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层次艺术师范教育课程改革探讨

2022-09-11

1 前言

随着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和《2001年─2010年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的先后出台, 人们已认识到艺术教育在提高人才素质过程中的独特积极作用, 要提高作为未来人才素质之一的艺术素质应该从儿童抓起, 而要对儿童进行艺术素质教育, 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标准外, 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一批会搞素质教育、有较高能力的艺术师资队伍。由此, 21世纪我国国民的艺术素质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艺术教育专业师范生的素质, 而艺术教育专业师范生的素质如何直接取决于我们艺术师范教育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状况。改革艺术教师教育并建立适合现代艺术教育发展的艺术教师教育体系, 是当前从事教师教育的师范院校十分关注的问题。

2 关于专科层次艺术师范教育培养目标定位

国家早已意识到, 加强和发展艺术教育, 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而稳定的艺术师资队伍。改革开放以来, 虽然我国的艺术师范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 在整个师范教育中, 艺术师范教育仍然是薄弱环节。为此, 1995年5月8日, 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发展与改革艺术师范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对艺术师范教育发展与改革提出了若干意见。《意见》中对艺术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这样明确的——“随着艺术师范教育的迅速发展, 要进一步明确不同办学层次和形式的培养目标:研究生层次主要培养高等师范艺术教育专业和普通高校的艺术师资和科研人员:本科层次主要培养普通高中和各类中等学校的艺术师资:专科层次主要培养初级中学的艺术师资:中等艺术师范学校和中师的艺术专业班主要培养小学的专职艺术师资:中师艺术选修班主要培养小学兼职艺术师资。”1 9 9 5年至今, 社会飞速发展, 本科高校扩招的冲击, 社会儿童艺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使该目标在实际操作中有了更新的面貌。以我校为例, 专科层次的艺术师范教育已将培养目标调整定位于为社会儿童艺术教育机构以及基础教育学校输送从事儿童艺术教育的教师和社会工作者。

1关于合格艺术师范生应具备的素质

国家教委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年》中就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艺术教师的师资规格和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的艺术教师,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热爱艺术教育事业, 为人师表, 具有较为全面的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较高的道德和文化素质, 掌握艺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具有从事课堂艺术教学和组织、辅导课外艺术教育的能力。”由此初步归纳艺术教师的素质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 高尚的职业理想: (2) 现代的教育观念: (3) 良好的知识技能: (4) 创造性的教学能力: (5) 健康的心理和人格。作为目标, 教育对象的这些素质, 只有依赖和通过具体的课程才能实现。其课程应按照培养目标的需要从学科知识体系中精选最必需、最合适的部分, 充分体现以上五个方面的要求, 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 不应该有所取舍和偏颇。

3 专科层次艺术师范教育课程构建现状

合格的艺术教师应该怎样培养?问题归根结底都体现在艺术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上。课程还要规定教学方法, 即以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法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艺术师范教育发展和改革实践过程中, 课程构建一直存在着几个重要的矛盾。一是“专业性”与“学术性”的矛盾。在本科师范教育办学层次上该矛盾体现较为突出, 专科层次师范教育好解决。专科学校是教学型单位, 人才培养也主要是以应用型为主。专科层次的艺术师范教育更应该突出专业性。二是“师范性”与“艺术性”的矛盾。艺术师范教育培养的学生主要不是上舞台, 而是上讲台, 这一点是艺术师范教育与专业艺术教育的分水岭。然而目前我国众多的师范院校中所设立的艺术学院、艺术系等, 实际上大多办成了“微型专业艺术学院”。一种情况是一些学校实际上几乎是在仿照专业艺术院校的模式进行艺术师范教育的教学, 而且在名义上也索性把“艺术教育系”简称为“艺术系”。固然, 艺术教师进行的教育是艺术教育, 需要掌握一定的艺术知识和技能, 以此为手段和途径进行教育, 但过分强调艺术知识和技能, 尤其是艺术技能技巧方面, 即艺术性, 将必然削弱艺术教师的教师身份, 导致职业理想的偏差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弱化或缺失, 培养的不是合格的艺术教师。三是教育课程“系统性”与“特殊性”的矛盾。一些学校按照“艺术+教育=艺术师范教育”的理解, 在艺术师范的课程设置上, 按照专业艺术院校的模式开设艺术专业课程, 然后外加几门教育学基础课程, 即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 以为这样一来, 学生既掌握了扎实的艺术专业知识与技能, 也掌握了基本的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 学生的艺术教学水平因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明确对艺术师范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中要遵循的原则:加强德育和美育, 把德育和美育渗透在文化课和专业课中:从基础教育教学实际出发, 按照基础教育对艺术师资的规格要求, 改革课程结构, 拓宽专业口径, 减少课程门类, 精简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 使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向综合性、应用性发展:加强教育课程和教育实践环节, 重视艺术教师文化和专业素质以及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弘扬民族文化艺术, 加强民族民间艺术教学。

