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进程法律风险防范论文

2022-04-24

摘要:建筑工程中的工程款支付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难以妥善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这已不仅仅是一种经济问题,而是逐步上升到关系社会安定的重大社会问题。工程款的拖欠严重困扰了建筑领域的正常秩序,削弱了建筑市场的良好信用,阻碍了和谐文明社会的创建。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工程进程法律风险防范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工程进程法律风险防范论文 篇1:

建设工程合同法律风险分析及对策

摘要∶伴随国内经济的增长,建筑行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的建设合同也需要不断提高管理要求。但工程合同却变得更加复杂多变,以至于大幅提升了合同在法律方面的风险,从而严重影响到建设单位的稳定、长足发展。所以,应从建设合同出发,针对法律方面的风险问题,及时做好防控工作。为此,本文从建设工程出发,分析了合同法律上的基本风险特征,并针对风险因素,提出了有效的防控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设工程:防控措施:法律风险

根据《合同法》第269条的规定,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其中,委托他人进行工程建设并支付报酬的一方称为发包人,完成工程建设的一方称为承包人。即便是建设工程合同条款 约定了承包人和发包人各自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而且与工程建设相 关的法律法规也比较系统、全面地规范了工程建设领域的各个方面以及发生纠纷的解决机制,但是这些仍避免不了因工程建设过程中因为自然环境、地质、气候、政治、经济、资金、各方履约情况等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法律风险和纠纷。这些法律风险和纠纷给社会和谐发展和人们的幸福生活带来了困扰,尤其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一些隐性的风险随之悄然 产生,更加重了工程建设单位的法律风险,所以研究建设工程合同的法律 风险,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意义重大。

一、建设工程合同管理风险的形式

(一)按建设单位的管理形式

按建设单位的管理形式可以分为直接管理风险和间接管理风险。直接管理风险就是由建设单位直接进行合同管理,因建设单位自身原因而产生 的一系列风险,包括由于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产生的合同管理风险等。间 接管 理风险就是建设单位间接进行合同管理,而由第三方对合同进行管理,因合同中第三方的原因导致合同出现变更、转移、终止等风险。

(二)按风险产生的源头

按风险的环境分为外部环境风险和内部管理风险。外部环境风险是指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经济环境、战争、瘟疫、恶劣自然环境等因素导致的风险,外部环境风险企业是无法规避、必须承受的。内部管理风险指因建设单位内部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不够,或者企业的制度不完善、员工素质低下等内部因素导致的合同变更、转移、中止等风险。 二、建设工程中基本的合同法律风险特征

(一)动态性

履行建设合同事項、防控法律风险的工作,都属于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同于其他合同的是,合同的具体内容及细节均应与施工进程有机结合,来准确地变化、更新。所以,在防控合同风险时,为充分减少法律风险引起的损失,就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来灵活调整具体的防控措施。

(二)连续性

在建设合同当中,其实风险一直都有。从最开始制作合同、组织招标活动到履行合同的整个过程,都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存在着。所以,在工程 建设前期,便应努力审查好合同当中的各项事宜。众所周知,在工程建设 当中,很多时候都是持续不断的,一旦开始就难以中止。在这期间也即会 逐步暴露风险因素,并且一直延续至中止合同的时候。

(三)经济性

在制定合同时,常常需要捆绑双方相互间的经济利益。所以,改动过 的合同,定会直接影响合同双方的利益。在建设合同当中的不可抗力、人为等方面的因素,往往会带给施工进程的顺利推进不同程度上的干扰,并 且引起等级各异的法律风险。为更快捷地实施完工程建设任务,减少风险引起的损失,就应在施工建设当中,努力做好监督、审查工作,在控制施工效率、工程质量合格的前提下,防止发承包方损失不必要的利益。

