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高校继续教育论文

2022-07-03

[摘要]近年来,我国逐渐认识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策略来支持教育工作的开展。高校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在职人员接受相关教育的主要途径,以此有效提高在职人员的文化水平,促使其可以在工作中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师范类高校继续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师范类高校继续教育论文 篇1:

浅析经济新常态下高校继续教育新常态

摘 要:生产力发展是一切社会变革的根源,当前中国经济经过转型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与之相关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对承担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这一重任的高校继续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高校继续教育也随之进入新常态。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经济;新常态

作者简介:李光(1966-),女,辽宁锦州人,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继续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邢颖(1993-),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继续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经济发展是当今时代进步的主题词,所产生的影响波及整个社会。教育作为为经济发展输送人力资源的载体,与经济发展关系尤为密切。我国2015年GDP增长率为6.9%,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发展方式向高科技、低能耗的集约型增长方式方向倾斜,要求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更高的专业技术,拥有更全面的知识结构,能迅速适应快节奏的变化,并具备按照社会需求不断更新自己的能力。高校继续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过程中受到了高等教育的挤压,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同以往的新变化。

一、何为“新常态”?

(一)新常态是刚出现的、不同于以往的稳定状态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即使发展的道路曲折漫长,与时俱进的变化也是必要而且必然的。“新常态”在2002年开始被提及,直到2014年习近平使用之后,才开始被大众广泛接受。“新”是与旧相对的,是指刚有的,初始的,用以描述未出现过或不同以往的变化,“常态”是指固有的、长久的、本来的状态,“新常态”是一种与以往原有状态不同的变化,是一种新的、稳定的状态,补充了旧常态发展过程中不完善的地方,融合了现今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为了不可逆的发展趋势。

(二)经济新常态“新”在哪里?

“经济新常态”是人类经济认识在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发展中的智慧结晶,是经济领域发展变革的体现。尽管中国2015年GDP增长率创下了25年来的最低记录,还是有很多人对中国经济发展保持乐观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发生了变化。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有所不同,以往高投入、高能耗、低产出的“旧常态”已经难以为继,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是大势所趋。

经济发展主要从速度、方式、结构、动力、分配等角度进行考察。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在于:发展速度放缓,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转变,集约型发展方式成为主流;在人口红利消失和环境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经济结构向高科技和服务型方向调整;投资和要素不再是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内涵式增长补位外延式增长,成为主要增长源;讲求效率优先的重点式分配方式与公平优先的均衡式分配方式结合[1]。

二、经济新常态下高校继续教育的SWOT分析

借用经济管理领域中SWOT分析方法,综合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分别考虑其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站在整合、通观的高度审视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现阶段的情况,为判断高校继续教育的新常态提供理论依据。

(一)优势S(Strengths)

1.以高校为依托,根基深厚。高校继续教育生长的土壤是高等院校,是对普通高等教育之外的成人进行的继续教育形式,很多人将高校继续教育看作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一种形态,是与社会进行结合的另一个端口。高等院校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无论是硬件教学资源的配备还是软环境的打造都已经相对完善,可以为高校继续教育提供专门的教学场所及各种设施设备,还可以依托自有师资进行办学,无论是科研能力还是团队管理都相对纯熟。而且高等院校教学体制相对完善,教学质量能够得到保障,由此产生的正面社会影响使高校继续教育获得了公众的认同,为高校继续教育的招生、就业提供了声誉保障[2]。

2.教育形式多样,覆盖面广。高校继续教育的学习者大都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无法将自己完全投入到学习中,但是学习的强烈意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他们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体系、完善应有的技能。而高校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学历教育的需求,更可以提各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是成人借助外力学习的首选。教育形式包括成人高考、远程网络教育、自学考试、电视大学。在教学内容方面,广泛涉及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者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可以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也可以学习生活、艺术、法律等方面的内容。在教学形式上,高校继续教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全日制课堂授课,可选的形式还有函授、成人自考,甚至包括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互联网+教育”进行远程在线学习,学习时间也更为灵活,真正做到“随时随地,想学就学”。

