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PPP模式下施工企业的竞争力

2022-10-16

1 引言

2013年, 中国开始了大力推行PPP模式之路, 经过四年的发展, ppp一路高歌猛进, 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局势。而在传统建筑行业处境艰难的生存环境下, 建筑企业想抓住这个机遇, 在本轮PPP热潮引发的优胜劣汰中搏杀而出, 实现转型升级, 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改变:

2 观念的转变

在参与ppp过程中, 企业只是把它当作获取工程的手段、谋取利润的战术, 还是从战略上的根本转变有着本质上的不同。ppp是一个包含设计、投融资、建设、运营的全过程, 企业只有布置纵向一体化战略, 才能从单一的承包商向集设计、投融资、总包、运营为一体的综合运营商转变, 才能让经营渠道得到拓展, 在ppp的全生命周期里, 最大可能地实现全产业链的增值。

3 重视风险管理

ppp项目的风险能否控制, 获得的收益是否达到预期, 是参与项目前企业首先要考虑的事。大型央企因为施工能力强, 在ppp博弈中较易取得政府和金融机构的青睐。在明树提供的数据中, 2017年成交数量3269个, 规模4.7万亿的PPP项目, 央企和国企总成交占比77.1%。而PPP的全生命周期和传统建筑行业风险点也发生了变化, 在大踏步向前的过程中, 建立健全的风险制度, 能保障资本金的安全和预期收益的获得。因此, 对政府的偏好、政策的风险、市场的变化是否有合理的应对。随着年底资管新规、92号文和192号文的出台, 央企的ppp热情遭遇降温, 部分银行暂停PPP投资, 央企纷纷出台管理办法, 整顿PPP项目, 降杠杆、防风险。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并不是要限制PPP的发展, 而是要防范风险, 在保障国有资本安全的前提下保值增值, 从重量发展到重质, 才能做到ppp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这一方面, 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 对于客户的反馈, 要及时进行分析、处理、解决, 找出管理活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及时反馈, 有效改进, 在维护用户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企业的长远利益。

4 提升资本化运作的能力

PPP项目耗资巨大, 社会资本方的资本金动辄几个亿, 全部靠自有资金投资不太现实, 如何融资成为项目是否顺利开展的关键, 如何低成本融资成为项目收益水平的关键。92号文发布后, 资本金融资难度加大, 企业和金融机构必须要寻求新的、合规的合作模式, 192号文规定“积极引入优势互补、协同度高的其他非金融投资方, 吸引各类股权类受托管理资金、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参与投资, 多措并举加大项目资本金投入”, 对企业的资本化运作能力要求更高, 如何在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和可接受的资金成本之间寻求最适合的方案, 是企业要探索和解决的难题。

5 提高PPP的运营能力是核心

王守清教授指出, “PPP核心是运营, 谁做得好就给谁做”。传统建筑企业将以“股东”的角色来关注整个项目的效益水平, 运营期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能顺利摆脱只会赚取施工利润的路子, 运营期的成功也决定了PPP项目的成败。92号文也要求“仅涉及工程建设, 无运营内容的”PPP不得入库, 存量项目也要清理出库。因此, 传统建筑企业要在运营能力上下功夫, 重视运营过程中的管理能力、捕捉市场变化的能力、维护基础设施的能力、成本管控能力。在自己能力不足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咨询专业的机构, 在学习中积累经验, 实现单一施工能力的升级。

6 搭建可服务整个产业链的架构体系

PPP项目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 涉及的很多领域对建筑企业是空白, 因此, 优化管理体系, 企业的职能部门需要重新搭建, 要重视人才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引进和培训相关人才, 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团队。比如传统建筑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PPP模式下, 要进行有效的财务测算, 财务管理指标的选取和分析, PPP税务的处理, 投融资会计也和传统施工会计有很大不同, 都需要配备相关财务人员。除此之外, 还需要风险控制团队, 资金运作团队, 运营管理团队等各领域的高素质团队。另外互联网思维、BIM、大数据等新科技的运用, 可以更好地帮助处理建筑企业复杂的、庞大的、最难处理的数据信息, 在操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 还要注重企业内部的内在激励, 充分挖掘出员工的潜能, 构建完善的干部激励机制, 将人文关怀落到实处, 激发出内在工作动机与学习动机。在中层干部的选拔中, 要严格把握笔试与面试环节, 重点关注业务技能、综合知识预计工作实绩方面的考核, 有限选择业务娴熟、理论水平高、成绩突出的优秀人员, 改变传统思维模式。

7 结论

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提升过程中, 企业要取长补短, 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进行资源的整合, 在自己欠缺的领域寻求合作伙伴, 借助“+金融机构”“+设计院”等模式共担风险, 共享收益。

不接受挑战就会丧失机会, 虽然2017年几大政策的出台对央企的PPP之路看似利空, 但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冷静下来, 修炼自身, 在项目规模会降低, 项目质量却会大幅提升的市场竞争中, 央企同样具有优势, 在政策的规范引导下, 抓住机遇, 打造高质量的精品PPP项目, 做强品牌, 是建筑企业的必经之路。参考文献

摘要:PPP模式即公司合营模式, 通过私人组织、政府之间的合作维护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确保合作活动的顺利开展, 达到比预期更为理想的效果。近几年, PPP模式在施工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对施工企业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本文就PPP模式下施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提出对策。

关键词:PPP模式,施工企业,竞争力,提升方式

参考文献

[1] 亓霞, 柯永建, 王守清.基于案例的中国PPP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分析[J].中国软科学, 2009 (5) .

[2] 刘波, 龚晖晖.PPP模式与准公共品的供给——论PPP在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中的应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 .

[3] 张勇, 郝寿义.应用PPP融资模式促进城市基础建设发展[J].生产力研究, 2004 (11) .

[4] 姚东旻, 刘思旋, 李军林.基于行业比较的PPP模式探究[J].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4) .

上一篇:群体社会理论下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研究下一篇:压力容器焊接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