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方略研究

2022-09-10

2005年10月28日, 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其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 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在2006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高职高专应该“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早日实现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可见, 以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等教育应该与以学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等普通教育存在着显著的差异[1]。现在的高职教育主要是模仿本科教育的学科型教学模式, 忽略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这严重偏离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高职职业岗位群的岗位要求, 建立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传统型高职课程教学存在的弊端

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在我国已经发展多年, 但是由于受大学模式的学科型教学思想左右, 高职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严重脱离, 课堂教学情境设计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大相径庭, 使得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课堂上得不到锻炼。

(一) 缺少工作岗位需求调研, 课程标准老化, 知识体系陈旧

(1) 传统的高职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目标的基础的, 教学过程体现着知识系统的合理性、全面性, 没有明确的能力训练目标, 没有将课堂活动和职业岗位工作活动对接起来, 所以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受企业欢迎。 (2) 传统的高职课堂教学依赖于教材和零散的案例, 任课教师以教材中知识点的顺序来安排授课计划, 内容死板枯燥。因为教材本身就落后于一线生产活动的新技术新方法, 而且生产一线的能力要求的多样化的, 所以说以教材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是严重实际的。

(二) 课程定位不准确, 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知识而不是能力

目前, 高职高专的课程定位主要是只是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主要成果是知识结构的逻辑原理, 而不是根据高职高专的职业岗位群应具备的能力目标而定期更新课程定位。而且, 目前课程改革的目标是突出职业岗位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要把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确定为能力目标而不是知识目标。

(三) 缺少贯穿整个课程的综合能力训练项目, 教学过程以传授知识为主

传统教学中, 学科体系知识的盲目传授和盲目积累, 学生死记硬背许多单一的知识点, 除了应付考试之外, 动手能力不强, 不会学以致用, 更谈不上创新。

今天的高职教育教师往往把本来可以用“单个或综合项目”进行训练的很多“能力点”, 习惯性, 本能的转换为“以知识点为主”内容, 在课堂上用大量的文字为载体进行讲解传授, 这种把课程的所有内容, 包括能力都转化成间接知识来传授的知识本位课, 学生即使学会了也只能做一件事就是在考场上答题。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方略

(一) 从职业岗位群需求出发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养面向行业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是培养学生具备综合职业能力, 包括较强的操作能力和与人沟通的技巧与素质。还应当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系统的应用知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职业活动的调研是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和前提, 在深刻剖析了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素的基础上, 再根据调研和分析, 才能制定出有的放矢的课程体系, 才能确定符合岗位实际的课程目标。这个课程目标应包括详尽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1. 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高职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就要做到课堂教育与企业岗位活动无缝对接, 二者的关系不仅仅要对口还要接口, 其中关键在于通过职业院校的整体教学改革, 来建立高职院校与企事业单位深度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和培训的机制。在目前高职生源质量下降的状况下, 我们应该从生源的实际情况出发, 参考当前职场对员工社会服务能的实际需求, 将岗位群需求与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 形成从招生入口到就业出口的良性循环机制。

2. 构建课程体系

面向职业场景的课程体系是以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职业人为基本目标的,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 以“岗位导向, 专业平台, 基础通用”原则开发专业课程。构建课程体系是要充分考虑各专业课程之间的有机融合和相互渗透, 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突出的就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据对职业岗位群中职业活动的充分调研, 分析出职业能力不是有单一课程来培养, 它对用的是各个专业相互融合的整体课程体系, 在体系框架下设定多门相互紧密联系课程, 每门课程有都有特定的性质和作用, 侧重于训练某方面的职业能力, 是整体课程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个体。

3. 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一门应该达到的基本目标, 是职业能力需求和具体工作流程的系统化, 是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其中包括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和课程的知识目标[2]。课程教学目标是在明确了各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下, 结合目前高职学生的现状以及职业岗位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具体要求的基础上而确定的。

(二) 突出职业能力的项目化课程设计方略

突出职业能力的项目化课程设计必须完全摆脱传统型教学方法的束缚, 立足于高职高专项目化课程设计的重点, 以着力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为宗旨开发项目化课程。

1. 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项目设计

职业能力训练项目是训练能力、学习知识、学会做事, 学会做人, 是养成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载体。课程项目是用于训练可迁移的能力, 重点学习系统知识的应用能力, 同时, 项目的多种实施方式要相互配合,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需要在许多实践环节上进行沟通, 教师和学生都应进行角色转变。在具体的项目设计过程, 综合贯穿项目必须与单项项目紧密配合。

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项目是让学生在课内去完成职业岗位群众的具体事项, 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是通过它来实现;课程中的重要理论知识是靠它来承载串联;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是由它来驱动;教师的教学效果是依据它来评价[3]。

2. 课程的整体设计

课程的整体设计是按照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提出的一个高职高专全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新观念。一门课程必须自己的整体目标, 而且必须要有整体结构和对课程教学进度的整体设计与安排, 必须在以突出职业能力目标为前提对本课程的教学进行整体优化。体现先进职业教育观念的课程整体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职业活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项目载体;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三、结论

高职高专培养人才的类型是, 技术应用型, 技术技能型或者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 不是研究和设计型人才。所以, 我们在课程整体设计过程中必须突出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通过教学做一体化设计与实施,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为学生的就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依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分析了传统学科型课程教学存在的脱离职业活动实际的一系列问题, 提出高职课程教学应当从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入手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重点进行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等课程改革路径。

关键词:职业能力,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9.

[2] 顾准.高职化工技术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构成与课程设置[J].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 :56-56.

[3]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职高专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模式操作方法与评价标准及经典范例实用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126.

上一篇:气管镜局部注药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41例分析下一篇:大学生不良网贷行为的探析与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