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债务论文范文

2022-05-09

第一篇:税收债务论文范文

税收征管及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

【摘要】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税收征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会计稳健性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部因素,两者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或改变企业债务融资的成本。文章通过分析税收征管及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探讨了二者对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并为企业管理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税收征管;会计稳健性;债务融资成本

一、税收征管与会计稳健性关系

相关研究表明影响企业会计稳健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因素:契约、股东权益、税收成本。将三个要素运用实证的方式进行检验会计的稳健性,发现契约对条件稳健性有明显影响,税收成本对企业非条件稳健性影响明显,股东权益对二者都有影响。企业面临税收负担较重时,企业就会增强自身收益,会计稳健性要求就越高。反之,提升会计稳健性的动机就会减弱。而税收和股东利益对会计稳健性本身强化作用非常有限,但会计稳健对股东利益和契约的实现,则有明显的影响。

二、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成本关系

(一)会计稳健性度量方法的优劣性

随着对会计稳健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形成了多种度量方式及数据模型。将公司的财务数据,如企业规模、市净率和资产负债率的各种变化导入模型,模拟出公司会计的稳健性水平。但目前这些模型虽然能反映出公司的财务情况,但智能化程度较低,存在一定偏差,如不能将暂时性的盈亏和实际盈亏予以区分。随着研究进一步加深,多数学者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会计的稳健性侧重于企业对坏消息做出的反应和表现。普遍认为非经营性应计项目数值越低,说明会计政策越稳健,信息透明度越高,企业存在着会计稳健性管理。

(二)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成本的关系

目前学者主要是从企业和投资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和有效债务契约理论方面入手,研究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国内外学者通过研究认为,会计的稳健性有助于债权人降低获取企业信息的成本,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但会计信息是否可靠对银行的贷款和利率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则将会计信息作为能否向企业贷款的重要依据,如果会计信息不稳健,将会给银行等债权人带来一定的损失。反之,银行获取信息的成本降低,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自然也会较小,也会对企业降低贷款成本的要求。所以,为了保护债权人的权益,必须提高企业会计的稳健性。企业提高会计稳健性,也会大大降低再融资成本,甚至获得优先融资的优势。

三、税收征管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

根据相关调查,经济发达的地区,税收一般都较高,而且多数企业都能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达到了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依法进行纳税筹划,减轻税赋。理论上,高税赋的确会提升企业的经营成本,但税赋又给企业带来相对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力。税收征管政策是根据企业的规模与经济实力制定的,相应地给企业带来众多发展便利与扶持。如税务机关认为企业有清偿能力,企业便可以向社会融资、向银行贷款,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企业负债比例的不断提升,也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动力,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降低企业融资的成本,让企业内外形成良性循环,在社会上形成良好声誉,使企业的规模与发展迈向更高的层次。反之,税收减少,虽然可以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减少来自企业外部的压力,但并不代表企业能获得更多利润和便利。企业的优胜劣汰才是决定企业存活的关键,税收征管对企业融资和破产来说,更像是催化剂,会放大企业优点和不足,有着更强的促进和限制作用。

四、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

(一)会计稳健性概念特点

财务人员应对企业发展风险有较强的敏感性,有较强的风险评估能力,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减少和规避财务风险,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护航力量。稳健的财务信息是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所必需的数据支持,为企业后续发展方向、目标以及风险作出准确地评估和预案。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是渐进式,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看出,一般是3~5年。这就需要投资者丰富的经验、敏锐的观察和判断能力以及对政策的精准把握。

(二)控制融资成本,保护债权人利益

企业的资本构成一般包括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但这两种融资途径、成本却相差较大。通常来讲,企业号召内部职工通过入股进行融资的成本相对较低,对于企业发展收益性也相对比较高,是常用的融资形式。债权融资方式,也是企业常用的方式,对会计稳健性有着较高要求。在保护债权人利益方面财务报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债权人利用财报确定企业能否保障收益,以及损失是否在可控范围之内。通过财报的变化反映企业风险的变化情况,第一时间防范风险。对于企业稳健度高、自身信誉度好的企业,商业银行自然更愿意提供较高贷款额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低利率出借资金。所以保障企业会计稳健性,能够有效控制企业外部融资成本,提升企业综合收益。

