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护理论文范文

2022-05-09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安全护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儿科在医院众多科室中较为特殊,由于儿科诊室接收患者的年龄普遍较小,加之儿科科室的护理工作较为繁杂,导致其较容易发生多种护理风险问题。护理风险问题不仅会直接降低护理工作质量,还容易引发护理人员与患者及患者亲属的矛盾,不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

第一篇:安全护理论文范文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升护理安全

摘要:护理风险管理属于医疗管理体系中重要部分,随着我国就诊人次不断出现增加态势,所以做好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是非常关键的。本文根据目前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进展状况,及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给出一些可行性意见,以便提高护理安全,进一步优化医院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字:护理的风险;风险管理;护理安全;有效策略

引言:目前,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医疗各类管理体系也日益健全,但在医疗管理工作中还是面临着许多问题,由护理风险所引发的安全事故也经常出现,因此唯有做好风险管理,方可提高医护安全,进而给病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就诊环境,真正达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医护目标。

1医院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不足

1.1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医护人员在对病人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在关心怎样才能够迅速高效地帮助患者祛除病痛,并尽力让病人可以在最少的时间里康复,但往往忽视了能够引发医疗护理纠纷和争端的问题,就是如果病人与护理人员之间出现了矛盾,或者病人想起诉却找不到有关人员,所以护理风险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直接影响着整体医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唯有健全并强化对护理风险进行的管理机制,才能提高整体医护安全,进而缓和紧张紧绷的医患关系。

1.2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有不少医护工作人员的自我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对安全风险护理意识不够,以及不少医护工作人员没有适应当前医护体制的发展,因此导致自我安全意识和专业化管理水平比较低,因而大大降低了护理的总体质量和管理水平,从而缺乏了护理风险管理。护理人员自身安全意识较淡薄,因此在训练护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医疗纠纷和意外,大大降低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1.3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

影响护理工作原因之一是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问题,许多护理人员并不能做到严肃、细致,往往会出现消极怠工的违规现象产生,不能依照预防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关工作流程加以执行。

2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升护理安全的有效策略

2.1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具体分为入院评估管理制度、卫生教育管理制度、患者健康日常检查管理制度、医护水平评估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由此可见,要想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就必须逐步完善护理风险管理体系,与此同时还要构建并健全科学完善、合理有效的预防风险管理体系,如此才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护理风险管理的总体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具体包括:医院可定期举办有关护理风险管理的安全讨论会,在会上每个医护工作人员都要发言,讨论影响护理风险管理的主要原因,以及怎样防止护理风险的出现,经过这个不断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医护工作人员们都可以清楚为自己负责,从而根据医院规定落实好自身所担负的责任,从而逐步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健康风险管理意识,以及抵御护理风险的能力。

2.2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护理意识

医院日常工作的指导理念和思想就是风险护理防范意识,这种防范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能够让护理人员清除的认识到预防护理风险的重要意义,从而实现安全护理,通过对医院护理人员实际工作进行指导,提高其思想高度。利用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运用现代信息科技的前沿科技,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医护人员开展风险管理教学,同时还能够选择优质的医护工作人员开展交流与培训,以此提升整个医护风险管理的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并增强了医护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使之可以更好的地为病人服务。

2.3规范护理人员日常操作行为

科学规范的护理日常操作行为是保证护理安全工作的关键保证,所以在开展护理的过程中,要规范护理人员的日常操作行为,医生们可以针对护理人员在不同的岗位上开展不同批次的护理,并分层次的对护理人员开展教学与训练,让每位护理人员都可以熟练掌握医疗卫生器具的行使方法与护理的过程,这不但可以增强护理人员辨别风险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护理技术水平,从而切实达到以病人为核心、人员为中心,逐步提高护理人员能力水平,使更多病人都可以满意于护理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

总结: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作为医院日常管理的重要部分,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提高护理安全,需要完善护理风险管理系统,增强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规范护理人员日常操作行为、做好日常风险护理管理工作等方法,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从而逐步提高我国护理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综上所述,加强护理风险工作属于一项艰苦而长久的任务,需要医生、护理、患者三方的通力合作,以便于逐步完善护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护理的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给病人创造一种健康安全的就诊环境,使病人居住的生活环境舒适、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苏军燕,章园,初喆,李迎今.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升护理安全[C]//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168-169.

[2]任玲.浅谈如何加强护理风险的管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9):201+205.

