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程管理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进程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本文基于某轨道交通产品制造企业的设计进程管理现状与信息化建设需要,提出了搭建“设计进程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思路,而后对其顶层模型进行设计,并分析了平台模型的优势及建设重点。关键词:设计进程;信息化;模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是每个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

第一篇:进程管理论文范文

工程施工进程中物资管理问题探析

【摘 要】物资管理是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只有实现物资管理的科学合理化,才能为工程施工节约资金投入,减少不必要的设备和材料浪费,保证工程施工的进度。但是目前我国的物资管理认识不足,物资管理水平相对欠缺,针对于此,笔者从目前我国工程施工的物资管理现状着手分析,通过进一步讨论物资管理目标,最终确定了部分优化措施,以整体促进我国的物资管理改革进程。

【关键词】工程施工;物资管理;资金成本

物资管理之所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物资是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物资的采购资金在工程施工的总投资中占有较高比例,因此,对于物资的有效管理可以为工程节约大量的资本,同时也能够避免物资浪费现象的发生,其次,物资供应充足才能保证施工如期进行,如果物资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够及时输送,可能导致工程被迫停工,给施工单位带来重大损失。为此应该全面提高现有的物资管理水平。

1.工程施工进程中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认识不足

受到市场经济模式的影响,企业和施工方片面的追逐经济价值的获取,而忽视了管理方法的运用,尤其是物资管理,没有引起领导以及企业的足够认识,所以不能够发挥其基本的作用。

1.2 物资管理成本问题

物资管理的关键环节就是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对成本问题的控制一般项目部会成立成本管理小组,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和成本进行控制,财务部门进行监督,形成了物资综合管理机制,共同把物资的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但是目前我国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物资成本管理问题比较严峻,具体表现在:(1)采购成本缺乏控制。(2)仓储积压,占用大量资金。(3)成本控制缺乏监控力度。

1.3 物资管理流程不畅

物资管理要与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案相配合,并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流程化管理,而当前的物资管理缺乏流程化要求,没有对施工组织进行全面的管理控制,对施工过程中施工项目的物资控制缺乏一致性,而且缺乏信息沟通,往往容易造成物资的重复购买,使得管理的内部协同机制受影响。

1.4 现场管理存在不足

目前对于物资管理主要围绕采购、仓储、供应来展开,对物资的现场管理不够重视,管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直接造成了现场管理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现场的物资出现丢失现象;物资存储方法不恰当,造成物资的浪费,影响物资的基本使用效能等。

2.工程施工中物资管理的目标分析

2.1 保证工程施工进程顺利

物资管理的要点必须要能够保证工程施工进程顺利,要以施工进程为最终服务对象,以全面有效的物资供应进行物资提供。首先,应该与物资供应商进行洽谈,保证可以及时的提供物资,其次,应该保证物资的采购资金充足,能够及时调用;再次,确保物資的运输流畅,运输障碍小,成本低,速度快;最后应该在运输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降低物资的损耗以及劳务的使用量,为施工建设节约物资成本。

2.2 保证成本控制效益

施工过程中的物资管理要保证对成本的控制,因为成本控制是现代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落实成本目标、实现成本计划的有力保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施工管理层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施工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项目成本控制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需要管理人员树立全局的观念,同时可以根据外部经济、政策等环境做出及时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完善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办法。

3.工程施工进程中物资管理的优化对策

3.1 提高认知,建立各项物资管理制度并落实

推进物资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提高企业效益,必须从思想上提高对物资管理重要性的认知。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物资管理制度,从物资计划、采购、合同签订到验收、保管、领用、报废,整个物资流程都有制度可循,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大现场业务指导,增强信息沟通,对物资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严加控制。

3.2 施工前物资管理

在施工前进行物资管理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保证施工过程中物资的供应,并提前进行物资管理控制,避免出现物资供应不足和高价购买物资的现象发生。对于施工前的物资管理要实现目标计划控制。首先,对施工物资情况及进行全面的供应计划设计,对采购、供应、运输等环节的业务活动进行分析,提出较为完整的物资管理计划和实施计划。

3.3 施工中物资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物资管理要保证采购控制,要强化信息情报收集,引入竞争机制,净化采购渠道。首先,对符合基本条件的物资供应商进行详细的对比和考核,最终选择物美价廉的供应商,既能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又能节约成本。其次,对于引进的物资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对于检验不合格的物资拒绝使用,同时应该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将采购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避免责任推卸问题的出现。为了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进行一定量的物资储备也是必要的,储备的基本原则确定为“多存信息,少存实物”,信息包括主要的物资引进渠道,主要物资供应商的基本信息等,并且对于采购的物资的基本信息可以准确划分,以便提高物资的使用效率。另外,在施工现场要检查对各类物资是否实行了分类、分区保管存放,库房设置是否具备防锈、防腐、防火、防潮、防盗等基本条件。重点抽查期末结存量比较大的物资,结合施工计划、现场工程量分析安全库存量和经济库存量的确定是否合理。

