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评价儿童美术作品

2024-05-08

浅谈如何评价儿童美术作品(通用11篇)

篇1:浅谈如何评价儿童美术作品

浅谈如何评价儿童美术作品

据了解,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欢画画,这是因为孩子把它当作一种游戏,在游戏的氛围中他们能够轻松、愉快地用画笔以特有的方式,将自己特有的观察和想象倾泻在纸上,表现出特别的美,体现出极大的自主性。一位专家听完学生给老师画像一课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学生是最诚实的,他们画的老师美不美、像不像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他们用自己最纯洁的心灵,最生动的画笔,画出了对老师的爱。那才是最可爱、最真实、最美丽的。”

中国论文网 /1/view-13035754.htm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正确的评价孩子的作品,让孩子能更好的、全面的

发展?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长期观察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我认为美术学科测评的内容应包括美术基础知识、美术能力和学习情感三个方面,只有将这几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对学生个体素养全面、有效的评价。

一、转变评价观念

我们教师要转变评价观念,不要把像不像作为评价孩子作品的标准,要把想象力、创造力作为真正反映儿童绘画能力的重要指标。儿童绘画也是一个学习和创作的过程,因此儿童在任何时段的想法都非常有限,他们的目的也很单一,之后随着他们对线条、形状和颜色概念的发展,他们选择和组织的能力也逐渐增强,他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必须合理布局自己的作品。因此,教师在儿童每个绘画发展阶段,都应该做一些积极有意义的鼓励性评价,而不是简单的评价好与坏。教师要低下头来,和学生一起欣赏他们的作品,并耐心倾听他们的表述,从而有效地分析评价学

生的作品。通过对儿童绘画作品进行评价,教师进一步了解儿童绘画水平、兴趣,从而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只有了解了儿童画与成人画的区别,才能更准确地欣赏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如我班有个学生在画《我的家庭》时,与一般的同学不一样,他画的是他想象中的家庭:一幢小别墅在月亮上,佣人全是机器人。在画《去太空中旅行》里,居然还有骑自行车去的。作为成人这些连敢都不敢想呢!因此,儿童在创作中碰到的不是怎么画,而是怎么样想的问题。学生捡了一个石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想象力。有学生说是一只靴子,有的说像一只猴子,有的说像一辆小卡车…,在这种情况下,我及时表扬他们想象丰富,鼓励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创作了不同的石头画。

因此,只要充分肯定孩子的成绩,正确评价孩子的想象,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丰富的联想,才能让孩子们可贵的想象之花开得更灿烂,让孩子

们的创造欲望越来越强烈,使之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的能力的人。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科学地引导孩子们边学边玩,多给他们鼓励、赞扬,多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发挥其潜力。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要我画”为“我要画”。

二、儿童美术运动的轨迹

美术教育活动在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活动可以启迪孩子的心智,完善儿童的内心世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审美意识。

美术是一种视觉形象艺术,它既以鲜明生动的形象表现客观世界,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美术的这些特点是非常符合儿童天性的,由于儿童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足和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不可能掌握过高的绘画知识和技巧。他们喜欢乱涂乱画,把画画看成是一种最自由的游戏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特

别具有想象力,喜欢夸张、联想、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所喜爱的一切。儿童在作画中所描绘的形象,常常是不受时空限制、凭直观感受将记忆想象创造出来的。正是这种幼稚天性才形成儿童独特的稚拙美。

因此教师要在每个发展阶段,给予儿童积极有效的评价,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每个发展阶段,牢固他们的基础,在随后的发展中,他们的绘画活动便会变得轻松起来。

三、评价对儿童美术产生的影响

1.站在儿童的角度,充分理解儿童作品。儿童美术作品是伴随着儿童美术心理活动发展进行的。儿童美术活动的目的决定了评价儿童美术活动必须建立在尊重儿童创作意图和特点的基础上,而不能用成人所谓的”画得像不像”来作为评价儿童作品的标准和准绳,儿童在美术活动中更注重的是情感的宣泄,而不是考虑”画得像不像”,他们的绘画活动非常轻松、自由,没有约束,只画自

己的感觉和感受。因此当我们在儿童的画展上,看到蓝色的太阳,红色的天空就不足为奇了。这就是儿童绘画的独特所在,他已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到创作中去了。在充分了解了儿童创作意图时,教师应给予积极的鼓励,有效的评价,同时通过与儿童的语言交流,进一步理解孩子的创作意图及内心的真实想法。

2.用欣赏的眼光评价儿童美术作品,尊重儿童美术的创造性。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我们随处可以看见儿童想象力的发挥,作品很具创造性。记得一次孩子们画自行车,一个男孩子设计的自行车既可以在陆地上骑行,又可以在水里游行,同时自行车还安装有翅膀装置,不用说,这辆车还会飞,我们不禁惊叹于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这样的作品,我们要及时展示,�o予高度的评价,肯定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激发出孩子的创作欲望。罗恩菲尔德在他的名著《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认为:对儿童美术作品施以评价只是使老

师更透彻地了解儿童的成长,前者能帮助老师了解儿童的创造意图和其他生活情形,后者徒然使儿童对寻找自我和创造表现丧失信心,对儿童作品的任何评价,只有能帮助老师了解儿童并有效地提示儿童从事创作才有意义。

所以,我们要珍视孩子的长处和优点,多鼓励他们发扬自身的优势。因为这些优势,是他们在自己不断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摒弃要他完善的愿望,而是帮助他在自由的挥洒中发展出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美感。

篇2:浅谈如何评价儿童美术作品

:科学评价儿童美术作品是美术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部分,在实践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被一些教师所忽视。其实,有效评价在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有效利用评价,可以激发儿童对美术的兴趣和信心,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美术作品;评价;积极性

在学校的各类课程中,大多数孩子都喜欢绘画课,他们喜欢在美术活动中自由地表现、创作。他们的作品准确地表达了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认识和理解。儿童的内心是无比纯净的,因此孩子眼里描绘的事物总是透出几分童真。当然,儿童有时把绘画活动当作是一种有趣的游戏,他们并不会过多地注重技能和技法的运用,他们会很随意地画出他们内心的感受,无论是高兴还是悲伤。而绘画此刻就帮助儿童宣泄了内心的种种感受,通过宣泄,儿童的心理发展得到了平衡,促进了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呢?下面粗略地谈一谈。

