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消费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学生消费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情况下,并伴随高校大规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校的大门,使得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益完善。大学生消费市场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千千万万父母抱着这样一种观点对教育进行投资,这使大学生的消费支出高出了一般水平。

第一篇:学生消费论文范文

民办高校学生消费及消费心理状况调查

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学生的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民办高校数量已达到了640余所,占全国高校总量的24%,各类民办高校在读学生总数达到180余万人,占全国高校在读学生总量的12%。由教育部袁贵仁部长任组长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课题组研究报告《教育大国的崛起1978~2008》中统计调查结果也证实了上述数据。

作为一个独特的消费群体,民办高校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状况与其他社会消费群体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状况,对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他们养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为更好地研究把握民办高校学生的消费心理及状况,笔者采用“民办高校学生消费现状与消费观念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从西安市辖区内20余所综合类、高职类、理工类等不同类别民办高校中抽取500名大一和大四学生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55份,经过数据分析后,对民办学校学生消费心理及其状况有了大体认识。

民办高校学生消费现状

总体上看,民办高校学生消费状况与11年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1999年做的调查相比,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学生比例高出很多,由原来的3.87%增加到21.76%,而月消费在700元以上的人数比例,由原来的9.33%增加到19.34%,月消费在300~500元和500~700元之间的比率分别由44.41%和34.17%下降到38.90%和20.00%。由此看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民办高校学生的消费水平也显著攀高,同时,正在朝着两极分化的方向发展。

男生消费高于女生

本次调查中,男生交回有效问卷157份,女生交回有效问卷298份。分别对他们的学习消费、交际消费和生活消费水平进行对比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民办高校中男女生的消费水平有较明显差距。男女生在必要的、常规的学习消费上,如购买学习资料、学习用具和学习辅导书等差距不大,消费差额比率为12.4%,在交际消费上,表现出女生略高于男生,消费差额比率为-16.3%,而在生活消费上,男生却远远高于女生,消费差额比率为62.3%。男女生总消费差额比率为56.8%。男生的生活消费和总消费显著高于女生,这其中主要是由于男生的伙食和通讯交通费用多于女生造成的。这也表明,男生的交际空间比女生大,交往的范围比女生广,男生更喜欢交友和参与社会活动。

高年级消费高于低年级

本次调查中,大一学生交回有效问卷232份,大四学生交回有效问卷223份。也分别对他们的学习消费、交际消费、生活消费和总消费水平进行对比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一与大四学生的学习消费、交际消费、生活消费及总消费差额比率分别为:-60.4%、-61.9%、-33.8%、-43.7%。大四学生在学习和交际方面的消费明显高于大一学生,这是由于大四的学生面临着考研和就业的压力,购买必要的学习资料、上辅导班、日常通讯、必要的就业联络支出等都需要较多费用。

城乡差异明显

本次调查中,生源地是城市的学生交回有效问卷205份,生源地是农村的学生交回有效问卷250份。也分别对他们的学习消费、交际消费、生活消费和总消费水平进行对比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来自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在交际、生活和总消费三个方面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前者与后者的学习消费、交际消费、生活消费及总消费差额比率分别为:29.8%、85.1%、30.5%、46.5%。这和他们所处环境、家庭影响和成长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城市学生由于成长的环境和从小所受的影响,在消费上比农村的学生要高一些,而且城市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娇惯、溺爱的多一些,农村学生很多是多子女家庭,花费会比城市学生谨慎仔细一些。

民办高校学生消费心理特点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民办高校学生消费心理的几个显著特点。

冲动性

主要表现为民办高校学生消费观念和行为方面的不理智。调查表明,有的学生平均月消费7500元,而有的月消费还不到300元。这种消费水平的差异,虽然有家庭经济状况的因素,但也有冲动性消费心理的促成影响。在国家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的宏观政策背景中,青年人的消费心理也必定带有冲动性的色彩。

个体差异性

调查显示,当代民办高校学生消费心理的个体差异性十分明显,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个人性格爱好不同,消费状况的个体差异增加,消费行为、认知喜好等存在年级差异。大学生喜欢标新立异、张扬个性、展现自我,也是造成消费水准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

易感性

消费心理的外控性增加,即易受外部影响。处于青春期的民办高校学生消费心理不够成熟,体现在消费行为上往往是冲动多于理智,加之个人虚荣心及受社会、家庭不良消费观念、消费习惯的影响,使得他们的消费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民办高校学生的娱乐消费、社交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给家庭带来经济上和心理上的沉重负担。