3.4 施工后物资管理

施工后的物资管理主要包括物资验证和物资仓储两个环节。物资验证主要是物资管理人员需要对施工后剩余的设备和材料进行系统的规划,并将规划之后的设备和材料进行质量检验,没有符合基本质量要求的不能放入仓库。物资仓储主要是针对工程施工结束后材料依据其未来使用时间的长短采取必要的储存管理,主要集中在对于需要长期管理材料,应该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必要的防火、防虫、防潮等技术处理,尽量减少材料的损失,为企业降低物资投入成本。

4.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建筑需求在逐步提高,这就刺激了工程施工的崛起。工程施工在保障建设质量的同时必须减少经济成本,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此,应该改变传统的工程施工管理观念,树立正确的物资管理思想,并结合物资管理的现状进行具体的调整改善,只有这样才能整体提高物资管理水平,促进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黄治国.新形势下施工企业的项目物资管理[J].大家,2011,(9):57-58.

[2]邹中林.新形势下施工企业的项目物资管理[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3):107-109.

[3]俊芳.浅谈施工项目物资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6):36-38.

作者:常林

第二篇:设计进程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初探

摘 要:本文基于某轨道交通产品制造企业的设计进程管理现状与信息化建设需要,提出了搭建“设计进程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思路,而后对其顶层模型进行设计,并分析了平台模型的优势及建设重点。

关键词:设计进程;信息化;模型;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是每个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类企业陆续开始信息化建设。据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最新数据,我国信息化500强企业中80%的企业信息系统已经覆盖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其中财务管理更是达到了100%。信息系统覆盖监察审计、风险管理、战略管理的企业的比例均超过40%。这表明,企业十分关注如何通过信息化构建企业能力。

据万方数据网显示,关于“企业项目进程与信息化建设”的文献,以通信、建筑、电力类、汽车制造行业类著述较多,而轨道交通制造业鲜有见刊。根据初步调研,轨道交通制造业的设计进程与信息化建设在企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研究该课题具有重大意义。

一、设计进程管理与信息化建设

1.设计进程管理

设计进程管理是基于研发项目的过程管控。依托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设计进程管控的主要阶段有策划、方案、技术、工作图、产品试制、试验验证等,重要思想是“动态监控、静态输出、过程协调”,基本方法包括策划、组织、沟通、协调、评审、记录、实施等。

实践经验表明,由于管控者的工作年限、经验、方法、参与程度等不一,导致设计进程管理的结果也呈现很大不同。特别是近年来,伴随企业快速发展,各类项目急剧增加,项目周期变短,项目要求增高,人员流动加快,设计进程管控难度累年上升。

因此,如能打造一个平台,让基层员工工作合理合章,让高层次管理者可以对员工工作进行立体式指导,同时又可以将历史经验予以保留,并让项目管控效果整体呈现,成为了设计进程管控内部变革的动力源泉。

2.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撑企业管理的手段和过程。其内容包括了企业规模,企业在电话通讯、网站、软件、硬件、电子商务方面的投入情况,在客户资源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建设成就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动了企业方方面面与之紧密融合,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程度越深,其享受信息化福利的可能性就越高。长远来看,信息化带来的既有管理方法的创新,也有人力、资源、效率的改进等。迎接信息化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如何将设计进程管理与信息化建设有机结合,使之发挥效力,服务企业,方法多种多样。通过对国内各类企业的了解,搭建“网络平台”是大多数企业的选择。

二、一种设计进程管理信息化平台模型探讨

本文提出“设计进程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概念。该平台的建设需经历“需求收集、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交付、验收、维护”等过程。其中,概要设计,亦即顶层设计是设计进程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对现有管理模式总结、补充、完善后,概要设计输出的成果是“设计进程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框架模型”。

1.平台模型概述

设计进程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模型搭建,需以项目运行阶段为主线,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项点与项目实践中优秀经验有效结合,初步实现“项目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整理、发布、传播,便于各级管理人员工作。”的目标。拟考虑设置以下顶层模块:创建项目、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接口管理、评审管理、信息输出等六大模块,各模块内容及作用如下:

(1)创建项目:以项目管理计划及项目里程碑等信息为依据,设置“项目重要干系人、关键里程碑节点、合同分解目标、项目关键风险点及应对措施、项目优先级”等文本框,以便于各类人员对项目初始信息进行掌握。

