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档案论文范文

2022-05-09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纸质档案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本文主要分析纸质档案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从人为和自然角度分析纸质档案破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同时,对纸质档案工作的管理流程及人员素质的培养,也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关键词:纸质档案安全措施档案是各事业单位、机关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的经历所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一篇:纸质档案论文范文

高中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管理的思考

摘  要:电子档案的产生改变了存储档案的介质,逐渐由电子档案代替传统的纸质档案。当前高中的档案管理工作正处于过渡阶段,而且两种档案管理方式并存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具体研究高中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中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管理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中电子档案;纸质档案;并存管理;思考

1、前言

纸质档案是电子档案发展的前提,而电子档案则是纸质档案的延伸,所以两者是可以并存的,即可以在实际档案工作中实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集成化管理,以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同时,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2、高中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并存管理中的不足

2.1没有足够的认识到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许多高中学校在正式的文件中并没有包含电子档案,没有将其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料来对待,这样使其在管理中的规范严重缺乏。另外,在形成电子档案的过程中,软件管理的标准化目标并没有实现,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收集和积累电子档案的工作并不重视,在档案的编制和积累中缺乏规范性,在完成电子档案的处理程序以后法定的身份存在,更多的是将打印的文件作为凭证,从而会无法有效的保管系统中的电子档案。

當前,数字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国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数字化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现阶段计算机已经非常普及,人们逐步提升了数字化的信息处理能力。对此,高中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应尽快转变观念,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档案管理信息化。

2.2电子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不完善

虽然,我国对与电子档案管理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了颁布,但是具有很少的数量,而且具有较差的配套性和较弱的操作性,因此其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执行效果。另外,由于电子档案管理的标准性没有统一,各个地区的高中在管理规范和方法的制定中一般都是根据自身的理解和技术水平进行的,同时对大量的异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进行了研发,因此各个地区高中电子档案管理中使用不同的档案格式和数据结构等,加上系统平台互补性,出现了更多的孤立存在的电子档案,使电子档案资源共享的目标无法实现,从而造成割据信息的现象,这样将电子档案信息孤岛性的风险大大提升。

2.3电子档案落后的管理模式

在现实生活中,目前我们并没有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每份文件的签发都是先手工起草,再输入计算机打印出来。相互对应的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是双套制和双轨制得以实施的基础和前提,而且档案办理和管理模式各自为政的分段式管理为两者的实质。但是,当前在高中档案管理机构内部并没有真正形成文档一体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依然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使用。

3、促进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共存发展的建议

3.1完善档案管理标准与制度

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新型档案载体的出现、文件管理的智能化,要求档案部门必须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规范与制度,为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转换、对接和管理提供制度保障。鉴于此,档案部门要根据电子档案的特点设定电子数据格式标准,颁布电子档案著录、标引规则,统一电子数据的标准,就电子档案信息载体、存储格式和转换格式、硬件设备标准等做出明确规范,并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严格执行规定,做好电子档案归档与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档案部门要认真总结纸质档案管理经验,深入研究电子档案管理理论,进一步修缮纸质档案管理制度与方法,创立适合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的管理制度,优化纸质档案鉴定、整理和利用工作,在部门内部施行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双轨制、双套制,使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都不断突破原始界定关。

3.2同步归档,提高两种档案的关联性

从信息安全的视角来看,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并存的局面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从档案管理和利用的角度来讲,各类有价值的档案内容都要记录、一并归档,其目的是提高档案的依据作用,促进档案资源共享,实现纸质档案、电子档案优势互补、扬长避短的目的。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在做好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做好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同步归档工作,加快纸质档案电子扫描和转换步伐,有秩序地将纸质档案逐步转化为电子档案。同时将那些数量不多的电子档案进行复制、保存,或将其转化为纸质档案,对其进行脱机保存,加强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关联,减少这两种档案因为原始数据丢失而造成的使用不便等问题。