三、建设工程中常见的合同法律风险分析

(一)违反法律强制性

建设工程制定施工合同需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也是对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负责,推动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施工合同中由于制定合同人员不专业等因素,容易出现违背相关法律规定强制性内容,从而产生风险,合同法律风险不仅影响建筑工程,对施工企业本身经济效益也会造成严重损害。

(二)合同文字不够严谨

在建设工程领域,一份存在效力的项目合同,需要能够准确地体现出,作为合同双方内心的真实意思。这便要求利用严谨的文字,来准确表达合 同内容。但很多时候,在签订建设合同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某种人为因素或者客观因素,而难以把握部分合同条款。此外,在部分合同当中,也并没有清晰地规定好义务、具体明确合同权力。

(三)合同条款缺乏完整性、严密性

部分合同条款,仅仅明确了相关合同双方的责任,但并没有针对相关责任深人解析,明确执行的时间和相关要求,造成双方一旦发生该条款的争执,没有相关的制度和流程进行实施,给受害一方造成更大的损失。例如:某工程在合同中约定,发包人提供的施工场地即为工程现场现状,承包人在投标勘探工程现场时已进行确认。但实际情况是发包方提供的施工场地不具备施工进场条件,其中三通一平尚未完成、用水无法满足、施工 进场道路尚未具备、场地内仍有树木等诸多问题,给承包方的施工造成重 大的困难,严重延误了承包方的施工周期。但是合同中没有明确发包人对 该项条款违约时的处罚规定,造成承包方虽然受到了工期损失或经济损失,但是无相关依据进行索赔。

(四)合同内容不够完善

在建设工程合同中,有些合同使用的是境外文本,但是由于每个国家 的文字不同,国情也不一样,再加上翻译问题就会导致这些合同文本存在 很多问题。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建设工程合同,这些国家一般不愿意使用国际上通用的合同条款,但是自己制定出来的合同内容并不完善,如 果使用这些国家的合同文本,加上翻译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差,就会导致合 同内容存在很多漏洞,最终造成在后续的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双方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从而引发法律风险。

(五)合同条款单方面约束,责权利失衡

在建筑工程合同中,此类风险非常常见。其表现是:在合同中仅针对 一方进行合同约束。例如某工程合同规定,承包人应对履行合同所雇用的全部人员,包括专业工程分包人人员的工伤事故承担全部责任。此合同条款明显缺乏了对发包人的约束,当出现因为发包人管理疏失的原因造成了人员工工伤事故时,理应由发包人承担的责任则被规避。

四、建设工程中防控合同法律风险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

要切实有效地防控法律风险,建设单位首先应积极建立一套完善的合同管理机构和合同管理体系。并且应该配备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对工程建设合同进行统一管理。这样才能从建设工程实际出发,形成一套规范、专业的合同管理模式。另外,合同管理范围要全面覆盖建设单位的各个管理层次和管理角落,以便更好地履行合同约定的内容和条款,有效规避合同法律风险。

(二)加强法律手段在合同管理中的应用

法律是正确和科学处理合同风险的法宝,承包方应当充分发挥其在项 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①承包方应当配备专业的法律从业人员,参与工程 项目合同的谈判、拟定、审核、收集索赔资料和诉讼等过程,从专业的角 度给出指导建议和应对措施,使承包方最大限度的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合同法律风险,降低经济损失。②加强项目团队的普法教育,提升团队整体法律意识。措施包括配备相关法律知识及经验丰富的人员对项目合同进行负责和管理;要求项目经理及相关人员应不仅掌握工程技术工艺,还应对项目所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有所知晓;企业内部应当提高法律和合同意识,积极开展内部培训相关法律知识,例如《合同法》,以合理避免在工程项目实施工程中出现合同纠纷。

(三)规范合同示范文本

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规范的合同示范文本,制定合同示范文本制度,从而不仅有助于当事人双方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利于合同管理机构进行检查、监督。当事人可以按照合同示范文本签订合同,这样的合同才能符合相关的法律规范要求,避免出现一些不平等的合同,减少双方当 事人的经济和法律纠纷。

