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游县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上报加强基层人民防空建设建议的报告

2024-04-24

麟游县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上报加强基层人民防空建设建议的报告(通用9篇)

篇1:麟游县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上报加强基层人民防空建设建议的报告

人民防空办公室

麟人防发(2012)20号

麟游县人民防空办公室

关于加强基层人民防空建设的建议

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根据市人防办宝市人防发(2012)3号文件精神,我们对我县人民防空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研,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县人民防空建设工作提出建议如下:

一、支持县级人防单体工程建设力度。人防单体工程建设由于投资规模较大,县本级财力资金无法落实,造成项目无法实施,建议国家、省市对县级人防工程项目列入国家项目盘子,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二、加强人防结建建设工程的奖励机制。人防结建工程投资相对较大,建设单位由于项目建设资金不足,对建设

人防工程思想认识不到位,不愿意对人防工程有过多的投入,造成积极性不高,建议国家、省市出台人防工程建设奖励政策机制,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人防工程建设,吸纳地方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人防工程建设。

三、落实县级人防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近年来在省市人防办的大力支持下,县区人防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相继成立了工作机构,挂了牌子。但大多数都是和县住建局“一套人马,两个牌子”,领导为兼职,无工作人员,都是1人身兼多职,给人防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建议省市协调解决县级人防办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以确保县级人防事业发展。

四、加强基层人防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县级人防办的工作人员由于来源于不同工作岗位,对人防工作的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都很欠缺,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人防事业发展要求,建议省市不定期对基层人防办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以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特此报告

二0一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篇2:麟游县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上报加强基层人民防空建设建议的报告

【发布文号】莆政办〔2008〕89号 【发布日期】2008-06-25 【生效日期】2008-06-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

(莆政办〔2008〕8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提高基层残疾人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我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强我市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广大残疾人生活在基层,残疾人事业的基础在基层,基层残疾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关键环节,是残疾人事业的基础所在,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织保证。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逐步规范机构,健全组织,推动了基层残疾人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广大残疾人提供直接便利的服务,对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推动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工作上开展的不平衡,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层残联组织还未能与广大残疾人建立起广泛、直接、密切的联系;二是各县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发展不平衡,个别县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还不够扎实;三是基层残疾人组织力量比较薄弱,有的办公设施简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适应不了工作要求;四是有的县区基层残疾人组织机构不够规范,职能作用发挥不明显。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残疾人扶贫、康复、就业、教育、维权等重点工作的深入开展,还将影响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全面实施。

当前,我市残疾人事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使残疾人事业与全市经济社会同步和谐发展,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不断改进和提高基层残疾人组织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把问题和困难解决在基层,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广大残疾人的联系,使残疾人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残疾人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推动残疾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是当前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和任务目标

指导原则: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中的“要加强各级残联的建设,健全基层残疾人组织,解决好人员待遇问题,为残疾人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加强残疾人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的精神,坚持“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的工作方针,促进基层残疾人组织和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队伍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基层残疾人组织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使残疾人在残疾人组织中更加活跃、残疾人组织在基层中更加活跃、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在社会中更加活跃,为全面完成我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任务,实现残疾人同步迈入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任务目标:

(一)健全、规范以县区残联为主导、乡镇(街道)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疾人协会为基础的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形成机构健全规范、队伍稳定实干、服务功能完善的基层残疾人组织“三级网络”。巩固、加强村(社区)残疾人协会,村(社区)残疾人协会组建率、残疾人工作联络员配备率、残疾人活动场所开辟率均达到100%,并不断提高为残疾人的服务能力。

(二)健全残疾人工作者队伍。配齐、配强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在2008年底前实现所有乡镇(街道)残联机构和编制单列、理事长专职,在所有乡镇(街道)残联选聘1-2名乡级残疾人工作联络员,所有村(社区)选聘1名村级残疾人工作联络员。乡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工作联络员要分别按照莆市残联[2005]54号、莆政残工委[2007]11号和莆市残联[2007]81号落实岗位补贴待遇,所需经费在同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列支。

(三)提高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素质。建立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长效培训机制,制定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五年培训计划,加大对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村(社区)残协主席和乡村两级残疾人工作联络员的培训力度,使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使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普遍提高。

(四)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认真研究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按照本《意见》提出的指导原则和任务目标,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的具体实施意见,细化目标任务,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使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有新的突破。

三、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水平和效能

(一)完善办公设施,改善工作环境,不断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残联、村(社区)残协要有固定的办公和为残疾人服务场所;乡镇(街道)残联、村(社区)残协的各项规章制度齐全,工作职责、辖区内的残疾人基本状况动态统计列表和各项为残疾人服务的具体项目要上墙;所有乡镇(街道)残联配备接入宽带的电脑壹部,实现各级残联组织上下工作联动,并将残疾人基本状况、服务需求等列入微机动态管理;建立《残疾人基本情况动态汇总表》、《残疾人基本状况个人登记表》、《残疾人康复、教育、维权等服务需求登记表》、《扶残助残活动记录表》、《干部与残疾人结对帮扶情况一览表》、《残疾人求职登记表》《残疾人来信来访登记表》、《残疾人工作记录册》等工作台帐。

(二)抓好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的教育培训,努力增强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水平。市、县区残联要将每年的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教育培训列入同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教育培训计划。县区残联要有计划地选送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和优秀残疾人工作联络员通过相关专业的教育和培训,达到相当于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并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村(社区)残疾人工作联络员每年至少培训1次以上,能够掌握残疾人工作基本知识,运用社会化工作方式,积极为残疾人服务。

(三)加强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工作考评管理,逐步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不断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效能。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成立乡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工作联络员考评领导小组,对乡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工作联络员进行考评,对考评结果为优秀的残疾人工作联络员,由县区残联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并作为向上一级推优评先的重要依据,逐步完善激励机制,建立一支稳定、务实、高效的基层残疾人工作联络员队伍,不断提高为基层残疾人服务的效能。