3.受众对象多元,针对性强。在教育对象上,高校继续教育针对的群体是全部社会成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受众对象多元化。继续教育对其受教育水平的限制门槛低,几乎能满足所有人接受教育的要求。高校继续教育的学习者按照年龄可以大致分为青年学习者、中年学习者和老年学习者,他们的教育需求是不同的,而高校继续教育可以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青年学习者需要继续教育为其配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来匹配岗位条件,也需要学习经营家庭和独立生活;中年学习者处于家庭和事业发展的巅峰时期,但职业晋升与倦怠、更年期、婚姻家庭关系等矛盾也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此时的自我认同感会下降,亟待接受新的知识来处理;老年期的学习者更加关注生命与健康,会更倾向于学习有关生活的课程,例如园艺、插画、绘画、书法等,有些老年人也会因生命将尽而产生忧虑,需要专业的疏导帮助他们正确看待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从职业技术教育到社会关系教育,再到生命教育,高校继续教育都能提供相应的课程,分门别类地满足学习者的需要。

(二)劣势W(Weaknesses)

1.管理力量薄弱,体制不健全。高校继续教育的根基是高等教育院校,所用资源也大都是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在管理方面也是如此。高校继续教育的管理结构与高校相类似,高校继续教育的管理团队也大都是从普通院系中的管理队伍抽出一部分组建而来,缺乏自己专业、专门的管理团队,管理模式也沿用高校已有的。虽然在形式上是独立运作的机构,但是实质上更像是高等院校的一个二级学院,管理上相对薄弱[3]。从高校继续教育的体制来看,成人自考、函授、远程教育等教育形式互为替代品,他们各自为了争夺生源形成内部恶性竞争,造成了高校继续教育市场的混乱;而且,内部的体制不健全,在实际中也就缺乏统一的规范来指导高校继续教育,进一步弱化了高校继续教育的管理控制,最终造成管理松散、依靠自觉的局面。

2.继续教育经费少,独立的教学资源缺乏。国家针对高校继续教育的教育经费少之又少,大都划拨给了普通高等院校,造成高校继续教育自有资源捉襟见肘的局面。这不仅表现在校园校舍、教学设备、科研经费等硬件上,还表现在无法培养独立的专门教师、缺乏专门的管理团队、合作的企业资源匮乏等软件上。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高校继续教育机构是高校的二级管理系统,其控制主体仍是各大高等院校。在普通高等教育面临生源大幅减少并且向国外分流的情况时,高校为了保证自身教育质量,会自觉将更多教育资源应用于普通高等教育,对继续教育的分配会更少。无论是国家分配还是高校分配,对继续教育来说所获得的资源都是匮乏的,很多高校继续教育机构只能依靠盈利性教育为自己赚取发展经费,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是远远不够的。

3.继续教育师资力量弱,实践经验不足。高校继续教育的师资主要是从高校其他学院中抽调,自主培养的独立教师少之又少[4]。高校继续教育虽然是高校办学的一种形式,却也是直接向社会招生的独立机构,高校并没有在继续教育的师资问题上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有许多高校存在给继续教育的学生代课不算在工作计划课时之内的情况,高校教师对此缺乏积极性,也会因不参与教学评价而敷衍了事。其次,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生产生活有非常紧密地联系,相对理论来说更需要实践经验的指导,但是其教师团队很多都是始终从事教育领域、缺乏相关实战经验的理论学者,能向学生传达的实用技能不多。另外,专门做继续教育的专职教师往往是转行或兼职教师,缺乏教育学背景,对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并不熟悉,在实际授课中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效果。

(三)机会O(Opportunities)

1.国家高度重视。国家高度重视继续教育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更加重视继续教育,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要求,“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充分发挥继续教育的功能,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国家“十三五”规划又提出了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李克强总理曾把高素质的人才资源视作实现转型升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基。国家对高校继续教育也从经济、政策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和扶持,如国家鼓励高校创办具有自身特色的继续教育学院,降低继续教育学院创办的门槛,并简化办事手续,提供“绿色通道”。

2.市场需求日益增大。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科技的变革造就了大生产的爆炸,社会需要的已经不再是精通一门的专业型人才,而是知识面广、具有多种技能的复合型“通才”。由此,社会对教育也产生了新的要求,期望继续教育能对人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塑造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发展的人。社会将人看作是一个发展的系统,越来越重视人的终身教育。成年人在结束基础教育之后,仍需要随着时代发展为自己补充已有的知识结构、配备新的技能,对继续教育又产生了新的需求。一方面,由于普通高等教育对学习者的受教育水平、学习时间往往有较为严格的限制,在招生方面也有数量限制,所以,难以满足如此巨大的缺口;另一方面,我国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不了解学历后教育,没有认识到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属于潜在的市场,开发的价值很大。因此,新常态下,继续教育市场需求日益增大。

