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价值社会影响

2022-07-21

第一篇:学术价值社会影响

“中国梦”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含着“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方向。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的政治素质、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观直接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关系到国家的兴衰荣辱。然而,近年来,随着各种文化思潮、多元化网络信息和社会各种腐败现象的充斥给大学生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一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动摇,甚至发生了扭曲。“中国梦”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明确了目标和任务,也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指明了方向。“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也是民族的梦,更是青年人的梦。“中国梦”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为大学生提供的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激发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凸显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的引领作用,“中国梦”为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出彩奠定了奋斗的基石。本文从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入手,在全面分析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了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的策略与方法。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中国梦”内涵进行了基本的概述。就如何正确理解“中国梦”的核心内容、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进行了简要的评述,明确了“中国梦”的提出和实践,对于积极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部分,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界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基本上包括了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中华儿女的民族之魂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为社会道德基础的理想与信念等内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

1 分响应了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人生目标,也是我国现阶段对公民道德和行为的最基本要求。

第三部分,阐述了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及其成因。由于社会上各种负面思想和现象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已经出现了多元化的走向,大学生在思想意识和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理解和认知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现:一是理想信念模糊、缺乏奋斗目标;二是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三是社会责任感淡漠;四是缺乏政治理论学习意识和社会诚信意识。

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中国梦”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引领作用。“中国梦”的核心理念能够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中国梦”的精神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梦”的实践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了理想与信念的平台;“中国梦”引领当代大学生实现“人生出彩”。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影响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未来祖国建设和实现“中国梦”的重任,他们有着什么样的政治理念、理想信仰和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影响到“中国梦”能否实现这个民族大业的成败。从现今中国大学生的基本状况来看,他们从启蒙开始就接受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政治教育,他们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大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应该包括社会对自己的尊重和满足,也包括自己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他们渴望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以适应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状况下竞争与发展的需要,适应“中国梦”带给他们的在又一次民族腾飞中施展才华的需要。

当前,我们国家已进入社会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深水区,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都在发生深刻的革命性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各方的利益格局也在进行大调整。大学生正是处于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在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和变化中,他们价值取向的迷茫和多变对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会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各种文化思潮的涌入和多元化网络信息的泛滥,给大学生的思维理念和价值观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负面影响,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有了明显的动摇和改变,甚至发生了扭曲,大学生整体思想素质和水平呈下降的态势。对此,虽然社会各方面关注的声音也有很多,但终究这不是单纯的大学课程教学问题,而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社会问题。面对新形势和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还存在不少的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十八大报告中着重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1),“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

3 潮、凝聚社会共识”(2)。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就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3)。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4),并强调要“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5)。要求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有效的外部途径。

总书记强调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A)大学不仅是学生长身体的重要时期,也是对外部世界充分好奇和新鲜感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其思想观念如果受到不良外部社会风气的影响,其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就很有可能出现偏差,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负面影响很大,也不利于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历史和现实表明,大学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其影响是巨大的,有时甚至能影响大学生的一生。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增强大学生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正确与否的判断能力和社会的道德责任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中华民族是对世界进步有着巨大贡献且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每个人心底都蕴藏着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这就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最深厚的土壤,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刘云山同志指出:“要把增强全社会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作为宣传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引导人们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自觉做到常修善德、常怀善念、常做善举”(6)。引导大学生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倡导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建设者。中国梦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战略载体,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过程既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民众同心协力共赴民族复兴大业的过程,也是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然结果。在这样的背景下,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潮流,全力凝聚社会、大学、家庭和大学生个人的共识和正能量,充分发挥教育、宣传和典型带动等社会传播主渠道的作用,发挥大学校园用精神文化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建设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主阵地,积极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使每一位大学生都能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本文就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在中国梦的指引下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核心价值观的策略和实践必要性,从而进一步促进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积极实践。

(二)、研究的背景及依据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7)。价值观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时期里,人们在对待社会问题方面所持的基本立场、思想观点和行为态度的表现,是人们对各种事物进行价值取舍的出发点和行为指导模式。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的社会时期里人们在对各种事物进行价值取舍时所表现出的特有的精神方面的显著指向,是维系社会各方面共振和鸣的精神支柱,对每个个体的价值取向有着明显的导向作用。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社会主义时期我党团结全国人民建设和谐

5 社会所倡导的根本思想基础。为了更好地激发出这一思想基础的引导作用,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又提出了 “中国梦”的理念,以此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是对当前社会核心价值感知最敏锐的群体,具有较强的先行性、代表性和传承性。他们既容易受到社会价值取向的人文环境影响,又因其在家庭和社会的特殊位置,影响着家庭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所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接受与传承的正确与否、中华传统文化是否能在大学生的社会使命中发扬光大将对中国的强国之路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目前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多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借助“中国梦”的思想文化平台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稳定的核心价值观念,系好人生价值观念上的第一粒扣子,对中国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曾经有过各方面长时间走在世界前列的辉煌历史。但是,近代以来半封建和半殖民列强的思想统治,给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朴实的价值观带来了毁灭性的冲击。中国要崛起、民族要富强已经成为多少代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的奋斗目标和理想。今天的大学生是明天我们国家和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梦”正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环境下,统一了民族复兴和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汇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迸发出的强大正能量,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国家和谐文明发展主导意识形态的地位,给大学生的人生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从当前大学生对“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系的相互认知和实践来看,大多数大学生对“中国梦”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方面还缺乏必要的理解和较高的认识,在积极实践“中国梦”、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还不够主动。

6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希望通过对“中国梦”深刻内涵的理解,“中国梦”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的认识、“中国梦”实践路径的探究,发现“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找出大学生依托“中国梦”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指导依据和实践方法,积极帮助大学生追崇和践行 “中国梦”,实现“人生出彩”。

(三)、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抓好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实现国家科学发展、创建和谐社会的最主要推动力量,是促进国民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最重要的文化基础。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凝聚年轻一代的思想共识和精神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非常清晰地阐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伟大 “中国梦”的战略任务之重要性和紧迫性。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系到我们党怎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大问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大学生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梦”展示的是一种民族精神,也体现出一代青年应该追寻的信仰,具有思想意识方面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涉及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探究“中国梦”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作用,有助于深化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有助于丰富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涵,有助于促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完善和实践发展,对于增加和保证我们国

7 家和民族奋发向上的生机和活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现实意义

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B)处在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着不同的人生课题。当代大学生承担着民族复兴、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他们是否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能否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在当代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把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希望和人民的要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引导大学生培育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中国未来能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排除艰难险阻实现“中国梦”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上的一些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现象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和实践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坚持积极践行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国家和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坚守基本的社会道德伦理规范、对于培育和塑造新一代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梦”的概述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要实现的梦想。现在,“中国梦”已经成为华夏儿女共同追求和奋斗的民族复兴之梦。习近平同志指出:“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8)

习总书记这段关于“中国梦”的精彩阐述为今天的大学生追求正确的人生目标指明了方向,使新时期的大学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中国梦的提出和实践,对

