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治疗后发生牙龈炎56例临床分析

2022-09-11

在正畸治疗中, 固定矫治器因其能够有效控制牙齿移动, 故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由于托槽、带环、弓丝的戴入和持续矫治力的存在, 使牙面不易清洁, 易造成菌斑堆积, 牙龈发炎。本文分析正畸治疗后发生牙龈炎56例临床资料, 探讨减少牙龈炎、保护牙周组织的措施, 以其为临床工作起指导作用,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56例正畸治疗患者, 年龄9~23岁, 平均年龄14.6岁;其中男25例, 女31例。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无牙龈炎或系统性疾病史, 戴矫治器为奥索正畸金属带环 (杭州) , 黏结材料为玻璃离子水门汀 (上海) 。所有患者正畸前都进行口腔卫生保健的宣传教育包括刷牙方法与次数, 要求早晚饭后刷牙, 每次刷牙必须将托槽上及托槽与牙龈之间, 附件上食物残渣清除干净, 有牙石的进行牙石清除。并请患者本人或家长督促检查。

1.2 方法

牙龈健康状况的检查:用牙周探针探触龈沟对基牙进行牙龈状况的检查[1], 0级:牙龈正常;1级:轻度牙龈炎, 牙龈轻度出血, 探针触无出血;2级:中度牙龈炎, 牙龈充血, 探触有出血;3级:重度牙龈炎, 牙龈明显红肿, 自发性出血, 龈袋明显。

1.3 结果

临床上表现为:牙龈出血、牙龈红肿、牙龈增生、质脆、点彩消失。儿童正畸患者较成年正畸患者发生率高, 男性正畸患者较女性正畸患者易发生率高, 下切牙牙龈炎症较上切牙牙龈炎症多见。正畸治疗后1、2、3个月进行随访复查, 复诊者中牙龈炎发生率逐月增加, 第1个月后牙龈炎发生率为5.35% (其中轻度1例, 中度2例) , 2个月后发生率为14.28% (其中轻度2例, 中度5例, 重度1例) 3个月后发生率为21.42% (其中轻度3例, 中度7例, 重度2例) 。

2 讨论

牙龈炎是固定矫治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正畸中牙龈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畸前[2]。牙龈肿胀、出血是早期牙龈炎的表现, 与菌斑的堆积密切相关。固定正畸治疗期间并发牙周组织炎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初戴时, 患者的牙周组织对固定矫正器不适应, 软组织容易发生红肿、糜烂。 (2) 带环和龈缘接触所产生的机械刺激、粘合剂所致的化学刺激;在后牙段发生在弓丝和软组织之间的食物嵌塞;粘固托槽的釉质粘合剂过多等。 (3) 粘附在牙面的正畸装置妨碍了刷牙和口腔的自洁作用。 (4) 患者就诊时的矫治对象中, 多数是青少年学生和儿童, 学习紧张自控能力差, 没有养成饭后立即漱口、刷牙细致耐心的习惯, 导致附件周围食物残渣存留, 菌斑大量堆积, 引起牙龈炎症, 而牙龈的红肿、出血反过来又会妨碍刷牙, 形成恶性循环[3]。

预防牙龈炎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正畸前保持牙周组织的健康状态, 有炎症先消炎, 可口服甲硝唑类对厌氧菌敏感的抗生素, 维持口腔牙龈正常的状态。必要时行全口龈上洁治术, 牙周洁治能将正畸器造成牙周组织的不良刺激反应降到最低限度, 所以正畸矫治前行全口龈上洁治术很有必要。 (2) 正畸过程中注意对牙周组织的保护, 操作轻柔, 提高业务技术。口腔卫生宣教是目前国内正畸医生最常用的方法, 能配合正畸医生将矫治效果做得更为完善;正确指导刷牙, 刷牙是患者自我清除菌斑的主要手段。 (3) 应重视正畸器的选择, 正畸器的舒适性直接影响牙周组织健康矫治器大小要合适, 带环边缘要光滑并在龈缘之上。 (4) 矫治开始后牙周组织的保健, 在正畸器固定后定期检查, 对于牙龈红肿和出血的患者要及时给予治疗。 (5) 药物的治疗:应用有效药物来抑制菌斑形成或杀灭菌斑中细菌是控制菌斑另一条途径, 可供选择的药物有:0.2%的氯己定漱口液、三氯新、替硝唑含漱液等。另外还有运用竹盐牙膏与洗必泰漱口液配合洁碧冲压器的报道[4], 防治固定矫治中牙龈炎, 疗效较好。有专家认为, 可根据需要经常性进行牙根平整术及刮治术, 以防止明显的出血[5]。对于医务人员注意粘附托槽时应清除多余的釉质粘合剂, 带环边缘保持光滑对于过多伸入龈组织部分应去除, 不要人为地刺激牙龈。

通过本研究表明, 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易并发牙龈炎, 口腔科医生可以通过口腔卫生宣教来加以指导, 让患者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及间隙刷的应用;并在正畸过程中, 定期做牙周检查, 保护牙齿健康。特别是提高青少年患者口腔保健的自觉性, 对于正畸治疗非常必要。

摘要:目的 分析正畸治疗后发生牙龈炎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对正畸治疗的5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正畸治疗后1、2、3个月进行随访复查, 复诊者中牙龈炎发生率逐月增加。结论 口腔卫生的保健好坏, 对正畸治疗患者牙龈炎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进行正畸治疗的患儿和家长, 应配合督促儿童保持口腔卫生。

关键词:正畸治疗,矫治器,牙龈炎

参考文献

[1] 孟焕新.牙周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04.

[2] 赵永丽, 郭宪政, 管泽民.青少年固定正畸龋齿与牙龈炎的临床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5, 1 (21) :105.

[3] 许天民.正畸治疗中的牙周健康概念[J].口腔正畸学, 1998, 5 (2) :89.

[4] 秦军, 丁梦琦.口腔固定正畸中防治牙龈炎方法和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32) :4416~4417.

[5] Thomas M, Graber, Robert L.Vanarsdall, Jr.牙周与正畸的相互关系, 口腔正畸学—现代原理与技术[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6:711.

上一篇:舞台灯光的光色运用与艺术感染力下一篇:物理教学要抓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