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下课改论文

2022-04-18

摘要:一个教研组既是教研活动的中心,又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每个教师成长的质量决定着教研组的质量。教研组是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重要基地,是他们茁壮成长的沃土。培养好每一个青年教师是组长的职责和义务。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教师成长下课改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成长下课改论文 篇1:

存诚书院:青年教师培养的实践创新

【摘要】基于新课改和学校青年教师人数多、专业起点高、成长需求强的发展现状,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以“养成好教师”为根本目标,以“书院生活”为主要方式,通过“青年教师成长营”计划,以项目化学术团队建设、场域式晒课活动展示、自觉性阅读方式营造为主要抓手,构建有意义的青年教师成长模式。

【关键词】存诚书院;项目化学术团队;场域式晒课活动;自觉性阅读方式

【作者简介】1.俞群祥,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江苏常州,213024)校长、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2.赵洁,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江苏常州,213024)课教处副主任,高级教师。

当前,我国课程改革践行核心素养体系,从设计到落实,需要教师能够在理论依据、价值观念、思想方法、教学实践等方面形成共识。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招聘了一大批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教师,也亟待借助课改东风,通过有效研训,实现青年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一、“存诚书院”的成立背景

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成立“存诚书院”,旨在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目标是自上而下规划教师梯队成长格局,助推教师专业发展进程,形成存诚精神、书院生活的教师发展氛围。

以“存诚”命名,立意有三:一是传承“存诚”精神,“存诚”即敬业、诚恳之意,葆有爱岗敬业、治学严谨的教育品质。起初,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第二任校长童伯章将“存诚”定为校训,而我校作为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分校,百年传承,影响深远。二是构建“存诚”文化,“存诚”二字语出《周易》,本义为“心怀坦诚”,期许全体教师心怀坦诚,开展团队合作,以教师光芒照亮学生成长之路。三是开展“存诚”行动,教师秉持对教育的诚挚热爱,聚焦专业素养的提升,成为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

学校结合师资特点,设立3个成长阵营:青年教师成长营、骨干教师修炼营、未来教师提升营。依据我校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80%的现状,目前主要运行青年教师成长营(其他教师暂不以“阵营”的方式开展培训)。
二、“存诚书院”的成长机制

“存诚书院”聚焦教师的专业特质,即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思维。“存诚书院”聚焦专业发展的阶梯序列,即青年教师成长营旨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专业素养和能力,成就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修炼营旨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思想和主张,成就优秀教师;未来教师提升营旨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专业品格和教育智慧,成就名师。

(一)建章立制,在规则中自由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书院成立专业发展领衔小组,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师训考评长效机制。各阵营把师德、专业成长等纳入个人档案,作为年度考核、职务聘任、职称晋升、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建立过程跟踪、定期反馈制度,通过一对一跟踪、点对点指导、面对面反馈等形式定期调配专业菜单,形成个性化、螺旋式教师成长序列。青年教师成长营指导青年教师追随教学过程,在经过“启程—提升—考验—打磨”四个阶段之后,完成一个首尾相连、向上发展的循环。

(二)多元建构,在革新中孕育专业

一是教师专业成长内容项目化。各阵营科学关注教师专业成长要素,详细研判教师学历提升、职称评审、五级梯队评审等,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培训网络,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青年教师成长营引导青年教师进行精神定位,指导他们该向哪个方向前进,或者当机会来临、问题发生时该如何应对。

二是教师专业成长目标个性化。每位教师确立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成长目标,制定1~3年、3~5年的个人发展规划,制定“学期发展计划”。学校设计“校优秀青年教师(校骨干教师)—市教坛新秀(市教学能手)—市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省特级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等。基于不同的成长阵营,学校分层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服务,量身定制,帮助教师分步达成奋斗目标,增强奋斗的成就感。

三是教师专业成长渠道网状化。学校本着“立足实际,关注个体,注重实效”的原则,建构书院研训体系,最重要的是让目标与工作接轨,全方位关注教师在师德、教学、课程、科研、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成长。

