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2022-12-02

目前, 在大学校园里,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总是提不起劲, 不能刻苦学习, 对学习兴趣不足, 缺乏以往的学习热情, 学习效果不理想, 有的学生甚至有厌学情绪。对此, 为采取有效的措施, 以激发和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针对上述问题, 于2006年12月, 对本校2005级和2006级的共1 3 4 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本校2005级和2006级共13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2006级学生715名, 2005级学生625名。

1.2 方法

2006年12月对本校2005级和2006级的共1 3 4 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方法为调查问卷法。主要围绕大学生学习情况列出了3个题目 (即上大学的驱动因素、选专业的驱动因素和对自己专业的兴趣) , 每个题目有5~6个选项供选择 (详见表1、表2、表3) , 在开始答卷前, 先向学生说明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求学生如实答题。用不记名方式进行调查, 力求调查结果真实。材料用SPSS (10.0) 统计软件在Windows环境下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上大学的驱动因素

该因素的调查, 列了6个选项 (详见表1) , 其中4、5、6三项是学习动力中较为积极的因素, 三项之和占总人数的5 3.8%, 说明有一半多学生的学习动力相对较足, 但还有相当一部分 (4 6.2%) 的学生受被动的驱动因素支配, 这些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不足,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2 选专业的驱动因素

从专业选择来看, 列了6个选项 (详见表2) , 其中1、4两项是积极的, 占总人数的47.4%, 还有一半多 (占52.6%) 的学生并非喜爱本专业, 选择本专业是出于某些原因, 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此, 对于一个本来就不喜爱、没有兴趣的专业, 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是非常困难的, 这些消极或被动的因素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劲头。

2.3 对自己专业的兴趣

兴趣在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依据心理学的理论, 学习的最佳动力乃是对所学对象的兴趣。在调查中发现, 所列5个选项中 (详见表3) , 有兴趣的两项 (第2、4项) , 占51.2%, 兴趣不足的占48.8%, 说明有近一半兴趣不足。就这个数据看, 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出他们在学习动力上的问题。更严重的是对比2005级和2006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见表4) , 经X2检验 (X2=6.094, P<0.05) , 差异有显著性, 即2005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于2006级学生, 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大学时间的延长而在下降, 这不得不引起学校的更加重视。

3 讨论

3.1 学习兴趣不足的原因分析

3.1.1 专业“错位”

经过高考的选择后,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去学自己想学并适合去学的专业, 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某些方面的原因 (如表2中的2、3、5、6项) 未能如愿地学自己想学的专业, 由此会有一种委屈, 甚至悲观的消极情绪, 因此对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 心理上出现冲突, 并且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

3.1.2 对所学的专业缺乏了解

有一部分学生虽然所学的专业正是自己报考的专业, 但当真正地开始接触这个专业时, 却发现现实与想象相差甚远, 自己的个性与能力并不适合在该专业发展, 认为自己在其他专业上发展会更好。这类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学生在高考前, 对自己本身的情况与所报的专业并不了解, 高考的目的就是上大学, 只要能上大学, 什么专业、个性、爱好等等都是次要的。

3.1.3 对专业前景的悲观

有些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冷门”专业, 对就业前景不满意, 他们认为自己学好学坏都一样, 反正今后找不到好工作。有了这样自暴自弃的心理, 自然不可能对本专业产生兴趣, 终日无所用心, 经常逃课, 成绩一落千丈。

3.1.4 对热门专业的追求

有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专业课太简单, 所讲的理论知识已经过时了, 而当今社会最抢手的人才是应用型人才, 所以花大力气去学英语、电脑、金融等“热门”知识。开拓视野, 跨专业地涉猎各方面知识本是件好事, 但主次颠倒, 就此放弃了本专业的学习。殊不知这样不仅大大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 而且对大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3.1.5 忽视学习方式的调整

大学的学习要求与中学有明显的不同。在中学阶段的学习讲究的是服从, 学生要服从教师、要服从书上的观点, 而进入大学以后, 学习上要的是质疑与创造, 那种线性式的简单思维模式在大学学习中已经不适应了。一部分大学生由于未能及时适应, 造成学习成绩的不理想, 但同时又忽视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调整, 所以在专业学习上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 从而丧失对专业的兴趣。

