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情境创设

2023-04-15

第一篇:小学英语课堂情境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英语课堂效益

胜利小学--------李燕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运用”。如今我们已经进入数学化住处时代,在探索具体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中,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正式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英语课堂教学。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是运用信息技术的拥护者和实践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学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在此,我已充分感受到“技术的魅力”。

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儿童的学习兴趣对鼓舞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求知俗望。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事物。幽雅动听的音乐,鲜艳夺目的色彩,五彩斑斓的图画,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方语兴趣。信息技术正好可以提供这种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渗透力极强的信息。例如:在每单元安排的Let’s talk部分,如若用生动、活泼的画面展示出示,既使学生更好的感受语感,又能促进学生口语交流的积极性,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模拟语言环境,有效突破重、难点。

紧紧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基本要求。教学中,当遇到教师不易讲清和学生不易掌握的重点、难点内容时,可以运用计算机设计与生活相贴近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知语言,理解语言,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

例如:在教“what time is it?”。时,我设计了一段动画,一只狗和一只猫,狗问猫“what time is it?”猫看着钟表回答时间“it’s……”,学生看完,马上就能明白意思,并敢模仿。

三、灵活设计,优化单词教学。

对于英语刚入门的小学生来说,最大的困难在于对单词的发音及其拼写的掌握。个别学生因记不住单词,致使学习成绩下降,最终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由此看来,词汇教学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教单词时,利用多媒体显示,色彩、动画、声音牢牢地抓住孩子的心。例如:在教学时,设臵读音,让学生模仿、跟读。紧跟着出现数字动画,帮助学生记忆。

遗忘的规律告诉我们语言必须反复记忆、运用。复习单词时,为了避免“猪油炒冷饭”,我设计了储蓄罐的环节,多媒体显示单词内容,学生说出单词,及时巩固。

四、仿真语境,展现口语交际的平台。

现代英语教学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高度的实践性,这是由语言是交流工具之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英语对中国学生来说,有相当难度,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缺乏英语原材料等。农村学生尤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就要给学生提供能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的自然情景和教学情景。传统的教学无法营造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但多媒体能提供声音、画面、人物、情景、光、电,使学生臵身于语言环境之中,产生一种需要运用英语的激情,学生由被动地接受信息转化为积极参与语言交流,从而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了展示平台。

例如:在教“Is this your skirt?”时,我让穿着明显服饰的学生表演,就地取材式的教学。“Is this your jacket ?”“Is this your dress?”同学间互相交流回答“Yes or No”,学生急欲表现,效果极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大胆地进行了口语交流。

信息技术教学给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把传统的注重认识、灌输、封闭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举的教学模式。在现代英语课堂上大容量、高密度、快频率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训练得到加强,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学生主体性得到更大发挥。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的过程中更能主动求发展,体现个人魅力。然而现在有些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不懂合理运用,导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更谈不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此,我浅谈一些在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上应注意的方面。

一、教师在课堂上不应发挥主导作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虽有不少的优点,但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所具有的人性作用是计算机的功能所不可取代的。“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语言是最具亲和力,最灵活的语言,师生之间课堂上互动性的交流应该是最有效的教和学的途径。”例如:英语课堂上开始时的“Free talk”、值日生的“Daily report”或师生的品头交流,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好方式,它是计算机所不可替代的。如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的展示,那么就会把本应由教师讲述的内容容变多媒体演示:把师生之间在特定的情境中富有情感的交流变为通过网络的信息交互;把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亲切的品交交流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对话。因而,我们就必须清楚地认识,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必须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大量的用英语进行的交流,才能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计算机多媒体仅仅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中的一种,尽管是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也只能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没有计算机多媒体,但不可没有教师。媒体总处在被支配的地位,它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辅助设施,而不能反客为主;我们为了教学而使用它,而非为了使用它而教学,是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应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听或看的目的,使他们有心理准备,调节他们的注意力,并在注意及时的反馈矫正,以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媒体的辅助作用。

二、信息技术资源在课堂上的选用应适量 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一堂课中尽可能多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甚至误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学生参与率就越高,所教授的语言材料越易于让学生掌握,效率就越高。比如:有些教师用英语课堂上常用的五步教学法,于是他在revision环节上用,在presentation环节上也用,practice , drill和consolidation等环节都在用;一会儿用power point展现这个片段,一会儿用flash来呈现那个片段,跑上跑下,不断切换,忙得不亦乐乎。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兴趣很浓,但实际上变 成了 老师搞“杂耍”,学生看热闹。事实上,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的无意注意过多,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干扰过大,学生对语言素材的获取量相当有限,导致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缺少语言训练的时机,即使有所训练,也很不足。其实我们教师还是应该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与积极因素,由此起学生无意注意到维持他们的有意注意,进而转化为从事学习和创造不行骄兵必败必需的“有意后注意”。所以,在引入或呈现(presentation)这几个环节我们可以多用些,在其它环节少用一些。但是不论在哪个环节使用多媒体,教师都应抱定一个目标,那就是我们之所以要使用多媒体,是为了挖掘教材中的情景语言点,是为了“活化教材”,创造真实的情境,使学生会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表达。

三、合理选用媒体、课件 在英语课堂教学,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中所起的作用是许多传统的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但这并不等于说,计算机多媒体可替代其它一切教学媒体。只有结合使用,才能取长补短,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1、避免只重多媒体而忽视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

确实,一些教师在初尝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甜头后,便唯其命而是从,丧失了自己多年来形成的鲜明的教学风格,却不知计算机多媒体固然有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是它无法完全取代的,如实物、简笔画等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不可忽视。所以,教师不应一味赶潮流,而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手段,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与常规媒体和手段,发挥其各自的长处。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实际,恰当地选用媒体形式是我们不变的原则。

