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导向的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以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为例

2023-01-09

2018年1月30日, 教育部正式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简称《国标》) , 《国标》涵盖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 覆盖专业范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 为新时代下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提出, 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贸易经济学专业作为融智学院成立较早的一批经济类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对作为独立学院的我院经济类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发展伴随的人才培养方向的调整和融智学院自身不断发展的要求, 贸易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适应新的挑战和转换要求?作为传统经济学专业, 如何更好地突出应用性特色?如何处理贸易经济和其他专业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何完善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工作?和非独立学院相同或相似专业如何体现必要的差异性?如何体现学生的差异化和发展目标多元化和如何因材施教?如何实现契合社会需要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等等, 这些问题都是贸易经济学专业急需解决的基本问题。因此, 以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改革为切入点,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已有的研究基础, 改革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以强化校企合作为主要依托,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应用训练三大模块课程体系为内涵, 力图全面提升贸易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一、人才培养目标和已有研究实践基础

融智学院贸易经济专业应逐步形成以贸易理论与实务为基础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采用先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以贸易经济实验室、校内外综合实习实训基地为基础的实践培养体系;坚持复合型、应用型、外向型的“三型”人才培养目标, 制定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专业基础与专业方向、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相结合的“三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课内与课外的“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以贸易实务为切入点, 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贸易实践操作能力, 使我院贸易经济学专业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成为服务于重庆、西南及国家经济建设和分析研究专门人才的培养与科研基地。基于以上人才培养目标, 贸经专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实践基础:

(一) 建立了人才培养管理机制

贸易经济学专业建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 组织本专业相关专家参与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并搜集意见, 不断调整和优化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使目前贸易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定位较为清晰, 优势突出, 能够实现学生服务区域商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 明确了专业培养要求和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技能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能力, 培养具有较扎实的经济理论和一定的商业思维方式, 熟悉现代商业经济运行的理论, 熟悉国家贸易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 具备较强的处理商品流通相关业务的基本能力和较强的商业活动组织策划、经营诊断和管理决策能力和市场调查、市场分析、信息处理、写作表达、网络营销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 有较为合理的培养途径

以理论教学为主,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注重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加大实践性教学力度, 让学生在各类实践中加强对贸易经济理论与实务操作的掌握,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开放办学, 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动态, 通过专业实习和聘请专家型企业家、学者型官员开展各种专题讲座, 使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商贸形势、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和实践操作规范。

(四) 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3+1”实训模式遵循了“前3年专项实训教学+1年的校内外集中实训教学”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讲, “3”是指前三年按教学大纲要求, 完成专业全部学位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教学实验实训环节, “1”是指第四年集中进入校内外实训教学环节。

(五) 建立了科研反哺于教学的机制

通过导师培养的方式, 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 学生通过双选机制建立导师指导的通道, 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 包括就业方向的指导。

通过与企业、政府的合作, 加强师资的流动性, 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使企业、政府的相关人士在教学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二、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

(一) 人才培养特色

1. 因材施教, 实施差异化培养

深入调研社会需求及学生就业岗位素质要求,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区别于其他高校尤其是公办高校的既有专业、培养模式及就业方向。

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及我校专业的拓展, 结合重庆商贸行业发展状况, 适时调整了专业方向和人才定位。

2. 校企深度融合, 突出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性

在重视搭建特色化课程体系的过程中, 对各类课程, 尤其是专业课进行重新设计;加强专业实践环节的实施, 建立了多层次商贸企业实习基地, 从认知实习开始, 依次完成基础环节顶岗实习, 了解商品流通渠道, 参加各种商品交易会, 参与贸易相关业务等。通过一系列实习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保证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 体现“知识、素质、能力”均衡的特色课程体系建设

以动态人才需求调查为依托, 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形成了“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 涵盖“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就业能力”三大要素, 整合于教学与实践为路径的人才培养产学研政互动合作模式之中

4. 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特定的文化是一个组织成功的灵魂。本专业通过培育“自信、自立、自强”的专业建设校园文化, 树立良好的学风, 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流通大师、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为载体, 以教学经验丰富、企业工作背景扎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保障, 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技能和创新创业精神, 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由于人才培养方案合理、措施得力、氛围驱动, 在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