一、转变评价观念

我们教师要转变评价观念,不要把像不像作为评价孩子作品的标准,要把想象力、创造力作为真正反映儿童绘画能力的重要指标。儿童绘画也是一个学习和创作的过程,因此儿童在任何时段的想法都非常有限,他们的目的也很单一,之后随着他们对线条、形状和颜色概念的发展,他们选择和组织的能力也逐渐增强,他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必须合理布局自己的作品。因此,教师在儿童每个绘画发展阶段,都应该做一些积极有意义的鼓励性评价,而不是简单的评价好与坏。教师要低下头来,和学生一起欣赏他们的作品,并耐心倾听他们的表述,从而有效地分析评价学生的作品。通过对儿童绘画作品进行评价,教师进一步了解儿童绘画水平、兴趣,从而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二、儿童美术运动的轨迹

美术教育活动在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活动可以启迪孩子的心智,完善儿童的内心世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审美意识。

美术是一种视觉形象艺术,它既以鲜明生动的形象表现客观世界,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美术的这些特点是非常符合儿童天性的,由于儿童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足和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不可能掌握过高的绘画知识和技巧。他们喜欢乱涂乱画,把画画看成是一种最自由的游戏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特别具有想象力,喜欢夸张、联想、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所喜爱的一切。儿童在作画中所描绘的形象,常常是不受时空限制、凭直观感受将记忆想象创造出来的。正是这种幼稚天性才形成儿童独特的稚拙美。

因此教师要在每个发展阶段,给予儿童积极有效的评价,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每个发展阶段,牢固他们的基础,在随后的发展中,他们的绘画活动便会变得轻松起来。

三、评价对儿童美术产生的影响

1.站在儿童的角度,充分理解儿童作品。儿童美术作品是伴随着儿童美术心理活动发展进行的。儿童美术活动的目的决定了评价儿童美术活动必须建立在尊重儿童创作意图和特点的基础上,而不能用成人所谓的“画得像不像”来作为评价儿童作品的标准和准绳,儿童在美术活动中更注重的是情感的宣泄,而不是考虑“画得像不像”,他们的绘画活动非常轻松、自由,没有约束,只画自己的感觉和感受。因此当我们在儿童的画展上,看到蓝色的太阳,红色的天空就不足为奇了。这就是儿童绘画的独特所在,他已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到创作中去了。在充分了解了儿童创作意图时,教师应给予积极的鼓励,有效的评价,同时通过与儿童的语言交流,进一步理解孩子的创作意图及内心的真实想法。

2.用欣赏的眼光评价儿童美术作品,尊重儿童美术的创造性。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我们随处可以看见儿童想象力的发挥,作品很具创造性。记得一次孩子们画自行车,一个男孩子设计的自行车既可以在陆地上骑行,又可以在水里游行,同时自行车还安装有翅膀装置,不用说,这辆车还会飞,我们不禁惊叹于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这样的作品,我们要及时展示,给予高度的评价,肯定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激发出孩子的创作欲望。

罗恩菲尔德在他的名著《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认为:对儿童美术作品施以评价只是使老师更透彻地了解儿童的成长,前者能帮助老师了解儿童的创造意图和其他生活情形,后者徒然使儿童对寻找自我和创造表现丧失信心,对儿童作品的任何评价,只有能帮助老师了解儿童并有效地提示儿童从事创作才有意义。

总之,评价儿童美术作品的目的在于了解儿童美术发展的特征与作品中所反映的小学低年级儿童其身心发展的特质。对儿童作品的评价要以充分理解和尊重为基础,同时在评价儿童美术作品的时候,也不要一味地鼓励表扬,要及时指出孩子在绘画活动中存在的诸如构图等问题,及时消除不正确的表达方式。从而建立良性的评价体系,真正促进儿童美术活动健康地成长。

1、看看是否有丰富的想象力

绘画学习是儿童素质培养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其中,想象力的培养又是儿童绘画学习中的重要方面,是创造型人才必备的能力。在绘画过程中儿童可以通过这种活动锻炼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对于儿童学习绘画过程中的习作也应该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看看是否完成了学习的要求,是否大胆的尝试,是否有求异、求新的好习惯。发现好的地方给予积极的评价,好的部分也应说的具体;不足部分应建议孩子重新观察、思考和尝试。而不应笼统地给予消极的批评。

2、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儿童的生活经验

我们儿童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多儿童绘画的内容空泛,形象概念,构思和表现内容雷同。比如:画“六一节”就一定要画歌舞表演,画“祖国”就一定要画五星红旗等等。绘画中表现的内容应该体现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体现出儿童自己的态度。不能只注重技法、技巧的学习而忽略观察、感受生活的这一重要环节。应该提示儿童描绘具体的生活,画自己熟知的事物,表达内心的情感。逐渐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使自己的绘画内容更加充实、饱满。

3、是否较好地表现了作品的美感效果

儿童画出的线条、色彩、形象等绘画构成因素有着自己的特点。对于绘画的效果也有着自己的审美态度。不同的儿童画,画面的形式语言是否统一,是否表现独特的视觉效果。可以通过绘画表现出来的审美规律来看看不同作品的差异。比如:色彩的构成、韵律、节奏等。

4、作品是否有明确的主题或情节

很多的儿童画表现的内容是有一定的主题和情节的。儿童在作画的时候身心很投入,不断地去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绘画成为儿童心灵的一面镜子。这样的绘画作品在制作过程中能使儿童在心理、情感、智力等多方面得到锻炼。有主题或情节,就需要有较强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对生活的感受力。是有较高的创作水平的一种表现。

5、作画材料和作画技法、技巧运用是否得当

绘画作品的构成因素很多,作画材料、技法、技巧学习对于完成作品也是比较重要。想象力、创造力再强,没有技法、技巧的运用能力,也是很难画出好作品的。不同的绘画内容要应用不同的绘画技法和技巧、选择应用不同的绘画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取得更好的绘画效果。

6、作品是否有个性特点,表现出一定创造力 儿童的绘画作品应该有自己的特点,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不是独立思考来完成作品,是否表现出新的创意。从点点滴滴做起,培养创造、创新能力。开发智力的角度出发,创造力的体现也是评价儿童绘画的一个重要方面。

7、作品表现与儿童年龄是否相符

在众多儿童绘画作品中,不同年龄的儿童,绘画表现也不同。并不是很小的孩子能画出成人所画的形象就是水平高。因为绘画水平的高低标准并不完全是看谁临摹的像。儿童一味临摹成人的范画,有碍儿童独立观察和思考,有碍于儿童自己的绘画语言的发展。作品的表现应该是与儿童的年龄相适应的,和谐成长有利于儿童绘画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儿童的绘画水平的提高也不止是绘画技巧的提高。其它方面的整体能力没有提高,技巧的学习也是会受到限制,特别是创作水平是难以提高的。从儿童绘画中可以体察到儿童的洞察力、想象力、概括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等等能力的强弱。儿童绘画的发展就是自身的整体发展。