(四)完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基层残疾人组织的作用。县区和乡镇(街道)财政部门每年都要为基层残联组织提供稳定的办公经费和事业经费,保障乡镇(街道)残联、村(社区)残协扎实开展残疾人扶贫、康复、就业、教育、基本生活保障等公共服务;村(社区)残协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反映残疾人的困难和要求,落实帮扶计划,组织、实施服务和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等。

四、加强对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精神,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各县区委(工委)和政府(管委会)、各乡镇(街道)党委(工委)和政府(办事处)要分别明确一位领导同志联系和分管残疾人工作,定期听取汇报,认真研究部署,并切实把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推进基层残疾人工作深入开展。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纳入重要的工作内容,选好配强各级残联领导班子,将残联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加大培养、使用和交流力度,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还要做好残疾人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工作,造就一支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残疾人工作干部队伍。各级残工委成员单位要按照本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的领导,明确责任,加大组织协调、检查指导和督查力度。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落实的实施意见或工作方案,实行分类指导,总结、运用典型经验推动工作,创造性地抓好文件精神的落实,努力提高我市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水平。

二OO八年六月二十五日

篇3:麟游县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上报加强基层人民防空建设建议的报告

随着我国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 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等关系会继续发生深刻变革, 在此过程中, 社会管理理念、主体、方式、方法等也会随之变化。调整好不同阶层、群体的利益关系, 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管理的重要课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人民法院的重大战略任务, 也是人民法院应当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笔者认为,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必须正确认识职能定位, 并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

一、基层法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眼点

作为政法系统中的基层法院, 在社会管理创新这个全社会性的系统体系中, 既是被管理者, 又是社会管理秩序和稳定的捍卫者。这需要基层法院牢牢把握司法审判工作这个着眼点, 立足于矛盾纠纷解决, 通过立案、审判、执行等审判活动全过程来完善社会法则, 规范社会行为, 引导各种社会活动朝着正常、有序、和谐的方向发展, 从而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为基层法院, 要立足自身职能特点和优势, 以执法办案为重点, 提高司法水平, 通过对司法事务的不断创新管理, 通过民商事审判、刑事审判、行政审判及执行工作来调整和规范影响社会管理的行为。

(一) 用刑事打击依法惩处影响社会管理的犯罪行为

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方针, 维护法律权威, 依法打击涉黑涉恶性质的各类刑事犯罪活动, 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管理秩序。对惯犯、累犯、主犯以及主观恶性大, 危害性大, 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犯罪分子依法给予严厉打击;对于偶犯、过失犯等则以教育、挽救为主, 减少社会对立面;对有自首、立功、积极赔偿、退赔、退赃等悔罪实际表现的, 依法予以从轻处罚或减轻处罚。创造性地适用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和刑事和解工作, 减少此类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 通过民商事案件的案结事了来调解社会关系

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民事审判原则, 用精调、快审、速判、强制执行的审判方法, 纠正民商事活动和行政管理活动中违法、违规、过错行为, 平息和化解各种利益纠纷和冲突, 最大程度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在基层法院的各项审判职能中, 商事审判直接处理新形势下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 与经济社会建设及市场经济体制的联系最为紧密, 也是法院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因此, 需要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充分地考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各利益主体平衡之间的关系, 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 不断加强司法审查力度来监督社会管理

坚持抓好矛盾纠纷的协调化解工作, 积极探索把行政案件纳入“三调联动”工作格局和多元化解行政争议的方式方法, 努力化解矛盾, 促进和谐。针对行政争议成因复杂的特点, 努力创新行政审判协调机制, 实现诉前引导、诉中指导、诉后疏导的全程协调。通过采取主动向上级汇报案情、与各部门有效协调、针对性司法建议等方法, 宣传相关法律规定, 把审判中发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出来, 引导国家行政机关、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团体等组织进行不断纠错、整改、完善, 从而推进社会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社会管理方式的优化创新。

二、基层法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

王胜俊院长曾指出, “人民法院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也是群众工作部门;人民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 也是群众工作者”, 可见, 司法为民是法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这就要求我们基层法院在积极应对辖区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的过程中, 不断创新工作思路, 积极探索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举措, 建立建全诉求表达、矛盾调解、应急处置等机制, 以优质的司法保障, 为辖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依法审判执行, 化解矛盾纠纷, 来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完善司法便民和司法救助机制, 依法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深化“人民法官为人民”活动理念, 在落实司法为民中提高加强社会管理的能力。

(一) 以服务大局为使命, 增强群众意识

主动能动司法, 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组织开展法官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屯活动, 通过释法宣传, 达到审理一件案、教育一大片的效果。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规范经济建设秩序, 不断总结经验, 妥善审理涉政涉企案件, 保证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 进一步密切基层法院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 在立案、审判、执行环节开辟“绿色通道”, 对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当事人, 采取上门立案、上门谈话、上门开庭、上门回访的法律服务。同时积极开展司法救助专题调研和维权宣传教育, 对进入执行程序的涉及弱势群体的案件, 成立专门执行小组优先执行。

(二) 以司法便民为核心, 完善惠民措施

深入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见》, 始终把热情服务与严格执法结合起来。实行立案、导诉、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探索建立网上立案、预约立案、电话立案等便民立案方式。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司法需求, 推行巡回法庭制度, 做到审判服务的“三个延伸”, 即诉讼案件发生在哪里, 巡回法庭就延伸到哪里;法律热点集中在哪里, 普法宣传就延伸到哪里;矛盾纠纷出现在哪里, 联动调解就延伸到哪里。通过送法下乡、普法进村屯, 加强法制宣传, 普及法律知识, 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坚持院领导接访制度, 院长定期接访, 主管副院长全天接访, 建立健全带案下访、领导约访、相关部门共同接访机制, 畅通信访渠道, 积极争取各级行政机关的支持, 妥善解决群众合法诉求。

