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市场进程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金融经济市场也快速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而实体经济的发展却面临着发展的困境,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想要我国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与壮大,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就必须紧密联系,形成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关系。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经济市场进程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经济市场进程管理论文 篇1:

市场化进程与宏观调控机制建设

摘要:经济市场化,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的市场化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的。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商品性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要求。与市场经济运行的需要相适应,通过政府,国家实现其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者的职能。因此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应加强宏观调控机制建设,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经济市场化 市场经济 宏观调控机制

一、经济市场化的进程

经济市场化,是指市场在经济资源配置中居于基础地位,起着主要作用。直到20世纪末,东西方国家的人们终于认识到: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人类拥有的最具效率和活力的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手段,其无与伦比的功能优势在于借助价格机制的作用,把经济人的理性利已行为转变为利他行为,并自动实施供求调节,实现经济运行的瓦尔拉均衡和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启动的。近30年的改革开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已完成了初创阶段,经济市场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经过调整所有制结构和改革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初步形成了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价格机制对调节商品供求、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明显;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已在较大程度上相互沟通;国民收入宏观分配格局和居民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个人收入分配调节机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累机制和收入分配制度初具雏型;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和经济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和法制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建立。

二、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

市场机制由于它自身的功能和作用,虽然在实现社会资源配置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长处和优势,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就能够充分达到社会资源宏观配置和利用的最优化。由于市场机制带有一定的自发性、滞后性等特性,容易引导各经济主体偏好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这就不利于生产力布局,重大产品结构的调整,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公用事业的发展。同时完全依靠市场自发调节也容易导致垄断,造成经济发展的剧烈波动,从而影响市场运行的有序性和稳定性;市场机制也难以调节社会收入的公平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协调,容易造成收入分配上的过分悬殊。所以,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市场失灵”的现象。在1930年代以前,西方主流经济学派曾普遍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一种自我调协的机制,只要合理运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就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然而,三十年代大危机,宣告了传统西方经济理论的破产,在此之前,无论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还是萨伊的“供求能够创造自身的需求”,其实质都在于表明这样一种相同的认识,即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是完美无缺的。然而大危机的爆发,使鼓吹自由放任者陷入了无法自圆其说的境地。接之而来的,便是以政府干预和调控经济为核心内容的“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学派认为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及其运行机制并不那么完美。一方面由于价格机制在某些重要的市场上并不具备伸缩自如、灵活反应的调节能力;另一方面,从供求机制来看,由于不同经济主体在实现其经济利益上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故市场自发力量并不总能保证使总供求在充分利用资源的水平上相一致。为此,政府必须担负起对宏观经济的管理职能,去充当协调总供求关系与维持力量平衡的砝码,发挥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推进器作用。只有政府通过市场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和调控经济,市场经济及其运行机制才能在充分保持其微观效率的基础上实现宏观上符合社会意愿的稳定发展的目标。

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与市场机制的结合,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互补性和共融性。统一性指宏观调控机制的运用不是脱离市场和破坏市场。而是面对市场,以市场作为宏观调控对象;宏观调控的作用是为了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保证市场机制的顺畅运行,并为之创造有利的条件。互补性指宏观调控不是市场的替代物,而是为了弥补市场的功能性缺陷,克服市场的功能性紊乱,以校正“市场失灵”,共融性指宏观调控的手段,是市场经济的参数,即政府通过市场经济的参数来诱导市场变量,进而通过市场变量发出信号来引导企业和个人的微观经济活动,从而使市场机制的运行符合宏观调控的意图。总之,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建立在市场调节基础作用之上的。政府宏观机制,对市场机制来说,主要是发挥补偿性、导向性功能,从而使市场经济能克服自身的缺陷,更加健康地发展。

三、在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同时注重宏观调控机制建设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更需要政府发挥积极作用。政府管制的首要任务是填补改革过程中由于计划经济规则逐渐被废除,市场经济规则尚未建立起来时所形成的规则真空,并在填补规则真空中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在推进市场化进程,不断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必须重视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机制的建设。

首先,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一样,也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但它有不同于市场机制的作用方向。市场机制在调整异常复杂的经济活动方面有它的优点,但市场经济是以竞争为特征的,各经济主体为了追求各自的利益,难免盲目竞争,造成经济失衡,甚至发生经济危机和无政府状态,所以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作为指导。

