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合同论文范文

2022-05-09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消费合同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目前,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关于旅游合同与游客的消费权益保护问题日渐突出,收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其中,完善旅游合同立法成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关键。因此,我们要从旅游合同立法出发,就合同中出现的问题来探讨,发现其中的缺陷和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强化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第一篇:消费合同论文范文

消费合同中格式条款的相关问题研究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格式条款逐渐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生活的种种领域,这主要是基于其有着较高的交易效率及较低的交易成本等固定优势,其中消费合同运用地尤其广泛,但随之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引起了众多学者及专家的反思。因此,选取保护消费者权益这一角度,探究关于格式条款的规范性,希望能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

关键词:格式条款;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规制

一、格式条款概述

(一)格式条款的概念界定

对于格式条款的内涵界定,世界上各个国家有不同的说法,譬如英国的“格式合同”说;法国的“附和合同”说;德国的“一般契约条款”说等等,中国采用“格式条款”这样的概念。“在合同法的第39条明确指出,格式条款是当事人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二)格式条款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1.格式条款与格式合同

首先,从理论的角度上看,格式条款是作为合同内容的一部分而存在的。

其次,从实践的角度上看,正如上面所提到的,格式条款只是合同的一个组成部门,因此二者不能等同,更不可以混淆存在。这也就是中国法律为什么采纳“格式条款”这一概念来进行界定的重要原因了。

“合同法适用这一概念,意味着在一个合同中可以将所有的条款分为两类,即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款。即使不存在书面合同,对于已经纳入合同中的和将要纳入合同中的格式条款,也可以适用中国《合同法》第39条、40条、41条的规定。可见,合同法使用格式条款的概念扩张了《合同法》上述规定的适用范围,这对于加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2.格式条款与示范合同

什么叫示范合同?事实上,在中国的法律实践中,示范合同是大量存在着的。它是一种具有示范作用的法律合同文件,是国家根据相关法律和法规、惯例而确定的。适用于像设备租赁、大型建筑、房屋等各行各业。它与格式条款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中的条款只是当事人在签订合约时所参照的条款,其不具有一定的强制约束力,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形式以及格式进行相应的修改,这是二者在法律效力方面的明显差异。

二、格式条款在消费合同中的特殊性

(一)区分“消费合同”与“商业合同”

理论界一般会将“消费合同”与“商业合同”区分开来,消费合同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像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日用品买卖合同等,而商业合同则是商人们在交易中会使用到的合同。

两种合同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合同主体的身份直接决定了合同的倾斜度。消费者往往是属于弱势群体的一方,除非是经受过专业的法律知识训练,否则无法深入了解合同的内容,更不会去为自己维权,合同的最终解释权往往是掌握在商家的手中,消费者没有发言权。而商业合同就不存在这一问题,经商者必然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因此也都算是专业人士,除非碰到特殊的竞争或经济压力,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类似于前者强弱分明的现象。

(二)格式条款规制的必要性

“格式条款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减少交易成本,即参与交易的当事人不需要支付过多的时间、金钱成本而获得更大的效益。”但是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订立格式条款的乙方往往占据着很强的优势地位,他们对条款的内涵理解地更为透彻,而且其信息渠道也更为通畅,如此一来,作为弱势的消费者乙方就“生存艰难”了。信息的不畅通加上经济能力的限制,造成了双方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平衡双方之间的强弱对此,格式条款的规制就变得很有必要。

三、比较法视野下格式条款规制研究

(一)国外关于消费合同格式条款的规制

从时间上来看,国外很早就开始了对于消费合同中的格式条款的相关规制,它们运用行政、法律或合同主体自律等手段展开了一些行动。总体说来,主要有两种模式:

其一,运用“民法、商法等一般法”来进行规制。例如,“《意大利民法典》规定,合同条款未经相对人明知或可得而知者不生效力”,但是一般法的效力一般,终究只能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而且随着格式条款数量的有增无减,这种一般法的规定就更加不能跟上变化的步伐。

其二,运用“专门法”来进行规制。这种做法主要集中于瑞典、德国、以色列等国家,他们的做法是直接将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排除一方权利”、“限制对方权利”、“限制法律救济手段”等条款规定为“不公平的条款”,并且否认其效力的存在。

(二)国外的做法对我们的启示

上述几种规制手段可以说是各有所长但也各有不足,他们的共同缺点在于过分侧重用单一的规制手段来解决问题,格式条款的弊端不是一朝一夕衍生出来的,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积累,因此,单一而简单的手段是无法治本的。综上所述,要对格式条款进行必要的规制,我们必须考虑将各种手段综合起来,集中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为规制格式条款出一份力,才能使其更好地运用于各种交易合同中,使交易效率达到最优最大化,以此来促进经济整体的增长。