篇3:浅谈如何评价儿童美术作品

评价活动是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作用, 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情、自信, 关系到其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且不注重孩子自身的感受和需求, 所以在学生的学习中形成各种各样的压力, 一提起学习就烦。而作为校外美术教育主要是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选择的, 所以容易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这里他们没有被完全压抑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校外美术教育的生源主要来源于社会各界的美术爱好者。学生的年龄、层次、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所掌握美术知识、技能和技巧存在很大的差异, 那么面对这些不同年龄段、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 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一、对于儿童美术作品不能用“对不对”作为评价的标准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问题:儿童由于年龄比较小, 他们的绘画作品往往充满奇思妙想和大胆的夸张和变形, 和现实生活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和科学错误, 比如“太阳和月亮手拉手”“小朋友在天空像鸟一样自由飞翔”“人的身子长出了动物的脑袋”等等。对于学生这样的作品, 有些家长回去看过后, 就说:“这是什么啊?你看你画的画, 一点不符合生活实际啊, 哪的人长出了动物的脑袋?山为什么是紫色的?”这一些成年人认为非常科学的论断, 结果往往就限制了学生头脑中自由想象的空间, 思维模式日益僵化。如果我作为教师自作聪明地给孩子解释什么是对, 什么是错, 那么对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美术学科同其他学科相比, 科技重视准确性而绘画可以用夸张和变形、想象等手法将自己内在的抽象的情感形象化。在我们评价学生的作品时就要考虑到小学生自身知识不足、经验不丰富、理解力差等因素。只要能在作品中把内心情感表达出来, 无论是否符合科学的标准, 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教师的评价, 对于学生今后绘画的风格、兴趣培养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的提高影响都是深远的。

二、不能用“像不像”作为评价学生美术作品的标准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家长和我交流, 评价学生作品的时候往往就用“像不像”作为评价学生作品好坏的标准, 我认为这种评价太片面、太主观了。孩子对于社会的接触比较少, 知识技能也没有成年人高, 但是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 有着成人无法比拟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对于这些作品的评价, 更应该注重作品的内涵, 因为它所表现出来的是孩子的情感世界。教师不能一味地只注重技法, 不能用简单的像与不像作为评价的依据, 否则培养出来的孩子, 也许画出来的东西非常写实, 但是长此以往, 可能培养的结果单纯就是培养了一个画匠而不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艺术天才。

三、不能以喜不喜欢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

这个误区涉及到个性的问题, 教师的个性、学生的个性, 怎样处理好这对矛盾。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独特的审美观, 但在评价学生作品的时候是不是以自己的审美观作为参照, 要学生都向自己看齐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都有对于美的事物的见解和主张, 不能简单地成为老师的复制品。对于我这样一个长期从事美术教育的老师来说, 我所教过的学生有几千人之多, 如果把每个学生的兴趣和审美观都培养的和我一样, 那么世界上岂不是多了成千上万个相同的我了吗?美术学科同其他学科不同, 评价的标准也比较模糊, 对于学生的美术作品, 教师要充分地肯定优点, 提出不足。等级不要分得太清楚, 主要目的是通过评价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提高, 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向更高的艺术殿堂发展。

四、校外美术教育要重视过程的评价而不是结果的评价

校外美术教育的生源主要来自社会各界的美术爱好者, 学生学习时间长短不一, 对美术技能、技法的掌握水平也参差不齐, 如果用传统的“通过一次比赛获奖情况或完成一件作品的好坏”来决定一个学期的学习成绩, 很显然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 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没有促进作用。因此, 在我的美术课上, 我会尽量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例如“说的机会、演的机会、示范的机会”只要是孩子大胆的想象, 哪怕是怪异可笑的想法, 孩子投入较高的热情去画。哪怕画得不好, 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在绘画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我们应该关心学生学习的轨迹和改变情况, 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建立美术成长的记录袋, 增强评价的实效性

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 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有的家长会问:“我的孩子学习怎么样啊?”在教学的最初, 我根据学生的情况只是从好与坏两个方面进行了评价, 可是我发现对于那些被评价为不好的学生来说, 家长和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打击, 往往有的学生就此放弃美术的学习。看到这种结果我发现作为老师来说, 我简单的评价可能存在很大的片面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每个学生学习的每个阶段、每一个进步的过程和不足, 我通过建立美术成长记录袋来进行记录。它包括学生学习时间、学生每一次的成长进步、学生作品反映出的个性特征和不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结果、师生互评结果, 既有测试性评价更有非测试性评价。这样就能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需要, 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 改变教师一言堂, 真正体现学生成长过程, 增加家长对学生了解, 改善师生关系。

篇4:浅谈如何评价儿童美术作品

关键词:美术作品;评价;积极性

在学校的各类课程中,大多数孩子都喜欢绘画课,他们喜欢在美术活动中自由地表现、创作。他们的作品准确地表达了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认识和理解。儿童的内心是无比纯净的,因此孩子眼里描绘的事物总是透出几分童真。当然,儿童有时把绘画活动当作是一种有趣的游戏,他们并不会过多地注重技能和技法的运用,他们会很随意地画出他们内心的感受,无论是高兴还是悲伤。而绘画此刻就帮助儿童宣泄了内心的种种感受,通过宣泄,儿童的心理发展得到了平衡,促进了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呢?下面粗略地谈一谈。

一、转变评价观念

我们教师要转变评价观念,不要把像不像作为评价孩子作品的标准,要把想象力、创造力作为真正反映儿童绘画能力的重要指标。儿童绘画也是一个学习和创作的过程,因此儿童在任何时段的想法都非常有限,他们的目的也很单一,之后随着他们对线条、形状和颜色概念的发展,他们选择和组织的能力也逐渐增强,他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必须合理布局自己的作品。因此,教师在儿童每个绘画发展阶段,都应该做一些积极有意义的鼓励性评价,而不是简单的评价好与坏。教师要低下头来,和学生一起欣赏他们的作品,并耐心倾听他们的表述,从而有效地分析评价学生的作品。通过对儿童绘画作品进行评价,教师进一步了解儿童绘画水平、兴趣,从而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二、儿童美术运动的轨迹

美术教育活动在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活动可以启迪孩子的心智,完善儿童的内心世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审美意识。

美术是一种视觉形象艺术,它既以鲜明生动的形象表现客观世界,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美术的这些特点是非常符合儿童天性的,由于儿童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足和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不可能掌握过高的绘画知识和技巧。他们喜欢乱涂乱画,把画画看成是一种最自由的游戏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特别具有想象力,喜欢夸张、联想、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所喜爱的一切。儿童在作画中所描绘的形象,常常是不受时空限制、凭直观感受将记忆想象创造出来的。正是这种幼稚天性才形成儿童独特的稚拙美。

