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中等专业学校

2022-12-30

第一篇:江苏南通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郎军烹饪名师工作室2013年度工作总结

2014年2月11日

一年以来,全体成员团结一心,奋进向前,以“共同研究、促进成长、提供服务”为指导思想,以省教育厅提出名师工作室建设要以“出名师,出名课,出名菜,出名生”为目标,制定工作室《实施方案》,确立每学期具体目标和工作计划,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从六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理论积淀、提升素养

(一)心中有《课标》

心中有课标,是一个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问题、学会创新,并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郎老师给我们作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他举行的讲课—说课—课标解读一条龙活动,让我切实感受到《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只有学好《课程标准》,做到心中有《课程标准》,才能上好课。

(二)向书本学,加强反思

作为教师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一句话:要让反思成为我们的习惯。我们要学会思考,学会反思。思考应该是一种习惯。做一个会思考、有思想的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爱思、勤思、会思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的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而应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

(三)提问技能

“提问”,即提出问题求答。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

1、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教师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要依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设计问题。

3、教师要设计追问。如果说一开始的设问是启发学生观察,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追问,可以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

4、教师要设计一些反思性问题促进学生反思。如: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提问的艺术性。如:多问“怎么想的”,少问“为什么”。

二、强化合作意识,提升教学水平

名师工作室的所有成员两两选择合作伙伴,以便完成规定的网站栏目上传工作。学校的研讨课,让工作室成员之间的合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员们经历了紧张的备课、准备教具、试教、点评等多个环节的研讨过程。自定计划表,将研讨时间细化到几点几分;自己分工,将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到个人;同课异构,每人贡献自己的想法……融洽的氛围让大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学到求实的精神,在倾心的交往中学到道德的伟岸,在智慧的碰撞中领悟到教育的真谛,成员们的教学水平在集聚集体智慧后有了明显的提升。并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之下编写校本教材《宴席制作实例—昆山名宴》,并获得苏州市中职优秀校本教材三等奖。

三、走进企业,丰富名师内涵

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要成为名符其实的名教师,光有书本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是不够的,学校要培养出能迅速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名师要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就必须走进企业,而不是躲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坐吃山空。今年7-8月,工作室成员和相关专业教师组成考察小组,对校企深度合作的昆山本地高星级酒店进行考察,实现跨校合作、共享实训基地建设成果;同时与昆山市餐饮商会、烹饪协会、厨师协会合作,联系相关成员酒店,与企业一线员工和管理人员探讨酒店厨房的管理模式(香格里拉管理模式)。今年10月,在我校组织开展了一次烹饪技术交流会,根据目前国际烹饪技术流行的趋势;聘请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路新国院长、中国烹饪大师朱云龙教授进行专题讲座。邀请昆山相关餐饮企业老总和总厨参会,在交流、共享、学习的过程中,使工作室成员与第一线的从业人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学习先进经验,同时也可以自身的理论优势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这也是郎军烹饪工作室不同普通教育名教师工作室的一大特色。

四、听课观摩,增长智慧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是工作室的重要目标,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惠及全体教学对象,是一切教学工作的终极追求。而实现这些目标的最根本的途径就是立足课堂教学,致力课程改革,进行教学研究。工作室的大部分成员都有多年课改经验,上一堂漂亮的公开课不是什么难事。工作室的目标是把课程改革从实验探索阶段推进到普及推广阶段,要求全体成员把平常每一节课都当成课改研究课,把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

本学期,有幸聆听了高质量的示范操作课。这些优质课无不例外地体现着新课改的要求、趋势;课堂生动,预设生成与动态生成相结合;目标达成度高,无一不渗透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课堂上老师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各方面的互动;留给学生广泛开放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情境演绎的经历者,情境意义的建构者,将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成为情境展开过程中的主角,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主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场所,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发展。

工作室把实施项目课程作为一个研究课题,规定每位成员每学期至少开1节校级以上的公开课,课题自选,教学方法设计以体现项目课程理念为主,提倡开放常态课堂、真实课堂。今10-12月,王旭老师、刘勇老师、杜官朗老师、郎军老师分别开设昆山市及以上的公开课,专业课程以项目任务为主导,组织学生相互合作,主动探究,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疏理旧知,学习新知,既提高了技能水平,又完成了相关知识体系的建构,得到了兄弟城市学校领导、市职教科院领导以及工作室成员的高度好评。

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除了大面积开课评课,工作室还同时开展了一次 “项目课程实施策略研究”的课题研讨,并聘请课程专家作专题讲座。专家精彩的报告,工作室成员畅所欲言的讨论交流,时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深化课程改革提供了更大的推动力。

五、科研开发,力推名菜名点

教师要成为有理论的实践者、有思想的教育家,就必须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全面提高教师业务素养的另一个重要抓手。烹饪工作室结合当前的课程改革的方向,职业教育的形势和学校发展的需要,确定了2个省级研究课题:1.由郎军老师牵头,杜官朗、陈俊淋老师参与的“中餐宴席设计暨《每周食经》项目化课程的开发与研究”;2.由刘勇老师牵头,郎军、王旭老师参与的“中职烹饪实习训练指导模式”的项目和研究;到目前为止,各课题小组进展顺利,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献材料和研究课例,完成结题报告,并于2013年3月完成结题。

除了以上课题研究,工作室还想发挥名师效应,为发展昆山餐饮行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方面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学习交流“昆山万三宴”的产学研成果,工作室成员郎军老师在继承研发昆山传统宴席方面先行一步,成绩突出。二是研究开发“昆山传统菜品”,为行业企业服务。

六、技能大赛,培养名师优生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郎军烹饪工作室非常重视一年一度的市级、省级烹饪技能大赛,要求全体成员积极参与所在学校技能竞赛月烹饪专业竞赛的指导工作,积极参教师组的比赛,在比赛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工作室郎军、杜官朗、陈俊淋等老师结合大赛要求和自己原有的大赛指导经验,开展“实习训练指导模式”研究,把研究成果与全体成员分享,并运用于大赛训练指导,组织安排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交流参赛经验,由于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一年多来,在各级各类烹饪技能大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辅导学生邱林欣、钱瑞峰、远义官、陈飞、王蕴瑶、曾丹等在市级比赛中分获金奖、银奖和铜奖。王旭、陈俊淋老师分获银铜奖;领衔人郎军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烹饪大师”、国家级餐饮业评委称号,杜官朗老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烹饪名师”称号。