盲目性

消费心理的盲目性表现在部分学生在消费上有攀比和追求名牌的心态,认为自己应当永远走在时尚和品牌的前列。他们不顾及商品对自己学习、生活的价值度,也不十分考虑自己的身份地位、家庭状况等因素。

教育对策及建议

民办高校学生的消费心理,会影响他们消费观念的养成和消费行为,需要我们正确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进行科学的财商教育以及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勤工助学和创业活动。

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树立科学消费观是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科学合理消费的前提基础,基于民办学生的消费状况及其消费心理特点,民办高校应树立以下科学消费观念。

一是理性消费观。如今在校的民办高校学生年龄多在17~22岁之间,生理和心理还不够成熟,尤为重要的是,他们成长在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在消费方面难免出现因盲目、攀比、赶潮、“面子”而导致的冲动性高消费行为。对此,社会各方面尤其是高校更要强调理性消费,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积极主动地做好思想引导和教育管理工作。

二是发展性消费观。当代民办高校学生在消费上除基本生活费用外,还有更为可观的交际、娱乐、学习用品和其他费用,主要包括交通费、通讯费、烟酒和化妆品等。对经济不独立的民办高校学生群体来说,我们应鼓励提倡其合理的消费行为,帮助他们优化消费结构,鼓励他们在家庭经济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加大用于促进自身素质提高的发展性消费,即最大限度地提高消费结构中的精神文化和教育含量,尽量减少纯娱乐性、消遣性消费,提升消费的价值,实现最优化的消费边际效应。

三是适度性消费观。适度消费由家庭或个人的支付能力决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支付能力不断增强,适度消费的水平会随之“水涨船高”。但对基本无收入的莘莘学子来说,超过其支付能力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是尤为不可取的。为此,应教育引导他们消费以量入为出、节俭节制为原则,以提高学习生活质量为目标,提倡有计划的、合理适度的消费,反对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

四是文明消费观。当前某些民办高校学生受到社会不良消费行为的影响,滋生了享乐主义的消费观念。对此,应坚决批判并杜绝各种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费形式。

进行科学的财商教育

进行科学的财商教育是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科学合理消费的必要环节。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财商是由四个方面的专门知识所构成的:一是会计,即财务知识;二是投资,即钱生钱的科学;三是了解市场,即供给与需求的科学;四是法律,它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运营一个会计、投资和市场领域的企业并实现爆炸性的增长。

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开设《消费经济学》《消费常识问答》《消费心理学》《消费与生活》等选修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与方式、消费技能技巧以及常用消费品的选择、评价、鉴赏、使用、维修与保养等,提高民办高校学生对不科学消费的甄别抵制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自觉遵守消费道德规范。

参与勤工助学和创业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勤工助学和创业活动是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科学合理消费的有力保证。民办高校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勤工助学和创业活动等措施,促使学生巩固科学的消费观,形成合理的消费行为,养成良好的财商。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助管、助工岗位,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特别是家庭贫困学生,走自立、自强、自助的道路,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使他们倍加珍惜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宝贵机会,让他们意识到劳动更光荣,劳动者最伟大。对于一些综合能力素质和自身条件较好的学生,应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去创业,创业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也能很好地引导他们养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由此可见,民办高校学生的消费状况呈现出两极分化态势,男生比女生、高年级比低年级学生、城市家庭比农村家庭学生的总消费水平高。针对学生在消费心理上表现出的冲动性、个体差异性、易感性、盲目性等特点,社会各方面应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科学的消费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勤工助学和创业活动,并以此为教育的切入点,探索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作者:郝占辉 田 英 苑芳强

第二篇:基于大学生消费心理和特点的大学生消费市场分析

摘 要: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情况下,并伴随高校大规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校的大门,使得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益完善。大学生消费市场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千千万万父母抱着这样一种观点对教育进行投资,这使大学生的消费支出高出了一般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消费心理;消费特点;消费市场

一、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特点

大学生是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特点。

(一)大学生以感性消费为主导。大学生通常是没有经济来源的,经济独立性较差,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常常不能理性地对消费成本与价值进行衡量。大学生还不能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同时消费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广告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

(二)大学生消费对品牌的忠诚度高。大学生消费经常会相信自己的心理感觉和真实体验,消费不看价格,只要认为好就买。如果对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心理和体验,就会对此品牌形成好的印象,从而坚持使用,并始终保持对此产品品牌良好的忠诚度。