3.3创新电子档案管理体系

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管理工作要想取得显著成效,必须在模式、思路和手段上不断创新。高中档案管理工作囊括了教学档案管理与学籍档案管理,是高中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但是高中档案部门都没有独立性,其职能主要是执行相关决策而非决策制定,这种相对滞后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宜社会发展,这也约束了档案管理和利用成效。这就要求高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意识,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档案部门则要解放思想,改变过去那种重馆藏轻利用的发展理念,不断充实馆藏内容,提高馆藏质量,严格电子档案标准与馆藏要求,并在档案管理方法、环节和手段上做出改变,变纸质文件为系统的电子文件组合,完善纸质档案信息化转换流程与管理程序。同时通过电子档案组盘和著录优化电子档案管理,使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管理交叉进行。

3.4加强档案保管设施建设

不论是纸质档案还是电子档案,它们的保存和管理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需要在保管设施完备、保管条件安全的情况下来进行。纸质档案通常是以“件”为保管单位进行档案保管的。一般来说,相同的内容,纸质档案形成的案卷相对较多,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纸质档案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档案保管所需空间也越来越大,这会给档案库房和管理人员带来一定的压力。特别是高中学校每年需要变动的数以千计的档案,运用人工管理方式进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量较大,档案检索特别烦琐,严重制约着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高中学校每年都有学生升学、就业、新生入学学籍管理以及教职工培训、职级调整等各种情况,因此涉及大量学生、教职员工的档案数据变动,档案变动、使用频繁,耗费档案管理人员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传统手工档案管理模式下,高中学校档案如果积累的时间一长,会有大量的文件和数据产生,用手工查、更新和维护都非常困难。要查找一份科研档案,就如大海捞针,造成了要用时找不到,不用时又嫌碍事的状况。用了很多时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把这部分档案进行规范整理,统一保管,严重影响了高中学校档案管理的质量和使用效率。

同样,电子档案虽然所占空间较小,但是其保存和利用对保管设备、电子系统都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学校档案管理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在挖掘数据的过程中,将数据处理的智能化体现出来,如关联资源的挖掘,这是个性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因此,企事业单位如高中学校在基建进程中,要重视高中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投入更多的资金,及时购进软硬件设备。首先要统筹安排档案库房,确保档案库房布局合理,档案保存环境安全保密。通常来说,档案库房要满足档案管理防潮、防水、防火、防盗、防尘要求,并远离易燃易爆场所。鉴于此,高中在档案用房地址选择和库房布置方面,要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要求来进行:认真检查库房门、窗防盗加固情况、仔细检查给排水管道是否穿越库区、结合档案管理需求,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档案密集架、保险柜等保险设施;同时配备数量充足的复印机、去湿机、打印机、扫描仪、刻录盘、消毒柜等,确保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能满足檔案管理规范化要求。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更新档案管理设备,能够让档案存储方式更加多元化,如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等。

3.5加强档案管理理论研究与学习

电子档案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对档案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等都带来了深远影响。档案管理部门和管理工作者要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理论研究与学习,深入了解电子档案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全面认识电子档案的概念、地位、特点和种类,加强电子档案制度、规定研究,了解电子档案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完善电子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对电子档案进行科学管理。此外,档案管部门及管理人员还要在实践中认真总结电子档案的特点和管理经验,认清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管理的区别,就两种档案的开发利用、共存共生提高认识、做好措施,提高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共同管理能力,使两者在相互补充、相互牵制的基础上实现良性循环。

3.6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许多高中的档案管理人员长期以纸质档案管理为中心,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以至于在电子档案出现后,他们面对以新型载媒介为载体的电子档案,始终缺少思想准备,档案管理水平也难以提高。尤其有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知识结构老化,缺乏计算机技术知识,不能准确、规范地录入高中学校档案基本信息,导致信息错误、缺失甚至张冠李戴的现象出现。档案所接触的主体较多,使档案的保密工作收到了威胁。如果档案安全得不到保障,对档案的利用便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电子技术的应用、电子档案的出现,必然会引起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和方法变革,也会给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不断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思想、意识和行动上向党中央看齐,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其次,档案管理人员要认识到档案管理与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严格遵守档案保管制度,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将档案信息任务落实到实处;最后,还应进一步完善后期培训制度,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力度,帮助他们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档案管理人员还要以集体培训、自主学习为基础,加强档案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电脑操作技能和文件信息处理技术,并立足于管理利用的视角,加强档案内容分析,实现档案内容与管理手段创新,树立专业管理人员新形象。确保满足信息化时代下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发挥档案服务教育教学的作用。在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发展过程中,只有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者能力,才能实现高中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并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

