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路遥作品的一些感受

2024-04-30

浅谈对路遥作品的一些感受(精选9篇)

篇1:浅谈对路遥作品的一些感受

浅谈对路遥作品的一些感受

我接触路遥的作品并不早,是在高三的时候老师推荐了他的《平凡的世界》。老师当时的评价是:一部一拿起不看完就会觉得睡不着觉的作品。去图书馆借了这部书,共三本,在忙碌的高三我却是四天就把它看完了。当时,我将这部书评为对我青年时代影响最大的书。到了延安大学,对于路遥,更是近水楼台。文汇山上的路遥墓也去了多次,记得有一天黄昏,我去文汇山见一个学生在擦拭路遥的雕像,在墓前点燃了一支烟,将周围的垃圾都捡了起来。他说自己是在路遥的贴吧里受一个从延大毕业多年的校友委托来为路遥做一些事情的。一个作家对读者的影响正是体现在此,这是路遥的无上光荣。

读了两遍《平凡的世界》,合上书本,印象最深的几个场景是:少平用润叶姐给的钱给老祖母买了一瓶止痛药,老人平静的时候,通常都是摸索着数一数止痛片——倒出来,又数着一粒粒装进去。已经近十年了,尽管老祖母每次数时都有短缺或长余,但实际上这瓶已经像羊粪蛋一样又脏又黑的药片一粒也没有少——我们的老祖母舍不得吃啊……这瓶药在老祖母眼里是孙子的成长,一个家中最老的人,自己的后代能时时刻刻想着自己,孝顺自己,这就是最大的骄傲,当老人数药片的时候也是在数家人的关怀。尽管物质贫乏,但这一家人却从来不缺少爱。

还有一幕是当润叶的大爸要给她找对象的时候,这个坚强的追求着自己幸福的姑娘开始顾不得羞涩,向自己的爱人孙少安不断地暗示表白。润叶回家给了少安一封信,“少安哥: 我愿意一辈子和你好。” 这不得不让我惊叹于她的大胆。那个年代青春的色彩也是明丽的。尽管少安没有接受润叶,而是娶了和自己更般配,不要彩礼的秀莲。

善良的润叶为了回报大爸的好,嫁给了李向前。但是面对孙少安在润叶心中山一样高的地位,向前得到的只能是有名无实的婚姻“她不爱我,我也要爱她!因为除了润叶,我谁也不爱!”如此一个痴情男儿却没有打动润叶。直到那次车祸,李向前失去了双腿,换来了爱情,这个爱情,我觉得固然有着润叶对他的愧疚,怜悯,但也有冰川融化之后的爱的浪潮。

大家还记得孙少安和田晓霞为期两年的爱的契约吗?但是到了约定的地方已是物是人非,晓霞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献出了生命。只有日记里那些话“我为我的掏炭丈夫而感到自豪”让我们心里加重了负担,对一段爱情悲剧的负担。虽然开始的时候少平也怀疑过他也许不能和晓霞走到一起,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想法,两人的身份差距太大。但是少平毕竟不是少安,他有着高傲的心性和理想,这场爱情在快要结果的时候被生活无情的折断了。田晓霞的对爱情的坚持仍然令读者称道。

在《平凡的世界》里,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整天编链子嘴给大家带来快乐的田五老汉,快六十的人了去儿子承包的鱼塘找活还被儿媳拒绝,但是他对待外人永远是乐天派,将快乐带给别人,自己关起门来吞咽痛苦。我非常敬佩、同情他。

信天游和链子嘴贯穿始终贯穿在人物命运的发展中,就像《人生》中对高家林的评价“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这些是社会道德的评析。我们常说贾平凹的作品是陕南文化的代表,陈忠实的作品体现了关中人的性格。路遥对于陕北农村,陕北农民,陕北性格,陕北社会的展现是最全面丰富的。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的是青年的迷茫,就像高加林、孙少平、薛峰(《在困难的日子里》)等青年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对待荣辱的态度上的选择都值得我们学习。这些青年被打上了一个时代的烙印,也体现了路遥的人生选择,那就是为了千万群众的精神需要而写作。

路遥的作品传递的始终是一种青春向上的正直的态度。对于青年的迷茫可以在他的作品里找到出路。无论是七八十年代还是现在,甚至更久,他的作品始终可以照应现实。

篇2:浅谈对路遥作品的一些感受

她自幼学习小提琴后来改学马林巴。因为她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作曲, 所以她在总是在琴上而不是在纸上作曲。她把她敲的旋律一遍一遍的录下来, 再选出好听的旋律, 把它们一个个的连接起来, 再加以修改, 这样就完成了一个曲子。这样的创作手法听起来有点荒唐, 但就是这样的创作手法, 形成了她独有的风格。在她写的曲子中有很多的华彩, 这是让演奏者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的空间。以后又和日本著名的作曲家三木念合作写曲, 但是也是有他来完成和声部分的连接。主题和华彩还是由她来完成的。她除了表演、创作与教学外, 他和Y A M A H A所设计的乐器和棰都受到了广大的演奏家和学习者的认可。

二、安倍圭子的马林巴代表作《樱花》。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每到阳春三月, 赏樱是日本人民必定要进行的民俗。所以, 《樱花》一曲也是日本人民最喜欢的一首民族作品。《樱花》是由日本的马林巴演奏家和马林巴作曲家安倍圭子通过《樱花》这首日本民歌所改编完成的。

《樱花》一曲就是现代派马林巴曲的代表, 她也是演奏现代派作品的代表者。《樱花》是当今现代派打击乐的超高难度作品, 也是抽象派打击乐作品的代表作之一。此曲在手法和节奏风格上都有大胆的尝试, 对于演奏者的技术和理解能力都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由于马林巴的发音宽厚, 音区低, 余音较长。所以, 在演奏这样的作品是对棰的控制力要求很高。对演奏者的音乐素养要求也是很高的, 尤其是中段的华彩部分要求左右手的分家, 最重要的是左手的节奏要求不变, 而右手是在不断的变化的, 而且是不在节奏中的变化。