因此教师要在每个发展阶段,给予儿童积极有效的评价,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每个发展阶段,牢固他们的基础,在随后的发展中,他们的绘画活动便会变得轻松起来。

三、评价对儿童美术产生的影响

1.站在儿童的角度,充分理解儿童作品。儿童美术作品是伴随着儿童美术心理活动发展进行的。儿童美术活动的目的决定了评价儿童美术活动必须建立在尊重儿童创作意图和特点的基础上,而不能用成人所谓的“画得像不像”来作为评价儿童作品的标准和准绳,儿童在美术活动中更注重的是情感的宣泄,而不是考虑“画得像不像”,他们的绘画活动非常轻松、自由,没有约束,只画自己的感觉和感受。因此当我们在儿童的画展上,看到蓝色的太阳,红色的天空就不足为奇了。这就是儿童绘画的独特所在,他已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到创作中去了。在充分了解了儿童创作意图时,教师应给予积极的鼓励,有效的评价,同时通过与儿童的语言交流,进一步理解孩子的创作意图及内心的真实想法。

2.用欣赏的眼光评价儿童美术作品,尊重儿童美术的创造性。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我们随处可以看见儿童想象力的发挥,作品很具创造性。记得一次孩子们画自行车,一个男孩子设计的自行车既可以在陆地上骑行,又可以在水里游行,同时自行车还安装有翅膀装置,不用说,这辆车还会飞,我们不禁惊叹于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这样的作品,我们要及时展示,给予高度的评价,肯定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激发出孩子的创作欲望。

罗恩菲尔德在他的名著《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认为:对儿童美术作品施以评价只是使老师更透彻地了解儿童的成长,前者能帮助老师了解儿童的创造意图和其他生活情形,后者徒然使儿童对寻找自我和创造表现丧失信心,对儿童作品的任何评价,只有能帮助老师了解儿童并有效地提示儿童从事创作才有意义。

总之,评价儿童美术作品的目的在于了解儿童美术发展的特征与作品中所反映的小学低年级儿童其身心发展的特质。对儿童作品的评价要以充分理解和尊重为基础,同时在评价儿童美术作品的时候,也不要一味地鼓励表扬,要及时指出孩子在绘画活动中存在的诸如构图等问题,及时消除不正确的表达方式。从而建立良性的评价体系,真正促进儿童美术活动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美]南希·雷·史密斯,福尔纳,肯尼迪,等.教孩子画画[M].贾茜茜,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08.

篇5:儿童美术老师评价评语

2. 你的笑容展现你心中的快乐,希望你永远保持这份心情,用彩笔尽展世界的美好,一生书写快乐。

3. 你画画时很认真,画面中总能画上好几个不同动态的人物,如果把这些人物画得再细致些,你的画会更美。

4. 大方和开朗的性格让大家喜欢和你做朋友,我们愿在了解你的同时了解你的画作。 你画画时能抓紧时间,如果能看到你积极地举手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会很高兴的。 你画画时很认真,画面中总能画上好几个不同动态的人物,如果把这些人物画得再细致些,特别是添上耳朵,你的画会更美。

5. 你是个思维敏捷、个性开朗的孩子,美术课上常能见到你举手发言的身影,如果能使用粗一点的勾线笔,相信你的画会更大。

6. 你的画整个画面很完整,要是在人物形象上再加把劲,相信你的画会更美。

7. 你的画中,用彩笔画的大部分线条都很流畅,铅笔画时也应该这样,试试看,相信你能行。

8. 你的画面内容很丰富,如果主体物再大些,表现出他们之间的遮挡关系,你的画会更有层次。

9. 你的画面色彩很鲜艳、很美,如果把人物形象画得再生动一些就更好了。

篇6:如何引导儿童美术创作

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中,常会见到这样的一些场景:一些刚学会拿笔的孩子嘴里不停的嘟哝着,手则伸在触手可及的四周的地上、墙上、纸上乱涂乱画„„这些,在大人眼中只是些堆积在一起的乱七八糟的线条,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作品,更谈不上是杰作了;但在孩子的眼中可能就会是他正想象着的一架飞机或一辆汽车,它们正在云端飞翔,或在原野上奔驰„„­

二十世纪最伟大、最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毕加索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学会像一个六岁的孩子一样作画,用了我一生的时间。”难以让我们相信:孩子的信手涂鸦却是大师的向往。然而这种令大师羡慕不已的艺术热情和本能几乎在每个儿童身上都有丰富的蕴藏,而作为我们幼教工作者,这时可千万不能忽视或小看了这稚气十足的“涂鸦”,许许多多的智慧火花就是在这时爆发的。­

通过近四年的实践,我深切的感受到在绘画教学中,与其说让我教孩子们画画,不如说我是大海里的一个导航灯塔,指引着孩子们在艺术的海洋里自由、快乐的畅游。以下就是我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

一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投其所好。­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造的源泉。幼儿从“涂鸦”阶段过渡到“绘画”阶段,这中间“兴趣”是一条至关重要的纽带。幼儿的兴趣不是天生的,关键是教师在活动中的培养。在美术活动中,我主要通过音乐活动、语言活动、游戏等各种活动,通过幼儿的亲身实践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让幼儿愉快地接受教育,成为学习的主人。­

陶行之曾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呼吁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他认为“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就应努力去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在情感方面和小孩站在一条战线上”,要“客观的根据他们的欲望而启发他们的活动”。创造本身是一个思维过程,有准备期、酝酿期和验证期。幼儿由于受思维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他们美术在创造过程中往往和用各种材料表现美术形象的过程相依相伴的,不追求结果,创造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发挥是评价幼儿作品的主要依据。­

由于了解了他们的兴趣,就可以根据他们在此中所获得的内心的喜悦和满足,同时根据其年龄特点(如,对一项单一的活动兴趣不能持久、小肌肉还发育不完善等)。在学期中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对绘画活动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比如:“手掌印画”、“手指点画”、“纸团压印”,以及“涂色”等活动。我把这些称之为玩色活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接受色彩的刺激,对色彩产生一种情绪表达的需要和欲望。­

其次,投其所好,形象选材。对于中班的孩子,选材犹为重要,在玩色的基础上我选择了一些具体形象性较强的内容,以圆形为基础形状展开绘画活动,从与玩色结合的“我吹的泡泡”到“苹果、橘子”,从“我的小鸡”到“毛毛虫”,孩子们在圆的基础上层层展开练习,其中的泡泡、苹果、小鸡、毛毛虫、气球、小花„„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形象,加上形象的儿歌和语言,孩子喜欢画、乐于画、也有东西可画。­ ­

