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建设

2022-09-12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汽车已逐渐步入家庭, 家庭轿车已成为主流。据交通部门统计, 近几年, 我国交通运输业持续告诉发展, 全国汽车年销售量超过3 2 4万辆, 汽车拥有量已经超过2 4 0 0万辆, 为之服务的汽车维修企业超过32万户, 从业人数超过超过2 4 0万, 年增长率达1 3%。汽车维修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火爆景象, 汽车维修技术人才也被国家列为行业紧缺人才。为了加强汽车维修人员队伍建设, 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瞄准这个契机, 开设了汽车维修专业, 以满足不断扩大的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如何高水平的建设好汽车维修专业是摆在中等职业学校面前的一个难题, 根据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及汽车维修的基本特点和要求。

目前, 中等职业学校在汽修专业教学中, 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能从本质上脱离传统授课模式。在教学上, 尽管大家都进行了创新探索和改革, 对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都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实践环节的时间, 但保存着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训课的课程安排体系, 各课程仍保存自身学科的理论体系和内在的逻辑性。他们之间没有形成一个融洽的整体, 没有形成一个促进实践技能形成、发展、进步、提高的合力, 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针对性较差, 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不到位。“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含金量较低, 多数还以普通的授课方式为主, 而没有真正成为汽车维修的行业里手, 理论水平高于实践操作。这从一定意义上阻碍了专业的发展。

三是设备设施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需求。专业建设需要一个时间, 而实训设施设备建设同样需要时间。一般的, 我们的专业建设是需要什么设施我们就努力建设什么设施, 需要什么设备, 我们就想方设法购置什么设备。造成了设施设备建设的分散性, 割裂了知识间的科学性和发展的连续性。

为改变以上状况, 增强汽修专业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 提高专业发展竞争力, 笔者认为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专业建设的保障力

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的保障。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办学效果。现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存在着理论较强, 而维修技术和维修经验比较欠缺的现状。这样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照本宣科, 过分依赖教材的情况, 授课内容不能吸引学生, 授课方法单一,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出现厌学情绪, 不利于专业技术的学习, 同时也给管理带来了难度。因此, 加强“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专业建设的保障力。

一是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训。采用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法, 提高教师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 通过开展技能比赛和教学成果展示, 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来激励教师成长。二是针对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 汽车型号不断更新这一特点, 专业教师必须不断获取信息, 更新知识, 了解汽修行业前沿知识和信息。三是制定出详细的训练科目。本着突出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 根据行业需求, 确定专业目标, 模块化知识点, 边理论边实践, 考取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 全面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2 加强实训设施设备建设, 夯实专业建设的基础

汽修专业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没有实践就无法做到理论结合实践, 就不能通过实践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就不能完成维修工作。所以, 加强实训设施设备建设是办好专业的基础。

按照国家专业建设实训基地标准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确保实训基地建设的规范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如重点建设发动机构造维修实验室、底盘构造维修实验室、汽车电器实验室、全车电气实验室等, 配备一定数量的故障排除实践整车, 使实践活动最终落脚到整车维修上来, 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

3 深化教学改革, 增强专业建设生命力

按照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和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素质要求,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一是积极探索推行专业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实现“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课堂与车间合一”。二是加强课程改革。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调整教学内容, 增强授课的针对性, 建立科学的、规范的、系统的教学体系。三是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实训课程比例,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增强授课的针对性、时效性、生动性、趣味性, 强化教学效果。

4 加强校企合作, 增强专业建设原动力

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归根到底要深入地和经济发展相结合, 和企业的发展相结合。职业教育要突出为经济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服务的特点, 避免教育、企业互不相干的发展现象, 要努力探索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一条线的办学模式, 职业教育深入企业, 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 发挥双方各自优势, 形成双赢的发展合力。本着“校企合作, 产学结合, 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 加大校企联合办学力度, 全面实现“订单招生”、“定向就业”。“订单招生”是以企业的“订单”为导向确定教育目标, 在企业确定“需求”的前提下, 企业参与定培养目标、定人才规格、定教学计划、定评估标准, 实现校企合作的规范性、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毕业生就业的定向性, 实现零距离就业。

如在北京成立的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技术培训中心, 其主要特点是将企业与学校, 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动脑与动手、教育与就业、专业与职业紧密结合起来, 并体现在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中, 特别是定向专业技术工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大大缩短学生毕业进入企业的“适应期”, 降低企业的培训和质量成本。经验表明, 这种“门对门”的教育模式还有利于教育资源优化利用, 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 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产业升级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建设保障力;加强实训设施设备建设, 夯实专业建设的基础;深化教学改革, 增强专业建设生命力;加强校企合作, 增强专业建设原动力。

关键词:师资队伍,实践设施,教学改革,校企合作

上一篇:如何运用教学语言让小学语文课堂更精彩下一篇:论民族认同与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