走过2013,我们满是充实与收获,那一本厚厚的《宴席制作实例—昆山名宴》是我们智慧与汗水的结晶;走过2013,我们充满喜悦与幸福,那一张张荣誉证书,一堂堂生动的课,一个个劳动成果是最好的证明。我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努力把自己的所学、所感、所悟,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给大家,不断进行自我超越。

第二篇: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骨干教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是教师队伍中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起骨干带头作用的教师,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为充分发挥其示范表率和指导带动作用,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骨干教师队伍,根据省市区骨干教师管理办法,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旨在加强我校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能使我校教师队伍“十二五”期间在现有基础上有一个更大提高,成为省市职业学校中较具实力和竞争力的师资队伍。

第三条本办法包括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职责与待遇、考核与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二章职责与待遇

第四条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权利与义务、待遇与职责要相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积极承担并圆满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积极带头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在本学科领域进行较为积极的探索实践,学科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保持领先水平;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能够独立完成或组织完成学科的现代化教学软件、课件的制作和应用,并帮助同学科的年轻教师进行软件与课件的学习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与心得,参加上级组织的论文、课件、教学方案设计的评比活动,或在报刊杂志发表论文。

第五条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职责

(一)学科带头人应认真履行下列职责:

1、主持或参加一项省、市(区)级课题研究,并取得研究成果。

2、承担学校课改牵头工作或带头参与某学科课改,并富有成效。

3、每年在CN学术期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一篇或教育教学论文获省、市二等奖一次。

4、每学年承担一次市、区(校)级示范课,并参与师资培训工作。

5、每学年配合学校承担一次教学视导工作。

6、承担30学时教师继续教育教学任务。

7、教学成绩列同轨年级前三名。专业学科的带头人、教学能手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省市技能大赛获二等以上奖项一次。

8、培养指导1名青年教师并取得成果。

9、承担教育管理工作,担任班主任或联系指导一个班的教育管理,班级管理或指导工作成效显著。

(二)教学能手应认真履行下列职责:

1、参与一项省、市(区)级课题研究,并取得研究成果。培养指导1名青年教师并取得成果。

2、参与学校一门专业课的课改工作。

3、在市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一篇或教育教学论文获省三等奖(市、区二等奖)一次。

4、每学年承担一次区级公开课或一次校内示范课,并参与师资培训工作。

5、教学成绩列同轨年级前列,专业学科教师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省市技能大赛获二等奖1人次。

6、承担教育管理工作,担任班主任或联系指导一个班的教育管理,班级管理或指导工作成效显著。

第六条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待遇

(一)市学科带头人享受下列待遇:

1、每月享受岗位津贴200元。

2、具有申报特级教师的资格。优先推荐申报为省市教学方面的专家。

3、优先参加有关学术、教研活动。

4、优先安排外出学习、考察。

5、学校优先安排申报的教学研究课题以及课题的结题研究经费,对国家省市级课题申报与结题的经费实行优先报销政策,对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给予重奖。

(二)市教学能手享受下列待遇:

1、每月享受岗位津贴100元。

2、具有申报市学科带头人的资格。

3、优先参加有关学科提高培训。

4、学校优先安排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申报的教学研究课题以及课题的结题研究经费,对国家省市级课题申报与结题的经费实行优先报销政策,对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给予重奖。

第七条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按照《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师管理办法》所规定的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标准的50%发放。名师等其他荣誉参照执行。

第三章推荐与选报

第八条符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评选条件者自愿申报参评,经学校、市区教育局考核,确定人选。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培养和选拔。

第九条我校将成立学校骨干教师推荐考核小组,对教师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对照市、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评选办法,择优推荐人选参评。

第四章管理与考核

第十条学校对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进行管理与考核,实行学考核,由个人书面述职与考核小组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注重过程与工作实效。具体考核程序:

1、被考核的骨干教师对本学的教学视导与示范课教学、继续教育、培养指导青年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完成情况以及教育教学工作成绩进行书面总结,提交有关证明材料。

2、考核小组对骨干教师对照考核内容和要求,进行全面的考核,并作出考核结论,通报教师本人。考核材料与结果存入个人业务档案。

第十一条学考核分为称职与不称职两种,对学考核称职的教师将兑现待遇,不称职的教师不兑现待遇,并提出整改提高方面的建议。

第十二条考核内容主要是骨干教师的德、能、勤、绩。德:在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方面是否符合教师职业道德和国家所规定的教师职业素质要求;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学、科研水平和能力。勤:是否能积极承担并努力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教学科研任务。绩:主要考核教学科研工作的数量和质量。

第十三条按照考核内容进行分项考核,具体要求如下

1、职业道德考核符合国家《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资格管理条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地方政府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规章条例,职业道德必须达优良等级。思想积极、态度认真,工作不被动拖拉,主动开展学科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

2、积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并具备以下条件

1)工作量在学校教师平均工作量以上,并承担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

2)认真按照学校教学要求上好课,认真备课、布置作业、考试考核。

3)市、区教学统考或学校考试成绩在同等专业班级或学校中位居前三分之

一、或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技能竞赛市级获奖1人次或受区教育行政部门表彰1次。

4)承担教育管理工作,担任班主任或联系指导一个班的教育管理,班级管理或指导工作成效显著。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所任课班级学生反映好。

3、积极承担并完成教研科研任务,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每年至少有一篇(件)学科教学或管理论文在市以上学术期刊发表、学术会议交流或获得市以上的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以上;

2)主持或参加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本人承担的研究任务已经按时完成或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须提供材料。

3)三年内必须承担指导一名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任务,引导他们完成岗位教学任务并卓有成效,或指导青年教师从事教学研究有1项以上成果,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