二、在启发引导式教学中训练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人格。­

在经历了“涂鸦”阶段之后我们应当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往深层次发展开展一些做做玩玩、涂涂画画的美工活动,这样,既符合幼儿爱玩的个性,又能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丰富幼儿的想象能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最有效的途径。­

陶行之就曾提出要通过“六大解放”来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接受新知识、新观念;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孩子动手的机会;解放儿童的嘴,让他们从问题的解答中增进知识,发展思维和理解能力;解放儿童的眼睛,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自然社会中的万事万物;解放儿童的时间,为他们提供自由发挥的时间。­

同时,新《纲要》中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因此,作为教师在活动中应处于主导地位,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尽量不做技法示范,应大量运用观察、记忆、体验、联想、欣赏等方法。让幼儿看、摸、闻、尝、听,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表象,慢慢地依赖实物变成依靠头脑中的表象来思考,然后再教幼儿将实物进行类比,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教师的责任是不断地开拓幼儿的思路,使他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启发引导式教学让幼儿打破时空限制,进行分解组合、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甚至幻想。­

这时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有:­

1、收集材料变废为宝。带领幼儿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小盒子、小塑料瓶、瓜子壳等,先让幼儿观察,想象它像什么,到想象它是什么和进一步联想他们在干什么。这样的思维进展,对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有积极意义的。­

2、适合的美术工具,是创造想象的阶梯。美术工具的选择同样十分重要。幼儿在涂涂画画中,会用到许许多多的工具,如果不系统地进行安排,往往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不利,降低对活动的兴趣。美术工具的选择要适合幼儿,从干性工具(蜡笔)——半干性工具(水彩笔、钩线笔)——湿性工具(水粉笔);从单一工具——两种工具交替使用——两种以上工具合理安排。结合幼儿对造型、色彩、构图的认识,围绕工具的出现,有目的的向幼儿逐步介绍,并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和主动尝试自己想出的方法。­

3、组织形式多样化。给幼儿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使他们愉快自如地投入活动,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动方式灵活多变、富有情趣。在内容和形式上把激发幼儿情感放在首位,尊重每个幼儿的点滴创造,鼓励别出心裁的想象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引导幼儿乐意发现生活中不一般的情景。­

其次,下笔有神――幼儿大胆涂鸦、教师形象引导。­

刚刚开始的绘画创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自由、宽松、充满创造气氛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体创造性潜能的发挥往往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一个民主的能够欣赏创新观点的社会环境必将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那么对待幼儿的“乱涂乱画”,我们切不可用“像不像”“对不对”等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盲目否定,而应敏感地捕捉幼儿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我们应为幼儿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让他们能够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主动选择并作出决定。做法有:­ ­

(一)为幼儿创设“美术活动区”。分区活动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并参与到活动中去。在美工区,我们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如各种纸、笔、油画棒、剪刀、绳子、颜料、纸板等,让幼儿接触美术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在玩玩、吹吹、涂涂、画画中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促进创造力的萌芽和发展。­

(二)开展“小小画展”,用幼儿作品布置教室。幼儿对自己的东西特别爱惜,不管自己的作品质量如何,他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关注。我经常用幼儿的作品布置教室,贴在墙上,挂在窗上,摆在玩具柜上。不管画得好否,剪得光滑与粗糙,哪怕是做得歪歪斜斜,只要自己的作品展出了,幼儿都非常高兴。­

(三)画龙点睛--教师孩子一起说­

1、在美术活动的准备和开始阶段,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去捕捉和表达周围世界充满情趣的“点”,用富于童趣的语言易让孩子产生轻松、愉悦的游戏心理,与孩子产生共鸣,传递惊喜与激情,进而自然地激发幼儿活动的欲望。­

2、自信心是一切成功的开始,用欣赏鼓励的语言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自信心,也是美术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教师欣赏、鼓励的语言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要做到:一是要细心发现每一位孩子的点滴进步,关心孩子绘画的细节,表扬要切到实处,说到点上,如“这个眼睛画得很可爱!”、“你涂颜色真仔细!”让孩子知道自己好在哪里!应该怎么画才算好!­

教师在运用欣赏鼓励的指导语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和时机,把握分寸与“火候”,而不是无原则地滥用表扬语,否则只能滋长孩子或骄傲、自满,或漠然、无所谓的心理。­

3、指导性语言的运用也很重要,适时、精练、恰当的指导语在用画过程中能起到很好的点拨和提高作用,但若把握不好则将会适得其反。教师应在一开始的活动中准确预见大多数幼儿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幼儿开始活动前以简明扼要的语言提醒幼儿;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切忌在一旁指指点点,貌似指导,实是干扰,应该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掌握“动口”的最佳时机;当发现幼儿已无法继续作画,表现出迷茫、或开始“画蛇添足”时,则是教师做个别指导的恰当时机。­ ­

三?经常适时地提供幼儿自主创作、自主表达的机会。­

“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就是给幼儿自己选择表达内容的方式和自由。教师要经常适时地提供给幼儿自主创作、自主表达的机会。如意愿画,幼儿在意愿画中可以大胆想象,大胆创作,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童心、童趣。如同一主题“小蝌蚪去春游”,幼儿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的用彩笔画了一个美丽的池塘,一群小蝌蚪游来游去;有的采用手指画,用颜料点出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小蝌蚪;有的用黑色蜡光纸撕成一只只可爱的小蝌蚪,然后组成一幅漂亮的小蝌蚪春游图——幼儿创作形式多样,作品内容丰富,充分发挥了幼儿想象力。­

最后,尊重幼儿作品,“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是培养幼儿创造性人格的重要手段之一。每次作品完成之后,我都把全班幼儿的作品一张一张贴出来,让幼儿互相审视、交流。有时还让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的和怎样画的,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讲述自己的构思。不管孩子的想法是否异想天开,只要是健康的,我都会给予肯定,并和全班幼儿一起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幼儿经过交流、审视、相互观摩,他们心里明白,谁的作品最新颖,谁的作品颜色最漂亮,自己的作品有什么不足——通过作品评价过程,幼儿能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不断提高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参加创作活动的主动性和独创性。­

幼儿正处于创造和发展的时期,他们需要教育者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美术活动是艺术领域的重要部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美术活动的重要目标。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认真贯彻《纲要》精神,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力。­

­

篇7:浅谈儿童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作为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和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已为人们普遍认识和重视。然而美术教育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科。有其独持的教育规律,在儿童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如能科学地将美术教育知识传授给他们,将会对儿童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

