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2023-02-12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中强调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职院校作为人才供给的主要渠道, 需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用有效的改革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来推进人才供给结构的调整, 矫正人才配置扭曲, 扩大有效的供给, 从而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提高生产率, 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职业教育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指通过调整经济结构, 让各种要素实现最优配置, 从而实现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数量的目标。

需求侧改革主要包括投资、消费、出口等, 而供给侧改革则主要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高职院校学生作为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因素, 需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技能等, 即提高供给的质量, 利用改革的方法来推动供给侧结构调整, 矫正劳动力配置的扭曲, 从而扩大有效供给, 提高供给结构对市场需求变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1]。

由于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不同以及职业教育的性质, 决定了其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职业教育的改革, 可以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和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通过研究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及时地创新教育, 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 把更多的综合型人才输送到市场上, 优化劳动力结构, 提高生产质量, 从而优化整个市场, 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2]。

职业教育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的主要手段。通过职业教育的改革, 可以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让更多的优秀的劳动力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通过职业教育改革, 可以有效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3]。

二、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就是指在人们的职业生涯中, 除了所掌握所从事的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其他的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适用于各种职业可以适应人们变换工作岗位, 是一种可以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基础核心能力, 主要包括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等;2.拓展核心能力, 主要包括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创业等;3.延伸核心能力, 主要包括领导力、执行力、个人与团队管理、礼仪训练、五常管理、心理平衡等。

三、沈阳市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此次调查主要包括两部分:对沈阳市高职学生发放网络问卷调查, 对企业进行探访调查。网络调查问卷发放1000份, 覆盖了沈阳市的20所高职院校三个年级学生, 其中问卷回收率为938份, 有效回收率达到了93.8%。走访沈阳市的10家企业及教育培训机构, 同时与学生、就业主管部门和就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 并把调查结果整理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看得出来, 大部分学生都愿意与人交流, 但是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比较缺少积极主动沟通的技巧和意识;没有耐心倾听他人的需求和意见, 对他人的意见没有深入分析和思考, 缺乏了交流、讨论、演讲的经验;书面表达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也显得比较弱。透过沈阳市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现状调查, 折射出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偏低, 学校对于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不足, 对职业教育改革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视度不够。只有认清现状, 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面开展中进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从而提高劳动力的质量, 优化供给结构, 促进经济的发展。

四、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创新途径

(一) 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 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

高职院校想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就必须要改革其他方面的体系, 从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例如可以改革课程结构、强化课程体系、完善实训体系等, 让学生能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习, 既有理论知识基础, 又有实践的能力;

通过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 让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工作系统化、体系化和规范化, 让学生不仅学习到专业知识, 还能把知识运用到各个岗位的工作中;也可以制定明确的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目标, 让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把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工作的改革发展, 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

(二) 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时间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拥有专业知识, 又有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要注重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时间, 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自我, 提高职业核心能力。

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技能型的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另一方面也能增强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一些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比较多, 但是学校也要注意要求教师多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时间, 让他们提高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实践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 通过实践, 让学生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利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改革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三) 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训

我国现阶段还只处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起步阶段, 缺乏专业的教师, 很多教师也都只是处在探索的阶段。

所以, 要想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就必须要加强对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改革教学模式, 才能培养出一批具有良好职业核心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更多具备职业核心能力的学生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首要任务。通过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训,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让教师能够积极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职业核心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 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使学生真正从中收益。

(四) 教学模式以职业活动导向为主

职业核心能力具有情境性, 简单来讲职业核心能力就是人们在实际的生活、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处理能力, 这个特点与实践性特点吻合。所以在高职院校教学中, 教师应该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进行实践教学。

应以情景为基础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类似的职业场景中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在教学中模拟工作场景, 让学生有“置身其中”的感觉, 通过模拟实践,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积极培养更多国家需要的人才, 实现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目标。

五、结语

我国高职院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 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教育的根本目标。

所以, 怎么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优质人才成为了其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今天, 高职院校也应该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 优化教育, 改革创新, 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优化劳动力结构, 为国家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摘要:本文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现状,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 并通过实践方法来验证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从而优化人才能力培养和资源配置, 为社会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人才。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红煜, 黄晓峰, 张爱华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赤子:上中旬, 2014, (19) :43-45.

[2] 王兆立, 张世龙, 刘春胜, 等.从供给侧结构改革看临沂市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 19 (23) :36-38.

[3] 曹洋, 冯琦琳.基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项目化课程设计及实施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14, 35 (7) :37-41.

上一篇:《电工技术》课程改革的实践下一篇:芳烃装置抽提塔界位波动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