对于日本的马林巴曲子, 我似乎有这样的印象:1、擅长表现自然朴素的意趣;2、多是调性音乐, 特别是带有小调性的日本调式。3、视、听结合很重要。《樱花》一曲就是这样的感觉。这个曲子不是单一的声部, 而是有很多声部出现。所以, 当我一只手在击键时, 另一只会做些变化。一定要会用自己的手处理轻、重、快、慢。演奏马林巴最好的音域是在中间。在开始的部分是通过左手的和声铺垫来突出右手的樱花主旋律的。也就是开始的部分有大家熟悉的旋律, 在往后就是现代派手法的和声连接和独具现代派手法的华彩部分, 但是在强有力的中段和再现部也是有樱花的旋律出现的。

三、对《樱花》的演奏技法的见解和想法。

(一) 对谱子上出现的新的记谱法的说明和分析。

在《樱花》一曲中, 出现了好多的记谱方法也出现了新的敲击符号。主要是改变音色。正如曲谱中出现的敲击符号它的敲击方法是让棰在敲击完时不让棰离开琴键又称压击。可以通过这样的演奏方法来改变音色从而提高曲子的, 在敲击这样的音时一定要压死, 出声的效果一定要干净, 一定要有突然停止的感觉。不能出现余音也不可以出现多次的敲击。

在华彩的部分是可以按照演奏者自己的理解和要求来完成的, 因为华彩乐段本来就是演奏者用来炫技和自由发挥的部分, 演奏者可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完成就可以, 但是有些音符上有重音记号, 这个一定要演奏出来。本曲中的华彩部分是由一连串的琶音组成的, 因为有重音的音是每串琶音的最后一个音, 所以, 一定要突出。这样听者可以听出段落和层次感。

在华彩段的前一段左手的音都是在低音的M I上, 这个音虽然都是由十六分音符组成的但是在演奏时可以忽略, 可以不管音符的多少和节奏, 左手一直可以敲击低音M I, 只按强弱的变化来做就可以了。在这里它即不是旋律也不是伴奏, 主要是起一个铺垫的作用。右手的琶音部分只要作到一个比一个强, 一个比一个紧凑就可以, 每一个琶音都是应该按着这样的要求做。

(二) 演奏中新技术和传统的技术如何更好的交织运用。

主要就是左右手的配合, 因为左手是伴奏的声部, 右手是主要的旋律。这就要求在演奏时, 演奏者的左手的音量自然不能够大于右手。要不然的话旋律听的不清楚, 就突出不了主题。在出现压击的时候手一定要放松不要认为手的力度越大越死就更容易压击, 相反要松弛这样才可以时力量放的下去, 才可以使棰更好的接触到琴键, 才可以更好的压击出因有的音色来。压击完成时要使棰迅速地离开琴键。这样的连接就可以体现出压击的音色给听者带来的新鲜感。

(三) 《樱花》适用的持棰方法。

除上述演奏技法之外, 安倍圭子还是马林巴拿棰方法中的一中方法的发明者。她的持棰方法是棰的末端进行交叉, 用拇指和食指的扩张和收缩加以控制。由于2 0世纪7 0年代到8 0年代的改革, 安倍圭子的发明的持棰方法的单手滚奏、木槌单击、连续演奏技术以及白桦木手柄都在当时成为了普通可行的演奏方式。全世界的马林巴乐手都采用了她的握棰技术, 在他书中提到的动作技术, 有关握棰运动新颖的概念。她的方法和其他的方法比起来, 有优点也有缺点, 但是她的这种方法更适合亚洲人使用。

还有种持棰的方法, 它的末端不是交叉的, 而是平行的。主要以拇指、食指和无名指加以控制。它是由美国马林巴大师雷哈各尔·史地文森发明并广泛推广的。他的这种持棰方法主要适用于欧洲人和美洲人。这样的方法力度不是太大, 因为他们手上的力度要比我们大, 所以, 用这样的方法对于他们来说比较适合。这样的方法优点是音域的跨度比较大, 力度比较好控制, 但是缺点就是不好发力。但是这样的方法适合演奏一些古典曲目, 如巴赫的作品。他这样的方法手比较松弛力度也好掌握, 所以, 在演奏时所表现出的柔软和音色的柔和, 正是古典作品所需要的。

在《樱花》一曲的演奏中, 一定要选用她的方法, 因为她写的曲子就是表现力度和感觉的。

四、本人在演奏《樱花》方面的心得

此曲反映了各种各样的音响效果, 不单是作曲家在作曲时倾尽了心血, 演奏者诠释此曲也需要非同一般的技术。

在练习演奏这部作品时, 我收获了很多, 因为现代派作品中有很多不同于传统的演奏方法, 同时对音色的要求也不同, 因而在现代派作品中谱子上出现了一些新的记谱方法。还有一些新的符号和文字出现在乐谱中, 这些都需要充分理解并用正确的方法演奏, 才能阐释出作品的真谛。

此外, 在现代派作品中要用到一些新的技术。我在练习和演奏的过程中, 不断地去学习这些新的东西, 也去不断地研究这些新的技术。通过这个曲子里的新技术使我在马林巴的演奏过程上不断地完善, 使我新旧技术的交织能够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也可以使我的左右手更好的配合。