(三)大学生消费倾向呈现多元化。当今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大学生们早已不再满足于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单调枯燥生活。娱乐消费、运动消费、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消费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

二、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分析

大学生经济尚未独立,在生活费来源方面,有的同学多依靠父母,有的同学依靠助学贷款,有的同学能获得奖学金,还有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当然也有极少数同学还需申请减免学费。由此可见,大学生生活费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来自父母,但来源逐渐趋向于多元化。

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日常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包含在其中,形成额外消费。时下电脑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高校大学生是电脑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年级越高,电脑的普及率越高,大一刚入校新生仅有30-40%的学生拥有电脑,而大四学生中拥有电脑者已经高达80-90%。

大学生消费结构呈三角形的结构。家庭明显富裕的同学位于三角形的上端,人数相对少,他们拥有名牌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比较贫寒的同学则处于三角形的下端,人数相对多,他们往往要靠勤工俭学或助学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三角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三角形的上端到三角形的下端依次消费水平降低,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生活水平。平均每年约一、两万元的大学生费用对于一个工薪家庭来说,负担不轻。拿普通工薪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需要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是。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城市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家庭开支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在逐渐下降,但下降速度缓慢且大学生消费之大仍然是某些家庭难以承受的。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而在农村甚至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本人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尤其对一些贫困家庭,有些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不仅仅只影响家庭,大学生消费还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逐渐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的正确引导

综上分析,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只关系到自己、学校、家庭,而且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的正确引导。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理智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大多依靠家庭,大学生消费时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大学生消费要具有维权意识,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消费权利。

(二)加强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念的培养。目前高校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行为和特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还有相关课程内容设置的因素,与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得到充分开展,从而难以达到对大学生消费真正的指导,学校应下大力气加强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念的培养。

(三)加强大学生合理储蓄的宣传力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加强大学生合理储蓄的宣传力度,量入而出,提倡理性消费和节约思想,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塑造节约型的社会理念。

总之,大学生是一支特殊的社会消费群体,有着独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经济上尚未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许多矛盾。大学生消费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到方方面面。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养成阶段,容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社会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大学生消费市场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消费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个市场也是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会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阮氏云英,杨青.中越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调查分析——以昆明和河内大学为例[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2.

[作者简介]庞丽群(1965-),副教授,吉林工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会计学、财务管理。

作者:庞丽群

第三篇:大学生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分析

摘 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分析其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等特点,对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网络在线调查,借助MATLAB软件,对大学生在校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再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三类家庭的大学生分成高、中、低三类消费水平,最后结合相关分析提取影响大学生消费总支出的最重要两个支出项目,即食物(x1)和衣着支出(x2),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关键词: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多元线性回归

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不断地扩大招生,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已居世界第一位,2009年达2700多万人。根据《中国青年研究》的调查,大学生年均支出均值约为10000元[1]。大学生群体是特殊的消费群体,分析其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等的特点,对了解整个社会青年的消费趋势,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消费问题做了不少探索性的工作。如刘金勇运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方法,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特点等进行调研分析[2];乔均俭运用“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的方法,揭示城市和农村两类大学生消费群体之间存在的异同;陈小伍利用“统计分析、X2检验、交互分类”的方法,得出了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特点[3];陈玉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的方法证实了家庭收入差别是引发学生消费差异的根本因素[4]。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消费问题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主观的、定性的认识上,缺少必要的数据支持。往往是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局部描述多、关联分析少。伴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群体在消费群体领域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一系列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结构,对大学生合理消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或网上在线调查得到大学生消费情况,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大学生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研究大学生消费情况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以福建农林大学学生在校消费情况调查为案例,重点考察:食品支出(不包括请客吃饭等)、穿着支出、娱乐支出 (包括旅游、看电影、运动健身等)、学习支出 (不包括电脑等大件的学习工具)、通讯支出这五个方面,另外还包括家庭经济收入、年级、性别等信息制作调查问卷,并根据统计学原理,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问卷共设24项指标,可直接填写相应数据,亦可在提示的信息中选取。共发放1200份调查表,收回1150份 ,收回率为95.8%。从收回的调查问卷中筛选出数据质量较高的413份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大学生消费观的启示。

调查方式。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网络在线调查的形式,于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教室、宿舍、食堂、广场、路上和各学院楼层等路径,对不同性别、年级,家庭经济水平等区别进行层次抽样调查,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借助Excel工具进行资料的汇总、分类、筛选、分析和整理,综合大学生对各种消费问题的看法,以达到对研究项目的升华。