(2)设计进度管理:参照设计进程与设计质量计划书、RAMS和LCC相关管理计划中各研发阶段的目标,分设“策划、方案、工作图、试制、试验”五个子模块,子模块下设置各阶段输出的关键文件、图样等的“名称、责任人、起始时间、当前状态、偏差分析、解决措施”等文本框,以便技术管理人员对关键文件、图样进行“组织、督促、协调”等工作。

(3)设计质量管理:以质量管理计划为根据,设置“阶段内审计划、项目内审计划、项目总结、变更管理”等子模块,其中变更管理又包含“变更发起、变更进程跟踪、变更实施效果、变更费用统计、变更KPI指标”等子模块。以求系统监察项目研发阶段的质量情况。

(4)设计接口管理:以设计进程与设计质量计划书中接口清单为输入,设置“接口名称、接口责任主体、接口强关联单位、接口弱关联单位、接口实施情况、接口计划关闭时间、接口实际关闭时间”等文本框,以便追踪各阶段接口文件的签订交付情况,清除下游阶段实施的障碍,最终减少变更的出现。

(5)设计评审管理:以设计进程与设计质量计划书中所列评审计划为输入、设置“计划评审项点、临时评审项点”两大子模块,各子模块下设置“评审申请、评审资料、评审专家、预评审管控、正式评审、评审会议纪要、评审意见落实、评审关闭”等分项。通过全方位管控,实现通过评审检验阶段成果、修正阶段成果的目标。

(6)覆盖范围:以“综述、研发项目的各大设计模块”为一级单位,下设“设计进展、下月计划、偏差分析、实施难点关闭情况”等二级单位,以月度为周期进行更新,便于项目组对项目实施整体控制,及时跟踪解决重要难题。

2.平台模型建设分析

设计进程管理信息化平台模型以项目各类计划为依据,全面覆盖计划各主要项点,对项点主要内容进行管控。采用该模型后,设计进程管控可得到如下改善:

(1)平台模型的搭建,将为设计进程管控提供一个“流程规范、结构合理”的平台,便于技术管理人员有效实施设计进程监控;

(2)平台模型的搭建,将集中共享信息资源,方便上下游及相关单位及时了解设计进程动态,规避了信息孤岛的出现;

(3)平台模型的搭建,将促进技术管理人员、设计人员彼此的沟通与协作,减少重复工作,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放人力资源。

模型的深度开发应用因软件供应商的实力和各企业业务各异,最终在实际应用中还应结合各企业管理现状。根据调研,以下几点可作为后续开发重点:

(1)技术细节的深入改进。模型的开发应视为初级阶段,后续需对设计进程管控中的各模块进行优化,如研发项目应从当前的粗放管理向细化管理推进,对项目研发团队及相关工作进行分解到周,并对其周计划进行跟踪管控,以整合人力资源,节约项目研发周期;

(2)项目管理理念的应用推广。模型及平台的演变应深度结合项目管理思想,将设计进程的每个阶段都分解成“项目启动、规划、执行、监控、收尾”等五个过程组,并重点应用“项目整合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干系人管理”等知识,推动研发项目设计进程与项目管理思想的深度融合;

(3)网络应用平台间的一体化发展。当前,该模型平台只是实现了设计进程管控的信息化初步建设,与本部员工紧密相关的“数据管理平台、OA系统、EAS系统、OUTLOOK,HCM”等仍与该平台脱钩,暂无法做到集约化办公;从外部讲,该系统应用范围亟需推广普及。因此模型及平台应用、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

三、结语

设计进程管理信息化平台模型的搭建,为轨道交通产品制造企业技术管理向网络化实现提供了参考。企业若能将其应用实现,不失为一种提升企业效能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美)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著.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2]雷万云.信息化与信息管理实践之道.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CECA 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从企业信息化到信息化企业-2008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调查报告,2009

作者:张志高 付涵吟 王湘银 陈建辉 卢艳玲

第三篇:人口城镇化进程中社区管理转型研究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过程中形成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对于社区管理应该强调以人为核心,通过社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本文首先对现有的社区管理模式进行介绍,分析了在城镇化过程中社区管理主体、资源和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府、社区和社会组织“三元一体”的城市社区管理方式,各主体拥有不同的角色定位。最后根据城镇化发展要求,构建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从社区和农业转移人口两方面来共同推动社区管理。

关键词:人口城镇化;社区管理;三元一体

2014年我国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人口城镇化水平,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可以在社区的帮助下进行,社区对于促进城镇化人口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如何在现有社区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人口城镇化的发展,转变社区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提高“城中村”地区人口质量,已成为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社区管理的一大重要课题。

