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辩护词(慈溪刑事律师)

2024-05-01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辩护词(慈溪刑事律师)(精选5篇)

篇1: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辩护词(慈溪刑事律师)

慈溪律师沈建飞,浙江万豪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辩 护 词

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

浙江万豪律师事务所接受被告人张立平亲属的委托,并征得其本人同意,指派我担任张立平的一审辩护人,参与本案的诉讼活动。通过刚才的法庭调查,现辩护人根据本案事实和有关法律规定,发表如下辩护意见。

辩护人认为: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张立平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证据不足。理由如下:

第一、公诉机关没有确实的证据证明被告人张立平行车时视线严重受阻。行车时视线是否严重受阻,不能光凭被告人张立平的单方面陈述。视线是否严重受阻应当由法定机关作出公正的检测报告。就像醉酒驾驶一样,不能光凭驾驶员的单方面陈述说:我喝了很多酒,我已经喝醉了,难道警方不作酒精浓度测试,就能认定驾驶员醉酒驾驶吗?同样道理,视线是否严重受阻,可见度到底是100米、还是50米、还是为零,不能只根据被告人的口供,也不能凭公诉人的主观推断,应该由法定机关作出司法鉴定。

第二、除了被告人张立平的口供之外,公诉机关没有证据证明被告人张立平的行车路线是“S”形。

第三、公诉机关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被告人张立平是高速行驶。公诉机关除了提供了一张没有车辆牌号的卡口照片外,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被告人张立平是在高速行驶,即使那张没有车辆牌号的卡口照片是真实的,在十余公里的路程中,只是一个点超速,能证明被告人张立平是高速行驶吗?或许刚巧在这一测速点,路上没有其他行人或车辆,难道只凭一个测速点超速,就能指控被告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吗?在慈溪汽车西站到周巷的十余公里的路程中,有许多电子警察如红绿灯和固定测速点,公诉机关为何只提供对被告人不利的一个证据,而不提供对被告人有利的其他电子监控证据呢?(公诉 慈溪律师沈建飞,浙江万豪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机关应当客观、全面、公正的提供被告人构成犯罪或不构成犯罪的全部证据。)并且以“S”形路线高速行驶本身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既然是“S”形路线,就不可能再高速行驶了,既然是“S”形路线高速行驶,为何在十余公里的路程中没有碰撞到路上的行人或车辆呢?

第四、公诉机关没有证据证明被告人张立平的行为,危害了其他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是否危害了其他车辆和行人的安全,要由在329国道上的行人或驾驶员作出判断,不能以坐在办公室里的公诉人的主观想象和推测为依据。只有在329国道上的行人或驾驶员感受到了危害性,才能认定被告人的行为危害了不特定人的公共安全。

另外,从刑法的犯罪构成理论来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而本案被告人张立平主观上并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客观上也没有冲撞行人或车辆的行为,被告人张立平主观上不但不希望或放任交通事故的发生,反而是积极地避让路上的车辆和行人,事实上被告人张立平驾车安全行驶了十几公里,也没有发生交通事故。

综上所述,辩护人认为:公诉机关的指控,只有被告人张立平的供述,没有其他相关证据印证,证据显然不足。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6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的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因此,不能光凭被告人张立平的口供,认定被告人张立平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以上辩护意见,请法庭予以采纳。谢谢。

辩护人:浙江万豪律师事务所

沈建飞律师

2011年5月19日

篇2: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辩护词(慈溪刑事律师)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过失以失火、决水、爆炸、投毒以外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司法实践中,过失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形式多种多样,至于其具体包括哪些形式,立法上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应把握以下两点1)过失以其他危险方法是指失火、过失决水、过失爆炸、过失投毒以外的危险方法;(2)过失以其他危险方法是指与失火、过失决水、过失爆炸、过失投毒的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相当的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因此,对过失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认定,既不能作无限制的扩大解释,也不能任意扩大其适用范围。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下三个特征1)行为人实施了以其他危险方法,即除失火,决水、爆炸、投毒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如果采用的犯罪方法与失火、爆炸等方法的严重危险性显然不相称,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不符合本罪的客观特征。(2)已经造成了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致不特定的多数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如果未造成危害结果或者危害结果不严重,均不构成本罪。(3)严重后果必须是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所造成。

