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业企业危险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09-10

1 概述

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签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感染性的一种或几种特性, 对其操作、储存、运输、处理、处置不当, 不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 而且会对区域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 危险废物污染环境事件频频发生, 已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工业企业作为重要的社会生产者, 既是资源能源主要消耗者, 也是主要的环境污染者, 是危险废物产生的主要来源之一, 加强工业企业危险废物管理工作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工业企业在危险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改进方法进行了探讨。

2 工业企业危险废物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快速发展, 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能源资源大量消耗, 废弃物排放量持续增加, 仅2001年至2010年的10年时间里, 我国危险废物产量就增加了近66.7%, 2010年全国危险废物产生量达到1586.8万吨。此外, 还有部分中小企业和社会源产生的危险废物未包括在内。相对于如此巨大的危险废物产生量, 其处置工作相当滞后, 处理处置技术发展缓慢, 且全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的分布极为不平衡, 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处置能力较高, 而在其他地区则明显较低[2]。据统计, 截至2011年底, 全国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约1500家, 危险废物年利用处置量仅900万吨, 目前持证单位处置能力仅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危废产生量的50%左右, 且设施负荷率不足40%。有关专家预计到2015年, 全国危废产生量将超过6000万吨, 提高危险废物处理能力刻不容缓。

3 工业企业危险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污染、重消耗的工业生产模式下, 大部分危险废物产生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设施较为陈旧, 生产过程中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 材料利用率相对较低, 产生不必要的冗余和浪费较多, 大大增加了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另一方面加上生产原料品位低和质量差, 无害化、清洁化原料、材料替代技术和能力较为薄弱, 造成危险废物源头控制不力, 给环境带来的压力日益增大。

(2) 由于危险废物的危害具有潜伏性、隐蔽性和长期性, 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不能直接立即显现出来, 加之教育、培训的缺失, 造成企业管理人员对其危害性认识不到位, 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积极, 导致在管理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差。笔者所在单位以生产铁路道岔和钢结构桥梁为主, 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有废机油、废乳化液、废油漆、废弃危险化学品等, 从实际检查和调研中来看, 企业自身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1) 大部分企业内部危险废物界定、产生、贮存、转移、处置和监管环节都是由不同部门负责的, 由于企业内部没有健全的危险废物管理责任制, 未形成完整的危险废物管理体制, 导致管理人员职责不清、缺乏沟通, 相互交叉或出现漏洞, 各环节缺少监管, 造成危险废物与一般固体废物混放, 危险废物产生量与移交入库量不符, 入库量与出库处置量、出库量与转移联单量不符等现象, 导致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工作和管理台帐不够规范, 危险废物基础数据不完整、不客观。一些企业的污染风险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内容缺乏针对性, 没有可操作性。

(2) 大部分企业内部储存场所不规范, 不符合《危险废物储存标准》、《危险废物标识》要求, 有的甚至在露天存放, 不按要求分类存放、无防渗漏、防暴晒, 危险废物包装物及其储存场所无标识等等, 造成危险废物在储存环节的二次污染。

(3) 经济原因。危险废物实行经营许可制度, 产废企业必须交由有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对企业来说确定的危废数量越多, 则处置成本越高。普废的吨填埋成本是50~100元/吨, 危废则在2000~3000元/吨, 成本差距较大, 致使部分工业企业存在随意倾倒危险废物, 将危险废物与生活垃圾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进行混放, 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 或将其直接排进环境的现象, 以此违法行为来降低企业成本。一年产生危险废物量100吨的企业每年可节省成本几十万元, 加上很多危险废物中还含有具有回收价值的物质, 更为危险废物非法倾倒、相互倒卖和私自处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利益空间。

(4) 处置方式单一, 循环利用少。目前, 由于产废企业自身的认识局限及技术水平限制, 企业内部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危险废物循环利用体系, 只能通过第三方处置来达到合法化处置, 资源利用率较低, 大大增加了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如机械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油量比较大, 企业自身完全可以通过废油再加工处理, 对所有废油进行过滤回收、加工、再利用, 以达到减少成本和减轻环境污染的风险。