一、儿童绘画心理的正确认识

儿童绘画心理的发展有着他自身的特殊性,它不仅由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所决定,而且儿童绘画的发展状况同样也是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我们只有充分地了解了儿童绘画发展中各个阶段的特性,才能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而去制定相适应的教育方法。在这里我们根据儿童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状况,把儿童绘画心理分成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1-2年级),中组阶段(3-4年级),高级阶段(5-6年级)。首先我们看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儿童由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方式,转为以学校正规教育为主的学习生活的开始。在这个阶段,作为教育者所面临的最主要课题,就是如何把儿童在入学前的自由式即兴作画的热情引导到正规学习中去,要达到这一目的,除了教材要适合此阶段儿童的兴趣外,师授课方法要正确得当。因为这个阶段的儿童刚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一方面对这种正规的学习方法感到新鲜好奇,才能得到教师的认可,因而这一时期教师的教学宜以正面鼓励和耐心细致的引导为主,如果因授课方法不当,激不起儿童的学习热情,或是指责过度,无疑将会使他们中断绘画的兴趣,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困难。

儿童在进入三、四年级后,即前面所说的儿童绘画心理的中级阶段。这个阶段被人们称作儿童绘画的转变期或过度期。在这一阶段,他们的绘画水平是不稳定状态。因为这时期的儿童基本上能看出作品的不足,但又不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此时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具备。无法解决诸如物体的结构、比例、色彩等问题,因而作画的兴趣下降,缺乏以前的那种热情和信心,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显然是儿童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度阶段。在这个时期,教师如不注意引导,过度指责,容易导致大批学生对绘画失去信心和兴趣,所以当儿童进入这个时期,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方式,如走出课堂、多增加写生和速写的练习,这对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顺利度过这一时期是很有帮助的。

儿童进入五、六年级,这是儿童绘画心理的高级阶段。在这一时期,儿童在抽象思维方面已得到了很大发展,爱好美术的同学此时热情更高,他们对形体的观察理解能力已有了很大提高,常规教育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样教师就需对这阶段的学生教育要有所区别,除了传授课堂知识,在课外对爱好美术的学生要系统地传授一些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写生能力的训练。

二、儿童基本绘画技能的培养

儿童绘画中最基本的技能主要是临蘑写生、速写和默写四个方面,这是提高儿童绘画水平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将儿童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的最理想途径,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能,才能使儿童的绘画表现得更轻松而得心应手。

临摹:临摹对儿童阶段的学习来说,是一个重要途径。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很注重临摹的学习。临摹要注意学习对象,低年级适于临摹简单的,线条单纯,色彩明快,令他们感兴趣的图画,可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发挥,以丰富画面内容。这既可增加他们的兴趣,也可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到中高年级,可根据儿童实际绘画能力提供给他们一些静物或风景作品,但要注意一点,临摹只是辅助学习方法,要掌握好绘画的技能,重要的还是造型能力的训练。

写生:写生是面对着实物进行的绘画,因而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锻炼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锻炼眼、手的协调能力,经过长期有目的的写生练习,学生便能建立起正确感知物体形态、结构、比例、色彩、空间等概念,作为教师要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阶段性要求,在写生练习时要引导他们观察、分析和表现,切不可用同一种模式去要求他们。

速写:速写同写生不一样,虽说都是面对实物作画。但速写要求在短时间内把眼前的物体表现出来,这种技巧的熟练掌握,将能极大地激发儿童用画笔表现生活的欲望和热情。儿童速写可以先从易于观察理解、有特点的静物开始,然后可过渡到今他们最感兴趣的动物,进而再画人,再由简单的场面过渡到复杂的场面。随着技巧的熟练,眼光也会变得敏锐起来,从而使绘画变得更加自由了。

篇8:浅谈如何评价儿童美术作品

一、恰当评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因此, 在美术教学中, 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 尤其对于美术素质不佳的, 或是身心有缺陷的学生, 应采用以表扬为主的评价形式, 以长远发展眼光来看待他们, 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 找准切口, 进行鼓励性评价。因为这些学生往往对美术怀有强烈的渴望, 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并不能主动参与。所以, 在美术教学中, 不要忽视他们在美术表现中的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或任何一次参与行为, 寻找一切机会表扬、鼓励他们。恰当的评价能激励学生大胆表现自我,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远离评价的误区

评价在美术教学中存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想科学评价就必须先走出评价误区。目前美术教学评价存在误区主要以几下几点:

误区一:用数字或较细的等级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定位

美术学科同其他学科不同, 其评价标准比其他学科要模糊得多, 没有一定的量化标准。这就要求教者慎重地处理好量化的过程。面对作品, 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优与差来区分, 以免人为地造成学生心理的障碍, 扼杀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对学生的作品可以从是否有情趣、创新意识, 是否有一定技法等方面分别去定位, 突出每件作品的优点及不足, 弱化评价的甄别, 等级不需分得太多、太细。

误区二:评价过程中教师的独裁

在评价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能忽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变化, 不能用专制、偏激的话语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的作品上, 不搞“一言堂”。我们在教学中, 要敢于让学生自己互相去评价, 看看学生们眼中的好画是什么样的, 多增加一些面批的机会, 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画及绘画过程中的体会、感悟等。只有与学生多交流, 让学生们之间多交流, 我们才能观察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如可以采用展览的形式, 它是一种最有效的多元组合式评价, 它以公开展示的方式, 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以肯定, 能给学生极大的精神满足和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 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存激励作用才能得以体现。

误区三: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评价

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不要只在乎事情的结果, 只要曾经努力。”这句话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更为适用。努力的过程就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 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学生最终的作品来给学生的能力进行定位。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有的生长环境, 个性的不同, 成长环境的不同, 表现出来的内在气质也就存在差异。我们应该从学生学习过程中去发现学生的绘画热情,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想象力, 挖掘他们的创造力, 保护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此, 在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中, 更注重过程评价。我们可以采用“每课一评”的方法, 并且把记录放在学生的成长档案中, 每过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自我成长小结, 以便进行自我反馈、自我激励。

误区之四:评价标准单一化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的要求。在学业评价的范围上, 不仅应该有美术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审美情趣、态度习惯、兴趣爱好、构思创意、探索能力等全面的综合评价。不能简单地以像与不像, 对与不对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学生在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若有突出的、闪光的体现, 我们都应加以肯定、表扬。我们应当注重评价的导向作用。美术教学是以体验为主, 还是以学科为主, 往往由于评价的导向作用而得到区分和强化, 但实际上, 各种方式的学习都是需要的, 都是有价值的, 应当区别的仅在于:学习者是主动积极的还是被动消极的是有意义的, 还是无意义的应当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和引导。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极性, 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三、科学采取评价的方式