通过接触了现代派的作品, 渐渐发现可以在多元素的演奏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在这样的曲子的磨练中也可以使自己的不足得到磨练。也使自己的音乐素养得到了升华, 更快地掌握一些以前没有掌握的技术, 并透过表面的演奏技术可以更好地从本质上把新技术和传统技术结合在一起。此外, 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尤其是对现代派作品来说应该如何去抓住曲子的韵律, 对曲目的风格特点也可以更好的掌握。

目前在国内, 由于马林巴资料和书籍的缺乏, 很少有人专门针对《樱花》一

篇3:浅谈对查新工作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查新;查新机构;查新员;查新委托人

查新是以通过检出文献的客观事实来对项目的新颖性作出结论,提供给专家评审的主要依据[1]。它为科技管理部门和有关专家进行科技成果和新产品的鉴定和奖励、专利申请及科研立项的评审等提供客观的文献依据。

根据查新委托人的查新意图查新可分为立项查新、开题查新、鉴定查新、奖励申报查新、专利查新、其他等,近年来油田查新主要是用于科技成果鉴定、申报奖励,作为科技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查新委托人在查新过程存在很多困惑、盲区,在这里浅谈对查新工作的一些思考。

1、查新机构的级别

一些科技人员认为查新机构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和地市级或区级,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查新机构称其为“国家一级”查新机构。1990年至1997年原国家科委分三批给63家科技信息机构颁发了一级查新单位资格,之后再无其他单位获得国家行政单位的资格认定。2000年颁布的《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中规定:信息咨询机构通过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或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科技成果管理机构申请从事科技查新的业务资质[2]。也就是2000年后科技部已经放开对科技查新的机构资格认证,所以不存在“国家一级”查新机构了。2003年后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为规范高校科技查新工作分四个批次对高校科技查新中心重新进行了认证(共有67家),当然还有省、自治区等认定的多家查新机构可供查新委托人选择。

2、查新机构的选择

查新机构是指具有查新业务资质的信息咨询机构。根据《科技成果查新机构管理办法》,科学技术部根据科技查新业务需要,认定或授权认定信息咨询机构从事科技查新的业务资质,统一制定查新业务资质证书,并在每年第一季度进行年检和抽检。通过年检的查新机构,由科技成果管理机构在其查新业务资质证书副本上加盖合格印章,正本上贴附年检标识。因此在选择一家合格的查新机构时,应首要看它的查新资质证书。而通常我们在选择查新机构时,通过口耳相传、熟人介绍就选择了查新机构,并不知晓查新机构是否通过年检,具备查新资质。

目前合格的查新机构随着我国科技创新的日益增多也应运而生,如何在好中取优?在油田可阅读以往查新机构出具相关专业的查新报告,除了基本信息采集、文字表述是否准确、规范外,主要是看查新结论表述是否客观、准确、清晰,它对于评审专家正确评价项目的新颖性、创新性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来说在查新结论中应对诸多查新点结合文献报道给予逐点分析说明,不宜将诸多查新点不加拆分地模糊比对,对确具新颖性的查新点应说明其与相关报道的区别,指出差异性,如内容有交叉、重复也可给出综合性的结论。目前一些查新报告查新员给出的结论模糊,比较和分析的过程少,使评委无法对成果创新点的新颖性作出判断,常建议查新委托人重新查新,延误了成果的评审、申报时机。

3、分专业填写查新合同

前文已提及油田最常用的是鉴定查新和奖励申报查新。在填写技术要点时,两者有相同之处:填写成果的研究背景、主要科学技术特征、与国内外技术对比情况等内容。不同之处在于鉴定查新合同(或查新委托书)中侧重体现项目科学技术水平的数据和量化指标,提供给鉴定专家鉴定成果水平。通常一项成果跨专业较多,如油田的成果可能包括勘探、开发、钻井、机械等多个专业,这时建议分不同专业进行查新,也就是一项综合性成果可有多个查新报告,这样可以把技术指标填写更细使新颖性更突出,便于专家充分的对成果进行鉴定。奖励查新则侧重填写项目目前达到的水平、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广应用前景等,已通过鉴定的综合性成果根据专家意见整改后有新的研究或发现后应进行再次查新,供评审专家参考。

油田通常安排成果鉴定时间与申报科技奖励时间相隔较短,这两类查新报告都可用来申报科技奖励,唯一的缺陷是对于一些综合性成果没有分各类专业进行查新,查新委托人通常将多项创新点提炼成3至5条查新点,集中在一个查新合同中,由于篇幅所限,可能会遗漏一些重要技术指标,从而造成鉴定和评审时专家不能充分的依据查新报告进行评定。

4、查新要求的填写

查新要求一般分为以下四种情况:(1)查新机构通过查新,证明在所查范围内国内外有无相同或者类似研究。(2)查新机构对查新项目分别或者综合进行国内外对比分析。(3)查新机构根据分析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作出判断。(4)查新委托人提出的其他愿望[1]。油田科技人员在填写查新合同时不知查新要求如何填写,有时候模仿他人查新合同照抄,如只要求查证国内外相关文献中有无与本项目查新要点中提及内容相一致的文献报道,然而不同项目的查新目的不同,要求自然也不一样,查新员根据查新要求所做的工作也有区别。对于油田成果的鉴定和申报奖励来说,在查新要求中建议填写前三项(上文中(1)至(3))。

很多科技人员对于是选择国内查新还是国内、外查新很纠结,自认为研究成果在国内同行业属于先进或领先水平,跟国外就不敢比较了,认为一旦进行国外查新就会自曝其短。笔者认为,申报局级奖励时可进行国内查新,如油田级科技成果奖励,根据油田科技成果奖励办法,在国内同类技术达到领先水平可参评一等奖,另外可以节省查新费用。对于申报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的成果建议进行国内、外查新,专家在鉴定一些没有进行国外查新的成果时,就算认为某些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但缺少充分的依据也不敢轻易下此结论,这对于成果水平的鉴定是不利的,同时查新委托人也不能了解国外同行业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哪些方面还存在差距,这也是鉴定专家想要了解的内容,不利于科技成果质量水平的提高。