(3) 政府对企业的监管上存在漏洞。 (1) 目前, 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均能够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危险废物申报、转移、贮存, 虽然在执行中存在一些偏差和漏洞, 但对危险废物的危害及各项法规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而对于一些乡镇、私营企业, 由于政府监管存在盲区, 在危险废物管理方面仍然空白。现阶段, 对于工业企业危险废物管理上, 一方面要进一步规范产生、储存、处置的环节, 另一方面要加强盲区监管, 全面摸清、统计危险废物产废企业, 纳入统一管理。

(2) 国家虽然颁布了危险废物名录, 但实际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危废未被明确规定, 需要进行检测才能判断。检测手段、成本、时间等问题就会带来一些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即便是已经被明确规定的危废, 其最终处置手段也存在事实上的灰色地带。

4 对策

鉴于目前危险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要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的管理工作, 关键在于一方面产废企业要加强管理、做好源头控制;处置要积极探索处理技术, 有效处置废物;政府既要加强产废环节监管, 也要重视处置环节监控,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全方位入手让危险废物管理步入正轨。

(1) 加强宣传培训力度, 提高人员意识。危险废物认定、鉴别、控制的专业性较强, 而我国从事危险废物管理的人员, 特别是基层监管人员和企业直接管理人员, 普遍缺乏关于危险废物的专业知识, 提高意识和技能是加强管理的基础。一方面要加强培训, 提高政府监管人员的个人能力和专业知识, 杜绝在监管中发现不了问题, 解决不了问题, 不能给予基层单位建设指导性意见的监管人员, 真正让监管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提高工业企业、运输、处置单位各级人员对危险废物环境影响的认识, 提高基层人员对危险废物管理的重视程度。

(2) 采用技术创新的方式加强源头管理。工业企业应从改革工艺出发, 一方面采取低耗、高效的生产工艺, 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量, 从而降低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另一方面从资源循环利用出发, 加强企业内部的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程度, 变废为宝, 从源头出发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量。

(3) 工业企业是危险废物的主要产生者, 企业内部危险废物管理流程主要为:废物产生 (产生部门) ——入库贮存 (废物贮存部门) ——出库 (废物贮存部门) ——委托或提供给外单位利用或处置 (产废单位外部废物利用或处置单位) 。在整个管理流程中应做好以下工作:企业内部要加强责任体系建设, 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 从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处置环节均设专人负责, 杜绝任何环节的管理缺失;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转移计划、培训制度、贮存场所规范化标准、转移制度等, 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 加强执行力建设, 确保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

(4) 规范危险废物贮存场所。企业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规范危险废物贮存场所, 避免贮存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要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 的要求, 贮存场所要有防雨、防火、防渗漏、防盗等设施, 设置合理的通风口, 确保空气流通;在贮存场所醒目位置应设置危险废物警示标识;危险废物按种类分别存放, 且不同类废物间有明显的间隔 (如过道等) 。

(5) 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污染应急体系建设。在做好危险废物日常管理的同时, 要注意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针对企业危险废物管理现状, 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并报当地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备案。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应急演练, 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和能力。

(6) 政府要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 督促企业知法守法、规范行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把好源头关, 对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要严格审批, 严格管理。在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时, 对产生危险废物的项目, 应提出合法、妥善处置危险废物的要求, 并跟踪其后续执行情况。单位自行处置的, 必须配套建设符合环保标准的贮存设施和处置设施, 否则不予通过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其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做好危险废物的全过程监管工作, 重视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危转移报批和转移联单管理过程, 加大对违法转移危险废物单位的查处力度, 逐步规范企业管理行为。

(7) 危险废物处置企业要开拓创新, 从技术角度优先考虑废物综合的利用、变废为宝, 在利用无果的情况下采用无害化处置方式进行合理处置, 避免处置过程中的污染。

5 结语

在今后的危险废物管理中, 政府部门监管、产废企业自律、处置单位技术创新三方共同努力, 齐抓共管才能逐步减少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摘要:本文通过对危险废物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 发现危险废物监管、产生、处置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从加强政府监管, 提高产废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及提高和创新处置技术三方入手, 逐步规范危险废物管理, 减少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工业企业,危险废物,源头控制,政府监管

参考文献

[1] 王钦建.工业危险废物现状及防治对策.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V01.27 NO.2.

[2] 刘启晨, 余海.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现状调查与分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Vo1.30 N0.2.

[3] 渠玉英, 李毅.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探讨.中国环保产业, 2012.2.

上一篇:利用假期实践项目化运作,提升应用型医学生专门人才质量的重要性下一篇:浅谈思想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