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界分——以田连元车祸案为视角

2022-10-28

一、案情简介

2014年5月28日晚, 被告人赵某驾驶某牌号吉普车由南向北行驶至沈阳市A区B大街二环路口时, 超速驶入道路左侧, 与由北向南行驶的四辆车发生交通事故, 其中一辆轿车由被害人田昱驾驶, 事故造成田昱死亡, 其父田连元及另外两人受伤, 车辆损坏。经检测, 赵某静脉血中乙醇含量达203. 9mg/100ml, 系醉酒超速行驶, 承担事故全部责任。2015年1月23日, 该案在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法院开庭审理, 庭审过程中, 田方提出应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赵某的刑事责任, 与控方所指控的交通肇事罪产生分歧。

二、案情分析

( 一) 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界分

就庭审过程来看, 本案争议的焦点主要是对被告人罪名的认定。究竟行为人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还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这需要对两罪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比较, 并结合具体案情, 才得出合理结论。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同属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在行为主体及行为侵犯的客体方面并无二致。两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行为的客观方面以及通过客观方面反映出的主观方面。

1. 两罪客观方面之比较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 进而发生重大事故, 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该罪的客观方面用数学公式可以表示为: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 造成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 交通肇事。[1]因此, 交通肇事罪客观方面的认定必须把握两个方面: 第一, 行为人的行为违反了相关的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 第二, 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了人员伤亡或者公私财产受损等后果。只有同时满足了这两个条件, 行为人才有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本案中, 被告人赵某静脉血中乙醇含量达203. 9mg/100ml, 系醉酒驾驶, 且超过限定速度, 其行为已违反相关交通运输法律法规, 同时该行为还造成了一死三伤的严重后果, 因此, 行为人的行为符合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以放火、决水、爆炸、投毒以外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作为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的兜底性罪名, 该罪涵盖了除放火、决水、爆炸、投毒以外的其他所有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但从法律解释及法律适用的角度来讲, 我们必须对“放火、决水、爆炸、投毒以外的危险方法”做出限定。[2]首先, 这类危险方法的行为危害性必须与放火、爆炸等行为的危险程度相当, 即这类行为的事实都具有造成不特定多数人伤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可能性; 其次,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属于危险犯而非结果犯, 只要行为在客观上足以对公共安全产生威胁即可, 并不要求发生具体的损害后果, 行为造成的客观损害仅影响量刑而非定罪。本案中行为人于醉酒状态下在公共交通道路上超速驾驶的行为足以对公共安全造成威胁。因此, 行为人的行为也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客观方面。

2. 两罪主观方面之比较

显然, 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客观方面存在某些重合之处, 如本案中, 被告人醉酒超速驾车致人伤亡的行为, 既符合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 同时, 该行为也损害了公共安全, 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客观方面。因此, 需要从主观方面对两罪进一步予以厘清。

从主观方面而言, 交通肇事罪是典型的过失犯罪。我们知道, 过失根据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预见性又可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 在交通肇事案件中, 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多表现为过于自信的过失, 即行为人明知自己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律驾驶的行为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公私财产受损的结果但轻信自己能够避免相关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观心态。与交通肇事罪相对,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观心态为故意, 同样, 根据行为人对损害结果期待性的不同, 故意又具体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但不论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 行为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都是不排斥的, 这也是主观过失与主观故意最大的不同。主观过失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持绝对的排斥态度, 而主观故意对损害结果的发生至少为放任的心态。

本案中行为人的违章行为虽然造成了严重后果, 但行为人的行为性质有别于飙车、追逐竞驶等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并且也没有证据表明行为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持放任的态度。笔者以为, 将行为人的主观心态认定为过于自信的过失较为妥当。

三、结论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被告人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而非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当然, 该案也留给我们一些思考, 为什么众多的交通肇事案件的处理结果不能使公众信服? 这主要是因为在普通大众看来, 行为人的违规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与其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不相符。这就需要以后的立法对交通肇事罪的内涵及其构成要件进一步予以调整, 以期实现真正的罪责刑相适应。

摘要:在交通肇事案件中, 行为人的违章行为通常会给被害方带来创伤, 跟基于过失的交通肇事罪相比,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制裁力度显然更强, 也能更顺应被害方的诉求。但法情感不能代替法理性, 对行为性质的界定必须从犯罪构成入手, 只有对两罪的犯罪构成予以综合比较, 才能得出合理结论。

关键词:交通肇事,故意,过失

参考文献

[1] 彭湛, 刘铮.从飙车案看交通肇事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定[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0, 31 (4) .

[2] 张国威.交通肇事行为适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合理性探讨[J].法制与社会, 2009.12.

上一篇:产教结合的包装设计课程改革思路下一篇:货运大型化和信息化对公路运输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