以上几方面都表现为一种“冲突”, 专业与兴趣的冲突, 学习与适应社会的冲突, 旧的学习方法与新的学习环境的冲突, 在很多情况下, 大学生对这些问题往往会采取各种措施, 尝试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常用有:转系、转专业或转向对自己有吸引力的科目等等, 但常常很难奏效, 而且在采取这些办法的过程中又往往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与挫折。

3.2 激发和培养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

3.2.1 提高学生思想觉悟,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学校举办各种讲座、校外活动等, 教育大学生认识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责任, 认清今天的学习与振兴中华、建设祖国的关系, 使他们看到当今世界科学文化的日新月异, 向学生介绍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信息, 激发他们的时代紧迫感和责任感, 让大学生看到我国科技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使他们自觉承担起历史的重任, 为发展我国的科技而努力学习。

3.2.2 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专业与兴趣的关系, 教育学生认识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意义

专业与个人兴趣相冲突的学生, 往往是由于对冲突的性质认识不清, 和自我认识不清所造成的, 因此, 必须学生和学校两方面共同努力。首先, 要正确的进行自我认识, 事实上, 像这样的专业与兴趣的冲突, 并不是“非此即彼”的, 即不是选择其中的一个就必须放弃另一个, 无论是基础学科还是应用学科、自然学科还是人文学科都是相通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比较充裕, 完全有可能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 再去学习其他专业的课程, 触类旁通, 相互促进, 即使在专业不适合的情况下, 完全可以不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 可以去选修自己想学的课程, 甚至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申请第二专业, 关键就在于学生能否合理安排好时间。其次, 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专业对口的单位, 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个感性的认识;请本专业有成就的校友回校作报告、开讲座、座谈会等, 从他们身上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在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加深实践, 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中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从而使他们提高学习兴趣, 热爱本专业, 认真学习。

3.2.3 要教会学生学习, 积极调整学习方法

大学学习的一个基本特点, 就是更强调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同时教师直接指导也大大减少了, 这与中学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而且学习时间大部分由自己掌握, 适应了中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大学生, 在上大学之后许多人出现了不适应。为此, 学校在新生入学教育的时候让有体会的高年级学生介绍自己的经历, 并开设相应的讲座, 介绍学习方法、技巧,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学习。对实在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帮困小组, 采取个别辅导。

3.2.4 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

在大学生职业理想形成之初, 个人兴趣、爱好、愿望对于职业倾向往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随着思想的成熟, 确定职业理想的出发点应逐渐由个人转向社会, 开始更多地考虑各种职业的社会意义, 社会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各种职业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职业既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更是人们为社会服务的途径, 在职业理想不同的人们心目中, 两者的比重是迥然不同的。因此, 学校在学生的课程中加入职业指导课,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崇高理想的人, 把造福人类、造福社会作为自己奋斗的根本目标。

该校通过采取上述方法,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 一年后, 2007年12月, 就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兴趣”这一题目, 仍用2006年的调查表进行了调查

调查的结果见表5。有兴趣的占87.5%, 兴趣不足的仅占12.5%, 有学习兴趣的提高了36.3%。对比2005级和2006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见表6) , 经x2检验 (x2=2.280, P>0.05) , 差异无显著性, 说明只要学校重视, 教师善于引导, 绝大多数学生均能摆正位置, 端正学习态度, 专业学习的兴趣是可以被激发和培养出来的。

摘要:分析在校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不足的原因, 为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提供依据。[方法]用不记名方式对某专科学校2005级、2006级共1340名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51.2%的学生对专业有兴趣, 48.8%的学生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 且2005级学生比2006级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更加不足。[结论]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有, 有专业学习兴趣的学生提高了36.3%, 说明绝大多数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是可以被激发和培养出来的。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激发

参考文献

[1] 杜文东.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M].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

[2]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4.

[3] 李德.预防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上一篇:浅谈艺术普及活动“普”“真”“亲”“善”“惠”——以国家大剧院《经典艺术讲堂》为例下一篇:俄罗斯油画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