4)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有目的地在所任教班级开展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实验与研究,并能进行及时总结,将经验有效推广。每学年必须开出一次以上质量较高的校际以上的公开课或教学观摩课、教改实验课或讲座。

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定为不称职等次。

1、违背教师职业道德;有违法违纪行为的。

2、教学成绩在同类专业或学校的统考、毕业考试、升学考试中均分居后三分之一的(班级少的特殊计算),教学无成绩的。

3、一年内无课题研究或未发表论文、未参加论文课件评比获市区二等以上奖的。

4、每学期未开出公开课的。

5、考核不称职的。

第十五条考核组织管理:设立学校考核领导组和考核工作小组专门负责该工作的考核。校长任考核领导组长,成员由分管副校长、办公室、教务处、实训处、专业部主任组成,工作组由分管副校长任组长,成员由教务处、实训处、专业部、办公室和相关教学处室主任、3名教师代表组成,具体考核工作由教务处负责管理。

第十六条在任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有关程序,报请市教育局批准,可撤销称号,取消待遇,收回证书。

1)在评选过程中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称号的。

2)违法乱纪,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

3)两次业务考核不称职的。

4)其他应撤销称号的。

在任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停发岗位津贴。

1)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教育规劝不改的。

2)学骨干教师业务考核不称职的。

3)病假或事假累计半年或两个月以上不能履行职责的。

第十七条骨干教师考核结果存入本人教学业务档案,作为职务任免、工资晋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办法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办法保持一致,有矛盾的地方以上级文件为准。

第十九条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自批准退休的下月起停发岗位津贴。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因特殊原因或工作需要,调出本校的,有关待遇停止。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校长室解释,自通过之日起执行。

二○一一年二月

第三篇:江苏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启东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省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

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根据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要求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苏办发〔2008〕23号)精神,结合我省中等及以下学校实际,现就我省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适用范围

(一)全省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以及教研室、电教馆、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统称中等及以下学校,下同)适用本实施意见。

(二)上述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职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分别纳入相应岗位设置管理。

二、岗位类别与等级

(一)中等及以下学校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二)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符合中等及以下学校工作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教育事业和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根据中等及以下学校的特点,专业技术岗位分为教师岗位和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其中教师岗位是专业技术主体岗位。

教师岗位指具有教育教学工作职责和相应教师资格与相应能力水平要求的专业技术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主要包括工程实验、图书资料、财务会计、电化教育、卫生保健等具有教学辅助工作职责的专业技术岗位。

全国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其中正高级岗位分为4个等级,即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我省中学教师岗位分为11个等级,最高等级是正高级三级岗位。岗位名称及对应等级为:正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三级岗位、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四级岗位,分别对应三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副高级教师名称为中学高级教师一级岗位、中学高级教师二级岗位、中学高级教师三级岗位,分

1 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教师岗位名称为中学一级教师一级岗位、中学一级教师二级岗位、中学一级教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初级教师岗位名称为中学二级教师一级岗位、中学二级教师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至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中学二级教师岗位,对应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

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岗位分为11个等级,最高等级是正高级三级岗位。岗位名称及对应等级为:正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研究员级高级讲师(正高级讲师)三级岗位、研究员级高级讲师(正高级讲师)四级岗位,分别对应三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副高级教师名称为高级讲师一级岗位、高级讲师二级岗位、高级讲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教师岗位名称为讲师一级岗位、讲师二级岗位、讲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初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助理讲师一级岗位、助理讲师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至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员级教师岗位,对应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

我省小学、幼儿园教师岗位分为9个等级,最高等级是副高级五级岗位。各级职务岗位名称及对应等级为:副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小学中学高级教师一级岗位、小学中学高级教师二级岗位、小学中学高级教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小学高级教师一级岗位、小学高级教师二级岗位、小学高级教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初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小学一级教师一级岗位、小学一级教师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至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小学三级教师岗位,对应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待国家在小学、幼儿园增设正高级职务等级后,再按规定提高最高岗位等级。

中等及以下学校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和岗位等级设置参照相关行业办法和标准执行,原则上最高等级要低于教师岗位最高等级。

(三)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的设置要适应增强学校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中等及以下学校管理岗位包括具有行政、党群等管理工作职责的岗位。

我省中等及以下学校管理岗位一般设置6个职员等级。学校现行的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的

2 五至十级职员。

(四)工勤技能岗位指具有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中等及以下学校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现行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我省中等及以下学校工勤技能岗位根据教学科研和日常运行等需要设置,可实现社会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三、岗位总量与结构比例

(一)岗位总量

中等及以下学校岗位总量根据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数和正式在编人员数量等因素综合确定,并根据学校事业发展,实行动态管理。

(二)岗位类别比例

中等及以下学校岗位设置要优先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严格控制非教学岗位。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岗位占岗位总量的85%以上,管理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一般不超过15%;小学教师岗位占岗位总量90%以上,管理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一般不超过10%;幼儿园教师岗位占岗位总量不低于70%,管理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一般不超过30%。寄宿制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可适当增加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

(三)岗位等级比例

1.专业技术岗位

(1)根据我省中等及以下学校发展的需要,在充分考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职务结构比例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层次和性质的学校,实行不同的结构比例标准。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为:1-3:20-40:25-40:25-40;初中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和初级专业技术结构比例为:1-2:15-25:45-55:35-45;小学、幼儿园副高级、中级和初级专业技术结构比例为:2-6:45-60:45-50。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应以教师岗位为主体。按照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城镇学校之间、城镇学校与农村地

3 区同类学校之间教师高级、中级岗位结构比例,应保持相对均衡。其他专业技术岗位高级职务结构比例,原则上不高于教师岗位高级职务结构比例。

(2)中等及以下学校教师岗位中,正高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7;副高级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中级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初级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2.管理岗位

中等及以下学校管理岗位最高等级、各级岗位职员数量,根据学校的规格、规模和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3.工勤技能岗位

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工勤技能一级、二级、三级技术工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为25%左右,一级、二级技术工岗位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控制在5%左右。其中一级、二级岗位主要在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置。