8 于积极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何为“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中国梦”既深刻阐述了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昭示了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深刻反思和沉淀,同时,也深情描述了近百年以来中华民族不断求索、生生不息、不懈奋斗的历史,彰显了中国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望和宏伟愿景,为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2020年的宏伟目标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1、“中国梦”是国家要富强的梦

“中国梦”是强国的梦,就是要实现国家的富强。当前,中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求。我们党要通过领导人民群众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来实现我们国家的富强梦。就是:我们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的时候我们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富强体现在政治上稳定、经济上富裕、军事上强大、文化上先进、环境上和谐,只有国家富强了,民族复兴才会有坚实的基础,人民幸福才能有根本的保证。

2、“中国梦”是民族要复兴的梦

“中国梦”是复兴的梦,就是要实现民族的复兴。中华民族上下 5000年的悠久历史,是一部既有辉煌又有沉沦的历史。近代的中国社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里挣扎,多少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在民族危亡之时奋起抗争、前仆后继,演绎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慷慨战歌,取得了民族解放的胜利,赢得了今天和平发展的机遇。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奋斗的昨天、建设的今天和美好的明天。“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自强不息,从未放弃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和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9 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9)民族复兴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性标志,是人民幸福最重要的保障。

3、“中国梦”是社会要和谐的梦

“中国梦”是和谐的梦,就是要实现社会的和谐进步。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应该是民主与法制、公平与正义、诚信与友爱、创新与活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民主与法制就是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公平与正义就是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人民群众要求得到公正对待的愿望得到切实的维护和实现;诚信与友爱就是实现全社会的互帮互助,公民自觉诚实守信,相互交流平等友爱,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创新与活力就是人民群众的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支持,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全社会充满积极向上的活力,社会不断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保持和恢复好生态环境。

4、“中国梦”是人民要幸福的梦

“中国梦”是幸福的梦,就是要实现人民的幸福。“中国梦”只有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才能实现。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0) “中国梦”归根到底又是人民的梦,是人民需要得到保障生活、保障尊严和保障理想实现的梦。一是要让人民群众在解决温饱之后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谓之民生梦;二是要让人民群众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要求,谓之尊严梦;三是要让人民群众在解决温饱、获得尊严的基础上都有能梦想成真和人生出彩的机会,谓之成功梦。

“中国梦”把满足人民需求、实现人民幸福的指数纳入到基本内涵之中,即是“中国梦”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中国梦”最富有生命力的主体构成,最终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与人民的意愿相统

一、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与人民的行

10 动相统

一、体现了社会物质环境的建设与人民的思想文化相统一。对大学生来说,还体现了社会核心价值观和个人人生价值取向相统一,集中表达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的一致性,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梦”的核心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二)“中国梦”的实践路径

梦想连接着道路,道路决定着命运。没有正确的道路,就无法汇聚各方面的力量,再美好的梦想也无法变成现实。成就“中国梦”,不仅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历程。正确理解“中国梦”并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就必须要认真了解“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因为发展路径的方向性选择直接影响到“中国梦”的实践效果,直接关系到民族复兴大业的成败。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就是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的实际国情和我们所处时代的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一条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证明了的正确道路,也是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的60多年的奋斗成果证明了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有着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有着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化的传承,既有深厚的历史根基,也有广泛的现实基础。历史与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是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成功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最佳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中华民族的伟大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和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1)。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共同培育、共同传承的文化精神和价值理念的总和,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民 11 族精神财富,是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也是我们实现“中国梦”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构成凝聚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奋力促进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人必须要有一点精神,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如果没有精神力量的激励,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共同作用,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强大起来。特别是在全球化经济不断加速发展、各种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的今天,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对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精神给“中国梦”的理念赋予了内在的灵魂,让“中国梦”在全体中国人民的心中活了起来,并且激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激励着我们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生生不息、永不止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在战争年代具体表现为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力量;在和平建设时期表现为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力量;在改革开放时期表现为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力量。“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根本力量,要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担当和共同努力。常言道,团结就是力量,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远不会干涸。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才能春色满园。每个人只有把自己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与国家的梦想融合在一起才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每个中国人共同的梦。只有集万众于一心、倾全国之力量,才能使“中国梦”变成现实,使每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梦想成真。实现“中国梦”,靠的就是这样集合起来的力量、团结的力量。这样的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不竭的动力源泉,有了这种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变为现实,中国人民的“中国梦”就一定能梦想成真。

(三)“中国梦”的精神实质

12 每一个社会时期都有一种主流价值观代表着这个时代的思想共识,体现出这个时代大多数人民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就是我们常常讲的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就是中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我们高举“中国梦”的精神旗帜,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精神旗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为 “中国梦”塑造灵魂。“中国梦”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价值追求、植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实践。“中国梦”所蕴含的中国精神是中华儿女永久的精神财富,是为各族同胞高度认可的民族价值共识,是每个国人强烈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统一团结的精神纽带。国家梦是民族之梦、人民之梦的政治前提,国家梦、民族梦是人民之梦的可靠保障,人民梦是国家之梦、民族之梦的根本目的。“中国梦”只有成为人民的梦,梦想才会有生命,梦想才会有根基,梦想才会有力量。

总之,“中国梦”体现出的精神实质,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就是要坚持走中国道路、坚持弘扬中国精神、坚持凝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坚守“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这一基本属性。有了全民族思想意识方面的统一,我们才可能更加自强、自信、自觉地为强盛和谐、文明美丽的中国之梦而奋斗。

(四)“中国梦”的重大意义

梦想是激励人们有远大目标、努力前行的精神动力。当一种梦想能够将整个民族的期望与追求都凝聚成共识的时候,这种梦想就有了共同的愿景,就有了动员全民族为之奋斗的强大感召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包容、善于传承、善于创新、善于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民族。“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地为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它以中华民族五千年深厚的文化沉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走出了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理论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中国道路,给人民以希望、给人民以信心、给人民以力量。

13 第一,“中国梦” 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自由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继承和发展了中华儿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奋斗精神,唤醒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高度概括并浓缩了振兴中华、民族复兴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国家和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为中国的强盛和发展凝聚了目标、明确了任务、指明了道路、提升了信心。

第二,“中国梦”承载了中国人民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所经历的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所有成果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位一体”的架构分别以行动指南、实现途径和根本保障合力支撑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中国特色和中国经验。在这些基础上提出的“中国梦”为中国人民实现改革开放、强国富民的宏伟蓝图展示出新的社会格局,确定了新的社会核心价值方向,使社会大发展、大进步更容易与老百姓的生活融合起来,有利地提振了人心、鼓舞了士气,坚定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2)。“中国梦”广泛凝聚了中国社会的共识,积极促进了中国社会形成健康积极的价值追求。