(三)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对其使用其他危险方法可能发生的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结果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或者应当预见这种严重结果可能发生,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严重结果。这两种过失对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均持否定态度,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其发生。这一特征是行为人负处罚的主观基础。

二、认定

认定本罪时应注意区分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

1、在客观上都表现为使用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但前者必须发生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才构成犯罪;后者只要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即使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也构成犯罪。

2、在主观上,前者由过失构成;后者则出于故意。在实践中,对间接故意实施的与出于过于自信过失构成的上述犯罪比较难以区分。二者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均已预见(尽管认识程度不同),而且都不希望结果发生。但前者虽不希望却未采取避免结果发生的任何措施,而是心存侥幸任其发生。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均不违背行为人的意愿。后者行为人则采取一定的措施,或者相信具有可能防止结果发生的主、客观条件,只是过高地估计和轻信了这些条件,才使得危害结果未能避免,发生这种危害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意愿。

三、处罚

篇3: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辩护词(慈溪刑事律师)

犯罪嫌疑人郭某某, 男, 29岁, 无业, 天津市河西区人。犯罪嫌疑人张某, 男, 22岁, 无业, 天津市河西区人。2013年9月4日凌晨3时许, 犯罪嫌疑人郭某某、张某经预谋后, 携带撬棍、铁锨等作案工具驾驶电动三轮车, 在天津市西青开发区业盛道将两端便道上的两个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的公用球墨手孔单盖小方井盖盗走。后于当日在运赃过程中被查获归案。经鉴定, 被盗物品价值人民币1170元。经现场勘查, 被盗的两个井盖为通讯用井盖, 露出的两个空井长约90厘米, 宽约80厘米, 井口距井底深约90厘米。井盖位于便道 (高出马路约5厘米) 最内侧, 紧挨路边草坪。该路段周围没有居民, 路段两边皆是工厂围墙, 平时过往机动车辆较多, 行人较少。加上二犯罪嫌疑人盗窃当日即被抓获, 尚未对公共安全造成危害后果。

二、主要争议问题

本案审查过程中, 对犯罪嫌疑人郭某某、张某盗窃井盖的行为能否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产生了争议。围绕上述争议焦点, 主要形成以下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犯罪嫌疑人郭某某、张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二嫌疑人盗窃正在使用中的井盖, 致使业盛道上露出两个长约90厘米, 宽约80厘米, 井口距井底深约90厘米的空井, 使经过该处的行人随时处于掉入空井内的危险之中, 足以危害公共安全。且二犯罪嫌疑人作为成年人, 明知可能发生这样的危险, 为谋一己私利, 放任这种危险的发生, 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全部构成要件, 应当以该罪定罪处罚。

第二种意见认为:犯罪嫌疑人郭某某、张某盗窃的井盖位于两边便道上, 不会影响到机动车通行, 而该路段周围没有居民, 路段两边皆是工厂围墙, 平时过往机动车辆较多, 行人较少。因此, 无法体现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针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特征, 即无法体现“公共性”, 因此, 不宜认定该二犯罪嫌疑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种意见认为:虽然该路段行人较少, 但毕竟是公共道路, 行人经过的数量、人员组成等都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 因此, 犯罪嫌疑人郭某某、张某的行为确实会对公共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中的“危险方法”须是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相当的危险方法, 即一经实施就会造成或可能造成不特定多数人伤亡或重大公司财产损失的程度, 而二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尚未达到此种程度。因此, 该二人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三、笔者观点

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 理由如下:

首先, 犯罪嫌疑人郭某某、张某的行为会对公共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虽然经过现场勘查, 案发路段没有居民居住, 路两边为工厂围墙, 平时过往机动车辆较多, 行人在此路段步行行走或骑车的频率较低。然而行人和非机动车较少并不等于没有, 且无论如何, 该处道路并非工厂内部道路, 而是公共道路, 既然是公共道路, 其行人往来状况就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 因此, 不能仅仅因为经过的人少, 就否认该道路的“公共”属性, 进而认为该行为不会危害“公共”安全。

