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调查分析与对策

2022-09-10

在中等卫生学校, 语文课程的任务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落实职业岗位对学生语文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护理专业是中等卫生学校的重点专业, 护理专业学生不但要掌握系统的护理知识和过硬的技能, 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人文素养,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对护理专业学生必备的岗位能力及将来的职业生涯影响深远。语文在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中占有什么地位?护理专业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如何?本文对湛江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据此提出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语文教学改革的措施方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25份, 回收525份, 其中有效卷501份, 有效率为95.4%。调查情况见表1。

从调查表中可见, 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 认为语文有必要学, 并认识到学习语文对自己的帮助很大, 渴望参加各类语文学习活动。但超过半数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 不喜欢思考有关问题, 不能积极回答问题;部分学生不关心自己有没有较强的语文能力, 课余时间也不能坚持经常读书写作。

相当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 这是个好现象, 但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和坚持性, 令语文学习兴趣仅停留在浅层次上, 学习动力不足。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从生源素质来看, 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学生文化程度参差。虽然母语的熟悉性和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性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的主要原因, 但经历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 在语文学习中有两极分化的现象。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较好, 在课堂上表现活跃, 能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谈吐流利, 理解能力较强, 喜爱阅读和写作, 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但大部分学生与其他中职生一样, 在学习上是一群弱势群体, 许多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弱, 在语文学习上也存在很多问题, 如普通话不标准, 方言口音非常严重, 上台讲话没有重点, 罗嗦, 不流利, 口头禅多, 表达能力差;文言文、议论文阅读能力差;写作不分标点符号, 病句多, 抄袭严重, 优秀作文难得一见;过分依赖老师和课本等。这些情况表明: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薄弱。所以学生在课堂上不喜欢思考问题, 不能积极地回答问题, 课后也不懂得灵活运用的现象比比皆是。

(2) 从学习态度看, 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对语文学习抱着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很多学生选择中等卫生学校的护理专业, 就是为了学习护理技术, 以便上岗, 这种功利性价值取向使她们重专业课, 轻文化课, 相当多学生学习语文靠的多是小学和初中的“老本”, 应付式的学习, 使学生难以在中职阶段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同时, 大部分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认为学语文, 就是上课听老师分析字、词、句, 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 归纳写作特点, 把老师要求划的重点词句划起来, 课后做做练习册, 考试时背一背上课笔记和练习册内容, 学习范围只停留在教材的狭小范围内, 忽略了语文交际工具的性质;再者, 中等卫生学校相对普通中学, 整体的学习氛围比较宽松, 学习上更需自觉性, 学生易有惰性。大部分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 这种学习态度使学生即使有学习兴趣, 也因动力不足, 能力提高成效不大。

(3) 从课堂教授方面看, 教学模式未能体现护理专业特点。近几年, 在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思想指导下, 中职语文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往往感到有心无力, 左右为难:在课时少, 教材内容多而不实用的情况下, 课堂精讲, 担心学生文化底子薄, 不易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 不精讲, 课时少, 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护理班级多, 常采用合班上课, 合班人数多, 教师设计的提问内容就显得杯水车薪, 难以满足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不同要求, 也难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根据护理岗位的需要, 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的语文课应突出言语实际应用教学, 学生也渴望参加各类语文活动, 但实践起来难度不小:一是学生参差的文化程度使实践活动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是受时空的限制, 三是受中职老师传统教学观念的约束, 四是未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体而言, 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语文课显封闭性和落后性, 未能体现专业特点, 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 文就是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 就叫语文。”语文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重要交际工具, 护理专业的学生要具备护理岗位上需要的人际沟通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促进自身事业的长足发展, 就必须具备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同时, 语文教育专家王尚文教授认为:“个人的言语世界也是和他的精神世界相连接、相吻合的。精神世界的开拓不能不同时是言语世界的延伸, 言语世界的延伸也不能不同时是精神世界的开拓, 因而, 语言学习过程不可能不同时是人的意识、人的精神培育的过程。”[1]语文丰富的人文性, 可促进护理专业学生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以及对他人生命的关怀、珍爱, 有助于学生在护理岗位上自觉有效地开展心理护理、人文护理。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应长久保持学习语文的动力和运用语言兴趣, 才能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 使之能为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及工作带来长远的帮助。

1夯实学习基础,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本地区近几年的招生情况看, 中等卫生学校的招生任务重, 压力大, 要在招生时把紧生源关口不大可能, 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护理专业新生入学后, 语文教师应有目的地夯实学生语文学习基础, 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具体的做法是:第一, 在教学过程中, 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 重点进行字、词、句、文的认、释、读、写, 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能力训练和提高。第二, 要求学生养成规范用字, 规范使用标点, 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第三, 课后成立“一帮一”小组, 即基础较好的学生帮助基础不好的学生, 以达到共同促进。夯实学习基础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达到, 可在各个学期里逐步开展, 有计划有步骤的, 尽量做到层级递进, 系统实用。

2端正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首先, 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语文教学不是应试教学而是就业准备教学, 教师应本着为每一个学生长远着想的宗旨, 根据学生将来的护理岗位需要, 注重基础、突出重点, 培养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 提升个人文化素养, 有助于学生形成护理职业能力, 成为合格型的护理人才。教师可结合历届学生的就业经验, 帮助学生认识到护理专业语文课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就业需要动力的推动下, 学生才能看清方向, 自觉关心自身的语文能力的提高和人文素养的养成;其次,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所谓的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 它是一种在一定条件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具有支配和控制作用的学习方式。在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开展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 引导学生学会聆听、交谈;重视课外阅读, 懂得选择好书, 扩大知识面, 熏陶自己的审美情趣, 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多动笔, 培养自身清楚流利的表达能力;再次, 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积千累万, 不如养个好习惯”, 教师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适时地抓住教育时机,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自觉预习、上课时自觉运用听、想、质疑、说、记, 课后小结等方式吸收及运用, 并鼓励学生课堂积极思考, 回答问题。同时, 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阶段小结, 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取人所长, 补己之短,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促进学生自觉学习。

3优化教学内容, 改变教学模式

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语文所占用的总学时少于普通高中的30%。因此教师应在有限的空间内, 结合护理专业特点, 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性功能, 挖掘语文教材中的闪光点, 如自信、拼搏、坚强、博爱等, 通过美好情感的潜移默化及文化的熏陶, 使学生追逐生活中的真善美, 热爱生命、尊敬生命, 完善自身人格。同时, 开放教学思维, 建立具有护理特色的语文教学模式:首先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与护理专业的职业化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 突出专业性, 以形成护理职业能力。如与护理老师合作, 安排医学语体的讲授与实践活动。其次是走出课堂, 走向生活。语文无所不在, 它在书本里, 也在生活中, 书本以外的生活, 更是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应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近医护行业, 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 了解护理职业能力对语言运用的要求, 同时,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等。

综上所述, 只要我们能正视学生的实际, 从护理专业特点出发, 积极探索教学新路径, 努力发掘有利的教学因素, 那么, 学生就能长久保持学习语文的动力和运用语言的兴趣, 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为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护理专业是中等卫生学校的重点专业, 护理专业学生不但要掌握系统的护理知识和过硬的技能, 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人文素养,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对护理专业学生必备的岗位能力及将来的职业生涯影响深远。本文对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从语文学习兴趣的角度进行探讨, 提出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语文教学改革的措施方法。

关键词: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语文兴趣,语文能力,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71.

上一篇: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下一篇:关于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绩效分配方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