5、检索词的选择

科技人员在确定科技查新的检索词时有很多困惑,不知如何进行选择,有些为了使查新员得出“未见与本项目研究内容相同的成果公开报道”的查新结论,甚至自造或自行拼凑一些生僻的词语、短语,使查新员无法在现有文献中检索到,这是查新委托人对查新工作认识不足。查新不同于一般的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查新员要深入了解项目内容,弄清项目的总概念、相关概念及各概念间的逻辑关系,确定检索策略,进一步分析项目的实质性特点,出具禁得起专家推敲的查新报告。因此查新员在检索时并不受委托人所提供检索词的局限,其只能提供参考,查新委托人在填写查新合同时应实事求是的筛选、规范、精炼检索词,提供能够体现项目自身技术性、专一性和个性特征的关键词,并灵活制定检索策略,协同查新员更好、更准确的完成查新。

6、查新委托人与查新员的配合

在具体的查新过程中,查新员通常会要求查新委托人提供成果相关资料,尤其在涉及核心技术参数、关键词的提取、相关文献的判读,要求其全程参与查新工作的整个过程。油田一些技术人员对此不理解,担心泄露技术秘密,殊不知在成果未公开前查新机构对查新相关资料具有保密义务,一旦泄密将承担法律责任。还有一些科技人员认为查新是查新员自己的事情,只要提交了查新合同,剩下的事情就归查新员了,而不知道查新员主要是通过检出文献的客观事实来对项目的新颖性做出结论,具有客观性和鉴证性,但不具备专业性,因此查新委托人与查新员共同磋商有助于查新员分析、整理、对比相关文献。同时一些查新委托人不了解查新项目的创新点所在,一味强调技术的先进性,对关键性的技术研究一带而过,查新员了解查新项目后,再次对课题的创新点进行分析和提取,通过沟通也帮助了查新委托人进行再次梳理成果。因此查新委托人与查新员充分的沟通、配合很重要。

近年来油田科技人员对查新工作愈来愈重视,高质量的查新再结合鉴定专家的专业知识,能提高成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从而加速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科技查新工作实施细则》第一章第一条、第六章第二十五条.

篇4:浅谈对路遥作品的一些感受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即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ing Equipment, 简称ATSE, 由一个 ( 或几个) 转换开关电器和其他必须的电器组成, 用于监测电源电路, 并将一个或几个负载电路从一个电源自动转换至另一个电源的电器。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即开关本体和控制器两部分。

2.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分类

目前, 我国市场上符合我国配电系统设计规范标准的产品主要有CB级和PC级两大类, 其中PC级主要是接通、承载的作用, 它是不同于分断短路电流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对于CB级来说, 它的主触头能够接通并用于分断短路电流。

3.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使用类别

对于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使用类别, 主要依靠分断性和操作性两种指标, 它们决定其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正确使用环境对选用PC级自动转换开关电器除了考虑其额定接通与分断能力外, 还应考虑其在短路条件下所能承受的短路能力, 即额定短时耐受电流Icw值。我们可以将它们的使用环境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 海拔不能大于两千米, 第二, 温度要介于零下50 摄氏度和零上40 摄氏度之间, 第三, 湿度不能超过95%, 最后, 对于电磁兼容性的要求, 实际情况中,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要确保控制器不收外界的干扰, 或者错误指令的影响, 来确保整个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并且自动转换开关电器所产生的电磁效应应满足国家相应标准, 来确保系统以及其他环节的稳定、安全运行。

4.自动转换开关电器设计选用应注意的事项

4.1 产品认证

我国对于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制订专门的标准与其他国家不同, 因此, 就必须选择符合标准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4.2要遵守使用类别

确定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的额定工作电压法使用类别。要注意选择适合负载特征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4.3 遵守设计选用的注意事项

设计时选用PC级还是CB级, 考虑的出发点不应是是否需要短路保护功能。PC级前面加上短路保护电器, 系统就具备与CB级同样的保护功育动, 而是可靠性和成本。对于PC级产品来说, 要求可靠性要比其他型号更高一些, 如果对于成本要求低, 则可以选择CB级别。

4.4 断电时间的选择

断开故障电源的时间, 不同结构的产品要求是不同的, 对故障电源 ( 例如断相) 敏感度高的负载, 就需要注意, 应选用能够快速断开故障电源的励磁驱动式自动转换开关电器。采用断路器的CB级自动转换开关电器未采用隔离 ( 负荷) 开关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是用减速电机驱动 ( 电机转速一般为15-20rpm, 开关需要转动到一定转角后触头才能断开) 。

PC级前端对于是不是需要加装短路保护装置, 要看PC级自动转换开关电器是不是能够承受短路时保护器保护电流的冲击, 如果能够承受的话, 则切换箱中就无需再添加短路保护电器, 繁殖则需要加装, 且短路保护电流必须要低于PC级。自动转换开关电器额定限定电流需要制造商提供型号, 即短路发生时保护器可承受的电流大小, 需要通过自动转换开关电器额定短路电流保护电器的类型来确定。

4.5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三极与四级开关的选择

第一, 带剩余电流保护的双电源转换开关应采用四极型开关。两个电源开关带剩余电流保护, 其下级的电源转换开关应采用四极型开关;第二, 两种不同族地系统间的电源转换开关应采用四极型开关;第三, TN-S, TN-C-S、系统一般不需要设四极型开关。但丁N-S系统的一些特殊情况 ( 三相严重个平衡及高次谐波含量较n) 是否采用四级开关, 需视建筑物等级的重要性而确定;第四, 旁路型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应用:对供电系统可靠性、连续性有很高要求的特别重要负荷, 防止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出现故障、损坏或处于检修时, 影响供电效果, 应设置旁路到自动转换开关电器。旁路型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应具有以下功能;第五, 旁通电源时应能隔离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及相关控制电源, 保证自动转换开关电器检修及更换能够安全进行;第六, 旁路隔离开关应能在用电负载个停电的状态下旁通电源至负载, 旁路开关与自动转换开关电器额定容量应相同;第七, 应有电子及机械联锁, 防比误操作;第八, 应有旁路隔离标志, 显示系统状态。

参考文献

[1]宋涛, 孙牧海.ATSE核心参数选择几点思考[J].建筑电气, 2011, 06:25-29.