4、结语

总而言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存在很多共同点,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逐步提升了数字化的信息处理能力。对此,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即能妥善保管档案资料,又能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但是因为纸质档案是电子档案的基础,很多电子档案是在纸质档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延用了纸质档案的一些管理方法,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所以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是能够并存的。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时也存在的很多不同点,所以在促进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时需要提前了解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各自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  朱伟.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关系及发展趋势[J].办公室业务,2017(17):96.

[2]  吕旭明.论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并存管理[J].山东档案,2017(04):48-49.

[3]  尹成芳.对电子档案纸质档案长期并存的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7(12):157.

作者:顾倩

第二篇:浅谈档案室的纸质档案保护工作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纸质档案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从人为和自然角度分析纸质档案破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同时,对纸质档案工作的管理流程及人员素质的培养,也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纸质档案 安全 措施

档案是各事业单位、机关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的经历所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的价值。而档案保护工作则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档案的类型在现阶段主要可以分为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虽然在网络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电子档案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纸质档案将会被完全取代。纸质档案优点较多,便于管理利用、便于保密、不依赖于设备、相对稳定。因此,随着电子档案的广泛应用,纸质档案的使用率不减反增。从影响纸质档案寿命的多方面因素入手,研究提高档案管理的方法,提高纸质档案保存的年限意义重大。

一、纸质档案破损的原因

纸张在保存和使用的过程中,会因为各种不同的因素影响,造成程度不同的破损。大致的原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为使用时造成的破损,一种是自然原因造成的破损。

(一)人为原因。有些纸质档案利用较为频繁,档案移动过程中,纸张的材料强度与耐久性会不断下降,档案室的工作者专业程度不够,责任心差,对档案疏于管理。对此可以通过加强人员监督管理来减少档案磨损。

(二)自然原因。纸质档案的寿命受周围保存环境影响较大,空气湿度、灰尘、气体、光线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对纸质档案造成损耗。

二、纸质档案破损的防治方法

(一)稳定环境。纸张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纤维素,植物纤维素会随着周围的光合作用、温湿度及氧化程度而变化,反映在纸张上就是拉力、强度、耐折度。而预防这些化学反应,就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也就是把控好档案的存放环境,防止产生酸性环境、光照直射、霉菌滋生,要严格稳定库房湿度,保存环境的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纸张造成影响。

紫外线会对纸张耐久度和印刷水墨、字迹造成影响。紫外线与植物纤维发生光合作用,使植物纤维素变质。如果文件潮湿,紫外线的破坏作用就会更快,纸张在光的照射下,很快会发脆发黄。因此,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纸张受光照的时间,查阅纸质档案时要注意曝光时间,避免在阳光强烈照射下翻查档案,凡是用于展览展出的纸质档案,都要尽可能地使用复印制品。

高温也会对纸质造成影响。在高温下,纸张由于失水量过多,质量、耐折度、抗张强度和白度等指标均有明显下降。

档案存放应选择通风好、采光好、防火防潮好的楼层。屋内各种防晒、防潮、防霉、防尘、防虫设施完善齐全。放置柜的摆放也要注意建筑物本身的防潮和排水。放置柜不可紧贴墙壁,应与墙壁保持一定距离,摆放规则应遵循方便、整齐、美观等原则,配置不同规格的放置柜,以满足不同类型的档案需求。

(二)规范化管理。要贯彻落实档案利用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标准狠抓严抓违规情况,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定期培训学习档案保护工作的知识和管理条例的相关制度。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和奖惩制,制定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工作考评标准,对档案利用者因违反规定造成的档案损坏或保密信息泄露问题,要根据条例规定进行处罚,情节严重者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及时完善更新规范制度体系,加强监督与管理,对档案利用情况和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情况进行如实记录,公正客观地分析档案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管理人员的失误及不足。主管领导或部门领导要不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督促管理人员对档案利用者进行严格监督,形成一级对一级的检查链,将档案利用者可能发生失误而导致档案损坏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对档案利用实行全程监控。通过安装监控设施或人员跟随等方式,对档案利用者进入档案场所的过程进行全程监管,以便查找问题和追究责任。

