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色调审美浅谈

2024-04-09

油画色调审美浅谈(通用7篇)

篇1:油画色调审美浅谈

浅谈对油画艺术的审美认识

摘要: 审美,这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复杂而高级的精神活动。它的复杂是因为它包含着感觉、心里、思维、情感等一系列多样化统一的精神活动。它的高级是因为除了人类以为,再没有任何其他生物也具有自觉的审美意识了。而油画是人类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它以独具的魅力使得人类的视觉和精神世界大大丰富了,也使人们的艺术审美与思想境界获得巨大的启迪。油画在再现自然美以及理想美、形式美的探索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审美境界。

引言:美术不仅仅是赏心悦目的生活课题,还是博大精深的学术课题,它反映着民族的历史积淀,也预示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状况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状况的标志。

美就有了艺术,难怪一切艺术形式都要强调美的 重要性。但是,与其他艺术形式比较起来。美可视得在美术体现得更为突出,显示得更为重要。美需要体现具体感觉在形式中。所以高尔基说:“美是各种材料如,声调,色彩和语言得一种结合体,它赋予艺术的创作品,一种能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就是一种力量,能唤起人对自己的创作才能感到惊奇、骄傲和快乐。艺术作品毕竟具有客观性的一面,创造美和表现美,是艺术所要表达的目的。美的创作先与美的观念。没有了在美术的创作中,原本在于头脑中的审美意识是通过色彩,线条,形象以一定得物质材料来表现出来。但在不同时期注重点不同,有的比较注重色彩,有的注重线条,有的注重形式和瞬间的感觉等等。在不同文化的族群存在观念和审美趣味性,而它的相对稳定性,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生产、社会生活方式所导致的结果。

一、再现自然美

人类是在对自然的不断认识和交流中进步和发展的,作为人的意识形态的艺术更是与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绘画再现自然的能力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和科技的发展逐渐完善的。油画的出现将整个绘画史在再现自然的深度上推进了一大步。油画创造三维空间幻觉的能力和表现自然对象的真实程度以及丰富、深入程度都大大超越了其它画种,画家们利用高超的油画技巧有力地创造出自然之美以及人的精神之美。如达.芬奇,他强调只有认识自然,忠于自然,人才能理解人,才能激发人对于自己有着复杂矛盾的世界给与更大的关心,他要求绘画应该表达光、空气、地质和人的内心世界。像《蒙娜.丽萨》一画中对人的内心的捕捉,已成了千古之谜。画面上她优雅地侧坐在阳台的椅子上,背景是欺负的远山,蜿蜒的小路和溪水,使人感到在心灵视野的空间。

培根说过:“艺术是人与自然相乘,”凡高也说:“艺术是人加自然、解放自然。”确实,这是公认的艺术创造的两大支柱。黑格尔说:“艺术的难点在于使外在的现象成为心灵的表现。”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的,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因此,只有通过心灵而且由心灵的创造活动产生出来,艺术作品才成为艺术作品。总而言之,自然物之所以美,是由于主体在其中获得了一种自然理性秩序的发现。二这种超自然理性的深层结构,却来自人类的文化意识。因为缺乏这种文化意识的人,就不可能感受到自然物中这种内在和谐统一的理性结构,就不可能感知自然美。而同样的“油画审美”也需要人的发现、体会生活、感受自然草有好的作品,给与人欣赏。而这种超自然理性的深层机构,却来自人类的文化意识。如果缺乏这种审美文化意识的人,就不可能感受到它的美了。

实际上,所有关于自然美具有实体性的说法,都在于自然物形式上具有某种特征,像整齐、对称、有序或者色彩缤纷,普遍为人们喜爱。材料在形状、颜色等方面都产生美感。例如,天空的纯蓝,空气的透明,平静如镜的湖以及宽阔的海面,也因为同样的缘故而使人愉快,也产生美感。

二、理想之美、形式之美

艺术中的理想美是对自然美提炼、规范后建立的一种符合人们主观愿望的美。理想美的规范化表现形式即是形式美。在油画中再现自然和追寻理想美是同时并进的。古典油画注重现实与理想的分寸把握,是人类唯美情怀的标准化反映,它讲究匀称的比例、流畅的线条、圆润的形状、和谐的色彩、典雅的情调。如古典主义时期,画家安格尔的作品《泉》,少女矗立在崖前,左肩越过头顶扶着瓶底,右手半弯曲向上托着瓶口,刚盛入的泉水又倾倒入清澈的山泉中。人体左侧从肘到足有着微弱的起伏,与右侧大幅度的曲线美形成柔和的对照,在简约而富有变化的线条中,显示着她的文静、丰满和成熟,暖色沉着的背景,色彩和谐鲜明。在加上典雅的情调,更能衬托出人体的艺术之美。这也是画家所追求的艺术技巧和古典主义美学观点的最高表现。

同时,理想美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艺术家个性的差异而变化的。除了程式化的美,还有巴洛克风格豪放艳丽的理想美,巴洛克和洛可可都是不同历史时期上流社会审美趣味性的反映。巴洛克是具有雄伟磅礴的气魄,讲求富丽堂皇,奇行怪诞。而洛可可追求的是柔美轻窕,讲求的是小巧玲珑,光滑润洁。前者趋向壮美,后者趋向秀美。如鲁本斯的画《玛丽.美狄奇的一生》,但手法而言,构图之博大,气势之巍然,色彩之金碧辉煌,至今仍可使人感到其艺术的魅力。于巴洛克相比,洛可可的比较小巧,如夏尔丹的《厨桌上的餐具》虽然静物写实逼真,但是比较娇媚轻佻,比较渺小。亦有简朴、厚重的自然之美。理想美的追求带来了形式美的开掘。

形式美不是艺术美的全部,这正是黑格尔得指出的“美得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内容就是借以出意蕴和特殊性,如果说作品得内容就是借以构成艺术形象得一切因素得总和。那么,美术作品得艺术形象是可视得构成这一形象得形式要素也主要是可视艺术。近代得学者说过;"一切的美皆形式之美。”如果在美术当中用是很符合实际的,以造型的手段创造丰富得视觉形象以满足审美得需要。