(三) 以执行联动为统领, 攻克执行难题

调动社会力量共同攻克执行难题, 发挥“三调联动”在矛盾纠纷处理中的有效作用, 加强与公安、工商、银行、税务、房地产、出入境管理及车辆管理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 加强对被执行人主体经营活动的限制, 定期对拒不履行生效判决法律文书的被执行人予以曝光, 增强执行威慑机制实效, 同时利用网络媒体加大对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件的宣传力度, 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清理执行积案。严厉打击拒执罪, 审慎运用反规避执行措施, 扭转被执行人规避执行、严重影响执行秩序的现状, 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三、基层法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口

基层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不是盲目的跟从者, 而是其中的“领头羊”。这个过程中要找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口, 能动司法正是基层法院参与社会管理的高级形态, 是人民法院审判职能的良性延伸。在司法审判过程中, 基层法院要切实增强能动司法意识, 了解辖区的社会民情, 通过源头防治、诉调对接、司法建议等途径, 有效规范新形势下各类社会活动、排查重大社会矛盾, 使审判执行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在坚持宪法法律至上的同时兼顾人民群众利益, 使司法审判的过程与效果更加符合社会情理和人们群众的意愿。

(一) 加强源头防治, 完善社会帮扶教育机制建设

通过在村镇建立人民法庭, 法官深入田间地头等方式, 参与社会帮扶教育, 了解辖区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状况, 加强对社会矛盾的预警能力和化解力度。通过回访、帮教等方式, 努力使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等非监刑犯改过自新;通过审理减刑、假释案件, 对少年犯定期回访等方式, 协助做好监禁教育工作, 促使其早日改过自新、回归社会;通过加强网络媒体宣传力度、开设法制教育讲座、发放联系卡等方式, 帮助未成年人增强法制意识。

(二) 加强诉调对接, 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防机制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 与县委政府、企业、各类民间组织加强联系, 针对群发事件、易发矛盾, 以及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大决策出台前的风险预测等问题, 定期分析排查通报情况。加强诉前引导, 将各种矛盾纠纷有效预防、分流, 化解在基层, 解决在当地, 遏制在萌芽状态。广泛借助社会力量, 共同探索新型调解机制, 在立案阶段严把立案关, 加强与上级院行政庭、立案庭及政府信访办、法制办的有效沟通、相互配合, 把不应立案的争议转化到其他行政部门解决, 从根源上解决纠纷、化解矛盾, 带动相关部门提高化解矛盾纠纷能力, 不断增强社会管理水平。

(三) 重视司法建议, 促进审判职能延伸

基层法院要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展工作, 注重总结审判经验, 将切实优质的司法建议作为服务县政府决策部署、经济建设的有力措施。主动争取地方政府和人大对司法建议工作的领导和支持, 为党委、政府作决策、出政策、上项目提供法律依据, 在推进涉及社会稳定的重点项目时, 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同时建立司法建议回访制度, 与政府法制部门建立司法建议监督落实制度, 对建议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程跟踪, 保证司法建议发挥最大的效果, 不断完善社会管理方式方法。

(四) 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司法队伍质量

随着新形式的发展、新问题的产生, 而不断完善和更新法院内部管理制度, 形成以制度管院的格局, 强化责任落实, 通过管理制度的创新来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水平。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 以与高院、中院的三级联网为契机, 不断加强与上级院、同级院的经验交流学习, 并建好用好管好法院内外网, 不断加强司法公开力度。积极推行裁判文书上网公布, 提高阳光司法透明执法水平。加强正反两方面的司法宣传, 提高全社会对法院工作的知晓度、支持度和理解度。不断完善绩效考核考评制度, 并严格兑现奖惩, 推动法院的创新管理、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

总而言之, 随着社会生活和矛盾纠纷的多元化形势日益严峻, 作为社会创新管理的重要主体之一, 基层人民法院需要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这个时代命题既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也是人民法院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以“三项重点”工作为核心, 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充分发挥基层人民法院化解社会矛盾冲突、维护和谐稳定大局的重要职能。

篇4:麟游县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上报加强基层人民防空建设建议的报告

遂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市属各企事业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基层统计基础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和政府经济管理提供有效保障,现将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夯实基础,保证统计质量

(一)加强对统计基础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安排解决好基层统计力量、工作经费和办公条件,按照基层统计“八有标准”(即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有资格、有台帐、有经费、有场地、有设备)层层抓好统计基础建设,为顺利开展统计调查,确保统计质量提供有效保障。各区县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加快建立民生统计体系建设,开展社情民意调查,增加核算及能源统计力量。要强化乡镇(街道)统计工作,推行“派出型”乡镇统计站,各村(居)委会要明确一名负责统计工作的人员。大中型企业要设立综合统计机构、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小型企业也要明确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统计工作,确定统计负责人,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市统计局要制定和完善基层统计规范化标准,抓好督办落实。

(二)进一步规范部门统计工作。要建立“分工合理、职能明确、信息互换、资源共享”的“大统计”体系。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要充分发挥统计管理职能,加强对全社会统计工作的管理、协调和指导,管理调查项目,参与评审综合数据,规范数据发布和使用程序。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与统计部门联动,立足各自职责,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积极开展部门统计工作,向政府统计部门及时提供部门统计报表和国民经济核算和政府宏观管理需要的资料。

(三)加快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搞好政府统计宏观数据库建设,丰富政府统计门户网站信息,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和基层企事业单位的统计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实现统计信息资源共享。2008年内全面实现乡镇、街道联网直报;大中型企业必须配备统计专用计算机,小型企业应保证统计工作所用计算机,各企业必须在2008年底达到统计报表联网直报的要求。凡在规定时间内未配备计算2 机且不能进入互联网的工业企业,不得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范围,已纳入的要退出。

二、理顺关系,加强园区统计工作

(一)完善园区统计报表制度。为了适时反映园区建设和发展情况,市统计局要不断完善每季度园区统计报表制度,对县级以上各园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向市委、市政府及时反映园区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二)理顺市级园区统计关系。按照市政府有关会议纪要精神,市级三园区各项统计报表汇总后直接向市统计局报送,不再报船山区统计局。2008年6月底前完成此项工作。