3.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资源的无缝整合提供了可能,“互联网+教育”模式借由信息技术的支持提高了教育资源的覆盖率,解决了继续教育资源稀缺、难以分配的问题。学习者通过互联网形式获取自己所需知识,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场所,成人学习从封闭走向开放,学习活动的时间壁垒与空间壁垒统统被打破,知识的传授不再局限于师生面对面的讲授,学习各要素呈现隐性化与强耦合性的特点,真正形成了基于互联技术和开放平台的“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新常态。高校可以将特色课程进行线上推广,不仅给占有社会资源较少的学习者提供了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也有助于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赢得社会的认可。

(四)威胁T(Threats)

1.公众价值弱视。高校继续教育在创办之初,依靠高等院校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社会的认可,招生就业都有比较客观的局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普通高等教育加速扩张,挤占了继续教育的市场。高校继续教育的招生门槛低,几乎所有具有学习意愿的人都可以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这造成了社会公众的误解,认为高校继续教育不正规、质量不高[5],更有甚者认为高校继续教育只是高等院校盈利的手段。特别是当这种误解进入劳动力市场,用工单位对高校继续教育的学历认可度低,普遍倾向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更加限制了高校继续教育学生的就业空间,由此高校继续教育的生源也会收到负面影响,进入恶性循环状态。高校继续教育的确存在管理松散、收费不统一、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这直接影响着公众对高校继续教育的态度,得不到社会认可的继续教育将难以立足。

2.法律法规不完善。法律最能体现国家意志,是调节社会关系最强有力的手段,也是解决社会不规范行为最行之有效的手段。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前景不乐观,多是由于高校行为不规范造成自身社會形象负面化,形成恶性循环。高校继续教育的实行虽然遵照一定的规章制度,但是缺乏具有明确规定性的法律条文加以指导,法律约束作用不强,而各大高等院校在实际的招生、教学、评价、就业等方面均有较强的自主性,教育体制又缺乏统一的管理,相互之间社会声誉、价格机制、专业设置等方面的比拼愈演愈烈,反而忽视了最根本的教育质量问题。高校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之路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必将曲折漫长。

3.新型继续教育形式的冲击。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观念开始变化,对待新兴事物的态度更加包容,接纳程度更高,在继续教育领域也是如此。西方继续教育的发展开始早,制度体制都较为完善,而且这类继续教育机构自有资源非常丰富,教师水平、教学质量、基本建设等都明显优于国内继续教育机构,赢得了很高的社会认可,凭借改革开放的政策机遇迅速发展起来,冲击了我国传统的高校继续教育。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高校继续教育也有很大的冲击。在线课程的舒适体验让众多学习者充分享受了学习资源又避免了传统教学形式因时空限制带来的不便,特别是在终身教育倡导下出现了众多线上推广的免费课程,给占有社会资源较少的人群提供了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另外,各类民办培训机构凭借专门化、专业化的优势也在继续教育市场上占领了一席之地,促进了继续教育市场的繁荣,也给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危机。

三、高校继续教育新常态有哪些?

经济新常态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变化,高校继续教育抓住时代机遇进行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只有从源头治理,狠抓质量,严格管理,彻底改变以往“重数量不重质量”的教学面貌,才能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状况下得以生存。高校继续教育不应只居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从属地位,只有顺应经济发展潮流,与社会紧密结合,真正承担起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才能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一)以质量提升为目标的内涵式发展成为新常态

高校继续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高校继续教育也进行了自我反思,主动做出相应调整。单纯以规模扩张为目的的外延式发展造成了质量较差、社会公众认可度低的情况,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陷入恶性循环的“死胡同”,只有走以质量提升为目标的内涵式的发展道路,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以质量提升为目标的内涵式的发展就是更具特色的发展、更高水平的发展、更可持续的发展。这就需要高校继续教育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稳定继续教育的规模,优化继续教育的结构,发挥高校的优势,彰显继续教育的特色。

