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论文范文

2022-05-09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消费者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我国开展有主题的消费者运动十年有余,它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针对目前消费者权益维护现状,我国仍然需要进一步开展消费者运动,完善法律保护制度,强化社会监督,推广消费者教育。关键词:消费者;消费者运动;消费者权益维护中国消费者协会将2008年活动主题确定为“消费与责任”。

第一篇:消费者论文范文

刍议社交网络环境下 消费者意见领袖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

摘要:在社交网络环境之下,消费者意见领袖对消费者态度会产生一定影响,主要因为消费者意见领袖会为消费者带来信任度,可以形成正向的认知态度影响,借助这一正向影响的作用,可以形成良好的消费发展模式。文章在社交网络环境下分析消费者意见领袖对消费者的影响作用,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社交网络环境;消费者意见领袖;消费者态度的影响

在社交网络较为流行的年代,传统媒介商品信息的传递方式与概念等受到一定的影响,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除缩短交易流程外,还可以打破传统空间区域的局限性,构建新型的商品消费模式。为了更好地推进网络营销,应针对社交网络中消费者意见领袖对消费者的影响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在科学研究的情况下更好地开展消费者群体价值引导作用,形成良好的网络销售环境。

一、社交网络环境中消费者意见领袖对消费者态度影响的重要性分析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消费行为或多或少地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可为人们拓宽信息的获取渠道,对传统销售模式形成一定的冲击,除了可以打破人们观念之外,还创建了更为复杂的操作系统,可形成微信、QQ等社交模式,对商品消费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而在此情况之下,互联网消费也会形成个性化与针对性的消费发展模式,可以为个人提供特色产品与服务,对营销者而言增加了商品销售的难度。在生产过剩危机与挑战的情况下,网络营销也会藏着一定的契机,可以借助社交网络形成适应潮流的体验式消费模式,在网络信息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也会形成网络营销消费的影响力核心人物,由此也会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消费者领袖,对消费者的消费态度与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网络营销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引导消费者参与到网络消费中,应全面分析消费者意见领袖对于消费者态度的影响,形成具有影响力的营销模式,进一步拓宽网络环境下的营销渠道,创建科学化与合理化的网络消费机制,消费者意见领袖的评价至关重要。

二、社交网络环境中消费者意见领袖与影响力营销模式分析

(一)营销力营销模式分析

当前,虽然营销力营销的概念还没有得到普及,但是,已经获得了较多的关注与重视,尤其在社交网络环境中,理论上已经提出了相关营销力营销概念,对真实性与模拟性相互交错的人际关系进行了合理的数据分析研究,提出了影响力营销可以界定在企业与具有一定营销力意见领袖之间的关系,善于使用意见领袖的影响力更好的对商品和服务信息进行传达,形成较为良好的消费环境。

对于营销力营销而言,就是在认定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之后,做出一定的影响,使得大众观点与团体观念一致。但是,仅仅在意见领袖对周围人们产生影响力存在很多缺陷,只有掌握营销技巧,才能找出具有公信力与营销能力的意见领袖,在合理傳递信息维护自身形象的情况下,更好的凸显流行区块,提供较高影响力的话题。此类营销方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通过多元化的营销方式与信息传递渠道等,充分考虑消费者的个性化特点,使用简单且有效率的方法开展营销操作工作,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产品与服务。

(二)社交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意见领袖的角色分析

在全面分析社交网络环境之下消费者意见领袖的过程中发现,意见领袖通常会在具体的人群中,又与正常人存在很大差异,可在社交网络语境社群中产生一定影响,受到人们足够的信任,提升社交的活跃度。因此,消费者意见领袖在市场营销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经过预测可以得知,消费者意见领袖占有总人口的15%左右,他们会存在于各个社会经济阶层与文化阶层,很多人在消费之前都会咨询他们的意见,因此,可以概括性的了解到消费者意见领袖对消费者的消费态度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应进行合理的分析与研判。

对于消费者意见领袖而言,就是在社交网络传递的过程中,具有联络人的特征,影响力较高,但是,他们很难在联络人、专家与校园之间形成统一的信息传递渠道,也无法证明哪种传递方式成功率很高。且在意见领袖决策期间会产生多个角色相互重叠的模式,因此,可以划分成为多种类型进行角色的分析,更好的进行分析与探索。明确社交网络中消费者意见领袖的影响类型,然后区分所担任的角色,在了解其影响力角色的情况下,更好地进行信息传递分析。

