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2022-11-06

一、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职业倦怠的表现

高职院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 不仅对他们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而且直接反映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在工作中, 他们会经常做出一些消极负面的行为, 不仅降低了工作质量, 而且容易引发许多不良的后果。根据本次的调查结果, 湘西片区高职院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集中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 生理表现方面

职业倦怠现象是一种高发生率的负面因素, 尤其在高职院校中, 基层行政人员所产生的职业倦怠, 正渐渐滋生并有逐渐蔓延的趋势。基层行政人员的职业倦怠, 往往出现诸如头晕眼花、失眠健忘、疲劳过度、生理失调、消化不良等现象。甚至导致免疫力下降, 恶心反胃、呼吸困难、反复流感等疾病。基层行政人员职业倦怠群体常常会感觉到沉重的疲惫, 且休息过后, 没有明显的改善, 无法从疲劳中解脱。

另外, 有少量高校基层的行政人员会表现出躯体失调等症状。除此之外, 睡眠不佳、生物钟紊乱也是职业倦怠出现的表现之一。这部分人群中, 通常会感到失眠多梦, 神经紧张, 莫名的亢奋且无法松弛, 思想中总是不停的出现一些使他们感到烦躁的事情。有些人却恰好相反, 他们往往睡眠过多, 睡觉的时间几乎占据了他们所有的闲暇时间[1]。

(二) 心理表现方面

在心理上, 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的职业倦怠状态的通常表现为:精神疲惫不堪、注意力下降, 烦躁、易怒、情绪消沉、耐性差, 对生活完全没有热情, 时常感觉空虚、无聊、寂寞、抑郁、消沉、悲观、孤独等。究其心理表现,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否认或责备。随着职业倦怠程度的不断加深, 他们往往会不断的责备周围的人或事物。很多时候, 责备并不能解决问题, 于是, 他们就会进行自我批评与自我谴责。

(2) 愤怒与压抑。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出现职业倦怠的群体, 往往有着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种表现在外, 他们通常会出现暴躁、愤怒的情绪, 而另一种则恰好相反, 他们选择将这种负面的情绪藏在内心, 不容易显现出来, 于是这种负面状态就不断的被压抑在内心深处, 形成隐患。

(3) 偏执。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出现职业倦怠的群体在事情没有处理完善的情况下, 就开始怀疑, 是不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 导致工作没有很好的完成, 或者看到别人都在努力, 又怕他们超越自己。这种行为不仅仅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的工作, 往往更容易使他们陷入一种无形的苦恼之中, 无法自拔。

(4) 自我贬损。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出现职业倦怠的群体在某次任务没有顺利完成或者任务失败后, 往往导致自信心下降, 孤独无助甚至感到绝望。

(5) 刻板态度。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出现职业倦怠的群体一旦经历职业倦怠, 就会马上变得呆板, 固执而不肯接受任何人的意见建议, 也对新观点持有怀疑的态度[2]。

(三) 工作表现方面

基层行政人员一旦出现职业倦怠, 他们对于本职工作就会失去热情, 失去动力, 甚至讨厌工作。

不愿意思考与创新, 固守这老一套的工作流程, 整体工作处于被动的状态, 往往本职的各项任务, 也无法很好的达成。或者自己明明知道部分规定或者流程有不合理的地方, 抑或某些流程有着更为简便更为有效的方法, 但自己就是不想做任何改变, 也从不主动建议改变, 或许只是担心这样做会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率、或者给自己的工作增添步骤, 带来麻烦。这种情况的具体表现, 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决策技能降低。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出现职业倦怠的群体在进行某项决策时, 往往因为自身的消极态度, 无法获得正确恰当适量的信息, 很容易造成草率的完成工作, 或者对工作的犹豫与拖延。

(2) 问题型的态度。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出现职业倦怠的群体常常会有玩世不恭的态度, 对现实充满悲观与失望, 对周围的事物冷淡, 漠不关心。这也是极为常见的。

(3) 时间苦恼。由于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出现职业倦怠的群体对工作产生了厌烦, 因此他们总是急切的希望早点下班, 早点离开这个令自己痛苦绝望的工作岗位。

(4) 对管理服务对象缺乏爱心、信心和责任心。在上班工作的过程中, 缺乏对工作基本的自信心与责任心。冷漠的态度、匮乏的耐心, 对于学生的管理极为松散, 从思想上淡化学习的重要性, 并忽视必要的研究, 整日抱怨学校的管理缺失, 不能给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管理服务, 只是停留在表层, 身心没有全部投入, 除了上级硬性规定内的责任工作以外, 其余职责边缘性质的工作一概不管, 能拖便拖, 能不做就不做, 周边的其他人或者人物, 常常成为他们宣泄个人不良情绪的出口, 给自己给学校带来更为严重危害的隐患[3]。