2、避免把投影展幕当成黑板

有些英语教师认为,有了大屏莫投影,黑板可以从教室中消失了,板书都可以省了。他们把投影屏幕当作黑板,备课时将全部的操练材料、问题和答案及图片都输入计算机,课堂上点击鼠标,通过大屏幕一一显示。我们知识,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随时根据教学进展需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操练,从而达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而且,优秀的板书不仅精练,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随时调整、修改板书内容。如果用投影屏幕完全替代黑板,就会影响学生视觉感知的一贯性,使学生对整课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受到影响;也因屏幕上内容稍纵即逝,影响了学生记课堂笔记。而实验证明,课上记笔记的学生回想当时讲过的内容的概率是不做笔记的七倍。所以完全用屏幕代替黑板,就会影响计算机多媒体在帮助我们解决教学疑难问题方面优势的发挥。

总而言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注入卫活力。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能把英语学习的情景设计得生动活泼,富有创意,能将学生臵身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领悟语言,操练语言,运用语言。图、文、声、像并茂,形式活泼,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各种感官受到刺激,更有利于他们语言能力的提高。

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引导学生进行量多而质优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直接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得到培养,并为实现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则不但违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的真正目的,而且违背了英语教学的规律,影响学生学英语的基础阶段。

第二篇:创设有效情境 让小学英语课堂变得有趣

创设有效情境

让小学英语课堂变得更有趣

姓 名: 性 别: 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 编;联系电话:邮

箱 刘扬 女

兴庆区第十一小学

银川市兴庆区利群西街182号 750001 13895019008 mary822@126.com

创设有效情境

让小学英语课堂变得更有趣

【摘要】

传统的英语教学多以灌输式为主,课堂气氛沉闷,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就很难达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为了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广大一线教师一直在寻求一种最实用的教学方式---生活化的情境教学。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的理念构建英语教学的大课堂。在课堂中引入情境教学,教学中很多难以说清楚的问题,通过建立有意义的情境,不仅使问题迎刃而解,也有助于知识的迁移,同时能更好地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理念。

【关键词】有效创设 英语课堂 教学情境

教育理论家布卢姆认为:“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英语情境的创设就是把课堂设置成 一个形象、生动并具有一定真实性的场景,让学生拥有一定身份,给他们营造一个集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来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教学目的。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已成为一线英语教师的共识。然而,并非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所有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教学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情境创设低效的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好英语教学情境创设的“效”与“度”,让小学英语课堂变得更有趣呢?笔者将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事例,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巧用英语歌曲 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

人教版每单元后的英语歌曲往往能集整个单元重点内容于一身。歌曲语言精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分散知识难点。首先,不少英语教学内容可以用歌曲形式来表现。不仅能巧妙自然地引出新课内容,而且能渲染英语氛围,一首熟悉、节奏欢快的曲调可以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出现,教师可以把确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学生掌握的单词、句子配上学生熟悉的曲调进行演唱,学生既感到熟悉,又觉得新鲜,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轻松掌握了新课内容。其次,歌曲情境教学也可以起到调节学生情绪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很难在40分钟的课堂上都能全神贯注地听课。当觉察到学生开始出现疲倦时,及时地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学生熟悉的曲调,编唱一首歌曲,有助于活跃气氛,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最后,巧用歌曲将所学教学内容通过歌曲向课外延展,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去欣赏、学习,让学生在家中自己的小天地里,利用自由的环境、充足的时间和良好的音响设备,认真、自觉地去练习、编唱英语歌曲,这样就为学生在课外学习英语知识拓展了更大的空间,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二、妙用游戏活动 复习巩固对话内容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这架桥将学生们带入快乐学习的英语天堂,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活动特征,运用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字母、单词、句型、对话教学中都可以采用游戏教学,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适合儿童口味的游戏情景,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能帮助教师把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条件,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学习新课塔桥铺路,为新旧知识的衔接做好铺垫。利用游戏还可以巧妙的引入新课来分散难点,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游戏中分组进行角色表演,巩固所学句型。如PEP六年级上Unit2 Let’s Talk为例,这个单元是以问路为话题,让学生能熟练地使用介词与方位词搭配组成的短语,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来复习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同时为引出本单元的新单词东南西北做铺垫。在这个游戏里,我把整个教室设计成不同的方位和地点(如学校、医院、公园、邮局等),然后让学生分组自由参加游戏,一部分学生充当指路者,一部分根据指令不断地在不同的地点向左转向右转,或者直行后退,并设计一首比较有节奏的顺口溜来巩固方位词上下左右和东南西北。 如: Up,up,north,north. Right,right,east,east. Down,down,south,south. Left,left,west,west 为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打下了基础。

如果老师能进入到游戏中,与学生一起游戏或是带动学生参加游戏,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也就会提高,效果肯定会更好,游戏的有效性也就相应地提高。同时师生关系会更融洽,学生对于老师的喜爱程度也会相应提高,对于英语教学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上游戏进行得热火朝天,课后学生意犹未尽,还能继续与伙伴进行自己的游戏,使英语游戏延伸到学生的课余生活,那么对于游戏的设计者—--老师来说,可谓是无上的荣誉。