[2]李月军, 刘国军, 王成多.智能型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原理及应用[J].电工电气, 2011, 10:34-37.

篇5:浅谈对密度教学的一些看法

1密度概念的引入

1.1浅谈教材(苏科版)引入密度概念方法的局限性

教材引入密度概念主要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1)创设问题情景:你能区分表面被涂成相同颜色的铁块和塑料块吗?(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提出各种猜想;(3)学生意识到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产生探究质量与体积之间关系的动机;(4)学生通过实验、交流与合作,发现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相同,因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并由此给出了密度的定义,这种引入密度概念的方法,本人以为有以下局限性:(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但要他们想到“物体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并进而提出这个比值“可能相同”的假设,就会感到困难;(2)教材引入密度的方法,虽然具有探究性,但显然这一得出概念的过程比较曲折,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兴趣并不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而感受到密度概念的得出比较复杂,无形当中就会对密度概念产生了畏惧心理;学生产生了这样的心理,知识难以理解,又怎么能体验到探究的快乐呢?(3)概念的教学,重点应该在于怎样使学生理解概念,教材引入密度概念的方法,虽然比较重视引入过程,但密度的概念得出后,学生只是记住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密度,密度反映了物质的一种属性,仍然不能从内心深处理解密度及其单位的物理意义。

1.2浅谈改进密度概念引入的方法

关于密度的概念,教师可以先从字面上给学生稍加解释,“密”即疏密的密,“度”是指程度,那么“密度”即反映了物质组成的疏密程度,这样先让学生对密度概念有一个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密度定义及其单位的理解,在引入密度概念时,可以借鉴速度的引入方法,按这样的步骤进行:(1)教师首先拿出两个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让学生回答“铁块和木块哪个物体含有的物质多?”,学生自然会回答“铁块含有的物质多”,教师接着问“铁块比木块含有的物质多,而它们的体积却是一样大的,说明了什么问题?”经过交流,便可以得出结论“体积相同时,质量越大,物质组成越密,即密度越大”;(2)教师再拿出两个质量相同的铁块和木块,让学生回答“铁块和木块哪个体积大?”,学生自然也会回答“木块的体积大”,教师接着问“质量相同的铁块和木块含有的物质是一样多的,而木块的体积比较大,说明了什么问题?”经过交流,便可以得出结论“质量相同时,体积越小,物质组成越密,即密度越大”;(3)教师提出问题:当两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不相同时,例如,有A、B两个物体,质量和体积分别是A:2m3,1600kg;B:3m3,1800kg,请问:怎么比较它们的密度大小?学生自然就会算它们1m3分别含有的质量,这样,教师便可以引出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内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通过A、B两个物体,学生不仅理解了密度的概念以及单位,还可以理解密度的计算公式,即: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待密度的公式p=m/V给出之后,可以根据公式,让学生分析,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为一定值,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这种引入密度概念的方法,一开始就提到“密度”一词,当“密度”的概念得出时,学生不会觉得太突然、太深奥,这对以后的“压强”教学也有一定的启示,如,“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改成“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强弱的因素”,当“压强”的概念得出时,学生也不会觉得太突然、太深奥,本文引入密度概念的方法似乎缺少了探究的过程,但本人认为,没有必要的探究过程,不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探究过程,是可以省去的。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关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的学习,可以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如果教师不讲清楚,学生就会死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能真正理解其含义,学生往往会根据密度的公式p=m/V犯数学性的错误,认为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这显然没有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关于“物质的属性”,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这样解释:物质有一些性质,主要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当物质种类不同时,这一性质一般也不同,这样的一些性质可以称为物质的属性,例如,物质的气味、味道等,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当物质的种类不同时,气味、味道往往也不同,物质有什么样的气味、味道,不是由物质的质量或体积决定的,密度虽然可以用质量除以体积求出来,但并不随质量的改变而改变,也不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说,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那么质量应不应该属于物质的一种属性呢?教材中指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即对于一个具体的物体本身,它的质量是不变的;我们知道,“物体”与“物质”的概念不同,对于某种物质,它的质量则是可多可少的,不同的物质质量完全可以相同,因此,本人认为,质量不能理解成物质的一种属性。

3密度的计算与测量

篇6:浅谈对路遥作品的一些感受

一、新课标下体育课结构形式的变化

1. 体育课的准备部分是为了学生在进行体育项目时避免心理或者生理上的准备不足而对学生造成身体或者是身心方面的伤害。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重点放在了慢跑、徒手操、小游戏等上,主要目的是活动关节、肌肉等方面,而这种形式大多数是在体育教师的指挥下,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的,活动效果一般而且课堂气氛较为死板。新课标下的准备活动,体育教师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合理做主,还学生一个自由发挥追求创新的空间。学生可以把从教师那里学来的知识加以改编运用,同时根据自己的思维创造出新的内容。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还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2.新课标下体育课的基本部分是整个体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传统的教学形式, 即“填鸭式教学”是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什么、练什么都是围绕教师的教学目标进行,这就势必造成学生有些东西接受不了。新课标下体育课基本部分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使师生互动成为可能。例如“足球赛游戏”活动的设计,教师展示足球运动后,并没有别的多余动作,只是说:“你们能想出足球的各种玩法吗?”接着让学生充分自由、无拘无束地玩出各种不同的玩法来。活动中教师留意观察哪位同学想的花样多,然后请这些同学示范,最后教师将学生想到的动作综合成游戏,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创新性、主动性、参与性。学生通过观看比赛录像、讨论研究,在练习足球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注重团队的整体协作,加强身体素责的训练,设法如何去破人盯人的紧逼防守,如何去组织进攻,运用合理的技战术去赢得比赛,使他们更好地去体会、热爱足球这项运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回答事先预定设计好的问题,同时还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为适应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积累知识。