(四)特设岗位

特设岗位是为适应学校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经批准设置的非常设工作岗位。特设岗位不受学校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特设岗位的设置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事部门核准后方可使用。特设岗位具体管理办法由各省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五)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组织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按有关文件执行。

四、岗位任职条件

(一)各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二)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条件

1.受聘教师岗位的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符合国家相应教师职务的

4 基本任职条件。同时应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思想端正,关心爱护学生,善于学习,敬业爱岗,团结协作,严于律己。

2.各等级教师岗位的基本年限要求

(1)正高级教师三级岗位须受聘四级岗位4年以上;

(2)副高级教师五级岗位须受聘六级岗位3年以上,六级岗位须受聘七级岗位3年以上;

(3)中级教师八级岗位须受聘九级岗位2年以上,九级岗位须受聘十级岗位2年以上;

(4)初级教师十一级岗位须受聘十二级岗位2年以上。

3.教师正高级三级岗位的任职条件由省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副高级五级岗位的任职条件由省辖市教育主管部门制定。

四、

七、

十、十二级岗位的任职条件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国家规定的相关职业资格准入的有关条件、规定执行。其他高级、中级、初级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任职条件,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学校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专业技术水平和业绩贡献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三)管理岗位任职条件

1.职员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2.各等级职员岗位的基本年限要求:

(1)五级职员岗位,须在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2年以上;

(2)六级及以下职员岗位,须分别在下一级职员岗位上工作3年以上。

(3)确因工作需要,由专业技术岗位交流到管理岗位的人员,可根据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和本人条件,直接聘任到相应的管理岗位。

各级管理岗位聘用条件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制定。

(四)工勤技能岗位任职条件

1.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2.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3.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

5 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五)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基本任职条件

校(园)长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聘任。受聘校(园)长岗位的人员应符合规定的管理岗位基本条件,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应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团结同志,作风民主;具有中级及以上教师职务任职经历;一般应从事教育教学工作5年以上;身心健康。

五、岗位设置程序与管理

(一)岗位设置实行核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管理权限进行审核。

(二)中等及以下学校岗位设置工作按以下程序进行:

1.学校编制岗位设置方案。各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和人员队伍现状,编制岗位设置方案。岗位设置方案包括岗位总量、结构比例以及最高等级限制等事项。岗位设置方案经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集体研究通过。

2.教育主管部门汇总审核岗位设置方案。教育主管部门汇总审核所属学校的岗位设置方案,并报同级人事部门核准。

3.人事部门核准岗位设置方案。人事部门核准教育主管部门上报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各类岗位最高等级。

4.学校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学校根据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并编制岗位说明书。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和岗位说明书应充分听取教职工意见,经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集体研究通过。

5.组织实施。学校根据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实施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和岗位聘用结果报教育、人事主管部门备案。

(三)经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作为聘用人员、确定岗位等级和兑现岗位工资的依据。

(四)经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应保持相对稳定,学校因事业发展需要调整岗位设置方案的,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变更核准。

第四篇: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实施办法

为了科学、有序、规范地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工作,特制定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本评估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基本方针,通过标准引领、评建结合、分层推进,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彰显我省职业教育的特色优势,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评估对象

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是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等级鉴定,评估对象为我省境内开展中等学历教育的所有职业学校。

三、评估标准

星级职业学校按五个等级设置。二星级标准为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教职成„2001‟8号)。三星级、四星级标准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标准的通知》(苏教职„2007‟41号)确定的《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标准》。五星级是代表我省一流办学水平的窗口学校,待条件成熟后另行制订标准并实施评估。达不到二星级标准的学校视为一星级,原则上应关、停、并、转。省教育评估院将编印《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手册》以指导学校评建工作和专家组现场考察工作。

对照标准,评估结果分为“通过”、“有条件通过”和“不通过”三种。学校95%以上的条目达到申报星级标准要求的为“通过”,10%的条目暂未达到标准但半年内有可能整改到位的为“有条件通过”,其他为“不通过”。

四、评估组织

(一)省教育厅职社处负责本评估的宏观指导,制定评估工作的总体规划,省教育评估院负责三星级以上学校的评估实施工作。

(二)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所辖学校的总体创建规划和业务指导,二星级学校的评估实施机构由省辖市决定。

(三)成立“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专家委员会”作为省教育厅中等职业学校评估的决策咨询组织,由其审议评估方案和评估结论。专家委员会一般9至11人,每届任期5年。

五、评估实施

(一)评估程序

1.学校自评。学校要认真组织每一位教职员工学习评估标准等有关文件精神,制订创建规划并组织实施。要认真对照评估标准,发动教职员工自评,引导干部和全体教师总结得失、查漏补缺、规划未来。要正确处理做工作与做材料的关系,通过工作积累材料,通过材料反映工作,实实在在地创建,实事求是地自评,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现象。要在创建过程中,抓住机遇锻炼教师、培养干部、建设制度、深化改革,促进各项工作上台阶。

2.学校申报。凡自评基本符合《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标准》的学校均可向辖区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评估申请。学校需提供如下资料(表式可从江苏教育评估网下载):(1)《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申报表》1份;(2)《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自评表》3份;(3)《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基本状态数据》。

3.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推荐。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学校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规范性,确认后报送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由其向省推荐。市属学校由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直接审核并向省推荐。

4.省教育评估院组织评估。评估院接到省辖市推荐的申报资料后,先对资料进行评审,确定考察学校名单,然后组织专家进学校考察评估。考察活动主要包括资料核查、随机听课、基地考察、专业剖析、技能测试、专题研讨会、座谈访谈、就业质量调查等。通过全面考察,形成评估意见和建议结论。评估院及时向被评学校送达《评估报告书》以便学校整改。

5.专家委员会审核。评估院提请“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专家委员会”对各专家组的评估意见进行综合评审,形成评审意见。

6.省教育厅审定。教育行政部门对评估结果进行审批,发文公布并向通过学校颁证和授牌。

(二)评估启动

从2008年起,全面启动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一年内基本完成所有学校进入星级序列的工作。省教育评估院每年接受2次三星级以上的申报,上半年3月底前截止,下半年9月底前截止。