三、善用故事情景 提供有效思考空间

新课标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因此,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交叉点,挖掘资源,是英语教学至关重要的一步。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呈现对话内容,既真实又生动,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也有很大帮助。小学英语课堂配套的教材特点是每个单元有自成体系的特定内容,如有的整个单元都是有关衣物的、有的是有关食物的、有关动物的、介绍家庭的等等。可以在每个单元确定一个大主题和明星人物,讲述他们令人神往又能使人会心一笑的故事,在情景故事中习得语言。教学食物时学生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是跟吃有关的菜单、餐具和餐桌礼仪;学习动物飞禽时则带上动物飞禽的头饰,配上森林的背景,用上合适的语气,Look! There is a bird in the sky.这时候扮演bird的学生也会有感情地说出Hi, I’m a bird. The sky is blue. I like flying in the sky.简单的几句话,可以让人油然而生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随着教学内容的改变,课堂如魔术般时时转换场景,学生怎能不欢喜雀跃呢?如在教学《Numbers》时,围绕英语数字的教学内容创设了找门牌号、拨电话号码、救护伤员等生活情境,学生很快掌握了1~10这些数字并能熟练运用。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学生不再是进行单纯地语言操练,而是基于情感而产生的自然倾吐,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造各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利用真实的语言素材创设语境。能让学生感受到语境的感染和语境的提示,在语言的运用中,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真实语境带来的乐趣,仿佛身临其境,比如,在教学shopping这一课时,可以把教室布置成卖各种物品的商店,这样,学生就自然会全身心投入到情景中去,并很有兴趣地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活动,并体验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语法学家杰斯帕森曾指出:“教好外语的首要条件是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和使用外语。学外语就像学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入水中亲自感受,这样他最后才能够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给学生提供练习材料,以课堂所学新句型为主线,穿插融入以前所学不同层面的词汇和句型,从语言层面上的操练、应用,拓展到思维层面上的空间想象,创造进一步理解语言的条件,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跳跃性、想象性思维,从不同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和思维空间,使得所学语言综合运用目标和情感目标最终自然达成。

四、活用生活化情境 进行有效操练巩固

“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这是陶行知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课程的全新思考。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向我们提出了英语教学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课堂变成一个浓缩微型的社会,把花草树木、鸟兽动物、对话人物请进课堂,让学生看到、感受到英语就在你身边,给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感知生活,体验生活,进而在生活中实践、参与和探索。所以生活既是学生学习的源泉,也是学生交际的平台。比如,在教授学习用品、交通工具、服装等类别的单词时,应尽量用实物或实物模型进行直观教学,而对于sun、moon 、run、jump、hot、cold等单词,可借助彩色图片、简笔画、表情或动作进行教学。在教red、yellow、brown等表示颜色的单词时,则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和周围的物体,来运用“What color is the „?”这个句式,这样一来,学生就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拉进了课堂。小学低年级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片非常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用大量的时间来制作与教学相关的学具和图片。比如,在学习教材中人物名字的时候,我把这些人物制作成头饰,上课时我就戴着头饰走进教室,于是我用英语说:“Hello!I am Amy. My name is Amy.”之后就让学生自己上来戴起各种人物的头饰说:“Hello! I am Chenjie或” 加上平时用的问候语“How old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等。其他同学也可以问:“Who is he / she?”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争着上台表演。学生不但学得快,而且还记得牢。所以,让情景的设置配合情景活动,不但能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这些在平时随处可见的“实物”,又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深入生活,创设真实情境,在教学活动中用英语,在实践中运用英语。作为一名外语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才能,靠自己自然、形象的表演,靠体态语言,包括多变的手势,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去创造语言环境。真正地把学生放进真实语境中学习真实语言,实现Learn English,而不是Learn about English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生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力求拉近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在接近真实的生活中,让学生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

富有情境的课堂影响着学生的心灵,能释放出无穷的美丽,富有情境的课堂,能让生命的精彩在课堂上跃动。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各取所长,尊重学生个性,从有效情境研究入手,精心设计情境、尽心呵护情境、真心体验情境、慧心发现情境,在情境教学的不断打磨中,让我们的课堂在情景中添彩加色,不断提升。

参考书目:

1、《交互式白版课件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陈莉莉,《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8

2、《也说小学英语情境教学》庄飞阳, 小学时代2011-6 小学时代出版社

3、《新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第三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创设小学英语情境化课堂

【内容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设英语教学情境,对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论述了如何在词汇教学、对话教学、歌谣教学、故事教学这四方面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化课堂。并提出了教师在实际运用中所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创设 情境

语言学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就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学生头浸在水里,才感到自由自在。这样他们才能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语言的习得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得到完成。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一种英语学习氛围,也就是情境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操作手段与方法。它可以将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等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模仿自然界中的声、色、形,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创设真实、丰富和立体化的英语环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教学形式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能够吸引学生在情感上和行动上积极参与活动,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感悟力,将知识融会贯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实践也让我们体会到:要使小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英语、学好英语,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多创设具体的情境,并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真实的活动中。

一、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英语情境教学的方法

如何使信息技术真正与小学英语课堂情境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呢,我们结合PEP小学课本教学的实际情况,将主要的将教学内容分成词汇教学、对话教学、歌谣教学以及故事教学这几个方面进行分类实际操作、研究、并进行阐述。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情境,进行单词教学。

单词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础,在特定的英语教学情景下,英语词汇的输入与输出是英语教学重要的一环。“未学过外语的学生,尽管看到了外国文字,听到了外国语言,但不能了解其意义。这时的外语词汇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不解其意的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词汇教学的目的,在于把词汇变成有意义的刺激,就是说使之与一定的概念联系起来。”那么怎么才能在教学中实现英语词汇的音、形、义的结合呢?对于小学生来说,最佳的方法是直观教学法,即把外语词汇与其所代表的直观图像直接联系起来。何克抗教授也在他的专著《创造性思维理论—— 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中指出:基于言语概念的逻辑思维离不开表象,语言的形式结构若不与表象结合将不能表达任何思想,任何抽象的言语概念也是来自于具体事物的表象。而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接触的事物不够广泛,因此,我们在进行英语单词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容量大,内容丰富且生动直观。它可以通过鲜明的图像、有趣的声音产生良好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如笔者在教学monkey、rabbit、cat、dog、panda、duck六个动物名称时,运用信息技术,从互联网和学校资源库中查找了其相关图片以及动物叫声,制作成课件进行教学,学生仿佛置身于动物世界中,与他们近在咫尺。在这些鲜明、生动、活泼、可爱的动物动画中教给学生单词的读音,模仿它们的动作、形态、叫声,在看看、说说、做做、演演中,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上述单词,并记住了它们的音、形、义,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也在看、说、做、演中,提高了运用事物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情境,进行对话教学。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引导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小学英语学习的特点是具有交际性,而交际必须是在一定的场合,以一定的身份参与进行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课堂并不具备布置所有真实情景的功能,因而在英语课堂中引进信息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具体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情境,帮助对话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运用多媒体创造情境,加深学生对对话、句型的理解。

