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策略

2022-09-11

在知识环境的图书馆资源中, 其存在两个特点:一是用户与文献资源的直接接触可能性增强, 为此自我利用行为增多;二是一些原始文献生产者如出版商、新兴的文献服务商通过网络或联机平台直接向用户提供原始文献检索与传递服务。为此在知识环境下,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将面临新的问题与发展要求。

1 当前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模式

20世纪90年代, 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经历了从最初的“藏书建设”, 到“文献资源建设”, 再到今天的“文献资源建设”的历史过程, 并由此进入了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馆藏的内涵、发展目标、评价标准都发生了变化。从内容上看, 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不仅包含文献资源建设, 还包含网络文献资源的开发和组织以及数据库的建设, 图书馆的馆藏不仅包含印刷型书刊资料、缩微资料、视听资料;而且延伸到各种电子出版物、电子文献资源, 即现在人们习惯地把图书馆馆藏简称为现实馆藏+虚拟馆藏。从发展目标上看, 图书馆馆藏发展从根据用户的潜在需求收集资料转变为根据用户的现实需求来提供文献, 把图书馆建设成为文献资源库。从评价标准上看, 文献资源存取能力、文献存取质量、文献开发与组织能力、文献资源利用率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评价的主要指标。

2 当前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

2.1 文献资源不足

在我国, 大部分图书馆出现经费紧张现象, 难以维持正常的资源建设和持续发展, 致使资源建设不合理, 资源严重不足无法有效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从公共图书馆来看, 它本身是一个公益性机构, 它的资金来源全部依靠国家财政。在现阶段, 国家提供的经费已无法满足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停滞的发展状态又将导致文献资源质量和数量下降, 人才流失等问题。这些问题无疑使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作用和影响下降, 使政府更加轻视公共图书馆价值继而减少经费预算, 导致恶性循环。因为经费短缺, 一些图书馆被迫减少书刊订购以及停止或推迟部分数据库的续订工作, 硬件设备老化或报废后也不能及时更换和补充, 影响了馆藏的完整性, 也导致资源不足, 无法满足读者的全面需求。

2.2 合作不够

我国图书馆一直缺乏合作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文献资源建设依然坚持“大而全”、“小而全”和各自为政的理念, 造成经费短缺资源采购不足及重复采购现象; (2) 合作不足, 一方面馆际合作不足, 另一方面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等高投入的项目上缺乏合作, 造成了人财物的巨大浪费。比如在特色数据库建设方面, 绝大部分图书馆更是各自为阵, 独立建库, 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和特色效应, 也不利于图书馆间的资源共享。各馆缺乏共建、共享、共知的意识, 在增强建立文献资源的协同化、集成化保障方面存在着各种障碍。

2.3 对读者需求研究不够

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一项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 网络是自2007年至2009年期间唯一增长的阅读媒介, 国民网上阅读时间已超过阅读报刊/杂志的时间。可见, 网络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所占据的时间比重越来越大,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形态, 传统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与此同时, 上网浏览、使用搜索引擎、在线购买等普遍满足了受众广泛的文献获取要求。

3 知识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策略

3.1 树立大资源观

在知识环境下, 知识创造、传播和利用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一方面, 图书馆不再是信息交流的中心环节, 其优势地位已然不见;另一方面, 每个图书馆个体不再是独立存在的, 其间的交流和互动会更加频繁和必不可少。在这种环境下, 图书馆在进行信息资源建设如果仍以“大而全, 小而全”为理念, 抱着固有的文献不放, 不拓展资源范围, 不延伸服务内容, 不增强服务功能, 则难以适应新环境下的用户需求, 必将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为此图书馆应真正从用户及其需求出发, 适应用户的行为变化, 探求并遵循用户新的需求行为规律, 并把“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理念贯穿于提供文献服务的全过程, 将隐藏在后台的服务阵地前移, 走到用户的身边, 融入到用户科研和学习的一线, 嵌入到用户的科研和学习过程之中, 消除与用户之间的隔阂, 拉近与用户的距离, 用户在哪里, 图书馆的服务就在哪里, 为用户提供一种到身边、到桌面、随时随地的服务。

3.2 加强二次文献资源建设

为了在有限的经费内最大限度地保障读者需求, 合理地规划和采用二次文献是既经济又有效的文献保障手段之一。因此, 必须更新服务理念, 从深层次开发文献资源入手, 探索有效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手段和方法。而积极开展二次文献服务, 根据用户直接提出的文献需求或通过跟踪用户的行为和属性特征来调查研究用户的兴趣, 推荐和提供与用户兴趣相关的文献资源, 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发挥馆藏文献效能、做好读者服务的有效方法。

3.3 加强文献传递工作

文献传递服务不仅可以弥补馆藏文献资源不足, 提高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满足读者个性化文献需要, 还可以实现馆际之间文献资源的有效流动, 实现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 大大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因此, 有必要建立国家级的大型文献提供中心, 统一规划引进国外文献资源, 并建立与之相关的全国文献资源共享协作网, 以文献传递的方式进行服务, 提供跨行业、跨系统、权威、统一的服务, 进一步促进资源共知与共享, 满足我国对科技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的需求巨大。同时要制定统一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收费标准, 降低传递费用, 图书馆也可通过补贴等方式, 使读者承担极少的、合理的费用即可获得文献, 享受真正的实惠。

总之, 我们分析了知识环境下用户文献需求的特点, 阐述了知识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知识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策略。

摘要:在知识经济下, 图书馆不再是读者获得文献的主要渠道, 读者越来越远离图书馆,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必须研究读者的需求变化, 重新审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策略。本论文为此通过文献调研的方法, 研究了知识环境下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发展要求, 分析了知识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提出了知识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知识环境,图书馆,文献资源

参考文献

[1] 王国庆.走向整合实现互联面向知识服务的二次文献数据库[J].现代情报, 2008 (4) :951.

[2] 吴慰慈.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兼谈数据库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图书馆论坛, 2004 (6) :14.

[3] 李家清.资源共享的实现途径-文献传递服务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 2004 (1) :63~65.

上一篇: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策略下一篇:三极管工作原理微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