(三)人员素质培养。档案管理人员和档案利用者是直接接触档案文件的人员。为防止纸质档案再利用过程中造成的人为破损,必须加强这两类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和档案保护意识。

档案管理人员是整个档案利用过程中确保档案安全利用的引导者,也是纸质档案保养和维护的工作者。所以,档案管理人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良好的职业情操。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保护意识,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档案管理者的纸质档案保护技能。

档案利用者是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主体。档案利用者缺乏档案保护意识也是导致纸质档案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对档案利用者进行档案安全利用的宣传和知识教育。可在档案管理场所张贴告示,阐述详细的借阅规定和惩处条例,并在每个利用者借阅档案之前告知相关规定。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档案越来越普及,但纸质档案是很多数据资料的原始载体,其真实的原始性、无法替代的凭证性和持久稳定的安全性,注定了它不可能被取代。因此,做好纸质档案的保护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DA/T31-2005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OL].百度,https://wenku.baidu.com/view/4396c79b168884868662d677.html.

[2]陆贤良,冯玮.信息环境下纸质档案管理的创新探索[J].兰台世界,2010(14).

[3]彭遠明.档案保护技术[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邢亚男,女,硕士研究生,吉林省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责任编辑 徐参文)

作者:邢亚男

第三篇:纸质档案修复质量评估方法的研究

摘要:为改变纸质档案保护与修复中技术不规范、过程无法监督、技术无保障,修复质量不评定的现象,本文针对纸质档案抢救修复中的核心问题——质量要求,研究档案修复质量评估的意义、评估的依据、范围、内容等问题。从技术层面上提出修复技术质量的定性和定量评估方法,从管理层面上研究修复技术质量评估的组织、实施、管理等问题。本文为档案抢救修复技术的科学、准确、最优化评估提供可利用的思路、方法和路线,使档案抢救修复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档案修复质量评估

一、纸质档案修复质量评估的意义

长期以来,档案修复技术基本建立在经验操作和主观评价阶段。修复技术的实现是主观、经验、设备、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历史传承、对修复技术的理解存在差异,修复经验经长期积累,因人而异,因具体情况而别,每人的发挥是有差异的,操作中的不确定性也非常突出,导致修复质量不同。另一突出问题是档案修复中有很多步骤和做法无法用语言文字准确描述,无法量化,有些是凭着个人的感觉,这样造成对修复技术评估时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专家或师傅很容易成为评价技術实施效果主要人选,评价的方法和依据主要是每位评审员的经验和主观判断。由于上述原因,在档案修复实践活动中,省去了评价这一环节,或者是非常简单、非常形式化的表面评价,没有形成评价方法、评价程序和评价报告。

过去一直沿袭下来的修复质量的评估是靠经验。经验就是规范,技术实施的好坏与经验的多少息息相关。技术实施的结果需要有经验的师傅来评定,由此加大了修复技术的管理难度。

档案抢救修复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会对档案带来更大的破坏。这就要求档案修复质量得到一定的保证,容不得半点差错,否则就会导致珍贵的档案遭受不可挽回的破坏。长期以来,因为档案修复质量评价难度较大,人们一直在回避这一问题。但随着今后国家对档案抢救修复力度的加大,科学化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提出档案修复质量要求,其目的是在统一抢救技术操作,统一修复质量要求,系统培训修复人员,确保国家档案的抢救修复工作从经验修复逐渐转变为科学修复,从技术性修复转变为技术加管理性修复,从数量考核逐渐加大质量考核的比例,由档案抢救与修复技术质量的研究和制定带动档案保护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