运用多媒体以一定的情景为切入点,为教学创设良好氛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降低对话难度,同时借助媒体可以弥补教室空间的局限性,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场景氛围,将生活置身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真实的生活空间里切身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话内容,体验交际,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而不易遗忘。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播放生动、有趣的卡通英语对话片段,加深学生对新学内容的理解。活泼可爱,生动有趣的卡通人物是孩子们喜欢的形象,在互联网上有大量生动、有趣的英语卡通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相关的卡通片段,配上简短的英语对话,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声音、图文并茂等因素对学生进行感官上的刺激,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来感知新学内容,加深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在What do you like? 这节课中,笔者从Disney English 的动画片中选取一些生动、有趣的片段,配上A: Hello. B: Hello. A: What do you like? B: I like fish. 等的简短对话,让学生感知了新学内容。活泼可爱的米老鼠和其他卡通人物的英语对话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学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简短的对话,能滔滔不绝地与同桌进行对话,从而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交际能力。

2、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情境,帮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趣味操练

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以学到的语言材料。”多媒体能将模拟的真实情景搬进课堂,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给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的氛围,让学生能沉浸其中,充分调动起学生说英语的欲望,帮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操练,从而有助于学生在遇到相同或相似的情景时进行良好的知识迁移,实践英语的交际性功能。

例如,在笔者在教学“Who’s that woman?Who’s that man?”这两个句型时,制作了多媒体幻灯片,通过呈现胡锦涛主席、奥巴马、多普拉、姚明、爱因斯坦等等中外名人,自然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频繁使用句型“Who’s that woman?Who’s that man? He’s ⅹⅹⅹ. She’s ⅹⅹⅹ.”从而解决了本来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不仅实现了学生对话的交际性,而且利用多媒体广泛的资源拓宽了学生的眼界,进行了文化意识的熏陶。

(三)、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情境,进行歌谣教学。

PEP的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配有英语歌曲和英语歌谣,英语歌谣简单易懂,上口快,容易记忆与激发学生兴趣,节奏感强,轻松有趣,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学生的听、说、读的训练,同时,也加强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增加词汇量。因此,在小学阶段积极提倡英文歌曲、歌谣教学,将英语学习与孩子们喜欢的歌曲、诗歌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一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学习英语的方式和途径。可是关于这部分内容如何教学是每一个小学英语教师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众所周知,歌曲歌谣中包含大量生词,意义也较为复杂,如果直接呈现歌词进行教学,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而且在反复的跟读中会觉得单调乏味,从而渐渐失去对歌曲歌谣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将其中的场景、语句一一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习语句、理解意义,突破难点,进而再进行整体地学习。例如,笔者在教学歌谣“Old Macdonald”时,针对这首歌的特点:歌词中既含有“moo、moo;quack、quack”等动物叫声的拟声词,也有模拟人类叫声的字母组合“E-I-E-I-O”,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农场的场景,渐渐地出现鸭子,并发出quack quack的声音,再出现牛,发出moo moo 的声音,一边吸引学生呈现场景,一边开展歌词教学,最后再放出整首歌的flash,整首歌的学习水到渠成。

(四)、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情境,进行故事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情境,进行故事教学,笔者认为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在PEP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story time,虽然其中的小故事趣味性、情境性比较强,但仅靠教师的语言描述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利用动画画面、配音效果等信息技术来增强学生的形象感受。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相应的动画,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效果,让学生在这种真实的语言氛围内感知英语的魅力,并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模仿。这样,不但可以给学生留下准确清晰的印象,同时也纠正了学生发音上的偏差,为其流利地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动画生动、直接、明了,可以一步步呈现,一步步教学,在教学中,通过色彩、背景、音乐等效果,真实地表现人物活动场景,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语言学习,这样他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听说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时的注意点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能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但教学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应考虑以下几点。

(一)、使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时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英语教学也越来越多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信息技术以其能集形、声、光、色等于一体而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许有教师认为情境创设一定要用上现代的教学技术,其实不然,利用多媒体只是情境创设的一种手段,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学习内容。不同类型的内容要求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段与表现方式,我们应分析教学内容,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二)、使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时应注意要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上意义建构的过程。所以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考虑学习者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创设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规律的情境。在创设情境时,我们也应该顺应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营造热闹、学生喜欢的各个场景,例如,去游乐场、过生日、旅游等等。此外,学生的记忆容量有限,字母较多的单词可能超出其记忆容量,因此在开发课件时要注意重点讲授并多次重复多字母单词,以达到增强记忆效果的目的。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从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要注意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信息技术走进英语课堂的今天,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一些情景:课堂上,教师一会儿走进学生,一会儿上台操作,教师俨然成了“鼠标”,整堂课在忙乱中结束,而教师对学生的交流、互动却不够,造成学生掌握地还不是很到位。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到,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固然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其仍是一种电教工具,是为了更好得达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的教学辅助工具,仍需要人来控制、掌握。弱化或排斥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错误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防止“以机为主”或“以机代人”。

三、结语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小学英语课堂情境化课堂的方法多种多样,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而且可以加强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但是,我们在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创设英语课堂教学情境时还应注意形式上的新异性、内容上的主动性和方法上的启发性。怎样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研究。