实际上,在艺术中,通常被看作内容的东西,其实只是艺术借以表达自身的真正形式。而通常认为只是形式的东西,即艺术家对于美的表现能力和技巧,恰恰构成了一件艺术品的真正内容。例如,拉斐尔<《圣母》像就是这样的。在大家早已表现过千百遍的旧题材形式中,他以自己精湛造旨为之赋予了崭新的艺术内容。从而使这个已死的形式获得了新的灵魂和生机。他的这种艺术表现是如此的深刻啊!在拉斐尔的圣母像中,还有什么样的女性的形象能比她被表现得更真实、更感人的呢?正如黑格尔所说的:我们确实可以说,凡是妇女都可以有这样的情感,但却绝不是每一个妇女的面貌都可以完全表现出这样深刻的灵魂。黑格尔在《美学》中说:“在艺术里精神内容和形式表现是不可分割的。

三、油画审美意识

美学家赫伯特.里德进而强调指出:我们对艺术的许多误解,主要由于长期以来把艺术与美混为一谈了。“我们总以为凡是美的就是艺术,或者说,凡是艺术就是美的;凡是不美的就不是艺术,丑是对艺术的否定。”殊不知这种陈腐的观念是妨碍我们鉴赏艺术的根本原因,甚至对于那些美感十分灵敏的人来说也是如此。艺术作为自然与人的理想化,除了其形式价值之外,还应具备意境和精神内涵,心理和哲理情感。事实上,艺术并不一定都是美的。即是说美术既能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现实美,也能根据丑的现实反映现实丑,并且通过审美创造使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例如,在罗丹的雕刻名作《美丽的欧米哀尔》(又名《老妓》)中,现实的丑神奇地转化成艺术的美。罗丹自己解释说:“平实的人总以凡是在现实中认为丑的,就不是艺术的材料——他们想禁止我们表现自然中使他们感到不愉快的和触犯他们的东西。这是他们的错误。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美,委拉斯贵支画菲力浦四世的侏儒赛巴斯提恩时,他给他如此感人的眼光,使我们看了,立刻明白这个残废者内心的苦难——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他作为一个人的尊严,而变成一个玩物,一个活傀儡,这个畸形的人,内心的苦越是强烈,艺术家的作品就越显得美,在作品中,现实丑的本质范畴转化了,其现实性削弱了,艺术性加强了。

事实上,艺术品就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人工技术制品。有这里可以得到一点启示称赞一幅作品优美时,往往是蕴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作品的表现形态非常优美;二是作品的制作技艺非常优美。前者是对物,对作品;后者是对人,对作者——艺术家。为什么美的艺术可以表达丑恶?对于艺术来说,问题并不在于对象的丑恶,而在于必须对丑恶做出反应。实际上,丑陋只是题材的丑陋,它构成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而优美却来自艺术家的智慧和表现力的高超。

例如:乔托的油画作品《犹大之吻》这是当时人们经常谈到的一个圣经故事,说的是耶稣有十二个门徒,其中有个叫犹大的为了30块银币做了叛徒暗暗的把耶稣出卖给反对耶稣的罗马传教士总督。反映的是现实丑陋的一面,但通过画家的描绘,画面有宽敞明净的前额,严肃而宁静的目光注视着叛徒犹大,深色的胡须使人物造型更加完美。还有弗拉戈纳尔的《秋千》反映的是当时社会比较放荡的生活方式,心花意乱油头粉面的青年绅士和画面的主角荡在空中秋千上的少女肆无忌惮的风情卖弄。尔现实的丑陋经过画家的表现神奇般地转化成了艺术的美。在作品中,现实抽的本质范畴转化了,其现实性削弱了,艺术性加强了。作品中的形象已经不是原来在现实中丑的事物或人物,已经渗透到了创作主体的认识、情感和评价等主观精神因素,从而成为一个典型形象,它反面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真理,即艺术的美。

四、油画艺术审美

油画审美有多层性。油画发展后期主要以形式美的探索为目的,油画技法的改进使形式的变革多姿多彩,从而使油画作品面貌纷呈。浪漫主义重自然、重感情、重形式。到后印象派主要是把注意力转向主的再创造,着重表达自己的艺术追求和感情个性。他们追求的更多是表达性的笔触,用色彩去塑造物体的体积感、量感,以及绘画的装饰性和造型性。像凡高的《向日葵》画面上浮雕似的笔触非常明显,它后涂的颜色不但丰富了视觉触感,而且展现出画家热爱生命的激烈情感和强烈的艺术个性。到现实主义时期野兽派,它们以粗狂的线条、强烈对比的色彩来逆反对自然物象于色彩的纯客观模仿的传统。马蒂斯的《舞蹈》在一片纯蓝与纯绿的背景上,画家以极其简练的线条,夸张的形体,具有节奏的动态,单线平涂的色彩,塑造出装饰意味极浓的红色人体,表现得很优美。表现主义主要强调绘画必须透露某种感情和体验,传达作者的“内在信息”常表现为造型的扭曲和夸张,色彩的强烈和主观,视觉上的冲击和粗放,故给现代艺术以有力的推动。如蒙克的《呐喊》画面中央一个有几张变形的人正捂着耳呼叫呐喊,在惊吓的情况下感受到人类在苦难中紧张、恐惧、不安和绝望。作者准确地反映了青年的失落感和内心的激烈冲突。这就是油画艺术能很好的反应现实生活的美,让人回味和感受自然感受生活之美。

在中国艺术里,形式主要靠线条来表现,但凭线条,用单色来描绘,就能表现许多实实在在一副画。而西方则不然,他们靠空间来表现,靠多样化色彩的来表现。如塞尚所说:“有丰富的色彩,就有完美的表现形式,审美价值也会随着得到体现。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在伦勃朗的作品和17世纪的荷兰风俗绘画中,一些琐事的生活细物,如一枝冒烟的烟斗,一杯咖啡,一缕散射在紫天鹅绒上的光,一幅肮脏的扑克牌等等都作为题材描绘。就这些细物本身来说,它们在任何意义上并不具备审美的特性。但对于画家伦勃朗来说却是很重要的。艺术的审美活动,实质是使人类在精神上获得了自由解放的方式。

艺术家的审美意识,情感,思想是渗透 并影响绘画。画家罗丹说过:“对伟大的艺术家来说,自然中的一切都具有其性格,这是因为他坚决而直率的观察。他还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达芬奇说:“智慧是经验之女,那么让我们不断熏陶和积累审美经验,在实践中训练出一双艺术的慧眼吧!”