[3] 时春梅,王方,刘丽君.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安全[J]. 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4(7).

[4] 苏梅霞,刘海金. 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7(21). DOI:10.19435/j.1672-1721.2017.21.005.

[5]烏云花,王永霞. 加强患者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 医学信息,2015(47).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5.47.016.

作者:王奕

第二篇: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安全护理对策研究

【摘 要】儿科在医院众多科室中较为特殊,由于儿科诊室接收患者的年龄普遍较小,加之儿科科室的护理工作较为繁杂,导致其较容易发生多种护理风险问题。护理风险问题不仅会直接降低护理工作质量,还容易引发护理人员与患者及患者亲属的矛盾,不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医疗卫生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减少儿科风险问题的发生,对于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有着积极且重要的意义。本文即从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入手,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总结和护理工作的回顾性分析,归纳了儿科护理中常见的风险问题、风险因素,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作为儿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指导。

【关键词】安全风险;风险管理;儿科护理

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带动我国医疗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对于医疗机构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且严苛的要求。儿科是医院众多科室中相对特殊的一个科室,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小,加之护理工作的繁重性、复杂性因素影响,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客观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如发生护理安全事故,将给患儿、患儿家属,以及医院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儿科护理常见风险问题的研究,明确儿科护理风险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即通过儿科护理风险管理问题及方案进展的研究,总结了儿科护理常见风险问题和科学防范措施,现汇报如下:

1 儿科护理常见安全风险

1.1 护理人员导致的安全风险 护理人员作为儿科护理工作的执行者和实践者,其个人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并决定了儿科护理工作的最终效果,以及儿科风险管理的管理水平。如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不足,不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和管理意识,不重视护理工作中的沟通,就容易导致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不规范问题,增加护理安全风险,甚至造成护患间的矛盾。以静脉注射护理为例,护理人员需掌握扎实的操作技巧,同时要注意在穿刺过程中安抚患儿的情绪,从而保障静脉注射的顺利完成。如护理人员基础操作掌握不牢靠,不能准确把握穿刺位置,或在穿刺操作中不能兼顾患儿的情绪,就可能由于双方的配合不当或操作失误,造成反复穿刺的问题。反复穿刺将直接增加患儿承受的痛苦,考虑到患儿对穿刺操作天然的恐惧和抵触心理,这种情况无疑不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如患儿因反复穿刺出现哭闹等行为,还容易造成患儿家属的异常情绪。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患者及家属的维权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如护理人员不能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专业化的护理服务,就容易导致家属的投诉。护理人员的职业和工作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相互交织,具有一定的神圣属性,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注意控制自身行为,减少风险的发生。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提高对自身行为规范性的控制,通过规范的护理操作,展示自身的专业性,从而获得患者与家属的认同,从根本上减少风险的发生。

另外,从护理工作实践来看,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普遍较为繁重,工作强度较大,面对复杂、繁琐的护理工作,以及患者和家属的严格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往往承担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也容易出现失误操作,导致安全风险问题的发生。工作压力、负面情绪等,是护理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如在工作中遭遇复杂的工作情况,或者患儿与家属的不理解等,護理人员也应积极调解自身心态,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履行自身责任和义务,避免风险的发生。

1.2 管理制度缺失导致的安全风险 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各项风险管理要求和工作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但就目前医院儿科护理工作实践来看,其普遍未设置有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工作过于依赖护理人员的个人能力和工作经验,但由以上分析可知,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较为繁重、工作压力较大,在患者数量较多、护理工作任务较重的情况,仅依靠护理人员维持风险管理工作,就很容易导致安全风险的增加。

另外,由于管理制度缺失,儿科护理人员护理行为的规范性很难得到保障,医院也很少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工作,这些也会影响儿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具体来说,管理制度缺失,首先容易造成护理人员主观管理意识的下降,如护理人员不重视安全风险的控制,就很难全面掌握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风险,从而降低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其次,由于缺少系统的管理,护理人员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普遍缺乏系统性,很难针对日常护理风险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对于风险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也不及时,从而造成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缓慢的问题。

1.3 患者与社会因素 首先,从患者的角度,儿科患者的年龄普遍较小,缺少完善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认知能力,在接受护理时,可能出现不配合、异常动作等行为,导致护理风险的增加。儿童对于到医院就诊和医院各项常规检查及护理操作往往带有天然的抵触心理和恐惧心理,包括穿刺操作带来的疼痛、药物本身的苦味等等,如护理人员不能及时了解患儿的心理变化,并与患儿进行良好地沟通,安抚患儿情绪,就无法控制患儿的行动和反应,而这种患儿行为与反应的不确定性,就会极大地增加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风险。