(四)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不断发展,建设工程合同涉及的方面也越来越多,合同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系统的工作,需要合同管理人员除了要具备相 应的现代化合同管理知识外,还要精通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对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也要非常熟悉,从而才能够做好合同管理工作。为此,建设单位在招聘时一定要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合同管理人才,并要求具备相关 的从业资格证,同时要定期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只有获得从业资格证后才能上岗。同时,建设单位还要抓好合同管理人员 的在职学习,组织一些优秀的合同管理人员到相关的院校进行学习深造。 随着我国建设市场的不断发展,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合同管理人员必须要进行继续教育,才能够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此外,建设单位要对合同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职责,不断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合同管理,避免出现法律风险。

(五)技术措施

随着建筑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对建筑施工技术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合同的承包方,应利用公司资源,在原有技术质量的基础上加大对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应用,这不仅可以提升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含量,还为缩短工期,节能环保、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等方面提供了保障,所以技术是降低合同风险的非常重要措施。尤其当合同条款中出现有关工程设计变更,或者费用调整的内容,承包方可采用技术为主的对策。例如:针对可能出现设计变化较多的工程,在合同签订前期,应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针对工程中可能存在的费用或者设计变化问题,向发包方提出可接受的,且能够方便承包方进行 施工,减少费用变化的建议。这样可以避免出现风险,导致承包法出现成 本增加,而无法得到相应补偿的情况出现。

(六)建立合同审查制度

建设工程应创建专人专责、归口审查、统一管理的制度。合同承办方对和签订合同主体资格、条款内容、履约能力等重要内容完整性和科学性进行审查,其次是对企业施工合同进行专业审查,法律部门对条款完整性、合法性、争议条款解决进行审查。其中条款内容审核是施工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企业应加强对合同条例的法律审核,预防和规避法律风险。交易标定量风险,定性分析等工作是否精确,交易行为是否合法;效力风险,检查合同条例是否合法又有效,合同条款内容文字是否真实,语句是否存在歧义的现象,合同条款内容是否存在被撤销或者无效的可能性;文字风险,合同条款内容文字是否属实,合同所用语言文字是否会产生歧义,数字、是否准确;程序风险,审核合同是否存在特殊许可招标现象;履行风险,对合同标准履行方式、履行期限合法性、合理性等进行审查。特殊条款,同时审查质押、抵押、 保证等条款是否合法和严谨。国家和有关部门制定合同范本和示例文件,这种形式不仅有助于合同管理机构根据法律内容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查,而 且还能够避免出现不平等条款现象,合同簽订双方根据合同范本签订合同,检测和监督之后,有效保证合同双方的经济效益。

(七)利用暂定条款

在合同拟定过程中,承包方应当最大限度的提高合同条款的可协商性和可承受性,以维护自身的权益。暂定条款的约定是其中重要的方式。尤 其在工程量清单和设计图纸未完善或者新法律、法规、政策和计价规范等相关条款即将出台的时间节点上,合同工期和总造价都可采取暂定的方式,尽可能规避风险。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建设发展一日千里。相比较发到国家,我国的建筑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在合同的相关管理方面还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与否与合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合同不仅能够控制和监管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而且能够为合同主体双方出现的风险问题提供相对应的法律依据。所以充分重视建筑工程合同的风险并提出对策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二虎.浅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法律风险与防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2):158.

[2]高青.加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防范工程承包法律风险[J].科技与企业,2016(07):68.

[3]何爱勇.程相.建设工程现场签证法律风险防范浅析[J]. 中国住宅设施,2015(2).

[4]张念伟.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及防[J]. 价值工程,2014(15).