另外,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因此规制的手段也不尽相同,我们应该结合本国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出适合中国的相关规制方式方法,以期这些方法能够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中,为社会服务。

四、完善中国格式条款规制的思考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逐步发展,中国许多行业鉴于交易的便利以及节约成本的需要,越来越多地开始了对于格式条款的运用,但从中国对于格式条款规制的相关研究来看,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研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不够深入,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习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相关规制政策手段,结合中国的司法实践,更好地对其进行完善。

(一)立法规制方面

在立法方面,中国既没有民法典也没有像德国等国家所做的专门性的立法,有的只是在《民法通则》的统领下许多单行性法律的立法局面。虽然中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对消费者权益进行保护的专门法律,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格式条款进行了规制,但不得不说立法的弊端仍然大大地存在着。

1.现有立法无论是从质上还是量上都有显著不足

“就算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法,涉及格式合同的也仅有一个法律条文。消费者认为格式合同不公平、不合理,通过什么程序、向哪个机关反映,有权机关又依据什么标准认定格式合同的效力,这在法条中根本无从反映。无论在实体上如何就保护消费者做出规定,只要欠缺能有效解决消费者纠纷的机构以至诉讼制度,那么这些规定就不具有任何意义。”虽然《合同法》出台之后,填补了格式条款在立法规制方面的许多不足,但问题仍然存在,仍有待完善之处。如“《合同法》第39条第1款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在将格式条款订入合同时所应承担提请注意和说明的义务”,但除此之外却没有规定法律应对违反行为有何制裁措施。

2.部门滥用立法权

立法权在部门滥用的情况主要集中于一些大型的国有垄断性行业中,例如铁路运输、邮政局、航空等等,由于他们吃着公粮,所以也受到了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的额外庇护。这些都让他们的部门保护主义思想与日俱增,一步步地滥用权力,有了国家利益这个“护身符”,他们就理所当然地将弱势的消费者踢到了保护线以外,成为他们滥用权力下的牺牲品。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我们应该借鉴学习国外的先进模式,比如制定专门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明确规制,提高其立法层次,为了确保立法更加科学与公正,我们也可以考虑由专家团队来起草法律,或者是考虑将相关的法律草案公布给法学界的专家学者及广大社会人士进行充分讨论,听取修改意见。

(二)司法规制方面

如何有效地进行司法规制,其主要根源还在于公正执法。但是就中国司法现状来看,由于法院的地位偏低,没有足够的权威性,还经常受到行政机关及其他团体的干扰,很难确保司法公正。此外,由于中国的众多消费者经济实力弱,自身法律保护意识不强,即使遇到自身利益受损的情况也不会寄希望于去法院起诉,而是默默忍受,认为社会本就是这样,此类种种都加大了格式条款司法规制的难度。

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改革诉讼规则开始。消费者不愿意将委屈诉之法院,公之于众,其主要根源还在于中国过于高昂的诉讼费用阻碍了他们的脚步,消费者所承担的诉讼费有时甚至超过了得到的赔偿费。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在现有的框架内,对诉讼机制进行相应的改革。

(三)行政规制方面

“中国目前行政垄断盛行,垄断企业从国家到地方呈垂直结构,垄断企业本身既是经营者,又是管理者。很难想象,在这种体制下,对格式条款的行政规制能取信于民。”针对以上现象,规制路径如下:

其一,逐步将格式条款的制定权力从行业主管部门手中收回,同时建立审查机制,严控审查关。

其二,对格式条款的审查,应有专门的听证会,听取完各方意见后,最终形成统一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王利明.合同法新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64.

[2] 杨芳贤.定型化契约条款的规制—若干经济观点的介绍[J].政大法学评论,2005,(8).

[3] [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M].王亚新,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289.

[4] 孙鹏.合同法热点问题研究[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1:242.

[5] 李桂霞.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看格式合同订立制度的完善[J].潍坊学院学报,2007,(7).