篇2:油画色调审美浅谈

在油画发明初始,极强的写实与造型能力,使其很快技压群雄,成为西洋画的同义语概念。相形之下,水彩画、水粉画、版画、素描等都沦为小画种或仅仅是绘画(多指油画)的草图准备。但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摄影、电影、电视等多种视觉艺术的兴起,尤其是数字影像技术的普及和完善,油画的强势地位动摇了,其功用也在弱化。

相较于油画艺术的五百年历史及丰硕成果,油画教学始终显得有些业余,既不科学也不艺术。它是从作坊开始的一种手艺,小学徒从侍候师傅的日常生活起居开始,直至研磨颜料,放画稿,再到独立完成画作,一般需要几年以至十几年的时间,如果说学会了什么,也不是教学的成果,而是靠耳濡目染、日积月累而成。

历经漫长的岁月,当代的艺术教学已经很科学化了,如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教学视野、教学效率都有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油画极具个性的技术特征,那些难以用语言表述的各种画面调控技术,使真正的油画教学还离不开原始的师徒形态。师徒或师生共同面对画布的切磋与交流是任何现代手段也无法取代的。油画教学往返于共性与个性之间,而更根本的是发展个性。真正高水平的油画教学,不是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普遍应用,而是极具个性色彩的审美化陶冶过程,优秀的油画艺术不可能在规范的教条中产生,而只能在审美氛围中以个性的姿态诞生。

二、油画教学审美化

油画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的教学,是充满艺术魅力、趣味盎然的教学。由于其技术难度较大,经常是技术性教学占据统治地位,致使学习过程枯燥乏味。美的创造者却困顿迷失在看不见美的冗杂技术中,这不能不说是油画教学的悲哀。

如果以美的创造作为油画教学的基本目标,以审美训练为基本目的,那么对油画教学的方向性把握和技术性筛选将起到根本的制约作用。从油画的艺术方面思考,纯粹的规格型技术训练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必要的,其实用价值应以审美的眼光进行严格筛选,否则将是一种技术的奢侈与精力的浪费。

油画教学的审美化试图将以审美作为教学的主导与先决条件,把教与学同样吃力的贵族气十足的油画技术平民化、趣味化、审美化,使人人可以掌握,并且可以以此为工具进行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油画教学将在愉悦与审美中进行。

审美是动态的,教学审美化也是动态的,把某一形式美原则固化或者把某一图式呈现的美感惟一化,都是教学审美化的低水平误导。油画教学审美化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在实践上是可行的,但由于其动态的存在特征,使其对具体教学的把握只能是略带混沌色彩的模糊性把握,试图将其清晰化、条理化的所谓科学整合归纳,反倒有可能事与愿违。因此,油画教学审美化的实践是一个教与学的双向同构的动态结构和混沌系统,充满着许多可遇不可求的灵感、偶然性和新发现,这正是油画教学审美化的魅力所在,也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基本特征。

三、关于多模式油画教学体系

作为一种造型技术能力训练,现在普遍采用的苏式油画教学(指前苏联的油画教学模式)有其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兼顾形色适合以写实风格为技术构成的历史画、风俗画及诸多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的创作风格。从技术层面考虑,如果强化色彩的视觉感觉,弱化形的制约,可较容易地进入印象派领域;而将色彩单纯化处理,突出形体的价值,则可以接近古典油画的情境。即使对于表现主义,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技术储备。

此方法构筑在古典主义结构和块面造型的素描基础上,融合了写生色彩学及印象派的`基本规则和技术,但由于要同时兼顾色彩与造型,使其色彩由于形的制约而达不到印象派色彩的活泼与生动。其造型也由于时时顾忌色彩的“准确”而无法达到古典主义简约而精湛的水平。如果以表现主义的眼光审视,更会感到客观对象再现的诸多规则时时压抑着情感宣泄的热烈冲动。

从技术上讲,苏式油画的难度系数确实较高,需要较长时间的专项训练才能掌握,处于高节奏生存方式中的当代人,常觉得无法自由地运用其全部技术构成。况且,任何一种技术手段都有其表现能力的局限性。鉴于此,多模式油画教学体系的建立便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多模式油画教学体系要点:

1. 美术史所传承或保留下来的所有图式都可以成为学习油画技术的选择对象。

2.所有图式作为油画语言都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都是承载人类情感的符号,都具有表述的有效性和可解读性。油画学习的技术内容是语言能力的学习,只要某一图式具有较完备的语言特征即可作为审美表现的符号使用,该符号的全部技术规则便可以成为一个语言系统而具有学习价值和使用价值。

3. 每个人的基础不同,性格、气质、爱好不同,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不同,如果要求所有人都学习一种“标准的”油画语言,则既不符合艺术规律也不利于艺术的发展。如果选择在某一图式语言的学习与使用中补充该图式所需的技术基础,达到时间投入的低成本化,会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4.学习油画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出风格独特的油画作品,多模式油画教学能较快地进入创作状态,而不是一味地进行技术练习或基础准备。这是一个以审美化为先导的选择和创造过程,是成功教学理念在油画教学领域的有效运用。

5.基础不是统一规格的,把苏式油画当作万能的基础是一种历史的误导。每一种语言的基础都是以个性化面貌呈现的,多模式油画教学倡导和实践的是多种技术基础的教学法。对于某一既定图式,既是掌握的过程又是变异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挖掘出以个性为前提的创造可能。

参考文献:

篇3:浅谈风景油画中的色调问题

1 色调及含义

色调不是指色彩的性质, 而是对绘画作品的整体色彩的概括评价, 它是画面色彩的总和所呈现的。绘画作品总体画面一般都有一种倾向, 偏暖或偏冷等等, 这种颜色上的趋势就是一幅油画作品的整个画面色调[1]。通常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色相、明度、冷暖和纯度来定义一幅作品的色调, 一幅作品画有着明确的色调, 红调子就是从色相的角度来说; 暗调子是从明度来说; 暖调子是从冷暖来说; 灰调子是从它的纯度上来说。此外还有一种较少使用的定义方法: 若是一幅画的明暗对比很强烈, 称为长调子, 如果明暗对比弱就叫短调子, 其他的就称为中调。总之, 色调是由色彩构成, 是指对象色彩总的趋势。色彩是油画作品中构成画面形式美感和精神内涵的一个主要元素, 能较充分地体现物体繁杂色彩和空阔的场面。一幅好的油画风景色调必然是和谐统一的, 而不是只局限某个区域, 只有这样才不会显得画面杂乱无章。

2 油画风景中色调的作用与意境的表达

2. 1 油画风景中色调的主要作用。不同的色调可以缔造出不同的画面效果, 创作的过程也是繁杂的, 但又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不但需要更多掌握相关知识内容, 更要掌握艺术的规则, 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色调规律, 提炼出更好的色彩, 最后形成一个统一的色调, 油画的好坏取决于色彩的色调。

2. 2 油画风景中色调的意境表现。欣赏者的色调, 是艺术作品中色彩的主要倾向, 对创作者来说, 它是艺术作品的指挥官和整个战场的统帅。然而, 有着高超技艺杰出的画家, 他能从自然界中找出色调的真实美, 最大的特点是他能够发现色彩和人心灵状态的关系, 从欣赏者的角度考虑, 令人们对整个画面产生一种奇妙的幻想, 宛如身临其境之感。固然, 技巧不是目的, 而是为了更好地抒情写意, 齐集地凸显出形象、意境[2]。

我个人认为, 油画风景画着重的是 “意境”, 指的是情与境的结合。意境是在艺术灵魂上体现出来的, 既是客观事物精粹的集中反映, 又是作者自己情感的化身[3]。所以, 在绘画一幅作品时, 并不是把景物表现的多隽永、逼真, 而是要把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 构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 从而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感悟和对事物的启迪。任何作品都是在艺术形成和艺术语言的基础上, 创造出一种属于自己的意境。而且通过色调的表达同样也是可以在油画风景中达到意境的艺术效果。美学家宗白华说: “意境是造化与心愿的合一”。

3 油画风景中不同的色调表现方式

3. 1 邻近色调和的色调表现。邻近色是指选用相邻与靠近的颜色调而成的色调, 邻近色在配色上使用较为广泛, 主要是应用于室内设计和色彩装饰等方面, 深受大家的喜爱。著名画家塞尚对颜色有着深入的研究和观察, 最终形成了属于自己新的色彩结构。塞尚在向冷色区域过度时, 以蓝色为主色调, 从而形成由蓝色到绿色的转换, 向暖色至紫一组形成邻近色; 在暖色区域里以橘色为中心往冷色趋向黄, 往暖色趋向红, 形成另一种色调的轮角转换。从上述可以发现, 著名画家塞尚的作品基本上是运用这两种颜色的色轮角进行冷暖、明暗等色面来进行转换、推移, 从而构造成不同的色彩效果, 再用少量的补色作为辅助原料对画面进行补充, 从而使得整个画面生动、美观, 达到一种和谐自然的色调美[4]。

3. 2 单一色相变化调和的色调表现。早在远古时期, 一个单一的颜色就开始广泛运用, 如在洞穴石壁上用土红、黑等单色来描述各种动物与生活用具的原始类种, 现在仍旧有很多著名画家仍然沿用着壁画和艺术绘画形式, 在原有的基础上赋予了更多的表现形式, 赐予了新的形式和更强烈的表现力, 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东山魁夷的 《蓝色的峡谷》、《白马森林》、《春雪》、《雪原谱》等诸多作品都是采用了单一色相的变化调和色彩创作方法。从 《蓝色的峡谷》作品中, 可以看到出这幅作品的色相是以蓝色为主要色调, 蓝色拥有较为明显的饱和度、明暗度以及冷暖的变化特征, 使得整个画面呈现的更生动有力。

3. 3 对比色调和的色调表现。对比色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一是两种相邻的颜色展示出不同的对比效果。二是对所选的颜色不同产生对比作用的现象。对比色调和在色相轮中利用黄与紫、红与绿、蓝与橘等颜色的补色关系。互相独立又很配套的色调在很多作品中都呈现的非常成功。1939 年马蒂斯的作品 《音乐》以红色和绿色, 黄色和紫色, 黑与白的对比原色主几乎主宰着整个画面, 使用他们的大小色块的比例, 线和面的节奏变化, 形成具有节奏感的旋律以及色彩结构, 从而形成一种视觉上的享受[5]。

4 色彩运用在风景油画中的表现

色彩在油画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它也是最有表现力的一种语言, 可以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的生动。油画作品可以通过各种艺术手段的绘画思想和感染力呈现出来, 由此产生的心境和情绪, 就必须要在创作作品时, 使主题画面更具有色彩所产生的美感[6]。色彩对于油画的重要性明显是毋庸置疑的, 优秀的画家不仅能表现好画面的色调, 还能善于用色调来传神、写意并且赋予画面以象征的意味。汉斯·霍夫曼说: “色彩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 本就是一种强烈的表现力量”。一幅油画作品在艺术感染力上有多大成就, 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作品的色调处理和色彩上。因此我们要明确的处理色调在画面的构成, 使得画面色彩语言的组织更加油序, 才能更好的让画面和谐统一。

摘要:一幅好的风景油画, 颜色是一个方面, 在色彩之间的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更是呈现出一幅作品中最基本的颜色, 是画面中对人的感知。艺术家在创作时投入大量情感, 这些情感是伴随色调一起溶入作品的, 每幅都能表达画家的思想、情绪、情感和意志。情感与色调的融合, 恰恰反映了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本文重要论述了油画风景的主要表现形式, 寻找色调和画面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油画风景色调运用并表达出意境之美。只有色调和情感的完美结合, 才是油画风景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油画风景,色调,意境,色彩

参考文献

[1]朱效刚.谈风景油画中色调的表现.美术大观, 2008.03期.