作者:彭召辉

工程进程法律风险防范论文 篇2:

建筑工程款的支付问题及对策

摘 要:建筑工程中的工程款支付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难以妥善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这已不仅仅是一种经济问题,而是逐步上升到关系社会安定的重大社会问题。工程款的拖欠严重困扰了建筑领域的正常秩序,削弱了建筑市场的良好信用,阻碍了和谐文明社会的创建。本文从当今社会工程款支付问题的现状及其造成的不利影响入手,对症下药的提出了工程款支付问题的对策,在坚持政府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建设工程承发包行为,积极推行工程担保制度,结合全社会的力量,共同解决好工程款支付问题。

关键词:工程款;拖欠;支付问题;支付对策

1前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大量的资金在建筑业内流通周转。由于建筑业的特殊性,其资金流通形式表现为施工进度与相应工程款的时滞与差额,加上建筑施工行业内部竞争激烈,以及在其行业内供求失衡、社会信用缺失、监管不力以及施工企业缺乏风险意识和法制观念等各种因素,导致我国建筑业存在较严重的工程款支付问题,探究全新而有效的支付对策已刻不容缓。政府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应动员建设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切实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做好对内的科学管理和对外的沟通合作,用国家出台的政策法规保驾护航,从根源上彻底解决工程款的支付问题。

2工程款的支付问题——拖欠工程款的概念

拖欠工程款,是指在建设工程中,发包方不按合同或结算报告支付工程款,导致拖欠承包方工程款,而承包方又拖欠分包商等一系列债务。本文中谈到的工程款的支付问题就等同于工程款的拖欠问题。

工程款支付的款项包括: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工程结算款、工程质量保修金等。

3工程款支付问题的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在我国的建设事业全面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拖欠工程款、工程款支付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建筑业,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恶化了企业信用环境,极大地困扰着许多企业的正常运转,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1]。

工程款的支付是工程建设各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工程施工合同签订后,工程款是否能按时足额拨付到位,直接影响到材料采购、施工进度以及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等问题,而且也关系到党风廉政建设问题。国家建设部等部门曾数次颁发文件,要求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但因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得到彻底解决。

4工程款支付问题的社会影响

工程款的支付问题给整个建设领域乃至社会的经济秩序及稳定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4.1债务链拉长,形成了大量的“三角债”

目前,一方面是建筑业企业被大量的拖欠工程款,另一方面建筑业企业又拖欠分包企业的工程款、材料设备供应厂商的购货款、劳务用工人员工资和国家税收、银行贷款等各类款项。大量“三角债”的产生,引发了繁多的债务纠纷,造成了社会信用关系的极大扭曲,还掩盖了因建设资金不足而盲目建设的问题,破坏了正常的社会与经济秩序。同时,造成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群体性事件经常发生,严重危及到社会稳定[2]。

4.2影响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因大量的工程款被拖欠,企业资金严重短缺,某些建筑企业长期不能按时足额支付员工工资并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依赖增加贷款来组织施工生产,资金周转极其困难,严重制约了企业技术革新,设备更新,造成人才流失,效益递减,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4.3层层转嫁工程风险,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有的建筑业企业为转嫁拖欠工程款的风险,将工程非法转包给资质较低的企业甚至是包工头,或是将其承包的工程的一部分违法分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其他承包人,结果是在工程施工中偷工减料,使工程质量大打折扣,甚至埋下了安全隐患。此外,由于拖欠工程款,致使许多项目举步维艰,出现了大量的“烂尾楼”、“胡子工程”、“豆腐渣工程”,严重制约了投资效益的正常发挥[3]。

5工程款支付问题的对策

动员建设领域各参与方的力量,采取有力措施,是解决工程款支付问题的有效途径。

5.1政府是宏观调控的主力杠杆

政府在宏观上,通过行政手段干预、政策的引导来规范和约束市场主体行为,调节建设单位和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关系,从而妥善解决工程款的支付问题。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完善市场准入机制,不断规范建筑市场主体行为。在企业资质标准的管理上,要优化资质结构,要使企业资质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利用资质管理的方法,规范不同规模企业的生存空间,使不同规模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同时,还应加强建筑业企业资质年检工作,对不按合同支付分包工程款的建筑业企业,在企业资质年检时予以通报,并给予相应处理。强化建筑市场监管,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来正确引导市场竞争,使那些信誉度低、资质弱的建筑企业难以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健全诚实守信机制,建立建筑业企业信用网络监管体系。针对目前建筑行业的饱和状态,严格把关,实行建筑市场准入制度,促使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保持良好的市场行为。