其次,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都是调节市场经济运行的手段,一只是“看得见的手”,一只是“看不见的手”。单靠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来调节,自有它的局限性,还必须要用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引导。在这方面,宏观调控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都具有调节资源配置的功能,但它们各自的着眼点、作用的层面和范围不尽相同。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具有信号灵敏、变化迅速、效率高等明显的长处,但也有其自身的弱点和不足。国家宏观调控能够从社会全局出发,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结合起来,在更高层面和更广范围内规划、调节资源配置,发挥宏观主导作用。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经济总量协调平衡,重大比例和结构调整,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兼顾,国土整治与地区经济布局,这些方面的配置单靠市场机制是调节不好的,只有既发挥市场经

济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发挥国家调控的主导作用,才能从总体上指导好社会经济的运行。

第四,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一样,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具有市场机制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处在新旧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发育程度很低,市场体系还很不健全,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由此可见,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题中之义。市场经济是有管理,有调控,有章可依,有序可循的经济;宏观调控应贯彻于市场经济的始终,贯彻于市场经济整个活动的过程,贯彻于市场经济的各个领域。只有把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与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密切配合,共同协调,整个社会经济才能顺利发展,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

四、未来市场化进程中的宏观调控机制建设

要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目标,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正确处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使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在市场机制建立的基础上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在完善宏观调控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原因是在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以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以计划经济为特征的旧经济体制,需要建立不同与过去用计划来调控经济的新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就是国家通过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来保证市场经济的规范化和法治化,保持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调控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把握和规划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战略和规划。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机制建设:

第一,宏观调控的目的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展是硬道理,也是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的基本目的和必要条件。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就是使经济在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均衡发展;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也为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提供必要条件,因为加大改革力度都不能孤立地静止地进行,宏观调控是在动态中进行的。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必须在经济发展中进行。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发现经济运行中各种深层次的矛盾,使宏观调控更有针对性,更见实效。必须看到,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发展使经济总量、经济实力、社会财富不断增大,因而也为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因此,持续快速发展,既是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的目的,也是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条件。

第二,宏观调控机制建设必须以经济手段为主,以行政和法律手段为辅。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运行中出现比例失衡或者出现重大问题,往往采用行政手段来解决。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进程中,往往缺乏经济手段的经验。因此要在加强体制转变的同时,逐渐积累宏观调控的经验,不断吸取教训;同时进行市场经济的法治建设,为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提供相配套的环境,加强对证券市场、金融机构的监管,维持市场秩序,保证经济参与者的公平竞争。

第三,宏观调控机制建设必须使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协调一致。注重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通过分权化改革给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自主权。由于分权化的决策更倾向于反映地方的需求和优先权,从而使资源的配置更有效率。但是宏观调控建设中,在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在发展地方经济中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保留其因地制宜进行思考和发挥作用的同时,必须使其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向一致。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不同角色和职能,保持中央与地方的协调,方向相同,步调一致,才能达到既定目标,防止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打折扣。

第四,强化区域空间调控,使之与经济发展战略相衔接。强化对空间开发、空间结构的引导,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对各类区域将会提出不同的管制原则,这些原则完全可以作为落实宏观调控措施的重要依据。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这方面的基本理念,都是要通过明确国土空间开发战略,对空间要素进行整体谋划,科学引导空间开发行为,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实现支撑经济发展、促进国土均衡开发、缩小区域之间差距的目标。

在我国,区分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不同功能。东部市场经济相对发达,则政府更着重于城市建设、管理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而西部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参与上更深一些,要更多地引导和推动群众进入市场经济。同时针对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国家要采取较有针对性的投资、财政等政策,对落后地区予以支持。

第五,宏观调控机制建设必须降低调控成本,提高调控效益,重视滞后问题。

像其他经济活动一样,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要不断降低成本,提高调控的作用和效益。同时要考虑宏观调控的滞后影响,在政策取向上,要留有余地,为后续发展留下空间,防止经济的“过冷”与“过热”,处理好经济运行中的“冷”与“热”这一对矛盾。

