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一节历史课——《新航路的开辟》

2022-09-12

1 课程经过

《课程标准》指出:改变学习方式, 拓展学习时空;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 倡导有效的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方式, 倡导独立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学习资源, 加强学习的实践性和体验性。

1.1 导入部分: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1) 请学生设计一条由亚洲通往欧洲的观光旅游路线。

学生设计出很多条, 其中包含了欧洲四大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甚至还有穿越北冰洋的路线。

(2) 在 (1) 的基础上请学生设计一适合商务旅行的欧洲通往亚洲的路线。

学生从 (1) 筛选出几条, 把那条穿越北冰洋的路线删除了, 理由是不适合商务旅行。

(3) 在 (2) 的基础上请学生选出最经济的一条商贸线路。

学生从 (2) 的结果中选出唯一一条, 差不多是欧洲到亚洲的直线距离线路, 途经今天的土耳其。

(4) 师:“假设你们是十六世纪的欧洲商人, 编一份你们希望船长从亚洲带回产品的清单。每个人给船长写一封订单, 同时解释你为什么不能再从陆路购得亚洲产品。”

人们都喜欢旅游, 学生对旅游更加兴奋。这里所设计的旅游可不是为了游山玩水, 是为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向往之心, 因为有兴趣才有动力。活动的设计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他 (她) 们开始盘算希望从亚洲带来的物品:最多人写的是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还有学生写希望得到印度的香料和宝石等。我看着听着他 (她) 们的答案, 能感觉当年哥伦布和西班牙国王王后内心对黄金的渴望。

师:“订单已经写好了, 请问为什么放弃去亚洲最近的陆路而要船长绕海路远行呢?

学生已经争先恐后地抢答学过的知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地中海和通往东方的商路。西欧诸国被迫另外寻找前往动东方的新航路。

师:“所以选择的最佳贸易通道无法充分使用, 所需要的物品不能经过此航道低成本获得。”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导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资本经济的发展 (商人的利益:要市场) +商路上的关卡 (商人的需要:低成本高利润) +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旅行的魅力和财富的诱惑:《马可波罗的游记》) =新航路的开辟启动, 学生于不知不觉中知晓远航动力。

知识的获得可以是直接接受, 也可以是体验获得, 由体验参与而获得的知识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是我设计导入部分问题链的思考出发点, 课堂效果活跃热烈, 我感觉学生真的要开始旅行或商贸活动了。

1.2 主体部分:多角度观察和思考, 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改进学习训练方式, 关注学习训练方式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重视学习训练体系中的开放性、实践性、研究性、应用性和综合性。

1.2.1 结合课本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分组准备正式的旅行。

(1) 请学生写出航行需要的物品。

学生写出:水、海船、食物、指南针、地图和钱等。

(2) 请学生想象可能遭遇的问题或危险。

学生写出:语言不通、水土不适应、钱不够了, 遭遇风浪等等。

(3) 请学生思考如何面对可能的危险和问题。

学生想到了应该带必须的药品、随行应该有翻译人才。同时也考虑了应对困难的局限性——所到的地方文明不同, 语言种类很多, 不可能找到全才翻译。

怎样让学生学得更主动, 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好奇心与求知欲, 怎样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从而获得经验, 进而获得一种学习经历是我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出发点。因为每个人是航队的一员, 所以每个人都是积极的。从学生自己思考出的航行必须的物资也基本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的条件, 包括钱 (资金) +指南针的运用+地圆学说 (地图) +海船。这个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除了让学生得以深入了解与新航路开辟有直接关系的物质和知识方面的条件, 更重要的是航行的准备过程和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合二为一的。学习经历是学习目标、过程、内容和情境的综合体, 它强调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 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形成、积累和建构, 是学生形成态度与价值观、过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关键。

1.2.2 要求学生按照负责的船队模拟重现当年的行程。具体完成任务要求:

(1) 每个船队带回了什么回到欧洲?

(2) 船队到达之处和当地人建立了什么样的关系?

(3) 作为土著居民的首领你如何反应闯入的陌生来客?

(4) 作为土著人, 你对到来的船队中的什么物件最感兴趣?

(5) 你愿意用自己的什么东西交换对方的什么东西?

(6) 和土著人的物品交换是否体现公平原则?

(7) 假设外来者和土著人起了冲突, 作为土著首领或船队首领你如何化解或缓解冲突?

《课程标准》指出中学历史课程以生动、具体、形象为特征, 形成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审美情趣。要从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成长的特点出发, 突破以知识记忆为目标的面面俱到的框架;要尊重中学生的认知与情感规律, 纠正急功近利、被动接受的简单化做法。

这个活动过程将带领他们完成教学要求的重点部分——新航路的开辟过程, 同时也是学生体验参与的过程。活动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或以不同的身份, 有些甚至要求站在两种对立的角色对同一个事务进行分析、思考。这种多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方法的使用, 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全面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 学生饶有兴趣地交流了各自船队的经历。其中包括麦哲伦因干涉菲律宾小岛上的部落内政被杀;哥伦布从美洲带回了烟草;达·伽马从印度带回了珍贵的香料……我能感受到学生的兴奋和骄傲之情;对商品交换出现的价值不公平现象义愤填膺的;对麦哲伦之死的惋惜之情。在冲突的问题上,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尝试着从对方的角度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整个活动中没有任何的说教, 但所有教育的目的, 都在体验的过程中得到了贯彻。

2 课后反思

社会科学学科的许多内容, 平铺直叙的讲授往往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在“做”中学。实践、体验的作用不仅在于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更在于它是一个获取新知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 丰富自己社会知识, 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 规范自己的品行。

这节课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 把本来应该让学生思考、探索、分析、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来解决。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 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 在“做”中学。在过程中感悟, 逐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格条幅:“我听见了, 就忘记了;我看见了, 就领会了;我做过了, 就理解了。”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将变为“学习”, 教育是能够导致学习的交流活动。

摘要:上海市初中八年级历史课《新航路的开辟》:课程重点为新航路的开辟过程, 难点为文明的迁徙和融合。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上承中古时代下启近代历史的事件。人类的文明由此进入融合, 地球村落不再是孤立的区域。《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面向现代化;强调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课程理念。教师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改进学习训练方式入手, 和学生共同完成了“新航路的开辟”任务。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课

上一篇:小区域纸媒逆境求存的探索——以晋江经济报及平潭时报为例下一篇:互联网+时代会计发展趋势及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