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2022-09-10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关系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如何提高山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打造适合山区学生的高效课堂, 是山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山区小学数学教育的面临的现状

(一) 山区数学教育师资力量缺乏

山区数学教育师资力量学历偏低, 本科学历的老师偏少, 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不够。边远山区小学数学教师年龄结构趋于失调, 老龄化严重, 传统教学方法根深蒂固。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保持“教者面面俱到, 学生消极被动”的状态, 很难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意识就更难形成。其次, 由于经济相对落后, 教育财政投入不够, 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 骨干教师流失严重, 农村小学数学老师缺编现象十分普遍。

(二) 山区教育资源配置滞后现象严重

我国许多中西部地区山区小学教学质量低下。教学质量不高, 反映出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严峻。其主要原因既有农村经济比较落后、思想认识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等方面的原因, 也有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导致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三) 留守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质量下滑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大背景下, 农村青壮年迁移比较普遍, 但子女较少随父母迁移, 仍留在农村, 由祖父母辈隔代抚养, 改变了传统的子女抚养方式。这种家庭结构的孩子, 自律性不高, 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难养成, 学生也就无从感受数学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内涵, 使留守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质量下滑严重。

(四) 山区小学数学教育观念“功利性”色彩明显

数学教育作为一种具有公益性的产品, 需要长期的规划和投入。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与培养目标没能形成正确的认识。主要表现在:政府认同率不高。由于基础教育对地方经济的促进需要长期才能显现。因此, 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政府在财政投入、学校管理、教师培训等方面都存在着缺位现象, 没能从思想观念上真正认识、理解基础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的重要意义。同时, 农村小学地处山区, 受学生家长文化素质的影响, 教育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 “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想法比较普遍, 使家长对教育的态度“功利性”色彩明显。表现在:对孩子的要求表现两种极端, 一是望子成龙, 对子女期望值过高, 教育方法失位, 使孩子无所适从, 导致自信心缺乏;二是对子女要求不高, 认为孩子能简单算算账就行, 造成孩子学习的内生动力不足;三是重男轻女的文化传统导致女童教育的落后。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 由于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机制未能彻底扭转, 因此“应试教育”突出、“升学主义”倾向还比较严重, 学校和社会对教师的评价体系的不健全, 也导致了教师缺乏去改革课堂。课程与社会生活、学生实践严重脱节, 没能真正理解数学在基础教育中基础地位, 全面素质教育代替片面狭窄知识灌输的思想没有形成, 积极健康的育人环境还有待加强。

(五) 山区学生数学感知、体验学习的不足更为突出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使学生去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经历的过程中去体验和感悟数学, 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经验, 从而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但是由于山区学生所处的家庭背景, 文化环境与城镇学生的差异, 学生数学感知、体验学习的不足更为突出。

二、山区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一) 加强山区小学教育的投入

由于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农村教育的相对落后。因此, 我国的公共政策首先就应推行普惠政策, 合理分配公共资源, 使得山区学校获得和城市学校公平的资源, 并且应该向农村学校有所倾斜, 增强农村学校的竞争力。同时, 应加强对地方政府在教育管理方面的考核, 增强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真正理解基础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地位。

(二) 强调教师是山区小学数学教育的关键

教师是实施农村小学数学教育的关键。因此, 各级政府必须切切实实地关心农村小学数学教育的师资问题。从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入手。对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职称评定、进修提高、子女升学与就业给予政策上的相应倾斜, 切实解决其后顾之忧, 保证骨干教师的不流失。同时, 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从优秀教育资源的学校中, 选调部分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任教、培训教师, 以缓解农村小学数学的师资紧缺问题。

(三) 强化数学教育在山区基础教育中的文化功能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的学习不仅可以应用于实际、发展思维, 数学的发展还与人类文明价值、人类生活密切联系。美国数学家M.克莱因说:“数学一直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 同时又是这种文化的重要因素”。事实上, 数学在形成现代思想和文化生活当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数学思维习惯与语言表达的严密、精练和绝对准确是一种文化质量高低的体现。数学在基础教育中的“育人价值”、传递和改良文化功能要通过培养学生必要的性格和品质来体现。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目标, 抵制和消除落后、保守的文化传统与观念。让家长切身感受到基础教育的魅力, 充分认识到基础教育的“育人”价值。

(四) 坚持正确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农村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的培养目标既要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追求相结合, 也要与当地和全民族、全社会的发展相结合。树立正确的农村数学教育价值观念, 消除“功利性”色彩, 必须以人为本, 实事求是, 务实推进。建立农村基础教育持久的价值取向。

三、提高山区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一) 尊重山区学生数学感知和情感体验

由于山区学生在数学感知和情感体验中的不足, 应尊重山区学生数学感知和情感体验。现行的数学教科书的编写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设计了许多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有数学价值的情境, 使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由于山区学生的知识面的局限, 教师应尽可能地安排一些适合、贴近山区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感知、体验相关的学习内容。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在教学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 让学生在感知和体验中逐渐获得数学知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 注重实践中感知, 提供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学习内容

心理研究表明:儿童思维形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这种形象思维是借助对客观事物的表象而产生的。因此, 教学设计应遵循直观性原则。《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以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学生完成新课学习后, 应组织一些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数学。

(三) 激发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备课前仔细钻研, 用心揣摩。既要富有新意, 又要符合山区学生的个性、年龄特征。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从传统的枯燥乏味的数学概念中解脱出来, 重新认识数学, 将数学教学形象、直观、有趣展现。

(四) 巧设练习, 巩固提高, 注重学习评价与反思

高效数学课堂还依赖于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 而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又依赖于知识技能的掌握与运用。结合山区小学的实际, 在教学中, 促进学生在各个环节中都积极主动地学和练, 提高他们的效率, 及时反馈信息, 以养成学生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摘要:本文从山区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的现状, 山区小学数学教育的思考出发, 就如何提高山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打造适合山区学生的高效课堂作简要论述。

关键词:山区小学,数学教育,现状及思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教基[2001]17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

上一篇:“两航”起义的动因探究下一篇:论字体字形的法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