以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要全面建立“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的制度体系和机制。而不仅体现在教学效果的改善,包含着高校继续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在管理方面,成立自有管理团队,实现专业化、独立化、体制化管理;在教学内容方面,与社会发展需求接轨,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2];在教学品质方面,以严格的评判标准进行考核,对不达标的教学坚决说“不”;在师资方面,以自主培养代替临时聘用,保证较高的教学水准;在专业研究方面,加强学术科研力度,深入发展用以指导实践的理论,将实践经验理论化后再具化到实际教学活动中。高校继续教育注重自身内涵的深度发展就像在充实自身的血肉,使原有骨骼框架具有生命力。质量的提升是高校继续教育长足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

(二)以创新发展为宗旨的差异化发展成为新常态

差异化发展就是通过对高校继续教育的“SWOT”分析,对高校继续教育目标市场进行准确定位,走差异化发展之路,确立“人无我有,人有我就,人优我特”的战略目标,形成比较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外部生态环境分析主要是分析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等政策、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继续教育消费者状况等;内部生态环境分析主要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打造继续教育品牌特色。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是建立在高校基础上的,而各所高校,如综合类大学、财经类大学、师范类大学、理工大学等,每所高校都各自不同的学科优势,即使是同类型的高校,在相同学科上也会因为历史发展、地域因素、人文氛围等因素的所区别,形成比较优势。学科优势不同,服务的对象不同,市场不同,可以通过自身的优势学科群,创造差异化优势,成为这个学科继续教育的领导者和开拓者,创新思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6]。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涵盖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创新。我国“十三五”期间,是一个把创新放在心中、扛在肩上的历史时期,是创新成为时代主旋律和主基调的年代,继续教育当然不能例外。高校继续教育也是为满足社会的教育需求而存在的一种形式,继续教育最终将由市场做出选择、由社会进行评价。作为理性的继续教育购买者,一定会关注继续教育的内涵与品质。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必须不断地改革创新,激发高校蕴藏的无限活力,走以创新发展为宗旨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三)以依法治教為手段的法制化发展成为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迫切需要高等院校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高校继续教育治理现代化。高校继续教育依法治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依法治理,二是共同治理。依法治理的关键是建立以高校章程为龙头的继续教育制度体系,并保障其有效实施;共同治理的关键,是合理确立高校内部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权利,协同发挥不同治理机制的作用,共同分担高校继续教育的事务与责任。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从简单粗暴的高校自治向科学合理的依法治教、依法执教转变不仅体现出社会对其发展的要求,更反映了国家对其的重视和政策的倾斜。立法在诸多方面明确高校继续教育的“可为”和“不可为”,指导高校继续教育发展。依法治教是保障高校继续教育健康、有序、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立法势在必行。因此,必须严明立法,严格执法,在社会形成发展高校继续教育的“共同愿景”之前,需要借助法制手段的强制性、约束性保证继续教育的正确发展。

(四)以开放办学为格局的国际化发展成为新常态

新常态下,我国开放型经济体制正在加快构建,客观上要求高校继续教育必须强化开放办学与国际化理念,全方位推进开放与国际化进程,把开放和国际化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改革开放不仅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也给国外教育培训机构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他们凭借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实用的教学目标,专业化的培训队伍迅速抢占了中国继续教育市场,曾经独占鳌头的高校继续教育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因此,高校继续教育必须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学习借鉴,结合自身实际加以运用,以促进我国高校继续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开放与融合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国际化在“地球村”中已经是常态。开放办学包含三方面:吸收借鉴、宣传推广和合作发展。国外关于高校继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起步都比较早,我们秉持“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虚态度,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外来经验,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盲目崇拜也不完全抵制。交流是为了发展,高校继续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经不再囿于高等教育的从属地位,应该具有自己的发展路径。教育发展的国际化是必然,开放办学对中外交流、合作研究、共同发展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接纳和推广,必将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张占斌,周跃辉.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若干问题的解析与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15(1):34-38.

[2]许华,白静.新常态下继续教育发展路径研究[J].成人教育,2016(9):10-13.

[3]甄月桥,沈婷.新常态下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路径探析[J].成人教育,2016(9):23-26.

[4]王乔,吴宗福.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我国继续教育事业新发展[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5(3):14-17.

[5]李荣华.新常态下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困境场域与实践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6(3):16-18.

