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油画艺术的肌理表现及情感表达

2022-09-11

随着绘画多样性的出现, 肌理在油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油画语言之一肌理, 也在潜移默化的演变着。它是画家情感的表现手段, 是物质与精神相互交融的产物。所以, 在当今艺术的大熔炉里, 各种学科相互渗透影响下, 画家们的观念和观众们的眼光都在不断地更新着, 所以不断探索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成为画家们的终身追求。

一、油画肌理的表现形式

油画肌理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早期的油画创作中, 肌理几乎没有得明显的发展。直到16 世纪后期, 在油画布代替木板之后, 肌理才得到一定发展并且再17 世纪以后, 油画肌理成为了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油画肌理一般分为隐性肌理和显性肌理, 从油画肌理的外在特征来说。隐性肌理, 一般是不被肉眼直接观察出来的肌理效果, 它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才能够看到, 在古典油画中比较常见。例如在早期的油画技法中, 画家们主要以反映自然科学为主, 真实再现客观事物。所以在画面中尽量的隐去肌理显现出的痕迹, 使画面更加的光滑、细腻、逼真。其中扬·凡·埃克的代表作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这幅作品就能够体现出画家精湛细微的技法, 特别是对毛发的绘制和木板纹理的处理, 都能够体现出画家精益求精的精神, 画面平整而光滑, 同样肌理是几乎看不出来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改进油画技法的迫切需要, 直接画法的得到了运用同时也带动了油画的显性肌理的发展。显性的肌理是指画面直接显现出来, 画面表面凹凸不平、起伏明显的, 能够直接从视觉上分辨出来的肌理效果。在扬·凡·埃克改进油画材料之后, 而提香则是真正的理解油画的属性, 在带有纹理的画布上创作不仅使画面产生了独特的明显的肌理效果和节奏感, 在创作中还是用堆厚笔触的做法与薄的地方进行对比, 从而使笔触和肌理的结合成为了可能。尤其是通过画布代替木板, 不仅扩大了画面的尺寸, 也增强了笔刷的表现力, 为显性肌理作为主要的表现要素奠定了基础。直到现代显性肌理才得到了充分表现与运用。

从油画肌理的形式上来说, 可分为具象肌理是对客观事物真切的反映, 运用一定的手法和媒介表现事物表面的纹理特征, 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在写实油画中具象肌理运用的比较多, 因为它能够最为接近的反映客观事物的表面视觉特征。比如在《开国大典》这幅油画中, 董希文为了体现画面的真实感在绘制地毯的过程中, 在油画颜料中加入了木屑等, 逼真再现了地毯毛茸茸的质感, 使画面呈现出质朴、厚重的肌理效果。那么抽象肌理则是纯粹的表达绘画者内心的情感、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二、油画肌理的情感表达

油画肌理的表现形式式多样的, 同样肌理也是有感情的, 除了色彩和线条, 笔触与肌理同样能够表达情感。从油画肌理的发展来看, 肌理可以说也是主观与客观情感相互对立与融合的过程。其中要强调的是抽象肌理不是以表现真实再现事物的本身特征, 也不是强调所用材料的特性。只是通过绘画表达情感, 在画面的造型中极具表现力, 强调创作的意义并且体现出了绘画者本身的性格、品质等, 这对研究大师的作品的艺术价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现代的德国艺术家安塞姆·基弗, 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直观的看到很多生活中的材料, 比如泥土、照片、沙子、木材等。巨大的画面与各种不同的肌理相映得彰, 给人一种强大的震撼力。在他的画面中也能够看到很强的主观性, 把自己内心的情感都通过画面表达出来, 画面的丰富也是情感丰富的一种表现。充分利用画面肌理的效果, 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他对中国当代的油画有着很大的影响。