4 专科层次艺术师范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设想

通过对大专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找出差距, 才能针对问题实事求是地提出改革建议, 才有利于保障“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有力实施, 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师资队伍。

4.1 正确理解艺术师范教育的“师范性”

师范教育有其自身的行业特征, 需要独特的专业训练, 是不言而喻的。关键是应怎样理解师范性?总结高校、学术界对“师范性”的讨论, 我们认为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问题上: (1) 师范教育的德育要体现师范性: (2) 师范教育的学科知识要体现师范性: (3) 最能体现师范教育师范性的是学科教育教学素质。可见, “师范性”体现了师范教育的培养方向和专业特征, 是教师教育的特殊需要。同理推断, 专科层次艺术师范教育的“师范性”, 更多是相对于专业艺术教育的“艺术性”提出的。专业艺术教育培养的是职业艺术工作者, 主要是“上舞台”的, 而艺术师范教育培养的是艺术教师, 主要是“上讲台”的。两者在培养目标上有统一, 更有差异。为突出艺术师范教育的培养方向和专业特征, 故强调“师范性”。它可以在艺术教师教育过程中通过处理好这样的几个关系得以体现和诠释。即: (1) 将艺术美的向往、教师的职业理想等教育渗透到德育中, 使艺术师范学生同时拥有对艺术的追求和树立教师的意识: (2) 处理好艺术学科知识和技能学习中比重和层次的关系, 依据职业岗位素质和培养目标的需求, 学科知识和技能趋向针对性、综合性和实用性: (3) 打破艺术师范教育中艺术与教育课程分割状态, 在精选教育学基础课程内容基础上, 建设一批“教学生怎样教艺术”的艺术教育课程: (4) 重视实践课程, 将艺术实践与教育实践有机地结合和统一。

4.2 探索高专层次师范学校艺术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中焦点矛盾 (艺术性与师范性的矛盾) 的关系处理

北京大学董学文教授在《艺术教育是灵魂的教育——试论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说:“艺术教育包括技能教育, 但不能归结为技能教育。艺术教育说到底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 或者简明地说, 是修养的教育, 是灵魂的教育, 是做人的教育。如果把艺术教育看作是素质教育中的特长教育, 一种专门的本领教育, 把技能、技巧放到主导地位, 放弃其特有的净化心灵, 提高精神境界、学会正确处世的功能, 那么, 艺术教育也就丧失了它的本质, 走入误区, 甚至成为一种新的应试教育的变种形式。”对于文化的学习, 我们既不能持观望的态度, 等技术发育完善了, 再来进行文化的培育, 也不能唯文化论而使技术陷于虚无。声乐家马凯西说过:每一种艺术都包括技术部分和美学部分。一个歌唱家如果不能克服技术部分的困难, 也就不能达到美学的完善境界。文化与技术是一对不可分的孪生兄弟, 永远同时存在于艺术教学过程的始终。过分强调某一点, 都会使艺术教学有所偏颇与缺失。

4.3 打破“艺术+教育=艺术师范教育”的教学思路, 加强艺术教育类课程的建设

艺术教育类课程是高师艺术教育专业区别于专业艺术院校的特色课程。在大多数高师艺术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 体现培养我们艺术教育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的艺术教育类课程一般只是由最后一年开设的艺术教材教法课和最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课来代表。但是, 艺术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地位、内容体系及教学方式, 直接关系到高师艺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艺术教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应探索开设艺术教育综合课程、实践课程, 让传统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中的艺术专业课程与教育学基础课程长期以来互不相干的这两张“皮”得到融汇、贯通, 搭建沟通桥梁, 切实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素质, 增强教育教学能力。

4.4 拓宽专科层次艺术教育专业课程的口径, 为学生多元化发展与就业创造空间

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因为科学技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每种社会职能也无不交叉涉及多种领域的业务, 势必要求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复合化。我们要求学生按前面培养目标努力做到“多能一专、先博而后深”。所谓“多能”是在专业知识的范围内, 力求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扎实、全面及求得知识能力结构的多样化, 以利于增强人才的灵活性、适应性:在“多能”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一个课程作为提高与发展的方向, 以满足艺术教学各种工作岗位的需要, 也利于发挥人才自身的特长。“多能一专”型人才则蕴集了无法估计的能量, 将大大推进整个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4.5 大力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为学生实习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如社会儿童艺术培训机构、幼儿园、小学等, 一切与儿童艺术教育相关联的地方。

综上所述, 改革艺术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 强调艺术师范教育的师范性, 体现艺术教师教育的特殊性, 为当前社会培养、输送真正合格的艺术教师, 促进我国艺术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 能适应21世纪小学教育改革需要的,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小学教师。

摘要:教师教育改革与建立要适合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师教育体系, 是当前从事教师教育的师范学校十分关注的问题。将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 以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 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目前在改革的宏观思路上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识,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这些共识落实到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中。

关键词:专科,艺术师范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上一篇:“营改增”对电力税负影响及对策研究下一篇:社会支持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