第四篇:浅谈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摘 要 任何教育都存在于各种活动之中,并通过活动表现出来,数学教学也不例外。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活动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活动教学的关键,在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活动因素,保证儿童有自己真正的活动,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活动情境。文章从如何创设游戏情境、操作情境、问题情境等几个方面阐述,旨在通过情境的创设,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操作等诸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活动 情境 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0052-02

现代教育理论明确指出,任何教育都存在于各种活动之中,并通过活动表现出来。数学教学也不例外,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活动教学的关键,在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活动因素,保证儿童有自己真正的活动,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动眼,使教学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那么,如何在数学活动教学中创设情境呢?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对任何事物都怀有好奇、求趣、喜新的心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一种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数学情境,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喜爱这门功课,促进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在教退位减法“十几减几”时,课前先准备四件标价都是8元的商品:童伞、书包、文具盒、童鞋。在课上给四名学生分发人民币15元、13元、11元、16元(均有一张整10元币),依次到柜台前买一件商品。教师提问: “你们刚才看到顾客各拿出多少元?找回多少元?”学生很容易答出:都是拿出10元,找回2元。接着问:“四位顾客各剩多少元?你们是怎样想的?”学生积极发言,如第一个顾客原来有15元,拿出一张10元,用了8元,找回2元,还剩7元。即15-8=( ),想10-8=2,2+5=7,从而得出规律:计算十几减几,先用10减几,再用减得的数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就可以得到差。这一游戏化解了退位减法的难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取了知识,并且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内部的活动过程。要教会学生学习,按照学生的“动作思维――表象思维――抽象思维”等思维特点来认知规律,组织教学,是教师所追求的教学方式。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数学课上,必须加强操作活动,使学生人人动手。思维也会在动手过程中随之展开,这很容易把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概念记得更清晰,更容易保持记忆和提取。我在教学“得数是6的加法”这一课时,首先出现一道富有思考性、挑战性比较强的题目,H+H=6,接着让学生拿出6个圆片在桌上操作,摆一次写一道算式,如摆出HHHHH+H=6,便写出5+1=6,然后把圆形依次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再写算式,直到全班学生把算式1+5=

6、5+1=

6、2+4=

6、4+2=

6、3+3=

6、0+6=6都摆出来,教师再结合书上的示意图,组织学生讨论每道题的意义。这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操作,自己练习,自己讨论意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学得轻松愉快,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活动教学的过程实质是师生之间协同展开的探索活动,共同发现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学习内容中的新知识,转化为问题,隐伏于一系列的情境中,让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或新旧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构成学生认识活动的内部矛盾,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而促使学生不断质疑问难,发现问题,再经过积极思考、探讨去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我们可通过层层设计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研究:

(1)怎样才能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揭下商标纸的方法由学生思考讨论自己想出来)

(2)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什么形状?(由学生任意展开成各种几何形状)

(3)展开的图形面积怎样求?(让学生去找计算各种几何形体需要的条件)

(4)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不管是什么图形,最后得到的都是用底面周长乘以高)最后让学生体验到:展开侧面只是为了推导计算方法,实际计算时并不都要把侧面展开。

这样的教学,老师提出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探索的空间,学生在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中,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将会逐步得到提高。《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因素,也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促进学生真正自主探索和创新至关重要。

四、创设交流情境,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是活动教学中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它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通过学生自做,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营造一种合作民主的氛围。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在集体合作中展示自己,创造个性。

比如教学两位数的口算加法57+38,我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由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同学间的相互启发,于是出现了许多种方法:

(1)57+30=87 87+8=95 (2)50+38=88 88+7=95

(3)57+40=97 97-2=95 (4)60+38=98 98-3=95

(5)55+35=90 90+2+3=95 (6)50+30=80 80+7+8=95

然后通过分析、比较、优选,让同学们选择得出第一种是最佳的方法。

在这里,我通过小组集体合作的形式,不仅促进个人的思维在集体智慧中得到发展,而且同学间的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通过讨论、争论、辩论取得1+1>2的效果。心理学研究指出,在班上没有朋友的儿童比其他儿童更容易出现逃学之类的行为问题,产生孤僻、退缩、压抑等心理问题。所以说,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很有必要的。

五、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生活情境必须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儿童往往会主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情境的引入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因而让“生活”走向课堂,让数学贴近生活,即能使学生发现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所以,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生活情境,采取让学生体验生活原型,再现生活事实,唤醒生活经验和解决生活问题方式,使学生把理性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如在学习“利息”这一内容后,可先让学生到附近的银行去查查现在的利率是多少,并把自己的储蓄罐的钱存进银行当一回小小的存款员。课上,让学生汇报存款经过,学生知道了存户生取款时要交20%的利息税以及提前支取和延后支取的计算方法等等。还让他们算算把自己的压岁钱存定期三年的与连续三次存定期一年的哪种存法合算?学生解决这样的题,就会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确信课堂学到的知识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和思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件或者现象补充教材的内容,一方面保证了教学内容与教材专题内容的一致性,避免话题选择的随意性、训练安排的无序性,另一方面,使情境变得“具体”,教学内容更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王坤庆.现代教育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第五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数学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现实,而在知识迅速创新的今天对人才的需求,最重要的已不仅是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在更新知识以及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体现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造能力。

本课题主要探究的是如何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小学生形象思维丰富,爱好活动,生活经验不丰富,感受生活和体验生活的能力不强,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我们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是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

3、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利用情境创设让抽象数学更形象,这样也迎合了儿童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

4、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超越狭隘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学习内容,让数学“活”起来。这也是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的。