5.2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公正、高效的社会法律体系

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快在建筑业信用秩序方面的立法进程,对恶意拖欠、逃废债务的行为增加强制性惩罚条款,充分发挥法律对信用关系的刚性保障作用,加大严格执法的力度,使失信者受到法律严惩;加快研究制定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的治本之策,从源头上防止新的拖欠。

针对我国当前关于工程担保的政策法规还不太完善和配套的情况,有关部门应吸收国外先进成熟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更进一步地完善我国工程担保方面的政策法规,增强业内法律在具体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5.3建立完善举报投诉机制,加大对拖欠工程款的执法力度

5.3.1切实做好与群众的信息反馈机制

对群众投诉拖欠工程款及工程款支付事件,要坚持有诉必接、有诉必查。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确保及时稳妥地处理好每一件投诉。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对建设领域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进展情况进行报道,对拒不执行有关规定的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进行曝光。

5.3.2加大对工程款拖欠的执法力度

要加大执法力度,各职能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合理运用法律,严格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切实加大处罚力度,对清欠不力的建设单位、施工企业要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清欠工作领导不力,督察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部门和单位,要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和有关责任人的失职、渎职责任。

5.4整顿建筑市场秩序,规范建设工程承发包行为

要在建设领域大力开展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工作,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杜绝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人员从事建筑业;通过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秩序,切实规范建设工程承发包行为,有效遏制违法发包、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等行为,从源头上防止拖欠工程款问题的发生。强化资金监控力度,严格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和建设程序的审批,实施审批工程责任追究制度,杜绝没有资金来源或资金不落实的项目进入建筑市场,从根本上遏制“拖欠、垫资”等现象的蔓延扩大。

5.5 积极推行工程担保制度

推行工程担保制度是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一项重要举措,对规范工程承发包交易行为,防范和化解工程风险,遏制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用。2004年8月,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推行工程建设合同担保的若干规定(试行)》,2005年5月,建设部印发了《工程担保合同示范文本(试行)》。2006年12月建设部又印发了《关于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进一步推行工程担保制度的意见》,意见要求:“工程建设合同造价在1000万元以上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施工单位应当提供以建设单位为受益人的承包商履约担保,建设单位应当提供以施工单位为受益人的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不按照规定提供担保的,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要求其改正,并作为不良行为记录记入建设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其他工程担保品种除了另有规定外,可以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自行选择实行。除了《关于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推行工程建设合同担保的若干规定(试行)》中所规定的投标担保、承包商履约担保、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承包商付款担保等四个担保品种外,各地还应积极鼓励开展符合建筑市场需要的其他类型的工程担保品种,如预付款担保、分包履约担保、保修金担保等。”

从现状来看,担保中介人才短缺,各担保主体、大学、社会培训机构应加大投入,努力培养一批不仅懂工程还懂得担保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发展专业性的担保公司[4],有力推进工程担保制度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5.6施工单位防范工程款拖欠的措施

5.6.1选择正规合法的招投标项目 ,慎重签订施工合同

施工单位在投标承揽工程项目时,应选择正规合法的招投标项目并对建设单位的项目资金来源及社会信誉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全面分析其履约支付能力;要进行充分的工程项目风险评估,对资金不落实且风险较大的项目不要盲目承揽。