我们在学校评价的功能上要侧重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要从不同的角度客观评价学生学习美术的活动, 提高学生参与精神。在评价形式上可采用学生自评、师生共评、作业展评等形式。在评价过程中, 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课堂上, 不能只是教师发号施令, 学生被动接收信号, 而是一种相互作用, 即信息的传递与反馈, 这种传递不是灌输和命令, 而是一种提高, 反馈并非单指学生应如何回, 而是有商量。教师有时当主角, 有时也当配角, 有时甚至是学生的助手或拉拉队员。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 要尽量避免以成人的角度, 主观、武断地评价儿童作品, 我们应给予那些具有自己独特见解、独特风格的画件充分的肯定, 让学生找到自信, 找到思维飞扬的激情, 从而使评价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

总之, 只要我们本着保护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及综合能力的目的, 在评价过程中运用一切能用的办法, 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敢想、敢说、敢画、敢做, 那么, 我们的评价过程就不会偏轨,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作用也就真正落实到位了。

篇9:浅谈如何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

一、树立正确的美术活动评价观

幼儿的绘画是不能用好坏来评价的,也不能作为判断幼儿的性格的心理分析工具。幼儿的涂鸦和哭笑一样仅仅是表达心情的一种方式而已。一幅表达幼儿内心的感受或想法的画,即使在技艺上还未成熟,但幼儿的表达愿望得到了满足并体验到了愉悦,这就是表达的快乐。在绘画活动中,对幼儿的作品评价所追求的不应是一个结论,或绘画技能的高低,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幼儿的关注和关怀,对幼儿艺术天性的保护,同时帮助幼儿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快乐成长。为此,我们应认识到幼儿绘画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在幼儿的绘画活动中,首要目标就是帮助幼儿借助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已有的基础及兴趣爱好,再提出知识、技法及想象、创造等方面的要求。

二、把握幼儿美术活动的年龄特点

虽然幼儿尚不能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与人沟通、表达自我,但他们有自己的“一百种语言”,其中美术是比语言文字更早被幼儿掌握,用以认识事物、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想象和创造自己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随着艺术与其它各领域的渗透,美术活动还可以成为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促使幼儿形成自主学习的愿望,并不断加深对外界事物的认识。童年期也是游戏期,获得快乐和自我满足是幼儿游戏的直接目的。幼儿具有天赋的直觉和敏锐的感受力,画笔、颜料、纸张也是他们的玩具。幼儿从事美术活动没有直接的功利目的,只是因为“创作”的过程或形象、色彩的变化结果能让他们感受到情感的满足和情绪的宣泄,由此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成功的自信。

三、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

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优势和不足,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界限。在进行绘画活动评价时,应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可以用自评式、互评式、推优式、评价表等方式。自评式评价是教师事先设计好各种单项评价内容。比如,“我喜欢吃的水果”、“游乐场”等绘画课,可设为:构图好、线条生动、有创意等;像“多功能椅子”、“生活中的标志”这样的设计课,可设为:装饰性强、创意新、色彩合理等。幼儿按照预设的评价内容给自己的作品评分,在评价中态度极其认真,没有丝毫懈怠。让幼儿参与评价,能够增强幼儿的兴趣,但幼儿被限制在教师提供的评价内容里,没有自由驾驭语言的机会,会影响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推优式评价,是先让幼儿分组互相评价,推选出优秀作品进行集体交流。在评论别人的作品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视角及语言,孩子们会对同一作品做出不同的评价,展开激烈的辩论。这种互评法既能加深评论者对他人作品的理解,也能帮助作者从全新的角度认识自己,取长补短,有效提高绘画水平。欣赏、评价别人的作品,也是提高鉴赏水平的一个过程。但幼儿的鉴赏水平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最初阶段容易出现习惯性的感情倾向,如老师经常表扬的幼儿,幼儿也会认为他画的就是好,他被推选的机会就很多。其他幼儿体验成功的机会就会减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会逐渐降低。如何将自评、互评、共评很好地融合、统一,从而促进不同水平幼儿的提高,成为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

幼儿的画和成人的画是完全不一样的。成人所感兴趣和欣赏的画未必是幼儿喜欢的,因此,以成人的眼光去判别和鉴赏幼儿的画是不恰当的。一般的评价都是以一幅画是否完美、整洁、线条流畅、形象逼真来作为标准。殊不知,在幼儿期,孩子身体各器官正处于发育期,手指小肌肉发育不完善,手眼协调能力差,画面比例不协调,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但往往就是这些单纯、幼稚使得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比如在画《我和爸爸》的活动中,郭伟杰画了一条长长的马路,马路上排满了小汽车,而且每一辆小汽车都有翅膀。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画,他解释说:“每次星期六我跟爸爸去涵江批发货,路过黄石都堵车,如果每一辆车都有翅膀可以飞,我和爸爸就不用在路上等那么久了。”所以我们在评价时应主要看画面有无童趣,有没有创造思维的闪光点。

五、善于倾听孩子的作品

传统的评价以引导为主,参与为辅,往往都是以自己的主观意愿来确定一幅画的好坏,使许多孩子的想象力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即孩子的画是“听”了才能明白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画只有被“听”了,被理解了,他们才会有表达的乐趣,他们的绘画行为才有意义。在评价作品时,我们要尊重幼儿,善于解读幼儿的作品,例如在画《太阳》的活动中,郭启新小朋友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其他小朋友都笑话他,而他却反驳说:“太阳是会变颜色的,我在镜片上放了两块绿色亮光纸,太阳就变成绿的了,不信你可以试试看。”这就是孩子的独特思维方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应该好好地去呵护他,让他们画自己所想的画。

六、评价语言生动恰当,体现激励性

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我们应注重评价的语言。具体来说,评价首先要建立在对幼儿了解的基础上,我们要善于通过观察、对话,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及作品想表达的思想和感受,理解和发现幼儿独特的创意、个性化的表现方法和表达形式,特别当幼儿的作品“离谱”时,更应站在幼儿的视角努力理解其意图;当幼儿本身也不能清楚表达自己意图时,我们应能善意地给予诠释。而在进行评价时,我们应注意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小班幼儿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我们应尽量采用拟人化和情景化的语言;中班幼儿有初步的审美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我们评价可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你为什么要这样画?”“还可以怎样表现?”引导幼儿边画边思考,完善自己的构思;大班幼儿能力较强,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评价他人的能力,我们应更多采用协商和引导的语言,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成为评价的主人。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与不同点,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错了”,因为艺术是没有错的。

篇10:浅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特点

1、满足学前儿童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

2、以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

3、培养学前儿童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1、训练学前儿童的观察技能

2、培养学前儿童认真的品质

3、提高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史

(一)、中国古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二)、中国近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三)、西方学前儿童早期美术教育