(三)数据分析,在考评中精准进步

考评系统需要精准化,我校借助“互联网+”,从每一位教师进校开始,自主、定期、分项目建构个人发展动态过程评价体系。

一是搭建教师成长记录平台。我校利用校园网内网的功能优势,督促教师养成积累第一手教育教学资料的习惯;同时,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记录信息。二是架构教师网络教研体系。我校分3个阵营建构教师网络成长共同体,延展教师成长时空,搭建随时随地成长的生态圈。三是建立教师成長考评机制。我校每学年结合主管部门和学校考评要求,依据教师个人表现等进行各级各类考核,并及时发布到成长记录平台。
三、“存诚书院”的校本实践

以“养成好教师”为根本目标,以培养青年教师队伍为核心内容,我校立足项目化学习,构建有意义的集约式专业发展模式,其基本思路和具体举措如下。

(一)科研引领:项目化学术团队———打造优质实践共同体

青年教师个体需求各有差异,但都期待得到团队支持。我校聚焦项目化成长,组建团队,帮助教师在入职期、成长期和高原期明确方向,走出迷惘,实现个体提升和共同发展。

1.建设成长营主动发展团队,彰显学校蓝图高品质智慧化。

青年教师成长营结合团队发展愿景,构建名师引领、经验分享、主题沙龙、课堂打磨、专题研讨等多种交流互动平台。为了更好地提升团队,形成稳定的研修成果,青年教师成长营全面实施项目化主题研修课程,将学术主题课程化,分为不同模块(见表1)。

我们鼓励青年教师敏锐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开展小课题项目研究。该研修课程三年一个周期,每位教师三年内完成所有项目,然后进入下一个成长阵营,没有完成的教师进入下一轮研修课程。

2.建设骨干教师校级资助项目团队,给予教师发展的动力。

我校推出骨干教师领衔的校级资助项目。项目淡化行政色彩,强化学术氛围;淡化功利色彩,强化持续发展。因学科组特点各异,学校尝试创新项目组建方式,形成“引领式”“团建式”和“创生式”三类项目团队模式。

一是“引领式”项目团队。该团队即以学科组领军人物为核心,以课题的指导促进为主要方式的导师式项目团队。这一类型以学科组的年轻成员作为学员,通过系统性跟岗学习,教学相长。

二是“团建式”项目团队。学科组教师整体年龄较小,所有成员在学科组长的组织下,围绕课题或者阶段性主要教学问题,形成平等参与、主观能动、共同成长的模式。这有利于集中精力解决学科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推动教师自我成长。

三是“创生式”项目团队。该团队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综合素质高的优势,以某一学科组为主体,以学科融合为主要特点,积极开发线上线下课程。

3.建设科研领衔人项目团队,让科研推动学校高位发展。

对学校来说,教师团队的优质发展尤为关键,好的教育需要好的师资,由众多优秀教师组成的和谐团队,才能支撑起一所学校的高品质发展。项目研究采取梯队推进的方式,逐步组建更高品质的项目团队。我校鼓励教师组建各类项目团队,聚焦研究品质,围绕教学和管理两大方面,通过主题拓展、课程开发等方式,全面审视师生的成长,提升教育的质量和品位。

(二)课堂为本:场域式晒课活动———搭建多元展示成长桥

推动教研活动的深入,要立足教学实践。基于提高课堂质量的追求,学校采用场域式晒课活动,通过“备课—上课—观课—议课”等流程,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展示平台,搭建互动交流的桥梁,实现有效评价。

1.晒课前的“自研场域”。

教师要走进课堂,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为晒课做准备。这种自我修炼,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备教材、备学生,而是更加综合化的自我教学修炼场域,一般有4条修炼路径。一是个人日常教学的探索,青年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日常教学,积极反思,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二是师生交流碰撞的启迪。教师要“为学而教”“以学定教”,寻求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愿望,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三是同行观课议课的感悟。教师积极参加常态课及听评课活动,提炼、吸收同行优点,改进自身教法。四是网络学习借鉴的优化。随着“互联网+”的到来,教学素材更加丰富,教师可以借鉴网络优质资源,优化晒课设计。