签订施工合同是预防工程款支付问题的基本保障。坚决杜绝没有合同的工程项目,一切以合同为依据。施工单位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要慎重,如果发包人提供的文本不规范,条款不齐、不详细、缺少对承包人的保护性权利,此类的合同一旦签订存在大量的未知风险,最终将导致施工单位的巨大损失。另外要保证签订合同完整、合法、严密、有效,对于工程款的支付方式、时间、金额以及履约责任要在合同中约定清楚,且不再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包括价款及支付方式)的其他协议,从法律意义上保护好自己的正当权益。

5.6.2严格程序,及时结算工程款

施工单位按照工程承包合同和已完工程量,需要对工程价款进行中间结算(进度款结算)、年终结算,工程全部完工应进行竣工结算。如果由于建设单位不能及时付款而造成停工或工期延误,需要收集书面证据,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索赔;由于建设单位设计变更导致工作量增加,一定要等建设单位出具有效签证后方可施工,相应的工程价款也应该及时到位[5]。工程完工后,发、承包双方应在合同约定时间内办理工程竣工结算和支付。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中明确规定,发承包双方应在合同条款中对工程竣工价款结算编制与核对、支付及时间进行约定,合同中没有按照要求约定或约定不明的,若发承包双方在合同履行中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能达成一致的,按本规范的规定执行。

5.6.3加强施工过程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

某些建设单位往往以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不相符合、质量存在缺陷等为借口,拖延支付工程款。因此,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操作规程,全面加强工程的“质量、投资、进度、安全”控制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进度等符合要求,切实在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工程风险防范能力上下功夫。工程款拖欠发生后,清欠成功率和及时率主要在于项目负责人,若建立“项目第一负责人清欠责任制”,将清欠工作列入项目负责人的绩效考核兑现指标和业绩考核指标,并制订奖惩办法,加大惩罚力度,拖欠的工程款也更能及时收回,施工单位的权益将更能得到及时保护[6]。

5.6.4擎起法律利剑,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催收应收账款没有结果,而且通过协商、调解均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施工单位可根据合同约定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要注意必须在法定的诉讼时效内提出诉讼请求,且保证原始证据的收集积累,做到铁证如山,有理有据。

6结束语

当今的建筑市场,不论从投资主体和管理体制上来说都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革,但建设领域的工程款支付问题却成为了阻碍建筑业发展的顽疾,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基于此,本文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当然,工程款的支付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认清现情,立足当下,运用现有的支付对策,动员社会的力量,逐步妥善的解决这一问题。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好家园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荆璞.浅析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的现象及对策[D].北京交通大学,2004.

[2]范珉.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解决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3]申月红, 阿鸿.冲破拖欠围城--建设领域工程款拖欠问题透析及对策[J].建筑经济,2004(1):11-14.

[4]刘允延 ,罗光强.实施建设工程款支付担保的必要性[J].建筑技术,2004(9):703-704.

[5]尹英.浅谈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J].经济师,2007(5):163.

[6]席娟.施工企业对业主拖欠工程款的防范措施[J].企业导报,2011(3):103.

作者简介:武海燕(1980-),女,山西省孝义市人,就职山西农业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工程师,研究方向:基建工程管理。

作者:武海燕

工程进程法律风险防范论文 篇3:

基于化工企业的EPC项目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摘要:EPC总承包模式能够摆脱传统工程承包模式中存在的人为对项目环节进行割裂现象,能够更加充分的展现出发包方对项目成本、工期和质量的期望值。化工企业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涉及多方面的专业內容和环保要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EPC总承包模式能够减少建设方的管理难度,使其对项目进程的控制更加精准。但是在采用EPC总承包模式时,需要针对化工行业建设的特殊要求,对项目建设中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整体上确保发包人依法进行发包、建设、质量监控等方面的权利。