三、社交网络环境消费者意见领袖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分析

在社交网络语境下,消费者意见领袖会对消费者态度产生一定影响,应进行合理的分析,全面开展信息扩散的分析工作,将影响力作为信息传递渠道,更好地对消费者态度进行分析。

第一、消费者对意见领袖的信任度较高,形成了认知态度的正向影响,也会存在情感性态度的影响。例如:在微博群中点击率高、每天的转发数量与评论条数大、活跃时间长、用户参与度高,粉丝就很多,这些社会名流就会拥有一定的信任度。因此,可以认为粉丝数量多且活跃度高的人群就可以成为消费者的意见领袖。在名人发出信息内容之后,可展现自身的价值观,对受众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用户对信息质量的真实性、价值等都会提出一定的要求。在此期间,高质量信息会对受众产生正向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进行分析与探索,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全面分析意见领袖者的实际情况。

第二、消费者意见领袖对消费者态度会产生正向影响,也会形成理性行为主观方面的规范影响,使得消费者产生意愿。在此期间,还会形成感情方面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形成消费者态度的意见性影响,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仔细开展研究工作。

四、社交网络环境消费者意见领袖的影响作用

在社交网络中营销者应重视对消费者意见领袖的影响作用,创建科学化与合理化的分析机制,在合理研究与探索的情况下,更好地进行营销管理,提升工作业绩。在拓宽营销渠道的情况下,不断提升自身经济和社会效益,达到预期的营销目标。具体的影响作用有:

第一、应全面分析消费者无意愿购买产品的原因,全面分析营销存在的障碍问题,在每个营销障碍环节制定针对性的营销方案,在科学研究的情况下按照消费者的需求,转化成为信息与语言,然后为消费者意见领袖制作必须的信息素材,开展营销障碍的管控工作。在产品差异化处理的情况下,获取正向与负面意见,形成良好的销售信息分析系统,更好的进行研究与探索。在此期间,需了解影响者信息扩散连接功能,更好的在营销与消费之间形成双向动态作用,在了解影响力营销概念的基础上,改革线性思考方式形成环状连续分析模式。

第二、应全面分析消费者意见领袖做出评价的影响因素,在连接消息合理分析的情况下,更好地对信息进行传递与反馈。在此期间还需针对评价信息进行过滤,搜集信息对其进行判断,在合理传递信息的基础上加大管理工作力度,在受众决策辅导的情况下合理分析决策情况。且在信息来源建设方面,要重视消费者意见领袖评价影响作用的同时,还需更好地进行商品与服务满意度的分析,提升消费者对商品与服务的满意度,以此增强整体营销管控效果,满足当前实际消费者的需求。

第三、针对意见领袖的影响作用,应创建合理的营销方案,合理进行重点信息的排序,将其影响力作为载体,在明确营销方向的情况下,为消费者树立正确的观念,在联络人与信息过滤者之间合作的情况下,更好的进行营销影响者的分析与探究。在详细研究具体营销信息的过程中,应创建合理的营销管理机制,找出营销期间较为常见的反对意见,在明确反对意见情况之后进行影响者的影响,然后按照反对意见拟定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案,在合理营销的情况下,创建营销团队的协商模式,在协商计划的支持下,合理进行沟通与协调,以此促进各方面工作的良好实施。另外,为了在社交网络环境之下提升营销水平,增加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推动消费者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五、结语

在社交网络环境之下,应合理开展消费者意见领袖对消费者态度影响情况的分析工作,在明确影响特点之后,更好的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此总结丰富经验,创建科学化与合理化的网络化消费模式。

参考文献:

[1]向绍阳.B2C环境下新媒体营销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

[2]张婉.社会化商务环境下网络互动、用户信任及购买意愿关系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6.

[3]谢芳.社交商务网络环境下网络购买信任保障机制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7(20).

[4]曹國,沈利香.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社会化商务消费者采纳意愿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5).

[5]吴国强.基于消费者心理诱导的网络营销策略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21).

[6]陈蕾,王瑞梅.社会化电子商务下社交网络平台消费者网购意愿实证分析-基于信任转移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6(23).

