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评价一节物理课

2023-02-20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评价中.主要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为主, 忽略或不重视学生的参与。只关注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而且不重视是否有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种评价模式使得物理教学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 结果导致学生面对现实生活, 不能从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更不用说分析和解决问题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改革对物理课程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学物理教育要为青少年在科学素养上的提高和将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物理学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故需要一个全新的物理教学评价模式。

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评价一节物理课, 一般有以下三个新的标准:

1 教学应面对全体学生, 促进所有学生发展的学习对象意识

我们的教育原则是使学生“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发展”, 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因此, 在评课中要尊重个别差异,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只考虑一种教学模式, 上课用一种方法, 考试用一把尺子, 评价用一个标准, 就会把千姿百态, 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没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没有个性的人。

过去, 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往往会搞“一刀切”, 即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达成同一目标, 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一条重要依据, 其实这也是很难实现的。有的学生通过某种渠道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知识, 就没有必要让他再一次地在课堂上按统一的要求做某一些题。对这样的学生应允许他自主地进行其他方面的学习, 或给他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让其思考, 这样对他来说既不浪费时间, 又掌握了更多的知识, 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有些学生学习基础很差, 对他们的要求应当低一些, 并从情感方面多给予激励, 使他们的知识与技能逐步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学“力”一节时, 大多数同学已经知道了力的概念, 性质, 三要素, 表示方法;力的图示, 大小, 方向, 作用点等, 这就没有必要再让他反复练习画力的图示, 可是有个别同学, 初中物理的基础比较差, 可以鼓励他上黑板上来画力的图示, 加深他对力的表述方法的理解。对这样的学生要求他当堂把认知目标都完成是不切实际的, 还可以通过别的渠道让他掌握基本知识, 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就是说,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学生, 研究学生的差异, 因材施教。

2 创造和维护良好、有效的学习环境的问题情境意识

创设情境, 启迪生疑。导入新现象、引进新知识, 就要设法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揭露出新问题与旧知识之间的矛盾, 用语言或试验来点拨学生思维, 让学生顺着正确的思路去探究。物理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 就是学生学会解决一个个物理问题的过程,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一个好的问题情境, 往往能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 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 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大量的事实表明, 学习的愿望, 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问题性的情境, 常常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容易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例如, 讲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这节课, 上课前, 笔者先制作一个潜望镜的模型或变一个简单的和平面镜成像有关的小魔术, 一下子进入了问题情境, 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今天学习的情境。再如“静电感应”课上, 由教师进一步点拨:“铝箔带电分开, 可以肯定是胶木棒引起的, 那么胶木棒的靠近为什么会使铝箔带有电荷呢?”这样, 教师的一系列问题与他们思路一致会起到肯定作用, 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激发他们成就动机, 在全班便形成了有效学习的问题情境, 并为下一阶段“提出假设”创设了条件。

3 促成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技能及情感和价值观的养成的目标意识

有人把课堂教学比作一个等边三角形, 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恰好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任何的一个顶点得不到重视, 那这个三角形就不平衡。这无疑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 形象地表现了这三个目标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反映了这三个目标的不可分割, 缺少了任何一个目标的达成, 一节课显然也就不完整了。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也是一大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结论的传授和学生的记忆, 而忽略的是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 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思维过程。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通过引导学生探究, 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 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 掌握规律。物理学是一门科学, 科学本身不是讲出来的、念出来的、看出来的, 而是“做”出来的, “做”就是探究的过程, 实践的过程。所以, 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 评课就要关注教学活动由“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

总之, 对物理评课应体现学科特色, 评课时应以人为本, 注重评课主体的多元性、评课方式的多样性和评课程序的动态性。使评课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不断进步、促进课程的不断革新的作用。

摘要:本文讲述了在新课程标准下评价一节物理课的三个新的标准。物理课堂评价中不仅要关注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而且还应重视是否有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教师, 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前提。物理课堂评价直接影响物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只有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才能保护教师的课改积极性, 正确引导课改走向深入。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物理课堂评价,科学探究,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棣生.中学物理创新教法——实验改革指导[J].学苑出版社, 2002.86-90.[1]王棣生.中学物理创新教法——实验改革指导[J].学苑出版社, 2002.86-90.

[2] 孙海滨, 王玉平.物理教学中科学素质的培养[J].物理教师, 2002 (1) .[2]孙海滨, 王玉平.物理教学中科学素质的培养[J].物理教师, 2002 (1) .

上一篇:肝硬化引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探讨下一篇:生活是幼儿礼仪教育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