布局调整规划定点办好的省重点以下职业学校可申报二星级评估,各市对二星级学校(合格学校)的认定于2008年5月底前完成。 原省重点职业学校可直接申报三星级评估,对原省重点职业学校直接申报三星的评估和今后二星级晋升三星级的评估一般采取资料审核与现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可直接申报三星级或四星级评估,对国家级重点学校申报三星的评估以材料评审后直接认定为主,但材料评审中发现的薄弱学校,省教育评估院将派专家组进现场考察;对申报四星级学校的评估以及今后三星晋升四星级的评估,除进行资料评审外,省教育评估院将派专家组进现场考察。

(三)评估常规

学校取得星级称号满3年后可申报更高星级的评估,少数特别优秀的学校经论证同意后可适当提前申报。

学校获得的星级称号可保持5年有效期,有效期满前,学校应主动申请存续复评。复评通过的学校,可保持原星级。星级学校存续期间若出现严重问题或期满复评未能通过,将取消其星级称号或作降级处理。

通过四星级评估的学校同时认定为省级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今后,申报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认定的学校须取得三星级学校资格,国家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在省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中遴选。

六、专家遴选

(一)专家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精神和较强的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具备某一领域的良好专业背景,熟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一般应具有高级职称;了解市场经济与职业教育规律,对教育评估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办事公正,廉洁自律,作风正派,遵守纪律;身体健康,能胜任工作。

(二)省教育评估院通过行政部门推荐与社会公开征聘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拥有200人左右的专家库。专家库成员主要由省内外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的专家组成,适当邀请教育行政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人员参加。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能进能出,确保专家质量。

(三)赴各校现场考察的专家组一般由5—7名专家和1名联络员组成。现场考察专家组根据需要和规则从专家库随机抽取、合理组建。

七、评估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既是一项制度性的鉴定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调研活动。省教育厅将组建课题组边研究边评估,全面总结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和不足,探索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和教育评估的规律,提高建设与评估的科学性。

第五篇:江苏省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创建工作汇报

创星争优推进学校内涵建设 凝心聚力谋求事业跨越发展

——江苏省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创建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

在这姹紫嫣红,麦香籽实的初夏时节,我们迎来了江苏省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现场考察专家组的评估指导。在此,请允许我再次代表盐城建筑工程学校的所有师生员工,向今天莅临我校的各位专家、领导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下面就我校的基本情况和创建工作向各位专家、领导作汇报:

一、尊重历史,正视现实,明确思路,全力开启创星之门 1.回溯:薪火相传育英才。盐城建筑工程学校于1984年按照省政府“省会、苏南、苏北各设立一所建筑类中等专业学校的规划”,与南京建筑工程学校、江苏城镇建设学校一起开始筹建,1986年试招收第一届学生,同年搬至盐城市声远路6号办学。1988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隶属于原盐城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管理。学校初期占地面积38亩,教职工近60名,主要招收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校生600余人。1994年扩充了声远路路西校区(运动场),1995年通过江苏省合格中专校评估,1997年扩充了海纯路校区,建立了实训工场并成为盐城市建筑劳务出国培训基地。到本世纪初,学校总占地面积60亩,教职工120名,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500人

1 左右。2007年底,根据市政府决定并经省发改委批准(1362号批复),与阜宁高等师范学校进行资源整合,学校通过利用原阜宁师范老校区土地资源置换等多途径筹集了新校区建设资金,整体搬迁至高职园区,形成“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办学格局。新校区占地面积428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办学近30年来,学校为社会输送了13000余名毕业生,为本地建筑业培训10万人次以上各类从业人员。目前盐城建筑施工企业中项目经理以上的技术经济管理人员30%来自盐城建校,50%的造价咨询机构专业人员是我校的毕业生,几乎盐城的每一座塔吊下都有我校学子的身影,每一座新建的大楼上都洒有建校学子的汗水,不少毕业生走出国门、足迹踏遍五大洲20多个国家。2012年盐城市建筑业产值突破千亿元,成为我市第二大支柱产业,这其中建校人做出了巨大贡献。学校现有全日制班级44个,在校学生2182人,非全日制专科、本科学员1500多人;现有专任教师107人,其中副高职称48人,硕士博士2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赴国外访问学者4人。目前学校是国家建设部、教育部确定的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非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研究会副主任单位,江苏省教育厅、建设厅专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学校之一,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会员,江苏建筑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确定的开放本科、专科的教学点,盐城市建设系统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学校多次获得江苏省建设系统“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市级"文明单位"、“德育先进单位”、盐城市建设系统、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经过近30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本地区专业门类最全、办学规模最大、

2 办学信誉最好的建设类职业学校,是盐城乃至苏北建设事业的人才摇篮。

2.反思:科学抉择发展路。随着新校区建设的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学校的办学秩序逐步正常。是驻足休憩,还是继续前行?是安于现状还是开拓进取?对此学校领导班子统一了思想,大家清醒地认识到,守就是退、小进也是退,不改革就是死水一潭,不发展就连生存也无法保证。但是学校的未来之路是怎样的?向哪里走?怎么走?在领导、专家面前我们毫不避讳,我们曾经在认识上有过迷茫,在未来发展之路选择上有过彷徨,在行动上也有过犹豫!一所师范、一所工科学校整合起来的新学校,是优先发展师范教育还是优先发展职业教育?是重点发展中等教育还重点发展高职教育?为此,我们上下求索,到政府部门去了解政策,到主管部门去争取支持,到企业中去了解需求,到社会中去收集建议,到兄弟学校去求取真经。道路在实践中越看越明,方向在思考中变得越来越清。我们逐步确立了:“探索文、理、工综合化发展之路,做优师范类专业群,做强建设类专业群,开拓海洋类专业群,做大成教类专业群,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高等职业院校,使之成为高素质师资培养基地,苏中苏北建设类人才教育基地,环境艺术设计类人才输出基地、涉海专业人才培育基地”的发展思路。今年春学期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凝心聚力,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又获得五年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招生计划,加上此前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我校已取得两个建设类五年高职专业的办学资格。发展职教已是大势所趋,也是学校未来发展之路的

