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兴趣调查情况分析

2022-09-11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教授也曾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因而, 兴趣在人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意义是巨大的。小学生们是如何看待兴趣的呢?为此, 我走访了广州、惠州、东莞、河源等市的小学, 并在河源市区的小学和县城的小学 (以和平县的小学为代表) 给四、五年级的学生发了1800多份调查问卷, 共收回有效答卷1406份, 其中男生634份, 女生772份。得出的结果, 有些是我们预料之中的, 有些则在预料之外。

调查显示, 小学生对自己所“喜欢”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43.17%的小学生之所以选择玩某类游戏, 是因为自己认为“好玩”;72.30%的小学生之所以对某类书产生兴趣, 是因为“自己喜欢”;79.09%的小学生之所以选择某项运动, 是因为“就是喜欢”或“因为好玩”;37.27%的小学生之所以参加某兴趣班, 正是因为他“喜欢”。以上四个问题均是该题目中被选得最多的一项。可见, 现在的小学生自主能力相当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上所言“好玩”、“喜欢”, 归根到底就是由于他们对这些活动充满了热情, 也就是“感兴趣”。那些对某事物感兴趣的学生, 比那些对该事物不感兴趣的学生更为积极, 更能坚持不懈, 效果也更好。学生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去从事某项活动, 其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 即使十分疲倦和辛劳, 也总是兴致勃勃, 即使困难重重也绝不灰心丧气, 而能想尽办法, 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它, 甚至废寝忘食。

1 关于玩游戏

1.1 小学生下课后最喜欢做的事情是玩游戏, 对感兴趣的事情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参加, 并且容易接受他人影响

在问及小学生“下课后, 你喜欢怎样的活动?”时, 答案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有个答案非常集中, 那就是有32.65%的男生和46.11%的女生均回答“做游戏”。而他们喜欢玩的游戏依次为:学习游戏、下棋、智力游戏、追逐游戏、打纸牌、打游戏机、走迷宫等。问卷显示, 男生最喜欢下棋, 女生最喜欢玩有关学习上的游戏。由此可见, 性别也是影响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显示, 女生对具体的、涉及个人的事务或活动较有兴趣, 而男生多对广泛的、社会性的事务或活动较感兴趣。

有43.17%的学生回答之所以选择游戏, 是因为“好玩”。他们所言之“好玩”, 是指能够从某事物中获得乐趣, 从而产生接近该事物的倾向, 并积极参与有关活动, 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情。正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老师或家长可利用他们对游戏的兴趣, 适当地把游戏引进教学当中, 使教学过程轻松、快乐、游戏化,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使他们愿意学、乐意学。教师还要做到热爱学生, 善于与学生交朋友, 以情育情;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诱发、引导, 达到知识和情感交融, 以理育情。学生对这位老师有了好感之后, 自然而然就会喜欢上他所担任的这门课程, 正所谓“爱屋及乌”。学生一旦对该门课程有兴趣, 上课会认真听讲, 课后能积极思考, 学习会越来越顺心, 而学得越好就越是喜欢此门课程, 兴趣就越发浓烈, 产生良性循环。

从三、四年级开始, 小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在提高, 能够自觉独立地学习和参加集体活动, 但接受外界暗示较多, 其行为易受老师、家长、同学、伙伴及学校周边环境的影响。调查对象当中, 在关于选择看什么书问题上, 16.86%的学生回答受老师、同学或父母的影响;在选择玩什么游戏问题上, 20.20%的学生回答受“朋友玩”或“别人要求”的影响;在选择运动方式问题上, 1 8.2 8%的学生回答受“多人玩”或“他人影响”;在选择参加什么兴趣班问题上, 23.33%的学生回答受“父母要求”、“老师要求”或“有同学参加”的影响。小学生对“歌星”、“偶像”的追逐, 就是同学间相互鼓动的结果。调查表明, 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家庭, 存在着不同的兴趣爱好, 这些兴趣爱好特点对小学生兴趣的形成会有很大的影响, “孟母三迁”就是最好的例子。

