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项目—取证”三维联动模式下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研究

2022-09-11

1 引言

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作为一门集专业、实践、应用于一体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 设立的出发点是在帮助学生熟练运用会计理论体系掌握财务软件操作, 提升会计从业就业能力, 同时, 帮助其顺利获得会计专业证书。

2 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操作问题频出

目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基本进程可以概括为“知识点讲授—软件演示—实训操作—实训讲评”几个阶段。课程在机房内进行, 受教学环境影响, 在知识点讲授阶段, 即便教师想方设法强化知识点, 也很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训操作阶段, 学生又因为知识点学习的缺失, 老师在此阶段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课堂情形往往是学生频频发问重点演示过的操作, 教师疲于满场做重复性解释指导。

2.2 学生实践力不佳, 会计职业能力弱

目前, 实训操作停留于对某一财务模块的简单操作, 学生仅需凭机械操作即可完成。但就毕业后学生的反馈来看, 他们进行实务操作时, 难以运用到实训课程所学的技能, 导致他们职业能力较弱, 难以短时间胜任新的工作岗位。

2.3 一人一机式教学, 学生无沟通协作

学生们“一人一机”, 所做的实训操作仅限完成老师布置的实训任务。现有的教学模式, 没有模拟仿真会计环境细分出的不同岗位。因此, 不能以小组或项目的形式推送任务给学生,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团队配合意识和角色认知体验, 不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基于“课程—项目—取证”三维联动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应用实践

3.1“课程—项目—取证”三维联动模式下的会计电算化实训

“课程—项目—取证”三维联动模式即将课程内容仿真化、课程形式项目化、实训服务学生取证这三个方面做有机串联。从教学目标、教学形式、互动方式、参与程度、激励手段、特色优势等几方面对传统和新模式下实训教学做比较, 详见表1:

3.2“课程—项目—取证”三维联动模式下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实践

(1) 新模式下课程设计思路。

(1) 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基于会计岗位工作过程, 重点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按照我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 确定本课程重点培养出纳岗位的收付核算、日记账、银行对账处理能力;会计岗位的凭证管理、账簿管理、报表管理能力;审计岗位的证、账、表稽核能力等。

(2) 项目设计思路。项目设计以一家小型生产型企业为经济主体, 以该类型小型企业的典型经济业务为主线, 执行国家相应的会计准则。学生通过解锁具体的岗位, 了解掌握实务操作技能, 同时构建相关理论, 关联起会计知识体系, 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会计职业能力。

(3) 取证设计思路。取证实行“能力+资格”的设计思路, 在课程导入期有专门的模块强调实务操作水平与就业择业结果的关联性。通过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帮助其获取相应就业岗位的资格证书, 才能把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要求有效对接, 实现职业能力与资格证书的对接, 实现学生学业与就业的对接。

(2) 新模式下教学具体步骤。

根据“课程-项目-取证”三维联动模式的设计思路, 新模式下教学工作通过3大步骤具体12个环节来实施:

(1) “实务—取证”对照式讲授。“实务—取证”对照式讲授这一步骤, 具体实施通过“理论讲授—实务演练—真题串讲—答疑归纳”几个环节展开。理论讲授环节, 要对原有的课程内容做一定处理, 压缩理论知识部分, 增加实务操作的比例, 同时, 还要将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考点融入课堂教学。实务演练环节, 可以通过邀请学生演示操作微课、翻转课堂等创新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进来。真题串讲环节中有大量需要记忆的知识点, 可以通过小组竞赛或提问测试等形式, 提升学生考证复习的有效性。答疑归纳环节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充分了解学生实务操作暴露的问题和理论知识掌握的薄弱点, 通过思维导图或梳理“A&Q”清单方式提炼出来。

(2) “实务—任务”场景式体验。“实务—任务”场景式体验这一步骤, 具体实施通过“情景创设—独立探索—团队协同—小组代表操作展示”几个环节展开。情景创设环节, 要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中去。独立探索环节, 前瞻性布置下次课将要解决的问题和具体情景, 以任务或作业形式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同环节, 开展小组研讨, 团队成员根据不同分工、各司其职, 相互配合完成项目任务。小组代表操作展示环节, 每组派1名代表陈述并操作本组完成任务的思路、过程、结果。

(3) 复盘强化+“任务重做”。复盘强化+“任务重做”这一步骤, 具体实施通过“分组复盘—合并复盘—任务改善—学习评价”几个环节展开。分组复盘环节, 各组分别回顾反思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交复盘报告。合并复盘环节, 由教师将各组的复盘报告做整合提炼, 在班内做公开发布。任务改善环节, 各组消化理解上一轮项目中出现的问题点的同时, 重新审视各自任务, 做第二轮快速操作, 并提交改善分析报告。学习评价环节, 教师就各组提交的报告及全程表现做出综合评定。

4 应用实践后的教学效果分析

盘点2014~2017年本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总体情况:教学团队共计为1000余名学生授课总计768个学时。新模式自2016年开始探索试点, 2017年全面推行实施, 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经初步统计, 该门课程的优秀率由12%升至19%, 不合格率由5%降至2%以内, 学生考取职业证书的通过率由67%升至81%。

4.1 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新模式实训过程中, 一方面以更丰富、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另一方面将学习的知识与技能通过项目实践做了有机转化, 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培养学生职场人的基本素养

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 学生们多以团队小组的形式协同合作, 每个人承担不同角色的职责。这其中既要求团队负责人有把握工作目标的准确度和统筹分配资源的公平意识, 也要求团队成员有互助共赢的良好心态和全力执行的协作观念。这个过程实质上是创设了一个微缩的工作环境, 让学生提前理解职场人应有的状态及应当具备的技能。

4.3 提升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

围绕着服务区域经济、培养应用型高质量人才为目标, 教学团队由原先的不足5人拓展到了10人。教师们定期进行教学研讨、集体备课、教学互助、教学案例编写, 逐渐构建出“课程—项目—取证”三维联动模式的雏形。教学团队将更加关注教学实践中的复盘与反思, 继续贯彻执行创新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在实践中吸取教训, 在教训中持续改进。

摘要:当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存在三大主要问题:第一, 着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操作问题频出;第二, 学生实践力不佳, 会计职业能力弱;第三, 一人一机式教学, 学生无沟通协作。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文进行了基于“课程—项目—取证”三维联动模式教学创新尝试, 将课程内容仿真化、课程形式项目化、实训服务学生取证这3个方面做了有机串联。通过3个步骤具体12个环节来实施的新模式实训教学取得了初步收效,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培养了学生职场人的基本素养, 提升了学生就业从业竞争力、提升了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项目—取证,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莫海菁.基于项目任务式教学法下进行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改革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5) .

[2] 朱甫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4) .

[3] 肖芬.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 (2) .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下一篇:自主性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