5、数学情境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好奇、渴求、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欲望和活动,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情境是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标根据不同学段的实际情况,对数学情境化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提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第二学段提出: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第三学段提出:数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以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研究的过程,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因此,进行情境创设的研究是课改的需要。 对于学校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研究,国外一些教育家,如苏格拉底、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都曾提倡和实践过情境教学,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古希腊教育苏格拉底从事教学,常常给学生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他借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激励学生主动求知。美国教育家杜威也十分重视问题情境教学,他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创设情境,依据教学情境确立的目的,制定教学计划;利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成果;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改革中,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中,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对问题情境教学作了有益的实践和开拓。保加利亚的心理学家洛扎诺夫,他在长达9年的“暗示教学法”的尝试,取得了惊人的轰动效应的教学成果。“暗示教学”的根由就是问题情境教学。就是利用一定的情境,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启发学生自觉学习、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而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真实环境的创设和模拟,并把问题情景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和教师正在对情境教学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教学,并取得了效益。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自1978年开始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和“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式,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当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改革实践。自2001年1月以来,在中国西南地区开展了“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实验。实践证明,强调创设数学情境,把从情境中探索和提出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问题”趋动教学,同时在解决数学问题和数学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引发出新的情境,从而又产生出深层次的数学问题,形成“情境―问题”学习链,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华东师大孔企平教授的四环节论中,首要其冲就是要有一个问题情境以激发小学生的疑问,体现了现代建构

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问题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同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我区钦州市教育科研“十五”规划的重点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验》在很大程度上关注了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因此对于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也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实验动向。

三、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不少学校课改初期就开始研究,也有一定的经验,为什么还要研究它,不觉得有些过时了吗?我们是研究过,但教师做得怎样,这应该是关键之处,如果,我们研究的很好,但老师却不管不顾,没有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没有显现出课题研究的价值,那么我们的研究就不能说是成功。因此,我们研究本课题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1、对情境创设认识的片面理解。教师只注重开课前的情景创设,觉得情境创设只限于课前的导入,实际不然,教学的整个活动都应该处于一定的情境。

2、只注重创设情境,而不能有效的挖掘其使用的最大价值,使得情境创设如摆设,只中看不中用,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脱离。

3、“生活味”浓厚,“数学味”淡薄。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的老师的确每节课都注意从生活中引入,但往往给人的感觉是生活味浓厚,而数学味淡泊。如何设计生活味浓,数学味强的教学情境,这也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4、形式丰富多彩,但实效差。

现在,有很多数学课走进了注重课堂气氛,忽视课堂实效的怪圈,表现为:活动的气氛热闹,活动的形式花哨,而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似乎没有学到什么。现在提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学习情境,但对于有些教学内容来讲,好像并不好找到生活中的情境,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有些高年级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也只是比较牵强地把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搬入课堂,让学生感觉老师只是变了一个出数学题的花样。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强态度、情感没有太大的作用。

5、如何合理的创设数学情境

通过课堂研究,是教师掌握合理创设数学情境的方法,深刻理解合理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学习的意义,培养出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研究合理创设数学情境,在情境中进行教学对提高课题效率的作用。怎样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才是合理的教学情境也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此外,还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结合各年级的具体教学内容,寻求适合农村孩子的一整套的情境创设素材。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针对“创设情境”研究,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行动实施,对研究的设想

及方案进行完善。

2、个案法。围绕典型活动及学生开展系统的教学活动,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

有效的教学措施。

3、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六、课题研究步骤及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9年12月至2010年8月):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进行情境创设作用研究,研究合理的情境创设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提高课题教学的作用。

第二阶段(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情境创设类别及情境创设方法研究,怎样合理进行情境创设研究,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第三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分年级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整套适合农村

小学使用的数学情境素材。

通过本课题研究,力求培养出一批科研型教师队伍,并形成案例集、论文集和情境创设素材

集。

七、课题管理

1、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定期召开课题研究成员例会,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

题,总结经验。

2、每学期初,小组成员交流研究计划,落实研究所需的人力、物力的配置。

3、加强信息化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开通课题研究专用博客(http://lxsxktz.blog.sohu.com/),及时发布课题信息,方便课题组成员适时交流。

4、在教导处的组织下,每学期对课题研究进度和成果进行考核课题

8:“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设计的研究”小课题开题报告

[来源:本站 | 作者:罗玉婵 | 日期:2011年5月13日 | 浏览497 次] 字

体:[大 中 小]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设计的研究”小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国内外的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

第一,对数学课堂提问的研究,国外多是在普通教育研究的前提下对课堂提问进行的研究,因此这些研究结果中关于数学课堂提问的“独到之处”较难突出出来,也缺少对在数学课堂中收集的提问材料作纵深向研究。一般教育学意义下的提问研究及其结果也能“关照”数学课堂提问,且有较大的积极性意义,但这类研究及其结果对数学的“依赖性”不强,只有基于数学的课堂提问研究才能直接诊释和直面理解数学课堂。

第二,国内在教育学背景下对课堂提问的研究并不多于国外。在数学课堂提问的研究上虽然较多,但大多数均是在国外一般课堂提问研究基础上结合数学课堂进行的应用性研究,国内在数学课堂提问的研究(包括一般性的提问研究)多把注意力放在提问的技巧研究上,似乎有了好的提问技巧就会产生好的提问。如果把所有的课堂行为做思考,它们都具有两面性,即“艺术性”和“科学性”,因此,数学课堂提问研究应走出“技巧”的误区,而应当把它作为一种一般意义上的教学行为来研究。

第三,从研究方法来看,无论是数学课堂提问研究或者其他学科的课堂提问研究多属在提问的量性研究方面,也就是说,大部分研究都是围绕什么学科的课提问多少次,哪种类型的问题提问多少次以及抽象层次上的课堂提问的功能等等。不可否认,这些方面的研究能从一定的角度能反映出课堂提问的意义,但是,很难将课堂提问的历史存在的意义和与其他教学行为相比所具有的教育教学的深层次意义揭示出来。