3. 传统体育课结束部分大都是整队、放松、布置课后作业等项目,都较为枯燥单调。新课标下体育课的结束部分要求区别于传统的形式,只要是有益于身心放松的活动都可以采用,如,小游戏,互相拍打、按摩,随音乐调整呼吸,意念放松等。总而言之,体育课结束部分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寻找出最适合于自己的放松活动,有利于他们在走出校门后的运用,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二、新课标下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体育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体育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其实新课标下体育教师只是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掌握教学方向、进度,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目的、态度、积极性、参与程度、思维能力等因素都对整个教学有着重要影响。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艺术的修养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有时候都能够给予学生帮助,让学生得到自信,学习兴趣自然也会提高。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双向信息交流,进而快乐体育,并且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或者要求。

三、新课标下体育课评价体系的变化

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主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内容以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素质、体能等为主。一般情况下,体育教师都是按体育教材上的考核内容定期进行测验,评价形式上的“一刀切”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评价内容较为枯燥、单一。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充分注意到学生身体条件和运动技能方面的差异,要根据因人而异确定教学目标。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每个学生,这样会挫伤学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或者学习兴趣。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主体差异来确定阶段性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并从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活动兴趣。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内容是以目标的完成来决定的,看学生是否在相应水平阶段有效地学习,并提高到相应水平阶段的学习目标。

篇7:浅谈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文言文 教学难题 培养兴趣 学法指导

文言文是中国文学的鼻祖,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朵瑰丽夺目的奇葩。它语言简炼,涵韵深厚,是古代文化沿革、古人思想传承的载体。正确认识文言文,加强对文言文的教学,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诵读”教学,要求学生多读,以至熟读成诵

“诵读”法是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精华。谈到“诵读”的好处,从扬雄的“能读千赋则能为文”,到后来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以及杜甫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都道出了诵读的意义。

诵读,从词义学的角度来看,就是“念,熟读,背诵”。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说:“诵非直背文,又为吟咏以声节之。”所谓吟咏,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抒发。也就是说,“诵”是一种有情态,而又寓情于声、以声传情的表达方式。《孟子·万章下》:“又尚论古之人,颂(同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也就是说,在诵读的过程中,要玩昧诗文的“要义”。

二、加强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都是教师担任主角,不厌其烦地讲解文言文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翻译等知识性很强的东西,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能靠高考考文言文这一信念来支撑,当这一信念倒塌时,学生便昏昏欲睡。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把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翻译等这些知识性很强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让他们当设计师,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也“过把当教师的瘾”,在这一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我只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每次讲新课前,我会把课文事先分给几个学生,让他们提前借助工具书,把每一部分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基础性的知识点总结出来,然后再去上课,这样就能保证上课的质量。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有其他不同意见可以提出来。在学生讲完课之后,教师一定要把每一部分的重点、难点再给学生强调一遍,以便让学生心中有数。这种做法调动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挖掘了学生自学的潜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注意力有限,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不容易持久。如何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保持长久,是学生学好文言文的关键所在。

(一)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尤其是学会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判断文言文字词的含义,特别是一字多义;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圈、点、画、注、评的学习方法;对于不容易理解的字和词或一些义项过多的字词,教师可以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认真分析、讨论、比较。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地掌握和积累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

(二)检查自学效果,指导学生读+讲+译+练。“读”就是从范读、领读再过渡到精读。在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逐步理解文章的意思和结构,做到字字落实,切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在这一环節中,关键是要做到正确断句,不读破句。所谓“讲”,就是要学生在理解文章整体大意与每句译意的基础上,通过口述的形式进行表达。讲,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促使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文意。译,是一个逐字逐句的过程,需要抠字眼、顺文意,做到直译与意译的结合。但有时紧扣字义会显得语句过于牵强,这时意译就很有必要。练,是一个加强、巩固知识与提高能力的过程,要加强课后练习和适当的课外练习。

三、汲取精神养分,陶冶学生情操

学习文言文,首先是为了继承古代优秀的文化传统,汲取精神养分,陶冶情操。我在教学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仅要学古人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还要学习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并对其中消极的部分加以批判。我们应该“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我们应引导学生学习文章思想的精髓,学习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彼岸理想世界的向往与想象,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关怀,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以及他们坚强不屈的意志力,让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养分,陶冶情操。

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我们应以课程纲要为指导进行语文的学法指导,以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语文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为依据进行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一)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我要求学生课前必须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笔记大概包括:记住所有的生字词,自己查阅工具书(每个学生必备《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完成生字词的注音释义,基本扫除文字障碍。学生还要尽可能多地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通过研究文章的标题,探索主旨与标题的紧密关系;要通过默读、朗读课文,通晓文意。

(二)教师要做好课堂指导。中学生在学习中还没有掌握独立、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的指导对学生很有必要。具体要加强对学生在阅读、笔记、讨论、课文分析等方面的指导。

(三)加强课后练习。在每一单元教学结束后,应适当补充一些必要的、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练习,以达到巩固进而提高学生能力的效果。