研究方法。从定量和定性分析的角度上进行数学建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持,建立大学生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分析模型。对该样本数据作方差分析、模糊聚类、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得到三类分类结构。

二、建立大学生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分析模型

1.大学生消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

(1)大学生消费情况问卷调查分析

根据福建农林大学学生月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抽样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求出不同情况的大学生每项消费支出的平均水平,如表1至表4所示,其中z、y、x1、x2、x3、x4、x5分别表示家庭月均收入、大学生每月消费总支出、食物支出、衣着支出、娱乐支出、学习支出和通讯支出。

针对不同家庭收入,可看出城市家庭的大学生平均每月消费总支出最高为812.58元。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平均每月消费总支出最低为673.68。但是相对家庭收入来说,农村家庭的大学生的消费负担最大,城市的最轻。

针对不同性别,男生平均每月消费总支出为740.02元,高于女生(686.18元)。其中在食物方面的支出高达540.38元,比女生高很多。另一方面,女生在衣着方面的支出高达90.31元,比男生高。

从不同年级看,大一新生要实现从高中生活向独立的大学生活的转变,其消费观念相对比较薄弱,特别在食物支出方面高达527.56元,因此对大一新生的消费观念应适当的加以引导。大三的学生由于交际比较多,对自身的装扮投入较多(衣着支出高达92.20元)。

借助Excle软件,根据表4中的数据,对整体大学生各项消费支出的平均水平绘制相应的图型。

由图1和问卷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平均每人每月食物支出高达509.74元,占全部消费支出的71%;每人每月平均衣着支出达80.72元,占每月总支出的11%,这两项总和占总消费的82%,其他支出均占6%。在校大学生的月总支出主要用于食物支出和衣着支出,其他方面的支出相对较少,这反应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仍然是以物质消费为基础,这是由在校大学生的非独立经济地位决定的。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学生的食物支出是不可避免的,是必然性消费。娱乐、衣着、通讯、学习等其它方面的消费支出是受个人的家庭背景、成员收入、月生活费、兴趣爱好、心理因素、生活环境、生活水平等方面影响的有选择性的消费,所以相对于食物支出所占的比例要小得多,甚至可有可无。食物支出、衣着支出是大学生的必须支出,是基于物质方面必需品,其高低反应了生活质量的差别,而其他支出则是偏重于精神层面,必须在物质满足的基础上才能有更高要求。

(2)大学生消费情况网络在线调查分析

根据网络在线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得,有42%的学生的消费标准以经济实惠为佳, 61.20%的学生考虑商品的实用性,25.2%的学生考虑商品的价格;在是否参与勤工俭学或校外兼职的态度上,有一半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有30.40%的学生渴望通过此方式独立,28.40%的学生希望能够补贴家用,19.20%的学生为了增长社会经验,18.80%的学生闲着没事,打发时间;对于每月家里提供的生活费,大多数学生没有任何安排,想买什么就买什么,38.40%的学生每月生活费不够用,33.20%的学生刚刚好,28.40%的学生有结余。

一些家庭富裕的大学生大手大脚花钱,一些家庭贫困生则靠到处打工来维持生计。很明显,当前大学生的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两极分化。调查发现大学生每月消费在1000元左右的占10.5%,650元左右的占74.3%,400元左右的占11.2%,300元左右的占4%。学生每月花费最多为2000元,最少的则为320元。

就大学生消费结构是否合理这一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多数人认为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着高消费和浪费的严重问题。表现在除正常的伙食费、书、文具和日用品外,大学生的其他开支比较大,所占比例较高。如男生的烟酒消费,女生的衣服购买和化妆品开销等。其中,男女生的月总支出没有明显的差异,但男生的食品支出明显高于女生,而女生的衣着支出明显高于男生。这种消费结构明显背离了大学生应有的消费水平。

大学生消费最大的特点在于追求时尚的东西, 喜欢新奇的和浪漫的事物, 消费品追求个性的张扬。大学生消费有一个趋势就是从实用化向时尚化过渡, 消费的大头已经不再是学习用品、书籍之类的东西, 已经转变成了电脑网络、手机、旅游等比较前卫的带有时尚气息的产品。

总体来说,大学生消费显现出非理性。大学生旺盛的消费欲望和前卫的消费观念同非经济独立造成的承受能力不足之间存在矛盾, 这一矛盾还造成了一定的社会问题。

2.大学生各项消费支出方差分析

大学生家庭收入生活水平分为城市、乡镇、农村三类(区域代码分别为1、2、3)。借助MATLAB、EXCEL软件,运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这三个地区的大学生平均每月消费总支出的差异性(见表5)。