(三)营造良好内部环境氛围,提升风险预警水平

在企业或个人投资的考量期间,能够让企业决策者根据财务信息,进行综合性分析与评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而根据企业经营发展需求,改善企业内部管理环境与会计管理策略。实时了解外界市场环境与经济发展动向,通过多方位的信息沟通防范投资风险,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体系与投资风险机制,能够提升企业与外界的沟通效率与合作质量,保证债务契约的执行效率与执行质量。提升企业的风险预估和预警水平,降低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合作方之间由于信息不畅造成的利益冲突,进而降低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良好的债务契约合作和投资形式,有利于在不断控制报酬率的基础上,减少或缓解代理业务存在的冲突与问题,进而在多方面实现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管控目标,精确识别和降低投资风险,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

五、税收征管及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融资成本 影响的应对策略

提升企业债务融资能力是降低企业经济发展压力有效手段,也是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的重要手段。企业节省下筹资成本,加强资金流量管理,有利于企业在经营发展与投资中达成长远持续发展的目标。作为企业管理层和债务融资的决策者,必须制定相应规范措施,做好内部税务管理。提升或引进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财务会计的稳健性,保证契约有效性。降低债务人投资风险和企业的融资成本,提升企业生存发展的持续动力。

会计稳健性是債权人进行优质投资决策的依据,也是降低债务投资者与企业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保障,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风险预案作出优秀的投资方案,让投资者有相对客观的投资依据,从而进行正确决断。会计稳健性的运用对契约双方来说是缓解融资问题的有效手段。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关系到企业市场上的竞争力。银企和国企产权的明晰化,成为债务融资约束条件,加上法律保护和贷款需求的总体规制,利于企业包括商业银行和社会各企业的风险把控,对整个社会主义的资本市场的高效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良好的契约合作关系不仅能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同时对企业投资决策者掌握会计稳健性的重要作用与价值,进而不断调整风险投资观念和债务融资规划,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会计体系治理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

税务征收是影响企业未来投资和融资实力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企业根据国家税务征收法律,设计企业债务融资目标,在精确保证企业投资效益的基础上提升债权人的投资积极性。聘请严谨性、稳健性高素质会计人才,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保证企业稳健性治理发展的基础上有效规避税务风险和债务融资风险,提升企业可持续生存发展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士然.税收征管及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1(10):4-6.

[2]郑伟.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融资成本影响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20.

[3]杨晓.税收征管、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成本[J].财会通讯,2017(24):9-13.

作者:梁子川

第二篇:以现金进行债务重组的税收及会计处理

一、相关规定及解读

(一)所得税处理

国家税务总局令第6号《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规定:(1)债务重组中以低于计税成本的现金清偿债务,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与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所得,计入当年应纳税所得额;(2)债务人确认的重组所得如果数额较大,一次性纳税确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可在不超过5个纳税年度期间内,均计入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不含关联企业之间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债务重组)的计税成本与收到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冲减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列举了各类可在税前扣除的损失,包括企业的坏账损失,而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3号规定坏账损失包括“符合条件的债务重组形成的坏账”。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印发的《2008年企业所得税汇缴相关政策辅导材料》指出:“从税收和新会计准则看,债务重组一方确认损失,另一方确认收入。因此,对于能够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债务重组损失,在报批后可税前扣除”。

(二)会计处理

1.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的企业。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定,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实际收到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冲减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2.其他债务人和债权人。现在仍适用于执行行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等单位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定: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与收到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

3.财政部的补充规定。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财会[2003]10号,以下简称《解答2》)规定:在债权人已对重组债权计提坏账准备的情况下,如果实际收到的现金大于重组债权账面价值的,应在确认收到现金和转销重组债权的基础上,按实际收到的现金与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的差额,冲减坏账准备;在期末,再调整重组债权已提的坏账准备。