其次,目前医院儿科患者多为独生子女,患者家属对于子女普遍较为关心和疼爱,在这种环境下,患者家属对于医院儿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往往有着很高的期望,要求标准也与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护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多种因素都会对护理工作质量造成影响,以静脉穿刺操作为例,环境因素、患儿因素等均会影响最终的穿刺效果,但如果护理人员没有一次完成静脉穿刺,就可能引发相应的风险。

最后,儿科护理风险管理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困难性特征,需要患儿及家属的大力配合,才能确保对各项风险因素的有效控制。但从社会因素的角度,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当前存在的一个客观问题,如患儿家属对于医院、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缺少相应的理解,甚至存在偏见,也会影响儿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管理水平。

2 儿科护理风险管理的防范对策

2.1 树立安全第一的风险管理理念 由以上分析可知,儿科护理工作中客观存在着众多的安全风险问题和影响因素。因此,儿科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全面提高对儿科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视和关注,建立安全第一的风险管理理念,在科室内部强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和管理意识,从源头减少儿科护理安全风险问题的发生。

树立安全第一的风险管理理念,就是要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要切实解决传统工作中的形式化、流程化问题,将护理安全要求落到实处,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问题成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根本上加强对护理人员安全管理的要求。

2.2 完善儿科风险管理制度 针对当前存在的制度缺失问题,医院应根据自身情况,对儿科风险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重点加强对安全风险管理重点问题的考虑,通过系统、完善的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减少潜在的护理安全风险。同时,医院内部需实施责任制管理,科室内部需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负责各项护理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落实,通过三级质控措施,防微杜渐,避免风险的发生和恶化。

一方面,科室要通过制度的完善,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强调基础操作规范要求,减少基础操作中的失误、偏差问题,提高科室整体护理工作质量,通过工作质量的提升,减少、避免护理工作中可能的风险问题;另一方面,科室要依托制度,加强对人员、对工作的管理,面对繁杂的儿科护理工作,要设置不同的管理层次,区分不同管理层次的管理重点,并要求管理工作与护理工作相结合,在护理工作中贯彻风险管理要求,逐步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最终达到减少护理安全风险的目的。

另外,医院需通过合理的制度调整,帮助护理人员减轻工作中的工作负担,通过弹性工作制度,保障护理人员有良好地精力应对护理工作和各项风险管理要求。科室内部应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一方面科室内部应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在经验交流会中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工作经验,对于重要的问题进行集中解决和强调,从而不断提高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与风险管理水平;另一方面,科室内部人员要在工作上相互帮助,医院领导与护士长要给予普通护士相应的工作关怀,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时刻保持护理人员的工作激情,避免人为原因的护理安全风险。

2.3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 针对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专业素质不足的问题,医院需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及风险管理技能。护理人员除基本的护理知识、技能外,要熟悉儿科护理各项操作规范,同时要了解、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从源头减少一切不规范和违法的操作,这不仅是对患者利益的保护,也是对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

培训需通过理论培训和素质培训两个方面进行。理论培训方面,侧重加强对护理人员护理基础要求、工作行为规范、风险管理知识、相关操作规范和法律法规的培训,利用专业的知识理论,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树立护理人员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培养护理人员规范化的行为习惯,从而减少风险的发生;素质培训方面,要通过案例分析、经验总结、工作总结等方式,将专业技能知识落在实处,切实解决日常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风险问题,并配合相应的管理制度,在科室内部逐渐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构建层次化的管理体系,避免护理安全风险问题。

2.4 加強护患沟通 患儿及家属也是儿科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这方面的风险,护理人员要积极加强与患儿和患儿家属的沟通。一方面,护理人员要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对患儿和患儿家长开展健康宣教,提高患儿和家长的护理依从度,确保各项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要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和沟通技巧,通过与患儿家属的有效沟通,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的不良影响,确保护理安全的同时,提高患儿和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沟通是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良好地沟通可以有效减少护理人员与患者与家属的矛盾,确保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就儿科诊室而言,鉴于患儿自身年龄较小,护理人员在与患儿沟通时,要注重语言和方法的选择,要尽量选择浅显、鼓励的语言,引导患儿的行为,缓解患儿的紧张心理,提高患儿的配合度,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对于患儿家属,护理人员要展现自身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通过合理的沟通,消除家属的思想疑虑,获得家属的工作认可,使其积极配合自身工作,共同降低护理工作中的风险。