[2]李雪莲.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意象转换[D].福建师范大学, 2012.

[3]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篇4:论油画的色调与审美

【关键词】 油画;色调;意境;审美

调子原是从音乐中借用来的一个术语,是指各音对主音的倾向性,以及各音间的相互关系决定调式的特征。不同的调子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例如,古曲《春江花月夜》和《十面埋伏》由于情调上的不同表现,产生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前者给人以宁静、轻柔、朦胧的情调,而后者呈现出的是一片紧张激烈的战争场面,给人以不同的美的感受。

在油画色彩中,调子是指在一定的光源的笼罩下,各个固有色不同的物体带有同一色彩倾向,就叫调子或色调。它可从色相上、明度上、纯度上、冷暖上进行区分,并可产生出各种不同的色调,如红色调、亮色调、鲜色调、暖色调等。不同的色调还能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比如,大红色调的热烈、兴奋;亮调子的淡雅、华丽;浊调子的含畜、朴素;冷调子的清新、舒畅。不同的画家擅用不同的色调来表现对象,比如,毕加索根据表现不同时期、不同对象的需要,就产生出“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黑人时期”,分别运用了忧郁的蓝色调、诙谐的粉红色调、粗犷的黑色调来表现下层人民的荒凉与悲伤,传达了画家对平民深深的同情和关注。又如,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也是一位创造色调的大师。他坚持户外对景写生,善于捕捉光色气氛和瞬间印象,他经常面对同一景物按不同时间、季节、光线的变化而随时调换画布,并对同一对象作出了准确的记录,他画了《草垛》《鲁昂教堂》等系列组画,每组都多达30多幅,且每一幅都能表现出了不同的色调和情绪。

优秀的色彩画家,不仅能通过对自然的写生发现色调之美,还能善于发现色调与人的心理情绪感情之间的联系,以此传神、写意,最后使欣赏者受到感染、产生联想,进入审美的境界。

我们可以从19世纪俄罗斯画家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中,看到他成功地运用色调来加强对主题的表达。在画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他运用的是非常明亮的暖调子,但在这暖调子的画面上丝毫没有出现温暖的情调。相反,整个画面给人感觉到的却是阳光酷烈,呈现出的是焦黄的色调,衬托出一群衣着破烂、步履艰难,被奴隶般的劳动折磨得筋疲力尽的纤夫们。我们从画面能隐约感觉到他们的急促的喘气声,似乎听到压抑低沉的“伏尔加船夫曲”的回声。所以,亮暖调子在这张画中所传达的是一种燥热的令人窒息的情绪,充分体现了画家擅长运用色调在表达情绪、主题方面所产生的魅力。

因此,色调是感染人们情感进行无言交流的重要桥梁,它像是一种无形的气氛和意境,直接诉诸于人们的感情。

“情”是客观的景与主观思想情感的统一,是画家创造的一种特别的艺术境界。比如,草地的嫩绿色,能唤起人们对春天生机勃勃的联想;麦田的金黄色会令人产生丰收的喜悦;朝霞的色彩使人兴奋,感到充满希望;而暴风雨来临前的黑灰色的乌云,会使人们产生心情沉闷、压抑的感觉。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色彩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上,要研究它们与人的感情,从而使色彩转化成有感情的色彩,赋予它们以灵魂。例如,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漠”的宽广与“孤烟”耸立所形成的一种形态上的强烈对比,而“长河”与“落日”的交融汇集,更使人感受到了一幅空阔豁达的画面,它能触景生情、引人遐想、升华情绪,陶醉在诗情画意中,最终产生出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感受。所以绘画中的“情”不是客观景物的简单重复,而是含情之景。其中的情也不是抽象的情,而是见到具体的景而产生的具体的情,或借景而抒发的由衷之情。

“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交融在一起,形成的一种鲜明而又生动的艺术形象。意境是风景画的灵魂,所有景物的描写都是要围绕意境来进行处理,而不单是为了表现景物的自然现象。一张没有意境的的风景画,即使把景物画得很逼真,也是没有感染力的。因此表现自然景物并不是最终的目的,重要的是借景抒情,表现你的认识和感受,表现自然事物对你的启示。

在西方艺术中,虽然没有“意境”这个词,但在一些优秀画家的油画中,同样包含着许多意境深远的作品。他们对此类作品的评价有“富有诗意”与“富有音乐感”的说法,这类作品其实就是富有意境的作品。例如,俄罗斯画家列维坦的作品就既有诗意又有意境,他对自己祖国的风景充满了爱,他的爱全部寄托和融化在风景创作中了。他的作品《在深渊旁》,虽然取材于景物平常的地方,但作者却给画面寄予了无限深情:暮霭已渐升起,金色的落日余晖照着天空,远处茂密的森林,逐渐模糊,显得深远而神秘,水潭是那样的深沉而幽静,万籁无声,静静地等待着夜的来临。这幅作品的色彩似乎并不鲜艳夺目,但是它与意境的融合是如此自然、含蓄,画家用朴素无华的色彩,饱含深情地把俄罗斯特有的深沉而凝重的意境笼罩在神秘的气氛中。景色平平常常而意境深邃隽永,色彩含蓄而情绪浓重,就是这幅作品的特色。因此,意境是从更高的角度包容了诗意和音乐感等。正如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用自己的眼光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凡是成功的画家,既是善于运用色彩组成各种优美色调的高手,也是运用色调营造气氛、表达情感、传神、写意的大师;同时,还是启迪欣赏者感受到诗情画意的熏陶、进入审美的境界的诗人。他们既能创造出情与景、意与境的融合,又能传递出画家对艺术、自然、人生、宇宙的体验和看法。由此可见,色调是油画色彩表现中的关键,而意境是风景画里的灵魂。 