总之,在推进市场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健全市场体制的同时,必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建设。通过宏观调控来提高和发展我国生产力,不断深化改革、改进宏观调控机制建设,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作者:鲍延磊

经济市场进程管理论文 篇2:

浅谈我国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金融经济市场也快速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而实体经济的发展却面临着发展的困境,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想要我国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与壮大,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就必须紧密联系,形成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关系。金融经济对实体经济发挥着资源配置和资金支持的作用,金融经济的健康发展,才会有效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动力和实力;而当金融经济脱离了实体经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与价值,势必会导致资金空转,最终导致经济风险的积累与爆发,造成严重的后果。基于此,本文对我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我国;金融经济;实体经济;关系

一、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具体涵义

金融经济是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发展与壮大标记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已达到一定的程度,其存在的核心价值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促进实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为目的。从宏观程度来讲,虚拟经济是指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一些资本主义市场、博彩业等等,是通过将定价资本化的形式来进行虚拟的交换与分配,在交易的过程中,通过赚中间差价,而产生的增值。其特点快速、便捷;具有高度的流动性;非常依赖于信息技术。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市场的重要组织之一,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工业的改革与完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为我们的金融经济打下夯实的基础。尽管如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确实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不会在我们经济市场中缺席,而且仍然还会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实体经济的发展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衣食住行所需要的必需品,同时还包括一些文化、精神等层面上的物质,更奠定了金融经济发展的基础,现实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金融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分析

(一)现今我国金融经济发展速度过快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下,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为紧密,竞争更为激烈,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国的金融经济产业发展速度过快,但与我国实际生产总值并不相符,整个经济市场并没有呈现健康发展的趋势,而且虚拟经济发展過快可能会产生虚拟经济泡沫,导致严重的金融危机。

(二)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过慢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市场的中流砥柱,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虽然国家日益发展,实体经济市场需求很大,但是相比金融经济的飞速发展,实体经济的发展就显得有点缓慢。纵观全局,实体经济发展不容乐观,终其原因还是因为金融经济未发挥该有的价值与作用,导致金融经济与实体金融之间转化机制不够健全、成本与利润不成比例、实体经济缺乏发展的动力等因素。近几年来,实体经济发展不景气,年均利润逐步下降,很多企业面临运用的困境,亏损力不断加大,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融资难、成本高等问题,导致无力经营下去。

(三)我国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出现逐渐分离的现象

虽然金融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大部分都是虚拟经济的发展,而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协调与解决。金融经济应服务于实体经济,做其发展壮大的后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金融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投入一般是通过社会融资规模的方式来体现,而且金融经济的资金支持始终无法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是今日经济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实际问题,虽然金融经济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与壮大,但是融资规模与形式也在不断的更新与扩大,基于很多因素,实际经济的发展始终赶不上虚拟经济发展的脚步,就容易出现金融与实体经济逐渐分离的现象。

三、我国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互相合作关系

(一)实体经济是金融经济发展的基石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金融经济最初是实体经济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衍生物,而实体经济是评断金融经济发展情况的工具,实际上,发展金融经济的初衷是为了促进实体经济更好的发展,也就是说实体经济是金融经济不断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健康发展的实体经济才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切不可沉迷于虚拟经济市场,盲目跟风投资,而应合理配置资源,科学投资。

(二)金融经济的发展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金融经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体现在诸多方面,如资金周转方面,不仅能最大限度满足实体经济运营与发展的资金需求,还能担任规避风险、分散风险的重要职责。同时还可以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研发新项目,不仅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还能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另外股票、证券也是融资方式的一种,满足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说金融经济也是实际经济发展的坚实后盾,只有将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金融经济的作用与价值,企业才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理。

与此同时,金融行业以应该从市场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调查、收集相关信息以及资金的供求情况,从整体上把控经济市场的发展变化,合理配置经济市场的资源,这样,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才能相互合作,相辅相成。