3 必然选择。因此,我们决定加大、加速、加强盐城建筑工程学校的建设,提出了“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建成盐城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并成为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

3.前瞻:咬定目标创三星。道路已择,方向既定,建设重任如影而随。然而历史上,盐城建筑工程学校由于土地面积不足,行业办学制约,建设资金匮乏等客观因素制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长足发展,近几年来又由于两校资源整合、新校区建设、老校区搬迁、发展道路抉择等各种原因,错过了一些发展机遇期,星级学校创建工作已明显滞后于省内兄弟学校,许多政策红利也与我校擦肩而过。围绕已确定的办学目标,学校果断决策,开启星级学校创建之门,举全校之力、集全校之智开展创建工作,期望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领导的关心下,专家的指导下,努力在2013年通过“三星级”职业学校评估验收,2014年我们将继续进行“四星级”的创建,争取在“十二五”期末跨入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之列。

二、强化认识,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强力推进创建工作 1.上级重视,领导关心,赢得支持图创建。由于三星级职校的创建工作,就全省职业教育系统而言已不是今年工作的重点,如何搭上三星级职校这趟“末班车”,有的放矢地开展创建工作,就必须取得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领导关心。为此学校多次到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请示、汇报、交流和沟通,争取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将我校创建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省评估院充分肯定了我校坚持“以评 4 促建”,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不断丰富办学内涵的做法,同意对我校“三星级职校”创建工作进行评估验收。

在此期间,许多领导亲临学校视察,对我们的发展和创建工作提出宝贵指导意见。4月12日盐城市委书记朱克江来校视察,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学生扎实的基本功训练给予了充分肯定。4月16日江苏省政协常委、教育厅杨湘宁副厅长、职教处尹伟民处长等一行领导莅临我校,视察了校园环境,观看了建设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及展示,对我校的办学成绩给予了肯定,并对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此前的3月13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马能和院长一行也来我校指导工作,马院长充分肯定了我校确立“建设四大专业群、促进事业新发展”的办学思路,对学校新校区建设、文化品位提升、技能大赛以及积极实施精细化管理呈现出的良好发展势头予以赞赏。盐城市教育局常逢生局长多次说到“搬学校我们下了大决心,把这所学校建设好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郑英舜副局长高度评价我校职业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并多次亲临学校对创三星工作提出具体指导意见。职社处、教科院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对我们的创建工作也多次进行了详细、明确的业务指导。在这里我们再一次向关心和支持我校建设和创建工作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2.广泛宣传,形成共识,全面发动促创建。为推进创建工作,学校通过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会办会、专题会、条块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通过网站、简报、横幅、广播、橱窗、黑板报、流动电子屏,积极营造创建氛围;通过印发《江苏省中等职

5 业学校星级评估标准》,并开展培训、学习和研讨活动,使全体师生员工了解创建三星级职校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同时通过这些措施,师生员工们认识到星级职校的创建,对学校而言,是一种极具社会影响的品牌价值的体现,是促进学校发展,提升办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对教师而言,则是一种无尚的荣誉和使命,是个人进步和专业成长的重要契机;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难得的人生经历,是自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难得机遇。学校提出了“人人参与,个个出力,共同创建星级职业学校”的口号,开展了“星级创建比贡献”主题竞赛活动。在这一机遇与挑战并存、荣誉与使命同在、压力和动力共生的创建活动面前,全校上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创建热潮。

3.组织落实,构建团队,精心谋划推创建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实施办法的通知》后,我校成立了由学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和分管校长负责的创建迎评工作办公室,设立了教学工作组、档案材料组、宣传工作组、后勤保障和组、学生工作和安全保卫组、基建组、图书馆组、联络接待组、汇报材料写作组等9个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召开专门培训会议,认真研读《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标准》,解读标准,把握关键信息。接到省评估院6月中旬来校进行现场考察的通知后,学校又明确“定人、定责、定岗、定时、定点”的五定工作要求。专门制订了迎评方案。创建期间,学校实行“领导小组周周一会办,创建办公室事事一研讨,工作小组天天一碰头”的工作机制。使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时序的工作任务得到明确和落实。“取

6 法于高,得乎其中;取法于中,得乎其下”,我们始终努力坚持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高水平做好创建迎评工作。

4.开源节流,多措并举,千方百计搞创建 近年来我校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大,周期长,搬入新校区更是百事待举,资金十分紧张,为了做好创建工作,我们通过融资、调整财政预算,争取校企合作单位支持、获得校友捐赠等多方筹措资金,进行学校的基础能力的建设。我们通过新建、购置、修复、充实等多个途径,千方百计的加快、加强教学基础能力的建设。我们邀请了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知名职业院校的专家、学者高起点规划了建筑工艺实训工场,投资近300万元新建了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建筑工艺实训工场,设置了模拟的项目工地、建设安全教育长廊,能够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砌筑工、抹灰工、镶贴工、钢筋工、架子工、测量放线工、材料力学试验等工种的实训。我们花费近100万将实验仪器进行了搬迁、修复、补充和更新。由智慧校园合作伙伴中国电信盐分公司按协议投资近40余万元建设了数字电视多媒体教学系统,投资29万元,更新了数字化校园的服务器、网络存储空间和教务管理系统软件。充实完善了电子阅览室,在新馆没有全面启用的情况下,为各班建立了图书角。投入20余万元,建立了名师工作室。

三、坚持标准,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确保创建工作结硕果 1.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合理设置开办专业,不断提高办学效益。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及其调整,要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盐城是一个建筑大市,从业人员50

7 余万,2012年建筑业产值突破千亿元,是本地区的支柱产业。在江苏沿海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学校召开了“策应江苏沿海发展战略,拓展建设类专业群”专家咨询会,邀请了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主管部门、企业的专家、领导、管理者和职业经理人参加会议。根据咨询会建议,我们增设了相关专业,使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实现了由“建筑”向“建设”的拓展。目前,我校已形成了包括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安装、楼宇智能、工程造价、市政工程、园林工程等专业构成的、高职和中职并举的合理专业体系,在满足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提高了学校核心竞争力,呈现出招生就业两旺的喜人局面,提高了办学效益。

