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组织的新要求

2022-09-11

信息时代, 传统的图书馆面临着新的挑战, 建设数字化图书馆, 实现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已成为一个全球化的课题。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 尤其是Internet的出现以及数字化文献的广泛应用, 加快了人类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正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 并不断给人们提供新的机遇, 提出新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如何发展, 如何开发文献资源, 有效地为读者服务, 这是图书馆面临的时代课题之一。

1 数字化、网络化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字图书馆”一词起源于1993年由美国国家基金会 (NSF) 、美国国防尖端研究项目机构 (D A R P A) 、国家航空与太空总署 (N A S A) 联合发起的数字图书馆创始工程 (Digital Library Initiative) 。其最本质的特征是:它是建立于网络技术上的数据库信息系统。从图书馆的整个发展历程来看, “数字图书馆”并不是一种新的图书馆类型, 它只代表了某些具有转折性影响的新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开始。由于数字图书馆的底层技术与传统的纸介质图书馆的底层技术完全不同, 所以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是“数字化”和“虚拟化”的, 所提供的服务模式是动态的, 根据用户需求设置服务项目和模式。可以这样定义: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适应社会发展和新技术应用的新阶段, 网络技术与网络环境是推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真正动因。中文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是中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为了适应信息数字化和信息传输网络化发展的趋势, 我国图书情报界从20世纪80年代初即开始文献数据库的建设, 经过20年的努力, 先后开发出如《国家书目数据库》、《中文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学术期刊 (光盘版) 全文数据库》、《报刊资料索引数据库》、《中国专利文献光盘数据库》以及《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及引文数据库》等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现已被图书情报机构广泛应用于文献检索服务, 并收到良好效果。

我国自1994年加入Internet以来, 其发展速度极其迅速, 上网用户逐年成倍增加, 现已达1500余万。由此可见, 我国的文献数字化进程和信息传输网络化进程正逐步加快。随着信息网络逐步建成, 图书馆全面实现网络化数字化已为时不远。

2 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基本条件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为图书馆开展数字化环境下的图书文献资源共享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但要真正实现图书文献资源的广泛共享, 还需具备多个基本条件。

2.1 思想观念条件

观念通常是指看法、思想。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念。应该说, 多年以来图书馆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 但仍然存在着不少旧观念的栓桔。一些图书馆往往把服务于本馆的用户放在首位, 而把向其它馆提供文献放在次要地位, 由此导致了文献传递请求的回复率较低;一些图书馆对文献资源共享兴趣浓厚, 但对于文献资源共建就不那么积极了。但是, 没有文献资源的共建, 就不可能有可持续的资源共享。因此, 需要广大图书馆都能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投身到资源共建共享的组织网络中去。

2.2 法规制度条件

我国图书馆按类型分可分为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科学图书馆等, 它们分别受不同的主管部门领导, 因而也有着不同的利益。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可以仅仅依赖于各个图书馆思想观念的进步而没有制度的约束, 那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不同的人、不同的图书馆对资源共建共享意义的认识会有所不同;即使能够理解, 在时间上也会有先后。如果没有一定的法规制度约束, 就会由于一些图书馆的不理解、不配合而使整个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受到影响, 一些已经开展此项工作的图书馆也可能由于领导人的更替而有所波动, 而且整个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活动也缺乏有效的组织与协调。另外, 数字化环境下开展资源共建共享活动, 也需要明确的法律保护。虽然传统的资源共享活动早就开始了, 但由于其规模较小、数量有限, 一直被公众认为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延伸, 属于合理使用的范围。

但是, 对于通过对文献快速扫描使之数字化并进行网络远程传递的资源共享方式, 会由于其传递的快捷性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引起著作权人和出版商的异议, 需要有法规制度的保障。

2.3 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硬件条件

数字化环境下开展共建共享活动必须以图书馆硬件基础设施为支撑。对于一家图书馆来说, 如果没有实行业务工作的自动化管理, 就谈不上形成馆藏书目数据库;如果没有连接互联网就谈不上通过网络访问其它图书馆, 进行信息的快速检索、传递, 也谈不上网上电子付费的实现;如果没有配备相应的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和数码相机等设备, 就谈不上完成印刷型文献到数字文献的转化;如果图书馆没有自己的网站, 就无法提供书目数据库等数字文献的上网发布, 也就不能让别的馆通过互联网了解自己的馆藏信息, 影响数字化环境下共建共享活动的开展。因此, 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硬件设施条件的满足至关重要。

2.4 图书馆的软件条件

如果我们把图书馆界互相连接的庞大网络比喻成数字化环境下开展馆际资源共享活动的“高速公路”的话, 那么, 可以互相获取的数字化文献信息就是在这条“路”上行使的“车”了。目前, 对于我国的图书馆而言, 不但存在着这条“路”还不够通畅的问题, 而且更为缺乏的是在这条路上行使的“车”和“造车”的人。因此, 图书馆的数字化文献信息、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等软件方面的条件创造十分重要。

3 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所面临的问题

对于网络图书馆而言, 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可谓目前制约资源共享的瓶颈问题,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 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技术不成熟且不经济