但是, 本案中, 郭某某、张某的犯罪行为不属于“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中的“其他危险方法”。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是指故意以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 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所谓与之“相当”, 是指犯罪的严重程度“相当”。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这四种犯罪手段的共同特点是一旦实施上述行为, 就会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伤亡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毁损, 即一旦实施就会有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 且这种危险是难以事先防范和事后控制的。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 必须也符合这一特点。目前的司法实践中, 被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主要有四种, 一是以私设电网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二是以驾车撞人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三是以制、输坏血、病毒血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四是以向人群开枪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以上四种情形均符合上述特点。但是, 显然, 盗窃正在使用中的井盖的行为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符合上述特点。盗窃正在使用中的井盖可能造成的危险大小, 与井盖的位置、密度、井的深度、井内是否有有害物质等都有密切关系。因此, 这种案件是否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需要刑事司法人员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井盖位于交通道路的路面, 是车辆、行人的必经之路, 那么偷盗处于这种位置的井盖, 就直接危及过路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并且可能造成机动车侧翻、追尾或者行人摔伤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如司法实践中判决的一起案例:苏某于1998年7月19日凌晨1时许, 在某市一城乡结合部马路上, 将该马路的下水道井盖全部偷走, 并连夜销售。当天早上一场暴雨将该路段淹没, 一妇女路过该路段时, 掉进无井盖的下水道, 当场窒息死亡。苏某将供车辆行人通行的交通道路上的井盖全部偷走, 极可能造成车辆倾覆或者人员掉入下水道中死伤, 且苏某既无法预料到有哪些车辆和行人可能受害, 也无法控制究竟造成多大的危害结果, 因而符合上述特点, 应当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本案中, 郭某某、张某二人盗窃井盖的行为造成如此严重后果的可能性非常小。这是因为, 首先, 井盖被盗的路段周围没有住户, 两边皆是工厂围墙, 平时机动车往来较多, 行人和非机动车往来较少, 而被盗井盖位于马路两边的便道上, 不会影响到机动车通行, 仅有可能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造成影响。其次, 该井盖并非下水道井盖, 而是通讯用井盖, 因此该空井不是很深 (不到一米) , 即使有人失足掉入井内, 也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摔伤甚至死亡, 井内也没有有害气体, 不会对过往人员造成其他身体伤害, 即使遇到暴雨等极端天气, 井内积水也不致危及生命。因此, 具体到本案的情况, 犯罪嫌疑人郭某某、张某某的行为尚未达到与放火、爆炸、决水、投放危险物质这几种情形“相当”的程度, 不能认定为“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总之, 司法实践中, 认定“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时必须严格把握“其他危险方法”与放火、爆炸、决水、投放危险物质这几种犯罪行为的“相当性”, 绝不能对“其他方法”做无限制的扩大解释, 否则, 就会扩大这一重罪的适用范围, 背离了这一罪名设立的原意, 也严重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

参考文献

[1]张明楷.刑罚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1.

[2]孙万怀.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何以成为口袋罪[J].现代法学, 2010 (5) .

篇4:浅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关键词:危险方法;公共安全;醉酒驾驶;交通肇事

一、案情回顾

2008年12月14日中午,孙某大量饮酒并于当日17时许驾驶其别克轿车行至四川省成都市成龙路“蓝谷地”路口时,从后面撞向与其同向行驶的一辆比亚迪轿车尾部。肇事后,孙某继续驾车超限速行驶,行至成龙路“卓锦城”路段时,越过中心黄色双实线,先后与对面车道正常行驶的4辆轿车相撞,造成长安轿车上的张某、尹某夫妇和金某、张某秀夫妇死亡,代某重伤,以及公私财产损失5万余元。经鉴定,孙某驾驶的车辆碰撞前瞬间的行驶速度134-138公里/小时;孙某案发时血液中的乙醇含量为135.8毫克/100毫升。案件发生后,孙某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11.4万元。四川省高院于2009年9月8日作出判决,认定被告人孙某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10年5月9日5时36分许,陈某饮酒后超速驾驶英菲尼迪牌轿车,在朝阳区东大桥路由北向南行驶至建国门外大街永安里路口时,违反交通信号管制,直接撞上前方等候放行的菲亚特小型轿车,继而又撞向正常在路上行驶的639路公交车左前方向。此后陈某逃逸。事故造成菲亚特车主及其6岁女儿死亡,车主的妻子重伤,另有一位69岁老人受伤。2011年7月13日北京市高院终审判决,法院以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陈某无期徒刑,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犯罪构成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指使用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危险性相当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1]本文对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主要四要件中的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加以分析:

(一)客观方面

依照条文的表述,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对于“其他危险方法”的解释要采取限制态度,仅限于与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相当的方法,而不是泛指任何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因为刑法将本罪规定在第114条与第115条之中,根据同类解释规则,它必须与前面所列举的行为相当;根据该罪所处的地位,“以其他危险方法”只是刑法第114条,第115条的“兜底”规定,而不是刑法分则第二章的“兜底”规定,因此应注意此罪与刑法分则第二章其他罪名的界限。[2]

(二)主观方面

学界通说认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使用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之外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该罪的主观方面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3]即行为人明知利用危险方法会危害公共安全,会发生危及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或公私财产安全的严重后果,但是却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这是本罪区别于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交通肇事罪的重要方面。

三、对比孙某案和陈某案分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交通肇事罪的界限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属于刑法各论中危害公共安全罪,因为刑法中的罪名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互相联系,存在竞合关系。因此理解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应从危害公共安全罪整体来分析其本质,区别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区别于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交通肇事罪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主观心态,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观心态为直接故意(认识并希望结果发生)或间接故意(认识并放任结果发生)。交通肇事罪的主观心态为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心里),对结果的发生持否定的态度。

孙某驾车从后面撞向与其同向行驶的比亚迪轿车尾部。肇事后,孙某继续驾车超限速行驶,越过中心黄色双实线,先后与对面车道正常行驶的4辆轿车相撞,造成重大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孙某的行为在客观方面既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又符合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因此对于孙某案件的定性关键在于主观方面罪过心理的认定。在刑法中,有关于醉酒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的规定。行为人明知酒后驾车是违法行为,会危害公共安全,却忽略法律的规定希望或放任结果的发生,特别是在肇事之后继续驾驶车辆冲撞,造成重大伤亡的,应依法认定为一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所以本案中孙某肇事后的继续冲撞行为可以证明行为人主观上对持续发生的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根据罪行相适应原则应评价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具体量刑时,要综合考虑此类犯罪的性质、被告人的犯罪情节、危害后果及其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孙某案件的判决事实清楚,适用法律准确。而对于陈佳案,笔者认为不同于孙某案,值得思考。

陈某饮酒后驾驶英菲尼迪牌轿车超速行驶,违反交通信号管制,在朝阳区东大桥路由北向南行驶至建国门外大街永安里路口时,径直撞上前方等候放行的菲亚特小型轿车,随即又撞向正常行驶的639路公交车左前侧。造成重大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陈某的行为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主观上为过失,符合交通肇事罪犯罪构成,且客观上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行为要件。本案的定性关键在于对继续撞向正常行驶的639路公交车左前方向这一行为,陈某主观罪过的认定。监控录像中显示,与前方等候放行的菲亚特小型轿车相撞后,陈某有明显的向左打方向盘的动作,只是时间仓促,避闪不及,才与公交车相撞。由此可以推断,对于撞向公交车的行为,陈某不希望并且没有放任结果的发生,陈某并不持有直接故意或者间接故意的主观心态。因此不能完全评价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根据罪刑法定及罪行相适应原则,笔者认为对陈某的行为评价为交通肇事罪更为合理。

四、结语

笔者认为对酒驾的行为定性,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分析。在评价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应该结合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其他罪名来整体的分析掌握,区别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章的罪名在某一程度上是相互融合的关系,并非完全对立。因此,在评价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时,应严格以罪刑法定原则及罪行相适应原则为准则,进而达到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天虹主编.《刑法》.2006年第一版,法律出版社,第300页.