(四) 人际关系方面

由于生理方面以及心理方面的直接改变, 也就造成了高职院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 也随之发生转变。主要体现为:人际关系紧张、不融洽, 与同事不能很好的相处, 遇到问题就大吵大闹, 令人难以相处, 无法容忍他人的过错, 同情心匮乏, 容易对其他人的行为做出过激反应等。同时, 基层行政人员对自身的本职工作也缺乏基本的耐心, 总是以敷衍的态度草草了事, 经常与自己领导与同事甚至自己的家人发生冲突, 这种不和谐的关系加剧减少了与同事、学生之间的联系与交往, 这种自闭的倾向, 也使他们这一群体在平时可以回绝各种形式的社交活动, 更不利于心理的健康。部分倦怠状况严重的基层行政人员, 甚至通过大量的抽烟、喝酒等来缓解自己的烦躁与不安, 最后亦有可能导致他们出现悲观厌世的心态, 这种心态不仅危机到他们自身, 也会给社会带来危害。这种危害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社会退缩;工作效能低;家庭问题;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等等[4]。

二、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职业倦怠最容易发生在有助人行为的从业者身上。而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的主要职能之一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 “行政部门”的英文单词“service”也说明了行政人员的这一服务职能。从这点看, 高职院校的基层行政工作也属于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为, 自然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很多, 总体来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 职业认同感低

公众对于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所从事的职业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他们看来:高职院校基层行政工作并不复杂, 只需要按照规章制度和程序来办事即可。只要是行政管理人员, 他们都能做好这种低技能的工作;虽然每天要坐班, 但没有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压力, 可以享受悠长的寒、暑假, 也比他们有较多的个人时间。

而长期以来, 高职院校对教学科研工作较为重视, 而对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则表现得比较随意。久而久之, 高职院校形成了一种“重教轻管”的错误观念, 这种观念会加深人们对于高职院校基层行政管理工作的误解。这种来自公众和校内人员的误解和轻视, 使得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由于缺少一定的认可与尊重, 容易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下降, 以及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的退化[5]。

(二) 晋升机会少, 待遇偏低

最近几年, 因为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与作用, 所以提倡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和行政人员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虽然对于教师的工资待遇、住房等实际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知识分子的政策, 然而对于高职院校行政人员却未制定相应的政策。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就是同一年毕业从事高职院校的工作, 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人要比专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起点要高、待遇要好和发展前景好。另外, 教师相比行政人员有更多的自由时间, 他们可以利用这些自由时间去兼职来改善生活处境。

而基层行政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章上班, 根本没有时间做兼职工作, 这使行政人员在心理上更不平衡, 产生对前途的担忧, 对工作渐渐失去动力、积极性和热情, 甚至对工作产生厌烦。

(三) 考核机制不健全

从制度政策层面来看, 因为岗位品种多, 层次繁杂, 不同特点、不同种类的工作需要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从事,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考核标准有所不同, 不同岗位区别对待。但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有关行政管理人员政策是参照教学科研人员管理制度制定的, 并且由于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社会地位、手中权利与教师和科研人员相差较大, 这造成对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无法可依, 缺少政策引导的局面。

从实际操作层面看,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本校行政管理人员考核时, 将考核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种。一般情况下, 考核只有两种结果, 即优秀和称职。当然, 也会有极个别人员被考核为不称职。考核为优秀的人每年都不同, 跟轮流坐庄似的, 干的好不会得到鼓励, 干不好也不会得到批评, 这严重挫伤了基层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进而导致优秀者不再优秀, 平庸者更加平庸的恶性局面的出现[6]。

(四) 进修和培训脱节

高职院校推行人事制度的改革, 给高职院校部门机构和人员带来了重大的改变。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被精简, 工作内容增加了, 工作强度也增加了。同时, 随着国家鼓励教育的政策出台, 高校管理工作的专业化也在发展, 高职院校管理人员要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事能力, 就要不断地接受教育培训, 增加一定的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但是高职院校的管理方式通常是“重使用、轻培训”, 严格的规章制度使得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没有时间去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 绝大多数管理人员缺少接受系统培训或进修提高的机会, 这就使高职院校管理人员长期处于“放电多, 充电少”状态。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得不到发展, 智力得不到提升。这无疑会增强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心理落后感, 导致其对工作产生厌烦感。

(五) 工作压力大

随着教育体制和高校功能的日趋多元化, 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展, 高校合并调整不断改革, 高校对行政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教学科研人员相比, 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往往身不由己, 无法正确的找准对自己定位, 他们既要参与学校制定决策的调研工作, 又要执行学校制定的政策, 还要协调各种关系, 当这些工作产生矛盾时, 就很容易造成身心疲惫。