3 讨论

总的来说,儿科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因素、管理因素、患儿因素等,都可能导致相应的护理风险问题,问题成因较为复杂,对此加强儿科护理风险管理有着积极且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护理人员必须积极调整自身观念,树立安全第一的风险管理观念,依据系统的管理制度实施科学的风险管理,将安全护理要求落实到日常护理工作中,逐渐改变传统的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通过对各项风险因素的科学管理,提高儿科护理整体的护理质量和风险管理水平。同时,从医院的角度,要给予制度和培训上的支持,通过完善的制度、系统的培训,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护理技能水平,从而提高整个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最终达到从源头减少儿科护理安全风险问题发生的目的。另外,护理人员需提高自身服务意识,不断强化自身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要注重与患儿和家属的有效沟通,科学选择恰当的语言和方式,主动减少护患矛盾,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结语: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工作中客观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问题,护理人员需通过创新观念、规范行为、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等措施,综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实施科学的风险管理,以降低儿科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曹艳秋.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安全护理对策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5):186.

[2]李小红.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睡眠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4):177-178.

[3]杨雪霞.探讨护理安全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养生保健指南,2019,(28):125.

[4]赵娜,李丽沙,王秀贞.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安全护理对策研究[J].健康必读,2018,(31):10.

[5]文桂芳.浅谈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特别健康,2018,(14):260-261.

[6]邢爽,周颖兰.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安全护理对策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28):125.

[7]何林侠.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健康大视野,2019,(6):194-195.

[8]邓晓燕,王珍,杨黎.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J].母婴世界,2019,(10):267.

[9]拉巴卓玛.小儿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J].养生保健指南,2019,(6):191.

[10]范明芳.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睡眠护理对策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5(11):1315-1317.

作者简介:

彭小霞,1981.10.04,女,甘肃兰州,汉,主管护师,大专。

作者:彭小霞

第三篇:临床护理安全与病患安全的探讨

【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安全的诸多隐患因素及管理對策。方法 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法律知识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质量监控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结果 抓好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排除隐患,提高护理质量是医院工作质量水平提高的前提。结论 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护理不安全性,保证全程、全员、全面质量管理方案的良好实施,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

【关键词】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中国分类号】 R69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各医疗机构对护理安全的关注程度也日益提高,并通过预防性的评估,找出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为病人提供舒适、安全的就医场所及就医环境。

1 常见护理安全问题

1.1 人员素质问题 :我科护理人员16名,护士长1人,护理人员平均年龄27岁,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安全意识不强,对预见可能发生的护患纠纷能力不够,同时对已发生的护患纠纷,不会运用恰当的方法化解,这些都影响护理安全。

1.2 技术问题 :由于低年资护士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经验不足和各方面的协调能力不够的原因,对护理安全都构成威胁。特别是当前,患者对护理服务期望值提高,同时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广泛使用,对护理人员也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增加了护理风险,对护理安全也产生了威胁。

1.3 法律意识问题: 护理人员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度不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缺乏预见可能发生医疗差错的能力,说话不够严谨,操作不够规范,而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这些对护理人员都是严峻的考验。

1.4 管理问题:主要是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各种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不到位,业务培训不到位,职业道德教育相对薄弱,管理质控不得力等都影响护理安全。这些不仅仅是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主要原因,也是对病人生命安全的最大威胁。

2发生护理安全问题的原因剖析

2.1管理方面:护理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的核心。在管理方面存在影响护理安全的原因主要有:①管理不力、要求不严,未认真履行管理者的职责,对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环节缺乏管理措施,把关不到位;②思想教育薄弱,没有护理安全意识,不重视对护士进行有效的安全护理教育,使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缺乏安全护理理念;③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或已有的制度没有落到实处;④护理人员缺编严重或护理人力安排不合理,临床护士超负荷工作,使得一些护士身心疲惫产生厌倦心理,不能高质量完成护理工作,从而易出现护理安全问题;