[2]张明楷主编.《刑法学》.2007年第四版,法律出版社,第610页.

[3]崔战伟.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交通肇事罪犯罪构成之辨析[J].消费导刊, 2009(8):154.

作者简介:

张雅娟(1988~ )女,汉族,辽宁朝阳人,辽宁大学,2013级法律硕士(非法学)在读。

彭月(1990~ )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辽宁大学,2013级法律硕士(非法学)在读。

篇5: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辩护词(慈溪刑事律师)

关键词: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爆炸罪

案情简介:2014年3月9日, 被告人齐某某喝醉酒之后,将家中的液化气拎到小区楼道,大声嚷着要炸死自己的妻子,同时将液化气的阀门打开;楼下邻居张某某闻声赶到楼上,见齐某某欲从衣兜中拿出什么,便与齐某某互相撕扯起来,顺手将齐某某手中的液化气罐夺下并踢下楼去, 张某某的妻子将液化气罐的阀门关闭并打开楼道窗户通风, 随后赶到的公安机关测量了当时楼道里面的液化气浓度,并对齐某某的犯罪行为立案侦查,发现其身上并无可点燃液化气的工具,且楼道内的液化气浓度并未达到可点燃及引起爆炸的程度。

案件的原审结果: 判齐某某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未遂,减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

从该案件可见,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爆炸罪很容易让人混淆,在实际犯罪的判定过程中,应该如何更好地区别两者? 下面笔者结合案件事实,对两罪进行分析。

一、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爆炸罪的概念的理解

(一 )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定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即指使用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危险性相当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1]。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工业水平不断提高,危险的种类和系数不断增加,所谓的危险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放火、决水等。为了防止其他类型的危险发生, 设立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此罪中所说其他危险方法中的“其他”是指“另外的,别的”,本罪名中“其他”的意思是指“危险的方法”,是相对于哪些行为来讲的,抑或是哪些行为之外的“危险方法”。具体地讲,“其他”是指放火、爆炸、决水、投放危险物质之外的危险方法,而且实施的行为的危险性和上述中的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危险性相当。“危险”是指“人、材料、物品、系统、工艺过程、设施或场所对人、财产或环境具有产生伤害的潜能”。危险在紧迫性与程度上有缓、急、轻、重的区分。 按照现行的刑法分则的内容和本意将“公共安全”限定为: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安全,以及其他重大公共利益的安全[2]。

(二 )对爆炸罪的界定

爆炸罪,指故意引发爆炸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3]。行为人故意使用炸药、雷管、地雷等起爆器或者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在人群集中或者财产,交通线路集中的地方,将爆炸物引爆,威胁公共安全或者伤及人身及财产的极具危险性的行为。

(三 )根据两罪概念的理解对案件的分析

在本案中,齐某某将自家的液化气罐拎到楼道中,并打开液化气罐的阀门,使得液化气泄漏。液化气罐是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液化气会使得吸入者中毒昏迷的危险气体,楼道是居民通往外界的必经之路,虽然齐某某仅仅是想要炸死自己的妻子,但是其行为是在醉酒之后实施的,齐某某也不能很好地并很准确地实施其妻子炸死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行为很有可能会对邻居的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

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爆炸罪的特征的掌握

(一 )相同方面

1.在犯罪主体方面 , 两罪的犯罪主体都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一般主体。案件中的齐某某符合主体要件,是达到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在犯罪的主观方面 , 两罪的犯罪主体都有着直接故意或者间接故意的心理动态,以求达到某种目的,满足其心理需求。本案中齐某某抱着故意的心态,想将自己的妻子炸死。

3.在犯罪客体上 , 两罪都是危害不特定类型多数人的人身或者财产安全及公共安全或者秩序。本案中齐某某在醉酒后抱着故意的心态,将自家的液化气罐拿到楼道中,并打开阀门,嚷着要将自己的妻子炸死,不论是爆炸还是泄露液化气,都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公共安全。