2.晒课中的“展示场域”。

晒课是由“知”到“行”的关键一步,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检验晒课方案效果以及教师教学技能的过程,是教师素养全面呈现的过程。只有实践性强的晒课方案,才能丰富教师的经验,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好教案”。展示场域期待教师的案例生动、逻辑清晰、内容贴切深入、讲解生动熟练、环节紧凑合理、语言流畅得当。

3.晒课后的“内化场域”。

晒课活动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直接、具体、突出的帮助。教师会思考在曬课活动之后的效果如何,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等等。这些问题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事件。这一过程还可以量化为教师的教学方案、教学实录和教学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观课议课评价),需要形成文字,汇聚成教育智慧。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晒课教师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改进之外,每一位专业教师都要自主自觉地学习,使课堂教学由单一到丰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既过桥又搭桥,实现聚焦式成长。

(三)书院生活:自觉性阅读方式———提升学校文化生态圈

学校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终身阅读者,而一位教师的阅读史,不仅是他个人的精神发展史,也是所教班级的精神环境建设史。一所学校的集体阅读,将会构建师生阅读生态圈,提升整个学校的情怀。

1.借助沙龙,成为有宽度的教育者。

特级教师王栋生老师认为,没有一个好教师是被“培训”出来的,教师需要阅读。教育是直面生命和未来的事业,需要教师有一颗通达丰富的心。我们激励青年教师要有未来精神,有进取之心,在做阅读“杂家”的基础上做教学“专家”。

经过实践,阅读沙龙活动在促进教师阅读方面成效显著。学校通过全校共读、菜单荐读、个性阅读和专题讲座等形式,推动教师读更多书籍,成为在读书中生长的人。

2.读写结合,成为有深度的实践者。

教师通过阅读与写作,丰富自身知识底蕴,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获得教学灵感;教师通过阅读与写作,重新认识自己,保持清醒头脑,永葆工作活力,真正找到职业的归属感和工作的幸福感。我们通过“把书读薄”“把书读厚”“多本齐读”“与作者对话”“我的阅读立场”“建立班级书柜”“读书人物推选”“网络共读”等活动,综合推进教师的阅读与写作。

作者:俞群祥 赵洁

教师成长下课改论文 篇2:

以教研组为基地,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摘 要: 一个教研组既是教研活动的中心,又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每个教师成长的质量决定着教研组的质量。教研组是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重要基地,是他们茁壮成长的沃土。培养好每一个青年教师是组长的职责和义务。

关键词: 教研组 青年教师 促进成长

一个教研组既是教研活动的中心,又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它的生命力决定着教师成长的过程,而每个教师成长的质量又决定着教研组的质量。它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是教师与学生间的纽带。教研组的发展成果就是每个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发展的成果。青年教师就像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分子,这个家庭的发展,兴旺或衰败与这个家庭的家长——教研组长密不可分。所以组长的任务艰巨而重大,培养好每一个青年教师是组长的职责和义务,笔者从多年的探索过程中得知教研组是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重要基地,是他们茁壮成长的沃土。那么,究竟从哪些方面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呢?