此外, 高校采取大学院小行政等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促使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不断增加, 工作时间越来越紧, 要做的事越来越复杂, 尤其在上级下来检查工作时, 更是劳心劳力, 疲于应付。长此以往, 不仅体力透支, 更会心理疲惫。

三、解决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高职院校的基层行政人员职业倦怠现象的消除, 不能仅仅依靠他们对自身进行相应调整, 更重要的是, 社会各界以及学校的关注与努力。

(一) 从社会层面来化解职业倦怠

1. 社会要对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职业有合理的期望值

调整对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的期望值, 使其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状态, 才能使基层行政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的成长。过高且不合现状的期望值, 反而容易造成更为恶劣的结果, 大大的增加了基层行政人员的压力。需要考虑的是, 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行政管理人员当然也不例外。

所以, 把家庭乃至社会的压力及责任全部加在基层行政人员的身上, 这是万万不可的。基层行政人员的日常工作流程通常具有复杂多变、较长的周期等特点, 这也造成了工作相对模糊和延后的特点。与社会的其他行业比起来, 基层行政人员的工作, 往往在完成之后, 不能马上从调查数据上显示出来, 这就要求社会针对基层行政人员这一职业人群建立合理有效的期望值。

社会不能用过时的传统思想对待问题, 也不能无视基层行政人员最为基本的生存需求。只有社会群体从根本意识上做出相对的改善, 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才能用全部的身心来对待这份严谨的工作。

2.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为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提供心理援助

由于基层行政人员的工作特点让他们无法采用“疯狂的发泄”这种方式将压力释放出来, 因此闷在心里无法对别人倾诉的不良情绪, 更加重了基层行政人员的心理负担, 从而出现职业倦怠。

所以, 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如借鉴与引进社会其他行业上一些比较有益的方式, 在高校中, 建立一些心理咨询中心等心理辅导机构, 开通相关的心理咨询热线, 提供心理咨询信箱等等, 都能比较有效地解决基层行政人员心理倦怠问题。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让基层行政人员拥有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场所, 倾诉自己内心的并将压力通过倾诉的方式释放出来, 使他们的负面情绪和对应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的疏导和排解。这种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援助, 可以有效的缓解行政人员的心理倦怠。

3. 全社会要为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创造良好的声誉环境

为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创造一个融洽、和谐、温馨的工作环境, 营造一个积极进取的氛围,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缓解行政人员的心理负担与心理负荷。不良的社会环境往往无法满足高职院校行政人员的个人需要, 没有奋发向上的动机, 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 以致造成深远的不良影响。所以, 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提高基层行政人员的地位, 是切实必要的。要对他们的劳动成果保持尊重的态度, 理解行政人员的难处, 少说不说刺激性的言论, 在办实事的基础上, 了解并解决他们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尤其是, 工作上与心理上的重大负荷, 更需要妥善处理。

(二) 从学校层面来消解职业倦怠

1. 为基层行政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首先, 实行相应的改善措施以及建立更为有效的激励方式, 从而获得他们心理上的认同, 可以促使其积极有效的投入工作, 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其次, 要采用恰当的措施提高行政人员的思想层次, 加强他们对自身的修养, 帮助他们确立目标, 并在目标成功或失败的时候, 加以正确的引导, 使其心理一直保持在平衡的状态。第三, 可以采取座谈会的形式促进高职院校的行政人员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消除彼此间的隔阂, 从而推动今后工作的开展。

2. 人尽其才, 合理安排工作岗位

高职院校职能部门在对基层行政人员岗前进行培训的之前, 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 并以此方式使基层行政人员能够有效地对自我进行评估, 对自身所处的工作环境、资源、个人能力和潜在利益等方面有清晰的认知。根据行政人员的职业心理, 并针对不同个人的性格以及教育背景, 合理地安排行政人员的行政岗位, 达到人尽其用、人事相宜的目标。

3. 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

对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进行业绩评价, 尤其是高学历的行政人员, 必须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不仅如此, 行政事务之外的业绩, 也必须囊括其中。对于那些已经产生较为严重职业倦怠现象的行政人员, 领导层必须采取相对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 尽量缓解甚至消除此类人员的不良心理情绪。而对于那部分工作绩效优秀的高学历的行政人员, 则应该对其职务进行提拔, 提升他们的职称, 并对优秀的业绩进行表彰, 只有从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共同考虑, 才能使这部分行政人员对自身的价值产生认同感, 为下阶段的工作提供更大的动力。