根据本校大学生的月消费总支出、食物支出、衣着支出、通讯支出、娱乐支出的统计数据,分别对城市、农村和乡镇的三类家庭生活水平的413名学生的消费水平进行了方差分析,并得出了相关结果。限于篇幅,这里给出平均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家庭的大学生消费情况的方差分析结果。

由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城市家庭生活水平的86个学生的消费支出存在高度显著差异。

3.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大学生消费水平进行分类

由上面方差分析结果,可对城市家庭的86名大学生的消费支出进行模糊聚类。[5]

从图4的动态聚类图来看,城市家庭生活水平的86名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情况分三类效果比较好。

第一类编号:{8,13,14,37} 第二类编号: {其他}

第三类编号:{36,53}

将图4的聚类分析结果结合86名城市家庭的大学生消费数据,分析得表7,其中第一、二、三类分别对应中、低、高消费水平。

由表7的结果可知,城市家庭经济收入的大学生在衣着方面的投入每月均超过100元,平均每月消费总支出最低消费为803.96元。

同理,通过绘制出乡镇(122名)和农村(205名)家庭的大学生消费支出情况的动态聚类图,分别得农村与乡镇家庭的大学生的三类消费水平。

4.大学生消费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对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各项支出的家庭总收入、食物支出、衣着支出、娱乐支出、学习支出、通讯支出等6个因素与月消费总支出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即大学生消费因素的相关系数矩阵:

由系数矩阵R第二列可知R?叟0.45,说明大学生的5项支出与月消费总支出均成中度正相关,其中食物支出与衣着支出的|R|?叟0.7,相关性最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327和0.7238。而月消费总支出与通讯支出的相关性最低,为0.4577。乡镇、农村家庭的大学生消费支出情况的相关分析结论极为类似。综上可知,大学生平均每月的消费总支出主要影响指标是食物支出和衣着支出。

借助Matlab软件针对食物支出和娱乐支出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大学生每月消费总支出(y)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城市消费水平:y=0.9741x1+1.5053x2+118.5989

乡镇消费水平:y=1.0381x1+1.5087x2+62.1606

农村消费水平:y=1.0715x1+1.5114x2+42.0577

假设食物支出和衣着支出都为0元,即x1和x2为0,城市、乡镇和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固定支出最低分别为118.60元、62.16和42.06元。

三、结论与评价

1.结论

(1)由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到不同家庭收入生活水平的大学生消费情况分布规律:城市、农村和乡镇家庭的大学生消费情况差异高度显著,城市家庭的大学生整体消费水平都很高。对同一家庭收入生活水平的各个大学生消费支出差异也高度显著,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城市、农村、乡镇家庭生活水平的大学生消费支出皆可分为高消费、中消费、低消费三类消费标准。大学生主要支出是食物和衣着支出,大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立的经济来源,大部分还是来自家庭的收入。所以大学生大部分消费支出还是用于物质消费,其他支出只有在物质满足的基础才能进行。

(2)通过相关分析得知,大学生平均每月消费总支出与学习支出、娱乐支出、通讯支出没有明显相关性;在食物支出、衣着支出方面高度显著相关,并结合这两个主要因素分别给出城市、农村、乡镇月消费总支出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2.评价

本文调查量大,数据真实可靠。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多方面了解到大学生所关心的有关消费情况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大学生消费问卷,采用问卷调查和网络在线调查的方式,收集到福建农林大学学生在校消费情况的信息,并采用方差分析、模糊聚类、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在对大学生消费情况的分析、归类和回归方程的效果比较好,方法适合。所得结果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力求为高等院校的教育者提供某些参考,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参考文献:

[1] 教育新闻.大学生在校期间总消费与父母收入、消费对比[EB/OL].http://learning.sohu.com/20050430/n225407675.shtml, 2006,480:138-139.

[2] 乔均俭、徐雅玲、刘瑞英. 城乡大学生消费方式的比较研究——基于保定高校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01).

[3] 陈小伍、王绪朗.大字生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武汉市某部属高校为例[J].当代大学生,2004,(06):34-39.

[4] 陈玉珍.大学生消费调查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06):10-108.

[5] 李显宏.MATLAB7.x界面设计与编程技巧[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蔡建伟 曾生达 修德茂 吴卢荣

上一篇:教育德育论文范文下一篇:社区服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