一、加强“五心”教育,端正思想和态度

每个新来的青年教师虽然业务上不成熟,但是否有敬业的态度是更重要的。要让他们在刚来的一周内就明白:教师,尤其是初中教师这一职业是需要付出很多辛勤劳动的,要有敬业精神,有责任感,有足够的爱心、细心、耐心、虚心和恒心。爱心——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他们都是青少年,单纯可爱活泼好动,对他们要充分接纳,不能讨厌嫌弃。细心——要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尽早熟悉他们的性格特点、学业基础、交友情况等。熟悉学生就是熟悉了业务的一大部分。另外,还要细心地备课、听课,多问多观察其他老教师,尽早熟悉自己的业务。耐心——每个学生都各有自己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他们的思想教育要有足够的耐心。对于他们知识的漏洞和疑点,要不厌其烦地讲解。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要耐心地帮他们改正。甚至他们所犯的错误过一段时间会复发,这就更需要教师耐心地谈话、教导,耐心地等待孩子们的成长。虚心——对于自己的业务水平来说,肯定不如有经验的教师,即使自己的学历水平再高,也要虚心请教其他教师,取得教学经验与班主任经验。只有虚心,才能进步得更快。恒心——遇到挫折不要气馁,遇到麻烦要积极地想措施,教育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每天面对的都是阳光灿烂的笑脸,但风雨过后总见彩虹。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进步很快,就会在长久以后有好的收成。

二、手把手教业务,做好传帮带工作

年轻人刚走上工作岗位不知道怎么备课上课,怎么从事班主任工作,教研组长要认真做好传帮带的工作。

授课方面:从备课的各个环节(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习策略,教学步骤,作业的布置等)到上课、总结、辅导、复习、测验,如何参加教研活动,如何上公开课等都要加以指导。有时还需要组长经常听这些年轻人的课,认真从课堂上感受,发现问题。年轻教师上课时要把握好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气氛的掌握,作业练习的有效度等。青年教师被听课评课和上公开课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快提高业务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班主任方面:告诉年轻教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的例行工作都包括哪些内容(比如早到,看自习,看卫生,收缴作业,自习课的管理等),知道如何培养班干,召开班会,安排学校组织的活动等。他们不怕业务多就怕不知道如何做。因此组长做好指引工作是很有必要的。组长指导得到位,年轻教师就进步得快,反之则慢,越慢则工作越被动。

三、风雨同舟,共同解决棘手问题和意外问题

青年教师刚上岗有时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棘手问题。比如:一个多次犯同样毛病的孩子的坏习惯就不改;一个被溺爱的孩子;说话有点蛮不讲理的家长;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学校安排的自己一点都不会的活动(比如排球赛等);两个学生打架了;一个学生在上学来的路上不小心被车碰了;一个孩子在做操时突然晕倒了;班内这一段传染病有十几个学生都请假了;一次大考试班里有许多孩子没考好;任课教师突然很生气地告诉你今天有很多学生作业没交。当他们面临这么多的第一次时,他们很无助无奈。这时他们很需要组长和其他教师的帮助。对于这些棘手问题和意外问题,组长要协助他们制定预设方案,同时告诉他们以后还会出现其他未知情况,这时更需要我们共同面对,共同出谋划策。带他们一把是组长的职责和义务,他们在一次次地处理这些事件的过程中会快速成长起来。

我组有位年轻教师小李,班里有位学生某天来校迟到了,她很生气,再问学生是由于在路上被一辆电动车撞伤了,而电动车主逃离了现场没管孩子,孩子从地上起来后发现自行车已被撞坏,轮子都变形了,没法再骑,于是就把车子先锁在路边,自己一瘸一拐地走到了学校。我在帮她问清情况后,她由一开始的生气转变为担心。我又帮她问问孩子身体怎么样,孩子却坚强地说“没事,可以上课。”但第一节刚下课,她就一瘸一拐地来到办公室说:“老师,腿很疼。”小李不知如何是好,我们让孩子先坐下,一边耐心地询问具体哪里疼,怎么疼法,一边跟她家长联系。可是不知何故电话没打通。再问孩子奶奶在家,但家里没电话。小李下午还有一堆事情要做,于是我和其他老师把孩子送回家,小李非常感激。她感到了教研组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没有了慌张和胆怯,增强了信心和勇气。

四、认真教研,积极引领

教师业务要上去,这是硬道理。业务要上去就要非常重视教研活动。比如传达上级教育教学文件,积极了解教育教学动态,认真研讨教育教学的好方法,认真听课议课,参加教学达标活动,参加联考统考,以及不吝休息时间去培训等。这些都是参加实践,提高业务的好机会。组长和教研组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活动,之后认真总结,找出经验和不足。这样青年教师不仅清楚了教育的导向,了解了本校的情况,还对周边甚至全市的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这对他们大方向的计划和今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组长要把教研组作为教研的基地,做好领导和表率,为青年教师构建这个大舞台。