(三)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反作用力

随着金融的高速发展与不断完善,当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时就导致实际经济缺少金融经济的资金支持,当实体经济面临缺少资金问题时,依靠实体经济生存的企业就难以生产与运营、自主创新科研新产品,扩大投资,甚至当面临市场经济困境,资金周转不开时,会产生破产危机,所以金融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当然,在金融经济发展的过程过,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资金投入实体经济的意愿不够强烈,导致资金在金融经济里空转;或发布一些弄虚作假的信息,误导投资者,导致金融危机产生,对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都会带来不利影响。再加上金融经济与市场经济关联度较深,当金融经济出现危机时,势必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如当债券违约等金融违约事件发生时,会对市场经济发展产生一点的波动,甚至会产生金融风险,最终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2008年全球性爆发的金融危机,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这就意味着,金融经济应围绕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发挥其独特的价值与作用,更要求金融经济不得脱离实体经济,否则会爆发经济危机。

四、协调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策略

(一)加快金融经济市场化的步伐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改革开放41周来以来,我国经济的蓬勃发生是对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最大肯定,所谓的改革开放是指走市场化路线,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而金融行业的改革,则是实现金融市场化。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市场化的支持,通过加快金融经济市场化的步伐,促进金融行业的完美转型,各级政府与金融机构或单位都应担负其重任,调查收集市场信息,根据金融经济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金融经济市场化的方案,明确金融改革的宗旨,从而调整金融行业秩序。只有确实提高实体经济的融资能力,减少融资资格难度,中小型企业才会有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二)加强金融经济的市场监管力度

金融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衍生物。实体经济为金融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但如果实体经济不复存在,那么金融经济的存在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所以说实体经济的发展状态时刻影响着金融经济的发展。如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金融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国的金融行业不断创新、研發了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金融衍生产品,这些产品的特性在于在缔结合同的同时,脱离了实际转移本金的束缚,只需要交付一部分的保证金就能进行交易,该模式的交易,既方便又快捷。但是与此同时,保证金越低,杠杆效益就越大,则交易风险就越大。因此在使用这些金融衍生产品的同时,一定要时刻关注其发展的动向,提高自身风险防御能力与管理能力,预防与抵制因经济宏观调控导致金融泡沫形成的危害。国家应加强对金融经济市场的监管力度,不断健全金融经济预防风险体系,完善经济风险体系与机制,及时将金融衍生物产品投入市场后的情况进行跟踪,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并综合对其进行分析,最终达到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有效作用。

(三)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金融经济是实体经济应保持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和谐发展的关系。国家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发展实体经济的积极性。政府作为一个具有调控能力与监管能力的主体,应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引导实体经济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作为金融经济存在的基础,实体经济越繁荣,金融经济才越来具有朝气与活力。实体经济只有跟上金融经济的步伐,才能协调和推动相关融资工具的创新与发展。

(四)切实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改革

资本市场往往以长期债券的形式进行交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高利润的特点。资本市场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能扩大融资范围,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进程。换句话说,资本市场是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调节者,因此我们需对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制定或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时调整资本市场秩序,切实推进资本市场改革,为实体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总结: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两种经济模式应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在这个信息技术和科技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应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健全两者的互动机制,使两种经济模式相互对接、相互平衡。

作者:管云影

经济市场进程管理论文 篇3:

关于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研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工商管理是顺应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学科,同时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维持经济发展高速稳定的有效工具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商管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商管理的规模逐步扩大,功能逐渐多元化。本文从工商管理的主要职能入手,对工商管理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的规范市场、监管市场、建设市场体系、保障机制等作用进行阐述,以供参考,希望对促进经济发展提供部分参考资料。

关键词:工商管理;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进入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进入到快速发展期,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诸多问题也开始凸显。为了稳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维持社会进程的有序进行,除了必要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和监管外,工商管理的介入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我国应该加强对工商管理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掘工商管理的优势,我国工商管理的发展比较缓慢,早期的工商管理由计划经济衍生出来。工商管理为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同时对保障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健康的平台。

一、工商管理简介

1.工商管理概述

工商管理(Business Administration)是市场经济中十分常见的管理专业,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工商企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以及一般方法,工商管理的应用型较强,涉及了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多种知识与理论,一般将工商管理分为工商企业管理与工商行政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又可以分为战略部门与内部行为部门,很多人容易将工商企业管理与工商行政管理的概念混淆,工商企业管理与工商行政管理在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策略上存在较大差别,本文探究的研究对象是工商行政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通过合理有效的管理手段对经济活动主体进行监督管理。1978年,我国正式成立工商行政管理局,2001年,我国将工商行政管理局升级为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将工商行政管理纳入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