1.2 游戏作用的认知

调查中, 有26.39%的学生认为玩游戏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 23.83%的学生认为可以增进朋友间的感情, 20.41%的学生认为能够令自己更聪明, 还有一部分学生则认为能够交更多的新朋友或打发时间等等。可见, 兴趣具有很大的动机成分, 它使人的探究和认识活动染上强烈的、肯定的情绪色彩, 从而使这种活动为人所接受和喜爱。

教师要利用学生关心学习结果的特点,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使学生明白学习知识不单单是为了考试, 而是为了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环境,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 可以用生活实例和本学科新进展来加以说明。例如:数学课上, 用有趣的童话故事说明学好数学能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英语课上, 用实例说明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 各民族的文化知识交流与共享是这个世代的特色, 吸收国外的科技成果与对外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样急迫等, 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明确学习目的。

游戏能够帮助小学生们了解多方面的知识, 培养某一方面的爱好, 培养思考方式, 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 他们在游戏中探索和发现, 并且还能够满足小学生社会性交往的需要, 获得成功喜悦的需要。但是, 游戏对小学生有积极意义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在此给老师和家长提几点建议: (1) 强化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包括身体上的碰撞和思想上的安全防范意识。 (2) 让小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让他当小老师, 引导他大胆地讲述。 (3) 适时节制他们玩游戏, 特别是不要长时间单独面对电脑去玩游戏, 否则很可能养成不愿与人交流合作的性格心理, 这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4) 参与到他们的游戏中, 利用游戏的教育意义延伸游戏内容。 (5) 鼓励为主, 切忌妄加批评。

1.3 游戏选择上的差异

在问及“你平时一般做些什么游戏?”时, 答案中, 喜欢“下棋”的学生占15.93%, 喜欢做“有关学习上的游戏”的占20.48%, 喜欢做“考智力游戏”的占15.01%, 喜欢玩“追逐游戏”的占14.72%, 喜欢“打纸牌”的占14.15%, 喜欢“打游戏机”的占10.81%。

小学生为什么在选择玩什么游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呢?我认为, 这首先与其能力有极大关联。在作出选择时, 小学生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考虑到自身能力与要从事该项活动所需要的能力要求的匹配。如果一个人长期不能从该活动中享受到乐趣, 并且跟别人相比还相形见绌的话, 久而久之, 他会觉得兴趣索然, 极力回避, 去从事自己更能胜任的活动。这是一种常见的自我防御方法, 借以维护个体的自尊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闪光点”, 因势利导, 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 对待成绩中、差的学生更要注意保护他们的思维积极性, 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他们想错了不随便批评责备, 对一些不肯动脑想问题的学生, 想方设法鼓励他们积极思考。

其次是性格上存在差异。性格是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是非常复杂的心理构成物, 它贯穿着一个人的全部心理活动, 调节着整个行为方式。有的小学生喜欢舞枪弄棒, 摸爬滚打, 有的喜欢玩“过家家”等等, 与性格关系密切。

再者, 选择游戏与他们的个人认识和价值观念有关。应当指出, 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兴趣的形成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有的小学生认为玩这些游戏可以“增进朋友间的感情”——这是重友谊型的;有的认为可以“令自己更聪明”——这是重智力型的;有的认为“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重知识面的;有的认为“可以锻炼身体”——重体质的, 而有的则只想打发无聊的时间——较消极的等等。

2 关于阅读

2.1 小学生喜欢具体形象的书籍

调查显示, 小学生来到图书馆时, 有45.31%的学生会拿起漫画书来看, 因为这类书籍非常形象。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与学习材料直接相关, 形象、直观、新奇、富有色彩、贴近生活的教材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在激发兴趣的同时还能发展兴趣。我们在编写教材的时候要注意到这一点, 把小学课本编得尽量形象、易于理解。教学过程中, 有的知识和过程是很抽象的, 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 而有的知识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讲述比较枯燥, 这时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方式教学, 使学生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有效引起注意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同时提高学生的注意素质。