4.在客观上 , 两个罪都是行为人实施危险程度相当的危害手段,以求达到危害公共安全的目的,都会给社会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本案中齐某某的危险行为,不仅伤害到自己的家庭关系,还使得居民们内心恐慌,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 )不同方面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爆炸罪的实施手段不同,爆炸罪是以点燃爆炸物,危害人身和财产安全为手段。本案中齐某某将自己的液化气阀门打开,要点燃使其爆炸,炸死自己的妻子。可经警方搜查,其身上并具有点燃性质的点燃物,自然无法点燃液化气罐, 以达到爆炸的目的, 且爆炸罪是结果犯,即构不成爆炸罪。

虽然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主体是为了达到危害社会公众的安全的目的, 但是该罪的手段不包括引燃爆炸物的, 即除去点燃爆炸物及刑法一百一十四条和一百一十五条中所说的手段之外其他的犯罪方法,例如私设电网,驾车冲撞人群,使用放射性物质等。而且,实施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手段范围要比爆炸罪的手段广泛。齐某某在实施爆炸的过程中,将液化气罐的阀门打开,使得液化气泄漏并充满楼道,液化气属于有毒有害气体,会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仅考虑这一点,本案中齐某某的行为对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及财产安全造成伤害。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属于开放的构成要件, 对于何种犯罪行为属于符合该罪构成要件的行为, 需要法规依据社会上一般公民的法律观念,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予以填充。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看,并没有对爆炸罪中行为人所使用的爆炸物的种类做出明确的规定, 且爆炸方法本身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方法,故而实践中对于某些案件,容易混淆爆炸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

依据两罪的不同之处, 结合案件的情况及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齐某某应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

三、案件结合两罪所带来的启示

在提到的案件中, 齐某某本人主观意思是要引燃家中的液化气罐,从而炸死其妻子。虽然主观意愿上符合爆炸罪,但是客观上,齐某某被其邻居发现并制止行为,在公安机关到达现场后, 并未从齐某某的身上发现任何可以点燃液化气罐的工具,有爆炸物却无可点燃爆炸物并使其爆炸的工具。基于本案件,再进行深一层次的思考。

(一 )启示一 :摩擦起电引燃气体致使爆炸

现在住户的家门基本都是铁质防盗门,每次的开关都会有摩擦,住户上楼下楼,鞋底都会与台阶发生摩擦,一个常识是摩擦起电。如果当时液化气也摩擦产生的静电相接处,很有可能会发生火灾并点燃液化气罐, 发生火灾并使得液化气罐爆炸。本案中,公安机关在达到现场后,首先测量了楼道内的液化气浓度, 结果表明当时楼道内的液化气浓度不足以发生火灾和爆炸。所以上述表明,无论是齐某某没有点燃物点燃液化气罐还是摩擦起电使得爆炸物爆炸,两种说法均不成立,故不管怎样都不能将此案定性为爆炸罪。

本案不能定性为爆炸罪,那么将齐某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应值得思考。

(二 )启示二 :液化气致使居民中毒与气体浓度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为达到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及财产安全的目的,行为人实施和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危险性相当的危险手段。本案中,喝醉后的齐某某将自家的液化气罐拿到楼道中,嚷着要炸死自己的妻子,液化气为易燃气体,液化气罐具有封闭性,一旦气体被点燃,在封闭的空间中便会造成爆炸,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楼道时居民必走之路,便是公共地。齐某某将液化气的气阀打开,使得液化气泄漏,虽然其行为被邻居制止且身上并无点燃物,楼道内的液化气的浓度经测量也未达到标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液化气对于人的身体健康具有危害性, 浓度低会让人呼吸不舒服,浓度高则会使得人头晕目眩甚至中毒死亡;更不容忽视的是齐某某在嚷着要炸死其妻子且打开液化气罐的时候, 对于可能会发生的爆炸,居民自己的人身安全,财产利益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已经使楼内居民的内心产生恐惧感,故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法官考虑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齐某某认罪态度较好并且其行为并未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本案在最终判刑时,从轻处罚,认定齐某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未遂。

四、结语

上一篇:土坪镇中心小学宣传片(4.8)下一篇:磨剪刀的老头儿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