(作者单位:中共固原市委党校)

作者:邢崴栋

第二篇:从我国消费者运动主题看消费者权益维护

摘要:我国开展有主题的消费者运动十年有余,它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针对目前消费者权益维护现状,我国仍然需要进一步开展消费者运动,完善法律保护制度,强化社会监督,推广消费者教育。

关键词:消费者;消费者运动;消费者权益维护

中国消费者协会将2008年活动主题确定为“消费与责任”。从1997年起。中国消费者协会借鉴国际同类组织的成功经验,每年确定一个年主题。并围绕年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这一活动已经持续十余年。它对推进消费者运动、提升全社会的消费维权意识,促进相关法律制度和市场监管的完善,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我国消费者运动历年活动主题

消费者运动在我国发展历史很短。从第一个消费者组织的建立至今也不过二十余年。从1986年开始。中国消费者协会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咨询服务活动”;1991年起,又与中央电视台等部门联合举办“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专题晚会:1997年起中国消费者协会每年确定一个活动主题。从而把消费者运动推向新的阶段。十二年来的活动主题是:1997年:“讲诚信、反欺诈”;1998年:“为了农村消费者”;1999年:“安全健康消费”;2000年:“明明白白消费”:2001年:“绿色消费”;2002年:“科学消费”;2003年:“营造放心消费环境”;2004年:“诚信·维权”;2005年:“健康·维权”;2006年:“消费与环境”;2007年:“消费和谐”;2008年:“消费与责任”。

历年消费者协会活动的主题。既有约束作为市场交易主体一方的经营者的内容,如“讲诚信、反欺诈”、“诚信·维权”;也有直接保护作为市场交易主体另一方的消费者的内容,如“为了农村消费者”;还有涉及维护消费者具体权益的内容,如:“安全健康消费”、“明明白白消费”、“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健康·维权”;以及有关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的内容,如“绿色消费”、“科学消费”、“消费和谐”。这些主题涉及消费者权益的方方面面。从市场交易主体到市场监管部门。从消费活动到消费理念,从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

从活动主题产生的背景来看。每一主题的提出都和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消费者权益维护状况息息相关,而活动主题的内容变化则体现出我国的消费者运动的不断扩展和深化。1997年前后,我国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实质性变化,卖方市场悄然变局。不少生产经营者一时难以适应这一市场变化。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时有发生。为了营造一个讲诚信、讲公德的社会舆论氛围,促使经营者在与消费者的交易活动中诚实待人、守法经营、恪守信用,“讲诚信、反欺诈”的消费者运动主题应运而生。对消费者的侵权行为首先发生在物质生活领域,随着假化肥假种子等一系列坑农害农现象愈演愈烈。“为了农村消费者”这一主题被提了出来。以此唤起社会各方面对保护农村消费者权益的关注、重视和支持。并通过加强对农村消费者的教育。帮助他们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在瓶啤、高压锅爆炸致死致伤事故长期高居不下,成为危害消费者安全健康的主要因素的情况下,“安全健康消费”被确定为1999年的活动主题。随着市场供给的不断丰富。消费者的选择权得到相当程度的保障,但“知情权”和“获知权”却并未得到很好的维护,由此,消费者运动主题转向了“明明白白消费”,以确保消费者的这两项基本权力。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这一思想在消费领域的体现就是可持续消费,由此,“绿色消费”便构成了2001年的消费者运动主题。“科学消费”和“绿色消费”密切相关,两者均强调消费行为。“绿色消费”侧重消费行为的方向和目标。“科学消费”侧重消费行为的方式和方法;“科学消费”为延续“绿色消费”主题活动提供了可行性,并使绿色消费更加广泛和深入。2003年之后,消费者协会的活动主题屡次出现消费环境这一概念,它一方面体现了营造健康、有序、和谐的消费环境对于刺激消费需求、发挥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意义重大,一方面也说明良好的消费环境对改善消费者的弱势地位至关重要。2008年的主题“消费与责任”则把消费者权益维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企业、各级政府、消费者、消费者组织和新闻媒体都有责任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二、我国消费者权益维护现状

消费者权益维护状况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既有经济和市场环境因素,也有法律和制度因素,还有消费者自身因素。

1、经济发展促进了消费者权益维护程度的提高。从根本上看。消费者权益的实现和保护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市场商品的数量和品种越丰富,货币的自由选择权越能充分实现。消费者需求的满足程度也就越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市场态势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客观上为消费者权益的实现和保护提供了物质基础。一方面,市场商品的极大丰富。使消费者的货币购买力能够更充分、自由的实现,消费者的需求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另一方面,企业为争夺市场而越发重视消费者的需要,为消费者的购物、消费提供更多的便利,消费者的权益由此得到更好的保障。虽然目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但比之物品匮乏的卖方市场,消费者的商品选择权大为提高。消费者权益实现程度在本质上得到了提高。