一、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1.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社区管理也开始了其体制改革,主要为了适应从计划经济主导下的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自治模式发展。经过十几年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我国形成几种具有特色的社区管理模式:“上海模式”、“沈阳模式”和“江汉模式”。其中“上海模式”是政府主导型的社区管理,“沈阳模式”属于典型的自治型社区管理,“江汉模式”属于合作型社区管理。

“上海模式”形成了街道社区的“街居制”,通过街道居委会对社区全方位的管理,居委会管理社区的各项事业,拥有广泛的职权。“上海模式”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居委会在进行管理的同时,也依靠其他社会团体的帮助。作为老工业区的沈阳,在社区管理中突出社区自治,每个社区中均形成自己内部的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社区党员代表大会和社区委员会,各个委员会有自己负责的职权范围,形成了独特的社区管理自治、行政与社区自治分离的“沈阳模式”。“江汉模式”是在“沈阳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之间有共同之处,所不同的是“江汉模式”强调政府与社区的共生、互补和双赢,并不完全排斥行政干预,而是政府行政功能与社区自治功能形成互补。

2.人口城镇化进程中社区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其存在的问题有:首先是社区管理的主体问题,现在的社区管理中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但是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人口城镇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政府在进行主导管理的同时,其他相关社会组织的介入,对于这部分人更好的实现市民化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是社区管理资源问题,物质资源是社区发展的重要基础,政府主导的社区管理并不能获得满足社区需要的财政拨款,在财政拨款不足的情况下,应该借助社会资本的投入促进社区发展。最后是社区管理的体制问题,行政管制还是社区自治,社区作为政府的基层管理单位,在对社区管理过程中,浓厚的行政色彩会影响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解决居民的需求,并且在城镇化中形成的“城中村”也会由于缺乏管理,影响社会稳定。

二、构建“三元一体”的城市社区管理方式

城镇化进程中应该强化社区的管理功能,以社区管理带动人的城镇化发展。社区建设的实质社区资源和社区力量的整合过程,即将社区中所有的资源、所有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来共同建设社区。社区管理的实质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发民间多种资源,发展社区自治,形成政府、基层组织与居民通力合作的局面。[1]社区管理应该打破原有单一、封闭的管理方式,寻求多元主体、平等参与的社区管理。构建“三元一体”的城市社区管理方式,“三元一体”即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共同致力于社区管理的目标,一同构建以人为核心的社区管理。

1.“三元一体”各角色的定位

首先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应该是主导性的,社区管理中大的决策权、组织控制都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通过行政手段保障社区的健康发展。虽然政府起主导性的作用,但是其职权并不是完全不受限制的。其次社区是整个社区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社区应该成立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社区党员代表大会和社区委员会,不同委员会负责不同的职权。最后社会组织是社区管理的重要补充,社会组织拥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弥补社区资源不足的问题,增加社区的社会资本。

2.“三元一体”的城市社区管理实现途径

政府应该从这几方面进行社区管理:宏观规划,政府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社区的发展,合理开发和配置社区资源;组织领导,政府通过组织协调社区中的各个业务部门,调节各部门之间的利益;财政支持,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让社区有更充分的资源来进行社区建设,财政支持不仅可以改善社区生活环境,还可以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社区各职能部门分工应该是,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是社区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社区重大事项的决策。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应该由社区中的知名人士、人大代表等担任,主要对社区的发展提出意见以及对社区的工作进行监督。社区党员代表大会让社区党员发挥先进性,成为社区中的核心力量。社区委员会主要做政府的助手,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要下放到基层社区,让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负责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离退休人员管理、社会保障等基层事务。

社区应该重视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在人口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社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得到凸显。社会工作可以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社区服务机构,解决社区中的社会问题,通过社工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三、构建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社区管理

我国提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人口城镇化水平。城市社区应该在以人为核心的原则下,转变原有社区管理模式,真正促进人的发展。我们认为,构建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社区管理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体现城镇化过程中“人”的核心地位,就必须把农民市民化作为城镇化的重中之重来考虑,社区应该帮助农民尽快融入城市成为市民。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生活,由于传统的农村生活与城市存在差别,进入城市社区的这部分人难以适应,因此社区应该帮助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市民化。

第二,要体现城镇化过程中“人”的核心地位,还要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广大农业转移人口平等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树立其社区管理主人地位。在实现市民化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在新社区里面尽快融入,并形成主人翁的意识,在社区管理过程中发挥主体地位。(作者单位:1.西北大学;2.陕西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娄成武,孙萍.社区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顾朝林,刘佳燕.城市社会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魏文斌.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管理转型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6):70-73.

[4]许小玲,马贵侠.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践、反思与前瞻[J].广东社会科学,2013(4):189-195.

作者:马黎勇 余莹

上一篇:医药产业论文范文下一篇:经济体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