4. 创造有助于发挥潜能的培训机会

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职业生涯的发展, 通常表现为素质与能力的提高。由于行政人员的工作性质, 使他们的工作内容繁杂, 单调且趋于一成不变。这就要求学校不仅仅对他们的行政管理知识与能力进行培训, 增加他们发挥自身特长与自身潜能的机会。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在自身行政工作完成的情况下, 选拔高学历专职行政人员参加他们感兴趣的学术交流。在专业的学术氛围中, 提高自己的能力修养。而对于那些科研能力十分优秀的高学历的行政人员, 学校可以让他们参与校内甚至更为高级的科研项目。他们会得到有效的锻炼, 科研能力也会得到一定提升。

(三) 从个人层面来克服职业倦怠

1. 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要增强职业认同感

当今社会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 已经不是之前的低素质、无技能、低收入的代名词, 而是高职院校开始重视的高能力、高素质的潜力型人才。组织需要通过相应的培训及其他方式使人们对管理岗位的重要性, 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

行政人员的工作得到了足够的理解与认可, 才能使高校正常的运转下去。如果要想让高校科学合理, 和谐健康的发展, 就要求高校必须把管理提升到与教学、科研等同的地位上来。只有充满信心、能力足够、有魄力的行政管理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到行政工作, 组织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行政人员才能找到自身价值定位和提高其对本职业的成就感和认同感。

2. 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加强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 促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才能准确的评估自己的真实能力与知识水平, 从而增强适应能力和挫折免疫力。

良好的心理状态, 可以使人坦然的面对现实, 面对困难, 积极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在确认自身问题无法解决后, 应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 从而使自己避免愤怒、悲伤等不良情绪的困扰。当感到劳累不堪时, 基层行政人员可以培养适合的兴趣爱好, 既能丰富业余生活, 又能缓解枯燥的工作所带来的无形压力, 达到身心愉悦, 修身养性的目的。同时, 也可多与朋友交流、交往, 学会倾诉和沟通, 在他人的理解中得到共鸣, 缓解自身工作的压力。

3. 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应具有责任感和良好的沟通技能

高职院校的基层行政管理工作, 要求高职院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具备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因此, 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 需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 使之科学化, 实际化。

另外, 高职院校行政人员同样需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圈子。首先必须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其次做好多方面诸如是领导、家长、教师之间的沟通工作, 行政管理人员也需要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 明白家长各种要求。只有这样, 行政人员才不会对这些问题产生逃避的心理。从观念上, 行政人员必须重视与家长的沟通, 只有经常的沟通才能相互建立信任并稳步增强。

再者, 行政人员同样需要重视家庭关系与亲友关系。最后, 高职院校的行政人员在工作闲暇, 还应该尽量多的接触社会,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在社会支持系统中寻求支持和帮助。

职业倦怠现象尤其是高校教师行业在理论界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对象, 然而, 在当今社会, 那些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 他们的职业倦怠仍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而随着职业教育不断改革与发展, 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各项要求日益增高, 在这种期望值逐渐上升的职业中, 职业倦怠的现象也与日俱增。

这要求社会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 让更多的人理解基层行政人员, 尽可能的为他们排忧解难, 并尊重他们工作, 以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每个高职院校也要在管理层次上尽量做到避免甚至消除行政管理人员的所产生职业倦怠, 对他们的岗位进行合理安排, 建立并完善相应的考核制度, 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 并提供相应的晋升职位, 采用柔性的管理方式, 使他们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学习中不断的提升与完善自我, 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提高工作的水平与质量, 促进自己能力与职业的和谐统一;而基层行政人员自身方面, 也需要从理念上加强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与责任感, 只有认同本职工作, 心理承受能力过硬, 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沟通技巧, 才能有效的缓解甚至消除职业倦怠造成的不利影响。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职业倦怠在生理、心理、工作表现和人际关系四个方面的表现, 认为其产生的原因在于职业认同感低、晋升机会少、待遇偏低、考核机制不健全、进修和培训脱节、发展空间狭小等, 提出应分别从社会、学校、基层行政人员自身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以预防和缓解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的职业倦怠问题。

关键词:基层行政人员,职业倦怠,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 贾素萍.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的意义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4) :24-25.

[2] 李晴.高校非教师系列基层工作人员职业倦怠审视与分析[J].襄樊学院学报, 2011, (10) :25-26.

[3] 李焱.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5 (3) :120-122.

[4] 王刚.高校基层行政人员职业现象调查及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 2012, 34 (4) :64.

[5] 张彩云.学校行政人员的职业倦怠及解决策略[J].航海教育研究, 2004, (4) :60-62.

[6] 张鹏飞, 郭胜.职业院校基层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2 (4) :63-65.

上一篇:生态理念融入园林设计与施工的措施探讨下一篇:柬埔寨华校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