参考文献

1 (日)琢田敢.色彩美的创造.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

篇5:浅谈油画创作的审美特性

一、从唯物角度

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 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我始终坚信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有怎样的生活, 就会产生怎样的艺术。一位具有创作才华的艺术家, 如果长期脱离社会生活的哺育, 失去时代精神的滋养, 即便是手上功夫再如何了得, 也不可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脱离现实的艺术家, 其作品必然是空洞的。比如, 当我们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时, 假如不了解画家本人的生活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 则很难深入地体验这幅作品的现实意义, 欣赏也变成了雾里看花。毕加索虽然热衷于艺术创新, 却从未放弃对现实生活的表现, 他说:“我不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 我从没有脱离过现实, 我总是待在现实的真实情况之中。”1937年4月26日, 纳粹德国的飞机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进行了一番狂轰滥炸, 毕加索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义愤填膺, 放弃了一幅在创作过程中的作品, 转而将精力用在了《格尔尼卡》上, 并用仅仅六周的时间便完成了创作。此画不是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描绘, 而是采取象征性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 其主旨是没有脱离现实生活的。

二、从唯心角度

1. 思维

“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我们这里所说的“唯心”, 主要是指思维和情感对于油画创作的重要性。艺术家在现实的基础上, 由最初的构思而产生绘画的意象, 进而将客观物象和艺术家自身主观情感高度融合, 从而产生了绘画作品。在这个过程中, 艺术家主观的构思以及情感起到了主导作用。油画创作由于受到创作主体思维方面的种种制约, 其表现形式之中必然包含着艺术家的自我认识, 假如这些通过油画的形式完整地表达出来, 那么艺术家所特有的思想、情感、审美理想、生活经验及个人气质就能够让他寻找到最合适的表现语言。

2. 情感

绘画创作是最能直接表达画家自身以及画家所处环境的情感世界。比如一位我们耳熟能详的画家——梵高, 梵高笔下的向日葵是他自身绘画的语言符号之一, 其作品中融入的激情甚至能通过热烈的颜色、厚重的笔触表现出来。这其中的技法固然重要, 但假如没有情感的注入, 再高明的技法也是无法。

三、从唯美角度

直观性是油画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油画作品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 从而在大脑中产生感觉和知觉。我个人在创作过程中也在探索如何完整完美地表现所要表现的事物、如何在作品之中注入自己的情感。以及如何用美来与观看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一般来说, 愉悦感和紧张感是画面美感的两大主要表现方式,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视觉感受, 但都需要通过画面的美来表现和传达。愉悦, 是作品能够顺应人类视觉和心理的基本需求, 使人产生舒适平和之感。《米洛斯的维纳斯》这座雕塑作品诞生于公元前一世纪的希腊化时代;当她被发掘出土后, 展现在世人面前时, 没有一个民族的人民面对她崇高的美不为所动。再者, 达芬奇笔下所描绘的《蒙娜丽莎》, 不知多少画家折服在她那一丝若隐若现的微笑之下。还有我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紫禁城、万里长城、敦煌文化, 都是有大美蕴于之其中, 才使得我们的民族文化万古长存。

四、从唯一角度

作品的唯一性是画家自我个性语言与独到思维的完美结合, 是油画作品最为可贵的品质。假如失去这一品质, 甚至对油画作品进行大量的复制, 作品自身的生命力便会降低, 从而失去其应有的光彩;同时唯一性也是油画艺术区别于版画艺术价值和商业油画价值的一大重要特征。既然是唯一的, 那么就离不开作品的独创性, 一幅作品在经过作者独立的构思、独立的创作、绝非抄袭的情况下, 才具有独创性;作品的表现形式也必然与现存的艺术作品存在着区别。只有具有独创性的作品才可能具有唯一性, 这也恰恰是我们年轻艺术家容易犯的错误。在创作一幅作品之前, 一定要有充分的艺术实践活动和充分的思考过程, 即使是别人早就体验过的事物, 我们也要做到亲自去体验, 因为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尽相同的。盲目地追求个性而不具真情实感, 这种情况下画出来的作品最终会陷入语言的无力和内容的空泛。

结论

生活总是向前发展, 绘画艺术也是如此, 人们对美的认识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绘画艺术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时代和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样要求绘画需要有所创新, 我们也必须从传统思想的禁锢中、从学习西方艺术的模式中解放出来, 呼吸新空气, 汲取新营养, 在坚守艺术原则的基础上融入新时代的特性, 不断提高对美的认识与感受, 进而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人生理想及人文价值的绘画作品。

参考文献

[1]刘奇文.画布上的舞蹈——浅谈油画笔触之美[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 (03) .

[2]陈伊.领悟风景油画中笔触的魅力[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 (05)

篇6:浅议色调在油画静物画中的应用

一、色调与构图

构图是指画家将素材合理地安排在有限的画面中, 在油画静物画中的构图就涉及到了一个个色块如何安排才能让画面的色调和谐稳定的问题。比如在三角形构图、梯形构图当中, 物体相对比较集中, 这样色块也相对集中, 色调容易统一;在s形构图、水平线构图和垂直线构图当中, 如果色块散乱无序, 构图就容易出现不均衡。

二、色调与空间

绘画中的空间是指在二维平面上利用一些手段去展示三维空间。有研究表明, 光波长的红、橙、黄等色在视网膜的内侧成像, 它们的位置就会显得比实际位置离眼睛高一点点, 而光波短的绿、蓝、紫等色则在视网膜外侧成像就产生显得远一些的视觉印象。就色彩在心理上形成的冷暖来说, 暖色、亮色、纯色等具有膨胀、前进、轻盈的感觉;冷色、暗色、灰色等有收缩、后退、沉重的感觉。色块复杂的区域要比色块单纯的区域靠前;补色也可以在同一色域里去区别主体与背景, 形成空间分离。

三、色调的调和

(一) 单一色相的变化。只有一个色相, 所以画面色调统一, 十分有利于作品的主题表达。将色相进行明度、纯度、强弱、厚薄的变化, 表现静物的素描关系, 可使画面中的物体更加立体、有空间感。