4.对已提减值准备重组债权会计处理规定的解读。以上12号准则规定的已提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等)的债权重组损失的确认方法,与《解答2》的相关规定比较,实质上基本一致:(1)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大于或等于实际收到的现金(以下简称收回金额),先以减值准备为限,冲减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冲减的部分,再确认为当期损失(营业外支出)。这一点,12号准则上已经说明,《解答2》则未曾提及,但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指南》中已作与12号准则规定相同的说明。(2)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小于收回金额的,则以重组债权账面余额与收回金额之间的差额为限,冲减减值准备,冲减后剩余的减值准备在期末再作调整(冲回)。这一点,《解答2》已作说明,12号准则上未作说明,但该准则的《应用指南》提出,冲减后减值准备仍有余额的,“应予转回并抵减当期资产减值损失”。

根据以上两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债务重组的实际损失大于预计损失(指减值准备,下同)时,应全额冲销相关坏账准备并按实际损失大于预计损失的差额确认重组损失;当重组的实际损失小于预计损失时,则按实际损失冲减减值准备,但无论如何,债务重组时债权人不应确认重组收益。

二、债务人的税收和会计处理

(一)税收处理

1.执行新准则的债务人(指企业,下同)的税收处理:(1)如果债务人按规定将债务重组收益全部计入重组当年损益纳税,则计税时无须因此作纳税调整;(2)如果债务重组收益金额较大,经税务机关批准分年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以下简称应税所得或所得额),而会计准则规定一次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因此在债务重组当年计税时,应按经批准计入以后年度的重组收益金额,调减应税所得;在以后年度,再按当年应计税的原重组收益金额,调增应税所得。

2.其他债务人的税收处理。执行行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单位(以下统称其他债务人),按规定债务重组收益不计入损益而计入资本公积,因此:(1)将重组收益一次计入损益纳税的,当年计税时应按重组收益金额,调增应税所得;(2)经批准将重组收益分几年计入应税所得的,几年内每年计税时应按当年应计入所得额的重组收益金额,调增应税所得。

3.计提利息的处理。如果债务人在债务重组前对重组债务计提了利息且未得在税前扣除,而使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导致会计上确认的重组收益大于税收上确认的重组所得时,应以税收上确认的债务重组所得为准,按转销的利息金额,调减应税所得;如果是分年计入应税所得的,执行新准则的债务人应先作上述转销利息的纳税调整,再按税收上的所得和以上方法,分别在当年和以后年度作纳税调整,其他债务人则按税收上每年应计入所得额的该项重组收益金额,调增应税所得。

(二)会计处理

1.执行新准则的债务人:(1)确认债务重组时,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借记有关债务科目,按实际支付的现金,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科目;(2)如果经批准分几年计入应税所得的,确认债务重组的分录仍同上,但重组当年,应按在以后年度计入应税所得的重组收益和预计以后年度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以下简称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以后年度,应按当年应计税的原重组收益和当年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以下也简称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借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

2.其他债务人:(1)确认债务重组: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借记有关债务科目,按实际支付的现金,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科目。(2)期末计税时: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的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单位均应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一次计入所得额的,按当年应交所得税减去应从资本公积中支付的所得税后的余额(假定不存在其他纳税调整事项,下同),借记“所得税”科目,按重组收益和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借记“资本公积”科目;按当年应交所得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分几年计入应税所得额的,会计分录与以上相同,但从资本公积中支付的所得税金额应为每年应分摊的金额。(3)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的企业:重组收益一次计入所得额的,会计分录与以上应付税款法相同;分几年计入所得额的,确认债务重组时,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借记有关债务科目,按实际支付的现金,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重组收益和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贷记“递延税款”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科目;当年和以后各年计税时,应按各年应计入所得额的重组收益和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借记“递延税款”科目,贷记“所得税”科目;计算应交所得税时,再按当年应纳税额,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