2.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构建课程体系,不断丰富专业建设内涵。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发展的主体工程。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校十分重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学校聘请盐城市城南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盐城科教城主任张亚仿教授、盐城工学院土木学院院长荀勇博士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人,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年会,以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为切入点,研究专业建设及专业发展方向,对学校发展规划、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等方面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审议和批准专业的各项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经常开展针对性调查研究,及时给学校传递行业企业建设的最新进展信息,全面参与专业建设。作为江苏建筑职教集团成员学校、课程改革试验单位,我校在专业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和现代化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

8 绩。如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建立适应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我校与全国40多所建筑类学校合作开发了建筑工程类专业全部大类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项目化教材并积极付诸实践。通过这些工作使我校专业建设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突出实践环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校长期以来严格贯彻执行《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我们以“常规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树标志,薄弱工作求突破”和“着眼特色,精塑队伍,重塑课堂,铸造品牌”为工作要求,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和过程管理,保证教学工作规范有序。我们以“聚焦课堂、有效教学”为着力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理实一体、行动导向、项目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我校以考证考级为控制点,严格实行“一本多证”制度,学生按年级及教学计划参加测量、砌筑、镶贴、建筑CAD以及施工员、安全员、材料员、质检员、造价员等培训,要求学生全部参加相关职业技能鉴定,技能不达标者不能取得毕业资格。我们以省、市技能大赛为切入点,高度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按照学校定目标、职能部门提要求、系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有序推进技能训练工作,逐步形成“班班有特色,系部有品牌”的职业技能培养工作新局面。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在省、市技能大赛中共获得金牌22块,银牌46块,铜牌57块;在2012年“江苏省首届状元技能大赛”中,我校赵跃生同学获二等奖、奖金一万元,学校获大赛组委会颁发的“高技能人才摇篮奖”。学校推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

9 教育技术的应用,已初步建成数字化校园,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坚持全面育人的理念,实现“制器”向“育人”转变,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职业教育不仅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劳动者,更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文明人”。因而职业教育自身绝不能仅仅满足于为企业培养“工器具”,沦为制造工具的场所,而是要从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实现“制器”向“育人”的转变。

我们坚持制度育人,努力做好“一日常规”工作,就考勤、请销假、用餐、卫生、课间操、文明礼仪等各个方面开展精细管理;严格实行教师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教师吃住在校,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承受挫折和自我调控的能力;常态开展安全和法制教育,全力构造平安和谐校园。我们坚持环境育人,新校区建设中摒弃了传统的对称规划设计,采用了灵活的江南园林形式,以悦目的哈佛红为主色调,呈现出“三分清水绿树外,一遍红墙碧波中”的美丽景色,投资近2000万元的图文信息中心即将全面投入使用,将成为师生员工员读书学习的好地方,成为打造翰墨锦纸的书香校园的主阵地,学校处处显现着良好的环境育人功能。我们坚持文化育人,目标立于高位,成功缘于细节,学校始终把建构校园精神文化当成管理上追求的最高目标,我们以温良、谦恭的师范文化滋养建筑专业学生儒雅之情,我们以阳光、率真的工程文化熏染师范学生的刚毅之性,构

10 建起和谐共生、相得益彰的知性校园。学校在教室、楼道、走廊、实验室、实训工场,利用各种图片、图表、文字,介绍和展示行业名人、著名建筑、名人名言、构造名称、工作流程以及设备的操作步骤等,营造浓厚的专业文化氛围,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识记过程,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坚持全面育人,有的放矢地开展情意素养和非专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学校是全国非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教学研究会副主任单位,党委书记刘毓航博士亲自主编了非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系列教材之一的《走出自我--情感能力培养与训练》,并有与之相关的三个课题获得省级立项,使我们的学生能够更加适应未来就业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和美丽中国的建设!

5.发挥科研引领作用,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我校构建了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教授候选人的师资队伍梯次培养体系,为教师成长搭建了舞台,学校现有3名省级学科协作组成员,14名市职教中心教研组成员。学校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引领作用,近3年来,有10多项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省教育学会课题顺利结题,在研的省级课题8项,市级课题11项,校级课题42项。学校建立了“名师工作室”制度,有10人成为9个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名师工作室已成为我校教科研工作的窗口、学校发展的智力支撑、学科教学的示范和教师成长的实践平台。职业教育需要“双师型”教师,一流的教师培养一流的学生,学校规定35岁以下青年教师凡不具备“双师型”教师要求的,不得申报高一级专

11 业技术职务,学校鼓励教师考取执(职)业资格证书,不断提高“双师型”和研究生教师的比例。学校每年派出数十名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定期选派专业人员赴德、美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进行学习。学校大力推动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让他们参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合作,成效显著。我校还长期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旨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借助外力推进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步伐。

6.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合作交流,丰富合作内容,不断提高合作效益。我校是江苏建筑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通过这个纽带我校与集团内企业的校企合作得到持续推进,产学研用的结合不断加深,人才供求关系更加密切。我校先后与上海群益集团、盐城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等多家企业紧密合作,冠名办班;我们根据企业需求,实施“订单”式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人才。2012年,我校和城南新区、南京邮电大学合作,三方共同建设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盐城基地,全力建设南京工业大学校长黄维院士工作室,这一举措为我校教师学历的提升、“双师型”教师培养以及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等方面产生显著的支持和促进作用。我校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先后与江苏中南集团、龙信集团、无锡市政公司、无锡市政设施养护公司、江苏建兴建工集团、盐城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等40多家知名企业确立校企合作关系,在社会需求调研,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教师队

12 伍建设和员工培养培训,实践教学方案的制定、实施与考核,就业服务与指导,毕业生跟踪调查,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等领域展开全面深入合作,氛围浓厚,学校、教师、学生、企业都从中受益。