档案抢救修复质量评估的研究可以促进档案修复技术规范或标准的建设。评估需要标准,标准来源于评估。标准申规定了整个修复过程中每一步具体要求和每一单独技术的要求。其中包括:接粘技术要求、黏合剂要求、修复用纸要求、托补技术要求、干燥要求、裁切要求、装订要求、修裱技术质量标准、修复后档案外观要求、修复技术质量等级、抢救修复质量检验方法等内容。档案修复质量评估可以基于标准的要求进行,可以借鉴标准中的规定进行对比检查。评估和标准的研究是促进档案修复水平最优化实现的途径。在实际工作中,因档案修复中缺少标准,造成人员操作时无章可循,发生了许多因修复质量问题而导致档案二次受损的现象。如某些档案修复后字迹洇化、扩散、生霉长虫等。只有通过修复质量的评估,找出主要原因、认清问题的根源,再次修复时才不至于出现同样的问题。

对档案修复技术进行科学评估可避免修复技术计划不周、实施不力、控制不严、监管不善、验收标准缺乏等现象。为保证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修复对象的干差万别,破损程度的严重不一)实现修复的目的,按照事先拟定的计划和标准,通过采用各种方法,利用各种设备,通过对比、检查、监督、引导和纠正,以保证修复目标得以实现。档案修复技术评估需要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如过程评估、进度评估、质量评估、风险评估、方法评估、材料评估等,而非单一的外观评估。具体的评估可通过:会议、报告、过程检查、风险跟踪、测试和同行评审等开展。

档案修复质量评估主要依据:使用的抢救修复方法是否有利于档案的长久保存与保护;使用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抢救修复的过程是否严格按相关的标准进行;修复材料是否合格;修复技术与质量是否达到要求等。经检验有质量问题按事先制订的制度处理;无质量问题在工作流程单签字接收,记录相关修复信息,经核对整理无误后归档入库。

二、纸质档案修复质量评估的内容

档案修复及实施过程中涉及到操作技术人员和技术实施环境,二者是影响技术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质量检查过程中要了解修复技术的方案,观察操作人员全过程的操作,注意细节的变化,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考虑设备的影响因素和费用投入等,由此得出评价的结果。如果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技术环境远离了操作规范,质量检查工作就一定要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为了有效地制定及执行纠偏方案,准确地发现问题十分关键。检查人员需要发现技术实施后是否存在潜在的隐患,这种隐患大多从表面上观察不到,但仔细分析会发现一些问题。如破损档案修裱后如感染霉菌,短时间不会出现霉菌滋生的现象,等到环境条件有利于霉菌生长时,霉菌会在档案上滋生。

从宏观的角度上而言,档案修复后应尽量保持档案原貌,修裱过程中不得造成档案原件再次损坏;修复后的档案经过处理还能恢复到原始状态。从微观具体考虑,修复后档案光洁齐正、质地柔软、不崩裂、拼对裂缝准确无误。具体检查和评估内容如下:

1.碎片拼对准确无误,字迹拼对端正,不得刷花、刷坏、出现皱褶。档案修裱后尽量保持档案原貌,不得损害原件上任何历史痕迹,不得因修裱再次造成文字、图迹、印章、标识的洇化、扩散及脱落损伤;

2.托件在干燥过程中无崩、拔、走、裂、壳、霉等现象发生,修裱成品不变形走样,托纸与档案之间不得出现脱浆空壳现象;

3.修裱成品要达到“薄、光、平、软、长”;

4.修补部位与档案颜色协调,厚薄一致,整齐平整,干燥柔软;

5.对页拼对无歪斜错位,中缝对接紧凑,不离不叠;

6.装订尽量保持原有风格,牢固平整,保持原有卷内文件顺序;

7.溜口纸条宽窄适当,以略宽于破损处为宜,纸条上不能有任何纸病;

8.卷轴装档案修复后纸张平整,镶缝一般小于2mm。补纸、镶料色调协调,浓淡适宜,天地比例为3:2。天、地两端加装的轴、杆粗细适当,轻圆、平直。卷轴装档案柔软,展阅时平整,不卷不翘,卷收后天、地两端平齐;

9.经折装档案修复后纸叶折叠整齐,不歪不斜。书皮软硬适中,面积大小合适。折口部分不高、不翘;

10.蝴蝶装档案修复后纸芯平整,压实。折口平直,每张折口处都要粘有浆糊。纸张外皮包裹严紧;

