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冰山模型”培养的本科劳动关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广州工商学院本科劳动关系专业为例

2022-11-03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 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 它直接涉及劳动双方的权益。珠三角地区其特殊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特点, 企业劳动关系事件的深层矛盾已然成为了社会的关注焦点。为了适应和尽快满足珠三角地区劳动关系调整和管理的需要, 广州工商学院于2017年申请把增加本科“劳动关系”专业, 这也成为广东省除广东金融学院外, 唯一一所招收“劳动关系”专业的民办本科院校。

一、广州工商学院本科劳动关系专业实践体系的定位

(一) 我院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广州工商学院一贯坚持以“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宗旨, 坚持“内兴素质, 外在形象, 和谐教育, 科学发展”的办学方针, 坚持以“质立校, 以生为本, 突出特色, 倡导创新”的办学理念, 坚持以“德为行, 学为上”的教育思想, 注重“五进”, 打造一支能快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足以看出, 学院始终把培养应用型人才放在首位, 而扎实的实践教学既是实现培育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手段和途径, 又是塑造应用型人才的保障和保证。

(二) 本科劳动关系专业实践教学的必然性

我院劳动关系专业立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服务整个广东, 旨在为不同类型的企事业单位培养一支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虽然不同类型的单位对劳动关系岗位的设置有些区别, 要求的专业能力也不完全相同, 但不可否认: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和专业的法律法规应用能力均是企业看重的核心。

我院的劳动关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经济、管理、法学、社会学等知识是基本理论知识, 劳动关系法律法规及政策也是必备课程, 此外, 毕业生需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包括独立处理岗位中的劳动关系的能力, 提前预防并处理劳动争议的能力。其次, 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也提到: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将要从事的岗位可能为:“劳动关系协调员”和“人力资源部门人事专员”, 为了确定职位,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实践技能、职业技能两手抓, 注重实践, 强化职业训练, 突用应用性, 才能保证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要的岗位无缝对接。

二、“冰山模型”明确界定我院劳动关系专业的实践体系的培养目标

(一) “冰山模型”的基本概述

“冰山模型”是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 此模型认为:依据人员素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表面的“冰上部分”和隐藏的“冰下部分。“冰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这部分较易了解与测量…, 也可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培养;相反, “冰下部分”则更隐密, 主要由自我形象、特质动机, 社会角色组成, 它们不太容易受外界的干扰, 但又在人们的行为和表现中起着关键作用。

(二) “冰山模型”视角下的实践体系的构建

通过找寻其他开设“劳动关系”专业的院校要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发现对毕业生的要求大致同:即学生大学阶段需要获取“助理协调员”和“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证书, 并且具备基本沟通、文案写作等等的能力。然而“冰山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不仅对我院“劳动关系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胜任力特征进行了明确有说明, 也为与岗位无缝衔接的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借鉴“冰山模型”, 我院劳动关系专业不仅重视培养学生们的管理学、法学等基础知识 (冰山以上部分) , 更在乎培养学生的“职业训练” (冰下部分) , 以“劳动合同法”课程为例, 此门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 实践学时占20学时, 共设计了4次大型的针对性实训, 通过实训均让学生模拟和想象, 尽可能去感受真实的场景, 让劳动关系专业的学生实实在在地去操作, 深度挖掘冰下的部分, 那些在企业岗位中更能突职业素质与技能的部分, 锻炼学生们的职业技能, 从而能更快速地适应劳动关系工作岗位。

三、我院本科劳动关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设想

通过拜读其他学者对“劳动关系实践教学”的研究发现一个共现象:各大高校均已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也有如火如荼地实施着, 但是实践教学过程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教学过程中仍有层出不穷的问题突显, 如:如:实际教学过程中, 劳动关系专业的实践教学比例仍较少, 仅占20%;实践经费的不足、实践空间有限、实践设备的不足、实践教学手段的单一, 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实践的效果, 延缓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直接结果:学生毕业后找寻工作期间或踏上工作岗位后, 明显发现自己所具备的技能与该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存在差距。因此, 构建合理到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 笔者将初步谈谈几点设想:

(一) 以理论为基础, 延展实践教学体系

如果说理论必须付诸于实践才能彰显其存在的合理性, 那么实践教学也必须围绕相对应的理论知识展开才有依托性。如劳动仲裁法课程。作为劳动关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之一, 虽说实践教学占了大约50%的学时, 但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仍然要以仲裁法学的基本制度与基本理论为依据;反之, 通过模拟操作又要再次回归到仲裁的程序, 原则, 协议上来, 使学生身临其境, 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能够完美地相结合, 提前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 建设专门的劳动关系专业实训室…

专业的人力资源实训室, 人才测评实训室、案例分析室等都已建好投入使用, 使用率也是非常之高的。然而, 却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劳动关系专业实训室, 直接限制了劳动关系专业的实践教学课堂设置, 与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实践应用型人才有些不符。为此, 设想可以根据劳动关系专业的实践教学特点和要求, 建立专业的劳动关系专业实训室。该实训室可以由案例数据区、劳动合同实务操作区、集体谈判区和可视区组成, 兼具模拟实战, 专业展示等功能。实践教学设计中, 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分组练习;另外, 考虑到实训室投资金额大, 可以采取灵活的变化组合, 运用显示技术和更换部门和真实操作场景, 充分利用实践场地, 达到缩减投资费用的目的。

(三) 加强校企合作, 带领学生实地考察

俗话说:听再多, 不如亲眼看一看, 眼见为识, 我院可与珠三角较大型的企业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暑假、寒假可直接指定学生们和教师去合作单位顶岗工作, 积累真实案例, 丰富我院实践教学案例库, 又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其次, 我院与不定期地邀请合作单位劳动关系方面的专家为学生们开设讲座, 提供最新的资讯, 让学生们在毕业前提前对岗位有所认识和了解。

(四) 定期更换实践教学设备, 更新教学方法

由于实践教学经费的不足, 每次实训课堂上只能提供一些诸如:白纸, 彩笔之类的设施, 实践内容的设置直接受到较大的限制, 往往流于形式, 以小组讨论, 案例分析, 演讲, 甚至手工绘图等等较低端的项目进行, 长此以往, 学生们理解成这是一种套路, 产生“实训课就如同小学生的作业”的想法。久而久之, 学生的实践操作欲望大大地下降, 甚至有些学生宁肯上理论课而不愿实训演练。这些都违背了培养较高的实践技能型人才的初衷, 我院劳动关系专业在实施教学实践环节中应适当增加费用,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设备, 使教师在备实践项目时不受限制, 从而真正意义上提高劳动关系专业学生们的实践训练和职业技能。

(五) 构建标准的课程堂实训评价体系和实习监督机制

到目前情况而言, 每次实训课程结束后, 实践小组都会被要求写一份实训报告, 这就造成了学生“搭便车”现象的产生。为了更好的确保每一次的课堂实训有意义地进行, 教师需要提前建立一个完整的实践报告评价体系, 其中指标、标准, 权重必须明确, 考核方法必须具体, 一是给学生们制造危机感, 二也为学生展开实训指引方向;其次, 需建立与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相配套的监督机制, 对实验、实习的各个环节的效果提出严格要求, 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考评, 确保寒假, 暑假的调查报告和社会实践活动真正落实到位。

摘要:广州工商学院是一所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 本科劳动关系的人才培养势必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践运用性, 即不仅能够运行和管理劳动关系岗位上的各项工作, 且能够预防和规避劳动关系中的风险等等。本文旨在于从劳动关系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分析着手, 结合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就如何构建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冰山模型,劳动关系,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 谌新民, 李艳.珠三角劳动关系隐忧与人力资源应对策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0 (11) :113.

[2] 秦敏, 朱亚男.“劳动关系管理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市场, 2012 (44) :12.

[3] 王芹萼.地方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 2011 (8) :16.

[4] 刘莹.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商务谈判人才培养初探[J].学科探索, 2018 (1) :56.

[5] 王知桂, 李莉.基于胜任力的省级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2015 (8) :122.

[6] 江士方, 徐兴强, 张宏如, 胡学琦, 衡孝庆.人力资源劳动关系管理实践性教学研究[J].宝科技信息:博士专家论坛, 2017 (06) :12.

上一篇:护理干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置换关节脱位中的作用下一篇:“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