五、依性格特征因材施教

教研组长对待青年教师有点像班主任对待学生。学生性格各异,年轻教师也是如此:有的风风火火,有的文静柔和,有的性子急,有的性子慢,有的胆大泼辣,有的不喜欢露面。不管怎样,他们就像百花园中的每一朵花,形形色色,大放异彩。针对他们不同的性格,教导上的策略不一样,分配任务时性质也不一样:有的适合讲公开课,有的适合写发言稿,有的适合参加竞赛,有的是适合精心搞汇总。他们做事的速度和效率也不一样,所以组长要搞好协调工作,让他们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大家在一起不能互相埋怨,而要互相包容,互相理解,这样才能百花齐放,共同沐浴春天的阳光。

六、注意关心青年教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他们以愉快的心情面对每一天

教师作为普通的人也有自己的生活烦恼。青年教师也许烦恼更多。比如,自己生病了,不满周岁的孩子生病了,和家人拌嘴生气了,被领导说了一句哭了(其实在我们看来有时不算批评),近段压力太大想不通了。组长要敏锐地觉察到他们情绪的变化,耐心地詢问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安慰。虽然有时效果不强,但一句温暖的话和一颗温暖的心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安慰,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更增加了责任心。

另外,适当的时候组内可以适当举办小型的娱乐活动释放和缓解压力,为下一段的继续工作增加能量。

总之,青年教师是教研组的未来和希望,把培养他们的基地变得肥沃是组长的职责。只有及时浇水除草,他们才能健康成长。

作者:吕瑞庆

教师成长下课改论文 篇3:

一生献给学校体育事业是最大的幸福

摘  要:浙江省特级教师董玉泉,从教30年,教研工作25年。从一个基层的体育教师走上省级教研员的岗位,从一个普通的体育教师成长为省特级教师。回想其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教研的过程。本文着重介绍了董玉泉在参加、组织和研究体育教研活动中的体会、经验和反思。

关键词:学校体育事业;董玉泉;体育教研

我见证了祖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昌盛,从艰苦奋斗到经济发展于世界前列,从列强封锁欺凌到自力更生全面改革开放欣欣向荣的全过程。我爱我的祖国!

1949年满6岁的我刚入学,如果说从入学那天起就算是进入学校体育的话,至今也整整70个年头了。70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历了从儿时的喜欢玩耍、中学时代的体育梦想、大学时期的努力拼搏、教学工作的执着、教研活动的精心设计、退休以后的坚守,我把一生都献给了我热爱的学校体育事业,无怨无悔,这是我的骄傲和最大的幸福。

我在学校从教30年,在领导的信任、培养和广大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从一个操作型的教师成长为反思研究型的教师,从一个基层的体育教师走上省级教研员的岗位,从一个普通的体育教师成长为省特级教师。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教研的过程。怀着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无比热爱和情有独钟,在学校教学的30载——学为人师,教研工作的25年——甘当伯乐。想写的内容很多,着重写一下自己在参加、组织和研究体育教研活动中的体会、经验和反思。