[6]李光,栗晨.生态位视角: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差异化发展战略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6(9):134-138.

责任编辑 王国光

作者:李光 邢颖

师范类高校继续教育论文 篇2:

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学籍管理发展探析

[摘           要]  近年来,我国逐渐认识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策略来支持教育工作的开展。高校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在职人员接受相关教育的主要途径,以此有效提高在职人员的文化水平,促使其可以在工作中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因此,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自身工作的建设,并加强对学生学籍的管理,确保继续教育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

[关    键   词]  高校继续教育;学籍管理;发展途径

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可以提高我国国民素质,为社会人员提供一定的学习机会,以此提高我国人民的文化水平。学籍管理工作为继续教育工作的基础,可以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管理,减少学生参与继续教学学习期間出现纰漏,并且学籍管理可以帮助学院管理人员记录学生信息,完善学生的履历。学院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学籍管理工作的探究,确保其学籍管理工作可以为继续教育学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促进学院的快速发展。

一、目前高校继续教育学籍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高校继续教育新生学籍的电子注册

学籍管理人员想要提高自身管理工作水平,就要全面掌握相关工作的内容,以此为基础对学籍管理工作进行整改,进而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高校继续教育新生学籍的电子注册是学籍管理工作中主要的内容,相关人员会将学生的信息进行统一输入,进行学籍系统建设,以便教师可以依据系统信息与学生信息引导学生入学,以此提高继续教育学院工作的高效性。在学生学籍电子注册工作中,应注意相关人员在完善学生学籍信息后,不能随意更改学生学籍信息,以提高学生学籍信息的正确性。

(二)在校学生的学籍变动问题

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相关人员要对学籍管理系统继续进行维护,以保证学生及教师可以使用系统获取相关信息。在学籍长期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学籍变动的问题,为学籍管理增添了一定的工作量。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要及时更新学籍变动情况,防止学生学籍情况与真实情况不符,避免因学籍方面变动而导致出现延迟毕业或提前毕业的情况。因此,学籍管理工作要求相关人员应加强对学生学籍具体情况的关注,在学生学籍变动时进行及时更新,减少学籍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降低学籍问题对其他工作的影响。

(三)毕业资格和学士学位资格查询

学籍管理工作中还包含毕业资格及学士学位资格查询事项,毕业资格与学士学位资格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可以证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是学生履历中的重要部分,而且也是学院教学工作评价的重要指标。因此,相关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对毕业资格及学士学位资格的审查,减少输入系统中的失误,确保学生在相关系统查询中可以获得正确的信息,提高对学生权益的保护。继续教育院校在毕业资格及学士学位资格审查方面应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尽可能降低相关工作失误对学生的影响。

二、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学籍管理的重要意义

学籍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可以记录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荣誉及其学习的具体情况,学籍内容是企业及事业单位招收人才的主要考察项目之一,因此,学籍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应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降低学籍管理失误对学生的影响,相关人员应明确学籍管理工作对学生及院校发展存在的意义,不断提高工作的准确率。

三、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籍异动造成管理压力较大

继续教育学院在学籍管理工作中,要深入分析自身管理工作,及时发现现阶段学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进行改正,进而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质量,加快继续教育学院的发展速度。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多数是在职人员,因此,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影响因素较多,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而言,出现学籍异动的现象较多。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籍管理工作的压力,相关人员为保证学籍管理工作的准确性,会频繁改动学生学籍,因此会降低管理效率,增加其错误率,导致学籍管理工作无法为继续教育学校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限制了继续教育学校提高自身工作水平。

(二)学籍管理制度建设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多数企业及事业单位对内部职员的文化水平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继续教育学院学生正在不断增加,对继续教育学院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继续教育学籍管理中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情况,导致相关管理人员无法依据相关制度完成工作,进而降低了学籍管理工作质量。由于继续教育学院工作面向社会,其管理制度不如全日制高校完善,使得继续教育学籍管理工作中时常出现失误,对学生的个人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继续教育学籍档案信息不完善