以上递延所得负债和递延税款存续期间,如果适用税率发生变动,应按规定调整其余额,因此发生的利得或损失,计入调整当期所得税费用。

三、债权人的税收及会计处理

(一)税收处理

1.未提减值准备的重组债权的税收处理。不论是执行新准则的债权人(指企业,下同)或是其他债权人,如果重组债权没有计提过减值准备(指债权重组前无相关的减值准备余额,下同),因为重组时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相等,因此如果债务重组的相关证明材料完备并已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重组时无须因此作纳税调整。

2.已提减值准备的重组债权的税收处理。不论是执行新准则的债权人或者其他债权人,如果重组前重组债权已提减值准备(指债权重组前相关减值准备有余额,下同),债务重组时应按因重组而转销的减值准备(含转回剩余减值准备)金额,调减应税所得。

(二)会计处理

1.债权在重组前未计提准备的,应按收回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重组债权账面余额,贷记有关债权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科目。

2.债权在重组前已提减值准备,但收回金额仍小于重组债权账面价值的,应按已提减值准备余额,借记“坏账准备”等科目,按收回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重组债权账面余额,贷记有关债权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科目。

3.债权在重组前已提减值准备,而收回金额大于或等于重组债权账面价值的,则按收回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有关债权科目,按其差额,借记“坏账准备”等科目;期末,再按有关规定调整减值准备:按剩余的减值准备,借记“坏账准备”等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或“管理费用”科目,也可与其他资产减值准备合并调整。

以上会计分录,对于债务重组中的所有债权人都适用,但是对于执行新准则的债权人和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的其他债权人,转销重组债权减值准备时因调减应税所得,原计提减值准备时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税款借项应予转回,具体会计分录为:(1)执行新准则的债权人,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按转销(含期末转销)重组债权减值准备金额和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2)其他债权人,转回暂时性差异时,按当期转销的减值准备金额和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递延税款”科目;计算应交所得税时,再按当年应纳税额,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

(作者单位:江苏淮阴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陈德军

第三篇:地方政府债务审计不能忽视隐形债务

2011年国家审计署部署对全国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全面审计,将地方政府债务分为: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政府可能负有救助责任的债务三大类。我个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这种分类表示认同,但这种分类是已形成的直接债务,它未包含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

那么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有哪些呢,个人认为比较复杂,它既包括各级政府对当地群众百姓公益事业的欠账,也包括占用预算资金搞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等等。前者在账目上没有数据体现,而后者则在账上可以看见。因此审计地方政府债务时我们就要密切关注财政总预算账中的暂付款。

《江西省财政厅关于加强财政资金调度管理确保预算执行的通知》要求各地,将财政总预算中的暂付款压缩到占预算支出4.17%以内。据本人对几个县区的了解,各地财政总预算中的暂付款多的占当年预算支出的65.73%,为当年地方可用财力的131.66%,少的也有占当年财政收入的35%,为当年地方可用财力的85%。经分析某县暂付款主要由下面几方面构成:重点工程借款占28.05%、垫付企业增值税占8%、预拨企业税收优惠奖励占3%、单位及乡镇借款占12.63%、收入调度暂付款占43.9%、其他暂付款占4.42%。由于暂付款数额不断的增加从而导致财政资金周转越来越困难,制约了财政经济健康运行,进一步加剧了财政风险,直接导致了占用、调用和借用大量的财政专项资金。如此一来,势必形成潜在隐患和资金风险。

因此,本人认为地方政府债务的审计不能仅从政府直接层面看问题,还应当关注隐形债务。密切注意随着财政暂付款逐渐扩大规模,要消化这些暂付款,除积极发展地方财力外,向银行举债或向社会筹资也是其有效途径,而后者就将形成地方性直接债务。(作者单位:吉安县审计局)

作者:王俊倡

上一篇:校外实习论文范文下一篇:技能训练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