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赤穗义士看日本武士道文化

2022-09-12

武士道如同象征日本的樱花一样,是日本土生土长的文化。作为日本武士阶层尊奉的生活准则和道德规范,武士道是日本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精神。武士道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鞭策着每一位日本武士。

赤穗义士作为江户时代的武士,武士道则是他们遵守的金科玉律。本文以元禄十四年的赤穗事件为出发点,通过对大石良雄等赤穗义士进行考察分析,从而对日本武士道的忠、义、名誉等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

一、赤穗事件始末

事件发生于元禄十四年,作为惯例年初由将军德川纲吉派使臣到京都向朝廷献礼,之后天皇派敕使下江户答谢。奉命接待敕使的是赤穗城藩主浅野长矩,迎接敕史来到幕府的仪式要按照朝廷的礼数,朝廷派了高家的吉良上野介来对仪式进行指导。由于拒绝向吉良上野介送礼物,宴请敕使过程中浅野长矩受到了百般刁难和冷嘲热讽。怒火攻心的长矩一时所有的不快都涌上心头,拔出腰中的配刀在松廊下砍伤吉良上野介。

此次事件让德川纲吉在敕使前蒙羞,当日便命令浅野长矩谢罪切腹并将赤穗废藩,而吉良上野介却没有受到任何处分。在日本中式武家法律制度中,有一条很重要的法条叫“喧哗两成败”,即引起斗殴的双方,不论是非,一律平等处分。所以首席家老大石良雄在复藩愿望破灭后,率领赤穗家臣共7人夜袭吉良上野介府邸,将上野介的首级供在主君墓前,为主君复仇。元禄16年,幕府命四十七名义士切腹谢罪。

二、赤穗义士行为分析

1、忠的体现

“忠”在武士道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简单的说武士的忠就体现在“从主即道”上。生成“忠”的要素也有许多,“报恩之情”当属第一。武士们支持大石良雄复仇的想法,足以证明了他们对浅野家的忠诚。他们表现出来的义无反顾,绝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他们内心潜在的武士道忠诚精神的体现。

大石良雄对于“君辱臣死”这一道理深信不疑。武士所享受的权利与地位都是君主给的,怀着对君主感激的心情即便舍去生命也要报恩。武士道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因此报恩就是尽忠的一种体现。

2、义的体现

武士把“义”定义为决心:“义不同于勇,义即决心,道理既晓,付诸行动,顽强不屈,当死时,必敢于死,当征讨时,必敢于征讨。”武士做事重“义”,从武士道的观点来看“义”就是“正义之道”、“行使正义的义务”,它也是一种应尽的责任。可以说“义”是武士本身发自内心行动的原动力,是武士道所遵循的最高也是最基本的准则,任何违背“义”的行为都会被武士道所唾弃。《叶隐》中说:“如果在死与不死的两种可能性之间选择,便选择死。”既然生死不可兼得只有“舍生而取义者也”。然而赤穗义士对义的理解不单单停留在殉死上,为了正义同样做出了巨大牺牲。

身为武士大石良雄为掩人耳目离别妻子,整日沉迷酒色,生活放荡无度,为达复仇目的不惜丢掉武士的尊严。日语有句俗语叫做:武士吃不上饭也要用牙签装作吃饱了的样子,这种表现是武士对自身尊严的维护。其中一位武士为筹措复仇的资金,甘心把自己的老婆卖到妓院换钱。另一位武士则把自己的妹妹献给吉良上野介当仆人,目的是从内部通风报信。单纯地舍生取义对于一般的武士来讲可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不惜让自己家中的女眷堕入风尘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因为对武士甚至一般男人来说这都是一件异常耻辱的事情。赤穗义士们不惜舍弃自己的小家为了浅野这个大家这正是他们心中“义”的体现。

3、名誉的体现

武士作为封建社会最高阶级,其行为对其他阶级有着表率作用,尤其在生死观上格外突出。《叶隐》的第一条就说:“武士道就是超脱生死”,可以说选择武士道就等于选择了死。“舍身”是武士履行的行为规则,是武士维护名誉的最后手段。武士在面临生死抉择时如果为了保全生命而逃避,则会因为贪生怕死而受到他人的嘲笑,丧失作为武士的存在价值。

名誉在武士心中占有很大比重,名誉是需要维护的,任何诋毁名誉的事都是不可原谅的。如有必要甚至可以报复诽谤者或者自杀,绝不能置之不理。松廊刀伤事件也是整个赤穗事件的导火索,武士对受侮辱有着强烈的不满,浅野在众人面前丢了丑,他甚至不顾当时所处的环境是无论如何不允许兵刃相接的将军府,结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武士与生俱来的荣辱感深入心底,赤穗义士以吉良的死来洗刷之前所蒙受的耻辱,是符合武士身份行为的。虽然要以生命为代价,但是舍弃生命也不能抛弃名誉。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元禄赤穗义士行为的研究,从“忠”、“义”以及重视“名誉”方面详细地分析并剖析了武士道文化的丰富内涵。作为江户时代武士复仇行动的代表赤穗事件,反映出了武士道的众多方面,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日本武士道文化的一角,更重要的是可以由此审察日本人的民族性格。

摘要:在漫长日本历史中武士道与日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相互融合,是日本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理解日本思想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赤穗事件,武士道忠义

参考文献

[1] 张玲玲.从元禄赤穗事件看武士道的忠[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

[2] 新渡户稻造.武士道[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3付林鹏.《武士道》看武士道精神价值的核心[J].黑龙江史2008(12).

上一篇:德士古煤气化灰水工艺分析下一篇:传统广播新媒体化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