篇8:浅谈对路遥作品的一些感受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导论,内容,评估

现代教学理论提到, 要想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就必须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而教材作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习者手中最重要的工具, 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教案编写和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 其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及教学效果是否令双方满意, 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特殊意义。因此, 对教材进行分析评估正是优化教学过程和效果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本文将以汉语国际教育学习者和从业者的视角, 对由四川大学主导众西南高校等参与编写的《汉语国际教育导论》教材, 从编写人员学科背景、教材结构、内容、跨学科等角度进行分析评估。

一、从编写人员背景

《汉语国际教育导论》这本教材的编写人员众多, 每位编者都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 并在各自领域都有所建树。以几位主编和我熟悉的几位编委老师为例:傅其林老师的主攻方向是文艺学和美学, 因此在审视整个教材是否适合汉语国际教育的学习者的时候, 必然会带有文化和美学的视角, 并把这些因素融入教材中, 比如第二章的“学科意识与素养”、“文化基础”, 第三章的“文化教学”等;邓时忠老师多年来致力于比较文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 从1988年开始就一直从事留学生教学工作, 在国际汉语教学方面有着无比丰富的经验, 所以不管是教学理论还是教学法, 他都有很深的造诣;甘瑞瑗老师作为韩国又松大学的校长, 长期从事电化教学等现代化中文教学的研究, 因此本教材第三章第五节“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就带有她的学科背景特点。除此之外, 陈侠老师的心理学背景, 刘颖老师和杜晓莉老师的语言学背景以及在新闻传播和普通话培训领域颇有建树的朱姝老师, 他们各自的学科背景都影响了《汉语国际教育导论》这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

毫无疑问, 在这种多学科融合背景下编写出的教材有着学科交融的明显优势。首先, 整合了资源, 有利于学习者提取各学科的重点知识应用于汉语教学的实践, 否则, 以一个人有限的能力在短时间内阅读大量相关资料典籍, 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其次, 不同思维方式和学术背景的交融有利于综合性地解决汉语国际教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 这本教材的多元编写背景有利于促进多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后, 实践是至关重要的。而在实践过程中采用哪些具体的方法, 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这本教材为学习者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 让学习者不管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实践过程中都能培养多元的意识, 为汉语国际教育这一学科增添活力。由此可见, 多元化的编者背景是这本教材的一大亮点, 与国际汉语教学的学科特点十分相符。

二、从教材结构

1.整体框架。《汉语国际教育导论》这本教材的整体框架是密切围绕汉语国际教育学习者的学习内容来组织的, 共分为八章, 每章都按照基础程度、重要程度、难易程度或逻辑关系来安排各小节的内容, 同时各小节又按照理论基础、方法论基础、原典阅读、书目推荐和思考题的结构顺序来设计具体内容。这样的框架设计可以说是非常传统且经典的教材设计模型, 遵循了学习者的一般学习规律。本人在刚拿到这本书开始阅读后, 第一印象就是教材的整体脉络十分清晰, 能让学习者能快速而准确地提取到自己想了解的信息, 这点对于一本高质量的教材而言至关重要。

2.内在逻辑。给汉语国际教育初学者提供全面、专业、多元化的认识, 应该是本教材的内在逻辑。从教材的章节设置可以看到, 八章的知识分别涉及教育心理学和语言教学理论、教师素质与能力、课堂教学、各地区教材、二语习得、国别化教学、水平测试以及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状况。汉语国际教育作为把汉语言当做第二语言教学的教育学科, 最重要的部分就在于语言和教育, 所以把教育学和语言基础知识放在教材的靠前部分是非常必要的。然而, 个人认为虽然涉及心理学的内容不多, 虽然心理学在语言习得机制或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但把这部分知识放在教材开篇依然是不合适的。因为这本教材的使用对象已经被定位在刚刚接触汉语国际教育的本科生, 绪论中也提到这些学生的接受心理尚处于高中的知识储备与能力水平, 因此教材中的心理学知识虽然简单, 但仍要放在对整个学科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再来讲授。这样不但有利于学习者对整体逻辑结构的把握, 也有利于引起对教育心理学的重视, 能够使整本教材的内在逻辑显得更加清楚合理。

3.板块呈现方式。上面已经提到本教材的每小节按照理论基础、方法论基础、原典阅读、书目推荐和思考题的结构顺序来设计具体内容, 那么它的板块呈现方式显而易见。这里需要重点提到的是原典阅读板块。众所周知, 《汉语国际教育导论》是由四川大学主导编写的面向本科生的基础教材, 那么这本教材就必然带有川大的培养理念:重视原典教学。正如编者所写到的, 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 经典文献比较缺乏, 因此专业性没有得到很好地建设, 连一般的大学老师尚处于摸索阶段, 更不用说刚刚入门的大学生了。所以, 必须从一开始就把原典文献的学习重视起来, 这不单单有利于学习者把握学科的学术背景和方向, 更有利于整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自身的推广与发展。由此可见, 原典阅读板块是整本教材的最大亮点。

三、从教材内容

本教材的内容共分为八章, 涉及教育心理学和语言教学理论、教师素质与能力、课堂教学、各地区教材、二语习得、国别化教学、水平测试和等级标准以及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状况。仅从目录来看, 各章节内容似乎比较平均, 但阅读后会发现, 本教材内容的重点在课堂教学和国别化教学 (包括二语习得) 上。