2.工商管理的主要特征

工商行政管理涉及的事务比较庞杂,几乎涉及与商业活动有关的任何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执照管理、市场管理、合同仲裁、假冒伪劣查处、违法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制度拟定等。根据工商行政管理的任务,可以总结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特征。

(1)綜合性

工商行政管理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市场经济的多个环节。市场经济可以为商品交易提供平台,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决定了工商行政管理的综合性,工商行政管理需要对经济活动主体进行监督审查,审核各种交易活动的合理性,同时需要维护市场的稳定与秩序。除此之外,工商行政管理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使市场经济组成一个有机地整体,工商行政管理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职能的多样性。

(2)程序化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途径,工商行政管理必须符合国家利益,从国家角度采取干预措施,工商行政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需要体现国家利益与经济发展需求。因此,工商行政管理必须依法监督,严禁利用工商行政管理谋取个人利益,工商行政管理活动实际上属于行政执法过程,必须具备严格的规范性。科学规范的行政程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工商行政管理的效率,同时可以避免自由经济活动造成的市场混乱。

(3)权威性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活动体现了国家意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经济活动主体不存在直接利益关系,也不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只是依照制定的法律程序进行操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管理手段对市场的负面影响,使工商行政管理超脱于自身利益之上,有效维护了国家与公民的整体利益。

(4)关联性

工商行政管理一般不能直接采用宏观调控手段,而是通过行政监督管理手段构建市场秩序,保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除此之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能直接干预经济活动主体的内部管理,除非经济活动主体出现违法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依照法律规定进行监督,同时保证经济活动主体的个人利益。一般的,工商行政管理活动与国家宏观调控就有一定关联性。

3.工商管理的主要作用

工商管理的主要职责与功能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实行,具体表现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维持市场经济秩序上。科学合理的工商行政管理对完善我国市场经济的体制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工商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从三个方面得到体现,包括宏观经济调控、市场经济活动管理以及市场环境管理等。

(1)介入国家宏观经济调控

工商行政管理实质上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经济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工商行政管理能迅速的控制经济活动主体的稳定性,同时能保障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经济市场被高效地贯彻执行。一旦工商管理行政部门没有发挥和执行其相应的职责与功能,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效果就会受阻,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将受到影响。工商行政管理不同于常规的宏观调控政策,工商行政管理的经济调控作用比较缓慢,需要逐步推进,因为工商行政管理活动与市场关联性较强,一旦出现新的政策与规定,将直接影响市场发展,因此工商行政管理活动必须循序渐进。

(2)主管市场经济的发展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场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国务院将其作为市场的“主管”进行管理。中央及各地方的工商管理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和秩序维护,担负起维持市场经济运行和保障经济发展的重大责任。工商行政管理必须保证市场经济活动的公平性与有序性,工商行政管理是建立在完善的经济体系之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调整需要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尤其在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及时为困惑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鼓励消费者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3)培育良好的市场主体

工商管理在培育市场主体职能上具有积极引导作用,良好的市场主体对完善市场体系和加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行政部门间的协作有促进作用。健康的市场主体是健全的市场经济体系和良好的经济发展需求的必然条件,也是保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能够正常执法的前提。市场经济的公正性体现在市场经济制度之上,市場经济管理的规章制度可以有效保障市场健康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外资本的流入对我国市场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如果市场管理不到位,很可能导致市场崩溃。

二、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规范市场主体作用

工商管理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规范市场主体和维持经济秩序两方面,规范市场主体让准入机制更加合理完善,进入到市场中的企业和商户得到了严格审查和后期的制度保障。通过工商行政部门的申请注册、登记审查后,企业得到准入市场的合格许可资格,这样就能保障市场主体的规范和合理性。行政部门凭借科学合理的审查机制和准入门槛,让进入市场的每一个企业都具备高质量的管理体系和完善的发展体系,这对培育良好的市场主体具有积极意义。通过不断的规范和完善市场主体,能够有效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2.强化市场监管作用