在继续教育学院学籍信息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学籍信息不完整的现象,导致院校在发展中不能实现高质量的管理,限制着学院及学生个人的快速发展。学籍信息不仅对学生个人生涯进行记录,还从侧面反映继续教育学院的发展情况,学生学籍信息不全,体现出学院对学籍管理工作的忽视,削弱了院校的发展优势。另外,相关学籍信息不完整会使得学生在应聘中不能为招聘单位提供全面的信息,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相关人员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学院的发展目标完善相关工作,保证学籍可以在学院及个人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学籍管理工作的强度、难度较大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继续学院招生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使得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增加,相关人员不仅要处理新生入学学籍输入工作,更要在学生学籍发生变动时,积极更新相关学籍内容,以此提高学籍系统信息的准确性。因此,继续教育学院信息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强度及工作难度。在高强度工作状态下,相关管理人员高质量完成日常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能以此为基础对相关工作进行创新,导致继续教育学院学籍管理工作不能根据学院的发展需求进行多方面完善,限制着院校的发展。

(五)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不够完善

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学生的学籍信息以信息化平台的方式呈现,学生、学院及招聘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查询学生的相关信息,以此提高信息使用的高效性。但是学籍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并未认识到信息平台建设在信息展示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能全面建设信息平台,导致继续教育学院学籍管理工作中出现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的现象,限制着相关人员提高学籍管理工作水平。

四、促进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学籍管理发展的措施

(一)完善学籍管理制度,提高学籍管理水平

学籍对于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记录学生在继续教育学院学习中的具体学习情况。因此,院校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对学籍管理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根据学籍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完善学籍管理制度,确保学籍管理人员可以依据相关的管理制度对学籍进行管理,进而提高继续教育学院学籍管理水平。

(二)加强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

继续教育学院应明确想要有效提高学籍管理工作水平,就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确保相关人员可以有效提高学籍管理工作质量。首先,相关人员要提高专业性,确保可以熟练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技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完善学籍管理工作。其次,要培养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学生学籍发生变化时可以进行及时更新,进而提高学籍管理工作水平。

(三)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数继续教育学院在学籍管理工作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以此促进学籍信息化水平建设。但是在工作中仍旧存在着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相关人员应积极进行整改工作,针对学员学籍信息管理工作具体情况开发具有合理性及科学性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而方便学生及教师对相关信息查询,以此提高学院的发展速度。

(四)学籍管理工作中要强调以学生为本

相对于全日制高校学生而言,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组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学习能力及基础具有极大不同。因此,在学籍管理中,相关人员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信息录入。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应明确认识到学籍管理工作目标是为了提高对学生管理的质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在学籍管理工作建设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对相关工作的需求,幫助学生在校期间快速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继续教育学院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明确学籍管理工作中包含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在校学生学籍变动、毕业资格和学士学位资格查询等内容,相关人员应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正确认识学籍管理工作在继续教育学院发展中的重要性,正视学籍管理工作中存在学籍异常、学籍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学籍档案管理信息水平低、信息平台不够完善等问题。针对相关问题,相关管理人员应积极采用完善学籍管理制度、提升学籍管理人员素质、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等措施,有效提高学籍管理工作水平,促进继续教育学院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忠玲.新时期高等继续教育学籍管理发展探析[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7):61-62.

[2]王晨倩.山东省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7.

[3]粟萤子.重庆市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7.

[4]石媛媛.云南师范类高校成人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

[5]黄喆诚.广东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6]王立慧.我国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4.

[7]刘昊瑜.论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学籍档案管理的完善[J].亚太教育,2019(7):43.

[8]滕云.加强成人高等继续教育学籍管理的途径[J].管理观察,2017(36):130-131.

[9]吕冬梅.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4(3):64-65.

[10]李维霞,徐小军,张虹.成人高等教育学籍规范化管理探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4):77-80.

◎编辑 司 楠

作者:赵启波

师范类高校继续教育论文 篇3:

高校音乐教师继续敦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音乐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提升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终身教育。加强高校音乐教师继续教育无疑是高等教育的灵魂工程。本文从实际出发,论述了高校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现实意义,分析了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存在问题;对策

一、高校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现实意义

高校音乐教师继续教育是指达到国家规定学历并具备高校教师资格的音乐教师,进行以知识的更新、补充和能力的提高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是一种终身性的、高层次的、追加型的教育。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高等教育在教育观念、办学模式、内部体制、课程设置、学科发展、教育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高校教师要适应这些变化,必须不断接受新知识,研究新问题,获取新成果,寻求新发展。