(四)、当代外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流派

(一)、陈鹤琴的主要观点

(二)、屠美如为代表的我国20世纪后期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

(三)、阿恩海姆的视知觉和视觉思维的理论

四、美术教育与环境、心理有机结合,提高学前儿童对美术教育的兴趣

(一)、正确的指导

1、家庭美术教育

2、幼儿园美术教育

(二)、通过美术教育了解幼儿内心

(三)、让学前儿童都能无拘无束地进行创作,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

篇11:浅谈儿童美术创作思维的培养

单位:王家井镇中心小学

电话:88276578

浅谈儿童美术创作思维的培养

【内容摘要】在现实的儿童美术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美术创作的过程大多只追求形似而忽略了作品的神,使学生一味的追求临摹而忽略了自己的创作,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对儿童美术创作的指导的实践,利用做游戏、讲故事、播放投影、录象、编儿歌、听音乐等手段,来培养儿童的美术创作思维,从而使他们的作品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主题词】儿童美术创作思维

儿童时期最富于幻想,他们的美术作品常常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儿童画中的想象力是在外界现实刺激的影响下,在头脑中对记忆的表象进行了加工改造,从而形成创作新的形象的过程。儿童美学教学的改革的核心正是这种创新。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是比较注重“像不像 ”、“美不美 ”,谁的作品“画得好 ”“ 做得像 ” 我们就赞美谁;名家的作品是学生临摹的 “ 经典 ”,谁最接近,谁就是最优秀的。结果是儿童成了老气横秋的 “ 家 ”,缺乏丰富的想象能力,缺乏对生命的理解,缺乏经过自己的想象以后的 “ 胡来 ”。因此,需要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儿童美术创作进行启发和点拨,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更多的考虑“ 授 渔” 而不是 “ 授鱼 ”,使自己的“ 教案 ” 成为“ 学案 ”,成为一个教师和儿童共同成长的 “ 方案 ”。本文结合笔者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儿童美术创作思维作一简单阐述。

1、寓创作于做游戏

人的童年是伴着游戏度过的。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做游戏。游戏是形象的,也蕴含着想象和创造。通过游戏,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美术创作思维。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在绘画前有目的的做游戏,引发想象力。例如《搭积木造新房》一课,我让学生把积木带到课堂上来先俩人或四人一组进行搭积木比赛,看哪一组同学的积木搭的房子又快又好。再选出几组做的又快又好的小组,让他们介绍是怎样相互配合搭成漂亮房子的,在搭房子时又是怎样想的。引导其他同学进一步构思

定型后,让学生从面前这些各式各样的积木房子造型中选择自己喜爱的构图搬到画面上来。从而达到让学生在游戏的气氛中展开想象绘画创作的目的。

2、寓创作于讲故事

学生们作画时,一般是画直观的事物,直来直去的表达主题,意义较肤浅,为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能够进行一些较深层次的“寓意”或“写意”创作,我常用故事来启发学生深入想象、深化创作主题。例如教学《庆祝母亲节》一课,学生一般都画背景写着“庆祝母亲节”,站着几位孩子向母亲敬礼或向母亲献花等内容。为了避免这种单一的表现形式,在授课前,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古代,有一位帝王要选一位画师,榜文贴出后,有众多的画师应召,帝王命题作画,择优选用。他出了《花香》一题,许多的画家画了美丽的花园,花园里盛开着鲜艳夺目的鲜花,但帝王认为,这些画面画了花的美,并没有表达花的香,而只有一位画师的画强烈的吸引了他,那幅画上面没有一支鲜花,只有一个人骑着马走在一条小路上,在马蹄的后面飞舞着几只小蜜蜂。帝王马上就选用了这位画师。” 学生们从故事中悟出了道理。展开热烈的讨论,思维深化了。一幅幅表达母亲辛勤工作和高尚情操的寓意画创作出来了。

3、寓创作于播放影象

儿童的思维方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观察到的事物是真实的、具体的。过渡为一幅美术作品,需要一段思维过程,即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创作。要很快完成这一创作过程,难度较大。而借助直观和电教手段,把实景、实物上升为引导学生向抽象思维的直观画面,让学生展开联想,是培养儿童画想象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可爱的企鹅》一课,讲授新课时,先出示企鹅的图片,让学生分析企鹅是由哪几种基本形状组成。在出示画有各种形态的企鹅的投影片,启发学生观察当企鹅那椭圆形的身子、双脚、和圆圆的小脑袋变换不同方向时,企鹅的形态会产生变化。最后让学生观看企鹅生活环境的录象,让学生了解企鹅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想象并构思创作出可爱的企鹅的生动画面。

4、寓创作于编儿歌

儿歌紧贴学生的生活,通俗易懂,好记上口,每一句都写了儿童所熟知的事物。利用这一特点,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适时编组儿歌给他们听,并引起他们的联想,而积极进行创作。如《我们的游乐园》一课,板书课题后,把事

先编好的一组儿歌说给学生听,并启发学生听了以后,想画什么:“游乐园里乐趣广,童话迷宫闯一闯,鬼怪妖魔我不怕,摩天轮上摘月亮,旋转木马任我骑,碰碰车上不心慌,……”学生听了引起很大的兴趣,纷纷描绘起他们去游乐园游玩的情形,并展开热烈的讨论,激起了强烈的美术创作欲望。一首儿歌引发了学生无限遐想,他们兴趣盎然地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游玩情景,挥笔画出了《我们的游乐园》。

5、寓创作于听音乐

音乐和美术有着美育的内在联系。一幅好的绘画作品,在音乐家笔下,可以产生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一首好的乐曲那些高低不同的音符千变万化的旋律使我们听到后,会产生很多联想,从那美妙悦耳的乐曲中想象出色彩斑斓的画面,大音乐家贝多芬是在皎洁的月光下,即兴创作了《月光曲》,在演奏中又引起铁匠和盲姑娘对大海波涛的联想。因此,利用音乐启迪学生美术创作的思维是十分有效的,例如教学《美丽的春天》一课,首先用录音手段播放《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导入学习《美丽的春天》,再反复让学生听这首歌,引导学生体会这首歌的意境,体会乐曲那跳动的节奏,展开春天里鲜花争相斗艳的联想……。学生通过想象和讨论,开拓了思维,提高了美术创作效果。

总之,儿童美术创作思维的培养过程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我们可以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方法来激发他们对美术作品的创作,使他们走出只有临摹的好才是画的好的认识误区,使他们的作品更具生命力和想象力。

参考文献:

[1]刑永富、《现代教育思想》、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

[2]赵功义、《中国儿童美育培养》、北京华龄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上一篇:坚持廉政建设与勤政建设相结合下一篇:翅膀与黄金-税务廉洁奉公主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