一、教研从我开始,自身学习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基石

不少老师跟我说:我们很少外出参加教研活动。在他们心中只有外出活动才是教研活动,其实教研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发生,在我们的教学中发生,教研从我开始。我参加工作的前20年,几乎没有大的教学研究活动,而且学习的资料也很少,当时只有《体育报》和《新体育》杂志。在教研活动少、资料奇缺的情况下,我采用了剪报、每天写《教学随笔》、自学自练的方法,多年来总结出了教师成长的奥秘,在于学习、积累、反思和创新。我在几十年的教学和教研实践中就是这样做的。学习,使我获得了知识,学会了技能,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修养,明确了方向,学习使我增强了自信,用先进的理念、精湛的技艺、坚实的功底为成功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积累,使我充实,使我丰满,几百个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分析,几十本教学笔记,成为我教学和教研工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反思,使我获得智慧,变得聪明,常常会使自己在模糊中变得清晰,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寻找出一条有效的捷径;创新,是继承中的发展,是教师成功的生命。我总能在博采众长中提炼,形成自成一家、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和风格。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与时俱进,经常会站在改革之前沿起到引领的作用。毛振明教授在《体育教学论》第五章“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中,曾对我的教师特点和选用教法特点有如下评价:人很聪明智慧,作风活泼而不失严谨,各方面运动技能都不错,特别是体操技能非常突出,音乐、舞蹈、节奏感、身体表现和模仿能力突出,语言幽默且组织能力很强。选用教法特点是讲解生动有趣,教学过程运用语言很多,经常利用各种节奏媒体(哨、掌声、口号等)和身体形态动作帮助学生学习,教学组织多样有趣而严密。

二、教研工作要做到教师的心里,教师的需要就是教研员的责任

1992年當上浙江省体育教研员后,很多朋友对我说,省教研员是宏观的指导,只要在办公室里写写文章、搞搞研究、组织一些活动,到时候下去走走就好了。但我认为教研员首先是一个教师,教师关注的是课堂;作为教研员宏观指导是重要,但没有微观的基础,如何进行宏观的指导?教研员是教师的服务者,不了解他们的实际、不知道他们的需求,怎么为他们服务?因此,我深入基层、走进学校、面对老师,与他们一起学习、交流、上课、研讨,想老师所想、急老师所急、做老师所做。在省教研室的12年时间里,我成为第一个走遍全省各市、县、区的省教研员。下面列举两个与老师共同学习和研讨的小故事。

1992年,我省受教育部委托进行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体育学科改为“体育与保健”课程。为了宣传新思想、新理念,实施新课程,1993年年初,我连续跑了温州市所属苍南、平阳、瑞安、乐清和永嘉五个县,每到一个县,上午上小学三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两节示范课,下午作关于《如何设计一堂好课》的讲座,第二天换一个县。当时交通不是很便利,没有车接送,只能乘长途汽车到达,而且没有一分钱的报酬。今天喉咙哑了,明天又继续上课。听课教师非常感动,不但受到了启发、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了一份爱,传递了一种执着和奉献的精神。我把为老师们上课、作讲座作为一个教研员应尽的责任。事后在我到过的地方,涌现出不少新人和不少有质量的好课,这是对我付出辛勤劳动和汗水的最好的回报和最大的奖赏。

有一年夏天我又去了温州永嘉县给全县中小学老师作讲座。那天天气特别热,会场也很大,虽然用了空调,室内温度还很高,流了不少汗水。讲到中间突然停电了,怎么办?大家都很焦急,因为老师们舍不得我,我也舍不得他们,等待了15分钟,确定不会再来电后,我站起来说:“老师们,如果你们不怕热还想听的话,我们继续开始。”我马上搬来几张桌子叠成了一个三层高台,我站在上面凭着自己练就的嗓音讲完了课程。下课了,场内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这掌声中充满了情与爱,是发自老师们心中的声音,大家互相看着对方衣服湿透的“怪相”,发出了爽朗的笑声。县体育教研员问非正式参加听课的老师:“没有让你们来,为什么来了?”老师们说:“我们是冲着董老师来的。”有一位老师打电话对我说:“董老师,听到您的声音我就想努力。”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您这么大的年龄还在努力,我们还有不努力的理由吗?”