(二)高校音乐教师继续教育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从来源看,不少高校教师属于非师范类毕业生,他们对教育理论知之甚少,又缺乏教学实践。从教师职责和素质要求看,副教授和教授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是本学科学术带头人;讲师要能独立承担课程教学和科研任务,是本专业的教学、科研骨干。如果教师们不通过继续教育来完善自我,不仅是个人无法胜任教学工作,教学质量就难以提高。

(三)高校音乐教师继续教育是实现自身角色转变的条件

信息时代改变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呈现出跨学科、跨专业的趋势,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营造了多维的学习环境,教学过程将变得更加灵活与复杂。学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重要的目标取向。因此,必须通过继续教育的途径,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实施专业化教育、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培训教育技术,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与学术水平,使高校音乐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实现由单一型向综合型、封闭型向开放型、专业型向复合型、主体型向主导型的角色转变。

二、高校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继续教育的观念认识不足

我国教育普遍存在重学历教育、轻非学历教育;重一次性教育,轻继续教育的现象。许多音乐教师对继续教育积极性不高,目标定位不明确。

(二)政策法规不配套,教师接受培训的难度大

目前,我国继续教育的法规不健全、体制不完善,还没有一部专门的《继续教育法》,继续教育具体实施和管理缺乏明确稳定的规范依据,管理体制比较混乱。

(三)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不切实际,培训质量不高

目前,教师强烈的进修愿望与缺乏教师自主性的培训体制构成了继续教育的主要矛盾,培训学校很少对社会需求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更谈不上对企业和社会需求变动的科学把握,缺乏应有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音乐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结构单一,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训质量不高。

(四)培训形式单一,制约了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

由于各地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各高校办学条件的不同,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有较大的差别,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和接受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仅仅依靠单一的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考核形式,容易造成培训失去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制约了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

(五)继续教育的质量缺乏合理评价

高校对音乐教师继续教育整体绩效缺乏相应的检查、监督、评价机制,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影响了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挫伤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六)继续教育的经费难以落实

经费问题已成为制约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关键因素,学校资源配置不平衡、政府对师资培训的经费缺乏支持、个人负担的费用过高都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培训。

三、高校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对继续教育的认识,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要加大宣传力度,更新教育观念,从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音乐人才的高度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高校音乐教师要转变继续教育就是学历补偿教育的观念,树立继续教育是提高在职教师综合素质,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念;同时,要转变继续教育是一次性在职培训的观念,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二)建立高校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保障机制,使继续教育法制化

高校要以《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为依据,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的规章制度,逐步形成学校组织协调、院部积极配合、教师踊跃参加的教育机制。建立促进继续教育发展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推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三)构建合理的高校音乐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

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主要包括:音乐教学设计、音乐技能训练、学生心理咨询、音乐教育信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音乐教材教法的研究与指导、音乐教育科研选题、研究设计以及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等等。另外,随着高校艺术教育的不断深入,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普及,再加上音乐专业招生范围的扩大,使得音乐表演、戏剧表演、曲艺表演和以舞台为中心的灯光、音响、服装、道具、化装、舞美、表演、解说、伴舞、伴奏等艺术实践日益成为高校音乐教师急需培训的课程。

(四)促进教师培训的多元化,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继续教育活动

一是提高政府指定培训机构的培训效果。二是利用本校现有资源和师资力量开展校本培训。三是依托其它高校进行继续教育。四是加强师资培训的国际合作。五是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进行培训,例如脱产进修与不脱产进修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音乐学科与其它学科相结合;音乐理论与技术实践相结合;综合培训与专题研讨相结合;面授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等。

(五)构建高校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评价体系

用辩证的、科学的评价观,对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和送训学校进行合理评价。对培训机构的评价包括:培训的管理、方式、计划、目标、内容、指导教师等方面;对送训学校的评价包括:培训人次、时间、学员、质量等方面;对培训教师的评价包括培训成绩和学以致用等方面。

(六)政府、学校、社会、企业、个人多渠道筹集培训经费

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大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投资力度;高校要把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纳入事业费预算,按规定拨出专款;社会组织、企业赞助和个人捐资也可以成为继续教育资金的来源。

总之,现代教育是终身教育,推动高校音乐教师继续教育是提高高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根本途径,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郭延彬]

作者:马 迪

上一篇:宏观经济与证券市场论文下一篇:ERP变革物流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