[6] 盛晓耕.格式合同与消费者权益保护[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3.[责任编辑 陈 鹤]

作者:张嫚

第二篇:旅游合同与游客的消费权益保护

目前,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关于旅游合同与游客的消费权益保护问题日渐突出,收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其中,完善旅游合同立法成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关键。因此,我们要从旅游合同立法出发,就合同中出现的问题来探讨,发现其中的缺陷和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强化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享受的追求欲望越来越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无疑成为了其中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是随着我国近几年来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在旅游消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其中,消费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的冲突问题、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问题最为突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已经迫在眉睫。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下面,我们就旅游活动中的旅游合同极其游客的消费权益保护问题展开探讨。

一、旅游合同与游客的消费权益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种种的原因,我国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解决旅游活动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当前也并没有专门对保护旅游消费者进行立法。

(一)旅游合同中格式化条款问题

当前,由于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中各个景区的旅游活动以及方式必然会出现大量的雷同。而旅游经营者为了降低自己的成本,能够快速的订立相关的旅游合同,旅游合同的格式化就成为了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首先,格式化的旅游合同难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真实的意思表达,造成了本应是双方自愿进行平等协商的結果变为了消费者向经营者妥协的结果。其次,格式化的旅游合同会将经营风险转嫁与消费者,损害消费者的权益。主要表现在经营者可以事先拟订合同条款内容来扩大自己的权利范围,进而将风险转嫁出去,最后没格式化的旅游合同将责任让消费者承担。

(二)旅游合同中规定不够全面

当前我国的旅游合同大部分是民事合同,并没有将旅游的特殊性凸现出来。首先,当前我国的旅游合同中对于那些因经营者的过失导致的成本增加问题,是由双方进行共同分担,没有充分的考虑两者地位的不对等关系。其次,当前的旅游合同中没有规定消费者在经营者违约后的精神方面损害的赔偿以及时间成本的赔偿。最后,现在的旅游合同仅仅规定了消费者享有任意解除合同的权利,但是并没有规定消费者还享有任意撤回权。总之,当前的旅游合同由于种种原因,还不够全面,片面性较为突出。

(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还比较薄弱

在每年的如五一、十一等小长假,许多的消费者会选择出去旅游来度过假期,并且大部分的游客会选择旅游团进行旅游。在这样的情况下,有许多的经营者为了增加自己的业务量,会推出诸如低价游、团游优惠等等活动来吸引消费者,这样的方法往往可以吸引消费者前来参加。但是在签订合同时,消费者往往会被合同中那些极好的优惠所吸引,却忽略了在合同中对其他条件的要求以及规定,导致在旅游过程中被侵权,起冲突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仅是经营者的违法造成的,更多的是由于消费者贪图便宜造成的。

二、完善旅游合同与游客的消费权益保护的对策

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已经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我们需要完善当前关于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一)规范旅游合同的格式条款

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来说,规范旅游合同的格式条款十分重要,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作用巨大。目前我国关于格式合同的的相关法律规定主要规定了格式化合同的规则、无效格式合同的的类型、格式化合同的解释规则等等,但是还没有对旅游的特殊性做出具体的规定。因此,我们必须要对旅游合同的格式条款进行规范,要规定旅游合同必须用书面的形式,并且要包含以下内容,即旅游行程的安排、住宿和交通以及餐饮的标准与安排、娱乐项目的内容及时间、游客自由活动的时间安排、缴纳费用的使用内容、期限以及使用方式、约定的其他事项等等。另外,旅行社不能够在合同之外进行额外收费。

(二)完善旅游服务合同事项

在整个旅游活动中,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更加应该得到保护。这是因为消费者不仅是旅游活动中重要参与者买还是旅游活动和法律之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十分重视。另外,旅游经营者作为旅游活动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经营者权益以及利益的保护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对旅游合同进行立法,利用法律的强制性来规定旅游合同的形式以及内容,包括相关的服务标准、解决矛盾的方式、旅游所涉及的费用、违约后的责任以及消费者的权益保护等等,明确他们的责任与义务。

(三)提升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作为旅游活动中的弱势全体,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除了国家要立法进行强还保护以外,还需要提升消费者的自我维权意识,使消费者勇于坚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一是各地区的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维权的宣传力度,提升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比如定期开展宣传活动、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来进行宣传等等,二是要加强对消费者的权益以及权益保护的宣传,从而来进一步强化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以及能力。(作者单位: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财经贸易系)

作者:曾燕

第三篇:涉外消费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的探讨

摘要: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与百年前迥然不同,当代的国与国之间的来往日益密切,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往来与交流,跨国贸易被世界各国视为最重要商业活动之一。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蓬勃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货物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

关键词:消费合同;涉外;法律适用

一、概述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不断的缩小,国际经济的发展如日方升,越来越多的人订立涉外消费合同。

但是需要重视的一点是,在签订涉外消费合同的过程中,消费者是处于劣势地位的,因此,在制定涉外消费合同适用法律的时候,要着重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一)最密切联系原则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时,综合分析各种与该案当事人有关的各种因素,从而推断出与该案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根据这个最密切联系因素,来确定解决该案件的,与当事人关系最紧密的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原则。

