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董希文《苗女赶场》油画作品

2022-09-10

2016年4月份在石家庄美术馆举办了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石家庄巡展,有幸可以去观摩学习,看到了很多震撼具有时代特性的优秀作品,看到了以前甚至以后都不会再见到的作品,它们具有太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众多伟大作品中我看到一副董希文老先生的《苗女赶场》令我驻足,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董老先生的成就很高,可是有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提到他便只会想到著名的《开国大典》,它在问世之初所拥有的荣耀是独一无二的,而其后因为政治风波五易其稿的蒙难又包含着中国美术的一段痛苦往事。当时间为我们拉开距离,重新回看董希文的创作生涯,《开国大典》只是他无数作品中的一幅,只因其广泛的社会功能,被赋予了过多的关注,以至于掩盖本应属于董希文的更丰富、更立体的艺术成就。但是我更喜欢《苗女赶场》这种轻松自在的画风。

1942年董希文创作了油画《苗女赶场》,可以看见他对中国和国外艺术传统的深入研究和勇于探索艺术表现力的勇气。1943天他年夏去了敦煌,潜心研究民族传统壁画艺术近三年。他临摹了大量的敦煌壁画,包括北魏时期的壁画和不少与原作等大的盛唐时期的作品,他对古代无名画师表现人物运用勾勒和设色的精微入化深有心得,认为敦煌壁画上的人物双色不依靠明暗法塑造形体及质感,其效果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杰作媲美。其艺术手法是东方艺术的特色,是独一无二的。他对敦煌壁画的临摹和深入研究,对他以后的油画创作,无论是造型手段还是色彩装饰的独到之处,都是不可割断的因果关系的。

董希文的艺术手法是东方艺术的特色。董希文的艺术特色和个人绘画风格的形成,首先是其深厚扎实的艺术功底,油画家艾中信说,董希文的素描称得上是稳、准、狠。整体观念强,画面又不失灵活,全在于他深入观察和分析,什么事扎实,不仅能把对象准确的画下来,还在于画面有没有感情,有没有感染力,能够让看画的人感受到你想要表达的情感,形要有感情的形,色要有感情的色。董希文的油画色彩见解强调对象的固有色,减弱条件色,在素描上强调不变的形,减弱可变的光。但他并不排斥光的作用,对欧洲的传统油画与中国水墨结合的探究,都做过研究。

董希文的大学时代刚好处于战乱时期,学校从江南迁至西南云贵地区,活泼的少数民族风情与后来在河内所感受到的浓郁的东南亚气息,共同影响了董希文的早期绘画。《苗女赶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蓝色调中富于韵律的拖长线条引出山间行进的节奏,描绘出一种具有动势的山寨民生景象。

苗女赶场这幅作品就是西方油画与中国水墨画结合而创作的,这幅作品没有油画的厚重,用的是中国画似的画法,很薄,色彩也没有那么绚丽干净利落,远处的山一带而过似有似无用几条看似无形的线勾勒出山形,山丘绵延过来,很浅但很好看颜色也很丰富,远处的山石灰蓝色很冷,再近一点是灰黄,再近一点是灰绿色了,可能大家的画就是看似简单却充满复杂感:画面右下角的两个人被虚化到一定程度看不到脸部,但可以看出来是一男一女在劳动,男人高高的举起锄头,看不清脸但手臂却很清楚结实有力颜色虽然灰但那种体力劳动者的黝黑皮肤被刻画了出来,他的衣襟是敞开的,漏出腹部可以表现他很用力很卖力的在干活,下身刻画很简单画面中大腿裤子是褐色高光被一道白代替既有了体积又不会太复杂使后面的人物往前跑;旁边的女人与主角苗女的衣服一样可见当时人们都穿着一样的服装,一样的发型,她弓着腰正在认真的农耕,衣服刻画很清楚明了颜色简单但体积感到位,作为远处的人物刻画成这样也是恰到好处了;近处主角苗女,背着箩筐一副向前前进的磨样,如同作品的名字苗女赶场,左手紧紧的握着背上的箩筐带子,右手紧紧的握着农具,那么有力自然,她的头部刻画非常简洁,头发几乎是一带而过,看似简单却有了该有的体积;头上的布条特意留出一道白色的边缘线来表现体积,仔细观察会发现它并不是平面的而是有深有浅一笔便有了体积感;她的脸部刻画没有很多的环境色多得是人物本身的皮肤的颜色,脖子上的暗部也只是加深了,感觉脖子被特意加长了,五官刻画也很简单但眼神却很到位,脸部用线勾勒了一遍,衣服也是统一的服装,只不过她的刻画更加注重了细节,可以看到衣服的纹路变化,胸部腰部的体积感,衣褶的变化颜色的改变,可以清楚的看到她右胳膊肩膀处的补丁,董老先生刻意刻画了它,可能想表现当时的艰苦条件吧;她的裙子的表现手法就是中国水墨画的画法用线表现了衣褶,背后的箩筐也是底色上加上一些线勾勒的外形便可以了。

当然我只是个人层面从自己的角度分析了这幅作品,画展中还有很多其他的伟大作品,我只是分析了这一幅,让我们学习的不仅是董希文的优秀作品,更多的是做人,他对创作的执着,始终坚信心中所想并坚持下来,他的作品强调感情,在同一时期可以说当时艺术品是为政治服务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创作表现政治意义,而是要看是否以真情实感为基础,真实的反应现实生活,赞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批判假丑恶,还是利用画面的效果欺骗愚弄人民群众。同样是画革命历史画,大多数已经从历史中消失,而董希文的主题画却把思想的政治的内容与感情的抒发恰当地融为一体,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为人们所记忆、所赞颂。正是由于他对创作的感情。

摘要:董希文老先生创作了油画《苗女赶场》,主要从个人欣赏角度去浅谈《苗女赶场》这幅油画作品,可以看出他对中国和国外艺术传统的深入研究和勇于探索艺术表现力的勇气。又从画家创作背景与情感方面以及画作技法方面展开分析。

关键词:创作,成就,探索,壁画,油画色彩

参考文献

[1] 陈和西.油画[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2页至45页

[2] 曹栋.从《苗女赶场》看董希文的艺术道路[J].《美术观察》.2012年第5期.总12期.

[3] 胡玉森.油画艺术语言临界状态[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50页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下一篇:产品设计中的“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