随着中国艺术家们的眼界的阔, 在当下的中国绘画中油画肌理也有一席之地。其中吴冠中和赵无极都是将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和哲学思想有机融合, 创作出既符合油画形式, 又中国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这两位大师通过对油画肌理的把握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意境融入到肌理这种油画语言中, 创作出新的艺术光彩, 从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赵无极追求则是一种虚静忘我的精神意境, 油画肌理是他作品中的重要的表现语言之一。在《海滩镜心》这幅作品中, 作者使用比较大的笔刷随心意而为, 画面呈现出大块的色彩并且自然形成了带有纹理的肌理效果。特别是在色彩上, 多种色彩相互融合, 也形成了特殊的肌理效果。色块之间, 稀疏浓淡不一的肌理也形成了对比。整幅画面有着中国国画中的水墨晕染的意境韵味, 不置可否肌理成为这幅作品不可或缺的表现语言, 而且将远处的海浪和近出沙滩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气韵流动的整体。表现作者特立独行的思想、无拘无束的灵魂, 于中国写意画相同, 不是拘于技法的表现而是强调抒发情感, 以画为媒介将自己内心对万物的看法与观者交流。使油画和国画之间的融合更为贴切、自然, 肌理成为情感的依托和媒介, 油画不再是对于科学的、自然的再现和重复, 而是更为表达人们自身的、内心的思想与情感。关注到人的本身, 探讨出更多更新颖的绘画方法, 呈现出油画肌理的多样性, 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虽然说油画是源于国外, 中国的艺术家们想要成就更大的发展, 就不能墨守成规, 要创新要发展。从传统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中不断汲取营养, 并加以运用。还有就是对现实生活总和自身经历的提炼与思考。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丰富的生活经历是艺术创作的基础, 传统的艺术形式式我们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

三、油画肌理在创作中的尝试运用

油画肌理的形成是十分复杂的过程, 是用油画色层、以及对画布、底子、笔触的不同利用等油画材料的技法综合运用形成的, 是多种技法形成的一种整体关系和整体效果。但是在早期绘制油画的底子一般是光滑而且十分复杂的,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艺术家们会在创作中根据绘画主题的需要, 在绘画的过程中利用各种材料在画面的上制作出特殊的效果或者笔触的变化。在当今的社会中, 随着多元化的艺术的发展, 对肌理效果的制作激发的探索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艺术家们也不断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 探索肌理的新技法, 使之成为更具有表现力的油画语言。

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可以做出各式各样的画面肌理, 并且画家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还能够尝试和创造出大量的技法。在我的作品中, 首先是对底子的制作。在普通的油画布上, 运用立德粉、乳胶和水调成胶状, 并且根据主题加入丙烯颜料, 调和成带有色彩的底子。因为绘制的主题是梯田, 所有就加入了一些黄色和绿色等丙烯颜料。最后用快干油加入一点绿色的丙烯颜料进行罩色。这样做出的底子是平滑而且有光泽的, 能够表现出梯田的水面的质感。画面的绘制, 继续用立德粉加水和乳胶, 只是在调和时比例有所改变, 要做成膏状挤出各种粗细不同的线条, 线条是表现出梯田沟壑纵横的形状, 使画面具有一定的立体感。这点就运用到了隐性肌理和显性肌理的相互结合。增强画面的层次和深度。然后进行罩色, 淡淡的一层罩在画布上, 能够透露出底色保持像水面一样的质感, 画面整体的色调还是绿色。最后再用上光油刷一遍, 起到巩固和统一的作用。这样整幅画面呈现出梯田光影变化、色彩丰富的梯田。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喜爱、自然风光的向往, 展现了不同于传统绘画的主题的特点。

整体画面是倾向于平面化、装饰性的处理, 给观者带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综合材料肌理能够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思想与观点, 以及强化了油画绘画的语言, 它有自己的独特的魅力。对于油画肌理的个性语言的探索之路还是十分漫长, 真实在再现手法受到照相技术冲击, 所以现在的艺术家们思考传统的油画艺术本质, 突破传统油画技法等的束缚, 因为, 油画不再是对于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的工具, 而是艺术家们抒发情感, 表达追求以及对客观事物的理解的载体, 是艺术家对美、对生活、对社会的感知与剖析。

四、结语

肌理是重要油画语言的之一, 在油画的创作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时代的不断发展给了我们更多的空间去探索油画肌理, 艺术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作为外来的画种, 要和我们传统文化有机融合, 才能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油画, 有中国味道的油画。

摘要:肌理作为油画语言之一, 在油画的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油画肌理的外在特征来说, 可分为显性肌理、隐性肌理。从表现形式上, 可分为具象肌理和抽象肌理。因为肌理也是有感情色彩的, 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油画家们通过抽象的肌理表达着自己内心的世界, 袒露着自己对油画的真实见解, 在情感与肌理的世界里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于是在油画的本土化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符合油画发展趋势和特点, 又能体现我们民族特色的油画语言。

关键词:油画肌理,表现形式情感表达个性化

参考文献

[1] 耿鑫瑶, 《肌理材料—油画艺术的触觉魅力》, 美术大观, 2010年.

[2] 邵大箴主编, 《外国美术简史》 (增订本) ,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0年, P48-280.

[3] 丹纳, 《艺术哲学》, 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社.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下一篇:影响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内部因素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