第三、“中国梦”全面凝聚了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中国力量。从1840年到1949年,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实现中国富强之梦浴血奋斗、艰苦努力,历经了艰辛、曲折而漫长的百年奋斗史,才创立了新中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人民群众已经看到实现“中国梦”的希望之光,“中国梦”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梦。“中国梦”唤起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激发出了人们自觉为之奋斗的勇气和力量。

14 第四,“中国梦”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和信念。“中国梦”是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让全体人民共同认可目标、共同参与实践、共同享受成果的大众化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已经让老百姓在思想上、情感上都认同和接受的理论体系,是已经大众化的社会价值理论,已经很通俗化、生活化地融入到了百姓的心中。因此,“中国梦”以及相应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等一提出来,立刻受到民众的普遍认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迅速成为百姓的自觉行动,“中国梦”唤醒了中华儿女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强意识。

第五,“中国梦”使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有了最佳的内容和形式的结合点。大学是人生岁月里梦想最多的一个阶段,大学生有着做梦的年龄,也有着圆梦的期待。但大学生的梦想是否能与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期望统一起来,则是大学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课题。 “中国梦” 通过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给大学生展示出了个人奋斗的意义与历史责任,又通过“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等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个人理想奋斗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精神实质更容易为大学生所理解、接受并付诸实践,为帮助大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以至于全民族的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

(一)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对于断定客观事物是否有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的归纳总结,是人们在价值理想、价值信念、价值标准、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思想综合体系,是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根本准则。核心价值观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时期,人们在对待普遍性价值取向上所持的基本立场、观点和

15 态度的总和,是人们对社会事物进行价值取舍和指导主体行为的价值追求模式。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C)每一个社会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是该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文明的精神实质和最显著标志,是其赖以维系社会主体的精神支柱, 其核心都会紧紧扣住全部社会关系的主线。在当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为基本内容,涵盖了国家、社会和民众的价值理念、价值尺度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的所有层面国家的制度、方针、政策、法律的所有规范,是对目前国家、社会、个人三位一体的价值与行为关系的总体规范,对每一个体的价值取向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大学生是在思想意识方面有较强先行性的特殊的社会群体,其价值取向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和代表性,既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又对社会整体人群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产生较大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大学生群体思想文化的灵魂,是大学生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适合自己方向的准则。大学生价值观通过大学生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大学生的世界观,是驱使大学生各种行为思想动力,它具有特殊的社会控制和自身控制相结合的功能,虽然通过这种社会约束和自我控制规范了大学生的行为,但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思想文化的活跃性也能极大地调动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实现自身价值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国大学生的价值观从每一次学生爱国运动中学子们的追求和表现就可以明显看出来。从1915 年的“新文化运动”到 1919 年“五四”运动;从解放初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牺牲精神到2008年奥运时期大学生“我奉献、我快乐”的志愿精神,应该看出我国大学生群体的人生价值观饱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浓厚的民族主义情感,饱含着积极向上和乐观奉献的时代情怀,这些正能量

16 都在不断影响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综合素质的改善提高。

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指在大学生价值观体系中处于核心主导、统率和支配地位的价值观,是大学生在做价值取舍时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原则,是大学生群体在特定的时期内主流价值取向的具体体现,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上其他人群价值理念不同的基本价值观念。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人群思想共识的基础,是大学生精神领域的思想灵魂,是社会上这个年龄和阶层的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础,也是在大学生人群中有主导作用的、压倒性的主流价值思想。即是大学生树立自身“私德”的内化于心,也是大学生用个人“私德”影响社会的外化于形。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有着这个群体不同于社会其他人群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有特定的时间周期、特定的年龄和知识结构、特定的思想活跃性和特定的传播延伸功能。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的主流方向。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总的核心价值观有重叠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但归根结底它还是不能超越社会总的核心价值观,社会总的核心价值观引导性和约束性在很大程度上规范、影响和引导着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成长于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精神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由于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和储备力量,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正确与否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民族的复兴大业和人民幸福的远景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包含着要爱国、有理想、担责任和勇创新。其中爱国是精髓,理想是目标,责任是主题,创新是核心。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如一的民族价值观念,在如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爱国已成为大学生的精神瑰宝,是当代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和基本情感表达。作为要担当起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当代大学生,只有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国家和人民的关系,自觉履行

17 好个人对国家和人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培养民族自豪感,积极增强民族自信心,把实现个人价值与民族复兴的伟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一定会把实现祖国富强的“中国梦”作为自己毕生的信念和价值追求。习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D)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大学生的价值观决定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成长进步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13)“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E)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看待社会问题、正确选择人生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社会和谐文化的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保证,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达成新目标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导方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培育优良品德、学习成才本领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进步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大环境下培育起来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思想意识方法,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基础、理论观点和行为模式的引领下取得的,它为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方向和准则。

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

18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14)简而言之的24个字,为大学生精炼了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现实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也是我国现阶段对公民道德和行为的基本要求。由此看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应为: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代表的是一种先进的思想总和。近百年的中国革命历史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包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它是中国革命历史凝聚而成的思想精华,是承载着中华儿女共同理想的核心价值基石。它指导着当代大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立场、观点和方法认清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趋势、认识和把握自我意识与社会大局意识的关系,能够使大学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事物中坚定政治理想信念、明确人生奋斗方向。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民族共同理想。每个社会相对的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一个受到社会大多数群体和阶层推崇的社会价值理念和人生奋斗目标,这也可以被称为这个特定社会时期人们的共同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 经过了近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建国后几十年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探寻出一条符合中国社会国情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使当代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大学生在一个思想多元化的开放社会里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旋律,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通过高校的政治思想理论教学,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在思想上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和积累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现象,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用积极的心态凝聚社会正能量,做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倡导者。

3、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传统

19 文化凝聚成的伟大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又形成了勇于改革创新、敢于拼搏奋进和努力振兴中华的时代精神,这些精神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的基础和目标。从“五.四”运动到今天,青年大学生一直是爱国民主、和平建设的最重要生力军,崇高的民族精神和奋进的时代精神,把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实现伟大梦想的强大精神动力。

4、坚持“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八荣八耻”是对社会道德观念的高度总结,是弘扬良好社会风气的社会行为规范,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体现和发展,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核心价值导向,具有明显的社会针对性和重要的社会教育意义。大学生应该把“八荣八耻”从标语口号变成自觉行动,从语言说教变成价值理念,把“八荣八耻”变成指导自己人生实践的行为标准和尺度,在对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进行分析与价值判断时,充分发挥“八荣八耻”社会荣辱观的精神引导作用,帮助大学生把握好人生的航向,自觉抵御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使大学生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做思想上的强者,行动上的巨人。

(三)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1、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青年大学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对国家的稳定、富强、和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理解、认同和付诸实践的情况看,现今的大学生从读书开始就陆续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都能拥护党的领导和改革开放的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存在于对社会应做的贡献和所承担的责任上。他们在学习上能够积极地勤奋努力,以适应社会的竞