2.2 小学生能有计划地看书

调查发现, 超过半数的小学生有计划地看书, 还能自己制定计划。有34.57%的学生是作了详细的计划来看书的, 19.91%的学生看书有计划但不详细, 而这些计划中60.81%是自己制定的。可见, 过半数的学生能够做到有计划地看书, 这与老师、家长对他们看书的重视程度有关。而有45.52%的学生没有计划地看书, 这个比率也不小。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科学地制定计划, 并且引导学生把以上所谈的“阅读计划”延伸到“学习计划”、“生活计划”、“工作计划”等。订计划要依照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 不能盲目, 计划不能订得太高, 也不能太低, 贵在持之以恒。

3 关于体育运动

小学生自己选择运动方式, 能意识到运动的效果, 并能坚持这些运动。

小学生课后很喜欢运动, 并且运动种类比较丰富, 跳绳、跑步、打篮球、跳远、踢足球等等。小学生之所以做这些运动, 45.95%的学生是由于“就是喜欢”, 33.14%的学生是“因为好玩”, 而12.45%的学生是由于“多人玩, 我也玩”, 8.46%的学生是“受他人的影响”, 如老师安排、家长吩咐、朋友邀请等等。57.82%的学生意识到做这些运动使自己“身体好了”, 17.78%的学生则由于做这些运动“人开心了”心情更愉悦了, 9.89%说朋友多了, 7.68%说可以“打发无聊时间”。40.33%的学生能够坚持这些运动, 30.01%的学生基本上能够坚持这些运动, 而20.48%则很多时候不能坚持, 9.17%的学生则不能够坚持这些运动。

谈到体育运动, 小学生们都一致联想到学校的课内和课间运动, 然而家庭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体育运动。现代体育分为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等, 家庭体育则是社会体育形态中的一种。其教育功能表现为长辈对未成年后代身体锻炼的引导、熏陶、影响和矫正, 有助于培养下一代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体育活动的习惯, 为青少年的身心协调发展打好基础。更重要的是家长可以充分观察、了解、掌握他们的兴趣、志向和性格, 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有的放矢的教育。因此, 长期被忽视的家庭运动应该引起重视, 从而有利于学习兴趣、意志品质的培养。

4 关于参加兴趣班

由于乡镇大部分学生没有条件参加兴趣班, 调查对象中只有46.16%的学生参加过兴趣班。在这些参加过兴趣班的学生中, 参加英语、数学、语文的学生居多, 书法、钢琴、小提琴、溜冰、乒乓球、篮球、棋类等次之, 科技制作班较少 (2.56%) 。37.27%的同学之所以参加这类兴趣班是由于“我自己喜欢”, 23.76%的同学是由于“我这方面比较差”, 还有的是由于“有同学参加, 我也跟着参加”、“老师建议的”或“父母要求的”等等。绝大多数的学生称在兴趣班学到了“自己想知道的知识”, 并且学到了“与人交往的经验”。

事实上,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 精力充沛, 兴趣广泛。他们不仅有好奇心, 有了解社会和自然, 获取知识的愿望, 而且喜好行动, 有进行各种活动和体育运动的需要。在兴趣班里, 学生不受教学计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 广泛接触社会、自然、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活动, 活动空间广阔, 人际交往增多, 这对于他们体察社会生活的脉搏, 了解科学技术的动态, 拓宽文化视野, 形成高尚情操, 提高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发展特长, 培养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无疑会起重要作用。

摘要: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对小学四、五年级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分析, 发现他们下课后最喜欢做的事情是玩游戏, 对所感兴趣的游戏会主动参加, 并且容易接受他人影响;小学生已意识到游戏的作用, 而在游戏的选择上存在能力差异、性格差异、个人认识及价值观念差异。

关键词:小学生,兴趣,调查

参考文献

[1] 郑雪, 易法建, 傅荣.心理学[M].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6.

上一篇:自拟舒络止痛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风36例下一篇:职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浅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