关键词:EPC项目;法律风险;防范;化工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化工企业设计、建设、生产、运维过程中需要应用到的法律法规项目接近二百项,这些法律法规内容涵盖了化工企业经营的全部流程,为确保化工行业的安全稳定生产奠定了法律基础。在化工企业的建设过程中,EPC总承包模式的应用比例逐步提高,其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也更加复杂。为确保化工企业建设项目发包方的权限,规避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法律風险,必须对相关的法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依托对应的法律条款做好对应的防范措施。

1化工企业EPC项目实施过程中深化法律风险研究的意义

1.1确保工程质量责任的客观要求

建设工程本身在质量控制方面就有着较为特殊的要求,而大多数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会同步出现有毒物质或者有毒气体,对工作人员会产生较大的危害,对周边环境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其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有着更加明确的要求。在化工企业的建设过程中,积极引入EPC总承包模式,能够利用这一模式所特有的总承包方全面负责的特征,将工程施工质量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尤其是对于一些高危型的化工企业,其项目建设过程中对于设计、采购和施工等方面还有特殊的资质要求,在采用传统分散的建筑模式下,不仅会造成建设方的管理困难,还会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出现交接方面的遗漏,进而留下安全隐患,在出现安全事故时造成取证困难,难以确认各方面的质量责任。

1.2能够提升发包人的风险防范意识

在化工企业的建设过程中,发包人在进行招标工作开始之前,合同人员必须对涉及的法律条款和法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对其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和隐患进行深入分析,减少在合同拟定和具体谈判过程中出现的被动现象。尤其是对于化工企业的建设而言,国内具有EPC总承包资格的建设企业相对较少,这些企业在多年的工程建设谈判和施工过程中已经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经验,对于相关法律的熟悉度要比建设方更高。而发包方在建设方面的经营相对不足,对于具体问题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在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发包人在法律风险的防范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就无法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应有的权益。

1.3EPC模式整体发展不够完善

EPC总承包模式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但是各国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整体完善程度也各有不同。就目前我国的发展形式来看,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在建设工程领域极力推动EPC模式的应用范围,为提升我国建设工程领域的整体发展水平而努力,但是在相应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建设还比较滞后,尤其是在化工、机械等特殊的工程建设领域,单独性的法律内容建设还处于极度欠缺的状态,这给EPC总承包模式项目的参与方在责任划分上留下极大的操作空间。在化工企业实施EPC项目建设时,要求各个环节的技术人员必须能够准确利用相关的法律条文,尤其是上位法的条文来规避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2化工企业EPC项目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在化工企业EPC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于其法律风险的范围主要的基于项目开展的流程而实施内,从而在项目实施的不同环节中做好全面的分析工作。此外,在进行法律风险分析时,除了要对通常情形下EPC项目实施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还要对化工行业单独对应的法律条文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更好的规避项目实施的法律风险。

2.1EPC合同招标环节的法律风险

化工企业EPC合同招标环节的法律风险主要集中在招标程序的法律风险和招标文件的法律风险两个方面,对于这两个方面的法律风险要分别予以深入分析。就招标程序中的法律风险而言,工作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根据项目的性质、资金来源和项目建设规模的大小来确定项目工程是否属于强制招标范围的内容,如果确定EPC项目属于强制招标范围,则必须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进行招投标工作。二是要极力避免在招投标过程中出现隐性的政府干预因素,虽然我国在招投标法律法规的建设上朝着不断完善的方向发展,但是这方面的影响因素暂时还无法排除掉,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型化工建设项目而言,其工程建设本身就是在政府本身推动下开展的,更是不可避免的要存在较大的干扰因素。三是要对围标、投标人达不到要求等方面法律风险进行有效规避,我国在化工、冶金、石油等重点建设工程领域已经出现了一批具有实力的工程总承包公司,但是这些企业在全过程管理方面的经验依旧不足,整体实力有限。在招标文件的法律风险防控方面,主要是要确保招标文件内容的合法性,对整体内容的叙述要做到规范和明确,避免为后续工作的开展留下隐患。在进行文件内容撰写时,需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按照对应的范本进行编写,并确保条文内容的公平互利原则。

