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广厦学院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为例

2023-02-22

1 建设背景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了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技术人才, 要求教学环境的设置尽可能贴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 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 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就必然要求高职院校提供相应的实践教学场所作为保障。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筑技术实训基地是2007年中央财政支持的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其支撑的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我院开办最早、规模最大的一个专业, 支撑的建设团队是2007年浙江省教育厅立项的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同时, 依托浙江建筑强省的区域优势, 广厦建设集团的行业特色, 建立以建筑工程技术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 (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市政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为支撑的专业群, 并发挥重点专业的引领作用, 带动学院专业建设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2 建设思路

2.1 基于职业能力形成过程的规律, 形成递进式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单项技能训练采取课程实施中安排项目任务, 采用项目教学、任务引领方式, 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来实现。

综合技能训练采取安排集中实践课, 利用一周或者更长时间的模拟仿真训练来实现。

职业能力训练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基本技能和岗位技能, 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能力的训练, 是使学生获得必需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备徐径, 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对学生实施训练。

2.2 基于高职建筑类人才培养目标, 开展四大核心能力培养

基于高职建筑类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 开展工程制图识图、建筑工程计算、施技术应用、工程项目管四大核心能力培养, 四大核心能力又分解成施工图测绘等20个单项的能力训练。

2.3 基于核心能力培养, 建立五大实训中心, 构成建筑技术实训基地

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的建筑技术实训基地, 本专业目前已建成工程技术实训中心、工程测量实训中心、建筑技能操作中心、建筑技术展示中心和工程软件应用中心等5个中心。

3 建设步骤

3.1 调研分析

以建设类相关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为依据, 分析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应掌握的专业核心技能, 结合实践教学规律和专业特点, 合理配置实验实训设备。组织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小组成员到浙江建设职业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等院校调研, 了解建设类, 尤其是建设类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现状。通过调研, 理清了建设思路, 避免了建设目标不明确, 随机性大, 盲目购置设备, 论证缺乏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等现象的发生。

3.2 方案论证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组织各专业结合实训教学的需要, 在明确建设原则和建设思路的基础上, 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建设、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的建设要求, 坚持科学规划, 高起点建设, 分别进行了实训基地的规划方案的设计, 分院进一步实行统筹规划, 分院的建设规划方案向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详细汇报与答辩, 通过专家论证以后的规划方案大大提高了合理性和可行性。

3.3 组织建设

方案经专业指导委员会批准后, 建设小组组织力量实施。主要解决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调整现有的实验、实训设施布局, 使新布局符合规划建设方案的要求, 更有利于开展技能实训, 有利于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形成。二是在现有实验实训设备的基础上, 增加仪器设备, 同时建成建筑工程实训大楼和实训馆, 建筑面积达到12000平方米, 完成800万元的设备投资任务。

4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措施

4.1 整合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加强专业教学改革

围绕浙江省新世纪教改课题《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于核心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加大课程整合力度, 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4.1.1 课程整合与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校企联合, 走工学结合的教学新模式, 不断调整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加大了课程整合力度。在教学内容改革中, 重点突出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突出计算机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开展土建CAD软件、PKPM结构软件、品茗技术管理软件、广联达计价软件、鲁班算量软件、清华大学力学求解器等软件教学, 适应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

二是课堂引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把全站仪、GPS定位仪、结构平法标准、高层建筑施工验收规范、08清单计价规范、08水泥、09砂浆国家检测标准等引进课堂, 突出时效性和实用性。

4.1.2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在课程教学中, 围绕技能培养, 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开展教学:

一是将教室搬到施工现场, 积极开展现场教学。

技能性强的课程, 将“教室”搬到工地, 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现场指导教师, “教学做”融为一体。如《建筑施工技术》的课堂搬进施工工地, 通过现场讲解脚手架搭设、钢筋下料、模板安拆、桩基础施工、屋面工程施工等内容。

二是实训和毕业设计采用真题实做。

毕业设计采用“3”+“6选1”形式:“3”是3个必选项目——拍摄施工节点图片;抄绘施工图纸、收集工程资料;毕业设计总结。“6选1”是从6个自选1个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专项方案编制、结构专项设计、施工图预算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文件编制、工程专题研究论文撰写。课题与四大核心能力培养相配套, 来源于顶岗现场, 真题实做, 深化学生的工程实践体验。

4.1.3 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

专业核心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实施了“驾证式”考核方式。课程教学中设计突出理论和技能两个方面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既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又确保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必须够用。

4.2 加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

学院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 应鼓励教师参与, 并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更新观念。通过定期对实训教师进行高级职业技能培训, 走专兼结合的道路, 培养一批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派相关专业教师到企业深入学习, 聘请兼职教师来指导学生实训, 传授实践知识与宝贵经验。这样, 既可优化师资, 又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使教师的整体水平能紧跟行业发展水平。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及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可使专业教师得到锻炼和培养, 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 加强教师与企事业单位的密切联系。

4.3 强化实训基地的管理, 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实训基地要通过提升管理能力, 形成真实职业工作环境的氛围。为了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技术人才, 就要尽可能贴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 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 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实训基地管理要树立“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思想, 对内实行企业化管理, 对外实行市场化运作, 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优化实训基地结构, 确定合理科学的管理模式。

4.4 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发展, 提高了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 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实际需求的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建筑工程理论及技能的培训、材料检测等方面的服务, 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 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 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建筑工程职业培训能力, 开发培训市场。专职教师取得各类培训教师资格, 为建筑行业企业的土建五大员、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造价员进行培训及资格考核, 积极参与建筑行业特有工种 (抹灰工、钢筋工、架子工等)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

摘要:实训基地建设是体现高职教育培养实践能力、应用技术能力特色的必由之路, 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

上一篇:高校英语语境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下一篇:美国华人移民家庭的代际关系与跨文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