(三)加强园区统计工作。各园区必须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加强领导,确定专门机构负责统计工作,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加强园区及基层单位统计基础工作,建立上下连接通畅的统计网络,实现基层单位联网直报。

三、依法统计,坚决反对弄虚作假

目前,在一些领域和单位出现了统计数据人为失真的苗头,干扰了统计秩序,特别是一些基层单位对政府统计工作不予理解和支持,报表随心所欲,一些调查单位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敷衍政府统计工作,调查对象不如实报表,拒绝统计部门的查询和检查。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统计管理,改进统计指标数据质量 评价制度,重点加强《统计法》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全社会对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重要性的认识,使社会各界理解、支持、配合统计工作。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统计执法检查,对拒绝报送统计报表资料的单位,要依法处理并曝光。

主题词: 4 经济管理

二○○八年五月十五日

统计

基础

工作

篇5:麟游县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上报加强基层人民防空建设建议的报告

基层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批评的报告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沈阳市和平区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规定,现向和平区人大常委会,作我院办理和平区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代表建议和意见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建议办理情况

和平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我院共收到区人大转来的代表建议6件,现已办结4件、办复2件。

2、张道立代表提出“关于李康英诉砂山街道办事处仓储保管合同纠纷案申请再审”的建议。我院对此建议非常重视,经调查具体情况是:我院对李康英诉砂山街道办事处仓储保管合同纠纷案判决后,李康英于2000年初申请执行生效的判决,要求沈阳市和平区砂山街道办事处给付欠款。该案在执行过程中,因砂山街道办事处经济能力有限,自当年5月起,每月给付一部分欠款(3000、5000元不等)。到2000年10月,砂山街道办事处以原判决认定欠款数额不公为由向我院申诉要求再审。

因此我院无法启动再审程序。但考虑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平衡双方当事人利益,经我院审判人员的耐心调解工作,此案至2003年2月,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李康英放弃一部分赔偿金,余款由被执行人一次性付清。双方对此结果均表示满意。

4、刘伟代表提出的“关于法院目前不宜受理企业拖欠医药费案件”的建议。建议指出,在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时期,相当多的国营企业经营不善,拖欠了大量的职工医药费、甚至拖欠工资,这是一定的历史时期产生的阵痛。只能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逐步解决,而法院不了解某一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受理案件后,将给企业造成极大的不稳定。

我院收到此件后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关于企业拖欠职工医疗费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规定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纠纷,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的,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依据这一规定,目前此类案件法院仍应受理。但在今后的审判工作中,我院依法办案的同时还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努力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5、徐驰代表提出的“和平区法院的民事调解书违法,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意见。该意见对我院2002年3月份受理的韦光汉等三人诉辽宁盛大房屋开发公司动迁安置的两件动迁纠纷案,因调解书中没有动迁房屋承租人沈阳东望百货商场一事,认为“动迁安置与补偿达不成一致的由房产局裁决,不属法院受理范围,此份调解书违法应予撤销”。我院对徐驰代表反映这两件动迁安置案件进行了调查,院长亲自主持两次由立案庭、审监庭、民二庭的办案人、庭长、主管院长及督查室参加的案件研究会,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启动再审程序,原调解书中止执行。此案目前正式进入再审程序,近期即将结案。待再审结案后,我院将审理情况和结果向人大做详细报告。

6、徐驰代表提出的“用证人证言否定虚假的书面合同和验收单,并撤销一审判决”的建议。此建议于2003年7月2日转至法院。对我院1997年审理的和平区城建建筑公司诉圆路街道办事处工程款纠纷一案,提出了通过再审撤销一审判决的建议)。依据是:原告方和平区城建建筑公司凭借虚假合同和验收单,占有政府补贴并以此为证据向法院起诉圆路街道办事处,要求给付工程款,一审中圆路街道办事处败诉,被告圆路街道办事处通过检察院提出抗诉,指出利用原告单位副经理、一审委托代理人苗华东及原告施工队队长任广旭的证人证言,证明工程合同和验收单不真实。目前此案正由我院审判监督庭再审,近期结案后将处理情况及时向人大报告。

二、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措施

我院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工作中,领导重视,分工负责。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成立了人大代表联络室,配置一部专用联络电话,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由联络室具体负责办理,采取“一事一复”的方式,及时与人大代表沟通,听取反馈意见。将一些代表请到法院旁听案件的审理过程,通过这种形式主动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今年我院还在人大代表中聘请了21位特邀执法监督员,对法院的司法工作进行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极个别同志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认识不够,片面地认为监督是挑毛病、找麻烦,工作中有畏难或消极情绪。这些问题都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克服和改正。

宪法规定对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是人大的职权。人民法院主动接受人大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是改进法院工作,提高执法水平,确保司法公正的有效手段;是树立人民法院良好形象,提高人民群众满意率的重要措施。为此我院将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狠抓制度落实。要教育全院干警,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每一名法官充分认识到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一定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同时加强领导,院长、副院长要亲自督办,不断增强接受监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建立和完善办理工作的责任制,努力实现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2、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办理效率。全院干警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在办理工作中做到密切配合,形成工作网络,使这项工作更有效地开)展。完善督办程序及催办制度。加强中层领导在督办环节中的作用,改进督办案件与院中层领导脱节现象。切实处理好交办案件与工作任务的矛盾,加快办理进度,提高办理效率。对尚未审(执)结的案件,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所有建议按期办复、办结。

3、落实办理规则,保证办理质量。对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要按照办理规则,层层抓落实,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要坚持实事求是,依法公正、及时有效的原则对待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确保督办案件办理质量。对人大代表建议涉及具体案件的,要依据有关法律,认真调查核实,做出公正处理和及时答复。

4、落实错案追究制度,确保司法公正与效率。在人大代表建议涉及的案件办理中,对确有错误的办案人,要按规定予以处理,切实落实错案追究制度。结合我院的各项管理规定,对办理建议工作中不重视,未能及时完成交办任务和转变审判作风不力的责任人要按照有关规定处理。用制度规范行为,确保法院审判工作实现“公正与效率”。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是人民法院依法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重要渠道,做好建议办理工作对于提高审判质量、维护司法公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院要在区人大的监督下,以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扎实工作,全面提高办理代表建议的质量和效率,努力做到让代表满意,让人民满意,为改革、发展、稳定做出新的贡献。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篇6:麟游县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上报加强基层人民防空建设建议的报告

