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例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2022-09-10

双黄连注射剂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物制备的中药制剂, 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的功效, 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 临床用于病毒及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的治疗。双黄连注射剂包括注射液和注射用无菌粉末。由于其为中药的复方制剂, 内含成分复杂, 随着广泛的应用, 不良反应也逐步增多。收集980例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56例病历, 对其进行分类统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6例不良反应。男31例, 占55.3%, 女25例, 占44.7%。有药物过敏史的18例, 无药物过敏史的35例, 未注明的3例。

1.2 给药方法

一般以60mg/kg·d-1, 或10m L/kg·d-1,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500m 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

1.3 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间

首次用药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有45例, 占80%, 用药期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有11例, 占20%, 最快在2~3min内出现不良反应, 最慢在用药2h后出现不良反应。

2 不良反应分类 (表1)

(1) 皮疹、瘙痒、寻麻疹等皮肤过敏反应 (32例) , 是双黄连注射液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占不良反应的57.1%, 均发生于首次用药30min内, 且有下列表现:面部, 四肢, 躯干出现局部或全身皮疹、瘙痒、寻麻疹等皮肤过敏反应。

(2) 过敏性休克 (1例) 占不良反应的1.8%, 发生于首次用药2~3min内, 且有下列反应:呼吸极急促、口唇紫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血压急促下降, 甚至呼吸心跳骤停等, 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皮疹等表现。

(3) 发热、寒颤等体温中枢反应 (12例) , 占不良反应的21.4%, 发生于用药后半小时内出现寒颤、继而发热, 体温高达39℃, 经对症处理后, 症状缓解, 给予抗过敏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

(4) 呕吐、恶心、等胃肠道反应 (6例) , 占不良反应的10.7%, 患者在输液20min后, 突感上腹部不适, 疼痛恶心, 继而呕吐, 遂将输液速度减慢, 遂症状减轻。

(5) 胸闷、心悸、咽喉梗塞 (3例) , 占不良反应的5.4%。

(6) 血管神经性水肿 (2例) , 占不良反应的3.6%, 病人皮肤潮红, 从眼睑开始充血水肿, 继而扩展至鼻梁、口唇、边界不清, 有灼热微痒或无不适。全身多无明显症状, 有头晕乏力。立即停药, 给与抗过敏治疗, 2h后病人恢复正常。

3 讨论

(1) 变态反应是双黄连注射液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和个体体质敏感密切相关。另外腹痛、头痛、头晕等症状可由滴速过快引起, 减慢滴速后可消失[1]。本研究结果显示, 变态反应占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的68.5%, 且以皮肤过敏反应为主。双黄连注射液所致的过敏反应, 与化学药物或生物制品所引起的完全相同, 均属抗原-抗体反应或抗原—致敏淋巴细胞反应, 与剂量无关。故用药前建议医护人员充分了解双黄连注射剂的功能主治, 严格掌握其适应症, 权衡患者的治疗利弊, 谨慎用药。

(2) 有资料显示[2], 在药物过敏患者中, 半数有药物过敏史, 故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 包括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过敏性疾病史等, 对防止过敏反应十分必要。医护人员在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 对使用该产品曾发生过不良反应的患者、过敏体质的患者 (包括对其他药品易产生过敏反应的患者) , 不宜使用该产品治疗。有咳喘病、心肺功能疾病、血管神经性水肿、静脉炎的患者避免使用该产品。

(3) 有研究发现, 双黄连注射剂和抗生素联用,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3]。建议双黄连注射剂单独使用, 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 如确需联合其他药品时, 医护人员应谨慎考虑与双黄连注射剂的时间间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严格按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 不得超剂量、高浓度应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 发现异常应及时停用双黄连注射剂, 并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4) 预防双黄连不良反应, 首先要根据病情合理选择剂型, 能口服或吸入治疗的患者就不要静脉输入。因为静脉用药的不良反应最多见, 即使是必需静脉用药, 亦应从剂量、滴速上加以注意、密切观察, 一旦有反应立即停药并对症处理。其次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必须禁用。年老体弱患者以及有心肺疾患的患者尤其要尽可能避免使用其注射液。实在有必要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时, 对其严重不良反应要保持高度警惕, 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防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摘要:目的分析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特点, 为临床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提供参考, 预防和减少该类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2006~2008年内收集的980例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56例病历, 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以变态反应最为常见 (占98.2%) , 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 (占1.8%) , 。结论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降低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蒋文军.双黄连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4, 6 (7) :420.

[2] 何晓利, 陶中原, 张蕾, 等.3种抗病毒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6, 18 (1) :32~33.

[3] 张保中, 易颖.双黄连注射液致腹痛1例[J].社区医学杂志, 2005, 3 (1) :88.

上一篇:探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创新下一篇:高校排球选项教学采用运动教育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