7.重视社会责任,扩大辐射范围,不断提高服务的层次。学校鼓励专业教师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工作,把技术服务作为学校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实现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职能。教师通过技术服务,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改造和工程施工,提高了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建有工程管理、工程咨询等名师工作室,成为面向社会,服务建筑企业的窗口。学校支持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专项施工方案的制定、工法的编写、项目的论证。在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同时,注重面向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工作。在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做大开放教育、成人教育、职业培训等继续教育类专业群”的发展目标,把培训工作作为学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提高学校经济收入的重要一极。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培训功能不断增加,依托中央电视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目前在籍学员1500人;承担盐城市建设系统职工培训中心的职能,面向社区、建筑企业开展各种技能提升、转岗培训等,近三年,累计培训达8000人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认识不足,寻求对策,高位规划,全面启动一流职校建设 各位领导、专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创建,我校在管理、教学等方面工作均有了长足的进步,“倾心育人,精细管理,融入行业,服务社会”的办学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但对照三星级评估标准,全

13 方位审视我校的发展历程,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加大建设、改革和创新力度。目前存在的主要不足有:一是实验实训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海纯路校区(原实训工场)的拆迁,建校老校区的搬迁及新校区基础设施建设尚在完善之中,5000平方米的建筑工艺实训工场的建设计划还没有完全实施到位,20000平方米的实训综合楼工程刚刚完成前期建设方案的认证等诸多原因,我校的实验实训设施的资金投入还很大,建设任务还很重,需要提高和完善的条件还很多。二是名师队伍需要进一步强化。学校虽有一定数量的名师,但还基本局限在学校层面,在专业技能及新技术研发能力等实践领域上还相对薄弱,与学校的规模和发展实际需要还要进一步强化。三是课程改革需要进一步细化。学校在课程改革领域虽然做了大量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如何更加准确地找准课程与教学的结合点,使课程--教学--质量有机糅合,尚须进一步研讨;项目课程的开发能力与水平还要提升。四是校企合作的内涵需要进一步丰富。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已是职教人的共识。我校在这方面的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与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与发展趋势都有一定距离,在规模、层次、形式、效益、品牌上都需要再上台阶。

针对上述不足,我们将以科学的精神,务实的态度,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敢于创新的勇气和跨越式建设的雄心壮志,千方百计、千思万虑、千锤百炼做好各项建设、改进和完善工作。

1.超常规加大对教学条件建设的投入,推进教学技术的现代化,

14 实施“固基强身”工程。3个月内将完成建筑工艺实训工场的后期工程,投入50万元,完成建筑构造模型及其他设施的建设。加速20000平米实训综合楼的实施进度,2014年前投入2500万元完成房屋建筑工程;2014年末投入800万元以上,按照工程建设的内在规律,“全方位呈现构造组成,全过程展示施工工艺,全方面诠释项目管理”的要求,建设各类实验实训项目,2015年末达到或超国家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实验实训条件的评估标准。投入500万元,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学习方式的创新,教育管理的集约,全面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已建成的7500平方米的图书新馆后期建设,投入300万元,充实馆藏,完善电子阅览室,设置功能教室,建立计算机检索系统,完成数字图书馆建设。

2.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培育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强化名师团队的影响力。我们将通过设立“名师专项基金”、建设专家公寓、“名师工作室”等优惠条件,面向全国招引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有丰富职业教育经验的名师充实我们的专业教学、技能培养和科研工作队伍,引领我校各项工作的前进。我们进一步规范兼职教师的聘任工作,重视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实施有效可行的监督措施,构建合理的外聘兼职教师激励和评价机制,真正实现引智、引技、引能入校的要求。将重点录用98

5、211等重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充实我校教师队伍,健全校内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通过校本培训、外出进修、出国学习等多种手段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通过这些措施,以期在“十二五”期末,引进

15 正高级职称以上名师2~3名,具有硕、博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30%,专业教师全部符合“双师型”标准,逐步建成一支业务精、技术好、服务能力强,在本地区建筑行业内有较高技术权威,在教育领域内有较高影响力的“双高型”名师团队。

3.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将坚持“宽基础、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培养要求,体现能力品质,凝聚校本特色,科学有效地设计课程改革方案。围绕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在教学模式、评价方式、课程管理制度和课程实施能力发展机制等方面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课程设置原则。瞄准“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对接;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对接”的要求,各主要专业建立起“核心技能”的教学体系,突破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把项目课程的实践研究和应用,推广到课程改革的最前沿。3年内建成省级以上精品课程3~5门,校本精品课程6~8门,大类基础课和专业课全部实现项目化教学。

4.不断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提高校企合作层次,丰富校企合作的内涵。高度重视校企合作的开展,主动寻求合作伙伴,实行开门办学,要以合作创新路、促提高、谋发展,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有建筑行业特征、本地区特点、学校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并积累经验,形成品牌。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技术立校,通过“订单式”、“委培式”、 “菜单式”等校企合作方式,实现“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零距离、教

16 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要努力拓宽合作范围,要由与零散的企业合作向与企业群合作转变,由简单的安排实习等向与企业建立利益共同体转变。要不断提升合作层次,丰富合作内涵,要实现由重视合作企业的数量,向合作企业的质量、层次、内涵的根本性转变,要吸引企业为学校投入技术、设备、人才直至投资办学,与学校形成长期、稳定性和紧密性的合作关系。每个专业都将建10~20家紧密型合作企业,每年吸收企业投入合作办学的资金、设备总值超过200万元,与3~5家特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共同建设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各位专家、领导,美好蓝图已经绘就,前进之路任重道远。我们将以这次省三星级职业学校创建为新的起点,虚心听取各位专家、领导的意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立足市情、校情,策应江苏沿海发展的国家战略,胸怀强校梦,凝聚正能量,团结奋进,图强思变,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实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为学校谋发展、为学生谋未来、为员工谋福祉,以创建高水平现代化学校为目标,按照“高标建设、梯次申报、逐级通过”的原则,强力推进星级职校、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等各项创建工作,做到年年有进步,三年一跨越,实现“园区一流、市内有名、省里有位”办学愿景。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通过我校全体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

17 好!

谢谢大家!

二〇一三年六月十三日

上一篇:教师廉洁自律心得体会下一篇:教师培训工作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