现阶段信息资源数字化的主导方式包括键盘录入和光学字符识别 (OCR) 扫描输入两种。键盘录入是一种手工转换, 以汉字键盘录入而言, 常用的录入方法主要有五笔字型、自然码、拼音码、音韵码、智能码等, 其主要缺陷是速度慢、效率低、成本高。光学字符识别扫描输入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自动化信息资源输入技术, 是图书馆印本型、缩微型和图像类信息资源数字化的主要手段, 与其相关的设施称为扫描仪。扫描仪是一种计算机外部设备, 它能将源文献转换为适于计算机处理、存储和高速传输的数字化图像。但这些图像不能被检索或“阅读”, 只有通过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将扫描与图像分析结合起来, 才能识别或“阅读”源文献中字符, 并将被识别的字符转换为机器可读的字符编码形式 (通常是ASCII码) 。利用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还可以对部分或全部文献进行全文标引, 而照片、图表、图形等不能转换成ASCII码的信息则以页面形式存在, 供用户浏览和观看。光学字符识别技术的效能取决于它对源文献中字符进行准确识别的能力, 但目前这方面的技术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图像质量不高、字符分类、源文献的“背景干扰”、扫描速度、单位成本较高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进程。可见, 信息资源数字化技术的不成熟及其相关的高成本仍然是网络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一大障碍。

3.2 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所面临的是数字化对象问题

图书馆是当今世界拥有信息资源最多的组织, 但这些资源绝大多数是以印本、音像、缩微等形式存在的, 当网络化的浪潮汹涌而至时, 他们必须决定哪些信息资源应优先数字化的问题。一般而言, 大多数图书馆都会选择本馆最有特色的信息资源初稿优先数字化, 譬如, 美国国会图书馆所启动的“美利坚记忆计划” (American Memory Project, 1989-1995) 就是以其馆藏特色为据的, 该计划首先选择反映美国历史、文化和立法方面的照片、文字手稿、音乐、电影、图书、图片、乐谱等作为数字化对象, 在稍经编辑或几乎不经编辑后转换为电子格式, 以便人们能够共享国会图书馆的珍贵资料。图书馆确定数字化对象的另一种作法是根据馆藏资源的珍贵程度区分优先缓急。第三种常用作法是选择利用频率最高的信息资源, 尤为适用于大中型图书馆, 但这种方法必须建立在网络成员高度合作的基础上, 否则就会坠入重复建设和盲目竞争的怪。

3.3 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合作问题

由于图书馆网络是各成员馆在自愿自主的基础上组成的, 即使是美国这样法制相对完善的国家也没有涉及图书馆网络的法律, 所以, 合作就成为决定网络成功与否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在目前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和网络化的进程中, 许多图书馆往往将自动化或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视为“一馆之事”而较少从网络的角度考虑, 结果是空耗了原本拮据的图书馆网络建设经费, 而彼此之间的设备和软件又难于兼容。对于已经联网或尚未联网的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而言, 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合作问题必须提到意识日程上来, 具体地讲, 图书馆之间必须加强沟通, 就数字化对象的选择达成共识, 在分工与合作的前提下共图资源共享大业。

4 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图书馆文献资源组织策略

图书馆是人们搜索信息的场所, 也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环节, 在数字化与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 文献资源共享不仅成了当今社会经济的客观需要, 而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文献资源共享无论在内容和范围上, 还是在方式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馆际交流变得更加容易、更加频繁, 从集中编目到联合目录, 从信息检索到馆际互借, 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 通过资源共享, 提高图书馆文献的利用率。

4.1 文献资源数字化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关键环节

当前加速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的步伐, 关键在于文献资源的数字化, 随着国家通信现代化的发展, 行业性、地域性的传输网络不断完善, 只要加大投人, 加强规范化建设, 就可在全国建成完全适应信息资源共享要求的宽带高效的文献信息传输网络。文献资源数字化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瓶颈, 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建立全国性、地域性的文献情报工作协调组织, 负责整体规划和领导管理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享数字化的建设, 使文献资源共享真正落实到实处。

4.2 加速发展并应用新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技术基础与保障, 信息技术的滞后必定导致“纸上谈兵”。我们考虑的一些关键技术可包括建立指引库技术、自动跟踪和自动更新技术、网络信息检索技术、电子信息处理技术、语音识别与人机交互以及诸如电子文献等的信息媒介技术。

4.3 建立一支适合数字图书馆发展需要的馆员队伍

数字化的图书馆, 需要一批有创新能力的信息咨询专家和工程师, 随着信息资源剧增, 用户在网上获取单篇文献的难度日益增加, 就需要馆员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掌握对网土资源进行开发的能力, 从数字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找出用户所需的有序资料, 为用户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另外, 由于大量无用信息、及有害信息污染, 要求馆员具备鉴别与鉴定信息垃圾的能力, 成为一专多能的具有良好创新素质的知识导航员。要建立这支队伍, 必须通过岗位培训, 改善馆员目前的知识结构,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 营造一种终身求知的图书馆文化创新氛围, 才能适应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摘要: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对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数字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础, 是数字图书馆的根本。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信息开发利用及信息资料的共享, 是目前图书馆面临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图书馆发展数字化、网络化的必然趋势, 探讨了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基本条件, 分析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图书馆文献资源组织策略。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

参考文献

[1] 霍岱云.试论新世纪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体系与服务功能[J].山东省图书馆季刊, 2004 (2) .

[2] 郭继红.论网络环境下虚拟馆藏的建设[J].图书馆, 2003 (3) .

[3] 刘辉, 张旭.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J].现代情报, 2004 (4) .

[4] 李冠强.数字图书馆管理论纲.福州[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6.

[5] 王晓华.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数字化[J].科技资讯, 2007 (4) .

[6] 陈宝芬.浅论数字网络图书馆的构建[J].现代情报, 2007 (7) .

上一篇:新形势背景下企业政工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下一篇: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