近几年, 国际汉语教学所面对的学习群体随着对外汉语事业的发展, 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同一国家, 同一母语背景的留学生越来越多, 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 国际汉语教学的针对性迅速引起了汉语国际教育学界的高度关注, 国别化教材的编写、国别化工具书的编纂、国别化教学词表的制定得到了一致肯定, 但国别化教学目前还没有探索出比较完善的方案。所以, 在这个大环境下, 本教材用大量篇幅对目前国别化教学使用的教材和教学状况进行了介绍, 虽然有些内容不那么完善, 比如缺失对近几年比较红火的拉美和非洲汉语教学现状的介绍, 但已经能引起初学者对“国别化”的足够重视。这一点表现出本教材站在了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学术前端, 具有国际性的特点。此外, 课堂教学也是本教材的一大重点, 在第三章中, 对汉字与词汇、听力、语法、语音及近几年流行的网络教学做了详细的阐述, 说明编者们对汉语本体知识的重视程度并没有因为其他因素的出现而有所减弱, 毕竟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语言教学, 如果语言的本体知识不牢固, 其他的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四、从能否培养学习者的学科意识

《汉语国际教育导论》的又一亮点, 就是教材的第二章——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素质与能力。特别提到这部分, 不仅仅因为本章内容是其他同类教材中所没有的, 更因为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是培养本专业学习者学科意识的重要环节。本章一共分为五节内容, 涉及汉语基础知识、学科意识与素养、跨文化交际、课堂组织与管理和中国文化基础, 这五节课几乎涵盖了一个专业汉语国际教师需要具备的所有能力, 对初入门的学习者培养学科意识极有帮助。而一个学习者或从业者是否具有专业的学科意识可以决定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前途。所以, 本教材在培养学科意识这一方面可以说已经先人一步, 尤其是在节后推荐的阅读书目, 有许多都是入门必读的经典。本人在阅读之后, 深深觉得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学习者, 应该树立学科意识, 关心本学科的建设, 并把以前的其他学科知识想办法应用于汉语教学中, 致力于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论建设。由此可见, 学科意识的培养对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的发展意义深远, 而这本教材, 已经从宏观上提供给学习者了一个初步的学科意识培养认知。

综上所述, 《汉语国际教育导论》是一本有针对性的, 汇集了多元学科背景编者, 内容丰富, 结构脉络清晰, 有利于培养学科意识, 适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初学者及跨专业学习者的教材, 同时也对汉语国际教育从业者的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姚振裕.教材编写要处理好几个关系[J].老年教育 (老年大学) , 2011 (01) .

[2]慕明宜.对教材编写与出版热的思考[J].出版与印刷, 2002 (02) .

[3]何志勇.浅谈教材编写中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J].法制与社会, 2011 (12) .

[4]赵金铭.论对外汉语教材评估[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8 (03) .

篇9:浅谈对路遥作品的一些感受

一、讲述法

讲述法虽然不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但它对教学的重要性却毋庸置疑。记得袁腾飞曾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我教历史不是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使学生喜欢历史、爱上历史,我把学生讲笑了,总比把学生讲睡了要好很多。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我运用讲述法大讲、特讲,在课堂上的确是把学生讲笑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很多,但也带来严重的后果,学生听得入迷但教学任务却常常没能完成。例如,在讲授“贞观之治”相关知识时,我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向学生讲解唐太宗一家和隋炀帝一家的亲戚关系,隋末农民大起义,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之间的仇恨猜疑最终导致玄武门事变的发生等,直接导致本课教学任务的失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经过反思,我在讲述法的运用上做了一些修改:压缩讲述的时间;突出课文的重点、难点;讲述言简意赅,对于一些不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让学生课前自学或留待课后探索。如,在讲解“对外的友好往来”相关知识时,需要讲述鉴真、玄奘的生平事迹,为了不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此部分内容,了解两人的相关资料,在上课时让学生回答即可。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合作学习法

新课改以来,合作学习法进入了历史课堂,就实践情况来看,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但这种教学方法也容易引发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不强,各自为战,合作学习对部分同学而言似乎是件很困难的事情;部分学习优秀的学生,不愿意把自己所学的成果展示给其他同学,有意隐瞒自己的答案;部分学习落后的学生,鄙视不愿分享学习成果的同学;部分学习落后的学生,不愿意参加小组合作学习,放任自流;部分学习落后的学生,等、靠、要思想严重,合作学习的效率很低;部分学生想参加合作学习,但学习动力不足,害怕和同学交流。上述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就会降低合作学习的效率。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下列措施: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对学生终生的发展大有裨益,因此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不可或缺。为了达到此目的,在课上需专门阐述团队协作意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课下,需对学习优秀但不愿参与合作学习的学生做思想辅导工作。

2.小组重新编排,改变前后排成一小组的小组组成方式。根据历次的学习成绩单,优选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将他们分配到各个小组做小组负责人,由这些小组负责人带动组员共同学习。优选出的小组负责人,除了在课堂上负责组员的合作学习外,还负责收发本组学习成员的作业本、检查本组学习成员的学案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多重角色,有利于锻炼这些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二是实行包干制,不管以后班主任如何改变座次,始终是原来分好的小组在一起合作学习,有利于增强小组成员的归属感。

3.及时了解小组内部的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例如,小组内部个别学生存在智力问题,应在学习的各个方面给予特殊照顾;小组内部个别学生对学习彻底失去兴趣,不应作放弃处理,而应在某些方面给予特殊处理;小组内部个别学生羞于发言,应该鼓励其多回答问题,树立信心。

三、历史体验教学法

历史体验教学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极佳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很热闹。反思、总结其中的问题,主要有:学生知识量不足,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里的深层思想,也无法很好地把握所演人物的思想等;准备不充分,表演杂乱无章,經常出现忘词、念词的现象;个别学生趁机捣乱,动机不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课堂上,我对个别捣乱的同学进行思想教育,极为严重者予以禁言、禁演的处罚;在课下,要求学生在表演之前,收集资料,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否则不允许参加表演等。

上一篇:汽车制造工艺介绍下一篇: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教育叙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