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优点是弹性的、开放的,有利于提高法律适用的灵活性,更好的合理地對待当事人的利益。

缺点是赋予了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导致主观随意性的增加。降低了法律适用结果的准确性,不利于公平公正。

(二)意思自治原则

意思自治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可以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从事民事活动。在签订涉外消费合同中,就体现在当事人双方可以先法律适用达成一致意见,然后再决定是否适用与否,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决定适用的方式,范围等。

(三)国际条约优先适用、国际惯例拾遗补缺的原则

但是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其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法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来不断完善的,所以说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实际运用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漏洞,所以,在面对这种漏洞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些条约和惯例来补充它。这个时候,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不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的适用的条件是我国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规定,并且需要双方当事人都同意。

二、我国在涉外消费合同的法律适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涉外合同适用法院地法倾向明显

在我国的法律实践中,涉外案件法院适用于中国法律的意向很明显,涉外消费合同方面的法律适用也是如此。有些是合理的倾向于适用中国法,比如适用于传统的国际私法理由;有的则主张适用中国法的倾向不甚合理,法院处于自身办理案件方便的角度适用于中国法,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中国法官对于外国法了解不多,无法熟练的适用外国法,如果适用于中国法的话,能够更加熟练的解决问题,法官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

(二)让消费者自主选择涉外合同适用的法律无法保证其所选择的法律是对其有利的。

尽管法律的各项规定都十分确定保护消费者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充分遵循意思自治原则,但是在现实中,消费者往往法律意识淡薄,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三)有些涉外消费合同法律适用缺乏说理性

有些法院在说明涉外消费合同案件在法律适用方面会做出详尽的解释,但是有些法院在说明涉外消费合同案件法律适用时并不给出法律依据。比较含糊其词的适用法律,并没有在法律适适用时给出合理依据。

(四)适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十二条的涉外消费者合同案件数量有限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十二条是关于涉外消 费者合同案件法律适用的专门规定,但在《涉外民事关系法》颁布实施后,对于其第四十二条的适用却极为有限。

三、我国涉外消费合同法律适用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涉外消费合同适用法院地法倾向明显的原因

有一部分涉外消费合同适用问题适用于中国法的原因是根据国际法的传统做出的,另一部分涉外消费合同适用问题适用于中国法是因为我国的法官相比较来说更加熟悉中国法,适用于中国法,不管是程序上,还是文献资料的搜找阅览方面都比较节省时间,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

(二)关于涉外消费合同的法律适用缺乏说理性的原因

我国法院在涉外消费合同法律适用中,不做出说理性的分析 ,而是直接运用法条做出裁判,往往是因为我国在涉外消费问题上大多数总是适用于中国法,法官在选择适用的时候,想当然的选择了中国法,对于适用法律的理由就不再进行赘述了。但是此此举会给中国在国际法邻带来一种不公正适用于国际法的形象使得我国的涉外民事审判程序还有很大提高空间。

(三)适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十二条的涉外消费者合同案件数量有限

在涉外消费者合同案件的司法实践中,正是因为没有相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对其进行界定, 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在此类案件的司法实践中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度的后果。

四、如何解决涉外消费合同法律适用中的出现的问题

在私法实践中选择适用的法律也往往需要考虑全面,解决这个问题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司法实践来解决。 要深化涉外民商事案件裁判文书公开工作,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加强涉外民商事案件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力度;法官要加强业务水平,不能够在解决涉外消费合同法律适用时想当然的适用于中国法。要综合考量,来选择涉外消费合同法律适用的问题。同时要加强上级法院对于下级法院在涉外民商事案件的监督。同时加强对于涉外消费合同的相关立法,使得法院在适用时更加有理可据。选择应当适用的法律,准确适用应当适用的冲突规范,用法 必须明确说理, 减少和杜绝不当地适用冲突规范和用法不说 理、 想当然地适用中国法律等现象的发生,并将此纳入办案 法官个人和法院整体的业绩考核内容。

五、 结语

在涉外消费合同的法律适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统一协调的解决法院在涉外消费合同适用方面的问题。解决法律适用冲突,提高我国涉外商事司法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黄进,姜茹娇.《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释义与分析[M]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1

[2]欧诗阳,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3期,论我国涉外消费合同的法律适用,

[3]袁庆立,山西省政法干部学院管理学报.2020年2期

[4]张梦婕.论涉外消费者合同的法律选择问题研究[D].西安:西北政法大学,2015.

[5]蒋新苗.国际私法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6]袁庆立,山西省政法干部学院管理学报. 2020年2期

作者简介:

肖寒月,临沂大学法学院。

作者:肖寒月

上一篇:质量监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执法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