(二)、目的及意义。

第一,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的艺术也就是提问的艺术,课堂提问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改革课堂提问方式,我们常常看到的是老师为了表面上的热闹而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课堂上大多数提问缺乏科学依据,问题没有科学性,学生则没兴趣也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其实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提问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思维,并且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放矢的展开教学。当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时,老师可以提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来唤起他们的注意。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老师可以通过提问进行点拨,使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思考问题往往会不全面,得出片面结论,或者在学习新知识时,

不能把握要点,这就需要老师通过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的思维。设计课堂提问要为教学目标服务,一节课的教学其整体的教学目标,它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而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优化提问思路和过程,以及提问技巧等。从实际出发,把握新教材的重难点,合理利用增加或补充一些资源内容,提出新课标中孕育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提出问题不仅涉及到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还要对原有的思想、知识、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扩充。因此,课堂提问要善于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容量,有机地联系本章节、本单元、本册、整个年级乃至整个体系的教学内容,使之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的课堂提问之中,问题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何谓“问”,它是教学内容和启发性的集中体现,如果运用的好,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成为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第二,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数学的提问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方向,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这说明: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提问有意识的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在此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获得能力。

若不注意方法技巧,学生便会对教师的提问不明其意或不知从何答起,这样不仅起不到好的效果了,有时反而会误导学生,严重挫败学生的学习数学积极性。因为,有效的提问是增强数学课堂实效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准确性和艺术性,丢弃不恰当的提问,使提出的问题要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课题的界定。

第一,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课堂提问是组织数学课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恰如其分的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目前的数学课堂上,教师的

提问往往得不到学生的响应,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严重影响了有效的教学。

第二,我们分别对我校区

三、四年级的156位学生和8位数学老师进行了开题前的问卷调查。学生和老师的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填写的方式,学生调查问卷设有16道题,老师的调查问卷设有8道题,都是涉及课堂提问方面的问题。从回收的调查问卷中,我们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其中,学生的调查问卷中的第二题:认真听老师提问时,你是否能听懂老师在问什么?学生选择A能听清听懂的占41%,选择B有时听不明白占57%。第三题:你有兴趣或愿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吗?学生选择A有兴趣的占45.5%,选择B没有兴趣的占2.6%,选择C一般的占51.9%。第五题:你觉得老师提的大多数问题对你来说难度如何?学生选择A基本适合我的占67.9%,选择B偏难的占9.0%,选择C偏易的占21.8%,选择D根本无法回答的占1.3%。老师的调查问卷中的第一题:你认为课堂提问设计在整节课中重要吗?老师选择A非常重要的占37.5%,选择B重要的占62.5%。第八题:你备课时有没有对课堂的提问进行专门的思考?老师们都100%选择了C(有时有)。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更加强了我们迫切开展课堂提问设计研究的决心。数学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行为,它不在于提了什么问题和多少问题,而是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提出的目的是什么,对学生是否有意义,所以进行有效课堂提问设计的课题研究,势在必行。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与学生配合状况的调查及原因分析。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而对于教师的提问,学生却出现不敢、不愿意回答,或答非所问的情况,得不到学生的配合,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只有通过调查,教师才能深入地了解自己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及其成因,彻底转变课堂包办代替的教学观念。进一步便于我们针对师生双方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为深入研究“有效的课堂提问设计”提供明确的主向。

(二)、教师提问的技巧及策略的研究。

1 、“提问” 包括提好的问题和有效的提问策略。教师要学会精心设计问题,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做到提问准确而有效。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我们通过研究数学课堂提问技巧以及策略,提高教师们的提问的实效性。

2、“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要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

(三)、教师评价的研究。

提问是和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不应重提问而轻评价。真正有效的评价应该是真实而有激励性的,每提问一个学生,都必须通过有效评价,使其有所收获。既要让学生在“问”与“答”之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也要让学生感受到回答“问题”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想回答问题的愿望,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我们课题组将对评价的方式方法作进一步的研究。

(四)、小学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基本理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也提出问题,但学生总是被动接受思考,他们在问题面前难免有被“审”的感受。反之,如果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那么,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激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我们课题组将对小学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五)、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为主体的研究。

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

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课题组将对小学学生提问要突出学生为主体作进一步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课堂观察法、教学实践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

1、文献研究法。(1)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是创新教育的有关理论以及课堂提问设计的有关理论。(2)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课题的理论和方法,调整教学思路。

2、调查分析法。采用师生问卷调查、学生访谈针对“提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依据。(1)调查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要点。(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课堂有效提问方面运用的新方法、取得的新经验。(3)调查数学教师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设计的研究实施后的学生发展情况,为课题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优质教学的实际操作。

3、课堂观察法。对课堂的教学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交流,在此基础上谋求课堂提问技巧改进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4、教学实践法。结合调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在教学中进行新的提问方式的尝试,在摸索中寻找教师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提高教师有效提问的技巧。

5、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数学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条件:

1、课题组成员都具有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都曾参加过各类教育教学比赛并获得较好的名次。他们都是从事小学数学一线教学且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都曾参与过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都对课题研究有着较高的热情。

2、课题组每周都开展科组活动,讨论交流课题研究的进度,遇到的问题及相互交流思想、信息等。结合存在的问题,组织和安排下阶段的工作。课题组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教师们提供学习的平台。

3、完善课题研究制度,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①、科研例会制:包括每两周一次课题研讨会、每月一次读书报告会、每两月一次课例研讨会。②、课题阶段检查制:对课题研究做好过程性检查工作,不定期对有关教师和学生进行检查,了解试验进展情况,督促课题过程性研究的开展,及时进行过程性研究小结,为结题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召开课题中期研讨会,由课题组成员做课题中期研究报告。③、科研成果档案制:强化过程管理,对在试验中所形成的各种资料数据、学生作品及时整理、归档,并有专人负责,作为课题验收的重要依据。

4、经费保障。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学教育研究工作,给教学教育研究工作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经费保障。领导亲自进课堂,亲临指导教学研究,为营造学校的研究氛围做出了表率和榜样作用。