通过工商管理的职能发挥,行政部门能有效的进行市场监督,利用商标注册管理、竞争机制管理等针对性举措,使得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和交易行为符合规范的经济需求,为打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经营、竞争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基础。工商行政管理的介入可以弥补市场监督的空白,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仍然很不完善,经济市场存在大量违规违法现象,包括垄断经营、不当竞争、商标侵权、虚假广告等,这些行为极大地扰乱了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对我国市场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1)监管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

通过监管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能够稳定国内的投资运营环境,保障了市场环境的公平和诚信,让更多健康的、积极的企业和投资商有信心的加入到市场竞争中来,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注入活力。不当竞争违反了贸易诚信公平原则,常见的不当竞争包括商业贿赂行为、虚假广告行为、商业窃密行为、强制交易行为等,不当竞争的危害性较大,而且比较隐蔽,需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调整管理措施。垄断经营是指卖方或者买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进行价格调整,垄断经营违反了市场经济规律,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工商行政管理可以有效监控垄断经营,并通过调控手段打破垄断经营。

(2)保护企业商标权

在全球经济化的发展态势中,商标作为重要的企业标志和商品标志,对企业的知名度和商品的推广非常重要。企业商标权能否得到切实的保护,关系到企业的命脉和后续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稳定。行政部门通过保护积极企业、打击违法仿冒等违规行为,能直接保障企业的商标权,从而促使国民经济的健康进行。假冒商标直接了侵犯了合法经济活动主体的利益,对市场经济造成较大冲击,不利于建立健康的经济市场,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工商行政管理可以打击侵权行为,保障受害主体的合法权益。

(3)打击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

整治虚假违法广告等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的违规行为,营造健康向上的广告环境,商业广告可以利用多种媒体平台向公众传递商品信息,对于企业商品营销具有主要意义。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广告传媒借助网络的传播速度加快,提高了商业广告的影响力,但部分广告出现虚假信息,误导消息者,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工商行政管理可以引导企业和商户形成健康诚信的企业形象和市场环境,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运行。

3.促进市场体系的完善

通过对市场主体的培育和监管,工商管理能够促进各类市场的发展,从而推进整个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作为经济运行的中枢,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商品贸易的重要支撑,工商行政管理对市场体系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源配置,二是国家政策落实。

(1)合理有效的配置经济资源

科学合理的对经济资源进行配置,能充分利用和避免浪费有限的经济资源,在保证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对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促进作用。建立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是调节市场的有效手段,引导稀缺资源流入亟需部门,从而提高市场经济运行的效率和质量。市场资源是有限的,完善的市场体系可以优化市场配置,保证将有限的资源转化为产品,工商行政管理通过管理手段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2)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要想得到彻底贯彻实施,需要借助于市场的传导和实施机制,市场作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经济的连接中介,能够有效的贯彻实施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国家通过宏观调控,直接进行商品供需关系的调节,形成价格调控机制,从而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策略,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工商行政管理活动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具有一定差别,工商行政管理是宏观调控政策基础。

4.健全消费者保障机制

工商行政部门在市场监管过程中,严格的行政执法程序和处罚手段能够引导企业进行正确的经营和竞争,有效的维护了市场经济的稳定。规范的市场经营行为保障了商品的质量,在食品安全和公共服务等基础性领域内,切实的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了保障。工商管理在强化监督手段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建立了法治化的市场体系和诚信的市场环境,积极的推进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结语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商管理起到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我国目前处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工商管理作为国家的行政职能部门,应该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本身的职责与功能,保障市场经济稳定发展,更好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保障作用。工商管理与我国市场经济存在着密切联系,我国经济一直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过大等缺陷,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工商管理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之一,可以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开辟新的路径,工商管理人员应该把握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本文从工商管理的概念以及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等方面阐述了工商管理的重要性,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我国工商管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芬.基于服务视角的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

[2]陈献近,张巧秀.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59-160.

[3]徐璐.工商管理对连云港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析[J].知识经济,2015,21:43.

[4]荣艳.新形势下工商管理和经济发展相关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5,22:56.

[5]张德鹏,黄嘉涛,韩小花.基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需求研究[J].中国市场,2011,10:155-157.

[6]曹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市场监管有关问题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4.

[7]赵振明.探究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3,21:53.

[8]周燕.工商行政管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J].企业导报,2014,07:29+12.

作者:余海

上一篇:会计模式经济体制论文下一篇:交通运输社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