【发布文号】鄂办发〔2006〕43号 【发布日期】2006-11-08 【生效日期】2006-11-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北省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

(鄂办发〔2006〕43号 2006年11月8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32号),促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湖北建设,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农村基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我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贯彻落实《意见》,加强我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我省农村安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有力保证。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务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贯彻落实《意见》,加强我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二、全面把握加强我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要求

加强我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湖北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努力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作风明显改进;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基本健全,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具有湖北特色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

三、大力开展农村基层反腐倡廉教育,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法纪观念和廉洁意识

农村基层反腐倡廉教育要以乡(镇)、村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站所负责人为重点,紧密结合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政策观念、法纪观念和廉洁意识,促使党员干部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求真务实,艰苦创业,严格按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办事,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计划,注重发挥县、乡党校的作用,注重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注重利用干部身边的正反典型,扎实有效地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创建形式推进农村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开展农村基层廉政文化室、廉政文化户的创建活动,倡导文明、淳朴的乡风村风民风,形成崇尚清廉的社会风尚。

四、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廉洁自律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县(市、区)党政机关要建立农村基层工作联系点制度,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剖“麻雀”,以点带面,推进工作。乡镇干部要落实包村联户制度,经常走村入户,把主要精力放在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的落实上,放在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要严格执行出勤制度和值班制度,坚守工作岗位、安心基层工作,切实克服“走读”现象。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中央和省委有关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坚持做到中央提出的“六要六不要”,具体做到“十不”:一是对党的政策执行不走样;二是对群众要办的事不推诿;三是对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不违规擅自处置;四是对支农、惠农款物不贪污、挪用;五是不利用权力刁难群众、吃拿卡要;六是不利用职权借婚丧嫁娶和其他喜庆事宜收钱敛财;七是不参与封建迷信和赌博活动;八是不优亲厚友谋取不正当利益,或以家族、宗族势力影响决定涉及集体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九是不拉票贿选和在入党、征兵、提职等方面搞权钱交易;十是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党员干部不违规经商办企业、投资入股矿产、参与村(居)土地征用补偿款及其他集体利益分配、承包经营农村集体土地。

五、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权力的制约机制

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农村基层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完善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积极推行对村干部民主评议和村民询问质询制度。深入推进乡镇政务公开、基层站所事务公开、村务公开,积极推行党务公开制度,坚决防止和纠正不公开、假公开、不及时公开等问题。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积极推行村党支部选举“两推一选”制度。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生活会制度,健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勤廉双述”、任职廉政谈话、诫勉谈话、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

六、深化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规范化管理

要在农村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村级财务预决算管理制度,按照定项限额管理、控制开支项目和标准、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要求,认真编制财务预算方案。积极推行和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制度,依托乡镇会计服务中心,对村级资金、财务实行“委托双代理”。规范村级财务工作流程,完善民主理财运行机制。积极化解乡镇和村级债务。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特别是“城(镇)中村”、“城(镇)郊村”集体资产的清理和规范,积极开展“城(镇)中村”、“城(镇)郊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完善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等管理制度,规范土地、矿产、山林、滩涂、池塘等村集体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公开竞价和招标制度。逐步推进乡镇干部在交通、通讯、接待等方面的职务消费制度改革。规范农村基层公务接待,对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下基层,乡镇实行定点接待和接待费限额管理,村、组实行零接待费制度。

七、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党在农村各项政策贯彻落实

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监督检查,重点围绕农村综合改革推进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和查处在乡镇机构改革、县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用事业改革、国有农场改革过程中搞暗箱操作、弄虚作假等违反纪律的行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资金运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和扶贫、救灾、救助、移民等款物使用发放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加强对涉农资金的专项审计,督促各地区各部门严格执行涉农资金管理规定,确保涉农资金专款专用,确保粮食直补、粮食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助、林业生态效益补偿等惠农政策和各种专项资金落实到位。加强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落实情况、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控制情况的监督检查,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加强对以“六改五通”(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垃圾堆放,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八、维护农民群众利益,切实纠正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行为

大力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服务农民平台”。认真执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规定,切实解决农民子女“上学难”问题。认真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坚决纠正农村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认真解决农民“看病贵”的问题,防止假劣药品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建立和完善农民负担监测机制,认真落实涉农税费、价格“公示制”,乡镇、村级组织和农村中小学校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涉农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加强对涉及农民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的审核与监督,坚决纠正在农民建房、用电用水和务工经商等方面存在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建立和完善农民维权保障机制,坚决纠正侵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规范征地程序和补偿标准,全面落实农村集体土地补偿费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项审计和公开制度,坚决防止乱占滥用耕地的行为,切实纠正和查处拖欠、克扣、挪用、贪污征地补偿费的行为。

九、加强农村基层信访工作,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构建基层信访网络,有条件的乡、村要设立信访接待室、说事室,及时受理群众举报。推行乡镇机关干部下访制度,主动了解和解决农民群众的合理诉求。严格信访责任制,落实首访责任,坚持“谁接访谁负责”的原则,力求首次信访解决问题,严禁简单粗暴、敷衍推诿,避免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群体上访,把问题解决在农村基层和萌芽状态。建立信访举报工作办事公开制度,保证处理信访问题公开、公平、公正。建立信访督查和反馈制度,对领导批办和农民群众反映强烈、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问题要及时办理并回告情况,对署实名信访举报的,要适时向举报人反馈办理情况。

十、严明纪律,严肃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

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发生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中的违法违纪案件。重点查处截留、挪用、侵占、贪污支农惠农资金和征地补偿费案件;侵占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案件;利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案件;涉及农民负担恶性案件;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案件;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选举中拉票“贿选”等严重违反组织人事纪律案件;参与赌博、大操大办、腐化堕落等案件。要结合农村实际,在法律、纪律和组织原则允许的范围内,整合基层办案力量,改进办案方式。注意把握政策,依法依纪查处农村非党员、非公务员身份的基层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

