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的探索

2022-09-11

目前, 我国的计算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存在着大量的计算机人才缺口, 这一块潜在巨大的计算机市场, 为我国的高职计算机教育指明了方向。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计算机教育在职业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的高职计算机教育正处在一个起步发展阶段, 还有很多急需我们解决的问题, 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问题, 这是我们办学成败最为关键的环节。

1 高职计算机教育的教学形式

以前高职计算机课的教学基本上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由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 大多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 其操作直观、便捷, 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 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 也就是说, 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 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计算机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采用先进的工具, 建设较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 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 以前用传统的授课方式由于没有直观的演示, 学生听课不知老师所云, 造成老师在讲台上大讲, 学生在课桌上昏昏欲睡, 效果非常差。在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了同步的演示, 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 以前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了, 在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运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高职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方式

2.1 选用合适的教材

选择时宜的教材对于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 在选用教材上高职院校曾经走过弯路, 以前曾选用过本科院校的教材, 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理论性强, 容易产生枯燥感。由于高职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而高职的培养目标是突出实践和技能训练, 市面上适合高职高专的教材非常少, 选择余地不大, 在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选择由高职学校编写的适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特点的教材。

2.2 实用的教学内容

在内容上以实用为原则, 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介绍, 着重讲解。如:操作系统中中文系统、常见的文件类型及其基本操作的使用是最重要的, 应该重点介绍。对于网络方面局域网和因特网已经成为现代“计算环境”必不可少的部分, 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正确使用和简单维护非常必要, 需要让学生理解掌握。

2.3 教学的组织实施

教学的实施以实例教学为模式, 在每个章节的开始给出有代表性的实例, 使学生一开始就能从“可视化”的实例中对学习目标有一个整体认识, 明白学习这些知识能做什么, 大概需要哪些知识, 随后, 以实例为主介绍相关的知识。实践证明, 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广大学生所欢迎。

2.4 培养自学能力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 计算机知识更新加快, 掌握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就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 因此, 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知识更新, 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掌握, 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 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 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

3 高职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方法

3.1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学法

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首先是发现问题, 这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起点, 所以“问题式”教学法是许多现代教育家所提倡、推崇的教学方法。“发现问题”教学法的正确使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自始至终都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 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2 循环实践,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光是“听”和“读”是不够的, 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 必须加强对实践的教学和管理。可以通过三个方面的方式来加强实践教学。

第一, 精练习题、强化基础。习题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巩固基本概念, 是检查对授课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 是掌握实际技能的基本训练。根据各章节的具体内容, 精选习题, 促使学生加深对各章节主要概念、方法、结构等的理解。第二, 强化基础实验指导、提高实践技能。上机实践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 而且使学生在编程、上机操作、程序调试与正确性验证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练。为此, 我们加强了对实践环节的过程管理, 规范了实践内容。需要专门设计一套完整的实验大纲, 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指导。同时, 对实验报告进行规范。并采取“循环实践”的方式进行上机实践。通过“循环实践”方法训练, 对实习问题的深入分析、剖析, 避免上机变成简单重复,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 强化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综合解题能力。课程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基础实验, 着眼于全课程, 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的综合训练, 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掌握全课程的主要内容, 并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软件开发的能力, 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文档写作能力, 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师生互动,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网络的平台作用、教学资源、教师、学生都是关系到互动式网络教学的因素。我们的教师在基本保留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的前提下, 创设多元化的软硬件教学环境, 使学生能够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 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去主动地发现、探索和思考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认知能力, 即“双主”教学模式。在网络环境中, 教师利用计算机友好的交互界面, 生动活泼的BBS, 实时互动的QQ和ICQ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研究、探索、解决问题, 采用任务驱动, 围绕问题、项目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获取知识不仅仅靠教师的直接讲授, 还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通过计算机网络, 与他人交流合作等一系列方式来实现。“双主”教学模式的应用推广, 有利于学习者认知潜力的开发,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认知能力。

4 结语

计算机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 教师应该转变观念, 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 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使学生主动建立起知识和能力个人结构。结合计算机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 要在教学中选择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 教师应全面掌握教材, 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筛选出教学的重点、难点,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软件, 把理论和实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使理论寓于操作中, 在操作中消化理论。

摘要:主要针对计算机应用课程在高职院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结合教学计算机课程建设、教学形式与方法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并提出了具体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形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赖一飞, 魏敏杰.面向新世纪的统计学教学改革[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6) .

[2] 秦昌平.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上一篇:羽毛球App应用软件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下一篇:读陈子昂《修竹篇序》的心得体会