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危险方法”不能作扩大解释——以张某、郭某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为例

2022-09-11

一、基本案情

犯罪嫌疑人郭某某, 男, 29岁, 无业, 天津市河西区人。犯罪嫌疑人张某, 男, 22岁, 无业, 天津市河西区人。2013年9月4日凌晨3时许, 犯罪嫌疑人郭某某、张某经预谋后, 携带撬棍、铁锨等作案工具驾驶电动三轮车, 在天津市西青开发区业盛道将两端便道上的两个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的公用球墨手孔单盖小方井盖盗走。后于当日在运赃过程中被查获归案。经鉴定, 被盗物品价值人民币1170元。经现场勘查, 被盗的两个井盖为通讯用井盖, 露出的两个空井长约90厘米, 宽约80厘米, 井口距井底深约90厘米。井盖位于便道 (高出马路约5厘米) 最内侧, 紧挨路边草坪。该路段周围没有居民, 路段两边皆是工厂围墙, 平时过往机动车辆较多, 行人较少。加上二犯罪嫌疑人盗窃当日即被抓获, 尚未对公共安全造成危害后果。

二、主要争议问题

本案审查过程中, 对犯罪嫌疑人郭某某、张某盗窃井盖的行为能否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产生了争议。围绕上述争议焦点, 主要形成以下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犯罪嫌疑人郭某某、张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二嫌疑人盗窃正在使用中的井盖, 致使业盛道上露出两个长约90厘米, 宽约80厘米, 井口距井底深约90厘米的空井, 使经过该处的行人随时处于掉入空井内的危险之中, 足以危害公共安全。且二犯罪嫌疑人作为成年人, 明知可能发生这样的危险, 为谋一己私利, 放任这种危险的发生, 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全部构成要件, 应当以该罪定罪处罚。

第二种意见认为:犯罪嫌疑人郭某某、张某盗窃的井盖位于两边便道上, 不会影响到机动车通行, 而该路段周围没有居民, 路段两边皆是工厂围墙, 平时过往机动车辆较多, 行人较少。因此, 无法体现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针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特征, 即无法体现“公共性”, 因此, 不宜认定该二犯罪嫌疑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种意见认为:虽然该路段行人较少, 但毕竟是公共道路, 行人经过的数量、人员组成等都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 因此, 犯罪嫌疑人郭某某、张某的行为确实会对公共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中的“危险方法”须是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相当的危险方法, 即一经实施就会造成或可能造成不特定多数人伤亡或重大公司财产损失的程度, 而二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尚未达到此种程度。因此, 该二人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三、笔者观点

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 理由如下:

首先, 犯罪嫌疑人郭某某、张某的行为会对公共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虽然经过现场勘查, 案发路段没有居民居住, 路两边为工厂围墙, 平时过往机动车辆较多, 行人在此路段步行行走或骑车的频率较低。然而行人和非机动车较少并不等于没有, 且无论如何, 该处道路并非工厂内部道路, 而是公共道路, 既然是公共道路, 其行人往来状况就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 因此, 不能仅仅因为经过的人少, 就否认该道路的“公共”属性, 进而认为该行为不会危害“公共”安全。

但是, 本案中, 郭某某、张某的犯罪行为不属于“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中的“其他危险方法”。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是指故意以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 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所谓与之“相当”, 是指犯罪的严重程度“相当”。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这四种犯罪手段的共同特点是一旦实施上述行为, 就会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伤亡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毁损, 即一旦实施就会有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 且这种危险是难以事先防范和事后控制的。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 必须也符合这一特点。目前的司法实践中, 被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主要有四种, 一是以私设电网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二是以驾车撞人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三是以制、输坏血、病毒血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四是以向人群开枪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以上四种情形均符合上述特点。但是, 显然, 盗窃正在使用中的井盖的行为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符合上述特点。盗窃正在使用中的井盖可能造成的危险大小, 与井盖的位置、密度、井的深度、井内是否有有害物质等都有密切关系。因此, 这种案件是否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需要刑事司法人员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井盖位于交通道路的路面, 是车辆、行人的必经之路, 那么偷盗处于这种位置的井盖, 就直接危及过路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并且可能造成机动车侧翻、追尾或者行人摔伤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如司法实践中判决的一起案例:苏某于1998年7月19日凌晨1时许, 在某市一城乡结合部马路上, 将该马路的下水道井盖全部偷走, 并连夜销售。当天早上一场暴雨将该路段淹没, 一妇女路过该路段时, 掉进无井盖的下水道, 当场窒息死亡。苏某将供车辆行人通行的交通道路上的井盖全部偷走, 极可能造成车辆倾覆或者人员掉入下水道中死伤, 且苏某既无法预料到有哪些车辆和行人可能受害, 也无法控制究竟造成多大的危害结果, 因而符合上述特点, 应当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本案中, 郭某某、张某二人盗窃井盖的行为造成如此严重后果的可能性非常小。这是因为, 首先, 井盖被盗的路段周围没有住户, 两边皆是工厂围墙, 平时机动车往来较多, 行人和非机动车往来较少, 而被盗井盖位于马路两边的便道上, 不会影响到机动车通行, 仅有可能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造成影响。其次, 该井盖并非下水道井盖, 而是通讯用井盖, 因此该空井不是很深 (不到一米) , 即使有人失足掉入井内, 也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摔伤甚至死亡, 井内也没有有害气体, 不会对过往人员造成其他身体伤害, 即使遇到暴雨等极端天气, 井内积水也不致危及生命。因此, 具体到本案的情况, 犯罪嫌疑人郭某某、张某某的行为尚未达到与放火、爆炸、决水、投放危险物质这几种情形“相当”的程度, 不能认定为“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总之, 司法实践中, 认定“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时必须严格把握“其他危险方法”与放火、爆炸、决水、投放危险物质这几种犯罪行为的“相当性”, 绝不能对“其他方法”做无限制的扩大解释, 否则, 就会扩大这一重罪的适用范围, 背离了这一罪名设立的原意, 也严重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

摘要: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危险方法”应当指除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外并与之相当的方法, 所谓与之相当, 是指犯罪行为一经实施, 就会造成或可能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伤亡或重大公私财产损失。如果达不到这样的严重程度, 就不应当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盗窃井盖的犯罪行为能否构成该罪, 要综合考虑被盗井盖的位置、密度、井的深度、井内是否有有害物质等因素来进行判断。

关键词:危险方法,公共安全,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 张明楷.刑罚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1.

[2] 孙万怀.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何以成为口袋罪[J].现代法学, 2010 (5) .

[3] 张亚平.盗窃窨井盖行为之若干思考[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3) .

上一篇:唤醒沉睡中的辉煌——淮北汉画像的图绘风格探释下一篇:浅谈社会舆论对司法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