我想,我们有时只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说了些应该说的话,为什么会在老师们中间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 那么受到老师们的尊重和喜爱呢?我想,除了让老师们信服的专业水平外,人格魅力的力量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吧。

三、与时俱进,深化改革,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

2001年,浙江省体育教学改革已近十年,在深入改革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挑战,对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功能提出了质疑,对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价值提出了新的想法。对体育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形式、教学方法上萌生了许多新的思考。特别是在内容的改革、生活的结合、文化的渗透、能力的培养、兴趣的激发等方面有了新的尝试。因此,在创意课教案评比的基础上,组织了一次极其深刻和具影响力的全省创意体育课展示活动。挑选了12节课进行展示,内容有传统项目的跑、跳、投和体操,有民间乡土项目高跷、腰鼓,有新兴项目的软式排球、定向运动、滑板运动,有情境趣味项目的绍兴酒、拼图、钱江潮。年级的跨度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只从内容上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在教学过程中呈现的形式、方法、组织、能力、兴趣、效果,让听课教师耳目一新,大开眼界,深受启发,对体育运动的内涵、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有了新的认识。如:初二年级《高跷》教学时,不光是简单的来回走动,而是结合生活中的上坡下坡、风雨中的低走高走和旋转跨越能力,结合足球运动进行足球比赛。初一年级的《滑板》课,设计了个人自由发挥、飞跃障碍、集体图形变化等环节,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个性和技能,培养了孩子们的运动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小学二年级《仰卧推起成桥》更胜一筹,开始时看图示,把我国五千年的桥文化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自由组合模仿造各种桥,在此基础上引出拱形桥,然后学习仰卧推起成桥,学会动作后让每个小组造不同形状的拱形桥,最后全班40个人共同建造一座完整的拱形桥。想象力、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审美能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孩子们既较好地完成了仰卧成桥的教学目标,同时得到了教育,享受了乐趣。小学一年级的《投掷:套圈》课,运用儿童化的语言,采用情境教育的方法,巧妙地把走、跑、跳、爬能力设计在情境之中,老师亲切地叫小朋友一句“小浪花”,小朋友回答“海妈妈”时,把课堂的情绪推向了高潮,全体学生全神贯注地围着老师转,加上老师在套圈时运用了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都成了胜利者,最后在欢庆中结束。高一年级《定向运动》也别具一格,设计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在室内进行,主要内容是设计多种障碍,提高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和体能。第二部分在户外进行,看图定点打卡,培养学生识图、耐力和定向能力,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限于篇幅,不再一一介绍。总之,这次创意体育课堂展示是最深刻、最难忘的一次教学研究活动,对提高广大体育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教学研究要落实到实处,让每个教师受益

教学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后,对课堂教学的价值作出判断,并对增值的途径进行探索的过程。因此,课后评课实际上也是一次教学研究活动。这就需要明确两个问题:(1)教学评价评什么?我认为是价值判断,是如何看待真实发生的课堂教学。(2)要让听课的老师说话。这样才能找到每个老师增值的途径。2000年,我曾经尝试过一次专家和老师对话,让听课老师参加评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方法是采用两个话筒,一个话筒是教师评课发言,另一个话筒是专家对教师发言的点评。开始时还担心会不会冷场,结果老师们发言非常踊跃,话筒快速轮转,老师对老师的发言进行辩论,专家对老师的发言进行分析,呈现出民主、热烈、研讨的场面,使教研活动的目标更明确、方法更有效、过程更优化、人人受益。这次教学评价活动至今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五、新形势下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再思考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体育教学到底干什么、如何育人是体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当前社会已进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高科技智能化时代,人们的思想、理念、价值观都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新精神、新目标、新起航的新形势下,对体育课堂教学的研究将会有怎样的思考?当我们心中有纲、目中有人,把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从文明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充分认识体育教学的精髓在于它传授的是健身之道而不是运动项目,真正传授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时,当我们充分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学校体育的方向和目标时,课堂教学研究也更明确了方向和抓手。如课堂教学要处理好:一堂课与一个单元的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技术与技能的关系、个性与共性的关系等。

这就是我在体育教研工作中发生的故事和做過的事,到现在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割不断、情未了,经常还会有参加体育教研活动的冲动。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抒发一下一个老人对学校体育的情怀。

作者:董玉泉

上一篇:模拟教学护理学论文下一篇:高分子化学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