11.档案纸张四边整齐,纸张无前后、上下颠倒,页码顺序保持正确;

12.卷皮平整,无皱折,无浆糊痕,无指甲划痕。面积大小合适,把档案四周盖严,不露白边;

13.档案装订线位置、距离适当,订线后各线段连在一起成为一条直线,不歪斜,误差±1mm,两股线互不缠绕,不露线头;

14.工作间检验。室温14℃—24℃,相对湿度55%—60%,自然光或灯光。大墙或壁子平整、无霉菌等污染物。

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裱质量检验主要内容见表1。

三、纸质档案修复质量评估的方法

修裱后质量检验可随机抽查,也可以逐卷、逐件或逐页检查,检查样品量的抽取主要依据档案的重要程度和检查的组织形式而定。检验方法如下:

(1)目测法。通过直接观察,确认国家重点档案经过修复后各方面符合修复质量标准。

(2)触摸法。用手触摸,感觉修复的档案纸张是否达到平、光、薄、滑、软。

(3)比较法。选定符合质量要求的为样本,在每次修复工作完成后,与样本对比,评价其是否达到要求。

档案修复质量评估的方法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进行。

(1)定量方法

修复技术实施中有些技术指标可以量化评定,比如修裱环境温度、湿度、托裱搭接处不能超过2mm等。这些具体指标可以借鉴DA/T25-2000档案修裱技术规范;DA/T37—2008历史图牒档案修裱技术规范;WH/T 14—2001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BS4971—2002文献保护用修复和有关处理方法,推荐方法;2005国际图联图书馆资料的保护与处理原则;2008美国弗罗里达州档案馆文件与文献修复技术。这些标准从不同的方面对档案修裱技术、过程、方法进行了规定,有一些技术参数和质量要求可以参考。

(2)定性赋值的方法

在档案修复技术评估中,定性描述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除了定性描述,还可以采用定性赋值的方法进行较为客观的评定。定性赋值即是将目标值的检测分解为单项目标的完成情况和组合目标的完成情况,也就是将修复技术分解为几个步骤或程序,考察每一步完成的情况和总体情况。由于目标值并不是都可以进行定量化描述的,所以宜采用定性调查,然后赋值评估。如先设计好修复技术实施每一步和总体效果等级表,等级划分可以用几组形容词表示。通过修复技术专家和管理者的观察,通过全方位的了解,给修复技术打分,最后综合评定。评估的范围不可能是总体范围,可以从总体中抽取典型性个体,用典型性个体代表整体水平。样本数量越多,准确程度则会越高。

结果组合评估方法可将档案保护技术评估体系进行加权处理。首先将整个过程分解为6个因子,如方案、技术人员的技能、工作态度、设备与环境、操作过程等六个级别,根据不同的情况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如果评估指标设为五级,每一级指标可采用100分为满分值,用每一级所得的分值,在乘以权重系数得到各级所得值,各级值的总和既是总效果的评估值。

修复质量检验评估可以按下列方式组织进行:

(1)自检

在每件档案修复完成后,单位组织多年从事档案保护和修复的技术人员或专家依据修复质量要求进行检查,并填写修裱后质量检验表。

(2)委托第三方检查评估

将修复后的档案委托与本单位无关的第三方进行检查评估,第三方具备一定的技術力量,多年从事档案修复,具有丰富的修复经验。要求第三方出具检查报告。第三方检查时,样本的选取可采用随机抽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3)专家鉴定法

对于一批重要档案,在集中完成修复任务后,可组织专家进行现场鉴定验收。若修复质量经上述检查存在一定问题,其质量的认定须经修复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鉴定。

档案修复质量评估的研究是提高档案修复水平的一种途径,是减少“保护性破坏”的需要,一些关于修复技术的标准和修复技术成果为修复技术的评估提供了可能。但档案的重要性和修复技术本身的复杂性,普遍推广的评估方法必须是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为此,档案保护部门应加大研究力度,实现档案修复技术的科学、客观评估。

作者:张美芳

上一篇:外汇市场论文范文下一篇:声乐课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