2.2EPC合同范本使用的法律风险

由于我国建设工程领域中应用的《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推行时间较短,并且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实际工作的影响,还存在逐步完善的情况,而照搬国际通行的标准文本,又会产生与我国建设工程不相适应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选择合同范本的第一原则是要以国内的工程、法律和经济制度为基本出发点,尤其是对化工企业的EPC项目而言,其范本的条文格式直接决定了合同的内容能否完整的表达化工企业建设的特殊要求。在各种合同范本都无法满足EPC项目实施的情况下,必须做好特殊条款的编写工作,为减少后期的法律风险提供重要保障。

2.3EPC项目合同中常见的法律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项目合同是发包方和承包方在完成招投标程序后,在经过良好沟通就项目开展过程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达到一致的文本表现,其中明确的表达了合同双方的利益安排。项目合同的内容也是各方当事人在出现纠纷的情形下,能够证明双方初始意思的重要证据。做好EPC项目合同的法律风险分析是提升整体工作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3.1合同文件的解释顺序

化工企业的EPC项目除了具有一般建设工程的项目特征之外,其还具有自身独特的要求,包括国家对行业整体进行政策性调整,环保性法律法规的出台和政策调整,以及地方政府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合同用语出现含糊不清或者对于可能出现的其他特征进行明确,确定在出现意外情形时,优先采用哪个合同文件进行解释,并且对相关的文件应用顺序进行准确排序。

2.3.2明确最低性能标准条款

明确最低性能标准条款是所有EPC项目合同中必须包含的性能规范条款,对于化工企业而言,在制定最低性能条款时,除了要包含常有的产能指标、可靠性指标外,还要能够明确节能降耗和环保方面的指标。这不仅能够确保发包方自身应有的利益,还能确保承包人更好的理会发包方的意图,更好的进行工程建设工作。

2.3.3对竣工后的检验条款进行明确

在传统的建设承包模式下,建设方会通过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的方式确保整体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但是在EPC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这些环节都被集中于最早的竣工验收工作中,这也在无形中提升了竣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化工企业的建设项目而言,其必须通过对应时间段的试运营才能够真正对施工质量进行检验,在制定合同条款时,必须对竣工后的检验条款进行明确,包括检验的程序、试验延误、试验未达标和双方责任义务的确认等各个方面,以此减少双方在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纠纷。

2.3.4提升对默示认可性条款的重视程度

在国内总承包的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用条款中,有多个关于发包人的默示认可性条款,依据这些条款的规定,如果其中一方的当事人依据对应的条件向对应的当事人提出某种权利主张或者要求时,对方需要在约定的时间内进行回复或者开展抗辩,否则就会被认为是对权利主张和要求持有同意或确认的态度。在发包人对这些条款不够重视的情形下,极有可能会对已经形成的“事实”承担不利后果。

2.3.5未对工程担保进行约定

无论采用何种工程担保形式,都是为了规避EPC项目的极端风险,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惯例行为,但是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对工程担保做出强制性的要求,只是在部分规定和意见文件中进行推行。因此在发包人进行合同条文内容的拟定时,必须选择与工程建设实际相符合的工程担保类型,从而确保自身利益得到保障。

2.4 对EPC合同履行中的特殊法律风险进行把控

由于项目建设方自身的原因,在EPC项目开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特殊的法律风险,例如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等。工程变更的内容包括发包人变更、合同价格变更和合同工期的变更等多个方面,如果对这方面的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合理,有极大概率导致双方会因变更和调整出现纠纷,甚至造成项目进程的停滞。

3 结语

化工企业在进行EPC承包模式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合同内容进行科学界定,尤其是在涉及双方法律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时,必须要对相应的法律条款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其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进行明确,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防范,从而促进我国化工企业的整体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为促进化工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王菁

上一篇:建筑电气安装问题分析论文下一篇:资料信息系统工程施工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