20 争与发展的需要;他们多数能够心系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危、心系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但是,与过去的大学生相比,现在的大学生群体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随着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现在大部分青年都有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上大学已经已经成为社会上适龄青年群体一个提升自我的阶梯和为了就业而获取文凭的平台。在过去一元化观念主导的社会教育体系里,能够升入大学的青年比例较低,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播和制约能量都很大,大学生的学生守则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培育践行的一致性较高,作为系统地接受主流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群体,大学生被赋予了较高的道德意识、学习意识、进步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学生形象就代表着社会主流的正面形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也较高地反映了社会的主流意识。但是现在的社会价值观念已经出现了多元化的走向,主流意识的传播系统和约束功能已经失去了以往的控制力和权威性,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受到各种各样社会思潮的严重影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认识上出现了一些误区,在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还有待加强和提高,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生受到社会上各种负面思想和现象的影响,存在着错误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在行为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现为:

一是部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缺失,导致理想信念模糊,没有远大抱负,缺乏奋斗目标。由于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跟进速度没有超越西方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价值观影响的速度,一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使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迷茫与困惑。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很少有为了理想信念努力奋斗的雄心壮志,他们谈理想信念的少了,谈现实经济利益的多了,谈我要为国家做什么的少了,谈我以后要挣多少钱的多了,奋斗目标从作为一个时代最有朝气的人群应该有的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的长远而高尚的理想转变成庸俗和极为现实的索取。一些大学生把理想退让给现实、把责任退让给利益,把物质、金钱和享受作为人生的幸福标准,把奢侈、挥霍和享乐作为人生的追求目

21 标。特别是表现在毕业择业方面,从建国到80年代初期,当时的大学生毕业生在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影响下,出于对党、政府、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和责任,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都会绝对服从分配,心甘情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而在当下,高校毕业生择业的价值取向中个人自我的成分充分显现出来,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和实现个人利益的追求开始主导毕业生的择业行为,到“祖国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到人民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在现今大学生的眼里,已经成了过时的口号。

二是对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缺乏应有的重视,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导致一部分大学生行为上出现严重偏差。当前,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市场秩序和社会法规尚不健全,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潮和现象给大学生思想和视觉上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对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缺乏信心,对公平竞争缺乏信心,在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取向上出现了一些扭曲的现象。同时,面对大学生在就业、购房、婚恋等各方面越来越大的压力,学校和家庭越来越关注他们的心里减压问题、个人能力提高问题、竞争环境改善问题,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生价值观培育方面给予了这些孩子更多的个人空间和宽容,也使部分大学生在面对选择时更多受到功利化、多元化、多变化的人生价值观影响,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把握的是市场经济的利益标准而不是社会的道德标准。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逐渐淡漠,更多的关注个人和自我,在处理利益之间的关系上,混淆甚至颠倒了“大家”与“小家”、整体与个体、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出现了一些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错误选择,甚至于有个别的大学生逐步滑向了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深渊,出现了马加爵式的大学生。

三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缺乏正确的导向,导致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大学安静的校园也由过去的封闭和谐型转向了现在的开放动荡型,成为一个复杂的小社会大社区,反映不同利益主体的价值观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和价值取向。面对这种多元化的趋势,

22 思想脆弱、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没有能力完全正确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和把握自己,而我们大学、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与引导又没有及时跟进,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大学生中,个人利益越加得到追捧,社会责任越来越被淡化,这方面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缺乏国家主人翁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都承担着各种责任,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社会的责任。现在的大学生透过各种现象已经非常理性认识到我们当前的社会缺乏良好的道德秩序、民众缺乏社会责任感、大学生缺乏民族使命感,但他们自身却不愿受社会各种公德、制度和规范的束缚,追求一种超越道德法律约束的特权并以此作为个人能力、家庭地位的炫耀和攀比。他们在自身条件差的情况下希望社会公平,但自身条件好时又希望自己靠不公平的竞争获取利益。一些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方式违规越矩,不道德的行为很常见,这些观念、行为的倒退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重要表现。比如:在现今的大学里,男女生之间的非法同居行为很普遍,这种离经叛道的价值理念与行为在过去是无法理喻的,也是被社会所不齿的。但现在,连学校也表现出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他们对自己的感情都不愿意负责,何谈对党和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大学的政治思想教育是进步了吗?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在这里发挥了正确的导向作用吗?家庭和社会又表现出什么样的责任感?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四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淡薄,缺乏抵御网络不良信息的能力,缺乏政治理论学习意识和社会诚信意识。

今天的大学生面临的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信息网络化的革命,这在很大程度上给大学生带来了跨国界、跨学校、跨学科、跨年龄、跨性别的思想和文化的大交流、大碰撞,同时,也给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带来越来越明显的多元化、多变化和矛盾化。特别是网络上各种消极的色情迷信、颓废的精神垃圾经常使得大学 23 生在思想意识方面表现得不知所措,不懂辨别,常常就会接受一些错误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不到方向感。部分大学生只重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知识学习,而对一些社科人文等知识、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重视不够,学习态度极不端正,上课不认真听讲,考试就伺机作弊,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积极性。由于缺乏政治理论学习意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呈逐步下滑态势,突出表现为社会诚信意识不强,责任意识淡漠,自制力较差,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因为一己私欲舍弃诚信,大学生在就业和社会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失信情况。

2、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今天的大学生出生成长于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核心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大背景下逐步形成的,它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过程,而是一项充满了矛盾和对抗的复杂的思想教育系统工程。社会的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各种社会思潮、社会价值取向、网络文化、典型的精神带动、自身的成长因素等都对其形成的过程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我国目前的社会体制改革既是中国社会各种关系的重新整合,也是人们具体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调整,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的改变加速了社会整体性的变迁,社会转型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利益关系的改变和多种思想文化的碰撞对大学生认识社会现象、理解社会问题和参与社会实践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多样化,在政治态度和人生价值取向上出现多层次性、多样性、不稳定性和矛盾性,也就是说,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影响。

⑵、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双面因素影响

24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特征,各国在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合作与交流的同时,一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也迅速向全球蔓延。由于大学生的思想活跃,对各种新事物、新思想的接受速度比较快,容易接受国内外一些新的思想观念。自由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西方腐朽思想行为也通过大众传媒和文化产品对大学生进行了大规模的传播和渗透,资本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一系列社会改革,打破了我国传统的一元化价值观念的社会格局和利益分配格局,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评价越来越功利化,评价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更只看重其拥有的财富多少,很少看其获得财富的手段是否合法,使拜金主义和物质主义在大学生中普遍受到追捧,奉献精神受到了冷落和损害,个人主义得到了强化。市场经济的主要功能就是竞争,而在竞争中最主要的砝码就是资金和社会利益团体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干预手段,这些都强化了大学生对金钱和利益的追求意识,一些大学生采取(或准备用)不择手段的方法谋求金钱和地位,追求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人生的跨越,享受成功。对通过艰苦奋斗实现理想不屑一顾,凡事一味地向钱看、向权看,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问题必须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⑶、网络文化的影响