2、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消费者权益合法化、规范化。完善的法律体系赋予消费者应该享有的各种权利以明确的法律地位,是消费者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的法律武器。除了其他相应法律如《民法通则》、《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商标法》、《计量法》等等对消费者权益维护起着积极作用外,我国1994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把消费者权益合法化和规范化。该法规定了消费者的九项权利,具体包括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获知权、受尊重和监督权。由这些法律组成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使消费者权益在法律上有了切实的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领域不断扩大,有些地方如上海、杭州还推出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础上新增部分消费者权利,以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当然,十几年前颁布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甚至对有些维权问题无能为力,修订和完善迫在眉睫。

3、政府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力度不断加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负有责任,如通过政府部门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在某些突发事件中采用

行政手段对消费者权益进行保护;促进消费者保护组织的建立;有关部门通过为消费者提供各种服务,有效地保障消费者权益。我国政府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近年国家工商总局曾出台六项规定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近三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平均每年受理消费者投诉70多万件,调解成功60多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年均6亿多元。尽管如此。消费者权益受损的状况仍然比较严重。政府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4、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不断发展。我国消费者保护运动起步较晚。国内第一家消费者组织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1984年9月成立,1984年12月中国消费者协会由国务院批准成立。之后,各省市县等各级消费者协会相继成立。中国消费者协会于1987年9月被国际消费者组织联盟接纳为正式会员。中国加入WTO之后,消费者运动在我国有更长足的发展。上海市在2004年初率先将消协更名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更好地体现消费者运动的趋势,彰显其本质和职能,从形式上更加贴近了消费者。中国消费者协会更是随着年复一年的“3.15”宣传活动而深入人心。

5、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逐步提高。消费者权益受损往往由于三个原因。一是消费者的权益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二是消费者的某些不健康心理;三是消费者缺乏消费知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消费者权益维护状况得以改善。这不仅与经济发展、法律完善、市场监管、舆论监督密切相关,也与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消费知识增加、消费心理逐渐成熟不无关系。从1984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成立至今,消费者的投诉呈快速上涨趋势。1984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受理投诉8041件,十年后即《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的第二年受理投诉41.17万件。2006年受理投诉70.23万件,22年增长了87倍,这充分说明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不仅如此,消费者维权领域也不断扩大。已经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投诉重点从日用百货、服装鞋帽转变为移动电话、汽车、商品房等大件商品。此外消费者也更加关注电信业务、物业、金融、保险、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的价格和服务质量,挑战垄断行业、隐性侵权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三、有效开展消费者运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主体监督系统及其变化角度来看,世界各国消费者运动的发展。往往要经历启蒙(自发)阶段、有组织阶段、行政和法律(政府依法)保护阶段这三个阶段。我国消费者运动的发展呈现出与国际消费者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相吻合的状况。自《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之后,中国的消费者运动就进入了政府依法保护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消费者组织等维权团体、经营者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在法律的框架内各司其职,各行其责。消费者协会除了继续为个体消费者解决问题外,开始关注从根本上维护消费者权益,注重改善消费环境。看重与经营者代表的对话协商制度,关心法律层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经营者也立足于行业加强自律,逐渐完善与消费者团体的对话协商机制。政府部门则在制定消费者政策方面、在建立保护机构方面兼顾全局,平衡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协调的过程中,三方面力量共同营造出消费者权益得到保护、社会协调发展的局面。

