向发展, 构建优势产业区和优势产业带。

6.2 优化产业结构, 发挥资源优势, 大力开发, 突出发展增殖渔业等“保水渔业”、特色渔业, 开辟渔业生产新空间

针对仙游县区位的特殊性, 应加强规划管理, 合理开发养殖, 对宜鱼、宜鳗、宜虾都要有明确的要求, 实行分类指导管理, 对水产养殖区域逐步实行养殖许可证制度, 对有生态恶化隐患的养殖区要重新布局, 逐步调整, 使之符合生态平衡要求。加大破坏生态环境的养殖方式的惩罚力度, 规范养殖行为。建立水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评估制度, 研究不同养殖形式的养殖容量和标准以及布局上的较佳模式, 为发展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6.3 转变发展理念, 拓展水产养殖业生产领域空间, 探索发展休闲渔业

充分整合资源、资本、市场与本地区的区位优势, 利用现有的城郊水产养殖基地以及环境优美的水域资源, 进行建设完善, 使之成为集游钓、娱乐、休闲、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基地, 从而提高养殖水产品的附加值和养殖业经济效益。

6.4 建立苗种生产基地, 推进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上一篇:送戏下乡讲话稿下一篇:实施方案与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