(二) 邻近色的调和。邻近色是指在色相环中角度相距45 度以内的色彩。一种原色与含有这种原色成分的间色, 就互为邻近色关系。比如红与橙、黄与绿是因为它们相互渗透, 又有色相上的变化, 当并置时颜色就比较和谐统一。

(三) 补色的调和。补色是指在色相环上相距180 度的色彩, 位于色相环直径的两端。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将它们并置在一起时色彩关系强烈, 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生物学上有种视觉残像涉及到了两种色彩对比, 一种是同时性对比, 比如将红色和绿色并置, 我们会觉得红的更加红、绿的更加绿。另一种是连续对比, 例如在注视红色的物体一分钟后, 再将红色的物体撤掉, 我们的眼睛还会看一块淡淡的绿色, 这种生理上的色彩反应证明了人对色彩需求需要一种生理平衡。如何在画面中将补色关系协调, 可进行以下尝试:降低明度、改变面积、用中性色或间色调和。例如在互补色中嵌入黑、白、灰, 或者在黄色与紫色中嵌入蓝色, 塞尚的油画静物作品中的苹果就是由红黄绿这三种颜色来组织的。

(四) 色调与光色环境。物体的颜色是由光源的光谱成分和物体表面吸收和反射的特性决定的。在超市里看到的色彩鲜艳的水果拿回家颜色就没有那么诱人了, 这都是柜台商店里的灯光在发挥作用。在一组静物中, 光源与物体的各个面的照射角度和距离不同会造成明暗的变化, 明暗变化又会引起色相和冷暖的变化。其次, 静物中的物体都是其他物体的间接光源, 形成环境色, 产生物体的反光。比如一块亮色的衬布反射的光线多, 在白色陶罐上的反光就比较亮;反之亦然。同时人的眼睛对光有一种适应规律, 当人从暗的地方一下子进入亮的地方, 视力下降, 不能看清物体, 但随着时间的延长, 眼睛适应了, 就能够看清光线。这便是人的视觉适应性, 同样反映在色调的感知上。

四、结语

色彩的变化按物理学观点来说, 是受到了光、空间、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它们是色调形成的基础, 但色调的形成不仅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 还有作画者根据自我感受和审美体验上进行的主观调整和改变。

摘要:色调是一种视觉感受, 它关系到作品的成败。本文从色调与构图、色调与空间、三种调和关系、色调与光色环境、色调与情感等方面, 分析了色调在油画静物画中的应用。

关键词:色调,油画静物画,色彩,调和

参考文献

[1]赵友平, 李天祥.写生色彩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4.

[2]解基程.基础色彩[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

篇7:论油画笔触的审美

1油画笔触的审美指向

1.1油画笔触的力度美感

油画笔触相当于中国画的“笔法”,它是笔者用笔接触画布所留下的痕迹。油画用笔的强度、动感和气势揭露出一种独特的“笔力”,加之形体的走向,伴随着光感、色感,使我们感受到力的迹象。

如凡·高的油画作品《向日葵》,作为一幅静物画,从色调、布局、瓶花的特定形线构成,以至笔触的运用,油彩技法上的处理,都显示出画家对自然、生命、人生的独特情感的体验,传达一种既热烈又悲伤、既躁动又孤寂的心理情绪。他用扭动的笔触把那沉甸甸的花盘以及花盘四周伸展着又扭曲着的花瓣,描绘成一种充溢着张力的新生命,在俯仰张弛之间呈现力的挣扎。在他作品《星月夜》中,他用夸张的手法,滑动那奔驰的笔触,像故意加强语气似的,把颜料厚厚地堆到画布上去,表现出他作画时极度兴奋的心境和激动迷狂的情绪。他认为绘画并非把我们肉眼所见的予以正确的再现,而是如何把自己意念中的造型和颜色,用笔留下的痕迹按自己的需要予以再生。“画面肌理凝重,凹凸起伏,用笔豪放、大胆、自由、恢弘大气,传递给观者一种美妙的视觉享受。”

在毕加索的油画作品《亚威农少女们》中,笔触笨拙,大面积渲染,大胆的笔触致使形体被破坏,根据一斜角结构重新安排,打乱再现性的全部原理,抛弃写实因素,组成奇特的符号或象征性语系。笔触中流露出他的奇思异想,但也并不完全是随意性的。他以一种未见于前人的纯理性精神来引导自己的创作灵感、创作构思和激情,给人以一种令人不解,不安的理性思维的巨大力量。

如忻东旺的油画,把笔触建立在“形”和“态”的基础之上,用笔厚实,大块的表现不失形象生动。在他的笔下,把物象现实成为永恒,使生命成为永恒。

1.2油画笔触的表层美感

油画表层美感是与水彩、水粉和中国画的主要区别之一。这是由油画颜料的特性而形成的。油画颜料的粘稠度高,介于透明与不透明,附着力强,可造性令人感叹。一幅油画作品首先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就是色彩和形式美,画面的丰富直接源于笔触的流露,他的大小、形状、落笔的轻重都各具重要的作用。

如蒙克的《呐喊》,笔触如蛟龙游走,充分地表现出尖锐的紧张感、战栗感以及对神秘的生命现象充满不安和深刻体验的内心表现。这种笔触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凡·高的绘画作品《播种》,不仅能让人感受到太阳升起的景象,同时还感受到艺术家的生命、脉搏、呼吸,同太阳升起合一的那种精神、情感和境界。太阳光芒笔触的走势,呈现太阳升起的动态之美,给人以希望,蓝紫色与金色交织的田野,色彩之强烈,幅度展开之大,呈现耀眼的刺激以至压迫感,其对土地的表现大胆用笔,笔触跳跃,形象地表现出土地的体积感和质感,厚重而沃美。应当承认,这是画家主体精神的灌注压倒物质实体之代表作。

再看靳尚谊的油画作品,他的作品笔触细腻、光洁,体现出人物形象的内秀美,从他的油画中看到了欧洲油画的本质特征,与此同时,也更多地从经典的经验中感悟到了中国传统艺术形象塑造的精神性价值。

“油画笔触的平滑和粗糙,厚层与薄肌、笔纹的参差错和,却对应着我们生活中的某些自然物象痕迹。”

