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涉粮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

2023-03-07

实训基地是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 为社会定向提供人才培养, 也是学生掌握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的技能的重要渠道。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 涉粮高职院校中的实训基地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对涉粮人才培养、粮食产品成果转化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传统的涉粮实训基地已经很难满足企业对于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也无法全面的对学生进行实训, 因此, 更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 共同协同创新对校企联合实训基地进行建设、改革, 以解决目前我国涉粮农业产业链效率低下的问题, 促进我国三农经济的发展。

一、“互联网+”背景下, 目前涉粮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 实训基地教育模式的问题

互联网经济为传统粮食产业的生产经营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培养一大批即懂粮食生产经营, 又懂物联网、大数据处理、云服务等信息技术的高端技能型涉粮人才。但传统的实训基地教育仅仅是单纯在技术层面对学生的涉粮农业技能进行培训, 把技术点更多放在了粮食的“增产”上, 而不是“增收”。这就导致人才不能足以符合互联网时代背景的需求。这表现在: (1) 专业定位未能考虑到信息化的因素, 未能有针对性的进行电子商务等人才培养; (2) 课程体系方面缺乏“互联网+”相关的适应产业转型需要的新课程; (3) 相关课程内容、课程标准未能及时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能力需求进行整合更新。

(二) 实训教学方法传统的问题

在传统的实训基地教学中, 教师和企业的技师培训方面主要在于学生的技能和知识方面, 但“互联网+”时代, 学生需要更多的综合能力, 教学方法也会由单纯的课堂教学+实践操作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但传统实训教育中教师理念、教师自身信息化水平都直接影响到了涉粮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的效果。虽然目前不少院校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也在围绕着“互联网+”上进行了一些改变, 但这些改变并没有充分与实训基地的综合实践结合起来, 仅仅停留课堂上。

(三) 实训基地教学设备设施的问题

目前涉粮院校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相对比较传统, 而“互联网+”背景下, 无论是对实训基地的设备, 还是实训基地的培训环境、规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能提高技术, 还要切实的联系市场, 与消费市场接轨, 这就需投入更大量的资金, 提高实训基地的先进性、实用性。但能够实际上来看, 目前很多涉农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都存在着信息化少、信息化设备缺乏、没有相关信息化的教育资源库、甚至有些还有由于实训基地 (特别是外训基地) 地理原因导致网络不通畅的情况, 这导致在很大程度上实训基地的信息化课程无法开展[2]。

二、“互联网+”背景下协同创新对涉粮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改革的策略

(一) 转变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信息化的时代会有很强的蝴蝶效应, 市场对业务的需求瞬息万变, 涉粮相关专业不同于电子商务等其他的新兴专业, 其有着农业和工业类专业的传统特点, 因此, 我们要培养信息化时代的新型涉粮人才, 首先就是要改变教学观念。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实训过程中, 更多的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而不是停留在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上。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 不仅从技能、专业角度去进行教学, 还应引导学生去学习更多额外的实用知识、培养他们专业信息敏感性、拓展他们掌握信息来源渠道, 如:引导他们关注农业涉粮相关网站、政策, 让学生们能在学习之外, 能更清楚目前我国涉粮行业的情况、市场的情况。

(二) 优化专业结构, 增加“互联网+”的实际教学内容

互联网+背景下的涉粮实训基地, 更多的是进行智能农业生产的研究和高端综合型人才培养, 这就要求其不仅要有传统技术, 还要把新兴的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充分结合起来, 将其应用到粮食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 如:通过互联网进行智能光照调节, 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粮食生长温度进行监督控制等, 实现在粮食生产、经营、管理、仓储、运输、销售、加工等各个环节的人工智能化管理, 这就要求涉粮高职院校在实训过程中要加强协同创新, 将互联网、信息化的实践教学拓展到粮食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 做到生产、管理、流通、经营的信息化。并且可以针对这些内容, 突出重点的进行相关实践专业设置, 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互联网+”时代所需的智能涉粮行业紧缺人才。

(三) 加大投入, 增强实训基地的硬件条件

在实训基地中, 加强校+校+行业+企+政的协同联合, 通过政府和企业增强资金投入, 对传统的实训基地进行改造, 扩大规模, 增加机房、智能化设备, 打造信息化的粮食实训基地, 以智能化控制生产、远程监控管理、精准应用、便捷操作等智能粮食生产方法为主要实训内容, 如:玉米科技园、有机蔬菜信息化示范基地等, 以园区的方式创建一体化、智能化的粮食实训基地。以此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的粮食生产、管理、流通、经营的信息化, 通过互联网互动课堂随时在实训过程中与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研发人员进行沟通交流, 通过手机对粮食作物生长环境进行监督、调控, 通过虚拟实验室进行新产品研发, 真正帮助学生对现代涉粮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深化。

三、结束语

总之,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必然会对各行各业提出新的要求, 这也要求我们的涉粮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与时俱进, 根据信息化时代粮食行业的实际人才需求进行专业布局和课程改革, 打造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体化的实验基地, 才能真正实现培养技能、知识、能力一体化的涉粮人才这一目标, 才能培养现代农业所需的高端人才。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给传统农业的转型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这也是涉粮高职院校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 涉粮高职院校需校企协同创新, 共同整合现代信息技术资源, 培养新时代、高技能的“粮食类人才”。但目前来看, 我国大多涉粮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教育模式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粮食产业生产经营的要求, 还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技能与互联网技术结合教育不紧密、教育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新时代所需的人才对实训基地的实训内容进行相应改革, 本文我们将就此出发, 对互联网背景下涉粮高职院校校企联合协同创新从教学改革的层面的实训基地建设进行探讨[1]。

关键词:互联网+,涉粮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协同创新,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陈国胜, 沈杨.”互联网+”背景下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 2015, (6) :38-42.

[2] 余萍.“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以滁州市为例[J].普洱学院学报, 2016, 32 (5) :46-48.

[3] 黄仟瑜, 林良旭, 范秀兰.互联网金融下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 2016, (28) :139-141.

上一篇:浅议构件的平面应力状态分析——主应力大小和方向下一篇:急诊重症胸外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