网络的发展是社会科技进步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知识化、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互联网的跨地域、跨时空性质已将我们过去封闭的社会变成国际化。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由于网络“虚拟”的特征,让大学生在与它“交往”的交流过程中没有顾虑、没有压力,而又能充分享受到思想、知识、情感的满足和精神的愉悦。面对多样复杂、良莠不齐的网络环境,由于大学生缺少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判断能力,往往表现出在思想意识方面“跟着感觉走”

25 的现象,同时,又由于网络在传播过程中文字和图像产品反映出各种文化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不同的引导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严重的挑战,一些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经常陷入迷茫和矛盾中。

⑷、大学精神和大学校园文化的影响

大学是大学生成长的基地,大学的人文环境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条件。而校训则高度浓缩了一个学校的教育宗旨、人文精神和办学特色,读之发人深省、看罢催人奋进,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精髓。每个大学都有着不同的精神文化和校训,也都有着不同的学生校园文化,这些东西一直影响和左右着大学生的大学生活。而这个时期也正好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最重要的时期,因此,不同的大学精神文化带给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北京大学的校训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清华大学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中山大学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天津大学的为“实事求是”。因为现在的高校也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场所,是各种思潮和文化的发源地和集散地,各种新的文化、思想、观念在这里相互碰撞,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文化和精神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大学生们感受最深、影响最大、体会最直接的因素,甚至能影响他们一生的价值判断和取向。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的精神体现,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的历史性和时代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每个大学生深层次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乃至于对他们的思想品德、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都具有潜移默化的显著作用。

⑸、家庭培育环境的影响

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庭是第一课堂,家庭对于大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其他教育方式和社会环境所不能取代的,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长期、深刻的影响。虽然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给家庭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特别是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人口政策,使很多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孤单,最终导致他们的

26 人生观核心价值观产生偏差。尽管多数家长在主观上也都认同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念,但出于对子女是否能够适应现实社会的担忧和对其短期利益的维护,往往引导子女在具体问题处理上多采用实用主义的做法,在价值观教育方面倾向于个人本位和“金钱”本位思想,这种倾向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又因为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的生活条件和水平也都较过去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和改善,家庭总是把最好的留给他们,使得他们是在舒适、安逸、充满关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缺乏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使命担当,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创业意识。因此,他们更依赖于家庭和父母,缺乏相应的独立生活能力,更容易出现人际交往的困难,不知道该如何关心人、理解人和宽容人。特别是在面对利益选择时,经常会出现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自我价值取向。

⑹、高等教育格局的改革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滞后的影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大学生毕业分配已经完成了由过去国家分配工作到现在自主择业的转变。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得大学生的就业难度不断加大。大学生为了找到称心的工作,他们不得不在大学参加各种培训去考各种证书,残酷的竞争现实使得他们无暇关心他人与集体,在核心价值观方面多表现为利己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大学生经过几年的大学生活,对许多问题的认识、评价和选择都表现出逐渐成熟、稳定的特点,这就为其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虽然高校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但当前我国高校的教育制度和管理制度都远远没有适应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与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价值评价体系相脱节。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大学和学生中不被重视,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不能随着社会发展和大学生特点与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价值观理论脱离学生实际,缺乏实效性,不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更不能帮助学生在解决核心价值观践行中遇到的问题,无力引导大学生价值观的健康发展。同时,因为没有相关的教学评价和实践反馈机制,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

27 “重才失德”的大学生,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扭曲使他们毕业后很难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更无法适应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需要。

⑺、社会舆论和典型人物引领作用的影响

社会舆论是一个时代社会风气和文化潮流的精神风向标,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当前,“中国梦”的社会主流舆论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就有着非常积极的正面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会上一些负面的舆论宣传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大学生虽然对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但他们对传播渠道的信息有一种主观上的信任,在价值观养成过程中容易受到媒体报道的引领作用的影响。比如,社会上的各种选秀节目、相亲节目等大多宣传一夜成名和迅速暴富的浮躁思想,影视剧场景里高档住宅、装修、豪车、明星的奢饰品等等,这些都从一定层面上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建,很多大学生摈弃了奋斗的理想,幻想着怎样才能一夜暴富。不负责任的舆论导向很容易使内心已经很浮躁的大学生在价值观的认知和判断上出现偏差。

⑻、大学生自身弱点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的心理不成熟、不稳定、知识结构不完善、社会经验少、缺乏政治经验,他们的思维、情感处于发展和变化之中,由中学时期迁延来的叛逆心理导致他们上大学以后在价值选择时经常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反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所抵触。同时,由于他们缺乏对国情民意的实际感受和具体了解,缺乏生活实际的磨练、缺乏对社会主义制度、社会思想意识、社会规范制度的思考能力,加上对中国历史和在世界上的定位知之不多,很容易在价值观的选择上无所适从,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三、“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的联系

28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价值内核和思想保证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价值内核

“中国梦”实际上就是要实现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价值目标,而这个共同理想和价值目标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表现。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要有强大的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等硬实力,同时也需要有思想、文化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等软实力。这里,价值观是最能体现社会民意、最能反映社会意识形态促进社会进步能力的标尺。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世界的角度看,凡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或民族,在思想文化方面一定是对内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同时对外也有非常强的传播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标记,是“中国梦”的精神统领。因此,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全面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植入于每个社会群体和个体之中。具体来说,就是要把“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5)变成人民大众的自觉行动。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要生存和发展,除了需要有健全的法律等制度性基础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维系这个社会的价值理念,特别是核心价值观,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需要依靠它来引领前进的方向,规范社会的秩序,凝聚社会的力量,整合社会的资源。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起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指引着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也是“中国梦”的价值内核。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保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最有思想活力的部分。它是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进步的精神结晶和文明标志,是国家、社会和个人长期秉承的行为原则。它在较高层次上深入而又持久地影响着

29 我们社会每个群体和个体的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决定着国家和民族在价值取舍方面的道德水准和思维模式。一个人总要有理想与信念,一个社会也一定要有精神支柱,一个国家更要有方向和目标。“中国梦”就是我们国家要富强、民族要复兴、人民要幸福的方向、目标、理想和信念的集中体现。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为了实现“中国梦”而奋发向上的精神依托;对于我们的社会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系社会活动最基本秩序的纽带;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展示我们民族和国家精神风貌的灵魂。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与壮大、一个社会的文明与和谐、一个人的成长与进步都离不开最基本的价值动力和精神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为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保驾护航的精神卫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地展示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主导性的价值准则、所追求的价值理想和崇高道德行为指导下的价值取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体现出的基本价值理念。实现中国梦,一是在国家层面上需要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理念作为目标引领。随着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多种价值观同时并存,思想文化多元化明显。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了国家的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的价值理想,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道路指引,以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有效地引领并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有效地避免各方利益格局调整带来的思想对立和混乱,积极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二是在社会层面需要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价值支撑。一个社会追求什么,与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和引领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没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社会将迷失前进的方向、民众将失去精神与思想的根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倡导的价值取向,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努力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制度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16),保证人民的平等参与和平等发展权利,保证公民的思想跟上社会的进步并反过来推进社会的进步。只