⑤各种医疗仪器设备陈旧或维护不佳,特别是一些平时不常使用的抢救仪器,疏于管理,造

成在抢救病人时出现故障甚至根本无法使用,影响治疗。

2.2护士方面:管理首先是人的管理,护理质量首先是人的质量。因此,良好的护士素质是安全护理的基础。当护士的素质不符合护理工作的要求,就会出现一系列护理安全问题。

主要表现在:①法律意识淡薄,对自己的法律责任没有充分认识,缺乏从法律的角度去认识和考虑护理问题;②专业思想不牢固,不安心护理工作,产生厌倦情绪,工作马虎,对病人漠不关心;③工作态度不严谨,违反操作规程。如随意简化流程,"三查十对"未落实或流于形式,加药配液不仔细,出现加错药等护理问题;④操作技术不精湛,经验不足。随着各种新业务的开发与引进,护理工作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护士的业务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一些护士操作技术跟不上临床需要,加大了护理工作中的技术风险,影响了护理安全质量;⑤专业知识缺乏,一些护士不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不能正确执行医嘱或不能发现医嘱中存在的问题,对病人的病情变化缺乏前瞻性,未能及时发现并通知医生,错过了病情处理的最佳时间。

2.3环境与卫生方面:环境与卫生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①医院的基础设施及格局不合理,如:卫生间设置不合理,地面过滑导致病人跌倒,未给病人配置床挡导致坠床发生,污物放置不当造成环境污染等;②危险品的管理及使用不当,如:氧气输送管道检查不及时或操作不当,造成氧气泄露或火灾等潜在的安全问题。

2.4病人及社会方面:在病人及社会方面存在对护理安全产生影响的原因有:①病人的违医行为。病人不遵从医嘱,不按时服药或擅自外出,造成不良后果及意外事件的发生;②病人价值观的转变[2]。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某些病人的价值观念发生扭曲,如对护理人员无故挑剔、刁难,提出许多苛刻的条件,严重损伤了护理人员的人格尊严,影响护理工作的完成;③社会因素。目前,社会对医院的关注日益密切,对医院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个别媒体片面报道医疗纠纷,在公众中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导致病人对医院失去信任,加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从而间接影响了护理工作。

3 确保病患安全的防范措施

3.1 重视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通过对全体护理人员(含实习生、进修生、护工和陪护人员)进行护理安全、卫生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广大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使全体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提高安全工作的预见性,防患于未然;在实施护理行为的过程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减少不必要的差错和纠纷。

3.2 健全和落实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发现体制上的缺陷和漏洞。制定确保护理安全质量的标准,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护理纠纷的处理和索赔,科学地分担风险,更好地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发挥各级护理管理人员的职能作用,严格把好质量关。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网络,由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和质量控制护士三级组成,明确职责,加强监控,有利于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从而防止护患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

3.3建立多方位、多渠道、多途径的监控体系:医院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落实护理安全检查措施。建立以护理部-科室护士长-临床护理组长为主体,全体护士共同参与的护理安全检查体系。院、科质控小组每月分别对临床科室进行护理质量考核及病人满意度调查;监控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服务态度;护理部、病房护士长随机对科室护士进行护理制度、职责及安全知识等方面的提问,加大护理安全质量的监控;同时利用晨会时间不定时在科室督促护理规章制度和重病人护理的落实情况,及时掌握各种信息;通过夜查房加强夜班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倡导慎独精神

3.4加强沟通,依法行使病人的权利: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病人的配合和支持,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应尊重病人、理解病人、同情病人,因人施护。在交流过程中应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对病人提出的疑问,用通俗易懂的专业知识,结合病人的情况,向病人说明诊疗计划、手术需知、潜在的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意外;遇到护患双方有意见分歧时应心平气和地解释安慰、体贴关心、理解病人,提高病人和家属对我们的信任,从而杜绝护理纠纷。

3.5加强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培训:作为管理者在工作中应以身作则,成为学习、执行、落实制度的模范。凡事有预见性,努力作到"三预"、"四抓",即:预查、预想、预防 和抓容易出差错的人、时间、环节、部门,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超前教育和超前监督。一旦发现问题不能一味的回避,甚至推卸责任,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面对解决,防微杜渐,让大家在别人的教训中积累经验,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 阎成美,翁庐英,李妮.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7-549.

[2] 王毅.骨科及普外可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作者:蔡碰梅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安全护理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护理安全论文范文05-10

安全论文范文05-08

生态安全论文范文05-09

安全学论文范文05-09

性安全论文范文05-09

安全监控论文范文05-09

汽车安全论文范文05-09

安全管控论文范文05-09

安全制度论文范文05-09

贸易安全论文范文05-09

上一篇:家具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安全管控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