为了有效地推动消费者运动,全社会都要付诸行动,特别要从如下方面加以完善。

1、完善法律保护制度。虽然我国的消费者保护运动已经进入行政和法律保护阶段。但现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却难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主要表现为:其一,立法不完善。如在实体法中,对该法适用范围的界定模糊;没有规定“召回”制度。对存在潜在危险的严重缺陷可能造成的损害没有相应的对策;有关间接损失的赔偿,尤其是精神损失赔偿几乎没有涉及,等等。再如在程序法中,没有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做法,消费者在举证方面明显处于弱势;现行的消费纠纷解决方式成本过高。对普遍存在的小额消费纠纷没有建立一个好的投诉解决机制。其二,体系不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应该是一个由民事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范与刑事法律规范共同构成、相互配套的法律体系。现行的不少立法是由政企不分的政府部门起草的。其中不乏违背公平原则、维护垄断利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条款。为此。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相应法律保护制度。首先,完善相关立法。尤其是服务领域的相关立法。如准确定义消费者,把服务领域中的消费者都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范围;再如,对消费者权益进行扩展,把消费者应享有的其他人权如隐私权、姓名权、肖像权、言论自由权等也纳入法律保护范围之内。此外,司法机关应当从程序上进一步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如对某些消费争议可以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设立小额程序,专门受理并解决消费者因缺陷产品造成损害、争议标的额较小的纠纷案件。其次,加强执法。目前,少数中介组织(如鉴定单位)、执法人员自律性差甚至知法犯法,使消费者投诉取证极为困难。因此。除了加强中介、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外,还要逐步推行中介组织、执法人员执业后果的连带责任制度,严厉打击玩忽职守、出具假证明者。增强其执业的风险成本。第三。抓紧制订消费者援助制度。相对于企业而言,消费者在处理消费纠纷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实施消费者援助制度,相应的行政机构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或支持消费者起诉。要求给予违法者以民事处罚并赔偿受害者的损失,法庭也可以对特殊消费者实行诉讼费用救济制度。体现在司法程序中保护弱者的原则。最后,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消费者协会以及一些职能部门需要多下工夫,使消费者了解最新的与其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能够使这些法规产生相应的作用力。普法宣传的模式和力度尚须调整。

2、强化社会监督。其一。加强政府的监管工作。政府首先要及时、准确、公开披露公共信息,如法律信息、产品质量信息、技术标准信息、经营者信用信息等,改善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信息不完全、不对称、不透明状况,并借助这些信息保障自己的权益。此外。加强对各类市场中介组织的管理,并严厉制止、打击具有外部负效应的消费行为。其二,加强新闻监督。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定期对产品质量抽检结果进行公布;实行举报有奖制度;发动社会组织和广大消费者,积极参与市场监督检查。其三,继续深化消费者组织的工作。从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活动主题来看,尽管每年主题鲜明,但连贯性和前瞻性尚显不足。这说明我国的消费者运动在形式、内容、理念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指导。

3、加强消费者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完善,大量商品和信息充斥市场,此时的消费者需要不断提升合同意识、交易基本知识和生活设计能力,使自己成为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合理的消费行动的“自立”的消费者。随着现代社会国际化、信息化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行动具有了社会意义。此时的消费者不能仅从狭隘的自我生活以及生活设计上考虑个体消费行为,而是要从与整体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中理性对待个人消费。保持个人消费的科学、合理、文明,使自己成为“自觉的消费者”。总之,消费者有责任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积极参与对商品和服务的社会监督。也有责任树立先进的消费观念。这些消费者教育工作需要政府、消费者组织以及新闻单位共同协作。当然,作为生产经营主体的企业,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责无旁贷。

责任编辑 李 萍

作者:岳俊芳

第三篇: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技术日益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水品的逐渐提高,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消费方式。一方面,物质条件的改善使人们获得大量生理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另一方面,日益增加的消费使自然资源不断消耗,环境问题层出不穷。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综合需求。近年来,绿色消费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开始追求更环保、低碳高层次的绿色消费。文章从绿色消费的定义出发,阐明绿色消费的内涵,分析目前社会绿色消费的现状,结合目前社会的现实情况,实证分析影响社会群体绿色消费的因素。从思想内涵、政策制度和科技创新方面给出促进绿色消费方式的建议。

关键词:绿色;消费;消费者

一、引言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环境,特别是由于过度消费所带来的过度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许多国外学者都对环境和消费方式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个体的消费行为是群体消费行为的缩影,个体消费行为的不当和社会不可持续性发展和人类健康隐患之间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也对环境保护日益关注,在相关会议提案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政协的提案都与环保问题息息相关。在过去的“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的发展成就,与此也带来了环境问题的恶化,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现状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十三五”期间,改善重点流域污染、空气质量优化、减缓生态系统退化是全社会要关注的重点。对个体行为来说,个体消费行为对环境的危害积少成多,随处可见的塑料袋污染就是环境治理的大难题,每天我国使用接近20亿只塑料袋,这些塑料袋大多由不可再生资源构成,对环境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有害影响。因此,研究个体绿色消费行为无论对国家还是对社会和个人都是有意义的事情。