30 有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核心价值取向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整合社会资源,才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不竭的精神支柱和思想源泉。三是需要公民个人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行为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实现“中国梦”我们应该倡导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行为准则,是对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实现中国梦,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追梦者,每个公民都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行动爱国守法、诚信做人、团结友善、敬业奉献。要将个人的人生实践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融合在一起,将个人梦和“中国梦”融合在一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众的主流思想意识融合在一起。实现“中国梦”,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梦”的伟大理想之中,具体说,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中国梦”的远大理想转化为具体的价值追求,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追求完美地结合起来,更加明确了社会不同的阶层、群体和个体的价值目标,为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确立了共同遵行的价值准则,同时,也对提升全体民众的精神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集中表现,能够引领并整合当前社会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对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着重要的保证和支撑作用,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保证。

(二)“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愿景和实践形态

1、“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愿景

“中国梦”是赋有情感、理想和价值追求的“梦”,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内涵支撑的梦。“中国梦”的价值追求不仅决定着“中国梦”的内容,也决定着“中国梦”的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决定着“中国梦”主体的具体行为方式。反过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决定了“中国梦”的追求方向,确定了“中国梦”

31 的道路选择,寓意了“中国梦”的美好愿景,“中国梦”只有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思想意识的基本体现。积极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就是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和以新世纪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与文化以及荣辱观凝聚中国力量,最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理想。而“中国梦”正是中国人民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共同心声、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景、体现出我们民族的共同意志,是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中国梦”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涵,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取向,是我们国家、民族未来美好发展前景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主题。

2、“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形态

“中国梦”从理想变成现实的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变成全民族自觉行动的过程 。“中国梦”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是民族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与个人根本利益的高度统一。“中国梦”突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理念的正确性和积极的导向作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目标。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为“中国梦”提供思想引导和精神支撑的同时,也彰显出强大的思想意识方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深刻触及了中华全民族的灵魂深处,得到全体民众的自觉认同和遵循,增强了中华民族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并凝聚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形成了强大的中国力量。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就是要实现政治民主、就是要实现精神文明、就是要实现社会和谐,而这些目标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

32 内容。大学生是追求民主与法制、公平与正义最有激情的群体,这种追求往往会迁延影响他们一生的奋斗与理想的追求和方向把握,“中国梦”带给社会的和谐之梦给大学生明天的价值取向定好了位。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精神内核,“中国梦”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战略载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三个倡导”的核心理念描绘出实现“中国梦”的整体社会思想和精神状态。“中国梦”既承载着历史,又引导着未来,更直面着现实。“中国梦”从理想一步步变成现实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社会群体和个体逐步从思想上接受、从观念上认可、从行动上体现并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实践过程,承载了大多数人民群众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美好理想的共同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灵魂精髓,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进程,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进程。

“中国梦”激励着国人实干兴邦,彰显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成为中华儿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创美好未来的最佳理想与价值的实践形态。

四、“中国梦”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中国梦”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今天的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力量。大学生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才能坚定自信、增强自觉并实现自强,才能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伟大的中国精神、凝聚起青春的力量。“中国梦”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明了方向,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了理想与信念 33 的平台。“中国梦”引导大学生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大学生的理想是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大学生政治立场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F)。当前,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的人生理想,使大学生坚定做“中国梦”的圆梦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树立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对国家的未来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1、“中国梦”为当代大学生指明了人生奋斗目标。

“中国梦”是对中华民族近百年奋斗历史的深刻总结,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科学理想与目标的体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对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向往与追求,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大学生只有在“中国梦”的引领下,才能找寻到正确的人生道路,才能把个人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理想有机结合起来,给人生赋予更高层的社会意义。大学生只有自觉地以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共同理想为奋斗目标,才能在人生奋斗、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2、“中国梦”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不竭的奋斗动力。

“中国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还是包含有实现这个理想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是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度认同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实践“中国梦”的过程中,不仅要有对美好理想的向往,还要有克服种种困难也要实现美好理想的勇气和毅力,这种勇气和毅力就是信念的支撑,就是不竭的动力。大学生是“中国梦”的实践主体,“中国梦”为大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实现人生价值搭建了奋斗的

34 舞台,“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也是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直接影响到“中国梦”的奋斗成果。当代大学生只有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把个人理想的实现与“中国梦”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以个人理想的实现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3、“中国梦”为当代大学生提升了精神境界。

当代青年大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理论素养,对社会、人生和振兴中华有着美好的愿望。“中国梦”是一种科学、进步、人生奋斗的信仰和理想,也是大学生人生价值提升的重要精神动力。大学生只有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才能正确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中国梦”能够帮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使大学生认清个人奋斗在社会进步发展中的历史使命。“中国梦”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使自己的人生境界得以提升。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既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人潜力充分展示的需要。把个人的发展与人民的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发展才是最有前途的,这样的人生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中国梦”能够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最大限度地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二)“中国梦”激发大学生明确责任担当

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17)。

35 “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8)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希望,也是人民的希望,他们的强与弱、兴与衰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当代的大学生们只有坚定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时刻牢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肩负起人民幸福的时代重任,才能无愧于国家和人民、才能无愧于历史和时代。

1、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文明传承赋予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人生如航船,梦想似扬帆,每个大学生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理想之梦,每个人的梦想又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总书记指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责任,对前人的责任,对后人的责任”(G)。“中国梦”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就意味着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和对历史的责任。我们的国家曾经百孔千疮,我们的民族曾经历尽苦难,我们的人民曾经水深火热,实现“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人生价值、社会理想和责任所在,更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担当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路上,需要有信念坚守,需要有品质铸就,更需要有行动付出。习近平同志到兰考考察时强调: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大学生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的精神,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把人生价值与党和人民以及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多想人民少想自己,多想责任少想利益,坚持做好学生、做好公民、做好建设者,聚集正能量,传播正能量。“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H),要“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

36 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R)。事实证明,当代大学生的优秀品质是能够与时代共进的,他们身上彰显的信念、品质与责任的活力,证明他们完全可以发扬焦裕禄同志的忘我精神,担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不负于历史和人民。

2、实现“中国梦”是当代大学生创新实践、不辱使命的责任担当

总书记在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时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继往开来者,虽然他们的历史责任与使命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不同,但实现“中国梦”同样要求他们要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对社会和人民负责、对自己和他人负责,这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思想基础、道德基础和文化基础。“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J)。大学生的人生之道要融汇在行动中,大学生的思想之德要表现在实干中,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过程中,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就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实现“中国梦”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不仅使命光荣,而且责任重大。

首先,“中国梦”需要当代大学生以民族的共同理想为人生奋斗的目标。大学生“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当代大学生与中国历史上的热血青年人一样有着报效祖国、敢为人先、勤奋求实、勇于开拓的精神,他们是新时期社会改革创新重要的生力军。有了实现“中 37 国梦”的坚定信念和理想,他们就能够敢于面对各种挑战,立足当下、放眼长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时代进步与发展的“圆梦人”。