1.3油画笔触的节奏美感

笔触的节奏是由用笔的长短、方圆、聚散、轻重,及用笔的快慢,点、线、面,虚实的结合,洋溢着独特韵律的流动。

马蒂斯理想的艺术世界,不仅是感觉的、唯情的的世界,而且通过变形,抽象画,创造出一个简化的、有意味的形式。马蒂斯《红色的大画室》,采用点、线、面的结合,形成一种空前的节奏感、韵律美。整个画面中笔触清晰可见,那富有意味的线形,黑白,虚实,点块和色彩排列,把整个画面笼罩着一片炽烈的红色。对物象的勾勒和平铺,留给观者更多是他作画的过程和步骤。他用笔的表现性,他的变形,他的情绪化、抽象化以及简化的语汇、手法显得那么鲜明强烈。他抛弃了三度空间,而像东方的地毯、民间剪纸艺术那样,以抽象化和装饰性相统一的美,表现了他的表现性、唯情的艺术世界。他的笔触以其赋色的纯洁调性,整体节奏的和谐,给人以辛劳之后的精神慰藉和心灵的宁静。

郭北平的油画作品中,可以欣赏到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呼之欲出,特富有神采和魅力,充满生命内涵,笔触中既有西北黄土地的纯朴与豪放,同时也有西方古典油画中的充满人性关怀与柔情的细腻表现。他分别展示为点、线、面、色体、笔触、节奏、韵律既相互间的关系与内在联系,把写意性的笔触融为一体。

因此,“对油画笔触节奏、韵律的审美是高层次的审美,是艺术直觉、专业修养与技巧性的统一。”

1.4油画笔触的技巧美感

油画笔触通过油画技巧的演示体现着技艺美。作品的震撼力一方面也来源于画者的高超技艺,是多种关系平衡协调的最佳发挥。

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带给人无比的祥和和安静,整幅画作中用笔细腻,几乎看不到笔触的存在,他却正是以独特的技法让她的微笑永恒地留在观者的心里。蒙娜丽莎的微笑,谜一样的情调,如同浮动在空中的夜曲,仿佛听见,又永远捕捉不到。艺术家以镜子般的心灵映照得人间美神。

伦勃朗的油画肖像《带金盔的男子》可以称得上是这样的杰作。他借助明暗对比的形式要素来构成这一爱国勇士的肖像。金盔用亮而暖的橙黄色调,亮的一侧产生锐利、坚硬、似乎敲得出响声的铸型纹理效果。面部是色相的明与暗、暖与冷、模糊与清晰的一种巧妙构成。他的轮廓节奏起伏,最终在阴影的半昏暗终颤动,消失。肌肉呈现出悸动的感觉。他以高度的写实性的笔触,赋予形式一种罕见的生命深度。

现代著名画家罗中立的名作《父亲》,一画中他的笔触把老人饱经沧桑的岁月都刻画在这一张脸上,黝黑的皮肤,暗淡的眼神,深深的皱纹,这种用笔的力度直接地抨击了现实生活。

被称为“异类型绘画”的画家冷军,其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技巧在当今中国画坛独树一帜,他的超写实精细的笔触效应已达到“细腻而不腻,逼真而非真”的地步。

“可知,一幅油画其价值无限,它完全在于艺术大师独特的油画语言以及精深的用笔功力。”

1.5油画笔触的精神美感

油画作品不仅给观者带来视觉美,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感染力。笔触的运用会造成不同的肌理效果,激荡起观者不同的心里活动。沉重或轻松、洒脱或笨拙、平静或动荡、崇高或优美等等都具有普遍意义的情感。

伦勃朗油画《浪子回头》,作品中肌理语言美的十分精彩:画中父亲的手,艺术家在硬质铅锌白所做的笔触肌理上进行着层层薄透的渲染,塑造出极为生动的起伏与投影,令人感到血管在皮肤下颤动。正是这一颤动将为父的慈爱贯注到浪子脊背中的同时,把匍匐着的儿子所有的罪孽也用高贵的爱赎回。相形之下,浪子的双足与父亲的双手构成强烈对比,由肯定的笔触塑造出双足的卑悔感,正沉默无言地承领着麻布长袍给予的亲情温厚的覆裹。这曾经邪恶的双足,此刻显得多么柔顺,仿佛已被那些充溢着慈爱的笔触深深感动,并领受着再一次洗涤灵魂的拯救。

被赋予“人性与爱”的李自建的油画艺术,在他选材的基础上,运用古典、浪漫、印象、超写实有机融合的技艺,以独特的笔法塑造出优美的艺术作品,让人赢得心灵的一片净土,感受到莫大的平和与宁静。

闻立鹏的油画作品《红烛》,在整幅画中,画家用笔豪放,干净利落,人物用笔简练概括,体现出大无畏的精神风貌。背景笔触流畅,犹如火焰一样的跳动,血液一样的流淌。艺术家的感情、心灵思想,随着笔触凝聚在油彩里,画布上,为前辈燃烧不息的人格之美、生命之美所照亮。其写实与写意、现实与理想的精神品格,熔铸式地物化而异在。这种笔触给人带来的是精神上的共鸣。

“笔触的最终指向是情感,高质的油画作品也是因具有情感的笔触而产生永恒之美。”

油画艺术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油画作品以独特的视觉形式带给观者视觉上的美感享受,而油画笔触作为油画艺术中一个特殊的符号,一种直白、真挚、坦诚的艺术语言,它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赋予油画作品不同的美感,这就造就了它价值的本身,并为油画艺术注入新鲜血液,增添勃勃生机。

摘要:油画之美融合了诸多艺术表现的视觉美感享受,然而,油画笔触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以及多种表现方法。概括来说,油画笔触具有力度美感、表层美感、节奏美感、技巧美感和精神美感;表现方法如皴擦法、软毛笔法、小笔技法、平涂法、厚涂法、托笔勾勒法、刮刀法。油画笔触是油画艺术最重要的语言表达系统,能给油画作品带来非凡的魅力。

上一篇:也许,该结束了心情日记下一篇:停留在时光里的爱12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