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实现英语学科的有效预习

2022-09-1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许多英语教师已经将提高课堂效率的目光投向了学生, 他们意识到预习是高效课堂的一个前提保证。然而对于如何进行预习, 还存在着误区, 有的同学误认为英语预习作业就相当于没留作业, 有的同学误认为英语预习作业就是背背单词, 读读课文等。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预习大多流于形式。如何实现英语学科的有效预习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构建过程, 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因此, 笔者认为以建构主义为指导, 以新课程理念、目标为参照, 我们可以将有效预习概括为:在学生学习新课前, 让学生自主地利用情景、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 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对旧知进行复习, 对新课进行探索, 以达到初步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 激发情趣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的产生缘于对目前知识的不满足。为了引起意义学习的发生, 必须提供一些情境或经验去制造学习者对自己现有理解的不满或“困境”。这就要求教师要在预习过程中创设情境, 以激发学生预习的热情。

在学习新目标英语Unit 3 This is my sister.第一课时Welcome to the unit时, 我们先让学生通过预习, 了解本单元的知识背景, 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 开展研究性学习, 收集主要家庭成员的英语词汇。学生有了预习目标和方法, 预习不再空洞、乏味, 预习也就成了他们自觉的行为。有了这样的预习前提, 课堂自然就轻松活跃了许多, 学生的参与程度也很高, 因为他们都急切地等待预习成果的课堂展示和教师的评价。

二、合作预习, 共同提高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含有社会性成分。知识的建构主要是一种社会过程, 意义是在与他人的对话情境脉络中产生的。认知的发展产生与社会性互动, 小组协作探究活动可以丰富和加深个人的理解。

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新单词时, 作了如下安排:

(1) 将全班同学分成8个小组, 每组7至8人, 指定好小组长, 小组成员围着课桌坐成一圈。 (2) 英语课代表放录音, 其他同学听录音, 边听边划出听不懂的单词。 (3) 一个小组负责寻找课文中一个自然段中的生词, 组长将小组成员所写的单词集中, 确定该段有哪些生词。 (4) 小组成员分工, 查字典讨论, 找出读音, 明确词意。 (5) 上课时, 每组派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代表们将写着生词、音标和意义的词汇表放在实物投影下, 简要解释生词的发音与词义。 (6) 所有生词解释完毕后, 课代表将预先准备好的标准版本放在投影仪下, 请学生朗读, 纠正读音。

以合作预习的形式布置给学生, 要求他们先自我协作, 独立思考, 通过反思, 修改和提炼自己的方案, 然后再相互协作, 对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 从而达到初步的意义构建。通过这样的合作预习, 学生个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由整个学生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教师引导, 服务学生

建构主义认为, 教师也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过程中, 教师往往是以专家型学习者的身份出现在跟学生一起组成的学习者共同体中, 成为学生建构科学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和资源中介。

1、帮助学生成立预习小组。

教师在帮助学生成立预习合作小组之前, 有必要对学生的特征进行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英语知识水平、学习方式等方面出发, 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 使小组成员具有分布式的专长。成员的专长不同, 可使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互为资源, 彼此取长补短, 促进个人知识及集体知识的增长。

2、为学生创设预习的趣味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境的创设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与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 通过英语活动与同学交流获得认识, 并把这种新认识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 把新知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并在这个内化的过程中对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调整、修缮, 使之更趋科学、和谐。

3、成为学生预习的伙伴和引导者。

教师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教练、伙伴和帮手, 要帮助学生把经验组织起来, 形成解决问题的适宜结构, 使学生在形成科学理解的最近发展区上得到及时的支撑, 在必要的时候为学生搭建脚手架, 帮助学生沿着自己的预习探究逐步攀升, 完成意义建构。

总而言之, 现代教学理念从注重学习知识结论转变为注重知识的探究过程, 教师的工作已不再是单纯教学生学习知识结论, 而是教学生如何去获取新的知识, 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实施者和推动者。教师要努力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逐步转换自己的角色, 预习这个环节也不例外, 高效的预习要以教师充分准备为前提, 以学生积极思考为基础。

我们应该提倡一种探究型的预习。预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是怎样发现或获得这些结论的, 关注自己解决问题时产生的新想法, 关注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解之处。如果学生能长期在这样一种方法下预习, 相信他们在对英语教材更透彻理解的同时, 也必然会有更深的体验和感悟, 这些体验和感悟也正是英语教师在教学时所期待的多元化的生成性内容, 学生自然生成的有效学习成果真正保证了高效课堂的实现。

摘要:本文对传统课前预习的弊端进行了描述, 指出在新课程背景下实现英语学科的有效预习, 需要教师创设情境, 提高学生兴趣, 同时, 教师要成为学生预习的服务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关键词:课前预习,合作预习,问题情境

参考文献

[1] 施斌.互动的深化——“多元互动”教学模式[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3) .

[2] 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N].中国教育报, 1995-12-29.

[3] 叶澜.重建课堂教育价值观[J].教育研究, 2002 (5) .

上一篇:慢性结肠炎中药保留灌肠的护理对策下一篇:《水粉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