其次,“中国梦”需要当代大学生树立起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 “中国梦”是大学生创新前行的动力,他们有激情、有锐气,敢于挑战各种障碍。大学生也是最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创业、敢于奋斗的青年群体,他们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精神,能够带动和影响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使“三个倡导”更快地融入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再次,“中国梦”需要当代大学生勇于承担人才强国的重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既是国家的长远战略,又是青年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既体现出国家和民族的意志,又表达了青年大学生的愿望。在科技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学习新知识、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任,争当优秀创新人才、争当科技成果带头人,以科技强国、以人才实力增强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使自己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更是青年人的梦。总书记说:“要用中国梦激发广大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感”。(19)当代大学生就是今天的青年人群体,为了实现“中国梦”,就一定要勇于担当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为建设美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中国攻坚克难,让民族腾飞、使梦想成真。

(三)“中国梦”鼓舞大学生实现“人生出彩”

总书记说:“广大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⑨“中国梦”凝聚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民族复兴的期待。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们党、国家和人民事

38 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中国梦”的实践者和成就者,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历史过程,青年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的成长和成才梦与国家、民族的“中国梦”相结合,才能自觉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做贡献,实现“人生出彩”。

1、“中国梦”引领大学生坚定走“中国道路”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各方面都表现出思想的活跃、文化的交融、观念的碰撞。特别是随着社会各方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社会意识观念和价值观日趋多样化,这些社会的变革既为大学生的人生奋斗与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给他们的思想和人生观带来了较大的不稳定性。“中国梦”的主体思想是能够促进和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确立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与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奋斗目标与实践是高度统一的。“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中国近百年民族奋斗进取历史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当前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建立在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上。“中国梦”使大学生明确了只有坚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能在民族复兴的奋斗中崛起,而只有国家的发展才有大学生实现人生奋斗价值的机会,才有可能实现个人的梦想。

2、“中国梦”引领大学生弘扬“中国精神”

当代大学生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上不仅覆盖面宽,而且信息量大,是中国历史上历代知识分子掌握知识最多的一代。但是,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不仅要看其知识水平,更要看其传统的道德水准,还要看其所具备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

39 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风貌,这些综合起来才能体现出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而“中国梦”则蕴含着爱国主义的中华文明传统、包含着现代中华民族奋斗牺牲的复兴历程,激荡着新时期中国快速崛起的强大动力,这些正是激励与感召无数青年大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精神动力,是大学生投身国家复兴大业的综合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引领着当代大学生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秉承着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

3、“中国梦”引领大学生加入到“中国力量”

“中国梦”需要中国力量。每个人的青春只有在为国家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凸现价值,大学生只有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生命才能闪闪发光。实现“中国梦”,要求每一个国人都要奉献自己的思想智慧、创造精神和奋斗勇气。青年兴则国家兴。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就是对大学生实现人生奋斗理想的召唤,是历史和时代赋予大学生的责任,也是当代大学生明确个人目标、成就自身价值的机会。“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个人梦,归根结底是全体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名青年大学生学子的梦,每个人拧接起来的力量就是中国的力量。只有国家好、民族好,大学生的事业和人生才会好。当代大学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成长起来的优秀群体,是民族复兴大业的重要生力军,国家的荣辱兴衰与每一个大学生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个青年大学生的接力奋斗。大学生不但心中要有“中国梦”的理想,更要有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精神,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实实在在付诸行动,需要每个国人都加入到中国力量中来。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大学生,要用“中国梦”的理想实质丰富自己的人生价值愿景,用爱国主义的情怀提升自己的思想文化境界,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奋斗本领,真正像习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在

40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肩负起实现振兴中华的重任,才能 用“青年梦”托起“中国梦”,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实现大学生的人生出彩。

不同时代的青年肩负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当代大学生承担着民族复兴、实践“中

41 国梦”的伟大历史使命,他们是否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社会能否坚定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和凝结中国力量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和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人生观、价值观正经历着来自多元化社会视角和思潮的激烈碰撞和影响。我们只有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的现状,深刻把握以“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才能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培养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圆梦”人才提供思想政治保证。

本文通过对“中国梦”的核心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路径、重大意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论探讨,深刻触及了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而有针对性地对“中国梦”对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和作用进行了研究。真诚地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成果能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但是因为学习能力和研究水平有限,本文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仍然需要得到各位老师的不吝赐教,也仍然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研究中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4)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5)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6)刘云山《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月4日 (7)《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8)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上午)》

42 (9)《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在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采访时的答问(2013年5月)

(10)《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2012年11月15日)

(1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

(12)《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上午)

(13)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14)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1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6)《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7)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上午)》 (18)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上午)》 (19)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上午)》 A--J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4日》

43

第二篇: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叶圣陶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经过实践检验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比较固定的作文教学思路、教学方式。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少优秀教师已摸索总结了多种独特的作文教学模式。模式不同、风格各异,但基本目标和实际效果都是一致的,即引导学生由“学写”向“会写”过渡发展。

教学遵循一种规律,规律呈现一些模式,模式显示一种特色,模式是教学的一种追求,成功的教师都自己科学的模式。

学术价值:也叫作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科研成果对于事物的客观规律作出较深刻的反映,它同以往的科研成果相比较,在观点和资料,广度和深度,系统和结构以及表述方式上有新的进步。因此,学术价值就成了课题的生命。

本课题的学术价值是:

1.撰写出高水平的《七年级记叙文写作层递式训练》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包括七年级记叙文写作层递式训练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构建出科学的层递式训练效果评价体系。

2.课题组成员整理出在实施《七年级记叙文写作层递式训练》过程中的课堂实录,教案设计,活动总结,教学反思,精彩案例等,力求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

1 3.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学会如何进行细节描写、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学会作文修改的方法;学会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

把解决中学教师对于记叙文教学束手无策、问题纳入到一个探索记叙文写作大平台来思考解决,这是一种理论研究视角的新探索。

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发展的核心是基于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把中学教师的发展整合到作文教学中互动中来,这是教师培养理论的创新,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新拓展。

应用价值

①层递式作文教学有效缓解七年级学生因不会不懂何写作,而恐惧写作、抄作文的现状,作文教学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大大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对写作方面发展的希望。

②“层递式作文教学”使部分语文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参与高校组织的集中培训、网络培训以及校本研修,较好地解决了教师的工学矛盾,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更新了农村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从而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③“层递式作文教学”促进了项城四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强化了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它中学的伙伴关系。

社会影响和效益

“层递式作文教学”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课题的研究

2 成果已被周口市教育局等部门采纳。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了作文课堂教学的优化。

在研究实践中,教师努力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教育行为,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学生在写作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最大限度的开发、挖掘学生的潜在创造力。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自身的素养也同样得到了发展。其中李冰洁老师、范海霞老师和石振老师获得了市教学成果奖。