二、绿色消费的内涵

绿色消费这一概念首次于1963年提出,指明消费者具有不可推脱的环保义务,有无法规避的环保责任。随后1991年、199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出台了《可持续消费政策因素》进一步丰富了绿色消费的内涵。国内外学者都从自身角度出发,对绿色消费行为进行定义,就本文而言,选取国际上对绿色消费认可度较大的定义方式即自然、和谐、健康的新型消费方式,它的本质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节约资源不过度消耗、污染减少环境友好、重复使用可回收、分类循环可再生、保护环境万物共存。消费者绿色消费的行为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绿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并带动选择绿色消费的过程、从而形成绿色消费的结果。它是一个系统化、体系化的过程,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方面,同时包涵了回收利用物资、有效使用能源、保护生存环境及物种等。

三、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因素

(一)社会消费环境影响

国家政策决定社会环境,政府发挥调控市场经济的作用。有了政策支持,社会消费环境不断改变,它大力推动着绿色消费产业链的发展,所以,社会消费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绿色消费的发展。近日,国家发改委、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体系的意见》的通知,提出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相关法规、标准、政策体系,加快全社会产业绿色发展的进程,进一步将“绿色消费”纳入群众的生活中。2020年3月,國务院出台的政策措施中有两项尤为引人关注:一是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两年。二是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多项政策举措着眼于绿色消费,深刻改变着社会消费环境和理念。通过上述政策,不难发现,社会整体的消费环境在向绿色消费不断迁移,社会消费理念也在不断转化,它们正在深刻影响着每一位消费者的行为、引导着消费者绿色消费。在这种社会消费环境背景下,绿色消费已成为大势所趋。

(二)个人文化背景和理念

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一样的消费理念,个人消费理念决定个人消费。中国从传统社会崇尚节俭到现如今盲目过度消费,消费风俗在不断变化。截至2020年,我国已经基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增长,同时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当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在不断产生着矛盾。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消费需求的变化。消费者在新时代的环境下,满足日常生活时,更注重身体健康,关注下一代的生存环境,更倾向基于环保意识为导向的绿色购买行为,更加接受从价值观角度衡量购买过程和是否具备环保导向。消费需求不断转变,受过良好教育的消费者正确地把握身体与健康、个人与自然、人类与社会的关系,更具社会责任感,慢慢将绿色消费理念奉为消费选择的基石与原则。同时,在新时代文化浪潮的熏陶下,这一代消费者将绿色消费观念言传身教,正不断将追求绿色消费的观念传授给下一代,无形中扩大着教育影响,在新一代浪花的脑海里描绘了绿色消费的理念、勾勒出了绿色消费的蓝图。

(三)现有绿色产品行业影响力

绿色产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取之于生活,回归生活。如果违背这个原则,绿色产品将不再“绿色”,绿色产业将失去“绿色”,绿色行业的发展和影响力将严重倒退,给个人和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欺骗消费者的毒大米事件、房屋板材有害气体和放射性物质超标等事件,在社会上造成强烈反响,深刻反映出社会对绿色消费的迫切与期待。而我国目前部分种类绿色产品的发展已经相当有影响力。众所周知,家用电器是每个家庭的消费品,我国在家用电器节能环保方面已具有比较成熟的理念和基础。从2004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大力推行节能减排电器的消费,该项举措直接推动了我国家用电器节能环保理念和技术的发展。根据购物调查,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家用电器时都会首先考虑电器能效级别和环保标准,该行业已对消费行为产生强大影响力,已经深刻影响到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不仅如此,绿色出行也成为绿色产品行业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417辆,占国内汽车保有总量的1.16%。由此可见,绿色产品行业的发展成熟将产生强大的消费影响力,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行为。

(四)现有绿色产品的性价比与营销渠道

一个消费行为的产生包括发现消费需求、根据不同渠道寻找消费品、比较产品的价格和质量、做出消费行为。由此可见一个消费行为的发生,产品的营销渠道和性价比尤为重要。如在营销方面,当前我们熟知的网购渠道的开拓普及,激发了社会强大的消费需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营销成就;在性价比方面,大众的消费选择基本都是物美价廉,货比三方追求性价比高的产品。这一点,在绿色产品消费的选择过程中也是如此,同样的产品,若绿色产品相较于传统产品性价比高,消费者会毫不犹豫选择前者。所以,绿色产品的性价比和营销理念、渠道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如何让消费者通过选择便捷的营销渠道找到性价比更高的绿色产品,也是绿色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绿色消费的影响