十一、切实加强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负起全面领导责任,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他重大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县(市、区)是关键,乡镇是基础。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研究制定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规划,细化制度规定,确定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加强工作指导。乡镇党委、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工作目标,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县(市、区)、乡(镇)党委每年年底要向上级党委和纪委报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

十二、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组织协调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协助党委、政府制定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实施方案。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农村基层纪检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农村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机制,合理配置、使用乡镇纪检监察力量。乡镇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除书记外,可配备专职副书记1名,其他委员可以兼职。村和基层站所党支部应设纪检委员。要加强对农村基层纪检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十三、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职责

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照部门分工,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健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组织、宣传、政法、民政、农业、财政、审计、教育、卫生、交通、水利、林业、工商、税务、建设、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确保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要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上级垂直管理单位要结合业务工作加强对下级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垂直管理的乡镇站所的党风廉政建设要接受所在乡镇的监督和检查。

十四、结合实际,加强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分类指导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行分类指导。要针对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同阶段和具体要求,针对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条件,针对乡镇、建制村和基层站所的不同特点,提出相应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任务和要求措施。要坚持与时俱进,在总结完善以往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依靠群众,不断研究和改进乡镇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形成各地工作特色,推进我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的实效。

十五、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奖惩机制

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采取定期考核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上级检查考核与本级自查自纠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考核。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或奖励;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责任追究。要关心爱护农村基层干部,逐步完善村干部报酬待遇、社会保障等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篇7:关于加强基层林业工会建设的建议

一、围绕促进林业经济发展, 组织开展“劳动竞赛行动”

建议由林场党支部统一组织, 工会组织集体负责, 在林业企业广泛深入开展“建功立业”“节能减排”“创先争优”“工人先锋号”等多项劳动竞赛活动。一是在木材生产中开展“降低木材生产成本, 提高木材产品质量, 提高木材售价”竞赛;二是在日常工作中开展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培养自主创新能手, 选树自主创新标兵, 打造自主创新团队;三是以企业“创业论坛”为载体, 定期组织学习培训, 开展技术交流, 推广先进技术, 建立完善职工成才的引导和激励机制;四是以“扶持职工自主创业”为载体, 研究制定扶持措施, 帮助和引导职工参与自主创业;通过劳动竞赛,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 引导更多的职工学习劳模, 争当劳模, 企业也要注重关心劳模, 发挥劳模引导作用。

二、以维护林业职工权益为核心, 实施“构建和谐行动”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也是林业企业实现长期稳定, 增强企业凝聚力、加深职工向心力的重要内容。建议一是要加强民主管理制度机制建设。健全以职代会、场务公开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 全面深入推动《吉林省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条例》贯彻实施, 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二是要强化职工权益保障机制。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 依法推动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提高协商质量, 健全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协商公决、正常增长、支付保障机制, 围绕落实同工同酬、同工同权, 促进企业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三要畅通职工诉求渠道。加强“职工诉求中心”建设, 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充分发挥“职工诉求中心”作用, 在畅通和规范职工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渠道及健全服务职工长效机制上下工夫。加强矛盾纠纷预警、劳动争议调处、职工法律援助、工会法律监督机制建设, 抓好矛盾纠纷排查, 对影响职工队伍稳定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报告, 把矛盾解决在基层。积极协助党委和行政部门开展“六五”普法工作, 提高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遵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三、以完善服务职工体系为重点, 实施“倾情帮扶行动”

积极开展搭建工会帮扶服务平台工作。建议把组建工会、创办职工帮扶服务中心、建设“职工之家”统一起来, 以全体会员和职工群众的需求和意愿作为帮扶服务工作的第一信号, 使帮扶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与会员和职工群众的现实需求实行对接。按照“会、站、家”一体化的思路, 努力构建服务职工的工作体系, 使其成为服务大局、联系职工、帮扶维权的重要阵地和窗口。以“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为主题, 做好互助互济保障、“春风送岗”“金秋助学”“两节”送温暖帮扶救助活动。

四、以创新职工队伍建设为基础, 实施“提升素质行动”

建议林业企业抓住创建文明单位为契机, 进一步提高职工队伍文明素质。通过开办企业“道德讲堂”, 参加“好人”“十佳”道德模范评选等载体, 在职工中广泛开展“四讲四做, 幸福共建”主题教育活动, 即讲社会公德, 做有爱心的人;讲职业道德, 做有诚信的人;讲家庭美德, 做有孝心的人;讲个人品德, 做有责任心的人, 共同建设幸福城市。深入开展职业道德建设和职工志愿者活动, 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与职业道德实践。进一步提高林业职工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职工书屋为阵地, 带动职工读书自学, 培育学习团队骨干, 创新读书自学活动载体, 促进职工在读书自学中获取知识, 提高技能, 增长才干。推进“职工书屋”示范点建设。深入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 不断加快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 推进单位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长效机制, 不断扩大职工受教育的覆盖面。工会要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 加强政策宣讲和正面引导, 加强释疑解惑, 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 理顺职工情绪, 以职工队伍稳定促进社会稳定。

五、以增强基层工会活力为目标, 实施“固本强基行动”

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职工之家建设。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 重点做好工会标准化建设工作。二是按照“六个好”深入开展创建“双信”工会活动。基层工会要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要求, 健全规章制度, 切实转变作风, 开展工会组织真正成为广大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 工会干部真正成为听党话、跟党走、职工信赖的“娘家人”的“双信”活动。进一步密切工会与职工群众的联系, 切实增强企业工会组织的活力, 实现“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强起来”的工作目标。三是切实加强基层工会组织领导建设。要高度重视工会工作, 分管领导在各项工作中要带头抓落实, 做到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在深入实施“五项行动”中即当“指挥员”, 又做“主攻手”, 带头谋划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 狠抓工作推进和落实, 谋在新处、干在实处, 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生动局面, 努力实现学习型、服务型、开放型、实力型工会组织的建设目标。