同时,该课题也得到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项城市讯》报道了项城四中的“层递式作文教学”。2015年河南省基础教研室课题负责人杨伟动在项城四中召开《走近课题研讨会》,总结课题的实施经验与推广建议。省内目前有数十所中学在开展“层递式作文教学”工作。

第三篇:关于“学术伦理与价值观”的个人感想

2014年12月18日,河南理工大学组织“学术伦理与价值观”的报告会,余老师就这一问题从多方面向同学们进行了阐述,并通过真实案例对学术不端、学术不当的危害进行了展示,最后还就论文上、学术上应该注意的问题向同学们提出了要求。报告会结束后,通过几天的思索,就“学术伦理与价值观”的问题也形成了一些个人想法。

根据罗志敏《“学术伦理”诠释》中所讲,“学术伦理(AcademicEthics)是伴随学术的出现而出现的、关涉到大学等学术组织及其成员生存与发展的最基础、最本原性的问题。20世纪末以来,随着学术不断由个人学术走向社会学术,大学学者等科研人员(以下简称学术人)的主体活动范围也相应不断得到拓展,尤其是近年来学术圈内屡被披露的学术不端事件以及整体学术创新力的不足,使学术伦理逐渐从科技伦理、学术道德规范等语境中剥离出来,成为日益受人关注的一个话题。”

不论是交大的假芯片事件还是韩国的黄禹锡假数据的事件,似乎人们印象中那些一心搞研究、搞学术、搞科学的人越来越少了,反而是追求名誉、追求金钱、追求虚荣的越来越多,人们不再谈论哪个专家取得了什么样子的进展,而是谈论哪个专家今年拿到了多少项目资金。社会学术中,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学术工作者将自己的社会需求摆在前

第四篇:公允价值对金融危机的影响综述

目前,对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作用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公允价值本身并没有错误,错误在于人们错误地使用了公允价值

持该种观点的人认为:受困于美国不断恶化的信贷危机的金融机构将公允价值会计作为替罪羊,其目的是试图转移重点,真正的根本因素是机构内部错误的经营决策、规避会计准则的行为和市场缺乏监管、规范。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认为:公允价值是计量衍生品等金融工具最具透明性的方法。公允价值会计处理和披露为投资者提供了关于当前市场情况和远期分析的信息,公允价值本身并没有引起任何损失,而是客观反映了企业的处境,为投资者提供完全透明的信息,对全球市场承受当前的混乱局面并防止未来的泡沫和相关的经济紊乱至关重要,对会计计量方法横加指责的方式无益于重建投资者的信心,只有公允价值得到广泛应用,投资者才能准确评估和计量风险。再如,德勤亚太区金融服务领导人菲利普·哥特说:“公允价值只是把情况表现出来,市场波动的影响被公允价值准则所捕获,但次贷危机并不是由它而引起的。会计准则尽其所能做到信息透明性,一旦透明,这个信息可能有点刺耳,但正是其目的之所在。通过市场不断调整,让大家正确对待这个问题。而改变会计准则,比如停止使用公允

价值,正如起火后,关掉火警警报,火不会自己灭掉一样。”

(二)在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暴露了它自身的缺点

持该种观点的人认为,一个好的准则,既要有利于防止和减少市场的不正常波动,又要能够在市场一旦出现波动时起到熨平波峰的作用。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规定,企业应该对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计量,而公允价值的最佳代表是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在美国次贷危机中,他们的确看到了会计准则公允计价计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公正和公开”的缺失使得市场的定价体系出现了严重的混乱,使得各金融机构出现了不但比最先预估数据,甚至可能是比实际损失更为巨大的账面损失。由于企业实施了以市场定价的公允价值记账的方法,必须定期根据金融产品的市场价值来确定自已资产负债表上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这就导致该企业自次贷危机以来不断爆出巨额的资产减值,而资产减值的过程同时就是暴露亏损的过程(徐蕴颉,2008)。在资金流动性较强的环境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利润同样被高估,以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大幅度下降,甚至成为进一步推动金融投机的催化剂,泡沫越吹越多。当泡沫破裂以后,资产回归正常价值,公允价值计量使企业资产大幅度缩水,利润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严重的亏损,金融危机由此产生。在资金流动性较弱的环境里,资产往往被低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利润被低估,以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不高,使投资者对低迷的金融环境更加悲观(赵鹏飞,2008)。从信息观的观点来看,会计数据向投资者传递信息,信息作用的结果是改变了投资者的预期,进而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评估和市场定价。因而,公允价值会计只是通过财务报表提供公司各项资产要素的公允价值信息,而不是提供整个公司的公允价值信息,这意味着公允价值会计反映的公司价值仍是相对的,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公允价值会计仍然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价值

和财富变动的信息(黄学敏,2004)。

(三)公允价值计量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金融危机

持该种观点的人认为:1.公允价值随市场波动而变动,价值变动随意性很大,在不断低迷的市场中,公允价值计量要求不断对金融资产重新计价,账面价值大幅缩水,进而引起大规模恐慌,使得后果不断恶化。2.公允价值并不能反映金融资产的真实价值,尽管目前证券的市场价值不断下降,但金融机构仍然持有资产而没有意图低价出售,按照公允价值会计的要求,却要承担资产减值的损失。3.部分资产支持证券的市场己经失灵,大量持有该类证券的机构取得紧跟市场的价格出现困难,按照其他方法确认公允价值又缺少实务指南,在现行市场条件下,确

定一些证券的公允价值几乎不可能。

第五篇:足以影响价值观的思维(李伟希)

足以影响价值观的思维

李伟希

问:

希哥,请问,《米哈尔科商业创意全攻略》是您看的最多的一本书吗?

答:

不是!我看得最多的一本书是《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这本书对我的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以下3个方面的思维,影响尤其大。

1.简单主义。巴菲特一再强调,凡是有效的都是简单的。我们可以扪心自问,很多时候,我们是否认为的把事情整复杂了?!但简单很多时候往往不仅仅是一个态度,更多的是一种能力;

2.逆向思维。“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这是巴菲特思想的核心。想要有一个不一样的结果,肯定要首先有一个不一样的过程,而逆向思维往往就是这个不一样的过程的源头;

3.复利法则。爱因斯坦说“复利是第8大奇迹”!选对方向,专注!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让专注的力量、复利的玫瑰在时间的长河中绽开。时间,时间,复利是需要时间的。当然,你也可以这样理解:世上的事,SB做久了就会NB !

其实,做投资的思维,就是做企业的思维,也是做管理的思维。

最后,希哥温馨提醒: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是一本关于价值投资的书,但千万不要把这本书看成一本炒股的书哦,否则,那你会失望的,会很失望的,真的。

最后,问个问题: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类似如此圣经级别的书,你看过哪些吗?感觉如何?分享一个?

转播 | 评论 .◆◆

轉播本条微博關閉

|.

上一篇:学生情况调查报告下一篇:学生期末评语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