(一)对个人:影响消费理念和生活行为

基于绿色消费理念不断与时俱进、进入大众视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要求从仅仅满足个人需要转为选择绿色产品、提升健康生活,绿色消费正在深刻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生活行为。从大众买空调来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高能效比的空调。同时变频空调的创新与升级使空调更为省电,变频空调的压缩机根据环境需要自动调整工作状态,噪音更小,寿命更长,长时间低速运行更节省耗电量,总体比普通空调节能10%~45%。上述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变频空调大幅占领传统定频空调的消费市场、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与选择。由此可见,绿色消费正在不断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生活行为。

(二)对社会:抵制不良消费,提升幸福感

绿色消费是转变生活生产方式的重要内容,各地在促进消费的同时,有区分地将绿色程度化较高、对环境更友好的产业更大范围地推广给消费者,打通百姓与绿色生活之间的“最后一步”。如疫情缓和后政府大力扶持的餐饮行业,对油烟排放标准检测,给公众最好的选择次序,引导公众绿色消费的同时,提升了生活幸福指数。

(三)对生态:促进生态发展与平衡

一次性餐具的普遍使用,導致“白色污染”越来越多,城市垃圾处理压力升级,无法降解塑料餐盒已成为世界难题,严重破坏了生态发展和平衡。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意识到绿色环保的问题,选择提供循环使用的竹筷、纸袋以及一些较为安全无害的材料,从源头减少垃圾量,美团、饿了么还推出“青山计划”“蓝色星球计划”环保方案,节约资源,促进绿色消费,促进生态发展与平衡。

五、改善促进绿色消费行为的措施

(一)加强思想改造,转变思想观念

地方各级政府及官员,必须不断学习改造消费思想,自上而下扩展延伸至人民群众。各地政府要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观念,将绿色消费文化理念植入消费宣传媒介,引导人们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形成以践行消费、保护生态环境为荣的价值观,不断将绿色消费理念夯实成个人与社会消费考虑的第一要素。同时,要将各地执政绩效中GDP考核的分量相对减少,向生态文明方面大力倾斜。对于盲目发展经济,忽视绿色消费的应当实行问责机制,加快思想观念的转变速度。

(二)加快绿色消费与生态文明建设制度转变

政府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严格确立一系列的标准和体系。在绿色产业方面,可采用政府拟定标准、行业互相竞争、市场实行监管、企业争相创新结合的思想,将绿色产品的选材、生产、包装等方面规范化,同时对接国际标准化组织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认证体系进行认证,加强企业对于绿色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完成制度转型。在市场准入方面,设置更加严格的准入制度,严格要求企业做到污染处置设备设施与工厂建设同步设计、实施、投入生产使用,企业要建立环保管理制度及方案,对于可能产生的污染源,要有针对性地防控和管理。政府应不断建立健全绿色消费政策、制度、措施与考核等体系,同时整治提升不达标产业,促进个人、企业、市场的稳定发展。

(三)加强科技革新转变,打破技术壁垒

科学技术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可以打破绿色产品的技术壁垒,能创造生产出更符合时代的绿色产品,打造标准化的绿色产业。同时绿色科技也能够促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1952年,伦敦光化学烟雾事件就是科技改革创新的优秀表现,当年伦敦周围环境的恶化,政府重点治霾,制定《清洁空气法》,在20世纪顺利摆脱了“雾都”称号。现阶段,企业应当借鉴相关经验,大力培养绿色产业相关人员,集中行业人才攻坚克难,加强对绿色产业的资源消耗、生产工艺、消费效果、污染物处理等方面进行技术开拓创新,生产创造更符合时代的绿色产品,逐步打造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循环可持续的绿色产业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龚翔.环境意识对消费者绿色购买的影响——感知绿色价值的中介效应[J].商场现代化,2013(18):53-54.

[2]仇立.基于绿色品牌的消费者行为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07):71-73.

[3]刘增奎.消费者绿色农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6.

[4]闫宁.低碳经济背景下,构建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途径[J].民营科技,2014 (10):240-241.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一般项目“浅析绿色消费对于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项目编号:202013987015Y)。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作者:唐毓

上一篇:思想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哲学创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