摘要:国营林场作为国有林业企业, 是基层工会建设工作的主阵地。加强国有林场的工会建设, 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工作实践, 就如何通过围绕服务于中心工作, 加强党建工作, 带动基层林业工会建设, 提出了相关建议。

篇8:麟游县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上报加强基层人民防空建设建议的报告

1 基本情况

1.1 人员经费全部予以落实

现有基层农技人员由大专院校毕业生和省招聘的两种人员组成,省招聘人员长期以来工资等经费一直实行差额拨款。基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保证正常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多年来既服务又经营,常因经营不善而使农技人员工资得不到落实,造成人心不稳,产生埋怨、抵触、失望情绪,严重影响服务工作的开展。为解决这事关基层农技人员人心稳定的大事,姜堰区委、区政府果断决策,对凡属于公益性服务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等费用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彻底解决了农技人员的后顾之忧。

1.2 公益性服务与农资经营从根本上分离

20世纪80年代初起基层农技中心(站)实行公益性服务与农资经营一体化,农技人员“既开方又卖药”,这一模式在从农村集体生产转为“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初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利益推动,其性质逐步变异,部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站)有什么药肥就开什么方,什么药肥赚钱就开什么方,有时田间不需用药也开方,甚至有的农技人员还开大剂量方。这一被利益扭曲的服务方式既增加了农药化肥的投入量,也严重污染了环境,影响了农产品质量。为此,姜堰区20世纪90年代末以市委、市政府的文件在全省率先提出“乡镇农服中心(站)服务与经营、事业与企业实行分离”的规定,“两分离”的做法在多数乡镇农技站迅速得到落实,后由于区域调整等多种原因没有能够继续坚持并出现回潮。近两年,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及时解决了这一历史性问题。据调查15个基层农服中心中有12个停止了农资经营,农资经营权还给了供销社或转让给一些专业性农资经营公司,彻底实行了两分离,大大提高了农技人员对农用物资监管的积极性,有效控制了伪劣农资产品进入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农业成本、增加农民效益、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效果将会逐步凸显。

1.3 非编人员得到有效控制

由于基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属事业单位,长期以来经常安排非编人员进入,不管是垂直时期还是分块阶段,接连不断向农技服务中心安排人员,20世纪90年代有一镇曾同时有8名村书记、主任在农技服务中心工作。除安排镇、村干部外还有一些“关系户”被安排到中心(站)工作,最多时非编制人员占到50%以上,有人形象说农业服务中心(站)进人是堵塞不住的漏洞、拴不住的猛兽,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发展。此次调查表明,由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综合服务组织的建设,近几年来非编人员进入农技服务组织基本得到控制。

2 存在问题

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看,存在急待的解决问题。

2.1 编制空缺、“老年”在岗人员多

全区15个基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其中有14个缺编,15个基层服务中心总编制人数应为258人,而实际只有191人,缺编67人,缺编率为25.47%,最严重的镇在编人数仅为编制人数的44.4%。近5年来,15个基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退休43人,进人补编22人,2015年6月底比2010年实际减少在编人数21人;据不完全统计15个基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未来1~2年退休28人,3~5年退休22人,6~10年退休41人,即10年内将有91人退休,占实际在编人员的47.6%。

2.2 在编不在岗被借人员多、公益性服务人员严重不足

据15个基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调查统计在编不在岗人员75人,占在编人数的39.27%,其中:被基层借用到政府部门或其他单位的有57人,占在编人员的29.84%,最多的一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被借用9人,占在编人员的45%;经营性人员15人,占在编人员的7.9%,15名经营性人员中4人从事非农业性经营、1人从事水产养殖、4人从事承包农资经营与农业服务于一体,6人专职从事农资承包经营。从而使公益性服务人员严重不足,水产生产1/3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无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林业绿化4个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无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有8个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人员在7人以下,平均每个专业在1.5人以下。

2.3 专业技术水平整体偏低、非专业技术人员多

据在编的191名农技人员第一学历分析,其中大专学历以上的38人,占19.9%;中专学历的118人,占61.78%;高初中的35人,占18.32%,其中有40人没有经过农业专业系统培训;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98人,占51%,无技术职称人员49人,占25.65%;近5年招聘到基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22名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有11人是外语、中文、会计等非农专业毕业。

3 几点建议

为提升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组织的服务水平与能力,笔者特提出以下建议。

3.1 收回公益性服务在编不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

对借用到政府部门或相关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借用单位没有任职的应尽快将其收编到农业服务岗位;在借用单位任职人员能安排人员替换的也应将其安排到农业服务岗位,对一时难以安排替换的人员应将其编制替换出用来录用农业大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到服务一线。对于从事农资经营或服务兼农资经营的专业技术人员,应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将其全部转入到公益性服务岗位上。对于那些从事非农经营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征求其本人意见,愿意到农业服务一线的应给予公益性岗位安排,不愿意的应让出编制招收农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到农业公益性服务岗位。

3.2 严格基层农业公益性服务岗位进人程序

基层综合服务组织公益性服务岗位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进人程序,根据缺编情况有计划、按年度分期分批招录农业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坚决做到专业不对口不招,非农专业的毕业生不招。并要严格坚持标准,把能吃苦、业务水平高、政治素质好、专业对口的农业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和农业院校专业对口的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工作能力强、安心农村基层工作的人员优先招录到基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公益性服务岗位。同时坚持条件、严格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农业技术人员除进行批评教育外,问题严重的要予以解聘;对农技推广成绩突出的要给予奖励和提拔使用,关心他们的进步与成长。

3.3 重视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

建立健全业务培训制度。要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培训,区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定期组织业务知识培训活动,同时要加强与大专院校联合开展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通过几年努力,力争使基层农技队伍在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政治业务素质上发生根本性变化。