(二) 人才培养优势

1.“3+1”人才培养模式优势

通过多年改革实践创新, 形成了以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为路径, 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特色的“3+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全面加强实践环节的3年校内课堂教学, 注重为期1年的高度集成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经济社会现实的院内外实习、实训、顶岗培训环节, 通过优化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学条件、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管理环节, 协调整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目的、载体、内容及环境条件, 形成了“3+1”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实现路径和对应的实现机制。

2. 师资队伍结构与素质优势

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 整合多方教学资源, 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践教学创新、师资队伍共享、科研反哺教学等环节全程合作, 使师资队伍层次结构合理。结合贸易经济专业的实践特点, 引进 (聘用) 长期从事实践工作、专业基础扎实、有一定特长的“双师型”教师;同时加强教师培养培训, 鼓励教师进修、攻读学位、参加各类学术活动, 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组织教师务实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发扬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3.“五维”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优势

在专业建设中, 搭建了职业能力导向的特色化“教学+实训+科研+竞赛+培训”的五维平台:模块化课程平台紧密响应经济社会需求现实, 综合实训平台高度集成理论实践知识, 科研与社会服务平台保障科研反哺教学, 学生竞赛平台全面落实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 预期岗位培训平台促进学生能力与现实接轨, 有力地保障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人才培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路径研究

(一) 人才培养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1. 教学内容选取和课程设置

紧紧围绕校企合作下,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按照企业生产实际和对人才的需求, 聘请企业管理者和技术骨干参与课程改革, 根据学院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未来的成长空间选取教学内容, 设置课程。

2. 教学基本思维和方式的转变

对于经济学专业学生, 企业更重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计划、组织、沟通的能力, 而学校相对重视理论的讲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调整理论和实践的比重, 将企业管理者请进来, 提升教学思维;同时,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应该是教学方式转变中的重要内容。

3. 教学资源的融合与共享

搭建不同学科间聚集、交流平台, 实现学科间交叉融合。调动社会资源, 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 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应遵循的主要路径

1. 加强贸易经济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索和现状分析

关注国内外各高校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最新动态, 与时俱进的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本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鼓励企业结合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 与院校联合制定培养计划, 为学校提供实习场地, 选派实习指导教师, 吸收教师、学生参与技术攻关。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以应用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本位, 以市场需求为主要依据。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是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容易造成人才培养的局限性, 所以要坚持“厚基础, 宽口径”的原则, 防止课程基础过于狭窄而造成学生未来的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2. 构建贸易经济学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 发达国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主要有: (1) 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形式, 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为典型代表; (2) 学校主导、企业支持形式, 以英国“三明治”教育和美国的“学工交替”教育模式为代表; (3) 企业与学校合股办学形式, 这是发达国家扩大职业学校自主权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结果; (4) 企业独立办职业学校, 以20世纪中后期崛起的日本、韩国为主要代表。尽管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在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的实践, 但大多处于较浅层次的模式构建, 虽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问题仍然较为凸显。

我们要在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的同时, 结合西部地区区域差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产业分布及行业需求等方面, 深化和完善符合本地区要求和本学院特点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3. 探索贸易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机制保障

(1) 内部机制保障。 (1)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平台, 促进人才的跨学科培养和联合培养。 (2) 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加快拓展“双师型”教师队伍。 (3) 促进课程体系和职业标准的对接, 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2) 外部机制保障。创新校企合作运营模式, 提高企业积极性, 加强实验实训和教学基地建设,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各种力量, 助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摘要:贸易经济专业作为应用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 对学生的培养应充分体现在基础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学习基础之上的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融智学院面临应用转型的关键时期, 贸易经济专业作为学院较早开设的应用经济学专业, 探索基于应用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应用导向,贸易经济,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朱丽萍, 程荣燕, 杨兴夏.新形势下贸易经济专业人才的特色培养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7 (4) :56.

[2] 忻红, 唐洁.基于SWOT分析的贸易经济专业发展对策[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综合版) , 2016 (12) :22.

[3] 郭晓勋, 刘钊赫.试论高校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贸易经济专业为例[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6 (8) :95.

上一篇:深度探讨沥青路面公路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下一篇:药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