(二)、预期成果:

1、教学实践成果。

①、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全面认识数学提问的价值,不断深入探究提问的有效性、提问的方法与技巧,并将所学的理论和感悟到的知识通过课堂进行实践探究。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转变教学观念,做到每节课在备课时就认真设计好提问,通过反思、总结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

②、课堂上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具有回答教师提问的愿望和要求,教师能在备课时精心准备每一个问题,课堂上学生能在提问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和探索新知。

2、理论研究成果。

①、《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实施方案、调查报告。 ②、成立问题资源库,收集有关的教案、课件、论文、案例及平时的资料收集等。

③、评选出优秀的论文、教学设计、课例并汇编成集。

3、队伍建设成果。

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规范和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的教学质量。

六、特点与创新之处。

(一)、有效锻炼学生的思考力。有些教师误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就要多问,采取了一问到底的策略。看似热闹,但数量过多,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思考,有的问题太过于简单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显然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设计有效的提问,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创新能力。适当的时机提出适当的问题。在学生没有思考、没有疑问、没有形成认识冲突之时,不可轻易提问。因此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注意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循循善诱,方能鼓起学生的信心,通过分层启发,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提问难度大都巧设在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层次上,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想象思维引入最佳状态。

(二)、分对象、分层次性的提问,让各层次的学生各有收获。作为教师,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在上课时,不同的问题问不同的学生,让问题问到点子上,发挥课堂提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的老师提问,喜欢提问成绩好的学生,对答如流,省时省心。但总叫那几个人,“圈子”划得太小,时间长了,其他学生知道应答无份,就处于消极的状态。这样,老师就像一个导演,好的学生就像演员,学习成绩一般或教差的学生就像在观看演戏的观众,没有参与的趣味,不利于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很难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有一种老师只提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哪壶不开提哪壶”。显然是为了提起学困生的注意,让他们跟上来,但往往占去很多的课堂时间,使教学节奏松弛。当老师跟他们“周旋”时,其他学生也成了“观众”,或因问题索然无味,对听课失去了兴趣。有的老师提问“学困生”是惩罚性的,让你不努力,寒碜寒碜你!学生答不上来,老师一通批评、挖苦、讽刺,有时搞得哄堂大笑,课堂成了老师的“发火场”,教学效果大受影响。有的老师课堂提问过于简单,有的问题过难、过偏

或过于笼统,使学生无处下手,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设计不同层次和梯度的问题,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三)、提问设计不流于形式,具有启发性。有的教师课堂提问偏离了课前预设,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断,只满足心中的标准答案。这样提问,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容易被教师否定扼杀,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的提问设计,能使学生开发思维,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掌握知识。启发学生要从三方面着手:1)体现启发性要在发问形式上下功夫。发问要有新鲜感、新奇感、幽默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真正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同是问一个概念可以正问也可以反问,可以直问也可以曲问,可以明问也可以暗问,可以实问也可以虚问;同样是一个思考性问题,可以编成因果性的思考题,还可以编成解释性,评价性,分析性,推理性,综合概括性的思考题等。2)体现启发性要在发问时机上下功夫。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对我们筹划课堂提问是有现实意义的。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反之,学生会对教师的提问无以为答,教师本人也会索然无味。3)体现启发性要在情景性上下功夫。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的。应有利于学生从事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问题应与具体学科,具体知识点相联系,否则难以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不能追求那种忽视问题本身与具体知识相联系的纯粹性问题。根据生产和生活的实际而提出的问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这样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其主动探索未知。

七、课题研究步骤、进程。

(一)前期准备(2009年9月—2009年10月)

1、查看搜索国内外相关的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对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类,明确选题的方向。(负责人:全体实验老师)

2、推敲研究题目,确定课题研究题目及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负责人:潘世满)

3、开展问卷调查及学生访谈,了解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负责人:刘翠芬、梁再仿)

4、拟定通过课题方案,召开数学教师会议,讨论修订方案,明确本实验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操作步骤。(负责人:罗玉婵)

5、上交课题研究方案。(负责人:罗玉婵)

6、及时编订课题研究需要的各种表册。(负责人:罗玉婵)

(二)实施阶段(2009年11月—2011年1月)

1、通过网络、杂志等资料,以科组活动的形式,学习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观念的转变等理论知识及学习有关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的文章。(负责人:全体实验老师)

2、实验老师制订个人研究计划,每学年上一节公开课或研究课。课后做到及时评课,相关老师进行意见反馈并做好记录。(负责人:全体实验老师)

3、外派教师参加各级各地的名师课堂的观摩。(负责人:视具体情况而定)

4、以学习、研讨、个人尝试、经验交流为主要形式,理论结合实践开展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学实验的效果。(负责人:全体实验老师)

5、通过调查、比较等方法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对教学实践方法进行改进。(负责人:全体实验老师)

6、撰写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设计的研究”的论文、案例、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做好有关课题资料的整理、上交。(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交以上资料一份。)(负责人:全体实验老师)

7、做好优秀教学课件及优秀课例的收集工作。(负责人:辛海燕、潘伟连)

(三)总结、鉴定、结题阶段(2011年2月—2011年7月)

1、针对第二阶段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验证,实验老师总结经验,并开展交流会议。(负责人:潘世满)

2、外派教师参加各级各地的名师课堂的观摩。(负责人:视具体情况而定)

3、选定实验老师上一节课题研究的汇报课,科组进行集体备课,课题组领导组织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负责人:谭少兰)

4、收集撰写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设计的研究”的论文、案例、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课件,做好有关课题资料的整理、上交。(负责人:辛海燕、潘伟连)

5、做好结题总结工作,完成结题报告,参加课题结题申报。(负责人:罗玉婵)

责任编辑

评估。

上一篇:学校中层干部岗位职责下一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