3.4 试点农资“零差价”销售服务

篇9:麟游县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上报加强基层人民防空建设建议的报告

一、切实了解基层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现状, 加深认识

要认真学习、研究与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相关的政策文件, 加大对基层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视程度, 以全新的姿态、与时俱进的思维模式、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认识加强基层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性, 提高基层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的领导力度, 保持人民群众与党的血肉联系。要把提高人民群众思想素质、实现基层群众文化事业建设大跨步发展摆在日常工作的主要地位, 拓宽群众文化活动空间。要充分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对基层群众爱国主义的教育力度, 保证整个社会风气健康向上, 弘扬时代进步的主旋律。

现阶段,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许多基层单位仅仅采用书面文字、视频播放等来开展文化活动, 内容也相对枯燥、单调。同时, 基层群众文化事业建设基础薄弱, 群众参与活动程序复杂, 文化产品的供给也无法跟上群众的需求量, 某些领导在文化活动中脱离群众基础, 使得群众与群众文化建设距离愈来愈大, 最终导致基础群众文化事业建设进程放缓, 对群众的文化需求产生深远影响。其次, 从事基础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的队伍底子薄弱, 各地区对基础群众文化事业建设力度不同, 造成地区建设发展不平衡, 在整体范围内没有形成积极的文化活动氛围。基础群众文化事业建设队伍中的骨干十分稀少, 队伍综合素质水平较低, 又缺乏一种长期有效的鼓励机制, 导致基础群众文化事业建设人员积极性不够, 工作效率低下。在参与文化活动的群众基础中, 大量的青壮年忙于学习工作, 即使开展了文化活动项目, 参与人员的主体也仅仅是老年人, 其他群体的参与活动的人数少, 积极性较差。

除此之外, 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对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十分稀少。因资金投入不足原因, 直接导致基础群众文化事业建设进程放缓, 不论是日常活动经费还是活动配套设施都难以得到保障, 资金的缺乏难以保证日常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 影响基础群众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二、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相关措施

第一, 以人为本, 让群众自发参与基础群众文化事业建设。人民群众是基础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的主要受益者, 文化事件建设的生命力是由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支撑的。因此, 基础群众文化事业建设要依据群众这一主题来开展, 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吸引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当中, 将思想道德教育、科普知识等与文化活动相结合, 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实际需求。文化活动形式要注意贴近人民群众生活, 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适当对活动形式进行革新, 使文化活动表现出时代性, 传承好的风俗, 引领新的文化潮流, 把文化活动朝多元化发展, 将节日性活动、仪式性活动向日常化、生活化转变。

第二, 加大基础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设立专项经费来保证基础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的正常进行, 并制定相应资金管理制度, 严格保证资金使用是针对基础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的。积极调动各地区各阶层力量, 加大政府与社会力量之间的合作, 引导社会力量对基础群众文化事业建设方面的投资, 在减少政府资金投入压力的同时也能够保证人民群众的日常文化活动不受影响。还可利用企业赞助、募捐等形式筹集活动经费, 构建文化活动中心, 使人民群众享受优质的文化生活。

第三, 对各个本土的优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丰富人民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文化建设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立足于群众基础, 为群众文化活动服务。可以考虑活动的举办形式, 开展效果好、投入小、影响大的文化活动。或者借助本土特有文化传统开展文化活动, 向人们征集稿件等方式激发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开展的同时, 活动负责人要起着带头作用, 要频频出现在文化活动第一线, 避免整个文化活动流于形式。

第四, 要积极探索基础群众文化事业建设发展的新路子。扩展文化事业发展的有利局面,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主精神, 加强人民群众对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理解, 帮助人民群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提高文化活动的层次, 展现崭新的精神风貌, 提升文明水平。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 民间资源相当丰富, 要善于挖掘其中的精华, 从贴近群众文化生活的角度策划文化活动, 注意发挥优势、结合特色, 切合当地文化特色和人文风情, 真正融入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积极发掘文化资源, 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基层群众文化事业建设发展的优势。要不断因地制宜的开展民俗活动, 将单一文化活动方式的局面扭转过来, 大力培育地方品牌文化, 激发群众自身的文化活力, 推进基础群众的文化事业建设。

三、基层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的发展之路

(一) 促进建设要依靠文化自觉和文化创新

社会经济是不断发展的, 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以一种科学的精神去接纳其他文化的传播, 使不同文化之间的相融更加顺畅, 是自发性的优良创新。在维护和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 还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保证文化的原汁原味, 将我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 并不断创新, 以此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使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得到优秀传承。

(二) 对文化的包容促进文化事业的建设

基础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 但是无论面对什么问题, 都应该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 打造出符合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文化活动形式, 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此外, 还应加强建设和谐文化, 培养群众正确的价值取向, 将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作为发展目标, 为构建和谐社会使出自己的一份力, 进而推动基础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的发展。

结束语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 对基础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充分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发掘文化资源, 加大对文化宣传、文化活动以及基础群众文化事业建设队伍的支持力度, 采取相应措施以应对人民群众的具体文化需求, 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为创建和谐社会、稳定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群众文化事业作为社会文化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化事业发展上的比重日益增加,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是我国政府工作内容之一。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对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陶冶人民群众思想情操, 弘扬民族精神, 促进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基础群众文化,思想,和谐

参考文献

[1]陈胜.群众文化事业工作的意义分析[J].群文天地, 2013 (12) .

[2]王福来.浅谈新时期加强基层文化站队伍建设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 2011 (15) .

[3]赵晓红.我国基层群众文化现状与对策浅析[J].企业文化 (中旬刊) , 2012 (5) .

[4]孙猛健.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基层群众[J].戏剧丛刊, 2012 (2)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麟游县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上报加强基层人民防空建设建议的报告】相关文章:

陕西麟游县范文05-21

麟游县规划范文05-22

麟游县李竹林简历07-26

麟游县镇头范文05-22

宝鸡市麟游县范文05-23

麟游县公安局范文06-04

麟游县招商局范文06-04

麟游县青少年活动中心05-06

麟游县职业中学招生工作总结04-24

麟游县灾后重建工作基本情况05-02

上一篇:2024年人力资源管理下一篇:英语学科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